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河南文化产业分析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摘要】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现状;建议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河南省也多次推出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近些年来,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2010年间,全省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达到了17.1%、17.1%、15.5%、15.1%、15.9%,高出同期全省GDP增长3.0、2.5、3.4、4.4、3.7个百分点,在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文化产业单位数不断增长,截止2010年底,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7196个,比2008年增加951家。
全省文化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从业人员46.03万人,比2008年增加4.22万人。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年增长4.97%,高于全社会从业人员1.3%的增长速度。
从文化产业的主要行业情况看,2010年与2008年相比,两年间全省音像制品出版业增长了186.2%;电子出版物出版业增长了49.8%;新闻业增长了37.8%;图书出版业增长了15.8%;报纸出版业增长了77.9%;期刊出版业增长了81.8%;其他出版业增长了279.9%。
这些行业的快速增长,对调结构转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制造业中,两年间全省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增长了81.6%;玩具制造业增长178.6%;乐器制造业增长70.9%;机制纸及纸板制造业增长31.1%;手工纸制造业增长65.4%;包装装潢及其他业增长69.5%;印刷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2.1%;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增长50.8%;复印和胶印设备业增长373.3%。
河南省文化产业实证研究述评
因子 分 析 法 具 有 较 强 的综 合 性 、 有 效 避 免 信 息重 叠 、 信息损失小 、 分 析 效率 高 等 特 点 。研 究 显示 , 2 0 0 5 , - 2 0 0 6 年 河 南 文 化 产 业 竞 争 力 在 3 1 个 省 市 区 中居第 2 8 位, 其 文化 产业 成 长 能力 、 创新能力 、 创 新 资 源 及 产 业 投 入 竞 争 力 有 待 提 升b 。2 0 0 8 年 河 南省 文 化 产业 竞 争 力 在 3 0 个省 市 区 中居 第 8 位, 已处 于 全 国前 列 , 其 文 化 产业 经 济效 益和 资本 资源 要 素竞争 力 良好 , 文 化产业 消费 、 文 化 资 源 及 环 境 支 撑竞 争 力 相 对较 弱 。 2 0 0 9 年河 南文 化 产业 竞争 力 在 3 1 个 省 市 区 中居 第8 位, 其 文化 产业 总量 与效 益 及文 化 企业 效 益 竞 争力 突 出 , 而 教 育 科 研 竞 争 力 相 对 较 弱 。 2 0 1 0 年河 南文 化 产业 竞争 力 在 3 1 个省 市 区 中居 第9 位, 处于 全 国领先 水平 。
随着 文 化 产业 对 地 区经 济 发 展 的贡 献 逐渐
上升 , 各 地 区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水 平 越 来 越 受 关 注 。对 文 化产 业 发展 水 平 的研 究 主要 采 用 因子
数 为总 量指 标 , 在 省 市 区之 间 可 比性 较差 , 数 据
选取 也相 对简单 。
2 0 0 9 年 河南 文化 产业 发展 状况 在 3 1 个 省市 区 中 排 名第 8 位, 已成 为 中 国文 化 产 业 的 中坚 力 量 。 具 体来 看 , 其 在 文化 相 关产 业 发展来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 以期 对有 关 部 门在 制 定 文化 产 业发 展 规 划 和科 学决 策 的过程 中提供 参 考依据 。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探析河南省是中国的中部省份,地处华夏之中,素有“中原之府”、“文化河南”之称。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发源地之一。
在全国范围内,河南省拥有着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产业,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电影产业,都展示了河南省特有的文化魅力。
本文将对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探析,以期深入了解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河南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黄河遗址、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等,这些古老遗址和历史建筑为河南省的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资源。
特别是龙门石窟和少林寺,作为中国佛教和武术的发源地,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也为河南省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河南省还拥有着悠久的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传统,如汉代风度翩翩的楚辞、唐代雄壮豪放的诗歌、清代婉转动人的曲艺等,这些传统文化资源为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养料。
近年来,河南省政府也加大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挖掘力度,大力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特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涵盖领域广泛丰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省的特色文化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电影、戏剧、书法、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的特色文化产业都在积极发展,为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河南省的电影产业蓬勃发展。
作为中国电影的摇篮之一,河南省有着丰富的电影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众多电影制作公司和电影人来此取景拍摄。
河南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吸引了更多的电影公司和资金投入到河南省的电影产业中,推动了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也是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郑州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正在崛起,吸引了大量的文化企业和创意人才,形成了以设计、动漫、游戏、音乐等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探析河南省是中国文化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文化资源。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培育新兴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实现了经济转型和升级。
本文主要探析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河南省特色文化资源河南省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文化资源。
其中,洛阳、郑州、开封、安阳等城市被誉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孟津、焦作、商丘、漯河等地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河南省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黄河文明、商周文明、汉唐文化、宋代文化等,其中,龙门石窟、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岳阳楼等文化景点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景点。
此外,河南省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豫剧、豫灯、豫菜、豫绣等。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加强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投资和开发,推动特色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是加强文化旅游开发。
河南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的优势,打造了众多的文化旅游品牌,如河南古都之旅、河南武林之旅等。
通过引进、培育和发展文化旅游企业,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助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是深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
河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日益成熟,特别是在设计、广告、影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19年,河南省共有55家文化创意企业列入国家文化创意示范基地,成为全国文创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是积极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河南省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互联网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投资和挖掘,培育了一大批文化人才。
同时,通过建立文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措施,打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拓展了文化教育的渠道和方式。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未来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必将面临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河南省文化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
河南省文化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Market in Henan Province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河南省文化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Introduction:引言:The cultural industr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Henan Province's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encompasses various sectors such as tourism, art, entertainment, and heritage preservation. This report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market in Henan Province 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for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文化行业在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涵盖了旅游、艺术、娱乐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各个领域。
本报告旨在分析河南省文化行业市场的现状,并提供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的见解。
Current Status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Market:文化行业市场的现状:1. Growing Market Size:1. 市场规模不断增长:The cultural industry market in Henan Province has witnessed steady growth in recent years. The government's support and investment in cultural projects have contributed to this expansion. The market size has increased, attracting more players and generating higher revenue.近年来,河南省文化行业市场保持稳定增长。
河南非遗文旅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分析
本文依托河南非遗文化,深入开发河南旅游市场,力 图为文旅融合的创意设计品牌提供思路。通过设计开发具 有河南特色的文旅融合产品,有助于提升地域文化形象, 也有助于省外和国外游客对于中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对 扩大景区的影响力有着显著的作用,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旅 游产业价值。将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文化服务、非遗产品、 知识产权三种属性与旅游产业创意产品设计进行融合,通 过新兴文化信息产业的传播,例如信息媒体的多元化宣传, 能够对河南文旅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产生强大的促进作用。 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河南文化品牌,是传承非遗产业的发 展之路。在保持非遗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客观性的同时, 还要尊重设计的创造性,不断充实多样性的文化内涵,让 河南一部分文化遗产可以再发展,一部分以活态文化的形 式被保护起来。
二、河南非遗文化产品的开发现状
通过对河南地域非遗文化产品设计创新的调研发现, 河南旅游文化底蕴深厚,但是旅游产品设计却与文化设计 相去甚远。虽然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是却没有一个鲜明 的区域形象,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河南境内旅游产品设计 生搬硬套,缺乏文化内涵和时尚性,产品表现为结构单一、 杂而不精,配套设施也不够合理,产品升级速度跟不上整 体行业发展,缺乏购买吸引力。
河南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铸就了本土化的民 统文化为依据,用色总数多达 100 多种,色彩艳丽,审美
44
创意 2021/06
价值较高。又如作为河南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汴绣,针 法严谨细腻、立体感较强,还有洛阳画塑、安阳彩画、陕 县剪纸、清丰麦秸画、淮阳泥狗狗、桐柏皮影等,因其具 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均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民间艺术创意研究组织 充分做好调查研究,合理建立民协组织。由政府组织 专家、学者对河南非遗产品进行普及,并深入民间,进行 抢救性质的普查与搜集和编纂工作,整理出相应的图片文 字,建立资源数据库。联合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师和学生共 同完成河南文创产品的研究与设计工作,通过高校与社会 公益性质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在保持河南非遗原有民间艺 术文化的基础上,为非遗传承提供新的文化环境,赋予新 的文化内涵。最终可将研究出的产品在区域内博物馆进行 销售,推动文化传承工程的建设。 (三)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文化品牌 河南非遗产业在提高文化内涵的同时,还需要打造魅 力非遗品牌。提高非遗产品的经营档次。例如河南开封朱 仙镇木版年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 可以使朱仙镇木版年画走出传统家庭作坊式作业,进入规 范化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塑造文旅创意产品形象,打造 文化精品,杜绝生产过剩、管理滞后的情况。又如河南洛 阳著名的唐三彩,本为河南工艺品的骄傲,但作为文化旅 游产品的流通在内容与形式上还需要进行创意改进。比如 将唐三彩的制作工艺或外部形象进行提炼,并与日常功能 性产品进行融合,秉持便于携带且具备审美特性的同时完 成再设计,使其更利于非遗文化的传达。 (四)河南文旅产品的标识性发展 旅游产品的特征化发展是形式上的创新,问题的关键 是如何形成具有市场扩张力与市场可容性的标识性新产品, 如何通过在原有非遗产品的基础上探究传统工艺技术,取 其精华融合现代产品设计进行重新设计、规划、组合。河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分析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分析【摘要】本文借用“态势分析”对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优势和机遇,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认为,河南文化产业应该要对症下药,抢抓机遇,采取多种措施,如推动管理体制改革、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培育文化产业紧缺人才等,增强河南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河南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转变。
【关键词】文化产业;态势分析;多策并举当前,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河南地处中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坐拥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文化产业发展的显在优势。
实际上,历经近年来快速发展,河南文化产业也的确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从总体看,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并没得到充分开发,与国内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也较大。
本文从宏观着眼,借助态势分析法,对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促进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
1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态势分析态势分析是一种卓有成效的科学分析方法,对关注对象进行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把研究对象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优势、劣势、等方面的情况综合考量,以便扬长避短制定解决问题的正确对策。
本文把态势分析法运用到对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分析当中来,这样就能够对河南文化发展有更加明晰地了解。
1.1 机遇河南省委省政府对自身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向是非常明确的,步伐迈得非常坚实。
2003年,提出了“中原崛起”的经济发展计划,2007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明确文化强省跨越的奋斗目标和保障措施。
2009年,又进一步明确了提出了“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
2009年,国家正式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把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更是将文化产业纳入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都给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
河南省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回归分析
展旅游业 的意见》 对旅游业提 出了全新 的定位 , 要 把旅 游业 培育 成 国 民经 济 的战略 性支柱 产业 和人 民 群众 更加 满意 的现代 服 务业 。“ 十一 五 ” 期间 , 河 南
省委 、省政府 提 出在 实 施 城 镇 化 发展 战 略 的 同 时 ,
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 使河南省从旅游资源大省变 为旅 游强 省 。“ 十二 五 ” 期间, 河 南 省提 出将建 设 以 郑州为中心的“ 米” 字形高铁 和城铁快速交通架构 , 形成 连接 北京 、 西 安 、武汉 、徐州 、 济南 、 南 京 、太
城 市生 态旅游 在城 市环 境 中的各种 效益 。 ( 二) 国 内关 于旅 游业 与城 镇化 关 系的研 究
年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 若干意见》 提出开放社区, 建设智慧城市的理念 , 预
示着旅游产 业与城镇化发展 的交互 作用将 越来越 多 。 因此 , 定 量研究二者相关 关系具有 一定现实 意义 。
一
( 1 ) 单 向关 系 : 林 峰认为 ,旅游 不仅 仅是 产 业 , 更是 直接 面 向 生活 、提 升 城镇 质 量 的重 要 内容 ;
、
国 内外 研 究 现 状
马晓龙指 出, 后工业化时期旅游休闲产业将在城乡 统筹 中发 挥重 要作用 ,成为 提升 城市 综 合竞 点项 目( 1 0 2 1 0 2 3 1 0 2 6 0 ) 作 者简介 : 戚瑞静 ( 1 9 8 8 一) ,女 , 河南商丘人 ,助教。
・
2 5・
洛阳师范学 院学报 2 0 1 6年第 9期
( 3 ) 作用机制、路径 、 协调发展: 蒙睿提 出了
“ 互 动 范式 ” , 从 文化 和产业 两个 层面探 讨 了旅游 发 展 与城 镇化 的相互 作 用 机制 ; 1 。 。 朱 英 君 、雷 清 分别 以渝东 南地 区 和陕南地 区为例 , 研 究 了旅 游业 与 城 镇 化 的互动 发展 机制 ; Ⅲ 】 高乐华 等 分析 了城镇 化 与 旅 游产 业集 群 系统 的耦 合态 势 。 l 1 国外关 于 旅 游 业 与城 镇 化 的 研 究 多 为 个 案 研 究 ,研究 内容 主要是 旅 游业 的扶 贫效 应 、旅 游 业 对 社 区的影 响 、 城 市对 旅 游 的支 持作 用 等 。国 内研 究
河南省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特点、意义和现状研究
河南省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特点、意义和现状研究一、河南省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特点研究1、河南省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时代现实背景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河南省的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河南省丰富的文化元素为艺术文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十年来,河南省艺术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呈现制度化、多元化、深入化发展。
从外部环境看,全国文化化的迅速发展为河南省艺术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内部因素看,艺术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河南省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形成,为河南省艺术文化产业化发展带了新的机遇。
2、丰富的文化资源特点在艺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河南省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特点。
国家的八大古都中,河南省占有四个。
国务院曾将河南省华夏文明创新区定位为中原经济区规划的五个发展战略定位之一。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布局中,河南处于承东启西,处于连贯东西南北的重要的战略位置。
河南省的文化资源包括精神资源和物质资源两大类。
河南省境内气候较为温暖湿润,水系发达,湖泽众多,土壤肥沃,植被丰富,早在久远的石器时代,河南省就是人类繁衍的重要区域。
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有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等十多个朝代将河南地区作为政治和经济中心。
河南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如商文化遗存、殷墟文化遗存、青铜文化遗存等等。
历史上许多名人都在河南境内留下生活的痕迹,如秦国的百里奚、越国范蠡、西汉霍去病、东汉刘秀、医圣张仲景、天文学家张衡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格言;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儒道释三家文化在中原地区得到了融合性的发展,儒家文化倡导的积极进取的思想,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人格的最低操守,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人格修炼的最高标准;释家文化以欲念的禁制为思想的外显,又具有“恨不止恨,以爱止恨”的内聚的精神力量。
河南文化产业相关论文
关于河南文化产业相关研究综述摘要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课题,属于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研究范畴,研究成果大量集中在2006年到2011年期间,内容涉及河南文化产业的整体宏观分析和具体各行业及个案研究。
相关深度和广度都需进一步拓展。
关键词河南文化产业研究综述20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福学派以一种批判的态度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经济学家跨学科的研究中,文化产业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开始逐渐被认可,开始步入国家经济发展的视野。
文化产业在我国同样经历了一个从被探索到被肯定以及高居国家战略发展要位的过程。
实践的发展总是离不开理论的探索和深入,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也是相应研究蓬勃发展的过程。
关于我国文化产业的研究,从目前来看,主要内容包括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介绍国外尤其文化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区域和地方文化产业研究,个案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的探讨和文化产业产业价值链和产业聚群研究。
其中,和地方各省市大力高度重视、大力推行文化产业相呼应,区域文化产业的研究便构成了文化产业研究的重大内容。
河南文化产业研究属于此范畴。
对于河南文化产业研究的回顾和综述是河南文化产业研究深入的需要,也是服务于文化产业实践发展的需要。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课题,属于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研究范畴,成果主要表现为论文、课题和专著三种形式。
目前关于河南文化产业研究的专著还很少,郑州大学汪振军教授的《创意中原——河南文化产业创新研究》1一书是第一部由个人撰写的河南文化产业研究专著。
从文化创意的角度分析了文化创意、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文化品牌之间的关系,认为河南目前文化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重要原因是产品创意不足、创新不够。
民文强省课题组撰写的《中原民间文化资源与河南文化强省建设》2一书,书中论述了全球化、现代化语境中的中原民间文化,并对中原民间工艺美术、中原民间文化、中原民间表演艺术等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做出了详尽而深刻的论述,对河南民间文化开发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河南省文化产业政策分析
市 情 省情 研 究 徐 Nhomakorabea虎 ,丁
媛
( 中原工 学 院 政 法学 院 , 河 南 郑州 4 5 0 0 0 7 )
摘 要: 河南省对文化产 业的发展 日益重视 , 并颁 布 了一 系列发展 文化产业 的政 策 , 这些政 策
具 有明显 的阶段性 特征 , 虽然各种 政策制 定的科 学性在 不断增 强 , 但其 中仍 然存在 一 些问题 。分
《 中共河南省委 、 河南省人 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 业 的意见》 。一些 已经制定 的文化产业政策仅具有原
则性和指引性 的规定 , 缺乏配套的具体措施 ; 一些该出
台的政 策法规没有及时 出台 ; 一些 已经失效的政 策法 规没有及 时清理 , 导致政策法规的空白和 冲突 。全国
个省级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发展。第二 , 规范文化市场 秩序方 面。国家修改了《 中华人民共 和国著作权法》 《 中 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法律 , 出台了《 互联网著作 权行政保护办法》 《 营业性演 出管理条例》 《 电影管理条 例》 堤乐场所管理条例》 《 电影剧本( 梗概) 备案 、 电影片
省古代大型遗址保护暂行规定》 《 河南省广播电视管理
年) 》 《 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资源 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 《 中共河南省委 、 河南
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 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于加 t  ̄ 2 0 0 9 年重点改革的
条例》 《 河南省印刷业治安管理办法》 《 河南省政府办公
展实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 河南省人 民政府办公厅关 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的实施意见》 等一
基 金项 目: 2 0 1 2 年度 河 南省 政 府 决 策研 究 招标 课 题 ( 项 目编 号 : 2 0 1 2 B 8 0 8 ) 阶段 性 成 果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探析河南省是中华文化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河南省的旅游业是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省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如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少林寺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了河南省的旅游产业的发展。
同时,河南省还具有丰富的自然风光资源,如南阳的云台山、洛阳的龙潭峡等,这些自然景观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及其背景。
其次,河南省的非遗产业发展迅速。
非遗是河南省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传承了四五千年文化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豫剧、透骨草编、洛阳花鼓等,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河南省加大了对非遗产业的扶持和保护力度,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为非遗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此外,河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也逐渐壮大。
文化创意产业是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代表,它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产生新的价值。
河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涉及到设计、动漫、影视等领域,如郑州动漫城、洛阳龙门石窟动漫主题公园等,这些项目的成功建设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总之,河南省的特色文化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之间的矛盾、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等。
因此,河南省应该加强文化产业规划与管理,立足于本土文化资源,不断提升文化产业整体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盛行。
河南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因素及对策分析
前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的发展战略之后, 河南省的文化 产业既面临着宝贵的发展机遇, 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新时 期, 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河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 性和紧迫性, 认识河南省文化产业 发展所面临的有利环境
因素和不利环境 因素, 努力把河南省 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
文化产业是一门新兴产业, 被公认为2世纪全球经济 1
一
长, 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河南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柱产
体化时代的 “ 朝阳产业” “ 或 黄金产业” 文化产业是文化 。
业之一。 当前, 河南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内
部和外部的环境, 其中既有一些有利的环境因素, 也有一些 不利的环境因素。
产业优势, 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更好地满足全省人
民日 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一 .
重的, 既有机遇, 也有挑战。 一方面, 有利于河南省加强与
世界各 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博采各国文化之长, 展示中原 文化的国际形象, 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提供深厚的文 化基础; 另一方面, 也对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 定 的冲击。 以美 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对全球信息高速公路
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9 .亿元, 6 22 占全市G P D 的比重 为1.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 约为13 4元, 23 %; 6 0L 占全市 GP D 的比重为9 %; . 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 2 亿元, 6 54 占
全省G P D 的比重为5 %; . 云南文化产业增加值4 0 6 4 亿元, 占 全省G P D 的比重达6 %。 . 还有一些地方在紧追不合, 1 其中不
这种现代信息传播工具的控制, 控制着文化内容的传输, 将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是这些 文 化产业 集 群 的形 成 与 发 展 , 成 为城 市 发 展现 代服 务业 、 建 立 新 型 服 务功 能 和 新 型社 区 的
[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0—1 2
个 广播 电 台 、 电视 台和 发射 台。我 省 文 化产 业 发
展 呈现 发展 速度 快 、 劲 头足 的 良好 状态 。
[ 基金项 目】 安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基金项 目( A S C X / 2 0 1 2一Z 0 1 ) 。 [ 作者简介 ] 杜洋( 1 9 9 1一) , 男, 主要从事新闻与传播研究 。
5 8
安 阳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 0 1 3年
二、 政 府在 文化产 业发 展 中的作 用 目前 我 国正 处 在 文化 产 业 发 展 的 战略 机 遇 期, 随着 社会 经济 的 发展 , 城 市产 业结 构 的转 型 , 文 化产业 在 国 民经 济 中 的地 位 和作 用 日益 突 出 。 党 的十八 大提 出要 把文化 产业 打造 成 国民经济 的
课题 。本文通过分析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前景 以及存在 的问题 , 对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对策进行 l r探讨。
[ 关键词 ] 河南省 ; 文化产业 ; 创新 ; 对策
[ 中图分类号 ] G 0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6 7 1— 5 3 3 0 ( 2 0 1 3 ) 0 1 — 0 0 5 7~ 0 3
支 柱性 产业 , 提 升 国家 文 化 竞 争 的软 实 力 。文 化
产 业步人 发展 的快 车道 。政府 在文 化产业 发展 过 程 中起 着非 常关键 的作用 。 目前河南 文 化产业 仍 存 在着宏 观 管理体 制改革 滞后 、 文化 市 场不规 范 、 微 观经 济组织 规 模 小 、 文化 产 业 政 策 不 配套 等 问 题, 需要 政府 提供 财政 、 税收 、 金融 、 知识 产权 等一
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作者: 郭晶[1];崔家勇[2]
作者机构: [1]河南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2]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版物刊名: 传媒
页码: 72-76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1期
主题词: 河南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数字化
摘要: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河南省在文化产业发展上进行了许多尝试,学术界就相关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本文使用文献计量法回顾了近十年(2009-2018)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了这一阶段的发文趋势、研究主体及热点议题。
来自学界与业界的研究者立足于河南的本土文化资源及产业优势,就产业集聚区建设、产业融合、文化资源开发、产业人才培养等六个热点议题进行了探讨。
研究发现,目前河南省文化产业仍面临缺乏龙头企业、数字化程度不高、产品文化属性不强等问题。
现有研究在概念界定、产业评价标准方面仍有局限性,人才培养问题也有待进一步探索。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探析
核 心层 和外 围层 中, 发展 速度 最快 的是 文化休 闲娱 乐服 务, 全年实现增加值 7 .4亿 元 , 08 比上年增长 2 . %; 8 6 其次 是出版发行 和版权服务业 , 全年实现增加值 6. 3亿元 , 41 比
上 年增 长 2 . % 。 40
第三, 中原 文 化 的 影 响 力 不 断 扩 大 。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
[ 图分 类号 ] 14; 176 中 G 2 G 2 .1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08— 73 2 1 )2~ 02— 4 10 59 (0 10 05 0
中原 崛 起 , 以 化 之 ; 南 振 兴 , 以铸 之 。 当 前 , 文 河 文 河 南 已经 踏 上 了建 设 经 济 强 省 、 化 强 省 的新 征 程 。 面 对 开 文 放 加速 、 竞争 加 剧 的社 会 环 境 , 南 作 为 发 展 中 的 人 口大 河
从 业 人 员 之 比为 2. :5 8 5. 。文 化 产 业 增 加 值 的 核 44 1. : 9 8
、
河南 文 化 产 业 的 发展 现 状 及 特 点
近年来 , 河南省 以丰 富的文化 资源 为依托 , 力推 进 大 文化强省建设 , 文化产业实力 明显增 强 , 现出健康 向上 、 呈
1. % , 有从 业 人 员 1.3万 人 , 42 共 65 占全 省 文化 产 业 从 业 人
省和文化资源大省 , 抢抓机遇 、 迎接挑战 , 积极借鉴 国内外
优 秀文 化 成 果 , 究 解 决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中 面 临 的突 出 问 题 研
和困难 , 探索制 定科学 有效 的应对举 措 , 不断 提高河南 文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刘清俭
【期刊名称】《决策探索》
【年(卷),期】2001(000)011
【摘要】@@ 今年上半年,我们对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历时70余天,先后深入180多个文化部门和单位.通过调查,掌握了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发现并总结了一些单位的典型经验,查找出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刘清俭
【作者单位】河南省文化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缺陷及改进对策——以河南省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为例[J], 刘畅
2.湖南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J], 黄璜
3.关于河南省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J], 河南省畜牧局生产调查组
4.市场主体显著增多文化产业发展壮大———长治市四经普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J], 李璐
5.河南省眼科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J], 张效房;郭希让;张金嵩;马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段及其政策特征分析
21 0 0年 1 2月
中 原 工 学 院 学 报
J OU RNAI OF Z HONGYUAN UNI VERS TY OF TE I CH NOI OGY
VoI 21 No. . 6 D e ., Ot c 2 0
文章 编 号 : 6 1 9 6 2 1 ) 6 0 4 — 0 1 7 —6 0 ( 0 0 0 — 0 7 5
公 共 文 化 基 础 、 层 文 化 活 动 以 及 文 化 实 力 和 文 化 竞 基 争 力 3个 方 面 看 河 南 省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的现 状 . j
省有各类 文物 点 3万余处 , 国家 重点 文 物保 护 单 位 9 7
处 , 、 级文 物保 护单位 约 56 4处 , 史文 化名 城 8 省 县 2 历 座.河 南省有 1 7项 历史 古 迹 发 现 人 选 “ 国 2 中 O世 纪 1 0 考古 大 发 现 ” 成 为 全 国考 古 发 现 最 多 的 省 份 ; 0 项 , 其 中, 阳殷墟 、 阳龙 门石 窟 、 封 “ 地 之 中 ” 史 安 洛 登 天 历 建筑群被 列人 世界 文化遗 产名 录_ . l J
为 4 1万 元 , 差 2 5万 元 .全 省 公 共 图 书 馆 数 量 排 . 相 .
原 文化产 业发 展的 现状 进 行 了描 述 和分 析 , 示 了发 揭
展 中 存 在 的 问题 ; 有 研 究 者 针 对 中 原 文 化 产 业 发 也
展 的问题 进行分 析并 提 出了相应 的对 策 ; 时 , 有 同 也 学 者选 取 了 文 化 产 业 中 的 旅 游 产 业 来 进 行 具 体 分
析 .然 而 , 众 多 的 研 究 中 , 于 河 南 省 文 化 产 业 发 ] 在 关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统计分析
河 南文 化 产 业 发展 的统 计 分 析
侯 璐
400) 50 2 ( 南财经政法大学, 南 郑州 河 河 【 摘
要】 运用 大量统计数据对 河南省 文化 产业发展现状进行 统计分析 , 并结合 河南省 文化产业初具规 模 、 产业结构 日益优
化、 文化 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 重点行业发展迅速等优势与总量偏 小, 产业结构 不完善 、 入不足 、 才缺 乏与 消费结构发展 滞后 的 投 人
出、 北 相 连 的 作用 , 毗 邻 地 区最 大 的 汽 车 制 造 , 车 科 研 , 南 是 汽
参
考
文
献
【】李载 成 . 江苏 省 各 市 区域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聚 类分 析 【】 1 J.Chn ia
Ac d mi o r a e t o i u ls i g Ho s a e c J u n l c r n cP b ih n u e. 1 9 El 9 4 ̄ 20 1 l
根据 上面 的因子分析与聚类 分析 , 我们将 目前湖北省的直辖城 市划 分为以下 四个经济区域 : 第一, 发达市: 武汉。武汉 作为湖
衡 的状 况 较 明显 , 府 应 重视 这 些 差异 , 且 因 地 制 宜 , 取 相 政 并 采
应 的措施, 以此缩小贫 富差距 , 促进湖北省 的协调发展。在此有
北 省 的省 会 城 市 , 历 史悠 久 的工 业 城市 。 是 两岸三镇的 良 地理位 以下几 点建议 : 好 第一, 重视地 区差异 , 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二, 第 置, 位于长江之滨 , 并且处于华 中地 区. 属于市 。两 岸 三 镇 的 良好 地 拉动经济增长 , 加大基础 设施建设 ; 第三 , 加强产 业升级 , 推动 理位 置 , 于 长 江 之 滨 , 且 处 于 华 中 地 区 , 于 南 北 交 流 的 中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 四 , 动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 进 新 型 工 业 化 ; 位 并 属 第 推 推 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河南文化产业分析──文化产业专题报告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年。
省八次党代会确定了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为河南文化产业新一轮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全省全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95.04亿元,增长速度17.1%,高于全省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各项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
一、2006年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过去的一年,在全省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的大环境下,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2006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2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第一产业增加值2049.42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6762.40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3652.27亿元,增长12.0%。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3279元。
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再上新台阶。
其中,文化产业的不断增长,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推进了和谐中原建设。
(一)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总量和速度不断提高1、2006年,河南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95.04亿元,增长17.1%,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提高;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123.32万人,增长5.5%,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2%。
2006年河南省文化产业主要指标2、文化产业分层增长情况。
从文化产业组成的三个层次看:核心层2006年实现增加值76.54亿元,实际增长12.5%,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9.4%,共有从业人员29.32万人,占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23.8%;外围层实现增加值28.59亿元,实际增长16.4%,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2%,共有从业人员30.81万人,占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25%;相关层实现增加值289.91—2—亿元,实际增长18.5%,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3.4%,共有从业人员63.20万人,占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51.2%。
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实现的增加值之比为19.4:7.2:73.4,从业人员之比为23.8:25.0:51.2。
3、文化产业分行业增长情况。
在“文化服务”的7个行业类别中,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3.26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13.5%,所占份额最高;其次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0.49亿元,占5.2%;居第三位的是广播电影电视服务,实现增加值15.38亿元,占3.9%;其余依次是其他文化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新闻服务。
从吸纳的从业人员来看,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有22.27万人,占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8.1%,所占份额最高;其次是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有20.42万人,占16.6%;居第三位的是其他文化服务行业,有8.35万人,占6.8%;其余依次是文化艺术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新闻服务。
在“相关文化服务”的2个行业类别中,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行业实现增加值218.97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5.4%,从业人员39.87万人,占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32.3%;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行业实现增加值70.93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8.0%,从业人员23.32万人,占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18.9%。
(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3—1、新闻出版整体实力较强近年来,河南的新闻出版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新闻出版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6年全省新闻出版业机构数为17458个,从业人员20.42万人。
全省共有图书发行网点9606个,其中国有新华书店1394个。
2006年,全省出版各类图书3883种,总印数达24755万册;出版报纸123种,总印数达到201574万份;随着家用视听设备的普及和升级换代,音像制品种类丰富,数量猛增。
2006年出版音像及电子出版物379种,出版数量为132万盒(张);全省出版物销售数量128213万册(张、份、盒),销售金额达到85.52亿元。
全省2006年共引进图书版权48项,输出图书版权15项,引进输出比例为 3.2∶1,与2005年图书引进与输出版权比例是8.5∶1相比,版权贸易逆差进一步缩小。
2、广播电视成果丰硕广播影视业持续发展。
截止2006年底,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共有从业人员近4万人,资产总额82.82亿元,比上年增加14.18亿元,形成了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传输覆盖以及相关产业链的事业、产业格局。
2006年全省共有广播电台18座,公共广播节目套数146套。
全省共有电视台18座,电视节目套数164套。
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制作能力有较大提高。
全年广播节目播出时间591605小时,比上年增加58906小时,增长11.1%;制作广播节目时间296168小时,比上年增加—4—16625小时,增长5.9%。
全年电视节目播出时间810247小时,比上年增加29854小时,增长3.8%;制作电视节目时间131498小时,比上年增加725小时;全省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了96.51%和96.42%,比上年分别提高了0.15%和0.26%。
有线电视用户505.70万户,较上年增加24.84万户,入户率18.3%。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在巩固行政村“村村通”广播电视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进行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
全省广播电视总收入27.06亿元,行政事业单位总收入20.53亿元,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37亿元,实际创收收入22.11亿元,广告收入13.61亿元,网络传输收入1.43亿元,有线广播电视收视费收入5.14亿元。
省电台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5强,省电视台经营创收和卫星频道收视率、覆盖率进入全国前十强。
3、文化艺术日益繁荣2006年全省文化艺术捷报频传,文化遗产保护全面推进,文化市场发展繁荣有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安阳殷墟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189处,总数跃居全国第二位。
2006年,全省共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03个、文化站2170个,从业人员8344人;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99个,从业人员10024人;艺术表演场馆152个,从业人员4393人;图书馆136个,从业人员2784人。
人民群众就近、便利、有选择地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
—5—2006年全省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体国内演出3.9万场,观众5007万人次,总收入17919万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演出收入5818万元,比上年增长22.7%。
全省艺术表演场馆152个,坐席数11.77万个,演出场次7万场次,观众905万人次。
全省136个公共图书馆,馆藏量1470万册(件)。
博物馆79个。
2006年,全省文物业机构数232个,藏品1435495件。
全年全省22个项目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全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3139.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0%。
其中,接待国际游客75.74万人次,增长26.1%;接待国内游客13063.40万人次,增长30.1%。
全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121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50处。
星级酒店468个,旅行社991家。
全省共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个。
(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效益显著2006年,我省文化企业实力逐步增强,河南出版集团2006年出版图书3247种,图书总印数28266万册;实现销售净收入51.05亿元;总资产达到64.59亿元,比上年增长9.8%。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06年,报业集团出版报纸8种,总印数50339万份;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4%;总资产达到1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
(四)文化消费有所增长—6—2006年,我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810.2元,比上年增长11.9%;在消费支出中,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支出为424元,增长10.6%,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的6.3%,与上年持平。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61元,在消费支出中,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50.5元,增长18.8%。
二、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我省文化产业虽然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结构仍需调整从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产业标准分类来看:我省文化产业中“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在2006年实现的增加值之比为19.4:7.2:73.4,“核心层”和“外围层”所占的比重和总量明显偏低。
这与全国文化产业平均水平37:20:43相比差别较大,全国的文化产业结构呈以文化服务为主体的状况,文化服务单位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国文化及其产业单位增加值的57%,相关文化服务占了43%;而我省文化服务单位创造的增加值仅27%,相关文化服务占了73%,与全国平均水平在结构上有着较大的差异。
同时,在文化服务内部,我省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为主构成的核心层增加值占73%;而以属于现代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的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及会展等为主构成的外围层却仅占27%。
这种结构显示了我省文化产业是以传统文化产业为主的,具有活力和发展前景广阔的现代文化产业贡献的增加值份额偏小。
—7—(二)缺少具备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主体产业主体是产业发展的关键。
2006年我省文化产业单位数为218417个。
但上规模的文化产业主体还太少。
我省每个文化产业单位年创造的增加值平均仅18.08万元,远低于全国46.16万元(2004年)的平均水平。
虽然我省有河南报业集团、河南出版集团等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主体,但这些有竞争力的大规模文化产业主体数量少,相互之间互补性不强,不能更好的服务于产业链的完善与壮大。
总体来看,我省文化产业各类单位中,现代性文化企业比较少,综合性文化企业很少见,迫切呼唤能够充分借助现代光电科技,依靠现代资本市场实现文化资本、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的全国知名文化企业。
(三)文化产品出口薄弱,比重太低我省对文化产品的出口重视不够,出口总量较小,所占比重很低。
据郑州海关统计,2006年全省文化商品出口额为5.38亿美元,占全部出口额8%。
在我省出口的近200种文化商品中,出口额上千万美元的仅4种,出口额上百万美元的仅10种,数量和品种均与文化大省很不相称。
(四)文化消费水平偏低,消费需求增长缓慢2006年,河南省人均生产总值13279元,比上年增长13.5%,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10.26元,增长11.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1%,已经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685.18元,增长—8—10.7%,但其中城镇居民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847.12元,仅增长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