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知识点归纳培训资料
财政学知识点要点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职能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 1.立法和行政手段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
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
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
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 (1) 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财政学重点(DOC)
财政学重点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1.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职能的一种经济行为。
2.财政的基本特征:(一)阶级性与公共性。
阶级性:国家历来是统治阶级的的国家,政府则是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所以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公共性:(1)既然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而国家或政府本身就具有公共性,所以财政就具有公共性。
(2)财政是为国家或政府执行其职能提供财力的,属于“公办”、“公事”,那自然具有公共性了。
(二)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强制性:财政的强制性指的是财政这种经济行为为极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
非直接偿还性:财政的偿还性是和它的强制性相一致的。
国家征税后,税款就由国家所有了,对纳税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也不需要偿还。
(三)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支有收,即通过“收入——支出”、“支出——收入”过程运行的,因而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
收支是否平衡或对称构成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就是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私人物品:市场满足个人的商品和劳务。
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4.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
公共需要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是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
(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代价,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财政学重点知识汇总
名词解释:影子价格:对那些可在市场上交易,但市场价格并不反映真实社会价值的产品和投入品,衡量的办法是设计出一种新的能反映产品实际价值的价格国有资产收入:就是指国家凭借其所拥有的资产取得的财政收入税收负担: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款,它表明国家课税对全社会产品价格的集中度以及税款的不同分布所引起的不同纳税人的负担水平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人通过购入或卖出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税利分流:是国家在参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开征一道所得税而后用以适当方式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财政管理:简答题资本运营及其特征:资本运营是把企业所拥有的有形与无形的资本存量变为增值的互动资本,通过优化配置的流动、收购、兼并、重组、参股、交易、转让、租凭等运作形式进行有效运营,使企业具有资本运营,置换的能力,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特征:增值性,流动性,风险性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关系:1)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2)经济结构决定财政收入的结构3)财政收入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表现为财政财力大小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充足的财力能够优化我国产业结构财政体制内容:确立财政管理机构体系,划分财政管理权责,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建立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物价水平下降带来哪些效应:财富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乘数效应:即政府购买支出变动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挤出效用指由于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开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的现象新中国的税收改革历程:主要包括三大时期,五个重要事件一、计划经济时期税收制度的建立和简化1)1950年税收制度的建立2)1958年税收制度的首次简化3)1973年税收制度的再次简化二、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税收制度的重建1)80年代初涉外税的建立2)1983年利改税的第一次改革3)1984年利改税的第二次改革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税收制度的创新1)1994年税收制度的全面改革,以及相继以后税收制度的部分优化改革1、市场的有效运作需要以法治位基础,同时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诸多缺陷,以致在某些场合,某些领域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收入的公平分配或经济的稳定运行,为此需要政府的干预和介入,这种关于市场的缺陷及其补救措施的分析思路,很容易使人们对政府产生乐观的看法,政府一边课税,一边支出,其目的是矫正市场机制的各种缺陷和不足,使经济能够有效,稳定的运行,并且使收入分配的结果符合社会公众的愿望或伦理方面的要求2、与市场机制相比,公关部门配置资源的机制存在很大区别,从供给方面看,私人产品的供给决策由厂商做出,而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则由政治家及其任命的官员做出,从需求方面看,私人产品的需求决策可以看出是消费者以货币为选票进行分散选择的过程,而在民主政治制度中,公共产品的需求决策则可以理解为投票者(纳税人)以政治选票进行公共选择的过程,即投票者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3、官员们并不以公共产品的产出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以最大化预算为目标4、公共财政理论研究市场和政府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问题5、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全部经济学中最有名的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并导致了对私人有利的市场决策同样对社会也是有利的6、财政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客体,财政分配可采用实物、力役和价值等形式,财政分配的直接目的是满足国家是实现其职能的需要7、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题的分配关系,主要体现为:一是个人和国家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8、财政具有双重属性,公共性和利益集团性9、自然垄断是指具有非竞争性但又具有排他性的产品10、在现实经济中,还存在一些既具有竞争性但又具有非排他性的产品,比如海中的鱼是一种竞争性产品,当一人捕到鱼时,留给其他人的鱼就少了,但这些鱼并不是排他性产品,因为要对渔民所补到的鱼进行收费是十分困难的,经济学通常把这类产品称为公共资源11、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1)政府活动扩张论2)偶然事件论3)非均衡增长论4)收入在分配论12、预算监督制度对财政支出的约束,主要体现在财政预算的审批和监督两个环节上财政预算的审批一般应遵循四条原则1)完整性,所有的财政支出都应得到反映,并且以收入总额反映出来2)可靠性,必须详细反映财政收支状况,各项收支数据准确3)公开性,全部财政收支须经立法机关审批,且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4)年度性,应按预算年度编列财政收支13、预算管理的周期一般由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和决算四个阶段构成14、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单位以公开招投标为主要方式,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商品劳务和工程的行为,政府采购制度在美、英等国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15、政府采购必须遵循公开,公正,公开的原则16、识别穷人最常用的标准时贫困线,贫困线一般以收入或消费支出为标准确定,那些收入水平低于收入标准,或消费水平低于消支出标准的人被界定为“穷人”,贫困线每年根据价格水平的变动调整,并且取决于家庭规模17、城镇发达而农村落后的二元经济现象在我国显得尤为突出18、非税收入:指除税收,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债务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主要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入,罚没收入,其他收入等19、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20、税收公平原则包括三个方面含义:一是税收负担的公平,包括税收的横向公平——相同纳税能力的人交纳相同的税和纵向公平——不同纳税能力的人交纳不同的税,二是税收的经济水平,即通过税收机制建立机会平等的经济环境,实现起点的公平,三是税收的社会公平,即通过税收机制对社会成员个人的收入进行调整,以征税或贴补方式实现社会成员间利益上的相对平等,实现结果的公平21、起征点是指征税对象数额所达到的应当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数不征税,达到起征点数按全部数额征税,免征税是指准予从征税对象数额中扣除的免于征税的数额,征税对象小于免征额时,不征税,超过免征额时,只对超多的部分征税22、税负转嫁形式:前转,后转,混转,税收资本化,消转23、采用定额税率的有:汽油、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黄酒、娱乐啤酒24、利改率是指将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的形式改变为交纳所得税、调节税等税收形式、从而把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关系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25、风险管理一般包括风险消除、风险分担、残余风险处置26、政府预算的原则:计划性、完整性、公开性、法制性、统一性、年度性27、中央预算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数额和中央对地方返还或给予补助的数额28、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区别:单式预算是将全部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汇集编入单一的总预算内,不区分各级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而复式预算是将全部财政收支汇集编入两个以上的收支表内。
财政学复习要点完整版
财政学复习要点完整版3、4、14、15、23、26、28、32、35、36、39、40、50、51、60-63、70-72、74、75、83-94、101-106、112-117、120-137、149-154、169、171、172、180、183、194、196-204、214、218-232导论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的产生,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存在财政分配的对象、财政分配的主体和财政分配的目的。
1.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经济基础2. 公共权力组织的产生和存在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3. 公共需求是财政产生的根源财政概念和特征、财政是公共权力组织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1)强制性(2)无偿性(3)国家主体性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 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支出范围2. 政府行为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3. 政府制定财政政策的理论和现实依据4. 政府行为的有效性以及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现代财政学的理论体系。
一、西方财政的主要理论与体系(一)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财政理论威廉·配第魁奈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主张尽量减少国家干预,节省政府开支,减轻租税课征,同时对财政经济领域中的封建特权和垄断进行了批判。
(二)以马歇尔、庇古为代表的新古典财政理论1. 以边际效应论为基础,为政府进行微观干预提供理论前提。
2. 使财政理论具有“福利性政府”的主要特征,扩大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三)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功能财政论(四)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财政理论第一章公共需求一、公共需求与私人需求的含义与特点,私人需求:个人内在产生的不依赖于他人而独立存在并得以满足的个人需要。
特点:1、受益的内在性。
2、需求的分散性公共需求: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
特点:1、受益的外部性。
2、需求的整体性公共商品和私人商品的含义与特点,用于满足公共、私人需求的商品(不)可分性和(不)可加性混合商品: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私人需求,具有一定排他性或竞争性的公共商品。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一、财政的概念与职能财政,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
财政具有三大职能,分别是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手段,将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和部门,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比如,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新兴产业的扶持等。
收入分配职能,则是为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对高收入者多征税,对低收入者给予补贴和救助。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旨在通过财政政策的运用,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避免出现大的波动。
比如,在经济衰退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二、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而公共物品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意味着无法阻止他人享受该物品带来的好处;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其的使用。
常见的公共物品有国防、治安、路灯等。
公共需要是指社会公众对于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要。
满足公共需要是财政存在的主要依据。
三、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资金。
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对社会生产和就业产生直接影响。
转移性支出则是政府资金的无偿转移,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对社会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范围、财政政策目标等。
四、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从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
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包括税收、国债、收费等。
税收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国债是国家以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等作用。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1. 概述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政府如何获得和使用资源来满足社会需求。
财政学的核心内容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预算、财政政策等。
通过学习财政学,可以了解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公平等目标。
2. 财政收入2.1 税收•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区别•常见的税种: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等•税收的功能:调节经济、分配财富、稳定金融等•税收的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便利原则2.2 非税收入•社会保险费•政府收入的其他来源3. 财政支出3.1 政府支出分类•行政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军事支出•教育支出•卫生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基础设施投资支出3.2 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效益评价指标:社会经济效益、财务效益、节约效益等•政府支出的优化和调整4. 财政预算4.1 财政预算的概念•财政预算的定义和特点•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4.2 财政预算的结构和要素•财政预算的收入部分和支出部分•关键要素:收入估计、支出安排、财政平衡、审议和决策5. 财政政策5.1 财政政策的定义和作用•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经济、促进就业等5.2 财政政策的分类•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主动财政政策和被动财政政策5.3 财政政策的工具和调控方式•财政支出•税收政策•债务政策•金融政策6. 财政学与实践6.1 财政学与国家治理•财政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和作用•政府部门如何发挥财政学的理论和方法6.2 财政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财政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财政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和贡献以上是财政学的复习资料的概要,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课堂讲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财政学的学习和复习提供一些帮助。
财政学复习必考知识点
结合基础设施的特点分析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
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
政府投资的主要标准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及对农业投入的重点和范围
第六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
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及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社会保障和财政补贴的区别。
第七章
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思路。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第八章
如何理解税收中的公平和效率
如何理解税收中性和超额负担
如何税收转嫁和归宿,转嫁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特征及转嫁方式和规律
第九章 根据税收经济效应分析税收的经济影响 拉弗曲线及经济意义 第十一章 我国商品税的重要税种及所得课税的特点 增值税有哪些类型,各自的特点 第十二章 什么是国债负担率和国债依存度 如何理解国债的经济功能和政策作用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的概念 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有哪些改革,内容是什么 第十六章 财政政策的概念,财政政策的应用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哪两种,分类标准是什么?这样分类有
何意义?
结合财政支出增长的若干理论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根据个人的理解,阐述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的变化特征。
第四章
影响行政管理费的因素及有效控制
简要分析目前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简述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第五章
考试题型
1、不定项选择题 (10) 2、名词解释 (5)
3、问答题
(5) 4、论述题(2) 5材料分析题(2)
第一章
市场失灵原因及表现及政府干预手段
如何理解政府的经济作用
财政基本特征
财政职能的理解及运用
第二章
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特点及提供方式的选择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协议一、财政学的基本概念1、财政的定义: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2、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引导资源流向,实现资源在不同部门、地区和领域的合理配置。
收入分配职能: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实现公平分配。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二、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1、公共产品的特征: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
非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2、公共选择理论:研究集体决策过程和政治市场运作的理论。
1、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用途分类: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
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购买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政府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
消费性支出: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3、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财政补贴:政府对某些特定的经济活动或个人给予的资金补助。
四、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收入: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的收入。
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产收益、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2、税收原理: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分类:按照课税对象、税收负担能否转嫁等进行分类。
1、政府预算的概念:政府编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政府预算的原则:完整性、统一性、可靠性、公开性、年度性。
3、政府预算的编制、审批和执行程序。
六、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2、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政府支出、国债等。
3、财政政策的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七、财政体制1、财政体制的概念: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制度安排。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财政学是研究国家财政的学科,主要涉及国家财政收支状况、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财政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的概念和作用:财政收入是指国家的税收、非税收入以及其他资金和收入的总和,是财政运行的基础。
财政收入的作用包括经济调节、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社会公平与公正等方面。
2.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指国家针对纳税人征收税款的原则、方法和规则的总和。
主要有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形式,税种繁多。
3.其他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性收入、财政性资金收入、国际援助和国内外借款等。
二、财政支出1.财政支出的概念和分类:财政支出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从预算安排中支付各项费用的行为。
根据支出用途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行政性支出、公共财政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等。
2.政府支出机制与效率:政府支出机制是指政府在财政预算管理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其目的是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经济可行性、合理性和公信力。
三、财政匹配1.财政收支平衡:指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其中主要包括预算平衡、结构平衡和时间平衡三个方面。
2.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状况,而财政盈余则是指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状况。
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对经济有一定的影响,它们的合理运用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财政制度1.预算制度:预算制度是指国家财政收支安排和管理的制度和体系。
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等环节,旨在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2.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对纳税人征收税款的原则、方法和规则的总和。
主要有综合税制和分类税制两种形式,其中包括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等。
3.债务制度:债务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以解决财政缺口的制度和体系。
五、财政政策1.宏观经济调控: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实现经济发展和稳定。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财政学整理第一章关键概念1. 市场失灵(P2)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市场无法自行纠正的缺陷。
即,市场在某些方面不能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并且市场本身在某些方面产生的不良后果不能通过市场机制本身来纠正,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低效率的情况。
2. 公共物品(P2-3)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均衡的图(公共物品个人需求曲线垂直相加,私人物品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公共物品是这样一种商品,它能够方便地向一部分消费者提供,但是一旦该商品向一部分消费者提供,就很难阻止其他人也消费它。
公共物品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由于偏好表达困难以及搭便车的存在公共物品无法有市场提供。
3. 外部效应(P4)书上P4 页的有关外部性的两个图也要记住。
外部效应是指个体的行为对他人或社会造成积极或消极影响的现象。
外部效应分为两类: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因为有正的外部效应的行为无法回收全部成本,所以会减少这类行为,而有负的外部效应的行为会将成本强加到社会上,导致更多人从事这样的行为,市场无法调节。
4.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p5)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导致市场失灵。
逆向选择:市场交易一方观察不到另一方的重要特征发生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现象。
道德风险:一方无法观察导致的另一方故意采取不谨慎行为。
5.自然垄断(P5)垄断市场中,厂商由于利润最大化考虑,提高价格,压低产量,造成社会无谓损失,同时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6.收入分配不公(p5)劳动者按“能力和劳动分配”,资本拥有者“按资本分配”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无法调节。
7.经济不稳定(p6)由于以上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有滞后效率低下的情况,周期性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周期性金融危机,市场无法自我克服。
8. 财政的概念(P9)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凭借其公共权力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
9. 资源配置职能(P13)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及相应财政、税收政策制定、调整和实施,为政府提供经费和资金,从而引导资金流向,实现对社会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状态。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财政概念一、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财政是国家(政府)的分配行为。
因此,财政活动的主体就是国家或政府。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础,国家(政府)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2)公共财政的含义和精神实质P13第二节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1.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由市场供给用于满足个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食品、衣服、房屋、汽车等。
对于私人物品而言,产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商品具有可加性和可分割性。
即:私人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排他性:私人物品的产权所有者拥有享用该物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物品之外;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
竞争性: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的边际成本也相应增加。
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
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由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自主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公共物品✓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的对立物,指的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与私人物品的私人的、单个的消费性质不同,公共产品具有联合的、共同的消费性质。
✓存在形态:普遍广泛存在,xx国防、社会治安、政府管理、路灯、垃圾清理、防洪堤坝、道路、桥梁、下水道……●公共产品的特征共同消费性是决定是否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两个特性:(1)非排他性。
即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不管该提供者是否愿意让他人消费该产品,在产品效应覆盖的范围和区域内,任何人都能够“消费”该产品,都能够享受该服务。
原因: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要想不让某人消费该产品,或者是技术上做不到,或者是阻止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费用过于昂贵也实际上不可能。
⏹这点,与私人物品所具有的消费时的排他性,即物品只能由提供者或购买者自己个人消费,而可以不让他人参与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导论1.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一种分配关系。
2.社会公众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社会公众需要的特征:总体性、共同性(非个人)、不对称性(不付代价或少量费用)。
3.财政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剩余产品的产生——国家参与剩余产品分配——财政产生了。
第一章市场、政府与财政问题:在新常态下,国家如何执行宏观调控职能?1.帕累托效率和帕累托改进2.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以及基本条件1.市场失灵:指的是在市场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所有资源,而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公及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态势。
3.市场失灵表现:4.@资源配置失效:信息不充分也不对称、竞争失灵、外部性(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科斯定理)、偏好不合理、5.@收入分配不公@市场经济的宏观不稳定性。
6.公共产品含义及特征:是指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
5.公共产品的分类:7.一是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纯私人物品二是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纯公共产品三是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四是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2.免费搭车8.财政职能:a.资源配置职能(资源使用效率的两个方面):基本内容: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主要工具:实现资源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财政支出;税收b.收入分配职能基本内容: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主要工具: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转移支付;税收c.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含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基本内容: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主要工具27: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3.财政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以稳定增长为核心,以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职能为两翼,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第二章财政支出总论问题:我国支出方式、变动、规模特殊性及原因1.财政支出分类中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如政务所需、投资所需)、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政府不能从中获取相应的物品或服务)。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财政学对象(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 财政概念一、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 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财政是国家(政府)的分配行为。
因此,财政活动的主体就是国家或政府。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础,国家(政府)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2) 公共财政的含义和精神实质P13第二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1.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由市场供给用于满足个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食品、衣服、房屋、汽车等。
对于私人物品而言,产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商品具有可加性和可分割性。
即: ● 私人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排他性:私人物品的产权所有者拥有享用该物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物品之外;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
竞争性: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的边际成本也相应增加。
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
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由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自主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公共物品✓ 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的对立物,指的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 与私人物品的私人的、单个的消费性质不同,公共产品具有联合的、共同的消费性质。
✓ 存在形态:普遍广泛存在,诸如国防、社会治安、政府管理、路灯、垃圾清理、防洪堤坝、道路、桥梁、下水道……● 公共产品的特征共同消费性是决定是否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两个特性:(1)非排他性。
即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不管该提供者是否愿意让他人消费该产品,在产品效应覆盖的范围和区域内,任何人都能够“消费”该产品,都能够享受该服务。
原因: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要想不让某人消费该产品,或者是技术上做不到,或者是阻止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费用过于昂贵也实际上不可能。
⏹ 这点,与私人物品所具有的消费时的排他性,即物品只能由提供者或购买者自己个人消费,而可以不让他人参与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财政学第一章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第一节公共财政概述财政既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是国家(政府)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通过多种收入形式,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实现其职能需要的收支活动。
一般属性的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及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它涵盖了一切在历史上存在过的国家及其财政最基本的和共同的属性,换言之,财政一般属性指的是财政最基本和最稳定的部分。
财政的特殊属性,是由特定国家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法律文化等诸多因素决定的。
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基础,在划分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的前提下,为弥补市场缺陷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采取的一种财政类型和财政模式。
公共财政理论已经充分地揭示了公共财政模式存在和运行的理由和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出面纠正市场失灵,主要就是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此弥补市场缺陷,财政担当此任的制度安排和处理相关分配关系的政策体系,此时国家财政的类型选择和模式设计必然就是公共财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民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财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财政是人民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财政。
二、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财政。
三、是与国家治理相适应的民主法治财政。
四、是开放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财政。
第二章公共财政职能第一节政府与市场一、市场的有效性(一)市场与资源配置效率自然经济主要依赖传统社会的经验和习惯进行资源配置,容易实现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延续,但过于依赖传统和习惯也会窒息社会的创新。
计划经济主要依赖政府计划,所有资源均由政府进行配置,所有生产、分配及消费的决策也都由政府做出,但由于政府对生产者的生产技术和消费者的需求信息难以完全和准确把握,生产什么和为谁生产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财政学基础知识
(3)社会成员享用,也要付出代价(如交税或付 费),但不是等价交换原则。
(4)满足它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 部分,但也并不是剩余产品的全部用于满足它。
3.公共需要的性质 (1)共同性 (2)特殊性 (3)历史性
我国财政学建设的指导思想
1.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马克思
毛泽东
邓小平
2.借鉴西方财政学
亚当·斯密
约翰·梅纳 德·凯恩斯
约瑟夫·斯 蒂格利茨
3.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
中国共产党第十 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明 确指出:我们要一切 从实际出发,而最大 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 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公共需要的范围
• 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经济 发展的不同阶段上,除保证执行国家职能那部 分需要外,社会公共需要的主要内容是在不断 发展变化的。
• 生产关系变迁(不同的社会形态):社会形态 的变迁对社会公共需要的历史规定性,主要不 在于各社会形态下的社会公共需要内容上的差 异,而是表现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集团将自 身的需要说成是社会公共需要,或将社会公共 需要攫取为自身的需要。
置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1、无偿性 2、强制性
三、财政配置资源的主要内容
(一)调节资源在积累和消费之间的配置 (二)调节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配置
1、不同部门占有资源的目的
政府部门
社会公共需要
非政府部门
(企业和个人)
微观经济活动 及个人需要
2、衡量标准
取决于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或 国民收入的比例。这一比例随着政治经 济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国家(或政府) 职能的变化而变化。
财政学各章应掌握的知识点
财政学各章应掌握的知识点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职能1.财政对概念及其包含的要素。
2.财政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3.财政的特征和本质。
4.财政的职能:(1)财政参与资源配置的目标及其实现手段。
(2)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其实现手段。
(3)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含义及其实现手段。
(4)掌握概念:经济公平社会公平洛伦兹曲线(图)基尼系数。
5.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6.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
7.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概念及其区分的基本标准。
8.免费搭车的含义及其解决。
9.正确理解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10.公共需要的特征。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1.熟悉财政支出的功能分类(参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
2.掌握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3.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4.弄清楚纯公共物品需要政府提供的原因,掌握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5.掌握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
6.掌握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最低费用选择法。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1.熟悉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了解财政支出规模各指标的含义。
2.掌握概念:“瓦格纳法则”、“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3.掌握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4.掌握“经济发展阶段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的相关分析。
5.了解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的变化情况及原因。
第四章财政购买性支出1.购买性支出中所说的民生性支出包含的内容,掌握民生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的区别。
2.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的基本属性及包含的主要内容。
3.教育支出的属性及提供方式。
4.医疗卫生事业需要政府介入的原因及我国医疗卫生支出的现状。
5.政府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6.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和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
6.政府介入三农投资的理由。
第五章财政转移性支出1.转移性支出的含义及其包含的内容。
2.社会保险的概念、社会保险支出的性质以及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3.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险制度必须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财政学对象(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 财政概念一、 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 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财政是国家(政府)的分配行为。
因此,财政活动的主体就是国家或政府。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础,国家(政府)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2) 公共财政的含义和精神实质P13第二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1.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由市场供给用于满足个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食品、衣服、房屋、汽车等。
对于私人物品而言,产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商品具有可加性和可分割性。
即: ● 私人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 排他性:私人物品的产权所有者拥有享用该物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物品之外;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
竞争性: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的边际成本也相应增加。
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
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由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自主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公共物品✓ 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的对立物,指的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 与私人物品的私人的、单个的消费性质不同,公共产品具有联合的、共同的消费性质。
✓ 存在形态:普遍广泛存在,诸如国防、社会治安、政府管理、路灯、垃圾清理、防洪堤坝、道路、桥梁、下水道……● 公共产品的特征共同消费性是决定是否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两个特性:(1)非排他性。
即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不管该提供者是否愿意让他人消费该产品,在产品效应覆盖的范围和区域内,任何人都能够“消费”该产品,都能够享受该服务。
原因: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要想不让某人消费该产品,或者是技术上做不到,或者是阻止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费用过于昂贵也实际上不可能。
⏹ 这点,与私人物品所具有的消费时的排他性,即物品只能由提供者或购买者自己个人消费,而可以不让他人参与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非竞争性: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公共物品时并不影响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利益。
每个消费者都可以从该物品中获得利益,在自己获得利益的同时,并不妨碍他人从中获得利益,消费者自己不存在利益上的冲突。
换言之,新增消费者引起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则该产品效应覆盖范围和区域内的消费者人数多寡,与该产品的数量和成本变化无关。
⏹ 相反,私人产品具有的消费时的竞争性,即某一消费者对于某一产品的消费,其他人便不能同时消费该产品,或者说新增消费者必须增加该产品的供应量,否则就得减少∑==n i ijj XX 1原有消费者的消费量的特点,也是形成鲜明对比的。
3、公共物品的分类(1)纯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如:国防、外交、公共秩序、路灯、等(2)混合产品(准公共产品):即具有一定排他性或竞争性的商品。
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特征。
①公共资源:竞争性;非排他性如:海中的鱼、山林、矿藏、野生动物等由于公共资源经常被过度开发和使用,这种的现象在西方称为“公地悲剧”。
②俱乐部产品:非竞争性;排他✓公地悲剧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而每一个人都倾向于过度使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枯竭。
✓私人产品:有竞争性也有排他性✓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也有非排他性✓俱乐部产品:有非竞争性但有排他性性如:桥梁、高等教育、医疗、通讯等4.公共产品导致市场失效P275.免费搭车者(Free-Rider)问题P27(二)公共需要✓与私人的个别需要相对应。
✓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公共物品是从供给方面表达,公共需要是从需求方面表达。
第三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政府和市场关系与财政学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
+P19划线句+P21蓝笔记句二、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一)市场效率:指完全竞争状态下所达到的帕累托最优效率。
市场系统=家庭+企业+政府1.市场机制: P21 其核心是包含价格竞争的竞争机制。
市场机制主要是通过市场价格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市场均衡,来解决以下的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生产的内容将最终决定于两大因素:“消费者和技术”。
如何生产?取决于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2.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效率较高 P21(二)市场失灵 1.含义P222.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P22(5点)(1)垄断产量达到较高水平→→→规模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垄断→→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市场丧失效率(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影响公平竞争→→→市场失灵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体系不会有效率地运作,导致市场中“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柠檬市场”)的出现。
⏹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失效:信息不对称可能带来的问题主要有:(1)逆向选择。
它是因为信息的事前不对称引起的问题。
即在签订合同或从事交易之前,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使得事物或活动的某些特征被隐藏,误导了相关经济主体,作出与交易另一方的期望截然相反的选择。
(2)道德风险。
它是在合同签订之后才发生的问题。
这一问题所对应的是隐藏行为。
诸如保险市场,人们的财产一旦买了保险,可能就不会那么小心保管和使用,该财产的丢失与损坏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这种行为就是道德风险问题。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含义 P22头顶(外部效应的典型例子——公共物品)✓正的外部效应→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得不到应有效益补偿→市场失灵✓负的外部效应→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没有付出应有的代价进行补偿→市场失灵✓外部性造成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一致,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市场)价格,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损失。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经济→→要素分配→→形成收入差距→→市场失灵①定义:所谓收入分配不公,指的是特定时期内与当时社会公认的公平准则不相符合的收入、财富和社会福利的分布状态。
②出现原因:收入分配不公状态,是市场经济自发运行所必然出现的结果。
但这种状态本身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结果,而不是市场低效或无效配置资源的产物。
作为市场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的一种状态,也是市场失效。
它不同于前述四类市场失效的不同之处在于,前四类市场失效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产生的,而这类市场失效则是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产物。
(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过度竞争→→供求失衡的反复→→市场失灵市场经济在其自发运行中,总是呈现出一种波浪型的周期循环起伏状态。
这种不稳定状态,主要是以物价的跌胀、失业率的升降以及经济增长率的高低等症状表现出来的。
经济时而过冷时而过热的状态,尤其是周期性出现经济危机的状态,如同社会分配不公一样,也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结果,也是市场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的一种状态,因而也是市场失效的表现。
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则是宏观经济意义上的市场失效。
总之,上述市场失灵状态,都是在肯定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市场又天然无能为力的前提下得出的。
如果不能克服这些市场失效状态,市场是无法正常运行的。
这就必须寻求非市场的解决办法,要求政府及财政的介入。
✓市场失灵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和合理的依据。
✓市场失灵就成为财政存在的经济根源。
三、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一)政府的经济作用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决定性作用更能够表达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支配性作用,更好地反映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政府干预程度:与政府规模相联系(财政支出或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一般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提高,政府规模呈逐步上升趋势,达到一定阶段则相对稳定。
国家差别: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集权国家高于分权国家。
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三)政府干预失效 1.含义P252. 政府干预失效的根本原因和政府干预失效的具体原因:P24—25第四节财政职能1.含义 P15头顶2.财政职能的界定:重点是弥补市场失灵(4个职能)●资源配置职能 +P15笔记(1)在市场经济下,政府和财政是为了弥补市场失效而存在的。
这就是以政府的行政手段弥补市场机制,去克服资源配置上无效低效等问题。
因此,资源配置是公共财政的首要职能。
(2)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理由①私人不愿意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本质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私人部门不愿提供。
②私人不愿意消除外部性外部性:A的行为给B产生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成本或收益。
无论负外部性还是正外部性,都是资源配置低效率的表现。
③规模报酬递增所导致的垄断规模报酬递增: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实物产出量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量增加的比例。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递减,而且边际成本曲线低于平均成本曲线,无法产生市场均衡点。
(3)资源配置的内容:P15笔记总值,财政机制和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二者必须相互配合,互相协调,扬长避短,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收入分配职能 +P16 笔记(1)收入分配的目标及判断经济公平: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的是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它是平等竞争的环境下由等价交换来实现。
社会公平: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2)收入分配的手段和内容 P17(1)通过税收对高收入者进行调节。
如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等都有此作用。
(2)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状况,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
(3)增加公共投资,创造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医疗机会等,实现机会公平。
(4)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国家举办公共福利设施、社会服务等,提高广大社会公民生活质量。
(5)规范工资制度。
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纳入,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提高工资的透明度●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1)经济稳定的涵义:伴随较低失业水平和较低通货膨胀水平的经济增长。
(2)促进经济稳定的理由:依靠市场机制自身的调节,必然会使宏观经济的运行呈周期性波动状态。
(3)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主要手段:P17—18●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节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1.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公共物品的特性,决定了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