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五单元比较阅读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冲刺复习:第五单元阅读与写作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冲刺复习:第五单元阅读与写作内容预览:第五单元阅读与写作㈠指引语本单元五篇文章也都表现了人们关于自然的热爱,倡议人们与自然和睦共处。
首篇是事物说明文《苏州园林》,刻画了人与自然的谐调之美,事物说明文考题宽泛,需要做深入商讨。
㈡阅读与鉴赏【技法点津】事物说明文的阅读,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更关怀环境保护或身旁的人文环境。
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此中开放性试题已占一席之地,并有扩大的趋向。
一、掌握说明对象的特点,提取文本信息,不可以只逗留在事物的表象上,而要认识事物内在的实质。
可从剖析标题下手,也从剖析资料下手。
二、剖析说明方法,第一要理解并熟知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型、下定义、作解说、列图表等常有说明方法的定义及其作用;其次在剖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时必定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剖析。
三、要推测说明文语言的正确性,可从以下三点下手:①在语境中领会中心词语的正确性;②重视拥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正确性;③留意关系词语在表意正确性上的特别作用。
四、解答开放性试题,第一要对所给资料能够正确地掌握,而后充足调换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徙到文段中来。
①就资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要切合资料意思,要言之成理;②是阅读资料读后遇到的启迪、感想,这样的答案也是拥有个性化的;③是从资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一样的见解,或扩散联想到其他方面。
【典例精析】①黔灵公园位于市里西北面,距市中心仅 1.5 公里,占地 426 公顷,是国内罕有的城区大型公园。
②园内,黔灵山古树浓荫,黔灵湖碧波涟漪,九曲径曲折波折 , 七星池荷茂鱼欢。
③九曲径上摩崖遗迹甚多,此中清人赵德昌于咸丰十年所书“虎”字崖刻,高约 6.2 米,宽约 3.7 米,笔力遒劲,惹人注视。
④更令人叫绝的是 , 园内生息繁衍 300 余只野生猕猴,建有野生猕猴赏析园,在此可体验到捧腹的猴趣。
这样规模的野生猕猴群,国内大中城市的城区公园里,惟贵阳独有。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比较阅读10篇
(2)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笋的)形状如象牙一样,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6.【甲】文表达了陶弘景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乙】文中同样表明张岱 这一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全句)。乙: 溪破其中出。
7.【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都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译文】【乙】行了六里,渡过一条溪水,水很大。又向南,有山峰向东 环绕而下。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 从峡谷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有 积雪的痕迹,独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绢隔断了青山,有溪水从峡谷中往 东流注,这就是清碧溪的下游。……从墓地后向西行二里,踏着峻岭登上 山崖。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与对面的山崖并立前突如同门扇,上 面高耸下面陡削,溪流冲破其中流出去。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
6.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
,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
量词
独自
隔断
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
溪水名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精品教学课件
3.抓住首尾段落
例如,《苏州园林》文章开头即对苏州园 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 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 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近景远景这四 个主要方面加以说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 映衬、层次等多方面的特色。再从角落的图画 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三个细微方 面说明这一总体特征。全文对苏州园林的介绍 不是笼统地概括说明,而是始终抓住苏州园林 的主要特点进行说明,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 思路清晰。
这里引用张鷟赞语,
趣闯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珠性,使 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让
文章更充实、更具说服力。引用若在文 人产生美好联想。
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摹状貌
例如,第5段“高树与 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 绿树相间”,既有动感,又 有层次感,体现出设计者对 树木的精心安排。
又如《中国石拱桥》中“这 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 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 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 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 生动、活泼。
画线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明代曾鲸的《王时 敏像》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人物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特征。
小试牛刀
《古蜀栈道》一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昭治咸阳,因 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 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南则巴蜀。巴蜀亦沃野,地饶卮、姜、 丹沙、石、铜、铁、竹、木之器。……然四塞。”
例如,课文《苏州园 林》中,第四、五、六等 段落的段首是对本段内容 的概括,即我们说的关键 句或中心句。
小试牛刀
《古蜀栈道》一文运用______顺序,依次从古蜀栈道的
跟法布尔学探究—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昆虫记》专题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跟法布尔学探究—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昆虫记》专题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跟法布尔学探究—八年级上册《昆虫记》专题阅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昆虫记》是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要求阅读的名著,本单元的阅读主题是学习阅读科普作品,其中《蝉》为本单元自读课文,可以以单篇带动整本书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科普作品,在《昆虫记》的阅读中学习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昆虫热搜事件,探寻“法布尔精神”的内涵。
2.通过举办实验报告会,学习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探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理解感悟法布尔的求真精神和科学精神。
3.通过记者问答环节,感知生命意识,体悟社会人生。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探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
理解感悟法布尔的求真精神和科学精神。
难点:学习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探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879年,80多岁的法布尔在他的实验室——荒石原里,种上百里香和薰衣草,在虫鸣声中,拿着显微镜,观察着这些小生灵们。
昆虫世界也有有趣又好玩的新鲜事,今天就请同学们沉浸式走进昆虫世界,一起看看昆虫世界的热搜新闻。
(二)学习活动一:昆虫热搜阅读《红蚂蚁》、《狼蛛》、《螳螂捕食》、《蝉》、《大孔雀蝶》5个章节,筛选概括出昆虫世界的大事件,并凝练成新闻标题,将你新闻的题目排上昆虫热搜榜。
(三)学习活动二:观察报告请各小组梳理法布尔的观察和实验,选择合适的图示完成思维导图,并选出一位同学以法布尔的身份做新闻报告,其他组员可以适当编排演绎。
(四)学习活动三:记者问答举办昆虫新闻发布会,请同学们根据书中内容和各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提问,最后选出热搜榜第一名。
1.示例:记者问:据说法布尔先生在你回家的路上设置了重重障碍,你能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吗?红蚂蚁答:____________2.评价表(五)学习活动四:学习感悟阅读这5章书后,请同学谈谈,你有何体会感受?(六)作业布置:借鉴法布尔的经验,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科学问题,设计方案,并用文字进行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语文五单元阅读训练《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选文的作者是,又名,字,着名诗人。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缘溪行:欲穷其林才通人悉如外人3、翻译下列句子。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4、按要求写出原文中的句子。
(1)描绘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2)描绘桃源社会环境宁静的句子5、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6、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短文两篇《陋室铭》山不在高,………孔子云:“何陋之有?”1、《陋室铭》作者是朝的。
“铭”是古代的一种,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的。
2、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3、文中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是:4、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答:5、请说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予谓菊,………………………………宜乎众矣。
6、本文的作者是朝的。
7、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可爱者甚蕃不蔓不枝亭亭静植陶后鲜有闻8、用原句回答问题。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句子是:(4)比喻君子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的句子是: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答:10、翻译句子。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八年级上册(上)(原卷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上)(《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共24组)一、三峡(一)(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迭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郦道元《西陵峡》)1.以下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自.给自足B.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素.食C.沿溯阻绝.哀转久绝.绝.妙D.良.多趣味用心良.苦良.久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甲文先写三峡周围的山势,次写夏水,再写春冬秋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前人记载或传说中身临三峡险境觉得可怕,作者却写出不同的感觉,请结合两个文段简要分析。
(二)(2021·浙江杭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文阅读练习题一、课内现代文阅读阅读《中国石拱桥》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 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②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对选文主要内容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选文主要说明了赵州桥非常雄伟。
B.选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C.选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凝结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D.选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的特点: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2.下面关于赵州桥小拱设计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减轻桥身重量B.便于车马上下C.使桥身更美观D.增加桥洞过水量3.下面三句引自文中的话角度各不相同,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
专题05 八年级上册(上)-部编版初中语文全六册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专题05 八年级上册(上)(《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共17组)(一)(2021年安徽省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仰视天如匹练然。
水巴落,峡中平如油盎①。
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
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
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
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①油盎:油瓶。
②罅:裂缝。
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潮阻绝沿:______________(2)不以疾.也疾:____________(3)发.大溪口发:_____________(4)仰视天如.匹练然.如.……然:___________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3. [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濒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___________ ;等到夏秋水涨时,___________。
4. [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1)顺流而下(2)迅速,快(3)出发(4)好像……的样子2. (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
3. (1)江水低于滟濒堆(数十丈) (2)江水高于滟灏堆(数十丈)4. 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理解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共20分)1.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宋濂(明初文学家)B.《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代文学家)C.《与朱元思书》——《吴均文选》——吴均(南朝梁文学家)D.《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文学家)2. 成语积累。
(4分)马在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它备受青睐。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马说》中就借千里马来比喻人才。
请写出四条带有马字的成语。
3. 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
(4分)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飘香四野。
4. 名句积累。
(4分)春天是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咏春的诗篇,请写出两组咏春的名句。
5. 一个故事说黄鲁直、苏东坡、秦少游、佛印四人游寺,只见寺壁上题有杜甫“林花著雨胭脂□”的诗句,诗句末字已剥落,四才子忙着动脑动手添字补诗,苏添“润”字,黄补“老”字,秦说“嫩”字,佛言“落”字,争执不下,最后找来《杜工部集》一查,原来是个“湿”字,请你谈谈“湿”字妙在何处?(5分)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 (14分)落花枝头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
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
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
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阴如墨。
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
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了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循着被雨水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
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
八上第五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
八上第五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一、【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 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 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 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 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 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⑴渔人甚异之( )⑶颖脱不羁 ( )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 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4、翻译下列句子。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二、【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 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 ”上③曰: 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 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
②阅:查看。
③上:指唐太宗。
④炀帝:指隋炀帝。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部编版第五单元“文明的印迹”拓展阅读:《丝绸之路上穿行千年的植物》
丝绸之路上穿行千年的植物白雁①丝绸之路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古代中国腹地一条连接亚非欧商业贸易的通道。
经过这条通道,中西方互通有无。
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就通过这条通道传入了中国。
②黄瓜名称的改变就具有传奇色彩。
黄瓜最初叫“胡瓜”,公元6世纪前传入中国。
“胡瓜”为什么改叫“黄瓜”呢? 原来隋炀帝因为有鲜卑血统而“讳胡”,所以他将涉“胡”的字眼一律更换。
按照五行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因此黄色属于中央之色。
隋朝以鲜卑血统入主中原,为了宣示隋皇室统治的正统性,才无视“黄瓜”之绿色而改为黄色。
③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和北非地区的两河流城,而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小麦,出土于距今约四千年的新疆小河墓地。
大约一千年之后,小麦的身影又出现于小河墓地以东的吐鲁番地区。
能证明小麦是外来植物的事例还有很多。
比如出土于中原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中有“来”和“麦”这两个汉字,就保存了小麦由西向东传入中原地区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信息。
“来”的繁体字是“來”,其甲骨文字形之一,很明显是一个象形字,?像一株小麦的形状:中间是直立的麦秆,上面是左右对生的麦叶,下面是麦根。
“来”的甲骨文字形之二来,上面的斜撇像成熟后下垂的麦穗。
后来甲骨文被金文取代,“来”的金文字形來将下垂的麦穗之形变为一横,而且表示麦秆的一竖还穿透了这一横,这就为字形的“讹变”埋下了伏笔。
据此看来,“来”的本义是外来的小麦,后引申为来去的“来”。
“麦”的繁体字是“麥”,其甲骨文字形委,上面是“来”,即麦子;下面是“文”,像一只脚趾朝下的脚。
甲骨文中的脚都是有方向性的,脚趾朝下就表示从外而来,因此整个字形的意思为:麦子是从外地引进而来的作物。
你看,这其中是不是充满了传奇性?④其实,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还不止这些。
大蒜的原产地是西亚和中亚,最迟在汉代传入中国,它最初传入中国时和在西方一样是作为药物的,后来又变成了辟邪之物。
原产于印度的甘蔗传入中国南方后,唐朝向印度学习熬糖法制作出了红糖,唐大历年间,四川一带人探索出了制作冰糖的方法,然后再次传回到了印度。
部编八上语文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昆虫记》名著导读(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昆虫记》一、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学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中。
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和萤火虫等可爱的昆虫吸引。
法布尔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职位。
他花了—个月的工资,买到一本昆虫学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
靠自修,法布尔取得大学物理学、数学学士学位,而后又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
31岁的法布尔一举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他出版了《天空巡大地冰植物》以及《保尔大叔谈害虫》等系列作品。
后来,法布尔带领家人迁往乡间小镇。
整理20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
1910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法布尔时年86岁。
二、作品概况《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种族繁衍所进行的斗争,然后将其观察所得详细确切地记入笔记,最后编写而成的书。
《昆虫记》共十卷,每卷包含若干章。
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等。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更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被称为“昆虫的史诗”。
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书里所描写的小虫子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灵性,让人看了之后觉得十分可爱。
三、思维导图四、主要情节昆虫重要情节概括蝉蝉有突出的嘴——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柔滑的树皮,吸食树的汁夜。
在蝉肿大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液汁,它可以利用这液汁避免穴里面的尘土。
当它掘土的时候、将液汁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
多重比较,解读文艺性说明文——《蝉》课内自读教学设计.doc
多重比较,解读文艺性说明文——《蝉》课内自读教学设计教材定位:《蝉》是部编语文新教材八年级上册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原文一共四个部分,分别是《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歌唱》《蝉的卵》,本文将第二部分《蝉的地穴》和第四部分《蝉的卵》选编在一起,完整的讲述了蝉从卵到幼虫再到成虫的生命历程。
从分册编排和单元来看,部编八上新教材第五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单元阅读方法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其中教读篇目《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自读课文是《蝉》和《梦回繁华》。
五单元写作训练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后附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提取文艺性说明文的知识信息,把握说明对象特征,品味文艺性笔法。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提取文艺性说明文的知识信息,品味文艺性笔法。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品味文艺性笔法。
教学流程:一、对比小思《蝉》与本文,明确文体说明文及阅读重点——文章的知识性。
二、速读提取课文的知识信息,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相关定义印证,明确课文介绍了蝉的生长历程。
三、对比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蝉”与课文,归纳出文中主要用到的文艺性笔法。
四、总结并引出“文艺性说明文”的类别概念和阅读方法。
具体步骤:一、课前导入:学生吟诵与蝉有关的古诗。
教师:在古代诗歌中有不少描写歌咏蝉的佳作,其实,写蝉的文章也不少。
这节课,我们要翻开有“昆虫的史诗”之称的科普巨著《昆虫记》,进一步来认识了解蝉。
请学生勾画注释一的作家作品。
二、对比浏览明确文体:《蝉》位于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五单元,是一篇自读课文。
旧版的七年级人教版教材也有一篇《蝉》。
我们首先来对比一下,新旧两篇《蝉》,有什么不同呢?投影:蝉小思今年,蝉鸣得早。
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
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抖,没有声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第五单元比较阅读一、【甲】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3)临溪而渔渔:17.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8.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19.【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二、〔甲〕见渔人……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
”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
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
②阅:查看。
③上:指唐太宗。
④炀帝:指隋炀帝。
⑤乂(yì):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便要还家要:(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3)诚不可缺诚:(4)卒亡天下卒: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
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四、【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苛政猛于虎也。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③子之哭也:④苛政猛于虎也: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今吾子又死焉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每格限填1字)(3分)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五、(甲)晋太元中…并怡然自乐(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4.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文:七、[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10.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1)有仙则名()(2)妻子不觌()11.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孔子云:“何陋之有?”(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12.用原文句子填空。
(4分)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
陋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
八、[甲]爱莲说[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余以为妙绝()14.《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
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A.读xiān,活鱼B.读xiān,新鲜C.读xiān,鲜艳D.读xiǎn,少。
15.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晋陶渊明独/爱菊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D.余忆年/少时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7.读文赏荷:(1)赏荷,可观其形美。
[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赏荷,可品其神美。
[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
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九、昨梦录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否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谢而从之。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同出。
1、下面句中“此”字分别指代什么:⑴此公欲来指代()⑵老人肯相引之此指代()⑶此殊不缺也指代()2、下面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落:落英缤纷居民之大聚落也B、果:未果,寻病终子果来C、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吾此间凡衣服、饮食……之属D、处:处处志之故可同处3、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
D、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4、翻译下列句子:⑴此公欲来,能相容否?⑵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5、在《穴中人语》中。
“此”字代表什么意思(1)此公欲来代指(2)老人肯相引至此代指(3)此恕不缺也指代惟薪米鱼肉这类生活资料6、下面句子中“子”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子恃何而往C.子来或迟,则封穴矣D.子果来7、解释加点字词语在文字中的意思:(1)凡′衣服,饮食()(2)故可同出′()8、试比较《穴中人语》与《桃花源记》在叙述内容及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十、[甲]《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鄂州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样卷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3分)十一、(甲)《爱莲说》)(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