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人教版必修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作业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业(1)

人教版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业(1)

人教版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选择题1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 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 这一过程中有“电一化学一电”信号的转化[答案]C[解析]在这一反射中,人并没吃到酸梅,而是想到了酸梅的味道,从而引起唾液分泌,整个再现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该反射的效应器是唾液腺。

酸梅的色泽并不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直接刺激是看到酸梅后再现的体验,从来没吃过酸梅的人看到酸梅一般是不会分泌唾液的。

整个反射是一条件反射,包含多种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和传递,兴奋在经过突触时会有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换。

2. 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A. 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B. 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C. 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D. 抑制效应器的活动[答案]A[解析]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不能传至大脑皮层,就不能形成感觉,因此局部麻醉是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3. 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一O—<”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 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 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贝U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 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答案] C[ 解析] 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不同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当在a 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电流表的两接头处先后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乙都偏转2次;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可测到电位的变化。

4. 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 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 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4: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4: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的作用是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C.感受器由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答案] D[解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2.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答案] A[解析]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兴奋时变为内正外负。

3.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过程的是()。

A.①→④B.②→③C.③→②D.④→①[答案] D[解析]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受刺激后,电荷分布变为外负内正。

4.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 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强刺激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A.不发生偏转B.发生一次偏转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答案] D[解析]电位计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的两个点上,先后发生兴奋。

5.如图甲所示,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图连接在神经纤维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________,在这一电位状况时膜外________浓度高于膜内,膜内________浓度高于膜外。

(2)甲图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甲图所示,当a处受到刺激时,电流计将怎样偏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同步训练案 (24)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详解)

高中生物同步训练案 (24)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详解)

必修三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21·宁德期中)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B)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神经细胞兴奋时Na+内流是被动运输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解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A错误;神经细胞兴奋时Na+通过离子通道内流是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B 正确;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到后膜,引起后膜的电位变化,C错误;神经元静息电位的形成与细胞中K+外流有关,与Na+浓度无关,D 错误。

2.(2021·武昌区模拟)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乙酰胆碱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二者都是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B.二者都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二者都能够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电位长时间发生改变D.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K+、Na+的通透性改变,产生动作电位[解析]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 错误;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都能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就被立刻灭活或运走,同时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C错误;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产生动作电位;去甲肾上腺素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Na +的通透性不发生改变,不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3.(2020·北京八中上学期期中)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跳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D)A.传出神经的动作电位不能传递给肌肉细胞B.传出神经元兴奋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解析]传出神经的动作电位可通过局部电流的方式传递给肌肉细胞,A错误;传出神经元兴奋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B错误;兴奋的传导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K+浓度急性降低一般不会改变兴奋传导过程中的强度,C错误;K+的外流是形成静息膜电位的基础,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D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7: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7: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3.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4.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内部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兴奋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与突触小泡移动的方向相反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5.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当①受到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6.(2013·四川高考理综)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7.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8.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2020生物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Word版含解析

2020生物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Word版含解析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后提能训练•H ijl J | I 卜J j f i 賓[Iff'1' I1.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U 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是效应器,d是传入神经B •若切断d、刺激b,则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存在于结构I和U之间的液体是组织液D .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从I处释放答案B解析根据神经节的位置(或根据突触的示意图)可以判断d是传入神经,a是效应器,b是传出神经,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会引起效应器收缩,A正确,B 错误;结构I是突触前膜,结构U是突触后膜,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液体是组织液,C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释放方式是胞吐,消耗能量,D正确。

2.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甲f J t . . 4+■+十十 + + + + z帖乱+斗 + + + + ++ + ##A .丁区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 .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答案A解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特点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外负内正’ 图示中乙区电位为外负内正,则乙区为兴奋部位,甲区、丙区和丁区都有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因此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也可能是从右到左,B、D正确;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C正确;丁区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是K +外流所致,A错误。

3•如图表示蛙的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处蛾吐就汁神经纤维A •增大刺激强度,测得的动作电位峰值也增大B •没有刺激时,图中电流计可测得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C.电流计指针如图所示时,表示此时静息电位为零D .在刺激①处时,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答案D解析与阈强度刺激相比,增大刺激强度,都能引起兴奋,产生动作电位,但动作电位的峰值不变,A错误;用电流计测量膜的静息电位时,要将电流计的两极分别置于膜外、膜内,静息电位时,膜外正内负,静息电位不是零,B、C错误;刺激①处时,电流计能偏转,且坐骨神经腓肠肌能收缩,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Ⅱ)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Ⅱ)

第4课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Ⅱ)基础过关知识点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下图表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穿过2层磷脂分子B.突触后膜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C.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酶水解而迅速失活或被移走D.神经元间传递信息的方式与精子和卵细胞间的识别方式相同[答案] C[解析]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作用,不需要跨膜运输;突触后膜是树突膜或者细胞体膜;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两个细胞直接接触识别,而两个神经元是通过递质间接进行联系,二者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迅速失活,否则突触后膜将持续兴奋或抑制。

2. 如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的通透性减小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D.当兴奋沿着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答案] C[解析]选项A中兴奋部位的膜对Na+的通透性应该是增大的;选项B中③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选项D中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的方向是相同的。

3.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与转化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C.ATP的合成和水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答案] D[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激活突触后膜钠、钾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这个过程消耗能量,自然发生ATP的合成和水解,注意受体在突触后膜上,不在突触前膜上。

4.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

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答案] A[解析]因α-银环蛇毒的作用,使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无法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兴奋,造成肌肉松弛。

2020-2021学年新人教版生物必修3课时分层作业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人教版生物必修3课时分层作业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A.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感受器C [在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中,神经中枢可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由此判定C项正确.]2.在奥运会期间某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医生喷涂外用麻醉药处理其伤处,使他暂时感觉不到疼痛,以便能继续比赛。

该药物作用的结构最可能是( )A.神经中枢B.突触C.感受器D.效应器C [外用药物作用于皮肤,A、B错误;外用麻醉药物若作用于效应器,则肌肉无法完成反射活动,D错误。

]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一个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只含两个神经元C.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D.在一个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进行双向传导D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正确;一个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只含两个神经元;B正确;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都不能完成,C正确;在一个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

]4.如图是没有绘完的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方框中没有绘出的结构名称:D____________、E__________。

(2)在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此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_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3)如果此图代表缩手反射的示意图,则图中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为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

如果A受到损伤,则反射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受测者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感受到疼痛。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7: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7: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一、单选题1. 阿托品是一种常见的麻醉药物。

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再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

据此判断,阿托品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的机制可能是()A.破坏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B.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C.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D.阻断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2.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3.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钾离子通道关闭,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由于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膜外钠离子大量涌入膜内C.长期的动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能够使多种类型的细胞同时保持下来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D.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4.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这一生理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直接参与甘氨酸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甘氨酸从突触前膜释放进入内环境后,再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甘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细胞膜两侧电位差发生改变D.甘氨酸属于神经递质,其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5. 科学家分离出两个蛙心进行心脏灌流实验,蛙心2的神经被剥离,蛙心1的神经未被剥离,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所用任氏液的理化性质应接近蛙的内环境B.电刺激蛙心1的神经之前,两个蛙心的收缩频率基本一致C.蛙心1的电信号可以直接传递给蛙心2改变其节律D.受到电刺激的蛙心1神经产生了抑制蛙心2收缩的化学物质6.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反射的完成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C.有完整的反射弧不一定有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7.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③处,产生的兴奋可引起肌肉反射B.刺激②处的强度越大,神经冲动传递的速度就越快C.刺激③处,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D.局部麻醉后会阻断①处兴奋的传递8.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刺激点膜电位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的是()A.①→④B.②→③C.③→②D.④→①9.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丁区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10.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A.②→①→②→③→②B.②→③→②→①→②C.③→②→①→②→③D.①→②→③→②→③11.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图所示。

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1.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解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A项错误。

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B项正确。

即使有完整的反射弧,也不一定出现反射活动,如肌肉麻醉后不能完成反射,C项错误。

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不相同,反射是功能,反射弧是结构,D项错误。

答案:B2.下列生理活动不能在突触小体中发生的是( )A.丙酮酸氧化分解B.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解析:突触小体内含有线粒体,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在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变化,不可能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兴奋在通过突触进行传递时,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时,发生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答案:B3.(2018·浙江卷)下列关于人体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B.刺激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C.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解析: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仍可传递到伸肌,引起伸肌收缩,A项正确。

刺激传入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可传递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进而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兴奋,B项错误。

膝反射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组成,其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背髓中,C项正确。

肌梭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装置,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产生的兴奋也能沿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进而引发膝反射,D项正确。

答案:B4.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解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分层作业4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2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分层作业4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2 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四)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 (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D[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A正确;在突触处兴奋的转化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C正确;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不是同步的,突触前神经元先兴奋,突触后神经元后兴奋,D错误。

]2.已知突触小体释放乙酰胆碱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时,电信号会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下列突触结构模式图中,能正确表示兴奋由轴突经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电信号变化顺序的选项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B[前一个神经元先兴奋,产生动作电流,释放乙酰胆碱,继而恢复静息电位。

接着后一个神经元兴奋,继而又恢复静息电位,B项符合题意。

]3.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需要Ca2+参与,下列有关突触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B[增大Ca2+的通透性可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作用后即被灭活,不会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A项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B项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不进入细胞内,C项错误;如果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会使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增强,D项错误。

]4.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关闭突触后膜的Na+通道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C[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不作用于突触前膜,故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没有消失,膜电位不发生显著变化,故A、D错误;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使得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分解,所以就一直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故B错误、C正确。

2020-2021高二生物3教师文档:第2章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含解析

2020-2021高二生物3教师文档:第2章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师文档: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含解析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结合教材“思考与讨论”,理解反射弧结构和各部分功能2.结合教材图解和相关物理知识,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1。

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

通过分析电位的产生机理及相关曲线的解读,培训科学思维的习惯3.通过反射弧中兴奋传递特点的实验探究,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的结构(据图填空)图中序号依次表示:①细胞体,②树突,③轴突,④轴突的末梢。

(2)反射①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②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如图)①a。

效应器,b.传出神经,c.神经中枢,e。

传入神经,f。

感受器。

②图中a的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③直接刺激b,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没有通过完整反射弧.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的概念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①电位变化图中A代表静息电位,由于K+外流,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图中B代表动作电位,由于Na+内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②局部电流a.形成原因: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b.方向错误!(4)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任何反射弧都需要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三个神经元的参与。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新题解答(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新题解答(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题解答【例1】下列神经纤维的传导模式图(图2-1)表示静息状态的是( )++-+--++--++--++-+--++--++--++-+--++--++--++-+--++--++--A B ++--++--++--++--++--++--++--++--++--++--++--++--++--++--++--++--C D图2-1解析: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即静息电位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

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静息电位的概念及电荷分布状态。

结合本题可分析理解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形成。

【例2】 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图2-2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ACB D图2-2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理解。

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变为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

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差,兴奋就向左右邻近部位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动作电位的形成。

通过识别示意图,让学生准确记忆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形成的动作电位。

【例3】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解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不是同时发生的,是前一个神经元把兴奋通过突触单向传递给后一个神经元的。

这种传递是前一神经元轴突末梢电位变化(电信号)引起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化学信号),又引起后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发生电位变化(电信号)。

人教版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作业(2)

人教版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作业(2)

第 1 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 1 课时) 、选择题1. 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 感受器的作用是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C•感受器由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解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答案D2.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A. 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 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 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 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解析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受损,则对相应的刺激不能产生相应的运动,但是因为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对刺激还是有感觉的。

答案B3. 下列关于感受器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B. 感受器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皮层C. 各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D. 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解析感受器是由感觉神经末梢特化而成,其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传导)。

不同的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且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

答案B4. (2015 •杭州质检)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既可以双向传导,也可以单向传导C. 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D. 动作电位产生时Na +流入神经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解析 在静息状态下,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接受刺激后,由于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Na +是通过蛋白质通道进入神经细胞内部的,该过程不消耗能量,选项 A 、D 正确。

在自然状态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处于离体状态的神经纤维,中间部位给予 刺激,兴奋可双向传导,B 项正确。

高中生物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甲不偏转,乙只发生一次偏转B.甲只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C.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解析】据图分析:甲电流表跨两个神经元,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

该突触结构类型是轴突-胞体型,且兴奋只能由乙神经元传向甲神经元,所以刺激A时,A所在的神经元甲会兴奋,而乙神经元不会产生兴奋。

【答案】 B2.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B.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D.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双向的【解析】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而不是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个神经元,A项错误;以上可以说明神经递质实质上是一种化学信号,但只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而不能使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故B项正确,C项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 项错误。

【答案】 B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部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未兴奋部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两者之间存在电位差,引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C项正确。

【答案】 C4.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B.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C.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D.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解析】神经递质只能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即神经递质传递是单向的,A、D项错误;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B项正确,C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拓展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拓展练习及答案

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能产生兴奋C.感受器由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D.效应器由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解析:考查对反射弧的理解。

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答案:D2.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有效刺激后,改变了膜的通透性,钠离子大量内流,刺激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在细胞膜内是由刺激点向两侧流动,在细胞膜外却流向刺激点,兴奋的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C项符合题意。

答案:C3.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答案:B4.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

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解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某种药物能使递质传递过程被阻断,但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说明该药物不影响突触前膜的功能,影响的是突触后膜的功能。

答案:B5.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包括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B.刺激a时,d处可以产生局部电流C.刺激d时,a处可以产生局部电流D.b和c决定了神经冲动只能从e处传到f处解析:图中e是感受器,a是传入神经上的一点,b和c是突触结构,d为传出神经上的一点,f为效应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A)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相邻的多个神经元相连,所以可能有多个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能识别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并未透过突触后膜。

2.神经冲动在体内的传导途径是(C)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解析]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途径是:神经元的树突接受或产生兴奋,然后经细胞体、轴突和轴突末端的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3.某人大脑的某个部位受到损伤,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

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C)A.S区B.W区C.V区D.H区[解析]该病人能说话、能听懂别人的谈话,说明S区(运动语言区)、H区(听觉语言区)均正常。

但看不懂文字,说明受损部位是V区(视觉语言区)。

故选C。

4.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发生电位变化并形成局部电流,该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其中膜内局部电流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细胞膜内外存在着一定的电势(外正内负),当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兴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外负内正),当兴奋向前传导后,原兴奋部位又恢复到原先的电位(外正内负),而不是零电位,即静息状态存在着一定的电位差。

突触小体完成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二、非选择题5.(2019·湖南株洲二中高二月考)生理学家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下图是对声音刺激形成唾液分泌性食物条件反射机制。

回答下列问题。

(1)单独给狗喂食,会使其分泌唾液,该反射属于_非条件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单独给狗铃声,其耳部传入神经末梢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乙处形成听觉,此时还不会引起唾液分泌,这一过程_不属于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理由是_该过程兴奋只是传至神经中枢形成感觉,没有经历完整反射弧__。

(3)经过先给铃声再给食物的训练,狗的大脑皮层中甲、乙两处会建立暂时性联系。

理论上,狗听到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所需要的时间比食物刺激引起唾液分泌所需要的时间_长__(填“长”或“短”),原因是_前者反射弧中突触数量较多__。

[解析](1)给狗喂食物,引起狗分泌大量唾液,这是狗生来就有的能力,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2)单独给狗铃声,其耳部传入神经末梢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乙处形成听觉,这一过程不属于反射,原因是该过程兴奋只是传至神经中枢形成感觉,没有经历完整反射弧。

(3)理论上,狗听到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所需要的时间比食物刺激引起唾液分泌所需要的时间长,原因是前者反射弧中突触数量较多。

6.(全国卷Ⅱ,3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C__(填“A”“C”或“E”)。

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能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胞吐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突触间隙_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兴奋__。

[解析](1)图中信息表明,物质C在乙酰胆碱的合成中能循环利用;除乙酰胆碱外,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

(2)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3)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递质,若分解乙酰胆碱的酶失活,则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一、选择题1.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感受器和效应器都是由神经末梢直接构成的B.在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中存在着电信号和化学信号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仅靠一个神经细胞不可能完成反射[解析]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而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A项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在不同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存在着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B项正确;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C项正确;一个完整的反射动作最起码应该由两个神经元来共同承担完成,仅靠一个神经细胞不可能完成反射,D项正确。

2.(2019·黑龙江实验中学期中)Ca2+有利于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而Cu2+能抑制Ca2+的作用。

若瞬间增大组织液中Cu2+的含量,将引起的效应是(C) 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解析]Cu2+能抑制Ca2+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组织液中Cu2+的含量,会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受到抑制,因此减缓了神经冲动的传递,C正确。

3.(2019·湖北武汉二中模拟)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A.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C.记忆是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D.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听懂和讲话,但不能写字[解析]本题考查人脑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一个神经中枢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A项正确;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但是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的是下丘脑,B项错误;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C项错误;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听懂及会写字,但不会讲话,D项错误。

4.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若在B、E两处的细胞膜表面安放两个电极,中间接电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刺激D处时将会使电表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B.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C处缺少神经递质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处传来的信息D.刺激B处时相应部位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B→C[解析]图中C处突触的类型为轴突一树突型,兴奋是从左侧的神经元传向右侧的神经元。

刺激D处时,兴奋只能传导到E处,而不能传递到B处,因此电表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C处是突触结构,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上一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只有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将信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B处受到刺激后,可以向A处和C处传导。

5.(2019·南师附中)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结构主要有(C)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垂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解析]“植物人”要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和正常体温,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此外,垂体还可以通过调节很多内分泌腺的活动来调节生命活动。

6.(全国卷Ⅰ,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B)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 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 TP[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能产生大量ATP,神经元细胞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A项正确;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神经递质在内环境中的移动不消耗ATP,B项错误;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时要排出钠离子,吸收钾离子,均为主动运输,需消耗ATP,D项正确。

7.(江苏卷,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解析]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能量,A项错误;兴奋传来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B项错误;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C项错误;④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D项正确。

8.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C)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解析]在这一反射中,人并没吃到酸梅,而是想到了酸梅的味道,从而引起唾液分泌,整个再现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该反射的效应器是唾液腺。

酸梅的色泽并不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从来没吃过酸梅的人看到酸梅一般是不会分泌唾液的。

整个反射是一条件反射,包含多种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和传递,兴奋在经过突触时会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9.(2018·浙江卷,20)下列关于人体膝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B)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B.刺激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C.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解析]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仍可传递到伸肌,引起伸肌收缩,A正确;刺激传入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可传递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进而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兴奋,B错误;膝反射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组成,其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C正确;肌梭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装置,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产生的兴奋也能沿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进而引发膝反射,D正确。

10.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解析]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不同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电流表的两接头处先后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乙都偏转2次;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可测到电位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