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3.1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设计 +材料)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2.结合课本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纪录片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
3.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代入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让学生分组探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宗教因素、阶级矛盾等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纪录片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4.结合课本内容,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编写历史小论文、制作课件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5.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中心,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正义感。
4.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5.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编写历史小论文、制作课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6.注重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重点知识,梳理难点问题,形成知识体系。
7.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在课后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4.提高史料阅读与分析能力,学会运用原始资料、文献、图片等资料,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深入研究。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3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2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3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2

第 1 课、太平天国运动【课标要求】1、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期间的作用与限制性。

【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拜上帝教的创办、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定都、北伐、西征、东征、《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后期防守战。

②、理解:太平天国快速发展的原由、《天朝田亩制度》的幻想性。

③、运用:研究太平天国盛行和失败的必定原由,培育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育阅读历史文件并运用已学知识察看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剖析和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过去农民战争的差别,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社会进入新的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新特色。

2.过程与方法:经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迸发、发展、失败,学会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研究历史现象背后的实质规律,进而理解和掌握历史。

经过剖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一样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盛行和失败有必定的必定性;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理解农民领袖在近代化冲击下看法转变及其对后代持续研究道路的借鉴意义;认识到农民一定在先进的力量组织领导下和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参加民主革命和建设,才能适合地发挥农民的力量。

经过历史的学习,学会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要点难点】要点:太平天国的盛行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论;经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期间的作用与限制【教课建议】(1)、第一让学生概括出本课时主线——太平天国运动的盛行、发展、失败。

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内容:第一,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太平天国运动在洪秀全领导下快速盛行,定都天京,获得西征和东征的成功,军事上达到全盛期间。

第二,太平天国运动先后公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因为阶级和环境的限制性,两者都没有实现,但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后者,它拥有鲜亮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设计 +材料)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设计 +材料)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入:课件展示洪秀全的诗《吟剑诗》,让同学们猜猜其作者,从而导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并展示课标要求。

材料:《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河。

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西南北敦煌极,日月星辰奏凯歌。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平乐如何。

整体感知:列出本课的三大主要内容,让学生从总体上认知本课的内容。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感受太平天国运动的惊天动地感悟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财富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板书)师: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思考一下这场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它的兴起有哪些原因?(要求学生先不要看书,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多媒体展示】阅读材料,从而总结出运动兴起的原因。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

地丁税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增加了330多万两。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四:洪秀全(1814-1864)曾几次赴广州应考秀才,均名落孙山。

社会的急剧变化,个人发展道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朝黑暗统治的憎恨,开始探索救世之道。

屡试不第后,受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启发,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

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

Removed_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3.1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设计 +材料)

Removed_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3.1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设计 +材料)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入:课件展示洪秀全的诗《吟剑诗》,让同学们猜猜其作者,从而导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并展示课标要求。

材料:《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河。

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西南北敦煌极,日月星辰奏凯歌。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平乐如何。

整体感知:列出本课的三大主要内容,让学生从总体上认知本课的内容。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感受太平天国运动的惊天动地感悟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财富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板书)师: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思考一下这场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它的兴起有哪些原因?(要求学生先不要看书,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多媒体展示】阅读材料,从而总结出运动兴起的原因。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

地丁税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增加了330多万两。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四:洪秀全(1814-1864)曾几次赴广州应考秀才,均名落孙山。

社会的急剧变化,个人发展道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朝黑暗统治的憎恨,开始探索救世之道。

屡试不第后,受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启发,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

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3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3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3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关系到清朝的统治稳定,也深刻影响了后来的中国社会进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理解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思考能力,启发学生从中汲取历史教训,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教训,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同时,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纪录片、音乐、图片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真实的历史情境,增强他们的历史感悟。
4.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本案例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这些策略的运用,使教学过程丰富多彩,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5.教学目标全面: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全面考虑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历史知识,还培养了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提高了历史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时间、地点、过程及其历史影响。
2.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物、纲领、制度及其特点。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文献进行史学研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4.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客观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2.通过问题链的形式,使学生逐步揭示太平天国运动背后的历史规律,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参赛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参赛优秀教学案例
3.提出问题:“太平天国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它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包括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思想、太平天国军队的征战历程等。
2.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天京事变、杨秀清等,引导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本节课的主题是太平天国运动,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第三单元第一节。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学生可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考能力。
针对太平天国运动这一主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2.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深入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4.创设讨论情境,让学生围绕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要问题展开讨论,如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如:为什么清朝末年会出现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学生进行问题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2.教师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和参考文献,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刻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历史i人民版3.1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历史i人民版3.1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历史i人民版3.1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2、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比较两个文件的异同点。

3、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的学习,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过程的学习,掌握识图和用图,学会归纳历史事件或现象发展进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树立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二】教材要点分析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2、洪秀全组织、发动起义的准备工作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平等思想和反封建统治来号召农民起来斗争,它不同与基督教,它是农民起义的工具,这也说明农民由于受阶级的局限,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只能利用宗教达到目的。

3、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今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九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诸王,并由东王节制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永安突围后,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重要文告,1953年,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震。

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与此,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3优秀教学案例:3.1太平天国运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3优秀教学案例:3.1太平天国运动
4.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特点,以及其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5.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背景、阶级斗争、历史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6.提高史料分析能力,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氛围。
2.创设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历史人物,体验当时的历史情境,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通过讲述生动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历史场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结合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遗址、博物馆等,使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历史,提高对历史的认识。
(二)问题导向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19世纪中叶我国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农民起义吗?它为什么会产生?它又带来了哪些影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如封建社会的矛盾、民族矛盾的激化等,为新课的学习创设情境。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和感悟的文章,字数在800字左右。
2.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献,拓宽知识面。
3.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案例亮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入:课件展示洪秀全的诗《吟剑诗》,让同学们猜猜其作者,从而导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并展示课标要求。

材料:《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河。

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西南北敦煌极,日月星辰奏凯歌。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平乐如何。

整体感知:列出本课的三大主要内容,让学生从总体上认知本课的内容。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感受太平天国运动的惊天动地感悟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财富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板书)师: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思考一下这场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它的兴起有哪些原因?(要求学生先不要看书,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多媒体展示】阅读材料,从而总结出运动兴起的原因。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

地丁税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增加了330多万两。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四:洪秀全(1814-1864)曾几次赴广州应考秀才,均名落孙山。

社会的急剧变化,个人发展道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朝黑暗统治的憎恨,开始探索救世之道。

屡试不第后,受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启发,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

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

他假说自己是上帝的次子,特下凡除妖魔,以此号召群众起来推翻清政府。

T: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1、历史背景(1)鸦片战争影响,阶级矛盾激化(2)自然灾害严重(3)洪秀全受西方基督教影响,创办拜上帝教师: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同西方列强签订了《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是沿海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比如说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棉排挤了中国的土布、棉布,当时民间买洋布、洋棉的十家人有九家都在买,使得商人纷纷破产,农民也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清政府战败,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向民间搜刮,加重税捐,官府经常抓人,并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年至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就有七十多起,遍及全国十几个省。

师:当时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尚未深入到中国内地,人民与列强的正面冲突还不大,他们直接感受到的是清政府的压迫和剥削,所以列强的入侵,以及清政府的腐朽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加上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最终使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煎熬,只得起来反抗。

师:时势造英雄,在农民起义潮流中,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了主流。

洪秀全是出生于广东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后来成为一名私塾教师,一面教书一面读书,读书就是为了参加科举,但是他从16岁开始连续四次参加科举,屡试不中,精神受到很大刺激。

后来他几次经过广州,目睹了英国侵略中国的暴行,,1943年鸦片战争结束,广州一带笼罩着抗英和反清的气氛,这一年也是他第四次考试失败,他将自身的命运同当时的国难结合起来,开始放弃科举做官,自己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师:洪秀全曾经在广州偶然得到一本《劝世良言》的宣传基督的小册子,受到西方基督的影响,并将基督教与中国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教组织。

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普天之下的人都一样,人人在上帝面前也是平等的,也只有上帝才是唯一的真神,只有上帝才能称帝,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君主都是阎罗妖,而世间的争夺苦难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因此应该号召人民起来共同击灭他们。

后来经过几年的发展,拜上帝会的势力得以发展,成员超过一万多人[过渡]在这样的背景下,1851年,爆发了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那么洪秀全是如何准备和组织这场革命运动的呢?【板书】2、前期的军事活动(1)金田起义:1851年,广西金田,建号太平天国(2)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3)定都天京:1853年(4)进入全盛:北伐、西征、天京突围师: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

从此,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开始了。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由于受到清军围堵,转战至武宣东乡。

在此,洪秀全称“天王”。

师: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洪秀全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立政权,这样就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投影《永安封王表》)师: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讲解]永安建制后,清军3万余人包围了永安。

由于城中粮盐弹药缺乏,使太平军陷入困境。

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出广西入湖南。

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先后在全州战役和长沙战役中牺牲。

两位将领的早逝,对太平天国是重大的损失。

之后太平军继续北上,1853年初,太平军攻克武昌。

不久,在洪秀全、杨秀清指挥下,太平军从武昌出发,沿江东下,连战连捷,1853年占领南京。

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

太平军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进军武汉到定都天京,历时两年三个月。

师:北伐、东征和西征:军事上全胜(由于教材中对北伐、东征和西征内容讲述的较少,这一部分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

)[讲解]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

为了巩固政权,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分兵进行了北伐、东征和西征,军事上达到全盛。

[讲解]要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必须北伐。

1853年,在东王杨秀清统一指挥下,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兵北上。

北伐将士从扬州出发,经安徽、河南等地进入直隶,攻到天津郊区。

咸丰帝慌忙宣布京师戒严,从各地调兵阻挡北伐军。

北伐军进行了两年浴血奋战,终未取得成功,最后失败。

北伐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

北伐的同时,东王杨秀清统一指挥下,太平天国还进行了西征,北伐和西征是并举的。

②西征[讲解]要巩固天京大本营,控制长江中游,必须西征。

185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

连续夺取安徽、湖北的重镇,进入湖南,与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战失利。

1855年,杨秀清派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在鄱阳湖打败湘军,西征军取得了很大胜利,后进入江西,占领许多州县,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

西征的胜利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

北伐、西征之后,太平天国又进行了东征。

③东征[讲解]为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1856年,燕王秦日纲率太平军东征。

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

又与石达开会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

东征的胜利,就标志着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过渡]太平天国达到军事上的鼎盛后,内部却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最后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失败。

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板书】1、《天朝田亩制度》(1)核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2)内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3)目的: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4)评价:太平天国革命纲领;不切实际师:1853年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为了巩固和发展势力,制定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太平天国的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就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规定了土地的分配问题和产品的分配问题,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的产品分配原则。

其目的是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

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

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摘录自《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二:凡天下,树墙下以桑。

凡妇蚕绩缝衣裳。

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蔬,无失其时。

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凡麦、豆、芝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帘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

——摘录自《天朝田亩制度》问题探究: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书本相关内容思考:(1)《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分别是怎样的?(2)《天朝田亩制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师:(1)内容:土地分配的原则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方法是: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分配的原则是:“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是: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

师:(2)目的: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这个愿望是不切合实际的。

师:(3)结果:《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师:(4)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却很不现实,由于生产力的水平,以及当时战乱的环境,这种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此其即有革命性,又有落后性和空想性。

革命性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提出的“平均”“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将过去农民起义的口号做了具体的规划,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有平等,要有摆脱封建压迫、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