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人表皮干细胞的培养技术

人表皮干细胞的培养技术

人表皮干细胞的培养技术【关键词】表皮干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传代近年来,人类组织干细胞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表皮干细胞即是其中之一。

表皮干细胞是一种在成年期还能维持较高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群,在正常状态下维持表皮的自我更新,当受到损伤刺激时,表皮干细胞可以参与皮肤损伤的修复[1]。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慢性溃疡及皮肤病患者日益增多,加之烧伤及意外创伤造成的皮肤缺损,临床对皮肤移植的需求越来越大。

由于表皮干细胞数量少,缺乏明确的特异性分子标志,体外培养很容易丢失其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增加了分离培养的难度。

获得大量高纯度的表皮干细胞成为该领域研究的关键技术。

我们根据几年来在细胞培养方面的工作实践,将人表皮干细胞的培养技术总结如下。

1 人表皮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应用IV型胶原快速粘附法从手术切除的人包皮组织中分离表皮细胞中的快速粘附细胞,这一群细胞被认为是表皮干细胞,它具有快速粘附、缓慢生长的特点[2]。

取年龄在5~25岁无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包皮皮片,无菌条件下去除皮下脂肪层,用含青霉素、链霉素的PBS反复冲洗皮片数次,修剪成大小约0.5cm×0.5 cm的皮片,置于培养皿中,加入0.25%中性蛋白酶10 ml,4℃消化l4~16 h,吸弃上清,分离表皮和真皮层。

剪碎表皮,用0.25%胰蛋白酶+0.02%乙二胺四乙酸(EDTA)消化,37℃,10 min,加入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终止消化,反复吹吸至细胞悬浮,200目筛网研磨过滤。

滤液经1 000转/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收集细胞。

加入表皮干细胞培养基(每100 ml K��SFM培养基加入0.05 mmol氯化钙100 μl、HKGS添加剂1 ml)并轻柔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预先铺有Ⅳ型胶原的培养瓶中,37℃孵育15 min。

倒置镜下观察,粘附在Ⅳ型胶原被膜上的细胞为表皮干细胞,吸出细胞悬液,用D��Hank’s液洗2次,加入表皮干细胞培养基,置于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

表皮干细胞

表皮干细胞

表皮干细胞表皮干细胞强的潜在增生特点,它的自我修复能力可以保持体内平衡和表皮再生。

在美容,药理学,再生医学,烧伤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表皮干细胞( epidermal stem cell) 为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在胚胎期主要集中于初级表皮嵴,至成人时呈片状分布在表皮基底层。

表皮干细胞的分化潜能有限,只能定向分化为角质细胞、毛发及皮脂腺。

表皮干细胞典型特征有: (1)自我更新能力, 体外培养时呈克隆性生长,可分裂140 次,产生1X1040 个子细胞;(2)慢周期性,表现为活体细胞标记滞留;(3)对皮肤基底膜的黏附, 干细胞主要通过整合素实现对基底膜的黏附,是干细胞维持特征的基本条件。

诱导表皮干细胞分化的因素有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FGF) 及ß- 连环蛋白等。

表皮干细胞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实验观察阶段,但已展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表皮干细胞包括多种类型毛囊干细胞、毛囊间表皮干细胞、皮脂腺前体细胞以及峡部干细胞。

其中位于毛囊隆突部位的毛囊干细胞目前研究的最为清楚,它对于维持毛囊组织稳态以及皮肤创伤愈合十分重要;毛囊间表皮干细胞位于表皮基底层,虽然目前还没有足够明确的标记物将其准确定位,但它对于维持动物无毛部位以及人类表皮组织稳态发挥着作用;皮脂腺干细胞或前体细胞是另一类表皮干细胞,它独立于毛囊干细胞而存在,在维持皮脂腺组织稳态过程中发挥作用。

表皮干细胞的标记物目前一些细胞表面糖蛋白,如整合素、核蛋白P63、角蛋白等已被作为表皮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而受到关注整合素:整合素为一类位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受体家族分子,这类分子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

整合素包含α和β两种亚型。

通过α6和CD71可以将基底细胞分为3种类型:α6briCD71bri细胞占总数的(58.6±8.2)%,主要是短暂扩增细胞;α6briCD71dim细胞占总数的(8.1±2.0)%,代表干细胞;α6dim细胞占总数的(15.1±2.5)%,代表终末分化细胞。

人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人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人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摘要】目的探索人表皮干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方法将皮肤标本进行分离,用DispaseⅡ酶消化表皮皮片后,重悬细胞,接种于铺有Ⅳ型胶原的培养瓶进行培养。

表皮干细胞的鉴定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其表面标记物β1整合素、CK19的表达。

对表皮干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克隆形成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良好,表皮干细胞β1整合素及CK19角蛋白染色阳性。

表皮干细胞克隆形成率高于角质形成细胞(P<0.05)。

结论采用本方法进行人表皮干细胞的培养较为理想。

【Abstract】Objective The present research was performed to find primary cell culture method of human epidermal stem cells. Methods The skin samples were isolated by Dispase Ⅱ,the cells were seeded in culture flask which was dealed with type IV collagen. The epidermal stem cells were identified by immunocytochemical technique for the detection of integrin β1 and CK19. The cell clone formation of epidermal stem cells and keratinocyte were compared. Results Cell morphology was observed under microscope and good growth status inverted,epidermal stem cells were positive reaction to integrin β1 and CK19 antibody. Epidermal stem cell clone formation rat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keratinocytes (P<0.05).Conclus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thod was effective for culture human epidermal stem cells.【Key words】Epidermal stem cell;Culture;Identification表皮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在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表皮干细胞的原代培养进行探讨。

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何黎顾华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云南[摘要]目的:探索实验条件下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方法:利用细胞工程方法进行组织分离及细胞培养: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利用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对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进行鉴定,并利用表皮干细胞的相对特异标识分子——CK19对其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表皮自真皮较完整分离,电镜及免疫组化证实培养细胞为角质形成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反应阳性,部分细胞CK19阳性,表明有表皮干细胞存在。

结论:体外分离、培养角质形成细胞成功,且分离得到的角质形成细胞中有表皮干细胞存在。

[关键词]:角质形成细胞表皮干细胞细胞培养角蛋白——19对于烧伤、急性创伤、某些疾病导致的皮肤缺损,尤其是大面积烧伤一直以自体皮移植作为首选方案,而自体皮肤不足是临床遇到的主要问题。

随着细胞培养技术和组织工程的出现,使许多脏器或组织体外重建成为可能。

人工皮肤的研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在这一技术中,种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培养,以及体外分离到的角质形成细胞中是否有在体外能大量增殖的表皮干细胞决定了能否成功构建人工皮肤。

为此本课题采用组织分离方法及细胞培养方法进行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分离及培养;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利用人广谱单克隆抗体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并利用CK19对体外培养细胞中是否有表皮干细胞进行检测。

材料和方法一、材料1、取材选择6-26岁健康男性,行包皮环切术切除的包皮。

2、主要培养基及试剂(1)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D-Hank’s液):(2)培养基:K-SFM(Gibco公司),编号:37010,内含2.5ug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和25mg小牛垂体(BPE):(3)分离酶:dispase(4)胰蛋白酶;(5)抗人广谱角蛋白单克隆抗体;(6)CK19单克隆抗体;(7)SP 超敏免疫组化试剂盒。

二、方法1、取材将包皮环切术切除的健康包皮组织放入50ml离心管中(内装10mlDMEM培养基,含青、链酶素及硫酸庆大酶素)。

大鼠表皮基底层干细胞体外分离与培养

大鼠表皮基底层干细胞体外分离与培养
可行 , 培 养 的 细胞 活 力 好 、 表 型可靠。
关键词 : 成 体 干 细胞 ; 细胞培养技 术; 表 皮 干 细胞 ; 基 底 层 干 细胞
d o i : l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8 3 4 8 . 2 0 1 3 . 2 1 . 。 0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8 3 4 8 ( 2 0 1 3 ) 2 1 — 2 4 4 1 - 0 3
n a t a l r a t s k i n b a s a l l a y e r . Me t h o d s Th e s i n g l e c e l l s we r e d i s s o c i a t e d wi t h t wi c e t r y p s i n i z a t i o n f o r m n e o n a t a l r a t s k i n . Th e r e a f t e r we
烧伤 与 复合 伤 国家重 点 实验 室 , 重庆 4 0 0 0 4 2 )
摘 要 : 目的 建 立 简单 、 可 靠 的 大 鼠表 皮 基 底 层 干 细 胞 体 外 分 离培 养 方 法 。方 法 取 新 生 大 鼠 背部 皮 肤 , 采用胰酶 两步 消 化 法 获 得 单 细胞 悬 液 , Ⅳ型 胶 原 差速 贴 壁 法 富 集 干 细 胞 , 将 慢 黏 附细 胞 作 为 对 照 组 细 胞 , 均 以角质形成 细胞无 血清培 养基培 养。 以p l 一 整 合素和角蛋 白 l 9 ( K1 9 ) 双 重 荧光 染 色鉴 定 细 胞 表 型 , 克 隆 形 成 实验 检 测 细 胞 体 外 增 殖 能力 。结 果 分 离培 养 的 细胞 为 多

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应用

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应用

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应用表皮干细胞是来源于胚胎外胚层皮肤组织的专能干细胞,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和毛囊隆突部,形态学上具有未分化细胞的特征,在生物学方面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修复、改建的源泉。

在一定条件下,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组织器官,医学界称其为“万用细胞”。

它不仅在体内平衡和创伤修复中起关键作用,而且是基因治疗的主要靶标[1-2]。

因此,成功地分离、培养表皮干细胞对医学临床上创伤修复、皮肤癌的研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5]。

在表皮干细胞的研究当中,国内外学者主要以人或小鼠为研究对象[6-8],而对大鼠的研究较少。

本文则对以大鼠为研究对象,探讨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的综诉,以期为进一步向表皮干细胞内转染基因的研究奠定基础。

1表皮干细胞的一般特性1.1表皮干细胞的表达表皮干细胞在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分布存在差异,头皮的毛囊隆突部及包皮和阴囊的皮肤基底层存在较多表皮干细胞,背部及四肢近端外侧皮肤基底层表皮干细胞相应地多于胸部及四肢近端内侧。

1.2表皮干细胞的结构表皮由外向内分别由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组成;其中基底层又称为生发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呈栅状排列于基膜带上,邻接真皮。

根据细胞动力学分析,在表皮中有三种细胞:干细胞、短暂扩充细胞和终分化细胞,只有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形成完全克隆1.3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具有未分化细胞的特征,表皮干细胞还具有:细胞体积小,核质比大,胞内细胞器稀少,细胞内RNA含量低等未分化细胞的特征。

其两个显著生物学特性:①慢周期,细胞分裂缓慢,以便细胞的DNA发生最少的突变及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②自我更新,增值潜能强,离体培养呈克隆样生长。

2表皮干细胞分离培养2.1表皮干细胞的制备2.1.1组织块法制备细胞无菌采取新生SD大鼠背部皮肤,用含高浓度双抗的无钙镁PBS充分清洗后,用眼科镊轻轻剥除真皮上的脂肪组织。

将获得的表皮组织切割成0.2cm×0.2cm的小块,基地面朝下贴于35mm培养皿。

大鼠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结果观察

大鼠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结果观察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技厅科研项目(2009225009-22)作者单位:1.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辽宁沈阳110034;2.沈阳医学院何氏视觉科学学院解剖学教研室作者简介:王效杰(1961-),女,辽宁沈阳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组织工程与器官移植。

=实验研究>大鼠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结果观察*王效杰1,田伟1,王云锋2摘要:目的研究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为组织工程皮肤的体外构建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利用冷热交替消化法对W i star大鼠幼鼠表皮细胞进行培养,然后观察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和分化,并且分离表皮干细胞,通过B1整合素、K15以及p63细胞免疫荧光组化染色及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观察及鉴定。

结果细胞培养过程中,先后出现梭状细胞、角状细胞和呈集落生长的小圆细胞,集落中心出现竹节状的毛发;B1整合素、K15以及p63均呈阳性表达,表皮干细胞克隆形成率为(1513?213)%,对照组细胞为(61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1);超微结构观察符合表皮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细胞培养体系稳定,利于表皮干细胞生长和分化;在培养体系中出现皮肤附属器。

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表皮干细胞生物学特点明显,容易发生分化,并产生皮肤附属器。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实验研究;分离培养中图分类号:R329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580(2011)05-0595-03Iso l ation and cu ltu re of epider m al stem ce lls fro m i mm atureW istar rat in v itro W ANG X i ao-jie,T I A N W ei,W A NG Y un-feng.D epa rt m ent o f Hu m an Ana tom y,Shenyang M edica l C o llege(Shenya ng110034,China)Abstract:Ob jective T o study ep i der m a l stem cell iso lati o n and cu lture i n vitro in o rder to pro v i de exper i m enta l ba sis fo r tiss ue eng i neer i ng of skin.M e thods W ith hea-t coo l a lternative m ethod and trypsi n digesti on o f tissue m ass,theep i der m a l ste m ce lls w ere cultured and o bserv ed co nti nuousl y i n v itro.T he iso lated cells w ere i nv estiga ted o n m o lecu l e B1 integ r i n,K15and p63by i m m unoh ist o che m istry sta i n i ng and scanni ng m icro scope.R esu lts T he po siti v e expressi ons o f m o l ecule B1i n t eg rin,K15,and p63and t he sp i nd l e-and ang ul a r like ce lls i n c l ust e r g row t h w e re obse rv ed w ith scanni ng m icro scope.The cult ure sy stem w a s stab l e fo r t he g row t h and classi f ica ti on o f t he ste m cells and t here ex isted aff iliated o rgan o f t he sk i n i n the culture sy st em.Conc l usion W ith t he cu lt ure sy ste m dev e l oped,t he ep i der m a l stem cells iso lated presents obv ious bio log ic feature s and d ifferenti a tive trend w it h t he fo r m a tion o f a ffili a ted s k i n organ.K ey word s:epide r m a l st em ce l;l ex per i m enta l st udy;iso lati on and culture近年来,随着慢性皮肤溃疡及皮肤病患者增多,以及烧伤及意外创伤所造成的皮肤缺损,临床上对皮肤移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表皮干细胞(ep i der m a l stem cel,l ESC)分离培养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112。

表皮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初步研究

表皮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初步研究
o h esa e d l o s u tdb emo yea dc l g n tp I. eh d T es gee iema el nten th p d mo e n t ce yd s c t n ol e e c r a y M t o s h i l pd r l l n c
中华 损 伤与修 复杂 志 ( 电子版 )o8年第 3卷 第 5期 C i i yR pi Won elg Eet n es n , c br 08V l ,o5 2o h JI u ea u dH an (lcoi Vri )O t e 0 ,o 3N . n nr r i r c o o 2
0. 1 g ua ad h d n u t ae w e s u d ra rl u r s r c . h d ee tc l e e ie t e 0 % l tr l e y e a d c l v t d t o we k n e e - q o u f e T e a h r n el w r d n i d i i a s i f
s s e s n w so ti e y e z me d g sin,a d t e d e e tc l s l ce y a h r n er p d y o ol — u p n i a ban db n y iet o o n h n a h r n e l ee t d b d e e c a il n c l a
Cr sodn u o : Xa -a , m i lj4 13 cm oe ni at r rp g h i j nE al i6 @ 6 .o oi :x
【 bt c】 0 j t e T vsgtt ab i e uu t otp e as mc l A s at r be i one i eh f s iy f l r ivra u ei r lt l cv i ta ee il ot c t en io b d m e es t h

表皮干细胞来源、分布及其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表皮干细胞来源、分布及其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综述·表皮干细胞来源、分布及其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刘虎仙贾赤宇付小兵谢晓繁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高度增殖以及多向分化的潜能。

局部特殊的位置或细胞的微环境决定了细胞分化方向的选择。

因此,表皮干细胞在生理和病理状况下的分布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就其一些特征做一综述,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1 表皮干细胞的来源与归宿1.1 表皮干细胞的来源根据干细胞分化潜能的大小可将其分为三类:(1)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即受精卵;(2)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 cell);(3)专能干细胞(unipotent stem cell)。

源于胚胎的外胚层的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ESCs)即为专能干细胞的一种,属组织特异性干细胞。

表皮干细胞在胎儿期主要集中于初级表皮嵴,至成人时呈片状分布在表皮基底层。

毛囊隆突部亦含有丰富的干细胞。

事实上,成体干细胞不像胚胎干细胞那样有确定的来源。

表皮干细胞的来源可能有:(1)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产生。

成体干细胞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未分化的细胞[1],许多成体组织中存留着一种数量稀少的胚胎原始干细胞[2],单个胚胎原始干细胞在细胞因子的体外诱导下可以分化为内、中、外各胚层,并可分化为各种组织定向的干细胞。

将胚胎干细胞与人羊膜共同培养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3],这提示胚胎干细胞与成体干细胞可能会有同源性。

无独有偶,PPL公司宣称从水牛皮肤中分离到具有全能性的干细胞[4]。

虽然他们的研究结果仍需进一步证明,但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已分化细胞逆转产作者单位:710032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烧伤科(刘虎仙、贾赤宇、谢晓生:表皮干细胞的分裂增殖与定向分化作用受细胞外基质中各种成分的调节,这种调节包括正向与逆向两方面,例如:观察到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治疗创面的再生表皮中,棘细胞层与颗粒细胞层中出现多个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K19)染色阳性的“干细胞岛”[5,6],在组织学上与基底层干细胞没有直接联系。

干细胞技术在皮肤再生中的应用方法

干细胞技术在皮肤再生中的应用方法

干细胞技术在皮肤再生中的应用方法人类的皮肤是我们身体最大的器官,同时也是最容易遭受外界伤害的部位之一。

受伤后,如何迅速而有效地恢复皮肤的功能和外貌成为了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干细胞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医学技术,为皮肤再生提供了新的途径。

干细胞是一类特殊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潜力。

这使得干细胞能够在受伤或疾病部位进行修复和再生,对于皮肤再生具有巨大的潜力。

根据其来源的不同,干细胞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类。

胚胎干细胞是从早期胚胎中提取得到的,具有无限的增殖潜能和多向分化的能力。

然而,由于伦理和法规等因素的限制,胚胎干细胞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相比之下,成体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分化能力,可以从成人的不同组织中提取得到,如骨髓、脂肪组织和皮肤组织等。

在皮肤再生中,干细胞技术可以通过两种主要方法来应用。

一种是直接应用干细胞,另一种是间接应用。

直接应用干细胞的方法主要包括干细胞移植和皮肤干细胞培养。

干细胞移植是将高度分化的干细胞直接注入到受损皮肤区域,让它们分化为相应的皮肤细胞,并进行修复。

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修复皮肤损伤,但存在免疫排斥和细胞存活率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也尝试将干细胞与生物支架材料结合使用,以提高细胞存活率和修复效果。

另一种间接应用干细胞的方法是通过培养和扩增干细胞后,将其所分泌的生物活性因子应用于皮肤再生。

这些生物活性因子可以促进皮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促进皮肤再生和修复。

这种方法可以绕过干细胞移植的免疫排斥问题,并且适用于大面积皮肤损伤的治疗。

除了这两种方法,基因编辑技术也为干细胞在皮肤再生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改变干细胞的基因组,使其具有更好的增殖和再生能力。

这种方法虽然仍处于研究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并为未来干细胞在皮肤再生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然而,干细胞技术在皮肤再生中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表皮干细胞特性及其应用:走向临床的路程还有多长?

表皮干细胞特性及其应用:走向临床的路程还有多长?

表皮干细胞特性及其应用:走向临床的路程还有多长?李俊男;刘流【摘要】背景: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的特异性干细胞,不仅是维持皮肤新陈代谢的主要功能细胞,而且与创面修复紧密相关,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修复的基础.目的:对近年来表皮干细胞的特性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做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以Epidermal stem cell,Basic study,Gene therapy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2009/06-08);以表皮干细胞、基础研究、基因治疗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2009/06-08).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532篇文献,中文283篇,英文249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此文无关的127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158篇,Meta分析25篇,共保留31篇文献进行综述.表皮干细胞具有体内慢周期性、自我更新能力、对皮肤基底膜的黏附等典型特征,在组织结构中位置相对固定,位于表皮内血供丰富的基底层及毛囊隆突部.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受到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影响,前者指干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即干细胞"壁龛",后者则包括整合素-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Wnt信号通路、c-Myc原癌基因、Notch信号传导通路.目前常用的表皮干细胞标记物包括整合素、角蛋白以及p63,p75、表皮细胞表面转铁蛋白受体CD71等.在临床应用方面,表皮干细胞可用于组织工程与创伤修复、基因治疗及表皮肿瘤等领域.【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0(014)001【总页数】4页(P157-160)【关键词】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标记物;特性;临床应用【作者】李俊男;刘流【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云南省昆明市,650032;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云南省昆明市,65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0 引言表皮干细胞是来源于胚胎外胚层的皮肤组织的专能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表皮细胞,在维持表皮的自我更新、保持皮肤正常的表皮结构及维持表皮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

表皮干细胞临床应用现状

表皮干细胞临床应用现状

Pr esent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pider mal stem cells
Abstr act OBJ ECTIVE: S te m ce lls ha ve be come a hot s tudy fie ld in the world a dva nce d ne w te chnology a nd will bring on a re volution in the fie ld of me dicine a nd biology. This pa pe r is de s igne d to s umma rize the pre s e nt condition of s te m ce lls a nd clinica l a pplica tion of e pide rma l s te m ce lls . DATA SOURCES: The P UBMED wa s unde rta ke n to ide ntify the re le va nt a rticle s publis he d from J a nua ry 1996 to J a nua ry 2007 with the ke y words of "s te m ce ll" in Englis h. S imulta ne ous ly, China J ourna l Full-te xt Da ta ba s e (CJ FD) wa s s e a rche d for re le va nt a rticle s publis he d from J a nua ry 1996 to J a nua ry 2007 with the ke y words of "e pide rma l s te m ce lls , clinic" in Chine s e . STUDY SELECTION: The da ta we re che cke d firs tly, a nd quota tion of e a ch a rticle wa s looke d through. Inclus ive crite rion include d a rticle s on clinica l a pplica tion of e pide rma l s te m ce lls . Exclus ive crite rion include d a rticle s with re pe titive s tudy. DATA EXTRACTION: Tota lly 86 a rticle s we re colle cte d a nd 35 of the m me t the inclus ive crite rion, a nd the 51 e xclude d a rticle s we re with old or re pe titive conte nt. DATA SYNTHESIS: With the ca pa bility of multi-dire ctiona l diffe re ntia tion a nd s e lf-duplica tion, s te m ce lls ca n diffe re ntia te into diffe re nt tis s ue s a nd orga ns , including totipote ntia l s te m ce lls , e mbryonic s te m ce lls a nd multipote nt s te m ce lls . S kin s te m ce lls with the ca pa city of s low pe riodicity a nd s e lf-re productive a ctivity pla y a ke y role in ma inta ining homoios ta s is a nd wound re pa ir. Norma l prolife ra tion a nd diffe re ntia tion of s kin s te m ce lls is the ba s e of ma inta ining norma l tis s ue s tructure s a nd homoios ta s is . Epide rma l s te m ce lls is ola te from e mbryonic e ctode rm, mos tly loca te on the e mine ntia of uppe r ha ir follicle a nd s tra tum of ha ir-la ck re gions s uch a s pa lm. Epide rma l s te m ce lls ha ve two-wa y diffe re ntia te d a bility, one wa s migra te downwa rds diffe re ntia ting into e pide rma l s tra tum a nd form ha ir follicle , a nothe r wa s migra te upwa rds diffe re ntia ting into va rious e pide rma l ce lls . CONCLUSION: Epide rma l s te m ce lls is ola te from e ctode rm a nd form s kin ba s e d on tis s ue e ngine e ring principle . It is a pplie d to s e ve re wound, la rge a re a burn a nd ra w s urfa ce cove ra ge a fte r pla s ty a nd ha s be come a ke y s kin s ource in clinica l tre a tme nt.

表皮干细胞培养及中药诱导分化研究进展

表皮干细胞培养及中药诱导分化研究进展

构 。贴 于 I 型胶 原 的细胞 混杂 有很 多 除表 皮干 细 胞 外 的其 他类 型细胞 , 因此 它不 是 纯 化 筛选 表 皮 干 细 胞 的理 想 基 质 。 Ⅳ 型胶 原 是 基 膜 的主 要 成 分 和 支 架, Ⅳ型胶 原 是 由 三条 多 肽链 组 成 的大 分 子 蛋 白 , 多肽链 间以二硫 键 连 接 , 每 条 多肽 链 上 有 三个 螺 旋 区, 组 成 Ⅳ 型胶 原 的 多 肽 链 比其 他 胶 原 多 肽链 大 ,
点整合素 B 1吸光度值及 转录 因子 p 6 3阳性 细胞
数 。结果显 示 : 玉红 膏 组及 京 万 红 组 在第 7天 达 到
峰值 , 峰值 出现 的时间早 于模 型组 , 峰值 的强度高
于模 型组 , 提示 : 玉 红 膏 有 促 进 大 鼠创 面 愈 合 的 作
用, 该作用可能与其诱导创缘残 留的表皮干细胞增
率、 G 。 / G 期细胞比例 、 平均吸光度值和 阳性面积值
明显 高于对 照组 , 两组 细胞 端 粒 酶反 转 录酶 表 达 均 呈 阳性 。表 明黄 芪 可 有 效 增 强 人 皮 肤 表 皮 干 细 胞
要作用 , 高表达的 p 6 3是皮肤和角质形成细胞开始
分化 的早期 标志 。p 6 3和 同家 族 的 p 7 3可能 激 活人 类角 质细 胞 中的各 种 分化 基 因启 动 子 , 从 而最 终 调 控角质 细 胞 的分 化方 向 J , 因此 , p 6 3和 p 7 3为上 皮
殖分 化有 关 J 。黄 芪 是 豆 科 多 年 生 草 本 植 物 膜 荚
黄芪和蒙古黄芪 的根 , 为 中药 中的补气药 , 性温 味
甘, 入肺 、 归脾 经 , 具 有扶 正 固本 、 益气活血、 延缓 衰 老 等作用 , 黄 芪化 学 成分 众 多 , 主要 含 有 皂苷 类 、 黄 酮类 、 多糖类 等有 效 成 分 。在 进行 表 皮 干 细 胞 的分 离 培养 实 验 中 , 采用含 4 0 g・ L 黄 芪 的表 皮 干

人体皮肤培养实验报告

人体皮肤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培养技术,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成功培养出具有类似人体皮肤结构和功能的类器官,为研究人类皮肤发育、疾病建模和重建手术提供新的工具。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人类多能干细胞:来源于健康捐赠者,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2)细胞培养基:DMEM/F12培养基,添加10%胎牛血清、1%非必需氨基酸、1%抗生素、1%胰岛素-转铁蛋白-硒混合物。

(3)皮肤生长因子:BMP-2、VEGF、FGF等。

(4)细胞培养器、显微镜、培养皿、移液器等。

2. 实验方法(1)细胞培养:将人类多能干细胞接种于培养皿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2)诱导分化:将培养至第5代的干细胞,通过添加皮肤生长因子,诱导分化为皮肤类器官。

(3)形态学观察: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生长状态、类器官形成情况。

(4)组织学分析:对培养出的皮肤类器官进行组织学分析,观察表皮层、真皮层、毛囊、皮脂腺等结构。

三、实验结果1. 细胞形态学观察在诱导分化过程中,细胞逐渐出现类似表皮细胞、真皮细胞等特征。

经过4-5个月的培养,细胞形成了多层皮肤组织,包含表皮层、真皮层、毛囊、皮脂腺和神经元回路。

2. 组织学分析通过组织学分析,观察到培养出的皮肤类器官具有以下特征:(1)表皮层:由多层细胞组成,包括角质层、颗粒层、有棘层和基底层。

(2)真皮层: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有助于皮肤类器官的生存和生长。

(3)毛囊:包含毛囊上皮细胞、毛乳头细胞和毛囊鞘细胞,具有产生毛发的能力。

(4)皮脂腺:由皮脂腺上皮细胞和皮脂腺腺体细胞组成,能够分泌皮脂。

(5)神经元回路:包括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形成神经网络。

3. 移植实验将培养出的皮肤类器官移植到免疫功能不全的小鼠的背上皮肤后,55%的移植物上都长出了2-5毫米的毛发,表明该类器官能够与小鼠表皮融合,形成含人类毛发。

四、讨论与分析本研究成功培养出具有类似人体皮肤结构和功能的类器官,为研究人类皮肤发育、疾病建模和重建手术提供了新的工具。

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培养

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培养

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江惟苏;魏代奎;黎丽芬;胡萌;戴新民【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年(卷),期】2009(025)009【摘要】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是表皮发生、分化和创面修复的摇篮,。

其正常增殖分化是维持皮肤正常组织结构和细胞内环境稳定的基本要求,但由于ESC数量较少,只占基底细胞总数的1%~10%,缺乏明确的特异性分子标志,体外培养很容易丢失其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因而如何大量获得纯度较高的表皮干细胞将成为目前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热点。

本研究利用酶消化法和Ⅳ胶原筛选法从整形手术的正常人头皮、包皮中进行表皮干细胞分离和培养,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692-693)【作者】江惟苏;魏代奎;黎丽芬;胡萌;戴新民【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皮肤科,广东东莞,523110;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皮肤科,广东东莞,523110;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皮肤科,广东东莞,523110;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皮肤科,广东东莞,523110;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皮肤科,广东东莞,5231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99【相关文献】1.体外培养表皮干细胞复合高分子支架原位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研究 [J], 吕国忠;周红梅;赵朋;苗宗宁;钱海鑫2.表皮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初步研究 [J], 李延仓;李孝建;沈雁;杨小红;谭见容;梁佩红;梁蓉;张琰3.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与MSCs对其诱导的初步研究 [J], 尹若菲;曾凡钦;谭国珍4.皮肤组织工程中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分化特性研究 [J], 揭彬;罗向东;伍素华5.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J], 江惟苏;李镜波;魏代奎;黎丽芬;胡萌;戴新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应用表皮干细胞是来源于胚胎外胚层皮肤组织的专能干细胞,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和毛囊隆突部,形态学上具有未分化细胞的特征,在生物学方面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修复、改建的源泉。

在一定条件下,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组织器官,医学界称其为“万用细胞”。

它不仅在体内平衡和创伤修复中起关键作用,而且是基因治疗的主要靶标[1-2]。

因此,成功地分离、培养表皮干细胞对医学临床上创伤修复、皮肤癌的研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5]。

在表皮干细胞的研究当中,国内外学者主要以人或小鼠为研究对象[6-8],而对大鼠的研究较少。

本文则对以大鼠为研究对象,探讨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的综诉,以期为进一步向表皮干细胞内转染基因的研究奠定基础。

1表皮干细胞的一般特性1.1表皮干细胞的表达表皮干细胞在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分布存在差异,头皮的毛囊隆突部及包皮和阴囊的皮肤基底层存在较多表皮干细胞,背部及四肢近端外侧皮肤基底层表皮干细胞相应地多于胸部及四肢近端内侧。

1.2表皮干细胞的结构表皮由外向内分别由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组成;其中基底层又称为生发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呈栅状排列于基膜带上,邻接真皮。

根据细胞动力学分析,在表皮中有三种细胞:干细胞、短暂扩充细胞和终分化细胞,只有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形成完全克隆1.3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具有未分化细胞的特征,表皮干细胞还具有:细胞体积小,核质比大,胞内细胞器稀少,细胞内RNA含量低等未分化细胞的特征。

其两个显著生物学特性:①慢周期,细胞分裂缓慢,以便细胞的DNA发生最少的突变及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②自我更新,增值潜能强,离体培养呈克隆样生长。

2表皮干细胞分离培养2.1表皮干细胞的制备2.1.1组织块法制备细胞无菌采取新生SD大鼠背部皮肤,用含高浓度双抗的无钙镁PBS充分清洗后,用眼科镊轻轻剥除真皮上的脂肪组织。

将获得的表皮组织切割成0.2cm×0.2cm的小块,基地面朝下贴于35mm培养皿。

待表皮与皿底贴附紧密而未干时滴加少量培养液(M199+200mL/L FBS+5M g/mL insulin+0.5Mg/mL氢化可的松,下文中所提及的培养液均为此培养液)浸润组织块,置于体积分数为5%的CO2培养箱37 摄氏度,饱和湿度中培养24 h后,添加培养液至正常培养用量,隔天换液。

待组织块周围细胞长至直径1cm~2cm时,消化传代。

2.1.2酶消化法制备细胞无菌采取新生SD大鼠背部皮肤,用含高浓度双抗的无钙镁PBS充分清洗后,切割为0.3cm×1.0cm的长条形皮肤组织。

将这些条形皮肤组织以2.0IU/mL中性蛋白酶在4摄氏度浸泡12h~16h,PBS冲洗,轻轻撕取表皮,剪碎呈穈状,以 2.5g/L胰酶+0.2g/L EDTA消化液在37摄氏度消化5min~10min,用含血清的培养液中和并充分吹打,100目滤纸过滤,1000r/min 离心5min,弃上清,以培养液重悬,接种于100mg/LⅣ型胶原预铺的35 mm培养皿中,37摄氏度培养箱卵育20min后,吸取培养液转移至其他培养皿中继续培养作对照,在原培养皿中加入新的培养液后继续培养。

2.2表皮干细胞分离纯化及传代培养消化法制备细胞时待细胞生长至70%的融合率时便可消化传代。

组织块法制备细胞时待组织块周围细胞长至1cm~2cm时,便可消化传代。

2.2.1室温消化将培养皿内的培养液弃去后,用无钙镁PBS冲洗3遍,向培养皿内加入400mL消化液(2.5g/L胰酶+0.2g/LEDTA)消化约1min后,将消化液弃去,然后再向培养皿内加入400mL的消化液,消化5min后用等体积的培养液中和,吹打均匀,1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用1mL的培养液吹打均匀后接种Ⅳ型胶原预铺的培养皿内中,将培养皿放入CO2培养箱中静置20min后,轻轻吸取未贴壁细胞转移至其他皿,并向原皿中添加培养液,放入CO2培养箱中培养,隔天换液。

2.2.2冷消化将培养皿内的培养液弃去后,用无钙镁PBS冲洗3遍,向培养皿内加入400mL消化液消化约1min后,将消化液弃去,然后再向培养皿内加入400mL的消化液,置于4℃条件下消化。

将培养皿从4摄氏度中取出之后用等体积的培养液中和,其他方法同室温消化法。

2.3 表皮干细胞的鉴定从形态学上观察,表皮干细胞体积较小,形态较圆,核质比大,能够形成克隆。

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

2.4ESCs单细胞克隆与克隆形成率的测定将1代~3代的快速粘附细胞及未粘附细胞分别用培养基稀释成克隆密度(1个细胞/5mL溶液),按每孔100个细胞(0.5mL溶液)接种在铺有明胶的3.5cm六孔塑料培养板中,培养基培养,7天~9天后固定,姬姆萨染色,解剖镜下计克隆数。

2.5表皮干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细胞生长达到60%~70%融合时,2.5g/L胰蛋白酶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在24孔板,接种密度10000/孔,每天取出3个孔计数,算出平均值,根据计数结果绘制生长曲线。

3结果3.1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组织块法制备表皮干细胞时,3天~4天后从组织块边缘长出上皮样细胞,7天~12天后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在上皮样细胞层上有小圆形细胞聚集呈集落样生长。

培养至20天,形成许多100个~200个细胞的大克隆;酶消化法制备表皮干细胞时,4天~5天后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培养至12天~15天,形成克隆,但是死细胞较多,可能是酶在消化过程中对细胞有损伤作用。

3.2表皮干细胞的纯化及传代室温消化时因酶的活力较强,消化时间很难把握,一般室温消化时所用时间为5min,传代后第1次换液时有较多的死细胞,换液2次~3次后细胞生长良好。

在4℃时,最佳消化时间为5h~6h。

3.3大鼠表皮干细胞的鉴定在培养的表皮干细胞中有CK15、-integrin、P63、-ntegrin阳性表达。

3.4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将1代~3代的快速粘附细胞及未粘附细胞分别用培养基稀释成克隆密度(1个细胞/5mL溶液),按每孔100个细胞(0.5mL溶液)接种在铺有明胶的3.5cm 六孔塑料培养板中,培养基培养,7天~9天后固定,姬姆萨染色,解剖镜下计克隆数。

经SAS分析软件分析比较,两种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1)。

3.5大鼠表皮干细胞的生长曲线经四型胶原筛选得到的粘附表皮干细胞开始增殖缓慢,第7天开始进入增殖期,增殖期较长,第12天达到高峰;而未粘附细胞很快进入增殖期,第7天达到高峰,然后进入平台期。

4讨论以SD大鼠背部皮肤为材料,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制备大鼠表皮干细胞。

采用新生1日龄~10日龄SD大鼠为材料,结果显示,2日龄~4日龄大鼠背部皮肤制备的表皮干细胞生长较好,这与大多数文献报道一致[9-10]。

还比较了组织块与酶消化法制备表皮干细胞的效果,结果发现两种方法都可以获得较好的结果,只不过采用组织块法所需时间长,组织块法培养时会从组织块周围脱出成纤维细胞,不利于表皮干细胞的纯化,但是组织块法制备的表皮干细胞活性较好,能持续传至6代。

而酶消化法可以迅速获得大量细胞,且细胞较纯,但是细胞活性较差,传至3代~4代便分化。

在分离纯化及传代时,消化液为2.5g/L+0.2g/L EDTA,在室温下消化3min~5 min,若延长消化时间,细胞活性较差。

在4℃消化传代时5h~6h为最佳消化时间,时间太短细胞不能充分离散,时间太长则细胞活力减小。

目前,表皮干细胞的分选主要有两种方法:利用表皮干细胞对Ⅳ型胶原的快速粘附能力进行筛选[11];利用流式细胞仪或免疫磁珠进行筛选[12]。

前者方法简单易行,但分选的精度相对较低,后者分选的精度较高,阳性率大,操作有难度,且成本较高,在国内很难推广应用。

5表皮干细胞的应用前景干细胞治疗是把健康的干细胞移植到病人或自己体内,以达到修复病变细胞或重建功能正常的细胞和组织为目的。

干细胞疗法就像给机体注入新的活力,是从根本上治疗许多疾病的有效方法。

因为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未成熟的细胞,其细胞表面的抗原表达很微弱,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对这种未分化细胞的识别能力很低,无法判断它们的属性,从而避免了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及过敏反应等,使同种异体移植神经干细胞变得非常安全。

但作为一个新技术,表皮干细胞仍有以下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更是干细胞研究人员所亟待解决的:⑴细胞纯度低⑵难以建立体外高纯度⑶高活力的细胞库等问题。

尽管目前的研究离治疗各种疾病还有一段距离,但干细胞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最具有发展前景和后劲的前沿技术,其已成为世界高新技术的新亮点,势将导致一场医学和生物学革命。

表1 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参考文献:[1] Watt F M.Epidermal stem cells as targets for gene transferrJ]. Hum Gene Ther,2000,l]:2261—2266.[2] Perez—Losada J,Balmain A.Stem—cell hierarchy in skin cancer[J].Nat Rev Cancer,2003.3:434—443.F3] Morasso M I,Tomic—Canic M.Epidermal stem cells:the cradleof epidermal determination,differentiation and wound healing.[J] Biol Cell,2005,97(3):173—183.[4] Fuchs E,Raghavan S.Getting under the skin of epidermal mor—pbogenesis[J].Nat Rev Genet,2002,3:1 99—209.[5] Hu K K.Dai Y C,Hu Q H,et a1.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repair of full skin loss of nude mice with composite graft of epi—dermal stem cells[J].Burns,2006,32:416-422.[6] 张喜梅,郭筠秋,金连弘。

胎鼠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rAAV2/eGFP转染的研究[J]。

解剖学报,2007。

38(5):610—613。

[7] Lin Yi,LI H B,Huang J T,at a1.Implantation study on the po—tential of murine epidermal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J].ChineseJ Pathophysiol,2006,22(12):2418—2423.[8] 孙晓艳,付小兵,孙同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