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临床路径NICU

合集下载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突发头痛或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急诊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基底节区(壳核≥30ml,丘脑≥15ml),小脑(≥10ml或直径≥3cm,或合并明显的脑积水),脑叶(≥40ml),脑室出血(重症全脑室出血)急请脑外科会诊→行手术治疗的转脑外科进一步诊治↓不手术的转内科ICU继续治疗,病情平稳转入普通病房(ICU治疗略)↓重整医嘱,●一般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鼻饲(昏迷或有吞咽困难者在发病第2-3天即应鼻饲,给予高纤维、高能量饮食);保持尿便通畅;观察病情;缓解疼痛;卧床休息,床头抬高20-30度;减少探视,避免声光刺激和情绪激动;预防并发症(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采取勤翻身、肢体被动活动、气垫床等措施预防褥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康复治疗:早期将患肢置于或固定于功能位,如病情允许,危险期过后,应及早进行肢体功能、语言障碍及心理的康复治疗。

●控制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

●药物治疗:调控血压(不要急于降压,先降颅压再决定是否降压,>180/100mmHg应降压,降压幅度不宜过大,血压过低应升压)、降低颅内压(脱水、抬高床头、镇痛、镇静)、止血药物(一般不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不能进食的液体量1500-2500ml、补液、补钠、补钾)、对症治疗(镇静、镇痛、治疗高热、防治继发感染)、神经营养剂、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7天左右复查肾功能、离子、血常规等及其他异常指标,7-10天复查1次头CT,病情变化随时复查头CT,必要时脑外科会诊,若病情平稳可行头MRA或CTA协助评价血管情况。

↓血肿显著吸收且无明显感染等并发症者预约出院。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急性期)临床路径一、脑出血(急性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

(二)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颅内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

2.控制血压。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控制体温。

5.防治癫痫。

6.必要时外科手术。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出血疾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血脂;( 3 )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头颅MRI、CTA、心肌酶谱、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骨髓穿刺(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脑出血者)。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呋塞米等。

2.降压药物:可选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等。

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无感染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2.NIH卒中量表和GCS量表评分。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脑出血病情危重者如呼吸、循环功能不全,多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转入lCU,转入相应路径。

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脑出血临床路径(中医)

脑出血临床路径(中医)

中风病(脑出血)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中风病(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为脑出血的患者。

(ICD-10:I61)(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在起病10-30分钟为进行性加重。

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1)CT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边界清楚,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

(2) MRI可发现CT不能确定的脑干或小脑小量出血,能分辨病程4-5周后CT不能辨认的脑出血,区别陈旧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显示血管畸形流空现象。

(3)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可检出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和血管炎等。

3.证候诊断:(1)急性期①风火上扰,肝阳暴亢辩证要点:半身不遂,头痛头晕,口干口苦,舌红,脉弦数。

②肺热腑实,瘀阻清窍辩证要点:半身不遂,神昏目赤,项强身热,便秘溲赤,舌红绛,苔焦黄,脉洪滑数。

③痰浊内盛,蒙蔽清窍辩证要点:神疲肢冷,气短懒言,或神昏肢瘫,喉中痰鸣,舌黯淡,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④元气不固,神明散乱辩证要点:头痛呕吐,四肢瘫痪,手撒肢冷,汗出如油,二便自遗,舌痿苔枯,舌黯脉微。

⑤痰瘀阻络,自溢脉外辩证要点:肢瘫语謇,肢体麻木,头胀刺痛有定处,或猝然倒地,神昏烦躁,舌黯且散在瘀点,苔白腻,脉弦涩。

(2)慢性期①阳气虚衰,瘀血内阻辩证要点:面黄肢软,气短懒言,口舌歪斜,语言不利,舌淡苔白,脉沉细涩。

②肝肾两亏,筋脉失养辩证要点:眩晕耳鸣,语声低微或不语,神疲心烦,肢软无力,舌红苔少脉细。

神经内科-脑出血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9)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脑出血分类及临床诊断要点:1、高血压性脑出血:①常于活动状态下发病;②大多数发病时有明显头痛和呕吐;③发病较急,多迅速进展,多与高血压有关;④可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⑤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⑥应做头颅CT或MRI检查;⑦必要时腰穿,脑脊液一般可能含血。

2、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①多为急骤发病;②多数无前驱症状;③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有明显头痛和呕吐;④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⑤必要时腰穿,脑脊液可能含血;⑥应做头颅CT或MRI检查。

3、脑动脉淀粉样血管病并出血:①发病多由于脑动脉淀粉样血管病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②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有明显头痛和呕吐;③应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④必要时腰穿,脑脊液可有红细胞。

4、脑肿瘤并出血5、脑梗死并出血6、其他:继发于凝血功能障碍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抗凝剂、溶栓剂等导致的脑出血7、原因未明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外科手术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脑室外引流术)(1)适应证①头颅CT证实脑出血,占位明显;②患者有明显意识障碍;③有脑干受损、脑疝或急性脑积水表现者;④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2)禁忌证①有明显凝血功能障碍且不能纠正者;②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极不稳定者;③患者家属拒绝手术者;④恶性肿瘤晚期、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

(3)手术方法①开颅血肿清除术;②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③脑室外引流术。

2、内科药物治疗,建议:(1)稳妥运送;(2)控制脑水肿、降颅内压;(3)控制血压;(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5)止血剂的使用;(6)脑出血致内脏综合征的处理;(7)营养支持治疗;(8)康复治疗。

脑出血微创手术临床路径

脑出血微创手术临床路径

脑出血微创外科干预临床路径研究一 .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既往高血压病史,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4.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5.幕上血肿≧30ml,>25ml中线结构移位脑室受压明显。

6.幕下血肿≥10ml。

7.基本排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瘤卒中等非高血压脑出血因素。

二. 每位进入并完成路径病人补助科研费用元。

三.微创外科干预方法:1.硬通道微创血中穿刺。

2.软通道微创血中穿刺。

3.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

四.进入路径病人均采用表格统计管理。

五.选择治疗方案: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成人自发脑出血治疗指南》AHA/ASA2007版。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

2.控制血压。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控制体温。

5.防治癫痫。

6.防止应激性溃疡7.微创手术。

8.每日尿激酶冲洗2-4次,共3-5天。

9.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10.改善脑循环功能11.早期康复治疗。

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七.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CTA、MRA或DSA,骨髓穿刺(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脑出血者)。

八.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及《成人自发脑出血治疗指南》AHA/ASA2007版执行。

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康复科脑出血临床路径新

康复科脑出血临床路径新

脑出血康复临床路径一、脑出血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261: 900 )(二)诊断依据。

依照《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显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者。

2.头颅影像学检查发觉相应脑部出血灶。

(三)选择医治方案的依据。

依照《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医治: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固,降低血压、操纵颅内压、预防并发症和其他对症支持处置,必要时外科手术医治。

2.康复评定及康复医治:增进运动功能、言语、吞咽、认知功能恢夏,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避免并发症。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0・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需符合ICD-261 : 900脑出血疾病编码。

2.生命征平稳,病情稳固,神志清醒,症状无进展。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置也不阻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入路径。

4.排除外科手术指证患者。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录凝血功能;(3)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依照具体情形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MRA。

(七)选择用药。

1・1降压药物:依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操纵颅内压:20%甘露醇脱水医治。

4.依照病情可选用营养神经药物、抗癫痫及制酸药物等辅助医治。

(八)监测生命体征和康复评定。

1.生命体征监测。

2.康复评定:1)脑血管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2)运动功能评定:Brunnstrom分级评息Fugl-Meyer躯体功能量表(上肢、下肢、关节活动度测评、平稳功能评定、感觉功能评测1步行功能评定3)语言功能评定:汉语标准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评定4)吞咽功能评定5)认知功能评定:如MMSE评定6)Barthel指数评定7)心理状况评定:焦虑、抑郁量表评定8)生存质量量表。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2020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2020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2020年版)(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

2.控制血压。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控制体温。

5.防治癫痫。

6.必要时外科手术。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出血。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头颅CT 、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CTA、MRA 或DSA,骨髓穿刺(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脑出血者)。

(七)选择用药。

1.神经保护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2.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

3.降压药物: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4.缓泻药:乳果糖、酚酞片、番泻叶等。

5.并发症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抗感染、控制癫痫发作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7.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2.NIHSS卒中量表和GCS量表评分。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退出路径1.脑出血病情危重者需转入ICU或NICU或手术治疗,转入相应路径。

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脑出血临床路径(修订版)

脑出血临床路径(修订版)

脑出血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1.急性起病。

2.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常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头颅CT或MRI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因(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1.一般治疗:监测命体征,维持呼吸循环稳定,检测控制体温。

2.加强血压管理,避免血肿扩大3.控制血糖水平。

4.脑出血病因检查及治疗。

5.防治并发症: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痫性发作,预防深静脉血栓。

6.选择适宜药物治疗。

7.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8.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200)(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自身免疫抗体、肿瘤指标、出凝血指标等;(2)头颅MRI,MRV、CTA、MRA或DSA。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高渗盐水、甘油果糖、速尿和白蛋白等。

2.降压药物: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选择静脉降压药物或口服降压药物。

3.抗菌药物: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根据患者情况及药敏结果选择适宜抗生素药物。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

2011年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

2011年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

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ICD-10:I6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在起病10-30分钟为进行性加重。

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1)CT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边界清楚,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

(2) MRI可发现CT不能确定的脑干或小脑小量出血,能分辨病程4-5周后CT不能辨认的脑出血,区别陈旧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显示血管畸形流空现象。

(3)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可检出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和血管炎等。

3.证候诊断:(1)急性期①风火上扰,肝阳暴亢辩证要点:半身不遂,头痛头晕,口干口苦,舌红,脉弦数。

②痰热腑实,瘀阻清窍辩证要点:半身不遂,神昏目赤,项强身热,便秘溲赤,舌红绛,苔焦黄,脉洪滑数。

③痰浊内盛,蒙蔽清窍辩证要点:神疲肢冷,气短懒言,或神昏肢瘫,喉中痰鸣,舌黯淡,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④元气不固,神明散乱辩证要点:头痛呕吐,四肢瘫痪,手撒肢冷,汗出如油,二便自遗,舌痿苔枯,舌黯脉微。

⑤痰瘀阻络,血溢脉外辩证要点:肢瘫语謇,肢体麻木,头胀刺痛有定处,或猝然倒地,神昏烦躁,舌黯且散在瘀点,苔白腻,脉弦涩。

(2)慢性期①阳气虚衰,瘀血内阻辩证要点:面黄肢软,气短懒言,口舌歪斜,语言不利,舌淡苔白,脉沉细涩。

②肝肾两亏,筋脉失养辩证要点:眩晕耳鸣,语声低微或不语,神疲心烦,肢软无力,舌红苔少脉细。

③肝阳偏亢,脉络瘀阻辩证要点:头晕头痛,口干口苦,头晕耳鸣,面红目赤,半身不遂,肢体僵硬,筋脉拘急,口舌歪斜,舌强语謇,舌红绛,苔黄,脉弦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1.急性起病;2.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常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3.头颅CT或MRI证实脑内出血改变;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因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1.一般治疗:监测命体征,维持呼吸循环稳定,检测控制体温;2.加强血压管理,避免血肿扩大3.控制血糖水平;4.脑出血病因检查及治疗;5.防治并发症: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痫性发作,预防深静脉血栓;6.选择适宜药物治疗;7.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8.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1.必需检查的项目:1200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自身免疫抗体、肿瘤指标、出凝血指标等;2头颅MRI,MRV、CTA、MRA或DSA;七选择用药;1.脱水药物:甘露醇、高渗盐水、甘油果糖、速尿和白蛋白等;2.降压药物: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选择静脉降压药物或口服降压药物;3.抗菌药物: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根据患者情况及药敏结果选择适宜抗生素药物;4.缓泻药;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八出院标准;1.患者病情稳定;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九变异及原因分析;1.脑出血病情危重者需行手术治疗,转入相应路径;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呼吸机辅助呼吸,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3.既往其他系统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二、脑出血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28天。

中风病脑出血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临床路径一、中风病(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为脑出血的患者。

(ICD-10:I61)(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在起病10-30分钟为进行性加重。

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1)CT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边界清楚,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

(2) MRI可发现CT不能确定的脑干或小脑小量出血,能分辨病程4-5周后CT不能辨认的脑出血,区别陈旧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显示血管畸形流空现象。

(3)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可检出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和血管炎等。

3.证候诊断:(1)急性期①风火上扰,肝阳暴亢辩证要点:半身不遂,头痛头晕,口干口苦,舌红,脉弦数。

②肺热腑实,瘀阻清窍辩证要点:半身不遂,神昏目赤,项强身热,便秘溲赤,舌红绛,苔焦黄,脉洪滑数。

③痰浊内盛,蒙蔽清窍辩证要点:神疲肢冷,气短懒言,或神昏肢瘫,喉中痰鸣,舌黯淡,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④元气不固,神明散乱辩证要点:头痛呕吐,四肢瘫痪,手撒肢冷,汗出如油,二便自遗,舌痿苔枯,舌黯脉微。

⑤痰瘀阻络,自溢脉外辩证要点:肢瘫语謇,肢体麻木,头胀刺痛有定处,或猝然倒地,神昏烦躁,舌黯且散在瘀点,苔白腻,脉弦涩。

(2)慢性期①阳气虚衰,瘀血内阻辩证要点:面黄肢软,气短懒言,口舌歪斜,语言不利,舌淡苔白,脉沉细涩。

②肝肾两亏,筋脉失养辩证要点:眩晕耳鸣,语声低微或不语,神疲心烦,肢软无力,舌红苔少脉细。

神经外科中风(脑出血)临床路径试行(更新)——子意精品

神经外科中风(脑出血)临床路径试行(更新)——子意精品

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临床路径(广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ICD: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出血的患者(ICD-10:161)(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MRI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3.病程在2周内。

4.证候诊断:①风火上扰,肝阳暴亢辩证要点:半身不遂,头痛头晕,口噤不开,双手握固,肢体强痉,半身不遂,大小便闭,面赤身热,喉中痰鸣,躁动不安。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洪大。

治法:清热平肝,潜阳息风。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9g,钩藤后下15g,生石决明先煎30g,川牛膝9g,黄芩9g,山栀9g,夏枯草9g等。

推荐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每次10g,开水冲服,每日3次。

②痰浊内盛,蒙闭清窍。

辩证要点: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两手握固,肢体强痉,面白唇黯,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

舌黯,苔白腻,脉沉滑缓。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羚角钩藤汤和温胆汤加减:羚羊角粉冲0.6g,生地30g,钩藤后下15g,菊花9g,茯苓15g,白芍15g,赤芍15g,竹茹9g,川牛膝15g,川芎9g,丹皮15g,半夏9g,陈皮9g,栀子9g等。

③肺热腑实,瘀阻清窍辩证要点:半身不遂,神昏目赤,项强身热,便秘溲赤,舌红绛,苔焦黄,脉洪滑数。

治法:化痰通腑。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星蒌承气汤加减。

生大黄后下9g,芒硝冲服9g,胆南星6g,瓜蒌30g等。

大承气汤加减。

大黄后下9g,芒硝冲服9g,枳实9g,厚朴9g等。

推荐中成药:安脑丸,每次1~2丸,口服,每日2次。

最新医院管理精品-脑出血临床路径

最新医院管理精品-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 902)皮质下I61.0脑叶I61.1脑半球未特指部位I61.2小脑I61.4(二)诊断依据根据《神经病学》第二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有长期高血压病史,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起病,发病突然,血压明显升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有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脑膜刺激征,可伴有意识障碍,应高度怀疑脑出血。

头颅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2-4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大小便通畅,预防和及时治疗褥疮、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等;2.控制血压;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4.控制体温;5.癫痫发作的预防和处理:如出现癫痫发作,应给予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一线抗癫痫药处理;6.手术治疗:适应症:大脑半球血肿30ml以上、小脑半球血肿10ml以上者,在患者家属的要求和同意下,可作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可考虑脑室引流治疗。

禁忌证:症状较轻、病情稳定者;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 902脑出血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所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尿、大便常规2.血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3.胸片、心电图4.头颅CT(七)选择用药1.脱水药物2.选择口服缓泻药3.抗菌药物4.抑酸药物5.胰岛素(八)辨证论治中医诊断要点主症:神志恍惚、迷蒙,甚至昏迷或昏聩,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

发病特点:大多数急性起病。

好发年龄:好发于50岁以上。

具有两个以上主症,结合年龄、诱因、先兆症状等方面的特点即可确定诊断。

脑出血基本诊疗路径介绍

脑出血基本诊疗路径介绍

已结题20多项,已鉴定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课题12项
1. 中国人多发性硬化与HLA基因多态性的免疫遗传学联系及其在免疫治疗中 的意义
2.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3. 复方中药免疫抑制剂作用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4. 同心圆硬化的良性临床表现并伴发多发性硬化损伤研究 5. 亚洲人视神经脊髓炎的免疫遗传背景的研究 6. 核磁共振波普成像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7.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8.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9.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 10.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遗症的研究 11. 多发性硬化病变基因多态性研究 12.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
P300的检测 磁共振新技术对多发性 硬化症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肌肉、神经活检及免疫组化
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 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 髓损伤的临床研究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 视觉、听觉、体感诱发电位检查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转回基层医疗机构治疗原则
1. 预防脑出血复发,控制高血压 2. 限制体力劳动以及限制性生活 3. 禁止吸烟和大量饮酒 4. 避免高脂、高胆固醇及高糖饮食 5. 进行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 (本着尽早进行、调动患者及家属积
极性、与治疗同时进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订康复计划,进行运动功能、感觉障碍、肢体痉挛、语言障碍、构音障碍 、吞咽障碍、泌尿功能障碍及心理障碍的康复治疗与训练。避免废用综合症 、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的出现。)
② 继续进行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成为多发性硬化诊治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出血临床路径(NICU)————————————————————————————————作者: ————————————————————————————————日期:ﻩNICU脑出血临床路径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疼、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局灶性症状和体征者;2. 头颅CT可见出血改变;(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防止感染;2.吸氧、心电监护;吸痰;维持呼吸道通畅;3.控制血压;镇静;止血;防治血肿扩大;4.控制脑水肿,脱水降颅压治疗;防治高血糖;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5.控制体温;防治应激性溃疡;防治卒中相关性肺炎;营养支持治疗;6.癫痫发作的预防和处理;7.脑出血的微创治疗;8.早期康复;9.辩证施治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所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尿、大便常规;血气分析加离子分析。

2.生化全项、凝血四项、术前八项、CRP、血清前白蛋白、载脂蛋白A1、B;3.胸部CT、心电图、必要时颈动脉血管超声。

4.头颅CT,根据具体情况可再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CTA、MRA。

(七)选择用药1.脱水药物,脑保护治疗;2.降压、止痛、镇静治疗;3.抗菌药物;4.缓泻药;5.抑酸药物;6.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7.可酌情选用止血药。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2.NIH卒中量表和GCS量表评分、APACHE-II。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出血吸收,症状减轻。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 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十一)疗效判断标准: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1.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1-100%。

2.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90%。

3.进步: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以内。

5.恶化: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增加>18%以上。

6.死亡。

二、脑出血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G161)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21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包括GC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完善血液及影像等检查;□止血、镇静、降压;□合理选/使用脱水药物□禁食,控制体温;□防止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气道管理:防止误吸,评估患者的吞咽和呼吸功能,吞咽困难予鼻饲□医患沟通,向家属交待病情□急症微创手术治疗(血肿扩大甚至脑疝或严重积水等)□做出初步诊断□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和病历资料□主治医师查房,书写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评价神经功能状态□评估辅助检查结果□营养支持,继续防治并发症□复查头及肺CT有手术指征者可微创治疗□怀疑有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者查头MRA或CTA□再次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主任医师查房,书写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评价神经功能状态□继续防治并发症□尿激酶冲洗血肿,促血肿引流,必要时复查头颅CT□有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者请神经外科会诊,转外科手术治疗□未手术且病情平稳者转普通病房开展早期床旁康复治疗重点医嘱长期医嘱:□神经科护理常规□特级护理□禁饮食□留置胃管、导尿□吸氧,吸痰、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临时医嘱:□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长期医嘱:□神经科护理常规□特级护理□鼻饲肠内营养□留置胃管、导尿□吸氧,吸痰、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临时医嘱:□复查异常结果长期医嘱:□神经内科护理常规□特级护理□鼻饲肠内营养□留置胃管、导尿□监测生命体征□基础疾病用药临时医嘱:□复查异常结果□生化全项(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载脂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凝血四项,术前八项;□胸CT、心电图、血气分析加离子分析,感染疾病的筛查,如:痰培养、PCT。

□根据病情,如考虑合并血管异常,查头颅MRA或CTA。

□急症微创手术□下病危通知。

□建立静脉通道:□1.脱水治疗□2.止血、镇痛、镇静、降压治疗□ 3.化痰,预防感染、抑酸□4.控制体温、脑保护□复查头颅CT、肺CT,监测电解质。

□头MRA或CTA□呼吸肌受累者,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微创手术治疗□建立静脉通道:□1.脱水治疗□ 2. 止血、镇痛、镇静、降压治疗□3. 化痰,预防感染、抑酸□ 4. 控制体温、脑保护□反复尿激酶冲洗促血肿引流□请神经外科会诊,转神经外科治疗动脉瘤或血管畸形□转普通病房□建立静脉通道□ 1.脱水治疗□ 2. 止血、镇痛、镇静、降压治疗□3.预防感染、抑酸□ 4.控制体温、脑保护主要护理工作□入院宣教及护理评估□正确执行医嘱□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需急症微创手术治疗患者,予备皮□依据病情需要吸痰拍背□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正确执行医嘱□需微创手术治疗患者,予备皮□依据病情需要吸痰拍背□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正确执行医嘱□做好宣教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 □无□有,原因:1.□无□有,原因:1. 时间第4-6天第7-13天第14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各级医生查房□评估辅助检查结果□评价神经功能状态□继续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反复尿激酶冲洗促血肿引流□复查头颅CT,及时拔出颅内引流管□主治医师查房,书写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评估辅助检查结果□评价神经功能状态□继续防治并发症□必要时多科会诊,记录会诊记录。

□及时转普通病房开展早期床旁康复治疗/康复室器械治疗□普通病房无床若病情允许,如出血吸收完全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人出院及出院后注意事项,出院后治疗及家庭保健。

如有其它严重合并症,可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护士签名医师签名重点医嘱长期医嘱:□神经科护理常规□特级护理□鼻饲肠内营养□留置胃管、导尿□吸氧,吸痰、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基础疾病用药临时医嘱:□复查异常结果□反复尿激酶冲洗促血肿引流□复查头颅CT□拔出颅内引流管+换药□转普通病房□建立静脉通道□ 1.脱水治疗□2. 止血、镇痛、镇静、降压治疗□ 3.预防感染、抑酸□4.控制体温、脑保护长期医嘱:□神经科护理常规□特级护理□鼻饲肠内营养□留置胃管、导尿□吸氧,吸痰、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基础疾病用药临时医嘱:□复查异常结果□反复尿激酶冲洗促血肿引流□复查头颅CT□拔出颅内引流管+换药□转普通病房□建立静脉通道□1.脱水治疗□2.止血、镇痛、镇静、降压治疗□ 3.预防感染、抑酸□4.控制体温、脑保护出院医嘱:□上级医师查房,确定能否出院□通知住院处□通知患者及家属准备出院□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时间,将出院记录的副本交给患者□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方案□依据病情给予出院带药及建议□出院带药□门诊随诊主要护理工作□正确执行医嘱□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正确执行医嘱□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出院带药服用指导□特殊护理指导□告知复诊时间和地点□交待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嘱其定期门诊复诊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