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临床路径-全国征求意见稿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突发头痛或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急诊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基底节区(壳核≥30ml,丘脑≥15ml),小脑(≥10ml或直径≥3cm,或合并明显的脑积水),脑叶(≥40ml),脑室出血(重症全脑室出血)急请脑外科会诊→行手术治疗的转脑外科进一步诊治↓不手术的转内科ICU继续治疗,病情平稳转入普通病房(ICU治疗略)↓重整医嘱,●一般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鼻饲(昏迷或有吞咽困难者在发病第2-3天即应鼻饲,给予高纤维、高能量饮食);保持尿便通畅;观察病情;缓解疼痛;卧床休息,床头抬高20-30度;减少探视,避免声光刺激和情绪激动;预防并发症(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采取勤翻身、肢体被动活动、气垫床等措施预防褥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康复治疗:早期将患肢置于或固定于功能位,如病情允许,危险期过后,应及早进行肢体功能、语言障碍及心理的康复治疗。
●控制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
●药物治疗:调控血压(不要急于降压,先降颅压再决定是否降压,>180/100mmHg应降压,降压幅度不宜过大,血压过低应升压)、降低颅内压(脱水、抬高床头、镇痛、镇静)、止血药物(一般不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不能进食的液体量1500-2500ml、补液、补钠、补钾)、对症治疗(镇静、镇痛、治疗高热、防治继发感染)、神经营养剂、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7天左右复查肾功能、离子、血常规等及其他异常指标,7-10天复查1次头CT,病情变化随时复查头CT,必要时脑外科会诊,若病情平稳可行头MRA或CTA协助评价血管情况。
↓血肿显著吸收且无明显感染等并发症者预约出院。
神经内科-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9)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脑出血分类及临床诊断要点:1、高血压性脑出血:①常于活动状态下发病;②大多数发病时有明显头痛和呕吐;③发病较急,多迅速进展,多与高血压有关;④可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⑤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⑥应做头颅CT或MRI检查;⑦必要时腰穿,脑脊液一般可能含血。
2、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①多为急骤发病;②多数无前驱症状;③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有明显头痛和呕吐;④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⑤必要时腰穿,脑脊液可能含血;⑥应做头颅CT或MRI检查。
3、脑动脉淀粉样血管病并出血:①发病多由于脑动脉淀粉样血管病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②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有明显头痛和呕吐;③应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④必要时腰穿,脑脊液可有红细胞。
4、脑肿瘤并出血5、脑梗死并出血6、其他:继发于凝血功能障碍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抗凝剂、溶栓剂等导致的脑出血7、原因未明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外科手术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脑室外引流术)(1)适应证①头颅CT证实脑出血,占位明显;②患者有明显意识障碍;③有脑干受损、脑疝或急性脑积水表现者;④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2)禁忌证①有明显凝血功能障碍且不能纠正者;②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极不稳定者;③患者家属拒绝手术者;④恶性肿瘤晚期、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
(3)手术方法①开颅血肿清除术;②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③脑室外引流术。
2、内科药物治疗,建议:(1)稳妥运送;(2)控制脑水肿、降颅内压;(3)控制血压;(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5)止血剂的使用;(6)脑出血致内脏综合征的处理;(7)营养支持治疗;(8)康复治疗。
PKU神外临床路径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ICD-10:S06.401)行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ICD-9-CM-3:01.24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1)病史:一般均有外伤史,临床症状较重,并迅速恶化,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伤后短时间内可发展为濒死状态;(2)意识障碍:伤后多数为原发性昏迷与继发性昏迷相重叠,或昏迷的程度逐渐加深;较少出现中间清醒期;(3)颅内压增高表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呕吐和躁动较常见,生命体征变化明显(Cushing’s反应);(4)脑疝症状:出现较快,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一侧瞳孔散大后短时间内出现对侧瞳孔散大,并出现去脑强直、病理性呼吸等症状;(5)局灶症状:较多见,早期即可因脑挫伤或/和血肿压迫引起偏瘫、失语。
2.辅助检查:(1)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典型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间有一双凸镜形或梭形高密度影。
CT检查可明确诊断、确定血肿部位、评估血肿量。
骨窗像对诊断颅骨骨折具有重要意义;(2)头颅X线平片:约90%的病例合并有颅骨骨折;(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诊断明确,选用骨瓣开颅血肿清创术:(1)临床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2)幕上血肿>30ml,颞区血肿>20ml,幕下血肿>10ml;(3)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出现昏迷者。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摘要:目的在脑出血病患临床工作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
方法选取近一年时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出血病患作为实验对象,并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
其中参照组病患30例,对其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其余30例病患纳入实验组之中,对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最终对比两组病患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根据本次实验结果表示,参照组与实验组病患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其生活质量评分并无显著差异,在接受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病患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病患,且实验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更高。
结论针对脑出血病患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能够切实改善病患生活质量,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脑出血作为临床中较为多见的突发性脑血管病症,不仅致死率较高,且多数病患在治疗后仍存在诸多后遗症。
脑出血的发病机制是由于病患脑部血管破裂导致出血,病患在发病时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恶心、晕眩、肢体功能受损、偏瘫以及颅内压增高等,严重影响到了病患日常的工作与生活。
目前临床上对于脑出血并没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措施,必须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病患提升自身的生活能力[1]。
也正因为如此,必须要加强针对脑出血病患的护理力度。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新型主动护理模式,在病患入院后基于其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在最大限度上满足病患内心诉求,以此实现提升护理质量、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的目的。
本次实验选取了近一年时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出血病患作为实验对象,针对脑出血病患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
一、实验数据以及方法(一)临床资料本次实验选取近一年时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出血病患作为实验对象,并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
其中参照组病患30例,平均年龄(72.48±2.35)岁;其余30例病患纳入实验组之中,平均年龄为(71.96±2.83)岁。
高血压临床路径
高血压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高血压病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10:I10.x00/I10.x03/I10.x04/I10.x05)无并发症者(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标准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规范的血压测量方法及合格的血压计是诊断高血压的前提。
2.高血压水平分级(1)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 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高血压病(疾病编码ICD10:I10.x00/I10.x03/I10.x04/I10.x05),3级高血压或须要住院的1-2级高血压患者。
2.除外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及严重临床情况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可疑主动脉夹层等。
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1.个体化治疗,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疗效而不良反应最小,逐渐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
2.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降压药的选择应考虑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1. 治疗目标:(1)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2)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3)年轻人或同时患有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肾病的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g。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策略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策略殷利明;徐伟光;钟德泉;赵展;王文涛【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钻孔引流、54例小骨窗开颅、29例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三组患者的术前病情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比较,钻孔引流组平均年龄最大,术前GCS评分最高,平均血肿量最少,术后死亡率最低,与小骨窗开颅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于骨瓣开颅组.骨瓣开颅组平均年龄最小,术前GCS评分最低,血肿量最大,术后死亡率最高,疗效较差.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根据血肿量、意识状态演变,有无脑疝、脑室内积血、脑积水、患者全身情况综合评定,并根据家属意愿,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1(008)022【总页数】2页(P31-32)【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策略【作者】殷利明;徐伟光;钟德泉;赵展;王文涛【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4高血压是造成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1],脑出血一旦发生,将会致死或致残。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6月~2010年6月分别使用钻孔引流、小骨窗开颅、骨瓣开颅血肿清除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51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①钻孔引流组:共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61~86岁,平均71.7岁;出血位于基底节区57例,皮质下11例,其中破入脑室 19 例;出血量:51 例30~49 ml,11 例 50~79 ml,6例80~120 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3~5分 5例,6~9分10例,10~12分53例。
临床路径编码详解
临床路径病种
下肢静脉曲张:诊断(ICD-10:I83 :大隐静脉、小隐静脉曲张)
手术(ICD-9-CM-3:38.59 :剥脱术、结扎术等)
高血压脑出血:诊断(ICD-10:I161.902 :脑出血)
手术(ICD-9-CM-3:01.24:开炉探查术、颅骨切除减压术、颅
骨钻孔减压术、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等)
急性阑尾炎:诊断(ICD-10:K35.902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K35.101:急性化脓
性阑尾炎K35.003 :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
手术(ICD-9-CM-3:47.09 :阑尾清除术)
腹股沟疝:诊断(ICD-10:K40.2 : 双侧腹股沟疝K40.9:单侧腹股沟疝)手术(ICD-9-CM-3:53.0-53.1 : 腹股沟疝修补术、疝囊高位结扎术)
前列腺增生:诊断(ICD-10:N40 :良性前列腺增生)
手术(ICD-9-CM-3:60.2901 :等离子电切术、汽化电切术、激光切
除术等)
胆囊结石:诊断(ICD-10:K80.0/K80.1 :胆囊结石伴急性、化脓性、梗阻性、慢
性胆囊炎)
手术(ICD-9-CM-3:51.2300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1.23002:中转
开放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结石:诊断(ICD-10:K80.5 :肝内胆管、肝外胆管结石)
手术(ICD-9-CM-3:51.41001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路径资料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路径(县医院版)一、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ICD-10:I61.902)行开颅血肿清除术(ICD-9-CM-3:01.2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和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常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及呕吐,严重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
2.体格检查: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可以出现一些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瞳孔改变等:(1)壳核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最好发部位,先出现对侧肢体偏瘫,严重时可进展为昏迷,甚至死亡;(2)丘脑出血:一般出现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当内囊出血时也出现偏瘫症状;(3)小脑出血:由于出血对脑干的直接压迫,患者先出现昏迷而非先出现偏瘫;(4)脑叶出血:症状因血肿所在脑叶不同而有所差异,如额叶可出现对侧偏瘫,多发生于上肢,而下肢和面部较轻;顶叶可出现对侧半身感觉障碍;枕叶可出现同侧眼痛和对侧同向偏盲;颞叶出血如发生在优势半球,可出现语言不流利和听力障碍。
3.辅助检查:(1)头颅CT扫描: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体积,血肿呈高密度影;(2)头颅MRI扫描:不作为首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适应征:(1)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等脑疝表现;(2)幕上血肿量>30ml,中线构造移位>5mm,侧脑室受压明显;(3)幕下血肿量>10ml,脑干或第四脑室受压明显;(4)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血肿量逐渐增加,无手术绝对禁忌症。
临床路径病种
2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23.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
24、胃癌根治手术
25、胃癌联合脏器切除手术
26.乳腺良性肿瘤
27、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28.原发性肝细胞癌
29、肝门胆管癌
30、细菌性肝脓肿
31、胰腺癌
32、胰腺假性囊肿
33。肠梗阻
34。小肠间质瘤
35.克罗恩病
36。肠外瘘
1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4.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15、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脑出血
3、吉兰-巴雷综合征
4.多发性硬化
5。癫痫
6。重症肌无力
7。病毒性脑炎
8、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9、肌萎缩侧索硬化
10。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1、颈动脉狭窄
12。颅内静脉窦血栓
13、视神经脊髓炎
10、慢性肾脏病贫血
七、内分泌10个临床路径病种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3。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4。库欣综合征
5。Graves病
6.垂体催乳素瘤
7.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8、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9、尿崩症
10、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八、普外科37个临床路径病种
1.胃十二指肠溃疡
2、急性胰腺炎
3。直肠息肉
3.良性前列腺增生
4.肾结石
5、输尿管结石
6。睾丸鞘膜积液
7。精索静脉曲张
8.精索鞘膜积液
9、前列腺癌
10、肾上腺无功能腺瘤
11.肾盂癌
12、输尿管癌
十二、胸外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1、贲门失迟缓症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346个一、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个1.肺血栓栓塞症2.社区获得性肺炎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支气管扩张症5.支气管哮喘6.自发性气胸7.肺脓肿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结核性胸膜炎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1.慢性支气管炎12.特发性肺纤维化13.胸膜间皮瘤14.原发性支气管肿瘤15.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1.肝硬化腹水2.轻症急性胰腺炎3.胆总管结石4.胃十二指肠溃疡5.大肠息肉6.反流食管炎7.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8.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9.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10.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11.溃疡性结肠炎中度12.上消化道出血1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4.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15.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脑出血3.吉兰—巴雷综合征4.多发性硬化5.癫痫6.重症肌无力7.病毒性脑炎8.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9.肌萎缩侧索硬化10.急性横贯性脊髓炎11.颈动脉狭窄12.颅内静脉窦血栓13.视神经脊髓炎14.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15.脑梗塞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8.房性心动过速9.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10.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1.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12.主动脉夹层内科13.肾血管性高血压14.心房颤动介入治疗1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五、血液内科临床路径病种9个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初治APL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5.慢性髓细胞白血病6.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血友病A9.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六、肾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0个1.终末期肾脏病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3.急性肾功能损伤肾病行肾穿刺活检5.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6.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7.急性肾盂肾炎8.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9.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10.慢性肾脏病贫血七、内分泌临床路径病种10个型糖尿病型糖尿病3.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4.库欣综合征病6.垂体催乳素瘤7.原发性骨质疏松症8.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9.尿崩症10.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八、普外科临床路径病种36个1.胃十二指肠溃疡2.急性胰腺炎3.直肠息肉4.门静脉高压症5.腹股沟疝6.下肢静脉曲张7.血栓性外痔8.急性单纯性阑尾炎9.结节性甲状腺肿10.乳腺癌11.结节性甲状腺肿12.甲状腺良性肿瘤13.急性乳腺炎14.慢性胆囊炎15.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16.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17.肛裂18.脾破裂19.结肠癌根治切除手术20.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21.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2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3.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24.胃癌根治手术25.胃癌联合脏器切除手术26.乳腺良性肿瘤27.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8.原发性肝细胞癌29.肝门胆管癌30.细菌性肝脓肿31.胰腺癌32.胰腺假性囊肿33.肠梗阻34.小肠间质瘤35.克罗恩病36.肠外瘘36.肛周脓肿九、神经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8个1.颅前窝底脑膜瘤2.颅后窝脑膜瘤3.垂体腺瘤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5.三叉神经痛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7.颅骨凹陷性骨折8.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9.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10.颅骨良性肿瘤11.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2.颈内动脉动脉瘤13.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14.大脑半球胶质瘤15.大脑凸面脑膜瘤16.三叉神经良性肿瘤17.椎管内神经纤维瘤18.脑挫裂伤十、骨科临床路径病种26个1.腰椎间盘突出症2.颈椎病3.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4.股骨颈骨折5.胫骨平台骨折6.踝关节骨折7.股骨干骨折8.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9.锁骨骨折10.肱骨干骨折11.肱骨髁骨折12.尺骨鹰嘴骨折13.股骨髁骨折14.髌骨骨折15.尺桡骨干骨折16.髌骨骨折17.胫腓骨干骨折18.股骨下端骨肉瘤19.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20.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21.胸椎管狭窄症22.股骨头坏死23.髋关节发育不良24.髋关节骨关节炎25.膝内翻26.膝关节骨关节炎十一、泌尿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2个1.肾癌2.膀胱肿瘤3.良性前列腺增生4.肾结石5.输尿管结石6.睾丸鞘膜积液7.精索静脉曲张8.精索鞘膜积液9.前列腺癌10.肾上腺无功能腺瘤11.肾盂癌12.输尿管癌十二、胸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6个1.贲门失迟缓症2.自发性气胸3.食管癌4.支气管肺癌5.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6.漏斗胸7.非侵袭性胸腺瘤8.肺良性肿瘤9.纵膈良性肿瘤10.食管裂孔疝11.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12.气管恶性肿瘤13.食管平滑肌瘤14.纵膈恶性畸胎瘤15.食管癌手术治疗16.原发性肺癌手术十三、心血管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3个1.房间隔缺损2.室间隔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4.冠状动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6.法洛四联症7.主动脉病变8.升主动脉瘤9.肺动脉瓣狭窄10.二尖瓣病变11.主动脉瓣病变人工机械瓣置换术12.主动脉瓣病变人工生物瓣置换术13.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十四、妇科临床路径病种5个1.子宫腺肌病2.卵巢良性肿瘤3.宫颈癌4.输卵管妊娠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病种10个1.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3.计划性剖宫产4.完全性前置胎盘5.过期妊娠6.医疗性引产7.阴道产钳助产8.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9.阴道分娩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10.产褥感染十六、儿科内科临床路径病种29个1.轮状病毒肠炎2.支原体肺炎3.麻疹合并肺炎4.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5.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儿童急性早幼粒白血病7.儿童房间隔缺损8.儿童室间隔缺损9.儿童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10.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狭窄11.矮小症12.病毒性心肌炎13.川崎病1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5.癫痫型糖尿病17.急性肾小球肾炎18.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9.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1.过敏性紫癜22.毛细支气管炎23.热性惊厥24.胃食管反流25.消化性溃疡2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7.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28.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9.支气管肺炎十七、小儿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6个1.先天性巨结肠2.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3.尿道下裂4.急性肠套叠5.先天性肠旋转不良6.甲状舌管囊肿或腮源性囊肿7.先天性胆管扩张症8.急性化脓性阑尾炎9.发育性髋脱位2岁以上10.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1.梅克尔憩室12.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13.肾母细胞瘤Ⅰ—Ⅱ期14.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15.先天性肌性斜颈16.隐睾睾丸可触及十八、眼科临床路径病种13个1.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共同性斜视4.上睑下垂5.老年性白内障6.角膜裂伤7.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8.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9.急性虹膜睫状体炎10.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1.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12.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13.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十九、耳鼻喉科临床路径病种15个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声带息肉3.慢性鼻—鼻窦炎4.喉癌5.慢性扁桃体炎6.突发性耳聋7.鼻出血8.鼻中隔偏曲9.鼻腔鼻窦恶性肿瘤10.分泌性中耳炎11.甲状腺肿瘤12.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13.下咽癌14.腺样体肥大1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二十、口腔科临床路径病种16个1.舌癌2.唇裂3.腭裂4.下颌骨骨折5.下颌前突畸形6.腮腺多形性腺瘤7.牙列缺损8.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9.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可摘义齿修复10.复发性口腔溃疡11.口腔扁平苔藓12.口腔念珠菌病13.单纯疱疹14.乳牙中龋15.乳牙慢性牙髓炎16.个别乳磨牙早失二十一、皮肤性病科临床路径病种11个1.带状疱疹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3.寻常性天疱疮4.重症多行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5.白癜风6.淋病7.慢性光化性皮炎8.荨麻疹9.系统性硬化症10.寻常痤疮11.寻常型银屑病二十二、肿瘤科临床路径病种15个1.甲状腺癌2.结肠癌3.胃癌4.直肠癌化疗5.直肠癌放射治疗6.结肠癌化疗7.食管癌化疗8.食管癌放射治疗9.原发性肺癌放射治疗10.乳腺癌化疗11.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12.胃癌姑息化疗13.胃癌术前化疗14.胃癌辅助化疗15.胃癌放射治疗二十三、精神科临床路径病种5个1.双相情感障碍2.精神分裂症3.持久的妄想性障碍4.分裂情感性障碍5.抑郁症。
脑出血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脑出血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一例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路径,探讨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案。
病例患者为一名中年男性,主要症状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以及医生的诊断,患者被确诊为脑出血病例。
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
本报告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借鉴,以提高脑出血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第一部分:疾病介绍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指脑内血管突然破裂,造成血液进入脑实质并形成出血灶。
根据出血灶的部位和原因,可分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动脉瘤破裂性脑出血、脑血管畸形破裂性脑出血等几种类型。
第二部分:病例分析本例患者为一名中年男性,平时有高血压病史。
患者主要症状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等。
经过身体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患者被诊断为右侧大脑出血。
进一步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使患者逐渐康复。
第三部分:临床路径分析根据该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可以制定相应的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是一个根据患者的特定病情和所需医疗服务而设计的管理系统,旨在提供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例的临床路径包括初步评估、确诊和治疗等多个环节。
初步评估:包括对患者病情的详细了解和身体检查,以及一些非侵入性的辅助检查,如头颅CT、脑电图和心电图等,以确定出血的位置和程度。
确诊:在初步评估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时明确诊断为脑出血。
治疗:根据脑出血的类型和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急性期脑出血,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开颅手术或经导管介入手术等方式,将血肿清除。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低血压、抗凝等药物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护理,包括理疗、言语治疗、营养支持等,旨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到最佳状态。
结论:通过对该脑出血病例的分析,我们了解了脑出血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临床路径的制定可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 编辑
雪松)
1 李金琼.浅谈急性心 肌梗死 的护 理体会 [ ] 中华临 床医学 研究 J.
临 床路径在脑 出血患者中的应 用
何 雅 邵 阳医专附属 医院, 湖南省邵 阳市 4 2 0 2 00
摘 要 目的 : 探讨临床路径在脑 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 6 将 o例脑 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 实验组 和对照组 , 每组 3 , o例 实验组按制订好 的医、 、 临床路径表实施 每 日诊 疗护理 工作 , 护 患 对照 组采用 传统 医疗 护理方法 。结果 : 实验 组患者焦虑程度 、 平均住 院 日、 院治疗费用及 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 异 ( <o 0 ) 患者满 意度和 住 P . 1,
注 : 对照 组 比较 , < O 0 。 与 P . 5
3 讨论
3 1 营造 多学科 多部 门合 作的环 境 .
C P侧重 于 医院医疗
部 门参 与合作 , 完成最佳照护 , 出院后 f C D { P T作效 果评价 。 1
13 观 察 指 标 . ① 心 理 状 态 : 用 焦 虑 自评 量 表 ( AS [ 采 S )
护理的标准化 , 若仅 由护 理部开 发应用 , 作用会 减半 。C 其 P
的 重 要 目的 之 一 , 就是 进行 有 效 的 医 疗 活 动 过 程 的 管 理 。 因
维普资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医学理论 与实践 2 0 0 8年第 2 1卷第 4期
JMe e r& P a 12 , . , r2 0 dTho rcVo. 1No 4 Ap 0 8
杂 志 ,0 6 2 1) 15 . 20 t1( o :3 1
43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版)
一、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ICD-10:I61.902)
行开颅血肿清除术(ICD-9-CM-3:01.2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和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常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及呕吐,严重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
2.体格检查: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可以出现一些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瞳孔改变等:
(1)壳核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最好发部位,先出现对侧肢体偏瘫,严重时可进展为昏迷,甚至死亡;
(2)丘脑出血:一般出现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当内囊
出血时也出现偏瘫症状;
(3)小脑出血:由于出血对脑干的直接压迫,患者先出现昏迷而非先出现偏瘫;
(4)脑叶出血:症状因血肿所在脑叶不同而有所差异,如额叶可出现对侧偏瘫,多发生于上肢,而下肢和面部较轻;顶叶可出现对侧半身感觉障碍;枕叶可出现同侧眼痛和对侧同向偏盲;颞叶出血如发生在优势半球,可出现语言不流利和听力障碍。
3.辅助检查:
(1)头颅CT扫描: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体积,血肿呈高密度影;
(2)头颅MRI扫描:不作为首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适应征:
(1)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等脑疝表现;
(2)幕上血肿量>30ml,中线构造移位>5mm,侧脑室
受压明显;
(3)幕下血肿量>10ml,脑干或第四脑室受压明显;
(4)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血肿量逐渐增加,无手术绝对禁忌症。
2.禁忌症:
(1)有严重心脏病或严重肝肾性能不全等,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2)脑疝晚期。
3.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当充分告知风险,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四)标准住院日为≤2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902 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脑疝晚期患者不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入院当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血型、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
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4)头颅CT扫描。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DSA、MRI进行鉴别诊断。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等;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②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推荐头孢呋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三次;
②儿童:平均一日剂量为60mg/kg,严重感染可用到100 mg/kg,分3-4次给予;
③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
清除率>20ml/min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10-2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2次;肌酐清除率<1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1次;
④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⑤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3)推荐头孢曲松钠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①成人:1g/次,一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②儿童:儿童用量一般按成人量的1/2给予;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开颅血肿清除术,有条件医院在显微镜下行血肿清除,如血肿破入脑室,阻塞脑脊液循环,发生脑积水,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术。
3.手术臵入物:颅骨固定材料、引流管系统;
4.术中用药:脱水药、降压药、抗菌药物,酌情使用抗癫痫药物及激素。
5.输血:根据手术失血情况决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21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术后24小时之内及出院前根据具体情况复查头颅CT,了解颅内情况;化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行血气分析、胸部X线平片、B超等检查。
3.每2-3天手术切口换药1次。
4.术后7天拆除手术切口缝线,或根据病情酌情延长拆线时间。
5.术后根据患者病情行气管切开术。
6.术后早期患肢被动功能锻炼。
(十)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
2.体温正常,与手术相关各项化验无明显异常。
3.手术切口愈合良好。
4.仍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如生命体征平稳,经评估不能短时间恢复者,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可以转院继续康复治疗。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中或术后继发手术部位或其他部位的颅内血肿、脑水肿、脑梗塞等并发症,严重者需要二次手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术后切口、颅内感染,出现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术后继发其他内、外科疾病,如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应激性溃疡等,需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十二)参考费用标准:
单纯血肿清除费用15000-20000元。
二、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ICD-10:I61.902)
行开颅血肿清除术(ICD-9-CM-3:01.2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