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天门山教案
望天门山的教案8篇
望天门山的教案8篇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我们需要在教案中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望天门山的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望天门山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难点:体会诗句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的山。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作者介绍。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明确:中断,从中间割断;出:耸出来;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
明确: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
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确:天门山的雄伟、有气势;青青的水、绿绿的水;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望,一只小船在水中荡荡悠悠。
◎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明确:(1)“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气势,令人向往。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上册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一、课文分析1. 作者简介•杨炯杨炯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文学家、政论家和教育家,他曾经任过宰相、国子监祭酒等要职,有“杨五郎”之称。
在文学方面,杨炯主要以诗、散文和随笔为主要创作形式,代表作品有《阳关三迭》、《游仙窟》、《吾亦知止》等。
他的诗歌清新自然,借景抒情,意境深邃,语言简练干净。
2. 课文介绍•《望天门山》(杨炯),节选自《正月十五夜望京师北山王城南轩士兴》。
本篇诗歌以“天门山”为主要景点,描述了作者夜晚望山的感受。
诗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如“山呼”、“露华”、“势拔五峰”等,凸显出作者对山峰的情感表达。
通过表现景物和情感的交融,营造出了一种优美、恬静、自然的诗意境界。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能够:•了解作者杨炯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增强对唐诗的认识和理解。
•理解本诗的主旨意义,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
•掌握一些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2.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诗的主旨思想,理解诗句中的形象表达和情感意义。
•难点:掌握一些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如押韵、对仗、比喻等。
3.教学方法•讲解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运用丰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进一步开拓诗歌欣赏的广度和深度。
•合作学习法: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4.教学步骤(1)导入课文教师可通过图片、音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了解“天门山”,在学生了解背景的基础上,让他们尝试描述一下这座山的风光和自然景观。
(2)朗读课文教师先朗读整篇课文,让学生聆听诗歌的声音和语调,通过模仿和感受,使学生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3)学习诗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并结合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主旨思想、韵律表达、意象描绘等方面。
(4)鉴赏诗文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如押韵、对仗、象征、比喻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讨,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17《望天门山》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优劣,也发现了自己在课堂管理上的不足。首先,我发现通过讲授法、朗读与背诵、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学生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得到了显著提高。特别是角色扮演和实验与游戏等教学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我也意识到在课堂管理方面,我还需要更加注重纪律和秩序,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
1. 讲授法:教师将通过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望天门山》的背景、诗句意义和诗人的情感。通过讲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2. 朗读与背诵:学生将参与朗读和背诵古诗的活动,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通过朗读和背诵,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诗句的韵律和美感。
为了深化学生对《望天门山》的学习,提出以下拓展建议:
- 阅读唐代其他诗人的作品,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体会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 查阅有关天门山的地理资料,结合诗句描述,绘制一幅天门山的想象图。
- 搜集唐代历史背景资料,撰写一篇短文,探讨《望天门山》反映的社会状况。
- 阅读古诗鉴赏文章,选取一篇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撰写一篇读后感。
6. 使用教学媒体和资源:教师将使用PPT、视频、在线工具等教学媒体和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在实施教学方法和策略时,教师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将注重课堂管理和纪律,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三,四为技能目标)二、教案设计(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明确目标,尝试学习.1,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2,展开想像与联想,会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画面,初步进入意境,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三)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A—扶学生学习第一句,初步掌握学习方法.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3,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4,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B—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1,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训练回这个教学难点.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3,指导学生开拓想象——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C—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1,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2,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3,再一次提示学生展开联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远客自当更加兴味十足.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D—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诗句的.意思.《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1.紧扣词句.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2.想象画面法.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五)指导诵读诗句.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a—读出节奏感.b—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背诵)2、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教案第【1】篇〗《望天门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写“孤、帆”等四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默写。
2.理解全诗的意思,体会全诗意境,及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并培养此种感情。
二、重难点重点: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难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其意境三、课前准备《望天门山》生字词卡片、诗中所描写画面的PPT、有关诗的音频四、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谁去看过长江吗?有什么感受呢?是不是觉得很雄伟壮观?今天我们来看看大诗人李白是如何描写它的吧!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有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吗?恩,对呀,李白的诗读来总是那么耐人寻味,看来大家都对李白的诗比较感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他描写长江的诗(板书“望天门山”)(这样,既能巩固学生之前所学,又能为今日所学做铺垫,鼓励学生自信心,增加其学习的兴趣)2、读全诗,感受意境播放音频,及PPT,大体感知其意境。
用自己的方式找出诗中不懂不会的字词句,读通读懂全诗,无法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分小组交流阅读感悟;指名让学生谈谈对全诗的理解;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一步步指导学生说出全诗大意,并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帮助学生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试着体会诗所表达的意境。
找出诗中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诗中共描述几个画面都是什么样的画面?(四个画面,“天门中断楚江开”描绘了汹涌奔腾的长江冲破天山东流而去的壮阔气势;“碧水东流至此回”描绘的是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和反作用;“两岸青山相对出”是作者远望天门山所看到它的雄姿;“孤帆一片日边来”道出了作者远望天门山的地点)标题是“望天门山”为何不见诗中有望字?(细细品味全诗,四句诗句句都是作者遥望天门山的所思所感,这种方法更显其神韵。
)3、赏读全诗并背诵再次播放音频、PPT,学生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的字词、句式和韵律,如“天门”、“中断”、“楚江”、“碧水”等词汇及其在诗中的含义。美。
3.通过学习《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情感,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4.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古诗中的画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5.诗歌意境:运用多媒体展示与诗句相关的画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讲授的新知,讨论以下问题:
a.诗句中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诗人是如何运用词语描绘天门山的?
c.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望天门山》的诗意、意境和情感。
2.强调古诗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如关注关键词、发挥想象、感悟情感等。
3.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五)作业小结
1.课后作业:
a.抄写并背诵《望天门山》。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望天门山》的意境中,我将采用以下情景创设策略:
1.利用多媒体展示天门山的壮美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通过配乐朗诵,让学生在音乐和朗读声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创设“诗人游历天门山”的情境,让学生跟随诗人的脚步,一起探索天门山的奥秘,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5.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用诗意的眼光看待世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教案
三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等7个生字,会写“断、楚”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天门山的雄伟壮丽和长江水的浩荡气势,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4.学习古诗的赏析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感悟诗人的情感,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赏析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天门山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天门山的雄伟壮观。
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李白笔下的天门山,去领略那里的独特风光。
板书课题:望天门山。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指名读诗,检查朗读情况。
3.精读古诗,理解诗意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
“天门中断楚江开”:重点理解“中断”“开”,感受天门山被长江水从中断开的气势。
“碧水东流至此回”:理解“至此回”,想象长江水在天门山处回旋激荡的景象。
“两岸青山相对出”:体会“相对出”的动态感,仿佛青山在向自己走来。
“孤帆一片日边来”:引导学生想象孤帆从太阳旁边驶来的画面。
4.赏析古诗,体会意境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
从山水的雄伟壮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体会诗人通过描写天门山所表达的情感。
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动词的运用等。
5.诵读古诗,感悟情感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人对天门山的赞美之情。
6.拓展延伸介绍李白的其他山水诗,如《望庐山瀑布》等,让学生对比赏析。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天门山的景色,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这首古诗,感受到了天门山的雄伟壮丽和长江水的浩荡气势。
《望天门山》教案优秀5篇
《望天门山》教案优秀5篇《望天门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感受诗中美景,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谁能背诵一首古诗,说说了解的诗人。
2.导入新授,检查学生预习《望天门山》的情况。
(1)齐读《望天门山》后,指名读。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3)出示课件,直观感受雄伟的长江美景。
二、朗读诗歌,感受美景1.再读诗歌,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较容易的问题,请其他同学帮忙,较难的、重点的问题留在讲读时再解决)2.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诗句的意思。
(抓字眼,明大意)(1)自主学习第1.2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学句意,小组讨论句意后,指名说句意。
【让学生从文本的自由品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中意境】(3)播放课件:从中间割断,清清的奔腾东流的长江水,到了天门山时,被陡峭的山壁阻隔而回旋激荡。
(4)自主学习第3.4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
(6)指名说句意: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夹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帆船轻捷而来。
3.让学生试着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诗意。
4.引导学生理解《望天门山》表达的思想感情。
(1)根据诗意,给合图画,想象当时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课前:读有关长江的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明杨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宋辛弃疾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这些诗有什么特点?通过读诗,长江在你的眼里是怎样的?二、开课:1、书法欣赏(课件出示《望天门山》书法作品)2、让学生猜是哪一首诗?3、这幅书法作品好不好?三、默写古诗〈望天门山〉1、师生同默;2、简介李白;3、结合诗歌的注释,读诗,问:你读懂了什么?4、再读,问:这首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四、评读1、课件出示世人对这首诗的评价;2、诗里哪些地方表现了这种气势?3、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五、品读1、由乾隆皇帝的评价引入。
2、“碧”的品读;3、“孤帆”的品读,插入《李白是个怎样的人》材料六、拓读李白的诗〈天门山〉和文〈天门山铭〉〖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教案第【2】篇〗课前唱《赶海》。
师:同学们《赶海》唱得非常动听,我想请同学背首诗怎么样?谁会背杜甫的《绝句》?(许多学生表示不会背,最后一名女生完整背出。
)师:真不错。
咱们学了古诗就要记住它。
师:咱们做个游戏,刚才咱们唱了《赶海》,我们现在把诗的词填到旋律中去。
谁能用《绝句》的词来唱唱《赶海》会吗?生:不会。
师:那你来唱《赶海》,我来唱《绝句》。
(学生唱一句《赶海》,老师唱一句《绝句》)师:有意思吗?我们会不会唱《让我们荡起双浆》?(师生一起唱。
)师:用这首歌咱们来填填词,我们一起把《绝句》的词填到这首歌里面,老师开头,你们慢慢跟着哼。
(师生一起唱)师:有意思吧!好!,我们下课再来。
[有新意!不但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距离,还让学生明白了古诗不但能吟诵还能唱。
]一、导入1.引出课题,板书课堂,理解课题。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培养欣赏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歌描绘了诗人望天门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诗歌结构:诗歌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属于七言绝句。
3. 诗歌意境:诗人通过对天门山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2.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培养欣赏古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天门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望天门山》,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
3. 解读:教师逐句解读诗句,解释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背诵:教师引导学生背诵《望天门山》,巩固学习成果。
5. 欣赏:教师通过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望天门山》2. 诗歌背景:唐代诗人杜甫3.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4. 诗歌意境:大自然的雄伟壮观,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2. 解释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
3. 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写一篇关于《望天门山》的欣赏文章。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爱游山玩水吗?(生激情高昂的说太爱爬山了)都去过哪些山?(指生说:泰山,梁山,赤眉山,黄山,五莲山......)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
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
他就是——李白。
(板书)指生介绍李白,然后出示资料。
3.他还去过一座山,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师板书:天门山)介绍天门山。
4.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
(师板题)释题:“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同学们,请问你们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吗?出示资料。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5.指名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三、绘画想象,感悟诗境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
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3.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
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
(师板画天门山。
)诗中哪一句写到这天门山?(出示第一句)5.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精彩7篇】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精彩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演讲稿、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教学总结、事迹材料、优秀作文、教学设计、合同范文、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summaries, deeds materials, excellent essays, teaching designs, contract sampl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精彩7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就选编了这首气势浩大的《望天门山》。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七、重点题型整理
---
七、重点题型整理
1. 题型:分析《望天门山》中的意象。
答案:《望天门山》中的意象主要包括“天门山”、“断”、“开”、“碧”、“出”等。这些意象通过诗人的描绘,展现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和磅礴气势。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望天门山》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望天门山》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望天门山》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望天门山》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并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
1. 讲授法:首先,我将向学生介绍《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的背景知识,包括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通过讲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 朗读与模仿: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我将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模仿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并尝试模仿诗人的表达方式。通过朗读和模仿,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并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古诗,初步了解了古诗的韵律和意境。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基本的生字词。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对于古诗,学生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因为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能够理解并背诵一些简单的古诗。在学习风格上,学生更倾向于通过朗读和模仿来学习古诗,他们喜欢参与互动性的活动,如朗诵和表演。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望天门山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望天门山9篇望天门山 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体会诗人的壮志豪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欣赏天门山风景。
一边欣赏一边听老师的激情简介。
2、说一说:天门山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雄伟壮观、气势磅礴……)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望天门山。
(师板题)学生读题,解题4、题目指的是谁望天门山?(李白)你们对李白了解有多少?(学生自由说)师出示课件,补充简介李白。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自由地读诗2、字正腔圆地读诗(个别读,学生评析,男女赛读,齐读)3、画节奏线,并指导有节奏地读。
4、手舞足蹈地读诗(并提倡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5、按平仄规律读诗。
(画平仄线—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师生配合读—小组赛读—齐读)三、紧扣字眼,领悟诗意1、有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有人说,书读百遍,画面出现,那么,这画面里边都画了些什么呢?(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①“楚江”指的是什么?(长江)请学生欣赏长江,说一说长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这样的天门山,配上这样的长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谁来读一读这句诗。
(指导朗读)②除了天门山,除了楚江,还有孤帆呢,说到“孤帆”,让我想起:李白曾经送孟浩然去广陵时,想起了不能和孟浩然一起作诗饮酒时,于是就写下了这样一句诗,读(课件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读完后,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难过、忧伤……)③同样是“孤帆”,让我们读读这首诗里的“孤帆”是否也是一种感伤的情绪呢?(课件出示:孤帆一片日边来)齐读,有感伤吗?为什么在这里却没有感伤呢?主要因为哪个字?(日)④理解“日“字(“日”就是“太阳”,太阳代表温暖,有了温暖,“孤帆”就不孤了) 师:孤独的李白孤帆一片自上游顺水而下,一到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敞开一样,连太阳都放射着光芒迎接自己,让他的不开心,他的孤独一扫而光。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上册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意义;2.能够朗读《望天门山》这首古诗,感受其旷远雄浑的意境;3.学会运用古诗句子进行造句和写作练习。
二、课程重点1.理解诗人的意象和抒情手法,感受其豪迈和奋发向上的精神;2.能够运用古诗句子进行造句,并用古体诗的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内容1. 《望天门山》的作者和背景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有诸多辉煌的诗篇,其中《望天门山》就是其中一部分。
李白自幼聪慧,为人豁达大方,好饮酒作诗。
他的诗歌以壮丽幽远的山水意象和旷达豪迈的情感为主,充满了奔放和激情。
2. 《望天门山》的意义和手法《望天门山》是一篇显而易见的描绘山水的诗篇,诗人以万山环绕的形式,表达出内心情感的汇聚和震动。
其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一段描写,表现出了孤独和寂静的感受,还有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从描写手法上看,李白通过生动的描写语言,刻画了天门山的宏伟和美丽。
同时,他还借助自然景色,抒发了人的情感,在描绘景色的同时,也表现了人的内心感受。
3. 朗读及写作练习朗读请同学们参照下面的朗读示范,朗读《望天门山》这首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写作练习请同学们使用下面的古代诗歌写作练习模板,运用古诗句子进行创作。
可以参考《望天门山》这首古诗,也可以使用其它古代诗句。
山泉流九曲,古木耸千丈。
白云如似霜,一路天山长。
……四、课程延伸1. 读诗感悟请同学们简单描述一下对《望天门山》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2. 书法练习请同学们将《望天门山》这首诗抄写一遍,并拍照上传。
3. 参观天门山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写一篇介绍天门山的游记,并加上课堂所学的古诗句子。
五、课程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的意义和手法,朗读并感受其旷远雄浑的意境,还能够进行写作练习和书法练习。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
5.创作实践:尝试仿写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分析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望天门山》教案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望天门山》,了解李白及其诗歌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小诗。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习了《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还通过朗读和讨论加深了对诗歌艺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并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如果对今天的课程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望天门山》这一古诗。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遇到过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李白是如何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演练。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发现自然美并用诗歌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将自然景色转化为诗歌语言。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望天门山》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天门山壮丽景色的古诗,体现了李白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它的韵律优美,对仗工整,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1.会写“断、楚、至、孤、帆”五个生字。
2.了解古诗的大意,会背会默写古诗。
3.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文字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采用范读、自读、齐读等方式鼓励学生思考问题,体会诗意。
3.指导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把握好停顿,把握好诗的节奏,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古诗动画朗读、古诗范唱及伴奏教学过程:【课前】:1.谈话老师知道大家古诗背得特别好。
上课前,我们来背背诗,好不好?背李白的,不过有个小要求,要和诗。
知道什么是和诗吗?和诗就是别人在背的时候,恰好你也会这首,你就插进来轻声和着背。
老师先来背一首《静夜思》……(老师,学生一起背李白的诗)2.了解李白和他的诗(1)师:刚才我们背的诗都是唐朝诗人——(学生:李白)的,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2)学生说一说在学生谈到李白喜欢饮酒,有李白自己的诗为证,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3.课件出示李白的简介课件: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
【开课】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师:李白,在中国人的眼里,不再是一个简单、普通的名字,它和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连在了一起,许多外国人都知道,在中国的唐朝有一个伟大的诗人叫李白。
李白的诗奔放炽热、豪气回荡,深受百姓的喜爱,千年传唱不绝,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他写的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望天门山》这首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通过诗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释题:天门山:在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
二、范读诗歌三、自读诗歌,提出疑问。
四、试讲诗歌大意1.同座对讲。
2.指名试讲。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五、指导朗读这首诗热情赞颂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气势十分雄伟。
从中充分展现了诗人自己那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放的性格。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六、动手做根据这首诗的诗意,参考书上的插图,请你用彩笔画一幅图。
图上要有青山、江水、孤帆、太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3、能借助关键词语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借助学习本诗,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
5、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1、借助关键词语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2、用自己的话比较准确地说出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课前围绕旅游进行谈话,感受祖国的山河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并解题1、用回答以前学过李白的诗篇名称的谈话方法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2、解题“天门山”、“望”,“望天门山”让学生参看课文注释并回答,教师指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望天门山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Wangtianmenshan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望天门山教案
一、导入新课
(出示风光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学多名山大川,或风光秀丽,或雄伟壮阔,自古以来,许多诗人为我国的壮丽山河,留下了千古佳句,唐朝大诗人李白在25岁那年,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板书课题)
二、分析题意
师:“望”是什么意思?
生:看,在远处看。
师:望天门山是什么意思?
生:站在远处看天门山。
(出示天门山图片)师介绍天门山:天门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过渡句:当年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的乘舟顺江而下,途径天门山时,年轻浪漫,一派天真的李白写下了这首诗。
三、初读古诗。
1、师配乐朗诵
2、师:经过课前的预习和老师刚才的朗诵,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李白在天门山都望到了哪些景物?
生:青山、碧水、孤帆、红日。
3、师:那我们就品味一下,这些景物如何让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诗情画意的。
4、师:下面同学们读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清爽,读通顺。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断楚孤帆
(2)指读古诗
过渡句:古人作诗讲究有板有眼、有韵律,所以我们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3)出示幻灯片,指导按节奏朗读。
四:分析诗文。
师:同学们读了几遍诗句,发现了什么?诗中除了题目中有“望”字,诗句中有“望”字吗?
生:没有。
师:全诗除了题目《望天门山》有望字,诗句中却没有一个望字,然而仔细品味,我们会发现每一句诗句中都隐含着“望”字,并且这个望字流露出了作者的“山水真情”,下面我们逐句分析一下。
(一)分析第一句
出示幻灯片,指读第一句。
师:第一句作者望出了什么?
生:望到了天门山。
天门山断开了。
师:天门山是怎么断开的?
生:被楚江冲开的。
师:楚江是什么意思?
生:长江。
师:此时此刻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奔腾的长江水把天门山冲断了。
师:长江水这么厉害,有这么大的本领,你从这厉害的水中看出了什么气势?
生:波澜壮阔阔的气势。
板书:望——波澜壮阔的气势
师:谁能读一读这句,要读出长江水波澜壮阔的气势。
归纳:诗的第一句读后自然会映入这样的画面:浩荡的长江水,飞奔而下,把本来一个整体的天门山冲击成东西两座山。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望见长江水那波澜转过的气势,作者如何能诞生:天门中断楚江开的诗句呢。
(二)出示幻灯片,指读第二句。
师:第二句作者望出了什么?
生:望到碧水流到天门山,有转变了方向。
师:为什么会转变方向,水流的不是很有气势吗?
生:大山也不是等闲之辈,也非常厉害,面对湍急的水纹丝不动,表现出自己的雄姿伟岸。
师:你的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碧绿的长江水向东流到天门山突然转了弯,向北流去。
归纳:碧绿的长江水向东流到天门山后,突然转了个弯,向北飞奔而去,这里又写出了天门山的雄姿险峻,不是吗?高峻坚固的山峰岂能容忍江水的肆意横流,所以奔涌到天门山只能至此回了。
不难看出这一句通过水势,写作者望出了天门山的雄姿伟岸。
板书:雄姿伟岸的奇观
师:谁能读一读这句,要读出天门山的雄伟。
过渡句:望尽两岸青山排闼,忘却夹江水势汹涌,此时此刻,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呢?谁能有感情的读读最后两句诗。
(三)分析三、四句。
出示幻灯片,指读。
师:作者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喜悦。
师:为什么高兴?
生:因为使人陶醉在美丽的山水之中了。
师:你知道李白是站在哪里望天门山的吗?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汇报:生:小船上。
通过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诗,我们知道的。
“相对出”应该是两岸的青山变得越来越清晰,是因为诗人坐着小船,越来越靠近天门山。
师:“出”是什么意思?
生:突出,也就是天门山由原来的看不见,变得越来越清晰。
师:这个“出”字用得出神入化,把原本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
师:此时此刻,你的头脑中又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两岸的青山一会出现,一会又忽闪不见,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然驶来。
归纳:满眼的山水风光开阔了作者的胸襟,感染了作者的心情,由此妙笔生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青山绿水衬托着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然驶来,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呢?这遥望之中的传神一笔,不仅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波澜壮阔的长江水,雄奇秀丽的险峻山峰,乘风破浪的孤帆”这一动态画面,也写出了自己的喜悦之情,我们看罢自然会心升共鸣,欣然陶醉在作者那青山绿水的心情之中。
板书:青山绿水的心情
师:谁能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后两句,读出青山绿水的心
情。
五:悟诗情
过渡句:青山、绿水、孤帆、红日,好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短短的几句诗,却表达了作者美丽的山水真情。
(板书:美丽的山水真情)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你从这幅美丽的画面中看出了什么?
师: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让我们跟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次感受这青山绿水带给我们的享受。
生配乐朗读。
师:这首《望天门山》早已成为千古佳句,让我们闭上眼睛,脑海中想象那美丽的画面,试着背诵一下,让它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
指名背诵、齐背。
六、古诗拓展:天门山的青山绿水,让诗人由衷的热爱,他写的《早发白帝城》和《望庐山瀑布》同样是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
(出示幻灯片)这两首诗大家熟悉吗,谁能有感情的给大家读一读。
七、交流展示:展示课前收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八、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九、作业:把这首古诗背给你喜欢的人听。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