马原(1)

合集下载

马原第一章课件

马原第一章课件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整个物质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无机界到 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自始至终 在运动。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如:
学生: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教师: 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学校: 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农民: 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工人: 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古印度的四根说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即水、火 、木、金、土。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马原第一章(第一节)

马原第一章(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其意识的关系
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 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 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 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 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也是人与自然 关系的严重失衡。
• 恩格斯早就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 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
物 质
分子
原 子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的历史进步性
• 这种物质观,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相比,是一个重大的历史的进步。这是因为:
• 第一,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 方向,肯定了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东西。
• 第二,有自然科学 材料作根据,克服 了古代朴素唯物主 义物质观的自发的、 直观的、猜测的性 质。
列宁的论断
•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 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 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 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 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 这个论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 容:①物质是哲学范畴;②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 ③物质具有可知性。
(2)列宁物质定义的重要意义
• 第一,它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原则,科 学地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反对 唯心主义、二元论的锐利武器。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1)什么是运动?恩格斯说:“运

马原 第一章

马原 第一章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 实践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2.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iv)劳动一定是社会性的, iv)劳动一定是社会性的,即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必须 按照某种规则(如分工)结合成群体, 按照某种规则(如分工)结合成群体,并在群体的合 作和交往中,完成劳动。因此在劳动中, 作和交往中,完成劳动。因此在劳动中,人类的祖先 就逐渐区分出了自己,区分出了群体的其他成员、 就逐渐区分出了自己,区分出了群体的其他成员、以 及自己和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 及自己和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这不仅促进了人类意 识和自我意识的产生,而且也促成人类社会的形成。 识和自我意识的产生,而且也促成人类社会的形成。 这种群体性交往,使人类社会最终进化出了语言。 这种群体性交往,使人类社会最终进化出了语言。而 语言和文字的产生, 语言和文字的产生,对于人类的意识进化和人类社会 的存在与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的存在与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i)劳动促进了人体结构,特别是手、脑和口腔的结 劳动促进了人体结构,特别是手、 构变化,这为意识的产生塑造了生理基础。 构变化,这为意识的产生塑造了生理基础。 劳动意味着制造和使用工具, i i )劳动意味着制造和使用工具,而制造和使用工 具意味着人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具意味着人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通过主动创 造的方式转变为现实。在这个过程中, 造的方式转变为现实。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意识相 对于动物的意识发生了质变。 对于动物的意识发生了质变。 iii)劳动的过程就是人观察自然, iii)劳动的过程就是人观察自然,发现自然变化的 规则,并将自身的活动与自然的规则相结合的过程。 规则,并将自身的活动与自然的规则相结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观察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想 象能力以及操纵物体的运动技能都得到发展

马原1

马原1

1)、分工:分工是在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产生的。人类社会起初只是性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由于天赋、需要、偶然性等等而出现了自发地或自然地产生的分工。

2)、异化:指人类生产的劳动产品成了统治支配自己的外在力量

3)、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与外在世界矛盾而进行的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4)、实践的形式:第一、改造自然界的实践。第二、改造社会的实践。第三、改造人自身的实践。

实践的种类: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5)、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概念及辩证关系。

简单地说:从实践中得来的认识叫感性认识,从理论中得来的认识叫理性认识.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感性认识包括感觉、只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主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10)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原因?

表现: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工人剧增,企业周转资金不灵,银根紧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银行纷纷宣布破产等。

原因:1、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马原第一章

马原第一章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

“哲学”一词源于希腊文,由“爱”和“智慧”两词组成。最早使用“哲学”一词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思想家毕达哥拉斯。在古汉语中,哲学的含义也是“智慧之学”。《尔雅》:“哲,智也。”总之,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什么呢?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指导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具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的形成与发展(补)

哲学的起源与演变

西方哲学的现代发展

2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某种主观精神(感觉、心灵、意志、意识、观念)作为唯一的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被认

识的。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第一,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

问题。

第二,它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

提和基础。

第三,它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经常碰到

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但这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又不是并列等同的,其中第一方面是首要的基本的,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

马原第一章

马原第一章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回答的是世界是什 么的问题,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是物质 的还是精神的。
由此产生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 哲学派别。
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是世界 的本原,坚持物质第 一性;精神是物质的 产物或表现。
唯心主义
认为精神 是世界的本 原,坚持精 神第一性; 物质是精神 的产物或表 现。
=
把原子的某些物 理属性(如质量 不变性、广延性、 不可入性和不可 分性)当成一切 物质的共同属性。
爱尔维修 拉美特里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实物、物质无非是各 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 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 出来的”。 ——恩格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 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 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 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 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映。” ——列宁
联系
哲学是世界观中的一部分
哲学概念的词源学考察
从词源上看,哲 学在古希腊语中 是philosophia, 本义是“对智慧 的爱”或“爱智 慧”。据文献记 载,第一个使用 这个词的人是古 希腊哲学家柏拉 图。
“苏格拉底是一个作恶者,是一个怪异的人,他 窥探天上地下的事物;把坏的说成好的,并且以 这一切去教导别人。” ——雅典法庭的宣判辞
实践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认为,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 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 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 活动,“全部社会生活 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强调哲学的重要使命在 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马原》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马原》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马原》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思维和存在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

B.物质可以认识

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客观实在性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

B.时间和空间

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客观实在性

4、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说明()

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人的意识可以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观念世界。这说明(

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这

说明()

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7、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说明()

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8、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完整版)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完整版)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物质性,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一部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对于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思维能否认识或反应存在的问题。哲学史上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有神论和无神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联系孤立、发展静止、内部矛盾)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有何意义?

答: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将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去思考和理解并且解决问题。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也就是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马原 第一章

马原 第一章
恩 格 斯
思 维 和 存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 为第一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没 有同一性的问题
不可知论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思维和存在何者 为第一性的问题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 历史唯物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 第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 是一个,不是两个或多个。 • 第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不是精神。 • 第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 统一,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3. 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按照其固有 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一)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 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 (二)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 会生活的本质
1. 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活动的最重要形式, 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最根本方式。 实践的观点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 唯心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
王守仁主张“知行合一”, 认为,“行之明觉精察处 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 便是行”。“一念发动处, 便即是行了。”
物质是标志客 观实在的哲学 范畴,这种客 观实在是人通 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 们的感觉而存 在,为我们的 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

《马原》第一章(1)

《马原》第一章(1)
ຫໍສະໝຸດ Baidu
4.你是否想过,除了我们从生活经 验、实地调查和科学实验中得来的 知识,还有没有其他种类的知识? 知识的可靠性如何得到保证?有没 有某种东西,再聪明的人们联合起 来再坚持不懈,也根本无法对其有 丝毫的知识?那些有名的数学定理, 在任何一个数学家发现和证明它们 之前,是否已事先存在?如果存在, 在哪里存在?如果不事先存在,如 何能够被人“发现”呢?
苏格拉底说: 苏格拉底说 : “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没有 价值的” 价值的”。 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进行 一番探究, 培养一点“ 一番探究 , 培养一点 “ 把讲道 理进行到底” 的精神, 理进行到底 ” 的精神 , 给生活 多增添几分豁达和深沉? 多增添几分豁达和深沉 ? 如果 你不想整个地被牵着鼻子走, 你不想整个地被牵着鼻子走 , 在原则问题上有自己系统而深 入的看法,来学习哲学吧! 入的看法,来学习哲学吧!


②第二种说法是黑格尔说的。他认为,哲学 第二种说法是黑格尔说的。他认为, 黑格尔说的 这个名词是从毕达哥拉斯开始使用的。 毕达哥拉斯开始使用的 这个名词是从毕达哥拉斯开始使用的。毕达 哥拉斯为了表示谦虚,用爱智慧代替智慧。 哥拉斯为了表示谦虚,用爱智慧代替智慧。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 近代德国哲学家: 近代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根雕艺术: 根雕艺术:智

马原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马原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来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B)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有一首描述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马原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马原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1、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

本观点。

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

3、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

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其中,对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5、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

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6、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二元论否

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

原。

7、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

元论。

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它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但不是哲学要研究的全部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辩证法

和形而上学。

9、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

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

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10、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和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

精神的产物。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

马原题库选择题及答案(1)

马原题库选择题及答案(1)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10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是:B

A.革命性和批判性B.实践性阶级性C.科学性和历史性

D.辩证性和彻底性

2、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D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3、“万物皆备于我”是D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4、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要得出这一结论A

A.必须通过人的意识B.根本不要通过人的意识C.完全依赖于人的意识

D.纯粹依赖于自然物的存在

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

A.存在B.精神C.物质D.原子

7、“运动应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他的量度”,因为静止是B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8、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则表明D 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B.时间随着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9、实践最本质的特征是A

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

1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是C A.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马原(第一章)

马原(第一章)

读后感觉如何? 希望你不要被艰深晦涩的文字吓跑。 普通人与专业研究者差距在哪里? 进入哲学之门,非得这么痛苦吗? 日常生活中的哲学印象
1、哲学意味着清贫 2、哲学意味着枯燥 3、哲学是故弄玄虚 4、哲学是政治附庸 5、哲学十分神圣,高不可攀 6、哲学没有专门学习的必要
哲学按其本性而言,是能够普遍化的,因为它的土壤 是思维,而人正因此成为人。” ----黑格尔 “哲学并不是一件稀罕东西,它是世界之上,人人 都有的,人在世上有许多不能不干的事情,不能不吃 饭,不能不睡觉,总而言之,就是不能不跟着这个流 行的大化跑着,人身子跑着,心里想着,这跑就是人 生,这想就是哲学。” ----冯友兰
• 最大功利及快乐的原则
–即救出哪些人对未来的社会贡献会最大,给社会带来最 大的幸福和快乐。这个原则还可以有一种负面的表述: 即最少损失或最小痛苦原则。
• 德性原则
1
• 《纽约客》记者欧逸文(Evan Osnos)说:“奥 巴马一家自然应该上船,倒不是因为他贵为美 国总统,而是他的人生本身就是理想主义力量 的明证。” • 他还提到一些西方科学界、媒体圈里的名人。 • 他的着眼点是让他们有机会保留“人类值得保 留的东西”。
• 这是一种精英型的理想主义主张,它认 为,离开了精英们创造的“文化”,人 类的存在也就不再具有意义。
ຫໍສະໝຸດ Baidu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马原第一章

马原第一章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 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 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思维
??
存在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 具有同一性, 具有同一性,主张世 界是可以认识的。 界是可以认识的。 凡以知, 凡以知,物之 理也,可以知, 理也,可以知, 人之性也。 人之性也。
荀 子
不可知论
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 界的可能性。 界的可能性
休 谟 康 德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 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 的基本问题
根据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根据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社 会历史观可划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
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世界观除了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之外,还必须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 和形而上学两种观点。

(完整版)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完整版)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物质性,广泛联系和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一部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整体见解和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依据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系统

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意识和物质、思想和存在,终究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我们对四周世界的认识关于这个世界自己的关系是如何的?思想可否定识或反响存在的问题。

哲学史上的基本门派: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

可知论和不行知论;有神论和无神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联系孤立、发展静止、内部矛盾)

社会存在和社会心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坚持世界的物质一致性原理有何意义?

答: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物质的独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久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坚持世界的物质一致性原理的意义:坚持世界的物质一致性原理将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去

思虑和理解而且解决问题。世界的来源是物质,不单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拥有物质性,世

界的真切一致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来源,物质,运动,时间,空间拥有内在的统

一性。人的实践活动依靠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限制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经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经过必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获得实践的成功和成功,就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3,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6、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

7、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8、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1)量变质变规律

(2)否定之否定规律

9、5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1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1、实现理论创新和实创新的良性互动:

(1)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2)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

(3)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1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13、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示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2)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14、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3)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5)政治制度的变化

15、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重要力量。

(3)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4)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1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7、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1)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根本依据?

(2)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3)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4)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生产的根本目的。

(5)社会主义社会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6)社会主义社会要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7)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8)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9)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18、如何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1)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反对任何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错误倾向。

(2)要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3)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