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设计 +材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运动,其历史背景和影响深远。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源于清朝政治腐败、经济危机、社会矛盾尖锐等多方面的原因。同时,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教案频发,加剧了民众的不满情绪,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提供了社会基础。
3.通过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启示,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4.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客观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够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太平天国运动的得与失。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师通过播放太平天国运动的纪录片,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历史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5.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素养。具体包括:
1.培养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敬意,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民族英雄,如洪秀全、杨秀清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教师注重对学生的长期观察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指导和支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通过播放太平天国运动的纪录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思想。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3.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代入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让学生分组探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宗教因素、阶级矛盾等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纪录片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4.结合课本内容,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编写历史小论文、制作课件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5.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中心,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正义感。
4.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5.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编写历史小论文、制作课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6.注重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重点知识,梳理难点问题,形成知识体系。
7.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在课后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4.提高史料阅读与分析能力,学会运用原始资料、文献、图片等资料,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深入研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3.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形成独立见解。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农民起义等历史现象,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影响以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是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战役、政策制度有哪些?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四)课堂练习
1.设计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兴起、发展、失败及其影响,理解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2.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物、重要战役、政策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3.能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评价其在历史上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和评价能力,提高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难点问题。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5.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现实关怀。
6.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1)运用比较法,将太平天国运动与之前的农民起义进行对比,突出其特点和历史地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方案(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方案(4页)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太平天国运动姓名:武姣工作单位:井陉县第二中学学科年级:高二教材版本:人民版一、教学内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
从内容上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本节内容是农民阶级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它上承第二专题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族革命的新篇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天京失陷等。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等资料,运用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再现太平天国时期斗争的规模巨大的场景,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
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教学重难点:[重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全面评价。
[难点]:如何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
因此我认为高二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四、教学过程4、天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通过材料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设计(6页)

人教版必修①教学设计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衰历程的重大事件;识记《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
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论从史出找原因。
(2)组织学生研读《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并作出正确评价。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研读分析太平天国的两大文献,感受太平天国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形成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
(2)学习评价天京变乱的讲解,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3)学习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因果,认识时代呼唤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及代表。
【重点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两大文献及精神。
难点:对两大文献的评价;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认识。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此部分的学习内容涉及较少,感知也较我少。
要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总结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本课内容比较繁杂,且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学生不易接受,所以应安排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思考讨论,教师加以归纳。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关于太平天国爆发、北伐和西征、太平天国路线图等视频、太平天国路线图动画、及有关图文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教材,写成《同步作业》导学案;列出本课大事年表;查找相关本地区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一)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调研存在疑惑和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近年来,党和政府把“三农”问题放在了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三农”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由于我国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6页)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的知识点。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小论文。要求:主题鲜明,论据充分,不少于800字。
2.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要求:认真作答,书写工整,注意对历史事件、人物、纲领性文件等方面的掌握。
3.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高潮和失败等历史过程,强调关键人物洪秀全、杨秀清等的作用。
3.详细解读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析其主张和意义。
4.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背景、阶级斗争等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局限性在哪里?”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时,注意梳理历史线索,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4.家庭作业要积极参与,与家人共同学习,增进感情。
5.小组分享时,注意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事件、关键人物等。
2.强调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农民战争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太平天国运动,提高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

4.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避免盲目崇拜或全盘否定,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5.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团结、进步、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如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朝田亩制度》等。
2.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探讨农民起义的历史根源,理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体现。
5.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事迹及历史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及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太平天国运动的经验教训。
2.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及其内在矛盾;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人物评价和历史事件的辩证分析;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趣。
(2)新课内容学习:按照背景、过程、事迹、历史影响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经验教训等方面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讲授新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1太平天国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但在太平天国运动这一章节的学习中,仍存在以下特点与问题:
1.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了解较为有限,容易受到影视剧等非专业资料的影响,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存在误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1太平天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发生、发展及失败的过程,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掌握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特点,理解其内在矛盾和局限性。
3.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包括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内在矛盾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5)巩固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记忆力。
(6)总结反思:通过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发现不足之处,为后续学习提供指导。
2.运用历史比较法,比较太平天国与之前农民起义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
3.运用历史分析法,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4.通过课堂讨论、辩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现场感和实证意识。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故事,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预习课本内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7.拓展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等相关史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政治纲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革命性质和时代意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主要战役、领导人物、政治纲领、历史意义等。
2.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关心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提醒学生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800字。
2.制作一份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手抄报,内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战役、领导人物、政治纲领、历史意义等。要求:设计新颖,图文并茂,字迹工整。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吗?它发生在哪个时期?有哪些重要人物?”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如鸦片战争、民族矛盾加剧等,为学生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发展、高潮和失败过程,详细讲解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北伐、西征等主要战役。
2.难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影响以及评价其历史地位。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太平天国运动为何会发生?”“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参与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4.学会运用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地图等,提高历史史料解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
2.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中汲取教训,认识到内部分裂、腐败是导致事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培养团结协作、廉洁自律的品质。
4.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农民起义的艰辛历程,认识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的道路是曲折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5.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历史、理性看待现实问题的态度,提高其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梳理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强调其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在讨论、思考、合作等方面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5)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
3.教学评价:
(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思考、表达、合作能力。
(2)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总结,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在旁边观察、指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方案(4页)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详细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从不同角度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形成研究报告,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6)总结提升:通过对本章节内容的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4.请学生选取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分析其生平事迹、贡献及影响,并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此作业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提高他们的信息整理和表达能力。
5.鼓励学生搜集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图片、文物、文献等,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小故事,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史料分析能力。
2.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成败,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未来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3.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改革措施,如《天朝田亩制度》等。
4.讲述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要战役,如南京保卫战、天津之战等,以及这些战役对运动的影响。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事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全面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安排以下活动: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3.1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设计 材料)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入:课件展示洪秀全的诗《吟剑诗》,让同学们猜猜其作者,从而导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并展示课标要求。
材料:《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河。
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西南北敦煌极,日月星辰奏凯歌。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平乐如何。
整体感知:列出本课的三大主要内容,让学生从总体上认知本课的内容。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感受太平天国运动的惊天动地感悟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财富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板书)师: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思考一下这场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它的兴起有哪些原因?(要求学生先不要看书,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多媒体展示】阅读材料,从而总结出运动兴起的原因。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
地丁税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增加了330多万两。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四:洪秀全(1814-1864)曾几次赴广州应考秀才,均名落孙山。
社会的急剧变化,个人发展道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朝黑暗统治的憎恨,开始探索救世之道。
屡试不第后,受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启发,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
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3.作业设计:
-布置相关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导入新课之后,我将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纲领性文件、主要战役等进行详细讲解。首先,阐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包括鸦片战争后的社会矛盾、民族危机等。接着,介绍太平天国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强调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人的贡献。然后,详细讲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等重要文件,分析其历史意义。在此基础上,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战役,如南京保卫战、天京事变等,突出太平军的英勇斗争精神。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整理一份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点总结,包括背景、过程、纲领性文件、主要战役、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等方面。
2.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战役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能体现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讲授新知之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以下问题展开探讨:“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原因有哪些?这场运动对近代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此过程中,我会密切关注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撰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1000字之间。通过论文撰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制作太平天国运动思维导图,梳理运动的过程、纲领性文件、重要战役及影响等方面内容,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此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知识的整合能力。
(4)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课后作业与评价:
(1)设计具有思考性的课后作业,如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思维导图等,巩固所学知识。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5.课堂讨论: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要求每组提出至少3个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意识。
6.视频观看:观看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如《太平天国》,并撰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500字。通过观看纪录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力。
4.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敏感性,增强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的解读,培养学生获取、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史料实证意识。
2.练习内容:
a.列举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战役及其影响。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3.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统治产生了沉重打击,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其失败也暴露出农民运动的局限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五、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整体认识,以及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学生背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对中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历史知识储备。但在具体的历史事件分析、史料运用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题练习:完成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选择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题目设计要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背景、过程、影响等。
2.简答题:请学生简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要求条理清晰、语言简洁。通过简答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知识储备:学生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之前,已经掌握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近代史事件,对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这为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奠定了基础。
3.学习能力: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深入挖掘历史事件内涵、辩证分析问题方面,尚需引导和培养。
4.兴趣与动机:学生对历史故事、英雄人物等具有浓厚兴趣,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洪秀全、李秀成等人物,以及相关战役、政策等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设计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存在片面性、表面化的现象,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容易受到影视剧等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
2.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这场运动的历史教训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不少于600字。
3.选择以下两道题目中的一道进行论述:
a.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特点看,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如何?
b.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要求:论述清晰,观点明确,不少于600字。
4.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讨论,绘制一份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轴,标注关键事件、人物和地点,并简要说明每个事件的意义。
5.拓展阅读:推荐阅读《天平天国史》、《近代中国与太平天国》等相关历史书籍,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其他方面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注意事项:
1.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认真检查,确保内容完整、准确。
3.强调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教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理性看待现实问题。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撰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文章,要求包括背景、过程、主要人物、关键事件、性质、特点、历史地位等方面内容,不少于800字。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这场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3)通过比较法,将太平天国运动与其他历史事件进行对比,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地图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教训,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近代史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了初步了解,但大多停留在表面,对于运动的深层原因、过程和影响认识不足。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各个方面。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包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状况、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
2.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如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等。
3.详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包括攻克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等。
4.阐述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和影响,如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等。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其影响,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思考。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宗教、民族、阶级等方面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其历史背景。
(5)比较学习:将太平天国运动与其他历史事件进行对比,使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其特殊性。
2.练习题包括: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6页)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洪秀全与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北伐、西征、天京事变、石达开出走、安庆保卫战、天京陷落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脉络,认识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背景、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同时,通过讲述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育民族精神。此外,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农民问题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归纳
1.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历史意义和局限性进行总结,强调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性质、历史地位和影响。
3.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对我国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以及它给我们的启示。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吗?它为什么会发生?它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3.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衔接。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包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的加剧、农民阶层的困境等,使学生了解运动的起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金田起义:详细讲解金田起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点。
2.太平天国的建立:阐述太平天国的建立过程,分析太平天国政权的特点和性质。
3.太平天国的发展和衰落: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太平天国政权的兴衰原因。
2.作业要求:明确作业的完成要求,鼓励学生认真对待作业。
3.课后反思:鼓励学生课后反思自己在太平天国运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案例通过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历史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金田起义、太平天国的建立、太平天国的发展和衰落、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脉络,深入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针对不同年级的知识深度,我在教学设计中采取了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我侧重于帮助他们建立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经过;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我则引导他们从社会、经济、政治等多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对于高三年级的学生,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他们进行历史思考,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3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3.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性质、影响及失败原因。
5.结合所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影响,谈谈你对其历史地位的认识,形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心得体会。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扣教材,结合课堂所学,力求观点正确、逻辑清晰。
2.注意史料的选择和使用,提高作业的实证性。
3.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注重合作学习,提高作业的质量。
4.作业提交时间:课后一周内。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战役或事件,如金田起义、北伐等,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归纳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化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3.教学评价: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
2.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失败原因及历史评价。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事件和战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和影响。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入:课件展示洪秀全的诗《吟剑诗》,让同学们猜猜其作者,从而导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并展示课标要求。
材料:《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河。
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西南北敦煌极,日月星辰奏凯歌。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平乐如何。
整体感知:列出本课的三大主要内容,让学生从总体上认知本课的内容。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感受太平天国运动的惊天动地感悟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财富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板书)师: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思考一下这场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它的兴起有哪些原因?(要求学生先不要看书,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多媒体展示】阅读材料,从而总结出运动兴起的原因。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
地丁税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增加了330多万两。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四:洪秀全(1814-1864)曾几次赴广州应考秀才,均名落孙山。
社会的急剧变化,个人发展道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朝黑暗统治的憎恨,开始探索救世之道。
屡试不第后,受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启发,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
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
他假说自己是上帝的次子,特下凡除妖魔,以此号召群众起来推翻清政府。
T: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1、历史背景(1)鸦片战争影响,阶级矛盾激化(2)自然灾害严重(3)洪秀全受西方基督教影响,创办拜上帝教师: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同西方列强签订了《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是沿海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比如说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棉排挤了中国的土布、棉布,当时民间买洋布、洋棉的十家人有九家都在买,使得商人纷纷破产,农民也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清政府战败,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向民间搜刮,加重税捐,官府经常抓人,并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年至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就有七十多起,遍及全国十几个省。
师:当时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尚未深入到中国内地,人民与列强的正面冲突还不大,他们直接感受到的是清政府的压迫和剥削,所以列强的入侵,以及清政府的腐朽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加上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最终使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煎熬,只得起来反抗。
师:时势造英雄,在农民起义潮流中,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了主流。
洪秀全是出生于广东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后来成为一名私塾教师,一面教书一面读书,读书就是为了参加科举,但是他从16岁开始连续四次参加科举,屡试不中,精神受到很大刺激。
后来他几次经过广州,目睹了英国侵略中国的暴行,,1943年鸦片战争结束,广州一带笼罩着抗英和反清的气氛,这一年也是他第四次考试失败,他将自身的命运同当时的国难结合起来,开始放弃科举做官,自己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师:洪秀全曾经在广州偶然得到一本《劝世良言》的宣传基督的小册子,受到西方基督的影响,并将基督教与中国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教组织。
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普天之下的人都一样,人人在上帝面前也是平等的,也只有上帝才是唯一的真神,只有上帝才能称帝,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君主都是阎罗妖,而世间的争夺苦难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因此应该号召人民起来共同击灭他们。
后来经过几年的发展,拜上帝会的势力得以发展,成员超过一万多人[过渡]在这样的背景下,1851年,爆发了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那么洪秀全是如何准备和组织这场革命运动的呢?【板书】2、前期的军事活动(1)金田起义:1851年,广西金田,建号太平天国(2)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3)定都天京:1853年(4)进入全盛:北伐、西征、天京突围师: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
从此,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开始了。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由于受到清军围堵,转战至武宣东乡。
在此,洪秀全称“天王”。
师: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洪秀全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立政权,这样就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投影《永安封王表》)师: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讲解]永安建制后,清军3万余人包围了永安。
由于城中粮盐弹药缺乏,使太平军陷入困境。
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出广西入湖南。
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先后在全州战役和长沙战役中牺牲。
两位将领的早逝,对太平天国是重大的损失。
之后太平军继续北上,1853年初,太平军攻克武昌。
不久,在洪秀全、杨秀清指挥下,太平军从武昌出发,沿江东下,连战连捷,1853年占领南京。
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
太平军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进军武汉到定都天京,历时两年三个月。
师:北伐、东征和西征:军事上全胜(由于教材中对北伐、东征和西征内容讲述的较少,这一部分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
)[讲解]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
为了巩固政权,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分兵进行了北伐、东征和西征,军事上达到全盛。
[讲解]要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必须北伐。
1853年,在东王杨秀清统一指挥下,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兵北上。
北伐将士从扬州出发,经安徽、河南等地进入直隶,攻到天津郊区。
咸丰帝慌忙宣布京师戒严,从各地调兵阻挡北伐军。
北伐军进行了两年浴血奋战,终未取得成功,最后失败。
北伐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
北伐的同时,东王杨秀清统一指挥下,太平天国还进行了西征,北伐和西征是并举的。
②西征[讲解]要巩固天京大本营,控制长江中游,必须西征。
185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
连续夺取安徽、湖北的重镇,进入湖南,与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战失利。
1855年,杨秀清派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在鄱阳湖打败湘军,西征军取得了很大胜利,后进入江西,占领许多州县,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
西征的胜利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
北伐、西征之后,太平天国又进行了东征。
③东征[讲解]为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1856年,燕王秦日纲率太平军东征。
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
又与石达开会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
东征的胜利,就标志着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过渡]太平天国达到军事上的鼎盛后,内部却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最后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失败。
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板书】1、《天朝田亩制度》(1)核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2)内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3)目的: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4)评价:太平天国革命纲领;不切实际师:1853年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为了巩固和发展势力,制定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太平天国的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就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规定了土地的分配问题和产品的分配问题,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的产品分配原则。
其目的是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
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彼荒处。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摘录自《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二:凡天下,树墙下以桑。
凡妇蚕绩缝衣裳。
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蔬,无失其时。
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凡麦、豆、芝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帘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摘录自《天朝田亩制度》问题探究: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书本相关内容思考:(1)《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分别是怎样的?(2)《天朝田亩制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师:(1)内容:土地分配的原则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方法是: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分配的原则是:“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是: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
师:(2)目的: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这个愿望是不切合实际的。
师:(3)结果:《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师:(4)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却很不现实,由于生产力的水平,以及当时战乱的环境,这种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此其即有革命性,又有落后性和空想性。
革命性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提出的“平均”“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将过去农民起义的口号做了具体的规划,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有平等,要有摆脱封建压迫、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因此,它对贫苦农民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