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教学点滴

合集下载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描写山水壮丽景色的诗歌作品。

课堂上,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我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整首诗,帮助他们熟悉诗歌的韵律和语调。

随后,我们共同探讨了诗歌的背景和意境。

我向学生介绍了天门山的美景,使他们能够想象出诗人眺望山景的壮丽景色。

然后,我请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诗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通过互相交流,学生们得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道解释诗中关键词汇和词句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诗歌。

诗中提到“端居”、“白云生处”等词语,学生们需要通过解释来认识诗中的意境和意义。

然后,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重新诠释诗歌。

我鼓励学生们思考诗中的主题和情感,并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

学生们通过组织诗句和词语的顺序,重新表达了对于景物和自然之美的感悟。

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诗歌,还培养了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古诗《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这首诗以天门山为背景,写了诗人对山水的赞美和情感,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文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实录,结合学生表现以及教学感悟,探讨如何更好地教学《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一、课堂教学实录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望天门山》,使学生了解天门山的风景、体验诗人的情感,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2.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解《望天门山》,包括诗歌背景、诗歌风格、诗歌内容等方面的介绍。

3. 教学过程:(1)诗歌背景介绍我向学生介绍了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然后重点讲解了天门山的地理位置、壮丽的景色以及对诗人的影响。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对天门山有了一定的了解。

(2)诗歌鉴赏接着,我向学生朗诵了《望天门山》,并让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音韵和节奏。

然后,我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意义。

我引导学生在诗歌中找出描绘天门山的词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情感体验为了加深学生对诗歌的体验,我设计了一些情感体验活动。

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天门山的山巅,感受身临其境的美景;或者让学生从诗歌中找出能引发自己共鸣的词句,进行朗诵和分享。

二、教学感悟1.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望天门山》这样的山水诗时,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可以直观地展现天门山的雄伟壮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情感和对诗歌的认同感。

2. 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在教学《望天门山》时,我特别注重了情感体验的环节,让学生通过想象、朗诵和分享等方式,深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山水风景和诗人的情感。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情操,使他们对诗歌产生共鸣,并且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3. 传统文化的传承《望天门山》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教学这首诗歌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诗歌,更重要的是通过诗歌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三年级《望天门山》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三年级《望天门山》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三年级《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三年级《望天门山》教学设计(通用11篇)《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三年级《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自制演示文稿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出示各种字体的“山”及《望天门山》的草书作品,初步感知书法魅力。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你们爱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山?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

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

他就是——李白。

(板书)3、出示课件(《望庐山瀑布》《游泰山》),读后揭题:他还去过一座山,山名就在刚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师板书:天门山)4、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

(师板题)释题:“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5、指名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三、绘画想象,感悟诗境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

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3、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

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古诗《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名篇。

这首诗以其雄奇壮丽的语言描绘了天门山的壮美景色,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作为中国古诗文教学的一部分,教师们经常会选用这首诗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下面将结合一次《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进行教学感悟的分享。

一、课堂实录时间:2021年6月10日上午地点:XX中学初三(7)班教师:王老师课题:古诗鉴赏《望天门山》1. 教师布置课前阅读任务,让学生预习李白的《望天门山》。

2. 课堂开始,教师先谈古诗的背景知识,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情感。

3. 教师进行朗读,给学生展示诗歌的韵律和语调,激发学生的兴趣。

4. 分段讲解,教师对诗歌的内容进行逐句解读,解释生字词语和句子结构,使学生明确诗歌意义。

5. 提问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 学生朗读,课堂上进行学生朗读,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7. 引导学生写作,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由创作一些关于自然景色的诗句。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读诗,并写一篇课堂笔记。

二、教学感悟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教学《望天门山》,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李白的诗歌作品,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会通过对古诗的理解和解读,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望天门山》的语言优美,气势磅礴,是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材料。

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分段讲解等方式,让学生领略古诗的韵律和语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诗歌创作和朗读,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音韵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古诗《望天门山》所描绘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的豪情壮志,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望天门山》教案(4篇)

《望天门山》教案(4篇)

《望天门山》教案(4篇)《望天门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望天门山》,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阅读经典诵读《望岳》,习的一主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教学流程:一、回顾单元主题师生合作背诵单元导语(提示关键承接读)师:第六单元首页的那首小诗每当老师读起,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让我们合作背出那首小诗,我来提示,你来接,女生前,男生后,最后一句大家一起。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女生),澎湃的大海(男生);师:有辽阔的草原(女生),茂密的森林(男生);师:有宁静的山村(女生),繁华的都市(男生)师: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风景(男女生一起)。

二、诵读激情,导入新知诵读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读中点评)师:是啊!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他的诗词歌赋表达着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师: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就是李白笔下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点评:是那滚滚的长江之水。

师: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是苏轼笔下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点评:是那千姿百态的庐山。

师:女孩子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还是《望庐山瀑布》中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点评:是那气势恢宏的瀑布。

师:男孩子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河山还是《宿建德江》中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师点评:是江水倒映月亮的景象。

三、学习“一主”一)初步感知1、点明主题,板书课题师:祖国的壮美河山还是李白笔下的《望天门山》2、书写古诗,初步感知师:我把《望天门山》写在黑板上。

请大家模仿老师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要写的工整、漂亮。

(师板书,学生模仿写)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教师范读,感知节奏师:诗是有节奏的,仔细倾听老师诵读,在你书写的古诗中画出节奏来,谁愿意在黑板上画(指名一名学生板演,师范读学生在倾听中画出节奏)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望天门山》教案优秀5篇

《望天门山》教案优秀5篇

《望天门山》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望天门山》教案优秀5篇《望天门山》是李白笔下的经典作品,这里本店铺为大家分享了5篇《望天门山》教案,希望在望天门山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望天门山》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望天门山》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望天门山》教案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望天门山》时,以下是一些教案设计:
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本课中的“断、开”等生字,并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学生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描述诗中描绘的天门山所展现出的磅礴气势和深远意境。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诗人对天门山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例如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天门山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诗人的情感。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和交流。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指导学生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家中或周围的自然景象,来练习和提升自己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目标方面,首要的是让学生把自己观察的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出来,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同时,要让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除此之外,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认识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望天门山》教学案例与反思(通用4篇)

《望天门山》教学案例与反思(通用4篇)

《望天门山》教学案例与反思(通用4篇)《望天门山》与反思篇1教学思路:谈话导入——欣赏——学习古诗——背诵古诗——古诗配图。

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宝石。

学好古诗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陶冶情操以及继承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就是我教学李白《望天门山》的精彩片段和。

片段一:入情入境,欣赏古诗。

师:就在我们安徽省当涂县有一处雄奇秀丽的景色,同学们想去看看吗?生:想,是什么呀?师:早在唐朝时,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现在请大家随着李白一同去游览长江吧。

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的是:李白兴致勃勃乘船顺江而下欣赏天门山一处奇特景象,配乐,李白诵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欣赏结束。

师:你们游览了天门山的景色,有何感叹?生A:天门山真雄伟啊!生B:长江真浩瀚啊!生C:天门山真险峻,这里的江水波涛汹涌可称奇观。

生D:这里的景色真美,真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生E:李白很有才华,作了这么美的诗。

师总结:大家看得仔细,说得更好,你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了诗中内容。

片段二:点拨难点,理解古诗。

师:想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的画面。

学生质疑:生A:东西梁山是高大的山峰,怎么能用动词“出”呢?生B:“出”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师:你们所提出的问题,正是理解的难点所在。

师:把这句诗改为:“两岸青山相对立”好不好?学生个个摇头,表示不赞成。

师:为什么不好,用“出”字有何绝妙之处?学生冥思苦想,却张嘴结舌。

师:请大家再来欣赏课件。

学生看到诗人在茫茫长江之上,孤帆顺流而下,远处天门两山扑入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这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生A:“出”比“立”好,“立”给人感觉呆板,而“出”给人感觉活跃。

生B:“出”表现诗人在行舟过程中由远到近看到天门山的样子。

生C:“出”给了我们动感,天门山由远到近,由渺小到高大,显现在我们眼前。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秀6篇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秀6篇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秀6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断、楚、孤、帆”4个新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思。

过程与方法:1、借助多媒体,通过聆听,诵读,画面呈现和想象,使学生形象感知本诗,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借助注释,自主查阅等方式,理解诗歌中“断”“回”“出”“孤”等字的意思,从而推动理解古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思,教授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及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思。

教学过程:一、回顾李白,引出课题1、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么?(知道,请一两名同学简要介绍)是的,这位有着“诗仙”之称与“诗圣”——谁?(杜甫)齐名并称“李杜”的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我们对他应该并不陌生,甚至可能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了。

那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些诗歌呢?(指名2至3个同学回答,择取最后这首全班背诵)(先呈现画面再出示诗歌)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同学们真不错!大家发现了没有,李白的诗歌是不是很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朗朗上口。

这里有个字“望”什么意思?(板书望,从远处看)好的,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跟着诗仙李白一起去望一座山!一起再来学习他这首也很奔放豪迈,意境奇妙的诗歌——望天门山(接着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解释课题——望(往远处看)天门山(天高,门对)——展示图片,安徽的天门山。

(注意解释天、门)4、当时正直年少,满腹雄心抱负的李白乘舟顺江而东望见天门山,他望见了天门山的一些什么?望到这些之后他又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呢?请同学们读读诗歌。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一、课堂教学实录
1. 教学内容
古诗《望天门山》
2.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古诗《望天门山》,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墨客的抒情写景,培养学生的审美
情操和文学修养,启发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和感悟。

3. 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观看关于天门山的图片或短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风光的向往和好奇;
(2)学习古诗原文:师生共同朗读古诗《望天门山》,教师讲解诗的背景和作者,分析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
(3)理解诗意: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古诗内容,让学生畅想作者当时的情境和感受,引发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浪漫情怀和联想;
(4)鉴赏诗意: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对文学和自然的兴趣。

4. 教学资料
古诗《望天门山》原文、天门山图片或短视频、教学笔记等。

5. 教学评价
学生的诗歌朗诵和课堂讨论表现。

二、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一首优美的古代诗歌,更重要的是让学
生通过诗歌欣赏和解读,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情感表达和内在意蕴。

教师
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去感受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和文学素养。

教学中也要注重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也能对自然景观有更深刻的感悟,培养出更多具有情感和文学修养的学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古诗《望天门山》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以望天门山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壮丽山川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和自己的豪迈情怀。

在教学中,通过讲解古诗《望天门山》,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一、课堂教学实录1.导入教师在课堂开始前播放了一段望天门山的风景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同时激发学生对于本课诗文的好奇心。

2.诗词解读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然后从诗歌的内容、结构、意境等方面,对《望天门山》这首诗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诗歌赏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轮流朗读诗歌,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4.情感体验教师布置了一些与诗歌相关的情感体验活动,比如让学生观看望天门山的图片、听取望天门山的故事,甚至布置了写望天门山的作文等任务,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这首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5.总结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从诗歌中领悟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感悟1.启发学生情感古诗《望天门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烈的民族情感,通过对诗歌的解读和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祖国风土人情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通过对古诗的解读和赏析,可以让学生领略古人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增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古诗《望天门山》所展现的壮丽景色和诗人豪情壮志,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美好风景的向往和对未来的豪情壮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望天门山》教学点滴

《望天门山》教学点滴
维 能力 ( 别 是直 觉 思维 能 力) 到 了较大 的提 高 。学 生 自 特 得 由选 择 自己喜 爱 的 东西 , 分展 开 思维 的翅膀 , 立 思考 问 充 独
“ 门中断楚江开, 天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 出,
文插图的天 门山上,不是还有一座 小亭子吗?他肯定是站
在 小 亭 子里 看 的 。 C: 们 这组 答 案 不 一 , 得 都 有 可能 。 我 觉 D: 们组 经 过 讨论 后 认 为 李 白应 该 是 在那 条 孤 帆 上 。 我

,2 ~
《 望天门山 》教学 点滴
陈 淑萍
抚 州 市 金 巢 区 实验 学校 , 江 西 抚 州 3 4 0 4 20
磁缝

旁 鲢孤帆一片 日边来”。这首 《 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 白的 望天 论 "一

首 脍 炙 人 口的 好 诗 。 李 白用 极 具 浪 漫 主 义 色 彩 的 笔触 , 描 绘 了天 门 山夹 江 对 峙 , 江 波澜 壮 阔 的雄 奇 秀 丽 景色 。 长 前 些天 , 和 全 班 同学 一 起 学 习 了这 首 诗 。正 当 我 陶 我
诗 中不是有那句 “ 两岸青 山相对 出” 能感觉到青 山高高 吗,
挺 立 , 肯定 在 山的下 面 才 有这 种 感 觉 。 那 第 四位 同学 一说 完 。 室 里 响起 了热 烈而 又 长 久 的 掌 教 声 。显然 , 家 都 同 意这 位 同学 的观 点 因势 利 导 , 大 我就 紧 紧 抓住 这 个 “ 字 , 出” 运用 画 画 , 朗诵 等 多种 方 式让 学 生 去 体 会 、 感 受 。这 样 , 生不 但 解 答 了刚 才 的 疑惑 , 是 深 刻 去 学 更 地 体 会 到天 门 山是 如此 的雄 伟壮 观 , 此 的 险峻 巍 峨 ! 如 爱 因斯 坦 说过 :发现 问题 比解 决 问题 更 重 要 。我 们 老 “ ” 师 就 应 该鼓 励 学 生 多提 问、 思考 , 语 文 课 堂充 满 活 力 、 多 让 充满生机。 在 以往 的课 堂 教 学 中 , 是老 师 事先 预 设 几个 问题 , 都 让 学 生 带着 老 师 的 问题 去 思 考 、去解 答 。对 于 课堂 上 偶 尔 出 现 的不 和 谐提 问不 予 理 睬 , 意装 作 没 听见 。 故 想想 真 愚 蠢 ! 课 堂 生 成是 多 宝 贵 的资源 啊 !可 我们 这 些保 守的老 师 却 白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一、课堂教学实录1. 教学目标和内容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将古诗《望天门山》纳入了课程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诗人对天门山的描写,以及通过描写山景,展现出人生的意蕴和哲理。

2. 教学活动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引入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天门山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激发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好奇和兴趣。

(2)诗歌赏析:通过老师的详细讲解,学生逐句理解诗歌内容,掌握作品的主题和意境。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诗歌的意境和内涵,梳理出诗歌中的哲理和情感。

(4)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引导他们展开思考和表达。

(5)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向诗歌作者一样,以写景为主,通过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写一篇关于自己对某个山的感怀和思考的作文。

3. 教学资源准备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提前准备了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诗歌赏析素材,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感受诗歌内容。

4. 教学效果检验课堂教学结束后,我们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作文练习,检验了教学效果。

通过分析学生的表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运用都有所提高。

二、教学感悟在教学《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很多教学感悟。

古诗教学要注重情感的沟通。

古诗之美在于其深刻的内涵和情感寄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生活的哲理。

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感受到诗歌所含的情感才能更好地领略到诗歌的美妙之处。

古诗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教学,古诗更需要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意见。

在课堂上,我们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诗歌赏析,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理解水平。

古诗教学要注重生活情感与现实联系。

古诗的优美之处在于其不朽的生活价值和永恒的情感表达,我们在教学中要利用生活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将诗歌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找到诗歌中的哲理与情感与自己生活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望天门山的教学实录 5篇

望天门山的教学实录 5篇

望天门山的教学实录篇8【教学目标】1、会读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

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探究导课:同学们好,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到祖国的各地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愿意吗?现在,我们先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去欣赏第一个景点——(出示课件:天门山)。

谁知道天门山在哪里?说的好,作者望天门山会看到怎么样的景色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二、合作交流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古诗,(出示课件:结合书中的注释,想想诗的意思,要是有不懂的字词可以画出来)。

2、你们愿意把你们自学的情况向老师汇报一下吗?(出示课件: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3、如果同学们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出示课件:课文《望天门山》)4、同学们,诗读得如此精彩,那诗句的意思你们读出来了吗?(出示课件:文中注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读自悟诗句的意思。

同学们,刚才老师看出来了,你们自读自悟诗句好认真哦!愿意把你的成果与你们小组的同学分享吗?那请开始吧。

三、品读体验1、“天门中断楚江开”,“开”的意思是什么?(开就是断开的意思。

天门山本来是连在一起的,被长江从中间断开了,分为东梁山和西梁山。

开也可以理解为切开,汹涌的长江水就像是一把刀,把天门山从中间切开了。

)解释得不错。

在诗人李白的眼里,长江水汹涌澎湃,天门山仿佛被长江水从中间冲断开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行诗吧。

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2、碧水东流至此回。

“至此回”是什么意思?看来大家都不太明白,我们来看一看画面就明白了。

(出示课件:图画。

)你们看,两山之间只有狭窄的通道,汹涌的长江水流到这里激起回旋,水势更猛,非常壮观,现在明白至此回的意思了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二两行诗吧。

(出示课件:一二两行诗。

李白《望天门山》教学实录及反思

李白《望天门山》教学实录及反思

李白《望天门山》教学实录及反思一、引言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作品在后世影响深远。

其中,《望天门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课堂上将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教学,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以李白《望天门山》为例,记录教学过程并进行反思。

二、教学实录2.1 准备工作在开始课堂教学之前,我仔细研读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其中,我重点理解了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诗人的表达技巧。

同时,我还准备了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李白的简介、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其他与诗歌相关的参考材料。

2.2 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导入环节选择了一段描写大自然景色的视频,并借此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对人们的影响以及诗歌在表达美的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

2.3 导读在导读环节,我首先给学生介绍了李白这位诗人的背景和他在文学上的地位。

然后,我简要地介绍了《望天门山》的背景,并让学生猜测这首诗的可能主题。

2.4 阅读诗歌学生们在阅读诗歌之前,我提醒他们注意诗歌中的词语和意象,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词语和意象是如何表达诗歌主题的。

2.5 学生互动与讨论学生们在阅读完诗歌后,我组织了一次学生互动与讨论的环节。

我提出了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含义和诗人的表达意图。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们分享他们对这首诗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2.6 分析诗歌在分析诗歌环节中,我着重解读了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我通过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并引导他们关注诗人通过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7 总结与延伸在课堂的最后,我对整个课堂进行了总结,并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深入研读李白的其他作品。

我还布置了一些延伸阅读和写作的作业,以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反思3.1 教学效果评价整体而言,本次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诗歌的理解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诗歌的情感和意境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6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难点:体会诗句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的山。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作者介绍。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明确:中断,从中间割断;出:耸出来;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

明确: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

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确:天门山的雄伟、有气势;青青的水、绿绿的水;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望,一只小船在水中荡荡悠悠。

◎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明确:(1)“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气势,令人向往。

(2)“碧水东流至此回”——“碧水”“至此回”写了水的清秀。

(3)“两岸青山相对出”——“青山”写出了山的秀美与雄伟。

(4)“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话写出了天门上景色的清幽。

◎画一画天门山的景色。

李白古诗《望天门山》教案14篇

李白古诗《望天门山》教案14篇

李白古诗《望天门山》教案优秀14篇望天门山教学反思篇一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件使用让学生看到25岁的大诗人李白朝气蓬勃,乘江而下,欣赏到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诗性大发,理解诗的写作背景。

古诗语言精炼,学生又缺少生活经验,年龄小,坐船的机会也不多,在理解“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句中的“出”字是很有难度的。

这时多媒体的运用,使诗句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之感,也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以发展。

二、难点适当点拨。

抓重点字理解这首古诗,感悟这首诗的非凡意境。

让学生从“出”字中体会诗人敏锐的观察力,精炼的语言,更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天门山的形态美。

这个“出”字,让学生真正融进古诗中,融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

李白古诗《望天门山》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借助解释理解《望天门山》的诗意,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预习内容设计:1、查找有关资料或工具书,了解生平及作品。

2、尝试自读,理解古诗。

(1)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借助解释或工具书试着讲讲这首诗的意思。

(3)有什么学习困难记下来,以备质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和查找有关资料的能力,利用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自己能初步读懂古诗的意思及边思考边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总结评价学生自学检查的情况(设计意图:有布置就要有检查,有检查就要有总结和评价。

借以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自能读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学生质疑师生共同归纳,梳理。

有的问题师生即时解决;有的则在进一步学习中解决。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根据学生质疑的问题,教师了解学生困难所在,从而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是教学的目的性更强。

)二、学习古诗1、学生自读《望天门山》,想象描绘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还可以画一画。

望天门山古诗《望天门山》教案及赏析(优秀12篇)

望天门山古诗《望天门山》教案及赏析(优秀12篇)

望天门山古诗《望天门山》教案及赏析(优秀12篇)《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古诗《望天门山》教案及赏析【优秀12篇】,欢迎参考阅读。

《望天门山》教案篇一课前唱《赶海》。

师:同学们《赶海》唱得非常动听,我想请同学背首诗怎么样?谁会背杜甫的《绝句》?(许多学生表示不会背,较后一名女生完整背出。

)师:真不错。

咱们学了古诗就要记住它。

师:咱们做个游戏,刚才咱们唱了《赶海》,我们现在把诗的词填到旋律中去。

谁能用《绝句》的词来唱唱《赶海》?会吗?生:不会。

师:那你来唱《赶海》,我来唱《绝句》。

(学生唱一句《赶海》,老师唱一句《绝句》)师:有意思吗?我们会不会唱《让我们荡起双浆》?(师生一起唱。

)师:用这首歌咱们来填填词,我们一起把《绝句》的词填到这首歌里面,老师开头,你们慢慢跟着哼。

(师生一起唱)师:有意思吧!好!,我们下课再来。

[有新意!不但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距离,还让学生明白了古诗不但能吟诵还能唱。

]一、导入1.引出课题,板书课堂,理解课题。

师:咱们先来认一个字,有点难度,因为是甲骨文。

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吗?生:古代人创造的字。

师:刻在龟甲上的。

看清楚了,这是什么字?(教师板书甲骨文“天”,指导学生观察分析。

)师:再看这什么字?(教师板书:甲骨文“门”)生:门。

师:对,你看左边一扇右边一扇。

(指导学生观察。

)师:再加一个字,(教师板书:山)读一读。

生:天门山。

师:咱们汉字是表意的,就这“天、门、山”三个字,你想一想应该是一座怎样的山?生:很高的。

师:你关注了“天”字,那你说的这个山可以叫“天山”。

《望天门山》教学实录

《望天门山》教学实录

03
互动环节
课堂提问
提问内容
李白是在哪个季节游览天 门山的?诗中哪些词语可 以证明?
学生回答
春季。因为诗中提到了“ 碧水”、“绿树”、“红 花”,这些都是春天的典 型景物。
教师点评
回答得很好,学生准确地 从诗中找到了证明季节的 词语,并正确地判断出是 春天。
学生讨论
讨论主题
教师点评
诗中“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 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热烈,学生们能够从诗人的用词 中感受到生动的画面,对诗歌的意境 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生观点
大部分学生认为“出”字用得好,因 为它生动地描绘了山峦随着船行而逐 渐显现出来的景象,给人动态的感觉 。
教师点评
点评内容
在整堂课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表现出对诗 歌的浓厚兴趣。在讨论环节,大家能够各抒己见,深入 探讨诗歌的意境和用词,值得表扬。
02
课文解析
诗词背景
01 唐代诗人李白创作 02 描绘天门山及长江的壮丽景色 02 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向往
诗词内容
起句
“天门中断楚江开”,描 述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的 壮阔。
承句
“碧水东流至此回”,描 绘江水在遇到天门山时的 回旋之势。
转句
“两岸青山相对出”,描 绘两岸高耸的青山相对而 出的景象。
深入探讨李白的思想和艺术
对李白的生平、思想、艺术特色等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学生全面了 解其人其诗。
诗词创作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诗词创作实践,培养其诗词创作兴趣和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望天门山》教学实 录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解析 • 互动环节 • 课程总结

李白古诗《望天门山》教案

李白古诗《望天门山》教案

李白古诗《望天门山》教案《望天门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是个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学生准备:教师准备:准备有关的图画,一段古筝演奏的音乐。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1、复习学过的赞美长江的古诗。

通过自由背、指名背创设情境。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望天门山》1、屏幕显示长江的画面,听录音朗读。

2、学生分组自由读。

3、教师范读。

4、初步理解诗的内容(1)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学解答。

(2)教师解答归纳。

5、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1)让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闭上眼睛)。

(2)让学生说说古诗描绘的画面。

(可在小组内交流)(3)讨论古诗描绘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6、指导背诵(1)自由背(2)小组内轮流背课时备课古诗两首新授课望天门山教学反思篇二《望天门山》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词从动态方面把它写活了;第三、四句是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临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要改变了古诗教学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

课堂上,从学生认识“天、门、山”三个甲骨文字开场,由文字想象引出今天要学的古诗,通过出示甲骨文,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不但帮助学生理解了课题,还使学生体会到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

在精读感知部分安排了“三找”:第一次是找描写景物的字词,感受景物的高广、辽远;第二次是找描绘色彩的字词,从“碧”的字形入手,感知色彩的鲜亮,在让学生了解碧在古诗中的应用,丰富古诗积累,除此之外,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们感受画面的温暖昂扬—青山、碧水、红日、白帆;第三次是找表示动作的字词,重点从分析“断、开、回”的字形体会山的雄伟和江的汹涌,之后又抓住“相对出”体会山的动态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天门山》教学点滴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李白用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触,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前些天,我和全班同学一起学习了这首诗。

正当我陶醉在自认为很有感情的朗读中时,不知是谁大声说了句:“老师,我怎么不明白李白在哪里望天门山啦!”这个和我那朗读极不和谐的话音把我从诗歌的意境中拉回到课堂。

定睛一看,原来是那个最爱问这问那、问长问短的罗璇。

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来安静的教室霎时热闹起来,马上就有同学笑着回答:“这还不知道,肯定是在山上望呗!”但是马上又有同学接着说:“不是吧!哪里还有站在天门山上望天门山呢?”是啊,这个学生说的很有道理。

顿时,教室里像炸了锅,议论纷纷。

李白到底在哪里望天门山?这个问题在备课时我确实没想过,一时也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正在尴尬之时,我忽然想到前段时间在杂志上看到一位特级教师说的一句话:“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判断的权利让给学生,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这才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何不把学生的问题还给学生呢?于是我灵机一动,大声说:“刚才罗璇同学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大家去讨论、去研究。

下面同学们分小组去讨论这个问题。

表达你们组的观点时一定要找到说服别人的理由。

”我的问题一抛出,同学们就七嘴八舌的说个不停。

讨论十分钟后,学生们都有自己的观点了,那答案是异彩纷呈。

A:我们觉得李白是站在比天门山更高的山上望天门山,这样才能把天门山望个透。

B:不是!我们觉得李白还是在天门山望。

你们看课文插图的天门山上,不是还有一座小亭子吗?他肯定是站在小亭子里看的。

C:我们这组答案不一,觉得都有可能。

D:我们组经过讨论后认为李白应该是在那条孤帆上。

诗中不是有那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吗,能感觉到青山高高挺立,那肯定在山的下面才有这种感觉。

第四位同学一说完。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又长久的掌声。

显然,大家都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

因势利导,我就紧紧抓住这个“出”字,运用画画,朗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

这样,学生不但解答了刚才的疑惑,更是深刻地体会到天门山是如此的雄伟壮观,如此的险峻巍峨!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我们老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都是老师事先预设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去思考、去解答。

对于课堂上偶尔出现的不和谐提问不予理睬,故意装作没听见。

想想真愚蠢!课堂生成是多宝贵的资源啊!可我们这些保守的老师却白白浪费了难得的宝贵资源。

今天的这堂课中,正因为“好问男生”的那一问,才使我的语文课堂拥有那么多的精彩瞬间;正因为有了那一问,才使我发现学生身上有更多的闪光点;正因为有了那一问,才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美丽的火花。

虽然这堂古诗教学课上得并不完美,但是每位学生的收获都颇多。

特别是罗璇同学自从提了那个问,他就一直在笑着。

我想收获最多的还是我自己。

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课堂生成,这次课堂偶得使我终身受用,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的教学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