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三角形单元有限元
有限元课件第2章-单元分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a1
1 2A
ui uj
xi xj
yi yj
um xm ym
1
a2
1 2A
1
ui uj
yi yj
1 um ym
(2-14)
1
a3
1 2A
1
xi xj
ui uj
1 xm um
式中, A为三角形单元的面积,有
1 A 11
2
xi xj
yi yj
(2-15)
1 xm ym
y
m(7)
i(2)
j(1)
x
特别指出:为使求得面积的值为正值,本单元节点号
(2-16)
1 2A
[(ai
bi
x
ci
y)
i
(a
j
b
j
x
c
j
y)
j
(am
bm
x
cm
y)
m
]
令
Ni
1 2A
(ai
bi x ci y)
(i, j, m)
(2-18)
位移模式(2-16)可以简写为
u Niui N ju j Nmum Ni i N j j Nm m (2-19)
式(2-19)中的Ni、Nj、Nm是坐标的函数,反应 了单元的位移形态,称为单元位移函数的形函数。数
Ni 0
0 Ni
Nj 0
0 Nj
Nm 0
0 Nm
u v
j j
缩写为
um
vm
{ f } [N ]{ } (2-20)
[N]为形函数矩阵,进一步写成分块形式:
[N ] [[ Ni ] [N j ] [Nm ]]
(完整版)有限元第二章课后题答案
2 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思考题2.1 有限元法离散结构时为什么要在应力变化复杂的地方采用较密网格,而在其他地方采用较稀疏网格?答:在应力变化复杂的地方每一结点与相邻结点的应力都变化较大,若网格划分较稀疏,则在应力突变处没有设置结点,而使得所求解的误差很大,若网格划分较密时,则应力变化复杂的地方可以设置更多的结点,从而使得所求解的精度更高一些。
2.2 因为应力边界条件就是边界上的平衡方程,所以引用虚功原理必然满足应力边界条件,对吗?答:对。
2.3 为什么有限元只能求解位移边值问题和混合边值问题?弹性力学中受内压和外压作用的圆环能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吗?为什么?答:有限元法是一种位移解法,故只能求解位移边值问题和混合边值问题。
而应力边值问题没有确定的位移约束,不能用位移法求解,所以也不能用有限元法求解。
2.4 矩形单元旋转一个角度后还能够保持在单元边界上的位移协调吗?答:能。
矩形单元的插值函数满足单元内部和单元边界上的连续性要求,是一个协调元。
矩形的插值函数只与坐标差有关,旋转一个角度后各个结点的坐标差保持不变,所以插值函数保持不变。
因此矩形单元旋转一个角度后还能够保持在单元边界上的位移协调。
2.5 总体刚度矩阵呈带状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计算半带宽? 答:因素:总体刚度矩阵呈带状分布与单元内最大结点号与最小结点号的差有关。
计算:设半带宽为B ,每个结点的自由度为n ,各单元中结点整体码的最大差值为D ,则B=n(D+1),在平面问题中n=2。
2.6 为什么单元尺寸不要相差太大,如果这样,会导致什么结果? 答:由于实际工程是一个二维或三维的连续体,将其分为具有简单而规则的几何单元,这样便于网格计算,还可以通过增加结点数提高单元精度。
在几何形状上等于或近似与原来形状,减小由于形状差异过大带来的误差。
若形状相差过大,使结构应力分析困难加大,误差同时也加大。
2.7 剖分网格时,在边界出现突变和有集中力作用的地方要设置结点或单元边界,试说明理由。
9第2章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及空间问题有限元
假定的位移函数是多项式,它是连续函数,可以肯定,在单元内部位移函数是单值连续的。由于单 元的位移函数 u 、 v 都是坐标 x 、 y 的线性函数,在单元边界上位移也是线性变化的,两个相邻单元在 公共节点上具有相同的节点位移,因而相邻单元在公共边界上位移连续,即协调条件得到满足。 由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三角形常应变单元的位移模式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收敛。
px
py
px
py ]
T
(2-1-7b)
(2 )若在 jm 边上受线性分布的水平方向的面力,它在 j 点的集度为 q ,在 m 点的集度为零 (如图 2-5) 。可预计由该面力求得的等效节点载荷只有 R xj 、
R xm ,其余节点载荷分量必为零。
将 jm 边上的分布面力写成 s 的函数,为
s { p} [ (1 ) q 0]T l 在 jm 边上的形函数也需用变量 s 表示,根据形函数的含义,
Ve
[k ii ] [k ij ] [ k im ] [k ji ] [k ij ] [k jm ] [k mi ] [ k mj ] [k mm ]
式中, t 为单元的厚度,当单元划分得足够小时,可以认为每个单元的厚度 t 为常值。子阵为
(2-1-5)
[k rs ] [ Br ]T [ D][B s ]tA
101
二、 单元刚度矩阵 1、单元几何矩阵 [ B ] 有了单元的位移模式,利用平面问题的几何方程求得应变分量
0 x x u e e 0 { } [ L][ N ]{} [B ]{} y y v xy y x
1 三角形单元有限元
节点三角形单元,将矩阵位移法用到平面问题上。同时,联邦德国
斯图加特大学的J. H. Argyris教授发表了一组能量原理与矩阵分 析的论文,为这一方法的理论基础作出了杰出贡献。1960年美国的
R. W. Clough教授在一篇题为“平面应力分析的有限单元法”的论
文中首先使用“有限单元法(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一 词,此后这一名称得到广泛承认。
2、位移函数设定 不同类型结构会有不同的位移函数。这里,仍 以平面问题三角形单元(图1-2)为例,说明设定位 移函数的有关问题。 v
yHale Waihona Puke 图 1-2 是一个三节点三角形 单元,其节点i、j、m按逆时针 方向排列。每个节点位移在单 元平面内有两个分量:
{ i } [ui
m m
um
vj
j
vi
i
ui
uj x
2
l/2 1、F1 3、F3
4、F4
2、F2
2
②
3
l/2 1、F1 3、F3
4、F4
(3)由平衡方程求解得节点位移和计算单元应力。
1.1.2 有限元法分析思路流程
离散(剖分)结构
为若干单元
单元分析
(建立单元刚度矩阵[k]e 形成单元等价节点力)
系统分析
(把单元刚度矩阵集合成结构刚度矩阵[K] 形成等价节点荷载{P} )
•20世纪60年代有限单元法发展迅速,除力学界外,许多数学家也参与 了这一工作,奠定了有限单元法的理论基础,搞清了有限单元法与变 分法之间的关系,发展了各种各样的单元模式,扩大了有限单元法的 应用范围。
•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限单元法进一步得到蓬勃发展,其应用范围
有限元实验2-三角形单元的形函数性质
实验三:三角形单元的形函数性质验证
一、 实验目的
1、加深对平面三角形单元有限元分析过程的理解;
2、掌握平面三角形单元形函数矩阵的求解过程和性质。
二、 实验要求
1、明确形函数矩阵的含义和求法;
2、根据题目要求,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3、编制相应的matlab 计算程序并调试运行。
三、 实验内容
用有限元法求图示平面三角形单元的形函数。
已知节点i,j,m 在xoy 平面中。
用所编程序验证形函数特性:
1、在单元任一点上,三个形函数之和等于1;
2、形函数N i 在i 点的函数值为1,在j 点及m 点的函数值为零;
3、三边上任一点的形函数与第三个顶点的坐标无关。
四、 实验提示
1、()() 21,y c x b a y x N i i i i ++∆=
,其中下标i , j , m 轮换; 2、()()m i j m i j i m m j j i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2
1 -21; 3、j m i m m i j m m j i x x c y y b y x y x a -=-=-=;;,其中下标i , j , m 轮换。
第二章有限元分析基础
第二章有限元分析基础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工程计算方法,在工程学科中被广泛应用。
本章将介绍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有限元分析是一种数值分析方法,用于求解复杂的物理问题。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连续的物体或结构离散化为有限数量的基本单元,通过在每个单元上进行计算,最终得到整个物体或结构的行为。
这些基本单元通过节点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限元网格。
通过在每个节点上求解方程,可以得到整个物体或结构的应力、变形等相关信息。
在有限元分析中,有三个重要的步骤:建模、离散和求解。
建模是指将实际物体或结构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确定物体或结构的几何形状、边界条件和力学性质等。
离散是指将物体或结构划分为有限数量的基本单元。
常用的基本单元有三角形、四边形和六面体等。
离散过程中需要确定每个基本单元的几何属性和材料性质等。
求解是指在离散的基础上,通过求解节点上的方程,得到物体或结构的应力、变形等结果。
求解过程中,需要确定节点的位移和应变等参数。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假设是在每个基本单元内,应力和应变满足线性关系。
这意味着在小变形和小位移的情况下,有限元分析是有效的。
此外,为了提高计算精度,通常会增加更多的基本单元。
但是,增加基本单元数量会增加计算复杂度和计算时间。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和计算资源的限制进行权衡。
有限元分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结构力学、热传导、电磁场、流体力学等。
在结构力学中,有限元分析可以用于求解静力学和动力学问题。
在热传导中,有限元分析可以用于求解温度分布和热流问题。
在电磁场中,有限元分析可以用于求解电荷和电场分布等。
在流体力学中,有限元分析可以用于求解流速和压力分布等。
总之,有限元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工程计算方法,可以用于求解各种物理问题。
通过建模、离散和求解等步骤,可以得到物体或结构的应力、变形等结果。
有限元分析在工程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工程设计和优化起着重要作用。
有限元实验2-三角形单元的形函数性质
实验三:三角形单元的形函数性质验证
一、 实验目的
1、加深对平面三角形单元有限元分析过程的理解;
2、掌握平面三角形单元形函数矩阵的求解过程和性质。
二、 实验要求
1、明确形函数矩阵的含义和求法;
2、根据题目要求,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3、编制相应的matlab 计算程序并调试运行。
三、 实验内容
用有限元法求图示平面三角形单元的形函数。
已知节点i,j,m 在xoy 平面中。
用所编程序验证形函数特性:
1、在单元任一点上,三个形函数之和等于1;
2、形函数N i 在i 点的函数值为1,在j 点及m 点的函数值为零;
3、三边上任一点的形函数与第三个顶点的坐标无关。
四、 实验提示
1、()() 21,y c x b a y x N i i i i ++∆=
,其中下标i , j , m 轮换; 2、()()m i j m i j i m m j j i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2
1 -21; 3、j m i m m i j m m j i x x c y y b y x y x a -=-=-=;;,其中下标i , j , m 轮换。
有限元三角形单元
有限元三角形单元
有限元三角形单元是有限元分析中常用的基本构件,用于建立复杂结构的数学模型,以进行工程分析。
这些三角形单元是用来离散化连续问题的,将其转换为有限元模型,以便计算机可以进行数值求解。
在有限元分析中,三角形单元有不同类型,其中常见的包括:
1. 线性三角形单元:
- 由三个节点组成的简单三角形单元。
- 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直线。
- 这种单元的形状函数是线性的,适用于简单的结构和问题。
2. 二阶和高阶三角形单元:
- 包括更多节点以提高精度的三角形单元。
- 二阶三角形单元具有额外的中间节点,使得形状函数更复杂,从而提高了精度。
- 高阶三角形单元同样通过增加节点来提高精度,但也增加了计算复杂度。
这些三角形单元被用于建立有限元模型,将结构或物体分割成小的几何形状,每个形状都有对应的节点和单元连接关系。
通过这些节点之间的位移和边界条件来建立结构的数学模型,从而进行力学、热力学等各种工程分析。
选择适当类型和精度的三角形单元对于准确地模拟实际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模型的计算精度和效率。
2013有限元方法(第2章位移函数-形函数)李民10-27
• 1、位移函数概念
结构离散化后,要对单元进行力学特性分析,也就是确 定单元节点力与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这时就需要把单元内的 任一点的位移分量表示成坐标的某种函数。这种函数就叫位移 函数。 一般而论,位移函数选取会影响甚至严重影响计算结果的 精度。在弹性力学中,恰当选取位移函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情;但在有限元中,当单元划分得足够小时,把位移函数设定 为简单的多项式就可以获得相当好的精确度。这正是有限单元 法具有的重要优势之一。 由于有限元法采用能量原理进行单元分析,因而也要求必 须事先设定位移函数。
2013/6/14
2.1离散化
图 3-1
•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有限单元法包括五个主要步骤: • 1、所分析问题的数学建模 2、离散化 3、单元分 析 4、整体分析与求解 5、结果分析
2.1离散化
三角形单元的网格剖分原则 1.各节点必须相连。 如图所示中(a)是正确的,而(b)是错误的。
2.三角形单元不能奇异,也就是三角形单元中的三个边长不能相差 太大,或者有过大的钝角或过小的锐角,如图示
四 节点编号的约定 1.节点编号分为局部节点编号和总体节点编号两种。(有限元软件 在最后都有节点重新编号的要求) 在公式推导中用i,j,m编号我们约定其为逆时针顺序。 这主要是因为要保证用i,j,m节点计算的单元面积为正值,如下 图:
2.相邻节点号的差值要尽可能小(对软件应用者,记住要重新编 号)。如图
ai = x j ym − xm y j bi = y j − ym ci = xm − x j i,j,m轮换
ai = x j ym − xm y j = 0 bi = yj − ym = a
ci = xm −xj =0
bj = ym − yi =0
第2章有限元分析基础
第2章有限元法基础第1节有限单法的形成一、有限元法的形成在工程技术领域内,经常会遇到两类典型的问题。
其中的第一类问题,可以归结为有限个已知单元体的组合。
例如,材料力学中的连续梁、建筑结构框架和桁架结构。
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离散系统。
尽管离散系统是可解的,但是求解这类复杂的离散系统,要依靠计算机技术;第二类问题,通常可以建立它们应遵循的基本方程,即微分方程和相应的边界条件。
例如弹性力学问题、热传导问题和电磁场问题等。
由于建立基本方程所研究的对象通常是无限小的单元,这类问题称为连续系统。
尽管已经建立了连续系统的基本方程,由于边界条件的限制,通常只能得到少数简单问题的精确解答。
对于许多实际的工程问题,还无法给出精确的解答。
为解决这个困难,工程师们和数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近似方法。
在寻找连续系统求解方法的过程中,工程师和数学家从两个不同的路线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即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50年代,来源于固体力学中矩阵结构法的发展和工程师对结构相似性的直觉判断。
从固体力学的角度来看,桁架结构等标准离散系统与人为地分割成有限个分区后的连续系统在结构上存在相似性。
1956年M.J.Turner,R.W.Clough,H.C.Martin,L.J.Topp在纽约举行的航空学会年会上介绍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将矩阵位移法推广到求解平面应力问题。
他们把结构划分成一个个三角形和矩形的“单元”,利用单元中近似位移函数,求得单元节点力与节点位移关系的单元刚度矩阵。
1954—1955年,J.H.Argyris在航空工程杂志上发表了一组能量原理和结构分析论文。
1960年,Clough在他的名为“The finite element in plane stress analysis”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有限元(finite element)这一术语。
数学家们则发展了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法,包括有限差分方法、变分原理和加权余量法。
有限元三角形正方形单元
有限元三角形正方形单元有限元三角形正方形单元是一种常见的数值模拟方法,广泛应用于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有限元三角形正方形单元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局限性。
有限元方法是一种通过将复杂的结构划分为许多小的有限元单元,然后对每个单元进行数值计算的方法。
三角形正方形单元是有限元中最简单、最常用的单元类型之一。
它可以用来描述各种结构,例如平面问题和二维问题。
三角形正方形单元的形状是由三个或四个节点构成的,这些节点在计算中用于确定单元的形状和性质。
在有限元分析中,三角形正方形单元通常用于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首先,根据实际结构的形状和性质,将结构分割为许多小的三角形或正方形区域。
然后,在每个区域内选择适当数量的节点,建立有限元模型。
通过将边界条件和荷载应用到节点上,并利用力学理论和数值方法,计算每个单元的位移、应力和应变等参数。
最终,通过组合所有单元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到整个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分布情况。
三角形正方形单元具有如下优点:首先,它们易于生成和操作,无论是手工建模还是使用计算机软件。
其次,由于单元形状简单,计算效率较高。
此外,三角形正方形单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结构和问题,包括线性和非线性分析等。
然而,三角形正方形单元也有一些局限性。
由于其本身的形状和节点数量限制,三角形正方形单元对特殊形状和曲线问题的描述能力可能较弱。
因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其他类型的有限元单元来更准确地描述结构。
总之,有限元三角形正方形单元是一种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在结构力学和流体力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建模和使用适当的数值方法,可以准确地模拟和分析各种工程问题,为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有限元2-弹性力学平面问题(24矩形单元,25六节点三角形单元)
u 1 1 2 3 4 u 2 1 2 3 4
u 3 1 2 3 4
u 4 1 2 3 4
有限单元法
土木工程学院
P-9/44
解方程组便可求得待定常数。将这些参数代回式 (2-4-4),经整理得:
(1,1)
有限单元法
土木工程学院
P-6/44
二、结点位移列阵和结点力列阵
每个结点2个位移分量,共8个位移分量, 设结点位移和结点力列阵分别为:
d u v u v u v u v
e
2 4 2 e T F X Y X Y X Y X Y 1 1 2 2 3 3 4 4 2 4 3
有限单元法
土木工程学院
P-18/44
第2章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有限单元法
2.1 三角形单元 2.2 三角形单元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2.3 平面问题有限元程序设计 2.4 矩形单元 2.5 六结点三角形单元 2.6 四结点四边形单元 2.7 八结点曲线四边形等参元 2.8 几个问题的补充
有限单元法
土木工程学院
3
1
2
(1 ,1 )
(1,1)
有限单元法
土木工程学院
P-11/44
如果引进参数: ξ0=ξiξ, η0=ηiη(i=1, 2, 3, 4), (ξi, ηi)是矩形单元4个结点的局部坐标。结点i(ξi, ηi)的 坐标值分别是 (-1,-1), (1,-1),(1,1), (-1,-1)。代入 上式,则可将上式简记成:
Ai Li A
Lj Aj A
Am Lm A
i
m
Aj
有限元平面问题三角形实例
有限元平面问题三角形实例有限元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工程问题。
其中,有限元平面问题是有限元法的一种应用,常用于分析三角形结构。
在有限元平面问题中,我们通常会将结构划分成许多小的单元,每个单元由节点和单元刚度矩阵组成。
而三角形结构则是有限元平面问题中常用的一种单元形状。
三角形结构的特点是简单而且易于处理,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等。
下面我们就以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如何应用有限元平面问题分析三角形结构。
假设我们要分析一个三角形钢板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首先,我们需要将钢板划分为许多小的三角形单元。
每个单元由三个节点组成,节点之间通过边连接。
在有限元分析中,我们需要对每个单元进行网格划分,并确定节点的坐标和边的长度。
然后,通过求解节点的位移和应力分布,可以得到钢板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来得到节点的位移。
而节点的应力则可以通过应变-位移关系来计算。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得到钢板在受力作用下各个节点的位移和应力分布情况。
有限元平面问题的分析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情况,为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例如,在钢板的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来确定合适的材料和尺寸,以满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除了钢板,有限元平面问题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三角形结构。
例如,在土木工程中,我们可以使用有限元分析来分析三角形桥梁或者三角形支撑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
有限元平面问题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三角形结构的分析。
通过对节点的位移和应力分布的求解,我们可以得到结构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这对于工程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确保其安全可靠。
有限元作业:三角形单元求解
《有限元作业》年级2015级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名称班级学号学生姓名2016年05月如下图所示为一受集中力P作用的结构,弹性模量E为常量,泊松比V=1/6,厚度为I=1。
按平面应力问题计算,运用有限元方法,分别采用三角形及四边形单元求解,求节点位移及单元应力(要求三角形单元数量不少于4个,四边形单元不少于2个)图(一)图(二)三角形单元求解图(三)四边形单元求解(1)如图划分三角形单元,工分成四个分别为④(2)如图分别进行编号1、2、3、4、5、6,并建立坐标系(3)编程进行求解,得出结果,其中假设力P=2000N调用Triangle2D3Node_Stiffness函数,求出单元刚度矩阵k1 =+06 *0 00 00 00 0k2 =+06 *0 00 00 00 0k3 =+06 *0 00 00 00 0k4 =+06 *0 00 00 00 0调用Triangle2D3Node_Assembly函数,求出总体刚度矩阵求出的节点位移U =调用Triangle2D3Node_Stress函数,求出应力,S1、S2、S3、中求出的分别为Sx,Sy,SxyS1 =+03 *S2 =+03 *S3 =+03 *S4 =+03 *二、(1)如图划分四边形单元,工分成四个分别为(2)如图分别进行编号1、2、3、4、5、6,并建立坐标系(3)编程进行求解,得出结果,其中假设力P=2000N调用 Quad2D4Node_Stiffness函数,求出单元刚度矩阵调用Quad2D4Node_Assembly函数,求出求出总体刚度矩阵求出节点位移U =调用Quad2D4Node_Stress函数,求出单元应力中的的S1、S2、S3分别为Sx,Sy,Sxy应力分量S1 =+03 *S2 =+07 *程序附录一、1、三角形单元总程序:E=1e7;NU=1/6;t=1;ID=1;%调用Triangle2D3Node_Stiffness函数,求出单元刚度矩阵k1=Triangle2D3Node_Stiffness(E,NU,t,0,1,0,0,1,1,ID)k2=Triangle2D3Node_Stiffness(E,NU,t,0,0,1,0,1,1,ID)k3=Triangle2D3Node_Stiffness(E,NU,t,1,1,1,0,2,0,ID)k4=Triangle2D3Node_Stiffness(E,NU,t,2,0,2,1,1,1,ID)%调用Triangle2D3Node_Assembly函数,求出总体刚度矩阵KK = zeros(12,12);KK=Triangle2D3Node_Assembly(KK,k1,1,2,3);KK=Triangle2D3Node_Assembly(KK,k2,2,4,3);KK=Triangle2D3Node_Assembly(KK,k3,3,4,5);KK=Triangle2D3Node_Assembly(KK,k4,5,6,3)% 边界条件的处理及刚度方程求解k=KK(5:12,5:12)p=[0;0;0;0;0;0;0;2000]u=k\p%支反力的计算U=[0;0;0;0;u] %为节点位移P=KK*U%调用Triangle2D3Node_Strain函数,求出应变SN1、SN2、SN3中求出的分别为SNx,SNy,SNxyu1=[U(1);U(2);U(3);U(4);U(5);U(6)];u2=[U(3);U(4);U(7);U(8);U(5);U(6)];u3=[U(5);U(6);U(7);U(8);U(9);U(10)];u4=[U(9);U(10);U(11);U(12);U(5);U(6)];SN1=Triangle2D3Node_Strain(0,1,0,0,1,1,u1)SN2=Triangle2D3Node_Strain(0,0,1,0,1,1,u2)SN3=Triangle2D3Node_Strain(1,1,1,0,2,0,u3)SN4=Triangle2D3Node_Strain(2,0,2,1,1,1,u4)%调用Triangle2D3Node_Stress函数,求出应力,S1、S2、S3、中求出的分别为Sx,Sy,Sxyu1=[U(1);U(2);U(3);U(4);U(5);U(6)];u2=[U(3);U(4);U(7);U(8);U(5);U(6)];u3=[U(5);U(6);U(7);U(8);U(9);U(10)];u4=[U(9);U(10);U(11);U(12);U(5);U(6)];S1=Triangle2D3Node_Stress(E,NU,0,1,0,0,1,1,u1,ID)S2=Triangle2D3Node_Stress(E,NU,0,0,1,0,1,1,u2,ID)S3=Triangle2D3Node_Stress(E,NU,1,1,1,0,2,0,u3,ID)S4=Triangle2D3Node_Stress(E,NU,2,0,2,1,1,1,u4,ID)2、求刚度矩阵程序function k=Triangle2D3Node_Stiffness(E,NU,t,xi,yi,xj,yj,xm,ym,ID) %该函数计算单元的刚度矩阵%输入弹性模量E,泊松比NU,厚度t%输入三个节点i、j、m的坐标xi,yi,xj,yj,xm,ym%输入平面问题性质指示参数ID(1为平面应力,2为平面应变)%输出单元刚度矩阵k(6X6)%---------------------------------------------------------------A = (xi*(yj-ym) + xj*(ym-yi) + xm*(yi-yj))/2;betai = yj-ym;betaj = ym-yi;betam = yi-yj;gammai = xm-xj;gammaj = xi-xm;gammam = xj-xi;B = [betai 0 betaj 0 betam 0 ;0 gammai 0 gammaj 0 gammam ;gammai betai gammaj betaj gammam betam]/(2*A);if ID == 1D = (E/(1-NU*NU))*[1 NU 0 ; NU 1 0 ; 0 0 (1-NU)/2];elseif ID == 2D = (E/(1+NU)/(1-2*NU))*[1-NU NU 0 ; NU 1-NU 0 ; 0 0 (1-2*NU)/2]; endk= t*A*B'*D*B;3、求整体刚度矩阵function z = Triangle2D3Node_Assembly(KK,k,i,j,m)%该函数进行单元刚度矩阵的组装%输入单元刚度矩阵k%输入单元的节点编号I、j、m%输出整体刚度矩阵KK%---------------------------------------------------------------DOF(1)=2*i-1;DOF(2)=2*i;DOF(3)=2*j-1;DOF(4)=2*j;DOF(5)=2*m-1;DOF(6)=2*m;for n1=1:6for n2=1:6KK(DOF(n1),DOF(n2))= KK(DOF(n1),DOF(n2))+k(n1,n2);endendz=KK;4、求应变程序function strain=Triangle2D3Node_Strain(xi,yi,xj,yj,xm,ym,u)%该函数计算单元的应变%输入三个节点i、j、m的坐标xi,yi,xj,yj,xm,ym%输入单元的位移列阵u(6X1)%输出单元的应力strain(3X1),由于它为常应变单元,则单元的应变分量为SNx,SNy,SNz%---------------------------------------------------------------A = (xi*(yj-ym) + xj*(ym-yi) + xm*(yi-yj))/2;betai = yj-ym;betaj = ym-yi;betam = yi-yj;gammai = xm-xj;gammaj = xi-xm;gammam = xj-xi;B = [betai 0 betaj 0 betam 0 ;0 gammai 0 gammaj 0 gammam ;gammai betai gammaj betaj gammam betam]/(2*A);strain = B*u;5、求应力程序functionstress=Triangle2D3Node_Stress(E,NU,xi,yi,xj,yj,xm,ym,u,ID) %该函数计算单元的应力%输入弹性模量E,泊松比NU,厚度t%输入三个节点i、j、m的坐标xi,yi,xj,yj,xm,ym%输入平面问题性质指示参数ID(1为平面应力,2为平面应变),单元的位移列阵u(6X1)%输出单元的应力stress(3X1),由于它为常应力单元,则单元的应力分量为Sx,Sy,Sxy%---------------------------------------------------------------A = (xi*(yj-ym) + xj*(ym-yi) + xm*(yi-yj))/2;betai = yj-ym;betaj = ym-yi;betam = yi-yj;gammai = xm-xj;gammaj = xi-xm;gammam = xj-xi;B = [betai 0 betaj 0 betam 0 ;0 gammai 0 gammaj 0 gammam ;gammai betai gammaj betaj gammam betam]/(2*A);if ID == 1D = (E/(1-NU*NU))*[1 NU 0 ; NU 1 0 ; 0 0 (1-NU)/2];elseif ID == 2D = (E/(1+NU)/(1-2*NU))*[1-NU NU 0 ; NU 1-NU 0 ; 0 0 (1-2*NU)/2];endstress = D*B*u;二、1、四边形单元总程序:E=1e7;NU=1/6;h=1;ID=1;%调用 Quad2D4Node_Stiffness函数,求出单元刚度矩阵k1= Quad2D4Node_Stiffness(E,NU,h,0,1,0,0,1,0,1,1,ID)k2= Quad2D4Node_Stiffness(E,NU,h,1,0,2,0,2,1,1,1,ID)%调用Quad2D4Node_Assembly函数,求出求出总体刚度矩阵KK=zeros(12,12);KK= Quad2D4Node_Assembly(KK,k1,1,2,3,4);KK= Quad2D4Node_Assembly(KK,k2,3,5,6,4)% 边界条件的处理及刚度方程求解k=KK(5:12,5:12)p=[0;0;0;0;0;0;0;2000]u=k\p%支反力的计算U=[0;0;0;0;u] %为节点位移P=KK*U%调用Quad2D4Node_Stress函数,求出单元应力中的的S1、S2、S3分别为Sx,Sy,Sxy应力分量u1=[U(1);U(2);U(3);U(4);U(5);U(6);U(7);U(8)];u2=[U(5);U(6);U(9);U(10);U(11);U(12);U(7);(8)];S1= Quad2D4Node_Stress(E,NU,0,1,0,0,1,0,1,1,u1,ID)S2= Quad2D4Node_Stress(E,NU,1,0,2,0,2,1,1,1,u2,ID)2、求刚度矩阵程序function k=Quad2D4Node_Stiffness(E,NU,h,xi,yi,xj,yj,xm,ym,xp,yp,ID) %该函数计算单元的刚度矩阵%输入弹性模量E,泊松比NU,厚度h%输入4个节点i、j、m、p的坐标xi,yi,xj,yj,xm,ym,xp,yp%输入平面问题性质指示参数ID(1为平面应力,2为平面应变)%输出单元刚度矩阵k(8X8)%---------------------------------------------------------------syms s t;a = (yi*(s-1)+yj*(-1-s)+ym*(1+s)+yp*(1-s))/4;b = (yi*(t-1)+yj*(1-t)+ym*(1+t)+yp*(-1-t))/4;c = (xi*(t-1)+xj*(1-t)+xm*(1+t)+xp*(-1-t))/4;d = (xi*(s-1)+xj*(-1-s)+xm*(1+s)+xp*(1-s))/4;B1 = [a*(t-1)/4-b*(s-1)/4 0 ; 0 c*(s-1)/4-d*(t-1)/4 ;c*(s-1)/4-d*(t-1)/4 a*(t-1)/4-b*(s-1)/4];B2 = [a*(1-t)/4-b*(-1-s)/4 0 ; 0 c*(-1-s)/4-d*(1-t)/4 ;c*(-1-s)/4-d*(1-t)/4 a*(1-t)/4-b*(-1-s)/4];B3 = [a*(t+1)/4-b*(s+1)/4 0 ; 0 c*(s+1)/4-d*(t+1)/4 ;c*(s+1)/4-d*(t+1)/4 a*(t+1)/4-b*(s+1)/4];B4 = [a*(-1-t)/4-b*(1-s)/4 0 ; 0 c*(1-s)/4-d*(-1-t)/4 ;c*(1-s)/4-d*(-1-t)/4 a*(-1-t)/4-b*(1-s)/4];Bfirst = [B1 B2 B3 B4];Jfirst = [0 1-t t-s s-1 ; t-1 0 s+1 -s-t ;s-t -s-1 0 t+1 ; 1-s s+t -t-1 0];J = [xi xj xm xp]*Jfirst*[yi ; yj ; ym ; yp]/8;B = Bfirst/J;if ID == 1D = (E/(1-NU*NU))*[1 NU 0 ; NU 1 0 ; 0 0 (1-NU)/2];elseif ID == 2D = (E/(1+NU)/(1-2*NU))*[1-NU NU 0 ; NU 1-NU 0 ; 0 0 (1-2*NU)/2];endBD = J*transpose(B)*D*B;r = int(int(BD, t, -1, 1), s, -1, 1);z = h*r;k = double(z);3、求总体刚度矩阵程序function z = Quad2D4Node_Assembly(KK,k,i,j,m,p)%该函数进行单元刚度矩阵的组装%输入单元刚度矩阵k,单元的节点编号i、j、m、p%输出整体刚度矩阵KK%---------------------------------------------------------------DOF(1)=2*i-1;DOF(2)=2*i;DOF(3)=2*j-1;DOF(4)=2*j;DOF(5)=2*m-1;DOF(6)=2*m;DOF(7)=2*p-1;DOF(8)=2*p;for n1=1:8for n2=1:8KK(DOF(n1),DOF(n2))= KK(DOF(n1),DOF(n2))+k(n1,n2);endendz=KK;4、求应力程序function stress=Quad2D4Node_Stress(E,NU,xi,yi,xj,yj,xm,ym,xp,yp,u,ID)%该函数计算单元的应力%输入弹性模量E,泊松比NU,厚度h,%输入4个节点i、j、m、p的坐标xi,yi,xj,yj,xm,ym,xp,yp,%输入平面问题性质指示参数ID(1为平面应力,2为平面应变)%输入单元的位移列阵u(8X1)%输出单元的应力stress(3X1)%由于它为常应力单元,则单元的应力分量为Sx,Sy,Sxy%---------------------------------------------------------------syms s t;a = (yi*(s-1)+yj*(-1-s)+ym*(1+s)+yp*(1-s))/4;b = (yi*(t-1)+yj*(1-t)+ym*(1+t)+yp*(-1-t))/4;c = (xi*(t-1)+xj*(1-t)+xm*(1+t)+xp*(-1-t))/4;d = (xi*(s-1)+xj*(-1-s)+xm*(1+s)+xp*(1-s))/4;B1 = [a*(t-1)/4-b*(s-1)/4 0 ; 0 c*(s-1)/4-d*(t-1)/4 ;c*(s-1)/4-d*(t-1)/4 a*(t-1)/4-b*(s-1)/4];B2 = [a*(1-t)/4-b*(-1-s)/4 0 ; 0 c*(-1-s)/4-d*(1-t)/4 ;c*(-1-s)/4-d*(1-t)/4 a*(1-t)/4-b*(-1-s)/4];B3 = [a*(t+1)/4-b*(s+1)/4 0 ; 0 c*(s+1)/4-d*(t+1)/4 ;c*(s+1)/4-d*(t+1)/4 a*(t+1)/4-b*(s+1)/4];B4 = [a*(-1-t)/4-b*(1-s)/4 0 ; 0 c*(1-s)/4-d*(-1-t)/4 ;c*(1-s)/4-d*(-1-t)/4 a*(-1-t)/4-b*(1-s)/4];Bfirst = [B1 B2 B3 B4];Jfirst = [0 1-t t-s s-1 ; t-1 0 s+1 -s-t ;s-t -s-1 0 t+1 ; 1-s s+t -t-1 0];J = [xi xj xm xp]*Jfirst*[yi ; yj ; ym ; yp]/8;B = Bfirst/J;if ID == 1D = (E/(1-NU*NU))*[1 NU 0 ; NU 1 0 ; 0 0 (1-NU)/2];elseif ID == 2D = (E/(1+NU)/(1-2*NU))*[1-NU NU 0 ; NU 1-NU 0 ; 0 0 (1-2*NU)/2];endstr1 = D*B*u;str2 = subs(str1, {s,t}, {0,0});stress = double(str2);。
三角形单元有限元法
x a2 , y y a5 , xy a3 a5 a2 a6
选取位移函数应考虑的问题
(1)位移函数的个数 等于单元中任意一点的位移分量个数。本单元中 有u和v,与此相应,有2个位移函数;
(2)位移函数是坐标的函数 本单元的坐标系为:x、y;
(3)位移函数中待定常数个数 待定常数个数应等于单元节点自由度总数,以 便用单元节点位移确定位移函数中的待定常数。本 单元有6个节点自由度,两个位移函数中共包含6个 待定常数。
1 E ,换为 2
1
。
{ } [ D]{ }
(1-8)
各种类型结构的弹性物理方程都可用式(1-8)描 述。但结构类型不同,力学性态 (应力分量、应变分 量)有区别, 弹性矩阵[D]的体积和元素是不同的。
1.3 位移函数和形函数
• 1、位移函数概念 由于有限元法采用能量原理进行单元分析,因而 必须事先设定位移函数。 “位移函数”也称 “位移 模式”,是单元内部位移变化的数学表达式,设为坐 标的函数。 一般而论,位移函数选取会影响甚至严重影响 计算结果的精度。在弹性力学中,恰当选取位移函数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有限元中,当单元划分得 足够小时,把位移函数设定为简单的多项式就可以获 得相当好的精确度。这正是有限单元法具有的重要优 势之一。
P
① 1 2 ②
3
l/2
l/2
单元的 节点上 有位移 和力F
②
2、F2
1
①
2
l/2
4、F4
2、F2
2
3
l/2
4、F4
1、F1
3、F3
1、F1
3、F3
(2)单元集合:把所有离散的有限个单元集合起来 代替原结构,形成离散结构节点平衡方程。
计算材料学-第二章
j
i
m
y
j
j
i
m
x
m
i
单元内的局部编码
当区域划分完毕,结点编码定义后在随后的分析计算中 就要保持不变。这部分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编程来自动完成。
单元分析和单元刚度矩阵的建立
单元分析是有限元计算的主要部分。单元分 析是建立结点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即建立单元 刚度矩阵。
单元位移函数的选择和形函数
单元位移函数就是把单元中任意一点的位移近似的表 示为该点坐标x和y的某种函数,该位移表达式就被称为 单元的位移函数,可表示为:
有限元法进行结构分析时,可以分为单 元分析和整体结构分析。
单元分析的任务是探讨单个单元的特性,并为求 解单个单元的特性建立方程;
整体结构分析是把所有的单元集合起来成为整体 结构,并建立结构方程。
有限元法得到是一种近似的数值解,随着网格的 加密,等效集合体逼近于真值,并收敛于精确解。
有限元法的计算步骤
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当存在其他应力分量如sy和txy 时,外力所做的功的储存在微元体内的应变能为:
dU
1s
2
xe xdxdy
1 2
s
ye
y dxdy
1t
2
xy
xydxdy
1 2
(s
xe x
s
ye y
t xy
xy )dxdy
令
U
1 2
(s xe x
s
ye y
t xy
xy )
可写成矩阵形式:
U
1
上式就是用于弹性体分析时的虚位移原理的数学表达 式,应该指出上式是在原有的外力、应力、温度及速度均 保持不变,也就是没有热能或动能损失时适用的。其含义 是虚应变能的增加等于外力内能的减小,即等于外力所作 的虚功。
有限元作业:三角形单元求解
《有限元作业》年级2015级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名称班级学号学生2016年05月如下图所示为一受集中力P作用的结构,弹性模量E为常量,泊松比V=1/6,厚度为I=1。
按平面应力问题计算,运用有限元方法,分别采用三角形及四边形单元求解,求节点位移及单元应力(要求三角形单元数量不少于4个,四边形单元不少于2个)图(一)图(二)三角形单元求解图(三)四边形单元求解(1)如图划分三角形单元,工分成四个分别为④(2)如图分别进行编号1、2、3、4、5、6,并建立坐标系(3)编程进行求解,得出结果,其中假设力P=2000N调用Triangle2D3Node_Stiffness函数,求出单元刚度矩阵k1 =1.0e+06 *7.2857 -3.0000 -2.1429 0.8571 -5.1429 2.1429-3.0000 7.2857 2.1429 -5.1429 0.8571 -2.1429 -2.1429 2.1429 2.1429 0 0 -2.14290.8571 -5.1429 0 5.1429 -0.8571 0-5.1429 0.8571 0 -0.8571 5.1429 02.1429 -2.1429 -2.1429 0 0 2.1429k2 =1.0e+06 *5.1429 0 -5.1429 0.8571 0 -0.85710 2.1429 2.1429 -2.1429 -2.1429 0-5.1429 2.1429 7.2857 -3.0000 -2.1429 0.85710.8571 -2.1429 -3.0000 7.2857 2.1429 -5.14290 -2.1429 -2.1429 2.1429 2.1429 0-0.8571 0 0.8571 -5.1429 0 5.1429 k3 =1.0e+06 *2.1429 0 -2.1429 -2.1429 0 2.14290 5.1429 -0.8571 -5.1429 0.8571 0-2.1429 -0.8571 7.2857 3.0000 -5.1429 -2.1429 -2.1429 -5.1429 3.0000 7.2857 -0.8571 -2.14290 0.8571 -5.1429 -0.8571 5.1429 02.1429 0 -2.1429 -2.1429 0 2.1429 k4 =1.0e+06 *2.1429 0 -2.1429 -2.1429 0 2.14290 5.1429 -0.8571 -5.1429 0.8571 0-2.1429 -0.8571 7.2857 3.0000 -5.1429 -2.1429 -2.1429 -5.1429 3.0000 7.2857 -0.8571 -2.14290 0.8571 -5.1429 -0.8571 5.1429 02.1429 0 -2.1429 -2.1429 0 2.1429 调用Triangle2D3Node_Assembly函数,求出总体刚度矩阵求出的节点位移U =-0.00040.00080.00050.00100.00070.0023-0.00070.0026调用Triangle2D3Node_Stress函数,求出应力,S1、S2、S3、中求出的分别为Sx,Sy,SxyS1 =1.0e+03 *-4.4086-0.73483.5914S2 =1.0e+03 *4.4086-0.64050.4086S3 =1.0e+03 *1.8907-1.06012.1093S4 =1.0e+03 *-1.89072.10931.8907二、(1)如图划分四边形单元,工分成四个分别为(2)如图分别进行编号1、2、3、4、5、6,并建立坐标系(3)编程进行求解,得出结果,其中假设力P=2000N调用Quad2D4Node_Stiffness函数,求出单元刚度矩阵调用Quad2D4Node_Assembly函数,求出求出总体刚度矩阵求出节点位移U =0.00120.0017-0.00120.00170.00160.0049-0.00170.0052调用Quad2D4Node_Stress函数,求出单元应力中的的S1、S2、S3分别为Sx,Sy,Sxy应力分量S1 =1.0e+03 *0.0000-0.24782.0000S2 =1.0e+07 *0.68564.1135-1.7137程序附录一、1、三角形单元总程序:E=1e7;NU=1/6;t=1;ID=1;%调用Triangle2D3Node_Stiffness函数,求出单元刚度矩阵k1=Triangle2D3Node_Stiffness(E,NU,t,0,1,0,0,1,1,ID)k2=Triangle2D3Node_Stiffness(E,NU,t,0,0,1,0,1,1,ID)k3=Triangle2D3Node_Stiffness(E,NU,t,1,1,1,0,2,0,ID)k4=Triangle2D3Node_Stiffness(E,NU,t,2,0,2,1,1,1,ID)%调用Triangle2D3Node_Assembly函数,求出总体刚度矩阵KK = zeros(12,12);KK=Triangle2D3Node_Assembly(KK,k1,1,2,3);KK=Triangle2D3Node_Assembly(KK,k2,2,4,3);KK=Triangle2D3Node_Assembly(KK,k3,3,4,5);KK=Triangle2D3Node_Assembly(KK,k4,5,6,3)% 边界条件的处理及刚度方程求解k=KK(5:12,5:12)p=[0;0;0;0;0;0;0;2000]u=k\p%支反力的计算U=[0;0;0;0;u] %为节点位移P=KK*U%调用Triangle2D3Node_Strain函数,求出应变SN1、SN2、SN3中求出的分别为SNx,SNy,SNxyu1=[U(1);U(2);U(3);U(4);U(5);U(6)];u2=[U(3);U(4);U(7);U(8);U(5);U(6)];u3=[U(5);U(6);U(7);U(8);U(9);U(10)];u4=[U(9);U(10);U(11);U(12);U(5);U(6)];SN1=Triangle2D3Node_Strain(0,1,0,0,1,1,u1)SN2=Triangle2D3Node_Strain(0,0,1,0,1,1,u2)SN3=Triangle2D3Node_Strain(1,1,1,0,2,0,u3)SN4=Triangle2D3Node_Strain(2,0,2,1,1,1,u4)%调用Triangle2D3Node_Stress函数,求出应力,S1、S2、S3、中求出的分别为Sx,Sy,Sxyu1=[U(1);U(2);U(3);U(4);U(5);U(6)];u2=[U(3);U(4);U(7);U(8);U(5);U(6)];u3=[U(5);U(6);U(7);U(8);U(9);U(10)];u4=[U(9);U(10);U(11);U(12);U(5);U(6)];S1=Triangle2D3Node_Stress(E,NU,0,1,0,0,1,1,u1,ID)S2=Triangle2D3Node_Stress(E,NU,0,0,1,0,1,1,u2,ID)S3=Triangle2D3Node_Stress(E,NU,1,1,1,0,2,0,u3,ID)S4=Triangle2D3Node_Stress(E,NU,2,0,2,1,1,1,u4,ID)2、求刚度矩阵程序function k=Triangle2D3Node_Stiffness(E,NU,t,xi,yi,xj,yj,xm,ym,ID)%该函数计算单元的刚度矩阵%输入弹性模量E,泊松比NU,厚度t%输入三个节点i、j、m的坐标xi,yi,xj,yj,xm,ym%输入平面问题性质指示参数ID(1为平面应力,2为平面应变)%输出单元刚度矩阵k(6X6)%---------------------------------------------------------------A = (xi*(yj-ym) + xj*(ym-yi) + xm*(yi-yj))/2;betai = yj-ym;betaj = ym-yi;betam = yi-yj;gammai = xm-xj;gammaj = xi-xm;gammam = xj-xi;B = [betai 0 betaj 0 betam 0 ;0 gammai 0 gammaj 0 gammam ;gammai betai gammaj betaj gammam betam]/(2*A);if ID == 1D = (E/(1-NU*NU))*[1 NU 0 ; NU 1 0 ; 0 0 (1-NU)/2];elseif ID == 2D = (E/(1+NU)/(1-2*NU))*[1-NU NU 0 ; NU 1-NU 0 ; 0 0 (1-2*NU)/2]; endk= t*A*B'*D*B;3、求整体刚度矩阵function z = Triangle2D3Node_Assembly(KK,k,i,j,m)%该函数进行单元刚度矩阵的组装%输入单元刚度矩阵k%输入单元的节点编号I、j、m%输出整体刚度矩阵KK%---------------------------------------------------------------DOF(1)=2*i-1;DOF(2)=2*i;DOF(3)=2*j-1;DOF(4)=2*j;DOF(5)=2*m-1;DOF(6)=2*m;for n1=1:6for n2=1:6KK(DOF(n1),DOF(n2))= KK(DOF(n1),DOF(n2))+k(n1,n2);endendz=KK;4、求应变程序function strain=Triangle2D3Node_Strain(xi,yi,xj,yj,xm,ym,u)%该函数计算单元的应变%输入三个节点i、j、m的坐标xi,yi,xj,yj,xm,ym%输入单元的位移列阵u(6X1)%输出单元的应力strain(3X1),由于它为常应变单元,则单元的应变分量为SNx,SNy,SNz%---------------------------------------------------------------A = (xi*(yj-ym) + xj*(ym-yi) + xm*(yi-yj))/2;betai = yj-ym;betaj = ym-yi;betam = yi-yj;gammaj = xi-xm;gammam = xj-xi;B = [betai 0 betaj 0 betam 0 ;0 gammai 0 gammaj 0 gammam ;gammai betai gammaj betaj gammam betam]/(2*A);strain = B*u;5、求应力程序function stress=Triangle2D3Node_Stress(E,NU,xi,yi,xj,yj,xm,ym,u,ID)%该函数计算单元的应力%输入弹性模量E,泊松比NU,厚度t%输入三个节点i、j、m的坐标xi,yi,xj,yj,xm,ym%输入平面问题性质指示参数ID(1为平面应力,2为平面应变),单元的位移列阵u(6X1)%输出单元的应力stress(3X1),由于它为常应力单元,则单元的应力分量为Sx,Sy,Sxy%---------------------------------------------------------------A = (xi*(yj-ym) + xj*(ym-yi) + xm*(yi-yj))/2;betai = yj-ym;betaj = ym-yi;betam = yi-yj;gammai = xm-xj;gammam = xj-xi;B = [betai 0 betaj 0 betam 0 ;0 gammai 0 gammaj 0 gammam ;gammai betai gammaj betaj gammam betam]/(2*A);if ID == 1D = (E/(1-NU*NU))*[1 NU 0 ; NU 1 0 ; 0 0 (1-NU)/2];elseif ID == 2D = (E/(1+NU)/(1-2*NU))*[1-NU NU 0 ; NU 1-NU 0 ; 0 0 (1-2*NU)/2]; endstress = D*B*u;二、1、四边形单元总程序:E=1e7;NU=1/6;h=1;ID=1;%调用Quad2D4Node_Stiffness函数,求出单元刚度矩阵k1= Quad2D4Node_Stiffness(E,NU,h,0,1,0,0,1,0,1,1,ID)k2= Quad2D4Node_Stiffness(E,NU,h,1,0,2,0,2,1,1,1,ID)%调用Quad2D4Node_Assembly函数,求出求出总体刚度矩阵KK=zeros(12,12);KK= Quad2D4Node_Assembly(KK,k1,1,2,3,4);KK= Quad2D4Node_Assembly(KK,k2,3,5,6,4)% 边界条件的处理及刚度方程求解k=KK(5:12,5:12)p=[0;0;0;0;0;0;0;2000]u=k\p%支反力的计算U=[0;0;0;0;u] %为节点位移P=KK*U%调用Quad2D4Node_Stress函数,求出单元应力中的的S1、S2、S3分别为Sx,Sy,Sxy应力分量u1=[U(1);U(2);U(3);U(4);U(5);U(6);U(7);U(8)];u2=[U(5);U(6);U(9);U(10);U(11);U(12);U(7);(8)];S1= Quad2D4Node_Stress(E,NU,0,1,0,0,1,0,1,1,u1,ID)S2= Quad2D4Node_Stress(E,NU,1,0,2,0,2,1,1,1,u2,ID)2、求刚度矩阵程序function k= Quad2D4Node_Stiffness(E,NU,h,xi,yi,xj,yj,xm,ym,xp,yp,ID) %该函数计算单元的刚度矩阵%输入弹性模量E,泊松比NU,厚度h%输入4个节点i、j、m、p的坐标xi,yi,xj,yj,xm,ym,xp,yp%输入平面问题性质指示参数ID(1为平面应力,2为平面应变)%输出单元刚度矩阵k(8X8)%---------------------------------------------------------------syms s t;a = (yi*(s-1)+yj*(-1-s)+ym*(1+s)+yp*(1-s))/4;b = (yi*(t-1)+yj*(1-t)+ym*(1+t)+yp*(-1-t))/4;c = (xi*(t-1)+xj*(1-t)+xm*(1+t)+xp*(-1-t))/4;d = (xi*(s-1)+xj*(-1-s)+xm*(1+s)+xp*(1-s))/4;B1 = [a*(t-1)/4-b*(s-1)/4 0 ; 0 c*(s-1)/4-d*(t-1)/4 ;c*(s-1)/4-d*(t-1)/4 a*(t-1)/4-b*(s-1)/4];B2 = [a*(1-t)/4-b*(-1-s)/4 0 ; 0 c*(-1-s)/4-d*(1-t)/4 ;c*(-1-s)/4-d*(1-t)/4 a*(1-t)/4-b*(-1-s)/4];B3 = [a*(t+1)/4-b*(s+1)/4 0 ; 0 c*(s+1)/4-d*(t+1)/4 ;c*(s+1)/4-d*(t+1)/4 a*(t+1)/4-b*(s+1)/4];B4 = [a*(-1-t)/4-b*(1-s)/4 0 ; 0 c*(1-s)/4-d*(-1-t)/4 ;c*(1-s)/4-d*(-1-t)/4 a*(-1-t)/4-b*(1-s)/4];Bfirst = [B1 B2 B3 B4];Jfirst = [0 1-t t-s s-1 ; t-1 0 s+1 -s-t ;s-t -s-1 0 t+1 ; 1-s s+t -t-1 0];J = [xi xj xm xp]*Jfirst*[yi ; yj ; ym ; yp]/8;B = Bfirst/J;if ID == 1D = (E/(1-NU*NU))*[1 NU 0 ; NU 1 0 ; 0 0 (1-NU)/2];elseif ID == 2D = (E/(1+NU)/(1-2*NU))*[1-NU NU 0 ; NU 1-NU 0 ; 0 0 (1-2*NU)/2]; endBD = J*transpose(B)*D*B;r = int(int(BD, t, -1, 1), s, -1, 1);z = h*r;k = double(z);3、求总体刚度矩阵程序function z = Quad2D4Node_Assembly(KK,k,i,j,m,p)%该函数进行单元刚度矩阵的组装%输入单元刚度矩阵k,单元的节点编号i、j、m、p%输出整体刚度矩阵KK%---------------------------------------------------------------DOF(1)=2*i-1;DOF(2)=2*i;DOF(3)=2*j-1;DOF(4)=2*j;DOF(5)=2*m-1;DOF(6)=2*m;DOF(7)=2*p-1;DOF(8)=2*p;for n1=1:8for n2=1:8KK(DOF(n1),DOF(n2))= KK(DOF(n1),DOF(n2))+k(n1,n2);endendz=KK;4、求应力程序function stress= Quad2D4Node_Stress(E,NU,xi,yi,xj,yj,xm,ym,xp,yp,u,ID) %该函数计算单元的应力%输入弹性模量E,泊松比NU,厚度h,%输入4个节点i、j、m、p的坐标xi,yi,xj,yj,xm,ym,xp,yp,%输入平面问题性质指示参数ID(1为平面应力,2为平面应变)%输入单元的位移列阵u(8X1)%输出单元的应力stress(3X1)%由于它为常应力单元,则单元的应力分量为Sx,Sy,Sxy%---------------------------------------------------------------syms s t;a = (yi*(s-1)+yj*(-1-s)+ym*(1+s)+yp*(1-s))/4;b = (yi*(t-1)+yj*(1-t)+ym*(1+t)+yp*(-1-t))/4;c = (xi*(t-1)+xj*(1-t)+xm*(1+t)+xp*(-1-t))/4;d = (xi*(s-1)+xj*(-1-s)+xm*(1+s)+xp*(1-s))/4;B1 = [a*(t-1)/4-b*(s-1)/4 0 ; 0 c*(s-1)/4-d*(t-1)/4 ;c*(s-1)/4-d*(t-1)/4 a*(t-1)/4-b*(s-1)/4];B2 = [a*(1-t)/4-b*(-1-s)/4 0 ; 0 c*(-1-s)/4-d*(1-t)/4 ;c*(-1-s)/4-d*(1-t)/4 a*(1-t)/4-b*(-1-s)/4];B3 = [a*(t+1)/4-b*(s+1)/4 0 ; 0 c*(s+1)/4-d*(t+1)/4 ;c*(s+1)/4-d*(t+1)/4 a*(t+1)/4-b*(s+1)/4];B4 = [a*(-1-t)/4-b*(1-s)/4 0 ; 0 c*(1-s)/4-d*(-1-t)/4 ;c*(1-s)/4-d*(-1-t)/4 a*(-1-t)/4-b*(1-s)/4];Bfirst = [B1 B2 B3 B4];Jfirst = [0 1-t t-s s-1 ; t-1 0 s+1 -s-t ;s-t -s-1 0 t+1 ; 1-s s+t -t-1 0];J = [xi xj xm xp]*Jfirst*[yi ; yj ; ym ; yp]/8;B = Bfirst/J;if ID == 1D = (E/(1-NU*NU))*[1 NU 0 ; NU 1 0 ; 0 0 (1-NU)/2];elseif ID == 2D = (E/(1+NU)/(1-2*NU))*[1-NU NU 0 ; NU 1-NU 0 ; 0 0 (1-2*NU)/2]; endstr1 = D*B*u;str2 = subs(str1, {s,t}, {0,0});stress = double(str2);。
[精品]有限元单元介绍
第二章单元在显式动态分析中可以使用下列单元:·LINK160杆·BEAM161梁·PLANE162平面·SHELL163壳·SOLID164实体·COMBI165弹簧阻尼·MASS166质量·LINK167仅拉伸杆本章将概括介绍各种单元特性,并列出各种单元能够使用的材料类型。
除了PLANE162之外,以上讲述的显式动态单元都是三维的,缺省时为缩减积分(注意:对于质量单元或杆单元缩减积分不是缺省值)缩减积分意味着单元计算过程中积分点数比精确积分所要求的积分点数少。
因此,实体单元和壳体单元的缺省算法采用单点积分。
当然,这两种单元也可以采用全积分算法。
详细信息参见第九章沙漏,也可参见《LS-DYNA Theoretical Manual》。
这些单元采用线性位移函数;不能使用二次位移函数的高阶单元。
因此,显式动态单元中不能使用附加形状函数,中节点或P-单元。
线位移函数和单积分点的显式动态单元能很好地用于大变形和材料失效等非线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显单元不直接和材料性能相联系。
例如,SOLID164单元可支持20多种材料模型,其中包括弹性,塑性,橡胶,泡沫模型等。
如果没有特别指出的话(参见第六章,接触表面),所有单元所需的最少材料参数为密度,泊松比,弹性模量。
参看第七章材料模型,可以得到显式动态分析中所用材料特性的详细资料。
也可参看《ANSYS Element Reference》,它对每种单元作了详细的描述,包括单元的输入输出特性。
2.1实体单元和壳单元2.1.1 SOLID164SOLID164单元是一种8节点实体单元。
缺省时,它应用缩减(单点)积分和粘性沙漏控制以得到较快的单元算法。
单点积分的优点是省时,并且适用于大变形的情况下。
当然,也可以用多点积分实体单元算法(KEYOPT(1)=2);关于SOLID164的详细描述,请参见《ANSYS Element Reference》和《LS-DYNA Theoretical Manual》中的§3.3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7)
j (1) i (2)
x
特别指出:为使求得面积的值为正值,本单元节点号 的次序必须是逆时针转向,如图所示。至于将哪个节 点作为起始节点i,则没有关系。 将式(2-14)代入式(2-12)的第一式,整理后得
1 u [( ai bi x ci y)ui (a j b j x c j y)u j (am bm x cm y)u m ] 2A 同理 1 [( ai bi x ci y) i (a j b j x c j y) j (am bm x cm y) m ] 2A
1 u [( ai bi x ci y)ui (a j b j x c j y)u j (am bm x cm y)u m ] 2A (2-16) 1 [( ai bi x ci y) i (a j b j x c j y) j (am bm x cm y) m ] 2A
1 a1 uj 2A um ui xi xj xm yi yj ym
1 a2 1 uj 2A 1 um
1 ui
yi yj ym
(2-14)
1 a3 1 xj 2A 1 xm
1
xi
ui uj um
式中,
y A为三角形单元的面积,有
1 A 1 xj 2 1 xm
1
xi
yi yj ym
(2-15)
[N]为形函数矩阵,写成分块形式:
[ N ] [[Ni ] [ N j ] [ N [ Ni ] Ni [ I ] 0 Ni [I]是2×2的单位矩阵。
(i, j, m) (2-22)
2.3 单元应变和应力 1、单元应变 根据几何方程(2-6)和位移函数(2-16)可以求 得单元应变。
(2-24)
上式简写一般式:
{ } [ B]{ }
式中, [B]——单元应变矩阵。
[ B] [[Bi ] [ B j ] [ Bm ]]
(2-25)
对本问题,维数为3×6。它的分块形式为: 子矩阵
bi 0 1 [ Bi ] 0 ci 2A ci bi
1 u [( ai bi x ci y)ui (a j b j x c j y)u j (am bm x cm y)u m ] 2A (2-16) 1 [( ai bi x ci y) i (a j b j x c j y) j (am bm x cm y) m ] 2A
9
④
⑥ ⑤
① ②
3
③
5 5 5
⑦ ⑧
7 7
1
单元、节点需编号 弹性悬臂板剖分与集合
2.1 基本力学量矩阵表示
1、单元表面或边界上任意点的表面力列阵qs
qsx {qs } [qsx qsy ]T qsy q
s
(2-1)
j
y
j
·
i
y
qV
·
m
i
m
x
x
2、单元内任意点的体积力列阵qV
式中
ai x j ym xm y j
bi y j ym
j
ci x j xm
m (i, j, m) (2-17)
i
式(2-17)中(i、j、m)意指:按i、j、m依次轮换下 标,可得到aj、bj、cj~am、bm、cm。后面出现类似情 况时,照此推理。式(2-17)表明: aj、bj、cj~am、 bm、cm是单元三个节点坐标的函数。
i a4 a5 xi a6 yi
u j a1 a2 x j a3 y j
um a1 a2 xm a3 ym
j a4 a5 x j a6 y j
m a4 a5 xm a6 ym
(2-13)
从式(2-13)左边3个方程中解出待定系数a1、a2、a3为
qVx T {qV } [qVx qVy ] qVy
(2-2)
3、单元内任意点的位移列阵d
{d} [u
y
i m
]T
y
m
(2-3) ·
i
·u
v
j
j
x
x
图2-1
4、单元内任意点的应变列阵
{ } [ x y xy ]T
(2-4)
5、单元内任意点的应力列阵
T (2-4)
(2-6)
7、物理方程矩阵式 对于弹性力学的平面应力问题,物理方程的矩阵形 式可表示为:
x E y 1 2 xy 1 0 对 x y 1 称 1 xy 0 2
[S ] [[Si ] [S j ] [Sm ]]
(2-30)
由式(2-29)
[Si ] [ D][Bi ]
将弹性矩阵(式(2-9)) 和应变矩阵(式(2-26))代 入,得子矩阵[Si]
ci bi E b [ Si ] ci (i, j, m) (2-31) i 2(1 2 ) A 1 1 ci bi 2 2
用形函数把式(2-16)写成矩阵,有
u N i v 0
缩写为
0 Ni
Nj 0
0 Nj
Nm 0
{d} [ N ]{ }
(2-20)
ui v i 0 u j Nm v j um vm
a4 a5 x a6 y (2-12)
式中:a1、a2、…、a6——待定常数,由单元位移的 6个分量确定。a1、a4代表刚体位移,a2、 a3 、 a5 、 a6 代表单元中的常应变,而且,位移函数是 连续函数。 u v
x
x a2 , y y a5 , xy a3 a5 a2 a6
求导后代入式(2-6),得到应变和节点位移的关系式。
ui i x bi 0 b j 0 bm 0 1 u j y 0 ci 0 c j 0 cm 2 A c b c b c b j j j m m i i xy u m m
(i, j , m)
(2-26)
由于 A, bi , ci , b j , c j , bm , cm 与x、y无关,都是常量,因此 [B]矩阵也是常量。单元中任一点的应变分量是[B]矩阵 与单元位移的乘积,因而也都是常量。因此,这种单元 被称为常应变单元。
2、单元应力
{ } [ B]{ }
{ } [ x y xy ]T
y
i m
(2-5)
·
j
6、几何方程
x
u v u v x , y , xy x y y x
将上式代入式(2-4),
u { } x y u y x
T
{} [ x y xy ]
令
1 Ni (ai bi x ci y ) 2A
(i, j, m)
(2-18)
位移模式(2-16)可以简写为
u Ni ui N j u j Nmum Ni i N j j Nm m
(2-19)
式(2-19)中的Ni、Nj、Nm是坐标的函数,反应了 单元的位移形态,称为单元位移函数的形函数。数学 上它反应了节点位移对单元内任一点位移的插值,又 称插值函数。
1 E ,换为 2
1
。
{ } [ D]{ }
(2-8)
各种类型结构的弹性物理方程都可用式(2-8)描 述。但结构类型不同,力学性态 (应力分量、应变分 量)有区别, 弹性矩阵[D]的体积和元素是不同的。
2.2 位移函数和形函数
• 1、位移函数概念 由于有限元法采用能量原理进行单元分析,因而 必须事先设定位移函数。 “位移函数”也称 “位移 模式”,是单元内部位移变化的数学表达式,设为坐 标的函数。 一般而论,位移函数选取会影响甚至严重影响 计算结果的精度。在弹性力学中,恰当选取位移函数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有限元中,当单元划分得 足够小时,把位移函数设定为简单的多项式就可以获 得相当好的精确度。这正是有限单元法具有的重要优 势之一。
(2-7)
x
E ( x y ) 2 1
式中 E、——弹性模量、泊松比。
上式可简写为
{ } [ D]{ }
其中
(2-8)
1 E [ D] 2 1 0
对 1 称 1 0 2
(2-9)
矩阵[D]称为弹性矩阵。对于平面应变问题,将式(2-9) 中的E换为
1 u [( ai bi x ci y)ui (a j b j x c j y)u j (am bm x cm y)u m ] 2A (2-16) 1 [( ai bi x ci y) i (a j b j x c j y) j (am bm x cm y) m ] 2A
i T { } j [ui i u j j um m ] m (2-11)
y vi
i
vm
m v
um
u j
vj uj x
·
ui
本问题选位移函数(单元中任意一点的位移与节点 位移的关系)为简单多项式:
u a1 a2 x a3 y
2、位移函数设定
图2-2是一个三节点三角形 单元,其节点i、j、m按逆时针 方向排列。每个节点位移在单 元平面内有两个分量:
y
vi
i
vm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