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导学案

合集下载

观书有感的教案设计

观书有感的教案设计

观书有感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观书有感”的含义,认识到读书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学会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二、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观书有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读书会有感触。

2. 主体部分:分享名人的读书故事和读书心得,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的意义。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观书有感”的含义及读书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享名人读书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感悟。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互相学习。

四、教学准备:1. 名人读书故事素材。

2. 学生分组名单。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用PPT展示“观书有感”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读书会有感触。

2. 主体部分:讲解名人读书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的意义。

3. 实践环节: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读书心得和感悟。

2. 通过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对读书的认识。

3. 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知名作家或学者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读书经验和感悟。

2.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书店,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 开展读书俱乐部活动,鼓励学生定期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名人读书故事的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在讨论环节,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确保讨论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符。

3. 在评估学生的作业时,要关注他们的真实感悟,而非表面的辞藻。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满意度如何?2. 学生认为本次课程对他们阅读习惯和表达能力的影响如何?3. 学生对未来的读书分享活动有何建议?十、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观书有感的教案设计

观书有感的教案设计

观书有感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观书有感”的含义,认识到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观书有感》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书籍,分享阅读心得。

2. 阅读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观书有感》,理解课文大意。

3. 讨论课文主题: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读书的重要性”。

4. 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了解作者是如何阐述观点的。

四、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阅读体验的短文,题目为《观书有感》。

2. 推荐学生阅读一本好书,并写下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阅读推荐:评价学生推荐的好书及阅读心得,鼓励学生持续阅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观书有感》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书籍,供学生拓展阅读。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相关信息。

八、教学活动1. 课前分享:让学生在课前分享自己最近的阅读经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课文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观书有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观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九、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定期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十、教学拓展1. 组织读书俱乐部:鼓励学生参与读书俱乐部,共同分享阅读心得,培养阅读兴趣。

观书有感(导学案)

观书有感(导学案)

《古诗两首》导学案
六(5)班姓名:
一、背景资料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著名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

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人余首,是我国现存诗最多的诗人。

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

闽学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其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他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授徒讲学,无论在教育思想还是在教育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二、自学生字,注拼音,查字意,组词
鉴:拼音,字意,组词
徘:拼音,字意,组词
徊:拼音,字意,组词
三、解释下列词语
示:天光:
学问:徘徊:
无遗力:活水:
始:如许:
绝知:为:
躬行:
鉴:
四、帮你理层次
读书求知
孜孜不倦做学问冬夜读书示子聿
持之以恒有所成
亲身实践
写景物
不断读书
观书有感汲取营养
谈体会。

《观书有感》教案一等奖3篇

《观书有感》教案一等奖3篇

1、《观书有感》教案一等奖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观书有感》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3.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

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激——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

自古以来,文人辈出,宋朝的时候,出了一位伟大学者,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

(板书:朱熹)朱熹的思想很多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一生勤奋读书,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朱熹作为一个人,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同时要不断实践,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

二、写——整体感知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

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全诗歌)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昨天,我请同学们按照自学要求自学了这首诗,现在,来看看你们学得怎样?三、品——还原诗情(一)、出示:自学要求: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

2、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记下不懂的问题。

(二)、读中体会诗歌的内涵(1)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全诗,指读)(2)说说诗句中不理解的词语。

(教师做上记号)学习古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联系上下文,组词,借助图画)(3)引导学生理解一、二句诗意“鉴”是个生字,遇到生字,不理解,我们要查。

出示字典中的字条:镜子(古代用铜制成)。

照。

仔细看。

你认为应该选哪条意思?为什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字解)师:怎么写?(板书,学生跟着书空)古代镜子是用铜制成的,所以底下是“金”。

有关《观书有感》教案四篇

有关《观书有感》教案四篇

有关《观书有感》教案四篇《观书有感》教案篇1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观书有感》,并背诵。

2.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常常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那读书有那些所得呢?今天我们将通过《观书有感》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观书有感》教师印发《观书有感》的赏析__,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1. 《观书有感》是南宋时期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全诗在写法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了出来,很有特色。

如:用:“半亩方塘”比喻书本,用池塘的“水”比喻书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用“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比喻读书的感受。

三、四句诗人在写法上采取了自问自答的方式,给我们揭示水如此清澈的原因: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为源头有活水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在一问一答中,诗人用池塘中的“水“比喻书本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

这两句诗看似说明水清的原因,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了,原有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就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article/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能不断地得到充实更新。

2.学生分组进行研读,交流3.集体交流,教师指导4.教师小结:(三)朗读训练1.在你们的学习中相信也有这样的体会?请把你的体会融入到你的朗读之中。

自由大声朗读这首诗。

2.指明学生读,大家评议。

3.齐读。

试着背一背。

4.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诵,体会古诗吟诵的乐趣。

(四)小结(五)辅导学生诵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朱熹的《春日》诵读交流读后的体会教师指导再读,背诵(六)作业1.背诵古诗2.摘抄古诗并配画3. 成立陆游古诗研究小组,对陆游人物和他的诗进行研读教后小记:《观书有感》教案篇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观书有感语文教案

观书有感语文教案

观书有感语文教案教案:观书有感主题:观书有感年级:初中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读书兴趣;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最近读过的一本书,并说出自己的观后感。

二、讲解观书有感的写作要求(10分钟)1. 与学生讨论观书有感的写作要求:包括选取观后感的主题和角度、表达个人看法的观点、组织文章的结构以及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等。

2. 给学生示范一篇观书有感的写作范文。

三、分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书进行讨论,并共同撰写一篇观书有感。

2. 指导学生讨论书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并帮助他们找到观后感的切入点。

四、撰写观书有感(20分钟)1. 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内容,撰写自己的观书有感文章。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五、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将自己的观书有感文章读给全班听。

2. 学生可以对其他小组的观书有感进行点评和讨论。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在观书有感写作中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观书有感写作能力。

教学资源:1. 观书有感写作范文;2. 学生自带的纸笔。

教学扩展:1. 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观看电影、阅读书籍并写观后感,然后与同学分享。

2. 可以开展观书有感的展示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图片、音乐等形式展示自己的观书有感。

评估方法:1. 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撰写观书有感文章的过程,评估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2. 阅读学生的观书有感文章,评估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观书有感》,使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读书的感悟。

3. 学会欣赏古诗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读书的感悟。

2. 学会欣赏古诗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难点:1. 诗句的理解与感悟。

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内容、作者简介、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观书有感》诗文文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诗文的兴趣。

2. 学生分享对图片的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与诗文的关系。

二、作者简介(5分钟)1. 教师介绍作者朱熹,包括其生平、著作等。

2. 学生了解作者背景,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三、诗文解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 学生自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

3. 教师逐句解析诗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学生分享对诗句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诗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学生书写课后感悟,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教案(六)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观书有感》,使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读书的感悟。

3. 学会欣赏古诗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读书的感悟。

2. 学会欣赏古诗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难点:1. 诗句的理解与感悟。

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内容、作者简介、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观书有感》诗文文本。

教学过程:六、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观书有感》教案(21篇)

《观书有感》教案(21篇)

观书有感教案(21篇)一、教案概述主题观书有感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4.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适用对象中学生(初中和高中)教材准备1.各类书籍:小说、散文、诗歌等;2.纸和笔供学生书写。

二、教案内容第一篇:《读《红楼梦》有感》1. 教学目标通过读《红楼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

2. 教学准备《红楼梦》一本。

3. 教学步骤1.学生阅读《红楼梦》,思考并记录自己的感受;2.学生讨论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感受;3.学生撰写《读《红楼梦》有感》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4.学生互相交流并修改自己的作文;5.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第二篇:《读《西游记》有感》1. 教学目标通过读《西游记》,引导学生思考人性、友情和勇气等主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

2. 教学准备《西游记》一本。

3. 教学步骤1.学生阅读《西游记》,思考并记录自己的感受;2.学生讨论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感受;3.学生撰写《读《西游记》有感》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4.学生互相交流并修改自己的作文;5.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第三篇:《读《水浒传》有感》1. 教学目标通过读《水浒传》,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团队精神,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

2. 教学准备《水浒传》一本。

3. 教学步骤1.学生阅读《水浒传》,思考并记录自己的感受;2.学生讨论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感受;3.学生撰写《读《水浒传》有感》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4.学生互相交流并修改自己的作文;5.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第二十一篇:《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 教学目标通过读《平凡的世界》,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梦想和责任等主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

2. 教学准备《平凡的世界》一本。

3. 教学步骤1.学生阅读《平凡的世界》,思考并记录自己的感受;2.学生讨论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感受;3.学生撰写《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4.学生互相交流并修改自己的作文;5.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观书有感》是一篇很有意义的课文,这篇文章描绘了作者在书店参观时的情景,以及他在书店中所体会到的感受。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提升自我修养。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观书有感》这篇文章,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美和魅力,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
1、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意图。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体会到文字的魅力,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方法
1、导入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书店的情景,让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2、阅读教学
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进行理解,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讨论交流
让学生就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4、写作练习
通过对《观书有感》这篇文章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写作表达。

5、课堂展示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写作进行展示,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作品,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观书有感教案

观书有感教案

观书有感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选择一本适合学生的图书或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或戏剧改编的相关作品,与原著进行比较。

3.分析作品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要素,并进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前期准备1.教师精心选择一本适合学生的图书或小说,并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相关知识进行关联。

2.准备相关的电影或戏剧资源,以供观看和比较。

2. 观看和阅读1.将电影或戏剧资源与原著对比,引导学生观看和阅读相关内容。

2.学生可使用电子设备或纸质书籍进行阅读,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记录观后感。

3. 组织讨论1.在阅读完一定章节或观看完电影或戏剧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要素,并展开讨论。

3.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答。

4. 个人写作1.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观后感或阅读感悟。

2.提醒学生注意文法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

5. 作品分享1.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篇观后感或阅读感悟进行分享和展示。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评价,提供反馈和建议。

四、教学评估1.学生个人的观后感或阅读感悟作文。

2.学生参与讨论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生在作品分享中的表现和掌握的知识运用情况。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

2.建议学生继续阅读其他相关作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广泛的阅读兴趣。

六、教学资源1.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或小说。

2.相关的电影或戏剧资源。

3.课堂讨论和写作指导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和阅读相关作品,提高阅读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观书有感》教案及反思

《观书有感》教案及反思

《观书有感》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观书有感》的诗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背诵《观书有感》诗文。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比较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问题导入:“你们觉得读书有什么好处?”让学生思考并发表意见。

2. 讲解:讲解《观书有感》的诗文背景、作者简介、诗句意义等。

3. 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诗文,并分组讨论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4. 欣赏与背诵:引导学生欣赏诗文,感受其意境,进行背诵。

5.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观书有感》为灵感,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观书有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3. 教学收获:通过本节课,学生对《观书有感》的诗文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欣赏,提高了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也有所提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和写作等环节,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作业与测试:评估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检验他们对《观书有感》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3. 小组合作:在讨论环节中,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诗文文本:《观书有感》的原文及其注释版,用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作者和诗文背景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3. 写作纸张和文具:为学生提供写作所需的纸张和文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导入与讲解:1课时2. 阅读与讨论:1课时3. 欣赏与背诵:1课时4. 写作练习:1课时5. 教学反思:0.5课时九、课后作业1. 背诵《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教案

观书有感教案

观书有感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观书有感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1. 准备一段适合年龄段的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等。

2. 准备教案和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回忆观书有感的概念和方法。

步骤二:导入文学作品(15分钟)教师播放或朗读一段精选文学作品,例如一首诗歌或一段小说。

学生在听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陶醉于其中,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步骤三:理解文学作品(15分钟)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尝试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他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并与同伴分享和交流。

步骤四:写作指导(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观书有感的方法进行写作。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模板:1. 写作目标:明确自己写作的目的和意图,例如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表达对作者的赞赏或批评、分享读后感等。

2. 思考问题:回顾文学作品,思考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思考和想法。

可以参考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这个作品给我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作者通过哪些手法营造了特定的情感氛围?- 作品中的哪些细节或段落最吸引我?为什么?- 这个作品对我有什么启示或冲击?3. 组织结构:按照逻辑和主题的顺序组织自己的写作。

可以选择使用记叙、抒情、议论等不同的写作方式。

4. 表达语言:运用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选择适当的词句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同时,注意语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

步骤五:写作实践(30分钟)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和教案的要求,在给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观书有感作文。

教师在写作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关注写作中的问题和技巧。

步骤六:交流分享(20分钟)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文与同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每位学生可以简要介绍自己的作文内容,并向同学们提出问题或寻求反馈。

步骤七: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回顾自己的成果和收获,并提出自己对进一步提高观书有感的建议。

《观书有感》教案参考

《观书有感》教案参考

《观书有感》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观书有感》,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书籍,乐于阅读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观书有感》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介绍。

3. 课文表达手法的分析与讨论。

4. 课文的拓展阅读与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观书有感》的阅读与理解,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2. 难点: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的体会,以及课文表达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理解课文。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表达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课文《观书有感》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掌握。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8. 教师批改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互动,评估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七、教学资源:1. 课文《观书有感》的文本。

2. 作者相关作品的资料。

3. 文学鉴赏指南和相关学术研究资料。

4. 写作模板和指导资料。

5.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比较阅读,探讨不同作者对书籍的感悟和表达。

2. 邀请作家或图书馆员进行专题讲座,分享阅读体验和书籍的价值。

3. 开展班级或学校的读书活动,如读书俱乐部、读书分享会等,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交流能力。

观书有感教案范文

观书有感教案范文

观书有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观书有感》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诗句和观点,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观书有感》的阅读与理解。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诗句和观点,并与自己的阅读经验相结合。

2. 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观书有感》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观书有感》的作者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中的诗句和观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

(2)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介绍自己的阅读心得。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指导。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5. 实践环节(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

7.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课文《观书有感》。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课文《观书有感》,并理解其中的诗句和观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独立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并能够欣赏古典诗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教师也应该是学生阅读的引导者和指导者,通过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

六年级上册《观书有感》学案分析

六年级上册《观书有感》学案分析

六年级上册《观书有感》学案分析教学要求: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想象《观书有感》描绘的景象。

2借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二、学习《观书有感》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

出示自学提纲:a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b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记下不懂的问题。

2交流自学情况。

(1)配乐范读。

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而准确理解一些词语。

鉴:镜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

渠:它,指方塘。

如许:如此。

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

边读边理解边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看图,听录音,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学生自由练读。

(读中领悟: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些清澈那样,人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聪明)(3)指名读后练习背诵。

(4)积累忆诵:劝学的词语或名言其他古诗句三、学习本生字。

记忆字形,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聿”“鉴”“徘徊”这几个字的。

你认为哪个容易写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2练习正确书写。

四、布置作业背诵文默写文。

2由学生推荐外自学的古诗。

3收集的成语、名言、古诗。

准备张贴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

板书设计1: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做学问板书设计2:观书有感(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池水清澈读书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不断地读书使人__________教学后记本的两首诗都是围绕读书生发出的一定的道理,在朗读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能大体领悟,还有一些同学生也能由此生发出新的感悟,如书要多读,就像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观书有感教案设计

观书有感教案设计

观书有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观书有感》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观书有感》的基本内容。

2.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领悟课文中的深刻哲理。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观书有感》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书籍的看法,导入课文《观书有感》。

2. 自主学习: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的体会。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所传达的对书籍的热爱和阅读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课文中的哲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为例,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利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书籍的看法,引出课文《观书有感》。

的思想感情。

3. 第三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第四步: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 第五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的体会。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问答、作业和测验进行评价。

2. 学生的阅读感悟和思考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进行评价。

小学语文《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观书有感》教学设计小学语文《观书有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自学生字新词,学会3个生字“鉴”“徘”“徊。

3、能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明白诗人借方塘表达的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读书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首古诗,谁来读课题?(2人)一起读。

2、知道作者吗?你知道他的哪些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3、能用“熹”组词吗?还记得“熹”的意思吗?今天我们所读的朱熹的这首诗是否也如早晨的一缕阳光,把我们的心里照得亮亮的呢?打开课本,我们来读诗。

二、正确、流利地读诗1、放声朗读,将诗多读几遍,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多位学生读诗。

3、检查预习情况:(1)这首诗中有3个生字,都认识了吗?指名认读。

(2)你能给“鉴”扩上一两个词吗?诗中的“鉴”又是什么意思呢?“徘徊”又怎么理解呢?三、想象画面,领悟古诗内涵。

1、读了这首诗,知道诗中是围绕哪一个事物来写的吗?(板书:池塘)什么样的池塘?2、你说得错。

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尤其是前两行,你能把作者笔下的池塘说具体点吗?(1)生读诗,说给同桌听。

(2)指名说。

(知道为什么说镜子是打开的吗?)3、是的,这打开的“镜子”可漂亮了。

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提起笔来写一写。

4、指名交流。

指导朗读前两行。

5、同学门,站在这清澈美丽的池塘前,你一定会和朱熹一起询问:为什么池塘这般清澈?你知道吗?活水生说原因(板书:池塘————————清澈),师生引读后两行。

6、同学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师:对呀,是不是搞错了?小组长赶快带领组员讨论一下,这池塘和读书有什么关系?(1)小组讨论(2)指名交流(3)看来这池塘在这里是有所指的,那活水同样也有着深意。

谁再来说一说?(板书:头脑—————————灵活)(4)是啊,每天的读书学习就是那池塘上流大源头活水,只有日日读书,你的头脑才会明澈如镜,才会云影徘徊。

六年级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通用8篇)

六年级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通用8篇)

六年级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想象《观书有感》描绘的景象。

2.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二、学习《观书有感》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

出示自学提纲:a.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b.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c.记下不懂的问题。

2.交流自学情况。

(1)配乐范读。

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而准确理解一些词语。

鉴:镜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

渠:它,指方塘。

如许:如此。

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

边读边理解边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看图,听录音,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学生自由练读。

(读中领悟: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些清澈那样,人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聪明)(3)指名读后练习背诵。

(4)积累忆诵:劝学的词语或名言其他古诗句三、学习本课生字。

1.记忆字形,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聿”“鉴”“徘徊”这几个字的。

你认为哪个容易写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2.练习正确书写。

四、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

3.收集的成语、名言、古诗。

准备张贴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

教学后记本课的两首诗都是围绕读书生发出的一定的道理,在朗读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能大体领悟,还有一些同学生也能由此生发出新的感悟,如书要多读,就像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观书有感》导学案

《观书有感》导学案
《观书有感》导学案
课 题
观书有感
课 时
第一课时备课教师郑国翠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观书有感》。
2、我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背诵《观书有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导学环节
导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展示交流
我们组选择上面第( )问题向大家展示交流。
达标测评
我能根据《观书有感》填一填。
《观书有感》告诉我们:正像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不断,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自主学习
反复朗读《观书有感》,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2、想想诗题的意思。
合作探究
1、根据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
鉴:镜子。一鉴开,古代的铜镜有镜袱盖着,用时打开;
徘徊:来回移动。
清如许:这样的清澈。
为:因为。
2、说说古诗大意,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3、诗题是“观书有感”,诗句却没有提到读书,写的是池塘里的水,它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观书有感教案(模板17篇)

观书有感教案(模板17篇)

观书有感教案(模板1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观书有感教案(模板17篇)教案模板的完善和更新是一个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书有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

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
【学习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教法学法】分析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选用】投影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一鉴开()问渠.()那得()为.有()2、将你对诗意的理解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

二、(独学)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内容:1、我能背诵古诗。

2、我能说说诗句的意思。

3、我知道这首诗所蕴含的道理。

4、我能介绍这篇课文的作者。

5、我能读好这首诗
学习过程:
(一)辩论明理享受诗趣。

1、朱熹说:“读书须有疑,方有长进。

”整首诗的意思都理解了,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
2、此时此刻,再读这一首诗,我们又该如何去读?
(二)拓展延伸温故知新。

1、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理学家。

而像这样的诗叫作“说理诗”。

2、其实我们接触过许多这样的诗,试一试,你能回忆吗?
请你借助注释、工具书以及交流的方法来理解重点词、难解词进而理解诗意;
三、小组研讨,班内展示(以上小四号加粗)
1、《观书有感》在内容上属于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读书时
的一种感受。

2、这首诗首联突出了池塘什么特点?在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3、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四、达标测评
朱熹大师这首诗也叫说理诗,我国古代还有许多这样的诗,试一试,你能填上吗?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
()。

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莫等岁月消逝,机会失去,空悲切,直后悔。

这正是(),
五、课堂小结。

组织学习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对本课上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彰,总结各小组分数。

作者用池塘清澈,可映万物的境界比喻读书时的豁然开朗,以池塘要不断的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避免停滞和僵化。

小诗使人领悟到如果学习要有所发现有所突破,不断长进,就要不断吸收新的营养,不断探索新的问题。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观书有感》
2、说说诗句的意思,并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读书道理。

3、搜集一些读书名言和富有哲理的诗和同学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