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19类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2019年中考思想品德总复习知识点汇总一(按考点整理)
2019年中考思想品德总复习知识点汇总1.孝敬父母和长辈常见现象: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少让父母操心;能在父母有错误时用合适的方式指出等。
孝敬父母和长辈的做法:①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
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②孝敬父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
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③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④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⑤如果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如果他们触犯法律,我们要按法律办事,不能因亲情而宽恕、包庇其违法行为。
考点拓展:要培养孝亲敬长的美德,首先要了解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
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
同时,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也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
在回答孝敬父母的具体要求时,我们首先应该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小事上入手,其次应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理性思考。
从中考的考点特点上看,重在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情境进行分析,考查方式多出现在评析题中。
2.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正确认识逆反心理常见现象:逆反心理的表现如嫌父母唠叨、听不进父母的意见或不愿服从父母提出的要求,总是和父母对着干等。
夸奖父母、主动和父母谈心、帮助父母排忧解难、能与父母换位思亏等做法是与父母能够进行有效沟通的良好做法。
(1)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①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②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
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点大全
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点大全道德与法治是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它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法律素养,提高学生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基础。
下面列举了中考《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知识点:一、道德知识点:1.道德概念:道德的定义及特点;3.道德观念:善恶、公私、责任、正义的概念;4.道德标准:评价行为的标准、道德判断的原则;5.道德行为:道德行为的基本要素、道德行为的分类;6.道德心理:良心、愧疚感、责任感等道德心理的培养;7.道德人格:培养健康的人格、正确的自我评价;8.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二、法治知识点:1.法律概念:法律的定义及特点;2.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法律关系的分类;4.法律权益:公民权利与责任、人权的保障;5.制定和执行法律:法律的制定过程、法律的执行方式;6.法律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及适用;7.法律教育:法律教育的内容及方法;8.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的内涵、社会公德的实践。
1.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的道德性质;2.道德合理性: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3.法律的道德教育作用:法律对个人道德的引导作用;4.道德行为的法律性质:不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分;5.道德与法治的互动:道德促进法治、法治保障道德的实现;6.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精神的涵义及培养方法。
四、社会问题与法律:1.违法犯罪问题:未成年人犯罪、网络犯罪、财产犯罪等;2.道德问题与法律:作弊、偷盗、欺诈、毒品等;3.治安问题与法律:暴力犯罪、侵害公共安全等;4.社会秩序问题与法律:影响社会秩序的不良行为;5.网络问题与法律:网络环境下的法律风险;6.社会公共问题:环保、交通安全等问题;7.人权问题与法律:尊重人权、保障人权的法律规定。
在备考中考道德与法治科目时,学生需要重点理解和掌握上述知识点,并在教材、习题及模拟考试中进行系统复习和实践运用。
初中思想品德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中思想品德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思想品德是人们对于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态度的反思与评价。
在中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初中思想品德考试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道德观念与道德评价1. 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原因,对于个体形成道德观念起着重要作用。
2. 道德评价的标准:正确与错误、好与坏、美与丑等是我们对道德行为进行评价的标准,这些标准是根据社会的共识和道德传统形成的。
二、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1. 个人品德:自尊、自爱、自信、守信、勤奋、积极向上等是个人品德的重要方面。
2. 社会公德:守法、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环保等是社会公德的核心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交往行为1. 积极的情感态度:乐观向上、友善互助、体贴关心等是培养良好情感态度的关键。
2. 合理的交往行为:团结协作、友好待人、尊重他人等是良好交往行为的基本要求。
四、思维品质与学习方法1. 良好的思维品质:开阔的思维、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等是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内容。
2. 高效的学习方法:定目标、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善于总结等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方法。
五、社会公民与法治观念1. 社会公民的责任:参与公益事业、关注社会问题、传递正能量等是每个社会公民应尽的责任。
2. 法治观念:遵守法律、尊重法律、信信守法是培养法治观念的重要内容。
六、审美情趣与文化修养1. 美的感受和表达:欣赏美的事物、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用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等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关键途径。
2. 文化修养:了解国情、普及科学知识、尊重各种文化等是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重要手段。
七、心理健康与防范心理问题1. 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适应能力、处理压力等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
2. 防范心理问题:预防负能量的影响、正确认识自己、倾诉自己的困扰等是预防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汇总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汇总一、个人与家庭1.家庭关系的类型和特点:核心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寄养家庭等。
2.个人的自我认识: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等。
3.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和规范:遵守公德、守法、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有担当等。
4.家庭的基本职责:抚养教育子女、互相关爱、共同生活等。
5.个人的家庭责任:尊重家长、关心兄弟姐妹、尽责履行家庭义务等。
6.家庭决策的原则:平等协商、尊重个人意愿、公平公正等。
7.家庭关系的调整和处理:尊重差异、互相理解、沟通交流、包容谅解等。
二、集体与公民1.集体的基本特征和作用:共同性、协作性、互助性、约束性等。
2.集体意识的形成:共同利益、文明礼貌、团结友爱、集体荣誉感等。
3.集体行为规范:共同财产保护、集体活动参与、共同团结等。
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民主权利、社会义务、法律权益等。
5.公民的民族责任:维护民族团结、发展民族文化等。
6.公民的社会责任:尊重社会公德、有秩序生活、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等。
7.公民的法律责任:遵守法律、不违反法律、积极参与法治建设等。
三、社会与法律1.社会规范的基本特征:广泛适用性、强制性、一般性、公正性等。
2.社会规范的分类: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宗教规范等。
3.社会规范的约束力:自觉遵守、言行一致、守法守规等。
4.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强制性、广泛适用性、公正性、有序性等。
5.法律的分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6.法律的结构:总则、分则、附则等。
7.法律制定的程序:立法机关、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公开讨论、民主表决等。
8.法律的执行机关和程序: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等。
9.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基于道德、法律补充道德、法律约束道德等。
四、公共事务和道德规范1.选举和表决的程序:公示、提名、投票等。
2.公共事务参与的方式:提建议、监督检查、参与决策等。
3.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尊重他人、排队、安静有序、文明用语等。
中考思想品德必考知识点解析
中考思想品德必考知识点解析思想品德是中考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道德水平。
下面,为大家解析中考思想品德必考的知识点。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一系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强调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考生需要了解每个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 公民道德与行为规范公民道德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这些准则包括:守法、遵纪守法、友善待人、尊重他人、守信用、爱护环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道德规范的内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民族精神强调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考生需要了解如何体现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例如:热爱祖国、尊重国旗、珍爱中华文化等。
4. 校规校纪与学生权利校规校纪是学校为了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权益而制定的规范。
学生权利包括受到公平对待、受到教育和知情权等。
考生需要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理解自己的权益,并在实际生活中遵守规范。
5. 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各种公共道德准则。
职业道德则是从事特定职业人员所应具备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
考生需要了解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6. 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和情感上的平衡和稳定状态,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考生需要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技巧。
7. 青少年法制教育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培养青少年遵守法律、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的教育。
考生需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了解自己的法律权益和义务。
中考思品必考知识点
中考思品必考知识点中考思品科目,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德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思想品质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素养。
在中考中,思品科目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必考知识点更是考生们必须要重点复习和掌握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中考思品科目中的必考知识点,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宪法与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在中考中,宪法相关的知识点是必考内容之一。
考生们需要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如宪法的性质、法律的效力、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此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法律常识,如法律的分类、法律的作用等。
二、道德与法治道德是社会生活的规范,而法治是社会秩序的保障。
在中考中,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点也是必考内容之一。
考生们需要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如道德的内在要求与法律的外在规范的关系、道德的自觉性与法律的强制性的关系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一些法律常识,如法律的制定程序、法律的适用原则等。
三、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公民身份所带来的权利和责任。
在中考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必考的知识点。
考生们需要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等,并了解这些权利的保障措施。
同时,还需要了解公民的基本义务,如尊重他人的权利、遵守法律的规定等,以及履行这些义务的重要性。
四、学习方法与创新意识学习方法和创新意识是中学阶段学生必须培养和掌握的重要素养。
在中考中,考生们需要了解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科学复习、合理运用学习工具等。
同时,也需要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们思考和探索新的问题,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五、社会问题与生活素养社会问题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生活素养则是人们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在中考中,社会问题和生活素养相关的知识点也是重点考查的内容。
考生们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道德问题、人际关系等,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也需要培养一些基本的生活素养,如文明礼仪、健康饮食、良好卫生习惯等。
中考备战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中考备战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类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
7、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二、“根本”类1、现阶段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指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10、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1、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3、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5、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1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总结大全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总结大全思想品德是中考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对道德规范、社会责任、人生追求等方面的理解和积累。
下面是一篇关于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的总结,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一、道德规范1. 功利主义:行为的好坏取决于其结果,追求最大利益;2. 义务主义:行为的好坏取决于其动机和一般准则,追求道义要求;3. 美德伦理:关注个人品德的培养,注重美德的建立和修养。
二、社会责任1. 个人责任: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诚实守信、遵守规则;2. 家庭责任:要尊重父母、照顾家人,为家庭和睦付出努力;3. 学校责任:积极参与学校活动,遵守校规校纪;4. 社会责任:尊重他人、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人生追求1. 生存追求: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追求物质生活的舒适;2. 快乐追求:追求个人的快乐和幸福,注重享受生活;3. 知识追求:追求知识的广博和深厚,提升个人修养;4. 价值追求: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关注社会公益。
四、人际交往1. 相互尊重:平等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2. 相互帮助: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需要和困难;3. 相互理解:善于倾听和包容,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4. 心平气和:处理矛盾和纷争时保持冷静,以和为贵。
五、道德修养1. 孝顺父母: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尊重父母的意愿;2. 诚实守信:讲信用,言行一致,不撒谎、不欺骗;3.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言行和权益,不侮辱他人;4. 勇于担当:敢于承担责任,不推卸、不逃避;5. 关爱环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倡导低碳生活;6. 爱心公益: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六、良好习惯1. 守时习惯:准时完成任务,不拖拉、不拖延;2. 整洁习惯: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整洁,爱护公物;3. 学习习惯: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及时复习巩固知识;4. 交往习惯:礼貌待人、慎言慎行,与人为善;5. 健康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6. 阅读习惯:养成读书的爱好,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初中思想品德重难点整理
中考政治考试重点解读一、“核心”“中心”类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
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二、“关键”类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者。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三、“目的”“目标”类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材P114“六个更加”。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3、国家的本质:在阶级社会,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4、奴隶制国家的本质: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5、封建制国家的本质:地主阶级统治农民阶级的工具6、资本主义法律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统治的工具7、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的工具8、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9、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0、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初中政治中的“目的”及“制度”1、人民法院适用刑罚的目的:预防犯罪和减少犯罪2、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商品生产的目的:交换3、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4、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千方百计追逐剩余价值5、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改革的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7、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全体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8、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9、实现资本主义民主的重要政治制度: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治制度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3、我国的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初三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初三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3.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 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省级政府、市县级政府。
7. 民主集中制:即民主决策和集中执行相结合的制度,实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党内民主选举、党员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等。
8. 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群众,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的工作。
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按照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意愿,行使自治权和特权,制定并实行自治条例,管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
10. "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1. 党的最高领导体制: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2. 党的基本路线: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4. 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愿景和目标。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文化、政治和国防还比较薄弱,需要继续发展和壮大。
16. 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根本利益,必须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宗旨,全面推进国家安全工作。
中考的道德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的道德必考知识点归纳中考道德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涵盖了丰富的道德知识,还强调了实践应用。
以下是中考道德必考知识点的归纳: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法律则是国家制定的强制性规范。
-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 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同时也是道德的要求。
二、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个人品德的重要体现。
- 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石,关系到个人的信誉和社会的和谐。
- 诚信教育应从小培养,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
三、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基本的道德准则,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和劳动成果。
- 尊重他人意味着平等对待,不歧视、不轻视任何人。
- 在日常生活中,要通过礼貌用语、尊重他人意见等方式来体现尊重。
四、责任与担当- 个人责任是指对自己行为后果的承担,包括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责任。
- 社会责任是指个人对国家、社会和他人应尽的义务。
- 勇于承担责任,不推诿、不逃避,是成熟的表现。
五、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要求在资源分配、机会提供等方面做到公正无私。
- 维护公平正义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抵制不正之风,维护社会秩序。
六、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情感和行为。
- 爱国主义教育包括了解国家历史、文化,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 在实际行动中,要通过遵守国家法律、维护国家利益等方式来体现爱国情怀。
七、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是全球性的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 每个公民都应该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做起。
- 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是践行环保意识的具体行动。
八、健康生活理念- 健康生活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
-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是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考思品必考知识点
中考思品必考知识点中考思想品德必考知识点思想品德是中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它考查学生的道德修养、思维能力和思想品质。
了解并掌握中考思想品德必考知识点,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道德修养、思维能力和思想品质三个方面,介绍中考思想品德必考的知识点。
一、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思想品德的基础,也是社会共同规范的依据。
在中考中,道德修养是考察的重点。
具体的考察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德秩序与社会公德- 学生应该了解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比如尊重师长、帮助他人、守法纪等等。
- 学生需要明白道德秩序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并举出一些身边的例子来说明。
-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社会公德与法律规定的关系。
2. 个人品德与社会关系- 考生需明白个人品德对于自身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影响,比如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等。
- 学生应能辨别好人好事和坏人坏事,并举出例子加以说明。
- 指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
二、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中考思想品德考察的另一大重点,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中考常考的思维能力相关内容:1. 逻辑思维训练- 考生应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如因果关系、分类与整合等。
-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练习,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信息处理与评价- 考生需要学会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并合理利用有效信息。
- 学生需要具备分析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能够判断信息的可信度和重要性。
三、思想品质思想品质是指个体的思想观念、人生态度、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素质。
中考中的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人理想与信念- 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个人理想与信念,并了解如何实现和践行。
- 考生可以通过个人经验,阐述个人理想和信念对自我奋进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2. 价值观念与时代精神- 学生需要了解正确的价值观念,如民主、平等、奉献等,并明白时代精神与其相应关系。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一、列举我国的制度类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3、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包括:1、党的监督2、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3、人民群众的监督4、社会组织的监督二、列举我国的基本国策、发展战略类1、基本国策:1对外开放 2计划生育 3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发展战略:1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2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节约战略3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等三、列举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类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最大的实际)是: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3、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1、从总量上看,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资源类型齐,是一个资源大国。
2、从相对数来看,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一个资源小国。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四、区别:依法治国的前提、中心环节、有力保障1、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2、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3、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
五、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六、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基础工程、重要任务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2、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
七、区别: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核心、原则、重点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部编版必备核心知识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部编版必备核心知识点一、道德伦理篇:1.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是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法律是国家制定的权威规范。
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但并不完全一致,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2.社会公德:包括礼貌待人、守时、守信等行为规范,通过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可以增进社会和谐。
3.家庭美德: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尊重,如孝顺父母、关心亲人等。
4.环境道德:提倡爱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等。
5.学习道德: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坚持诚实守信。
6.社会道德:强调公平正义,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反对不正当竞争和欺压弱小。
7.个人道德:讲究自我修养,要有好品行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法律法规篇:1.法律的特点: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持续性以及约束性等特点。
2.宪法和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法律是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行为的法律文书。
3.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享有言论、出版、组织等权利,同时也有遵守法律、保护环境等义务。
4.犯罪与刑罚:犯罪是违法行为,刑罚是法律对犯罪行为的处罚。
5.婚姻家庭和继承权:婚姻家庭是社会基本单位,继承权是公民的合法权利。
6.财产权与合同权:公民有财产权利,合同权是受法律保护的买卖、租赁等交易的自由。
7.人身权利与人格权利:人身权利是人的生存、发展和尊严等基本权利,人格权利是指个人享有的人格自由和形象权利。
8.劳动权与合法权益: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用人单位应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9.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选择信仰、表达信仰的自由。
三、综合知识篇: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发展战略和重大任务。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套国家基本价值观。
5.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发展目标。
中考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
中考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中考政治课程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建设、时事政治等内容展开,以下是一些中考政治的重点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这些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具有指导意义。
国家法律法规- 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 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
- 强调诚信、友善、助人为乐等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时事政治- 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动态。
- 学会从政治角度分析时事,提高政治敏感性和判断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和经验。
-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要求。
中国梦- 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认识到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青少年应积极投身国家建设。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 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如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
结束语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到中考政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政治理论知识,还强调实践应用和时事分析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9年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复习汇总
2019年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复习汇总第一单元知识点1、什么是公平?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2、列举我国近几年采取的哪些政策体现了社会公平?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下岗工人再就业制度;实行公务员选拔制度;实行廉租房制度等。
3、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有哪些?(1)有利于合作成功和不断延续;(2)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社会的和谐发展;(3)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和社会的长消费品市场久安。
4、我们如何维护社会公平?(1)要靠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力量(2)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3)具体做法: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5、判断正义的标准是什么?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
相反,凡是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
6、正义要求每个人必须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
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
现代社会典型正义人物代表:任长霞(打击黑社会势力)、魏青刚(奋不顾身救人)、徐洪刚(英勇同歹徒作斗争)等等。
7、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1)要为人正直(2)要有强烈的规则意识(3)要坚持正义的标准(4)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的最起码的要求(5)要鄙视和制止非正义行为。
8、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必然随之产生一定的责任。
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
承诺是责任产生的重要来源之一。
9、不同的人身份不同,责任就不同。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历的变化,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便不断扩展变化,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会发生改变。
认清自己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责任,扮演好自己的多种社会角色,承担好各种社会责任。
中考 道德与法治 必背知识点
一、国策、战略、理念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中考 思品 知识点总结
中考思品知识点总结随着中考的逼近,思品成为许多学生关注的重点科目。
在这一科目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各种知识点,还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问题和做出决策。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中考,我们将在以下内容中总结思品的知识点,包括伦理道德、政治情况、文化交流和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一、伦理道德1. 伦理道德的基本概念伦理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包括对他人的尊重、公平正义、勤俭节约、自律自信等内容。
在中考中,考生需要明确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 伦理道德的典型示范伦理道德的典型示范包括孔子、老子、孟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以及其他各种国际典范人物。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人物的伦理思想,包括仁爱、诚信、忠孝、谦逊等道德品质,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 伦理道德的实践困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伦理道德的实践困境,如是否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否举报违法行为、是否捍卫正义等。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实践困境,并能够通过批判性思维来分析问题和做出决策。
二、政治情况1. 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包括国家的组织机构、权力运行和决策程序等内容。
在中考中,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并进行比较分析。
2. 政治领导人的重要作用政治领导人在国家政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思想和决策对国家的发展和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政治领导人,并掌握他们的重要决策和影响。
3. 政治世界的动态变化政治世界时刻充满着各种变化,包括国际关系、政治冲突、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动态变化,并能够通过批判性思维来分析问题和做出决策。
三、文化交流1. 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文化交流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在文化、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
在中考中,考生需要了解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并掌握各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和形式。
2. 文化交流中的问题和挑战文化交流中常常存在各种问题和挑战,如文化冲突、文化认同、文化隔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19类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
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P36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
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四、“根本”类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充满生机和活力。
(P38)3、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0、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7、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8、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1、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六、“最”类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
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
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
九、“制度”类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核心”“中心”类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
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十一、“关键”类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者。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十二、“目的”“目标”类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材P114“六个更加”。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三、“原则”“原因”类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管理。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四、“前提”类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3、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证”“保障”类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2、物质文明发展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是:政治文明。
3、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精神文明。
4、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十六、“重要”“重点”类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9、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十七、带有“一”的知识点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十八、带有“二(两)”的知识点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2、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3、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4、公有制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5、“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十九、带有“三”的知识点1、三次科技革命:P552、三个代表: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社会主义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原因或表现:P34第一段2-4行。
4、基本国情的三个方面: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P50、P53、P59。
5、实行计划生育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人口现状的三个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7、控制人口数量的三个具体措施:晚婚、晚育、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