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和启示
中英高等教育差异英文
中英⾼等教育差异英⽂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nd British education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Britain.。This will enable us to fully understand ourselves,learn from each other, make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thods and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Here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Britain in the same point: First,Chinese and English students want to participate in Higher Education,The relevant examination must participate in the provisions of the examination before admission.Second, both the Chinese and British universities are relying on government investment, social donations and school enterprise combination.Third, the two universities in the end of the course will have a related assessment, as the evalu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is semester.Fourth, the two universities are equipped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students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o contact new knowledge.
中英高校学生工作的比较及启示
大学 教师被赋予替代父母 的职责 ,学校期望他们对 学 生行 为进行监督 与管理 。这种纪律监督被 当作宗教 和
学生来源 的复杂化 ,造成学生思想和价 值观念趋 向多
元化 ,学 习生活方 式也发生较大变化 ;缴费上 学 ,学
虽l堑 =Q Q l :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01
塑 麴
\
嚣r
生 对学校 的教学质量 和服务水平 提 出 了更高 的要求 ;
难 以落实 ,后续的培养与教育不配套 ,往往造成辅导
高 校学费的提高也造成在校贫 困学 生人数增加 ;毕 业 生就业求职趋 向市场化 ;在校学 生的学 习、经 济 、就
而在 我 国高校 学生工作 也没有 统一 的管理模 式 , 各个高校都从本校 的实 际出发 ,探索适合 自身 的发展 模式 。一般 高校都单独设 立学 生工作机构 ,但 是职能 范 围并不完全一致 ,一般 而言 ,大致 包括思想 政治教 育 、学生管理 、就业指导 、心理咨询 、助学服务 、住
业等方面的压力增大 ,心理问题 明显增 多等等 。
员 的心理 预期 出现严 重落差 ,职业发 展信心 不坚定 、 职业 发展 理想 缺乏 、“ 渡性 职业 ”观念根 深 蒂 固 , 过
中英大学生经济资助差异分析与启示
摘
要: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学费的变化和资助政策相似,研究英国学生经济资助工作体系内容、国家的有关政
策,基于资助工作开展的相关辅助工作等内容,对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学生资助工作有积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英国资助体系中工作主体的责权明确、贷款服务科学、资助工作基础上重视理财教育等方面对优化我国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和内容很有参照意义,比较中英两国资助工作内容的相同和差异,继而提出做好我国学生经济资助工作的具体做法和建议。
关键词:英国;大学生经济资助;差异;比较分析;启示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9-0046-03
中英大学生经济资助差异分析与启示
吴晓红,高璐璐,刘洪良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收稿日期:2017-11-23
作者简介:吴晓红(1977—),女,吉林九台人,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副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2015年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林业院校研究生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J G X M _H LJ _2015028);东北林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思政专项/一般项目“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体系研究”(D G Y Z D 2018-12)
2007年5月《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实施后,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到了较大完善。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后,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在制度上保障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十八大以来我国学生资助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体现了保证教育公平国家基本教育政策,通过国家的资助解决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是国家改善民生的举措,也是我国社会福利进步的一种表现,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成效显著。英国高校学生经济资助有一定特色,通过比较分析我国和英国高校学生经济资助演变及近年来的一系列政策改革情况,对做好我国高校学生经济资助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中英对比
Your attitude, not your aptitude, will determine your altitude.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一)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荣开明等,1989:30)思维形式有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形式,也有借助直觉、灵感、想象的非逻辑思维形式。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至于思维程序,“是思维方式运行的基本路线,是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在思维活动中的有机结合”(连淑能,2002:40)
人作为思维的主体,其思维方式的形式是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的。人作为思维的个体,因职业、性别、教育程度、知识结构和个人素质的差异,其思维方式不可能完全相同。但同一民族的人,由于生活在同一社会、同一文化氛围中,其思维方式存在共性。不同民族的人,其思维方式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比研究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异同,特别是了解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减少和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重要举措。
1. 中国人注重伦理(ethics),英美人注重认知(cognition)
儒家思想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思想之一。“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对世界的认识主要不是出于对自然奥妙的好奇,而是出于对现实政治和伦理道德的关注。”(连淑能,2002:41)儒家思想“关心的是人道,而非天道,是人生之理,而非自然之性”(同上)。而在海洋型地理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英美文化促成了英美人对天文地理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形成了探求自然的奥秘,向自然索取的认知传统。
中英德育教材的比较研究——以《生命线》教材和人教版中学德育教材为例
校或 本 民族德 育教材 , 与统编课 程教 材相 比更 有针 对性 、 本
地性 、 实时 眭、 说服力更强 , 顺应 了扩展教材使用者 和调查对
象交集范 围的趋势 。
二、 教材 基本 内容 的 比较— — 以人 教版 为例
德育 内容是德 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 , 是德育者 向教育对 象 实施 的具体要 素 , 这些要 素不是 随意安排 的 , 而是 根据德 育
业 实施 不同的管理体制 。教科 书是教材体系 的主要部分 , 对
教 材管理 主要是对 教科 书的管理 。 日本教科 书研究 中心高
该掌握 的技能和知识 , 是获得这些技 能和知识 的途径 由学 但
校决定 。教材管理上实行 自由制 , 国家 和学 校骨干教师根据 国家课程指 明要求 自由去选定 教材 和编订 教材 。英 国 中学
而使德育 教材在 增强德育 实效 方面发 挥应有 的作用 。现在 以英 国《 生命 线》 系列德 育教材 和 中国人 教版 “ 思想 品德 ” 课 初高 中学段教 材为样本 , 对教材 内容采取静 态研 究。 ( ) 国的中学教 材《 一 英 生命线》 的基本 内容 《 生命 线》 中学 德育教 材 , 关心他 人 , 是 以“ 体谅 他人 ” 的
中涵有道 德教育特 质 , 门德 育课程 直到 2 世纪 7 年代才 专 O O
出现。在教材管理 自由制 下 , 国至今使用较广 的道德教 育 英
从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对比中英教育差异
67
决策探索2018.4
下
从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
对比中英教育差异
文/宋佳楠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
(一)影响因素
1.班级设置。这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外在因素。中式学校一个班有50个人左右,属于大班教学,课堂教学形式为班级授课制。这种课堂讲课效率很高,而且大多数学校采取随机编班的方式,每个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呈现阶梯型分布,成绩好的学生能带动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英国学校一个班最多有30个人,属于小班教学。教师多采用问答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学校按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班,在班级里
按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这样教师的授课会更具有针对性。一般而言,小班制的教学效果要优于大班制,但是我国的教育资源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生配比,目前都无法实现小班制。
2.社会文化。这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内在因素。中国文化更看重集体的、国家的利益,个性是不被鼓励的。《中庸》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个环节是有层次的。教育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报效国家,为了增强社会凝聚力,而不单单是为了个人理想的实现。因此在中国的教育中,大多具有民族性色彩。例如,周一早上升国旗,培养的是学生的爱
国意识,使学生具有民族认同感与集体荣誉感。做早操也是中国教育的特色,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所有人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形成了一个团队,促进了学生集体意识的形成,使其明白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中国文化自古重视“尊师重道”,教师在课堂上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从小养成了尊重教师、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受儒家伦理文化的影响,他们很少去质疑老师、父母,而是一味地服从。英国文化更加追求自由平等,追求个性的发展。学生并不认为教师或者父母说的话永远是对的,他们敢于去质疑权威。同时,他们更加追求自己个性的发展,有自己独立的观
中英公民教育教材比较研究
维 水 平 的 提 高 。( ) 量 不 高 。在 注 意数 量 适 度 的 同 时 也 要 2质
考 虑 问 题 的 质 量 , 的问 题 离 学 生 日常 现 实 生 活 较 远 或 者 超 有 出学 生 现 有 知 识 和 思 维 水 平 , 类 问 题 就 应 删 掉 。 ( ) 互 这 3相 之 间 松 散 。如 果 能 加 强 这些 问题 之 间 的 联 系 , 仅 可 以节 省 不 学 生 课 堂 上 的思 考 时 间 , 且 可 以 引 导 学 生 注 意 力 的 聚 焦 , 而
未从 根 本 上 予 以转 变 。因 此 , 何 在 教 材 设 计 上 凸显 学 生 本 如 位 , 们 在 对 照 了 英 国 同 类 教 材 后 引 发 了 以 下 的改 进 思 路 : 我 ( ) 抽象 的理 论 化 为通 俗 的 文字 和 明 白易 懂 的 实 例 ; 2 教 1把 () 材 中 所 引 图 片 和事 例 均 应 最 大 限 度 贴 近 学 生 日常 生 活 或 对
特征和可接受性 , 以及 版 面 的 生 动 活 泼 。 当 然 , 国也 有 着 两
一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
4 凸 显 学 生 本 位 。新 教 材 在 编 写 时 已 注 意 到 从 目标 、 . 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容 、 写体 例 等 方 面 彰显 学 生 主体 , 仍 停 留 于 形 式 和 表 面 , 编 但
中英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比较与思考
O ESA V R ES
中英两国高校学生事务 管理工作比较与思考
简单 自然、 通畅是英国里汀大学学生事务部的具体工作 目 。 标 简单到什么程度呢? 就是让 学生得到学生事务服务就像 到图书馆借一本书一样 ; 自然到什么程度呢? 就是要把学生事 务服务融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而学生却感受不到我们的存在; 通畅到什么程度呢? 与学
套人马的做法, 学工部 ( 内部一 处)
形 势 的发 展 要 求学 生 工作 走 向 专
业 化 , 再 是 教 育 管 理 就 业 资 助 一 大 不
个人能准确地说出 “ 一切” 的内涵 。 赴英国里汀大学的培训让我对高
校 学生 工作 有了 更深 的 体会。
般 是 设 置 两 科一 室 , 即教 育科 、 理 科 管
很 多教师和学生对学生工作部 门心 存
偏 见 , 为这 些部 门没 有干什么 , 认 可
多事 之 秋 , 生 工 作 一 般 会 受 到 高 度 学
重 视 , 构、编制 、 费都 会 得到 相 机 经
高峰 , 0 3 从2 0 年开始, 高校就业工作在 教育部明确要求 “ 三定”即定岗定编定 经费的情况下, 得以从学工部 ( 分 处) 学生工作受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
大 , 仅 是 中 国改 革开 放 三 十 年来 , 仅 高 校 的 学 生 工作 就 已经 发 生了天 翻 地 覆 般 的变 化 , 种变化 从学 生工 作部 门 的 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英文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代码:95001000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英文名称:Thought Morals Tutelage and Legal Foundation
学分:3 开课学期:第1学期
授课对象:所有专业一年级
课程主任:于和利副教授,硕士
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为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高校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之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为主线,按照社会主义大学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要求,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重点,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等问题,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他多学科知识,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法制观念,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实践教学环节:
本课程将利用业余或假期时间带领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课程考核:
课程最终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平时成绩由出勤率、作业的完成情况决定;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
指定教材: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
参考书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陈岸涛王京跃主编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
[2] 《大学德育教程》刘玉殿袁付平于和利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Thought Morals Tutelage and Legal Foundation
浅谈如何挖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
浅谈如何挖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
发布时间:2021-10-08T01:54:55.32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月15期作者:杨胜娟周秀娜韩梦然[导读] 课程思政是高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将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新课题
杨胜娟周秀娜韩梦然
(河北科技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将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新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挖掘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
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教学思政元素1.“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通识必修课,在课程思政教育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所占课时多、学生覆盖面广、时间跨度大、授课方式灵活,教材内容符合思想教育大的原则。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以隐性的方式融入青年学子的生活中,既能赋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鲜活的生命力,又能丰富英语课程本身的内涵。
英语专业本科笔译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90
2020年34期总第526期
ENGLISH ON CAMPUS
英语专业本科笔译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文/王 慧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需要更多具备沟通能力、
人文素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由于外语学科的特殊性,英语专业师生长期接触较多的外来文化,尤其在互联网和自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容易受到西方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力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行和双语交际能力,开阔眼界,以形成国际化视野,既坚持民族性,又能拥抱世界性,积极开展对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英语专业本科笔译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
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指出,新时代高校英语教学“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育的根本,探索英语类课程思政新模式和协同育人新举措”。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应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人生观与世界观,坚持爱国主义和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语言人才。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培养这种人才的最佳途径。英语专业本科笔译课程的教学内容取材广泛,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思政资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以及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目前,摆在英语专业笔译教师面前的突出问题是在教学中
不重视“思政元素”的融合,一味地片面强调翻译理论和技巧,即使涉及一些思政内容,也仅仅局限在翻译方法上面,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和利用。其次,学生的翻译往往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粗放,翻译质量低,翻译功底不够扎实,学生的中文功底和文化底蕴尤其薄弱,对于两种语言及其深层的文化异同了解比较欠缺。
英语课堂融入思政教育,以奥德赛岁月之旅为例
课学研究2020年第6期
一、引言
“ 课程思政 ” 是高等院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为指导方针,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一门公共课程,涉及的学生面广,应该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在讲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应该深刻挖掘所授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课堂上所上内容,教师引入最新的时事热点报道,影响学生的思想,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看法,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更加有思想教育效果。
二、课前活动中引入思政元素
在这一部分,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1).What’s Odyssey years?(2).What kinds of pressures are students facing and how do they deal with these pressure?
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奥德赛岁月的探讨。播放《We Are All Fighters》全网首支抗击肺炎英文励志演讲视频,人们在抗击疫情中失去又获得,牺牲仍坚守,在大爱与小家间选择。每个人都是奋力抗击的战士,因为这是一场面对病毒,怀疑,谣言,恐惧,谣言与歧视的战争。看完视频,要学生进行讨论,该如何面对困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以站在前线的英雄为榜样,相信自己只要努力拼搏,全力以赴,最终取得胜利,而不是逃避问题,躲避压力,甚至怨天尤人。
三、讲解文章结构和大意引入思政要素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二册第三单元主题是 Journey through the Odyssey years,即奥德赛岁月之旅为例,讲述了处在奥德赛岁月中的年轻人在面对压力与挑战时表现出的叛逆,狂妄自大与桀骜不驯,他们不像以前的先辈们一样,成家立业,在经济生活上独立而是推迟结婚,就业,啃老,玩电脑游戏。奥德赛岁月之旅不仅是与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压力更是自我发现,自我成长之旅。在讲解课文时,引入了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讲话内容中部分片段的中英对照。在阅读五四青年演讲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救死扶伤,仁心仁术,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虚无主义等热词难词的翻译,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战胜困难,不怕艰险,以站在前线的工作人员为榜样,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青年。通过选取最新的材料,立足中国、面向现实,关注和回应现实社会中出现的热点问题,更能激发学生英语积极性,不仅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胸怀。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为例
大学(思政教研)
Univers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2021年2月
Feb.2021
总第502期
Vol.502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以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为例
李思雨,周强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31)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我国人才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点内容,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外合作办学利用"国内+ 国外”的办学模式,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探索人才培养的不同路径和方法。本文以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合作办学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下大学生的特点,阐述了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在思政教育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且提出了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8-0128-03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和国外高校进行合作办学,其中不乏优质高校,借助双方优质的办学理念和师资,达到共同培养的目的。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里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具有特殊性。
一、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特点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是中外合作办学高校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要求的新使命。新形势下,及时、全面、准确地把握这部分大学生的特点是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
中英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中英思想政治教育比拟
中英思想政治教育比拟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教育活动,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就存在的,它是人类社会开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后产生的。随着各国的开展,经济政治开展程度不同,统治阶级也不一样,思想政治教育在各国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方式。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而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传播维护其统治需要的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世界观;价值观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拟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和历史教育公民教育。主要进行有关社会责任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教育。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英国公民历史教育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树立认同感,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和价值观。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英国是个基督教国家,宗教教育在英国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宗教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程,现代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主要目的是培养公民权利和责任意识;英国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影响。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增进团结,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英国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角色模仿,舞蹈演出,展览,网站,辩论等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自己的特长,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分为根底性内容,主导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根底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最一般的内容,主要包括传统美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主导性内容表达了方向和性质,主要包括思想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而拓展性教育主要有老实守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精神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和国际意识教育。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247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基金项目]2019年东北大学教师发展专项“现代信息技术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宋金爽,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学生,研究方向:中英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宋金爽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19)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党和国家立德树人的主要手段。思想政治
教育方法是为了实现一定目标,传递一定教育内容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教育方法,在特定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存的方法所起的作用已经出现局限性,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熟方法,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索有着现实意义。以英国两个典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例,阐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英国 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8—0247—02
一、英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
(一)心理健康辅导法较为完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压力增加、课业繁忙等因素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受到了世界范围的关注。英国也是一个心理问题高发的国家,伦敦大学的心理学处于全英的领先位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伦敦大学的心理健康辅导机制有以下几个特点[1]:
1.心理服务机构完善
伦敦大学的心理健康问题咨询是线上和线下联动的方式。学生可以在伦敦大学的线上心理咨询中心确定其能够提供帮助有心理咨询、认知行为诊断(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精神科会诊(psychiatric consultation)和团体交流活动四种类型。伦敦大学的心理咨询团队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程度与学生制定会诊次数,每次会诊50分钟,所有的短期私人咨询都是不收取费用的。
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活动方案
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活动方案
(中英文实用版)
Title: Integr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for Primary, Secondary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Title: 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活动方案
---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教育不仅仅是填满一个桶,而是点燃一把火。
教育不仅仅是填满一个桶,而是点燃一把火。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
The purpose of our proposal is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for primary, secondary,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aiming to foster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their political literacy.
我们提议的目的在于为大中小学生们一体化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旨在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
---
These activities will cover various aspects, including national history, contemporary politics, moral educa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ir role in society and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s citizen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是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最早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有完整的资本主义制度,但不彻底的资本主义革命使它成为保留君主立宪制的发达国家,具有许多古老的文化和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以及历史悠久的宗教体系,这些都对学校德育发生深刻的影响。
一、英国学校德育的历史沿革
英国现代教育发生较早,学校德育源远流长,但是作为统一国家教育之后的现代学校德育,却是在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之后才开始出现和形成的。从英国学校德育发展中可以看到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870年前)可称为古典绅士型德育阶段,这时期德育以各郡、县市或校自成体系,管理不一,内容繁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在致力培养典雅高贵的古典绅士所具备的行为举止和道德规范,按英国社会的秩序尊卑来修养约束个人,把培养符合贵族提倡的行为和道德要求作为德育的根本任务。趋慕有产阶级的虚荣和生活习俗、服饰礼仪乃至日常言行,已成为左右这个当时闻名的世界的大英帝国的道德教育核心内容。由于当时英国学校教育基本由教会扶持,因此这一阶段的学校德育另一特点是宗教化,宗教教育等同于德育,一切以相应教派的教义为准则,尤其是国教会下属的私校更加严格,强制学生参加宗教活动,颂习教训教义,所以也可以说这时期英国的学校德育是宗教教育。
第二阶段(1870-1944年) 1870年,英国受法国等大革命的影响,尤其受德国、美国教育改革和经济大发展的影响,颁布著名的《初等教育法》,国家开始管理教育,创办公立学校,提倡教育世俗化,其中规定,公立学校不准具有宗教性质,不属任何教派,没有实施宗教教育的义务,颁布统一的教学大纲,但仍允许自愿,或在家庭和教堂中进行宗教教育,这一规定受到英国教会和传统派的极力反对,因为英国大多数国民都是分属不同教派的基督教徒,因此本世纪来英国一直在为恢复公立学校的宗教教育发起一次次的运动。20年代,各教派就进行协议,要求修正1870年条款;1936年的教育法规定允许家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让子女受相应的宗教教育。1938年基督教发起“道德重振运动”,先是弗兰克卜克博士在伦敦作了著名的“道德重振运动”的演说,主要针对20年代世界性青年的反抗运动和如何改革旧宗教教育及恢复公立学校宗教教育,很快得到国际知名人士的支持和社会响应。这次运动的中心思想是:动员全世界男女老少,使每家每户都变成“道德堡垒”,使人人再接受幼儿时的“母教”,即诚实、纯洁、公正、爱人的教育,一句话,受宗教教育。
由于1870年后英国教育管理上的问题并考虑到战后的教育改革,1944年,英国发布了著名的“巴特勒教育法令”,奠定了当代英国教育改革基础,但是法令却像英国革命一样,对在学校进行宗教教育的要求进行妥协,它否定不同教派的宗教教育要求,但却规定全国县立、民办和领取公费津贴的学校进行全国统一的宗教教育,即有义务实施集体礼拜和按国教会同其他教派协定大纲开设宗教科目,其中还特别规定要教授和要求死记那些包含礼拜和宗教教育的自由。这个法令反映了英国德育的保守性。
第三阶段(50年代以来)战后英国学校德育重新开始了艰难的世俗化改革,尽管1944年法令肯定了学校中的宗教教育,但是(1)科学迅速发展,不信教的人多了;(2)移民大量增加,新教派大量分化瓦解,多元化社会出现,基督教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3)宗教的繁文缛节,非常不符合青年的接受方式;(4)宗教教育套用古训,微言大义,同现代青年生活方式相去甚远,无法解决青少年的各种问题。因此,1955年起,人本主义都在BBC广播中开始“非宗教道德教育”讲座,到60年代改革宗教化德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60年代英国对学校德育世俗化探索中,受到进步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等德育观的影响,其中进步主义德育观尤其突出,它认为,学校德育要根据个人独特的发展,宗教教育把丰富的个性压进固定框架中,削足适履,扼杀人的天性,因此主张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把德育溶于丰富多样化的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有益的道德体验。教师只是引导人而不是制裁人,反对正规德育课程,主张戏剧性的活动和故事。但是由于与英国传统习俗相去甚远,还由于进步主义提供的是一个盲目的社会化的模式而不关心学生
对道德问题真正意义的理解,导致了许多教学的失败,引起新混乱,使进步主义德育很快冷了下来。正是学校德育在理论上的困惑和实践上的软弱,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使英国这一最保守的号称最有秩序的资本主义老巢都爆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青少年吸毒、抢劫、凶杀、性混乱等犯罪行为大增,在重要的正式起诉犯人中,20岁以下的青少年1970年被捕人数达22万人,1978年增加了40%,达30多万人,其数量和犯罪性质,均前所未有。而青少年学生的普遍抗议活动和反文化倾向更使英当局坐立不安。人们越来越抱怨学校培养的人对多元文化社会缺乏生活准备,不懂得基本的人际关系,不能很好地理解健康、职业、政治、理财和利用闲暇时间,只寻求物质享乐和性满足。60年代中期,学校曾开设了“个性与社会教育”课程,终因流于形式而导致流产。如何摆脱困惑,引导青少年走出迷茫,成了英国当代学校德育迫切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了改变被动状况,60年代后期,英国在学校方面实施改革,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组织了两个道德研究机构,一是由约翰·威尔逊领导的“法明顿信任研究机构”,主要研究道德教育的基本理论,企图寻找一种普遍、中性的、相对稳定的道德判断准则,创建一种德育新框架,倡导专门的德育课程;二是彼得·麦克菲尔负责的“课程发展课题组”,主要研究中学(13-16岁)德育课程,剑桥大学负责研究8-13岁小学的德育课程计划。英国政府在70年代经济大危机财政困难情况下,也坚持拨出一笔可观的经费自主研究,使这两研究机构对英国学校德育做出了成绩,编写了一套道德教育教材,供中学用的《生命线》(LIFELINE,1972NM )和供小学用的《起始线》(STARTLINE,1978年)。
1978年,在英国教育大臣提议下,建立了“社会道德委员会”,在莱斯特大学成立了“社会道德教育中心”,在德里克·莱特教授领导下研制统一的学校德育计划,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活动,提出了许多德育新设想。1988年,英国在颁布《国家课程》时仍重申学校开设宗教课,尽管受到反对和普遍不欢迎,但也可见英国的保守和宗教传统根深蒂固。然而,战后宗教课已有了重大改革。
二、英国学校德育的目标
英国没有统一的德育目标,各地各校自行其是,主要坚持宗教目的,并深受18世纪教育注重德育、德行第一的传统影响,处处把培养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的绅士作为教育出发点。在英国政府规定的普通学校8条基本目的中,有四条就谈到德育的:“……(二)使儿童理解道德的价值,尊重不同的种族、宗教和观点。(三)帮助儿童了解现实世界,了解国家相互依赖的关系……(五)使儿童了解国家如何确立并保持人们的生活标准以及经济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七)使儿童认识人类在科学、艺术、宗教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及他们为获得更多的社会公正所做的探讨”。尤其特别强调初等学校中的德育作用,初级学校的三条教育目的是:“(一)发展儿童的基本才能;(二)鼓励儿童对文明的兴趣和关心;(三)帮助儿童树立责任感、启发他们的理想,培养他们的情操;使能理解并效法生活中最优秀的范例。”在初级学校中,宗教是第一课程,在中学里,宗教也是仅次于语文之后的重要必修课,并且根据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和综合中学对德育作了规定,把德育作为培养英国社会需要的现代绅士的重要手段。
英国11-17岁的青少年学生认为,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并从实际生活需要来理解德育。多数学生认为,“有道德的人”就是能考虑他人需要、情感和兴趣的人,否则相反。因此认为德育就应教人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能理解他人,平等地对待他人。这种认识使以往灌输宗教信条和训诫的宗教教育和德育课程受到挑战。
三、英国学校德育的内容
英国学校德育的内容主要有三类:一是宗教教义,这是根据国教会的协议,编写的一种有关宗教一般知识的教材,它排除具体的宗教,具体内容和材料因时代有所变异,但基本观点是相同的。二是有关历史、语文、地理、外语等社会学科,作为德育的一种重要科目,但据1978年一次包括1127个教学班的大规模调查表明,英国中小学的“社会学科的教学主要是支离破碎的和浅薄的”。为此,英国政府10年来对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