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故宫博物院》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

合集下载

鲁教五四语文七年级下16 故宫博物院 学案(1)

鲁教五四语文七年级下16 故宫博物院 学案(1)

故宫博物院【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3.通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而努力学习。

学习重点:(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找准作者的立足点;(2)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3)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一、独立试航(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liú( )金玉玺.( ) 嫔.()妃上谕.()傀儡..()翊.坤宫()修缮.()诏.书()矗.立()蟠.龙()击q.ì.ng..()金銮.殿()湛.蓝()额fāng()zǎo( )井áo( )头(二)解释下列词语。

迥然不同:井然有序:额枋:鎏金:御道:(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⑴故宫建筑规模______ ,建筑______,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⑵河上是五座_____的汉白玉石桥。

⑶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_____。

⑷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映衬,;。

(四)自读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作出回答: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故宫博物院的特征是什么?。

3、全文采用什么样的结构介绍?。

4、采用什么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重点介绍什么建筑?。

小结:全文按照参观游览的路线(空间顺序),抓住中轴线,由向。

从天安门出发→穿→进→过汉白玉桥→来到前三殿:细观,略观中和殿出保和殿→走向内廷;略看后三宫:、、坤宁宫。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5篇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5篇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一):《故宫博物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一篇典范的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现代说明文。

文章相对浅白,怎样在教学中做到既讲习就应讲习的基本资料、又适度发掘有价值的教学因素,这就值得深究了。

阅读学习说明类文章,读懂当然是基本目的,但这个懂务必是语文课程范畴的懂,因此,本文的教学绝不能自觉不自觉地以了解、增进故宫有关知识作为教学目的(关于故宫的知识、资料图片可适当引介,但终究只是个引子而已)。

语文教学的宗旨所在和对话指向――绝非仅仅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本表达的资料(文本的原生价值),更在于让学生学习文本表达相应资料时所采用的言语手段(文本的教学价值),指向其言语形式。

叶圣陶先生指出: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

故,说明文的阅读教学务必坚决地站在语言文字立场之上展开。

学习说明性的课文,我们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和语言表达,关注作者思考问题所表现出的科学的思想态度,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中提出的相应要求,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资料,获取主要信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好处和作用等。

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当然就应教,就应渗透,但是怎样教、怎样教更好呢?只要是学习一篇说明文,就必须要让学生弄清楚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语言这样一来,说明文的学习还有什么美感可言?(《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2期《警惕:说明文教学的去语文化》)学生在本单元前两篇经典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的学习中,对说明文基本的文体知识已有较充分的把握和训练,如果再按部就班地按照相关套路设计这篇课文的学习,难免有些枯乏,很可能滑向一种简浅的重复和浪费,既不合乎学情,也不贴合教材编者意图,更体现不出单元教学统摄下的篇目教学侧重点。

基于以上思考,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主要进行两方面的教学活动――开展两大板块活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学生对课文进行比较充分的预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故宫博物院》教案 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故宫博物院》教案 鲁教版

16.《故宫博物院》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顺序,体会这类说明文的条理性。

2.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3.了解故宫博物院这一古代建筑群的概貌和特色,认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教学设想1.本文最初是一篇广播稿。

据此,可设计一种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授课方式。

在这种总体设想下,可分为两个步聚:第一步,教师以导游或解说员身份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概况第二步,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由学生担任导游,就某些局部内容向大家介绍,借以指导朗读,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性认识,缩短与课文的距离。

2.对全文内容的掌握,可以与处理课后练习结合起来,首先组织学生熟悉课文,标注表明方位走向的词语;在这个基础上,分组讨论填写练习一的《故宫博物院示意图》;最后,全班一起讨论填写《故宫博物院示意图》,使学生对全文空间说明顺序,清晰分明的结构层次形成清楚的认识。

3.对说明的重点太和殿,可采取综合方法处理,空间方位可由学生解决,政治含义以教师分析为主,最后用课后练习巩固。

4.绘制《故宫博物院导游图》(不标建筑物名称和导游路线)大图或投影胶片均可。

备用。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掌握全文结构层次说明顺序。

2.初步认识故宫建筑群雄伟、壮丽的总特点。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解题。

1. 注音:矗立鳌头湛蓝藻井斗拱蟠龙金銮殿击磬檀木攒乾清官坤宁宫肃穆额枋矫健鎏金翊妃嫔2.解释字义、词义:攒挥霍湛蓝井然有序点缀错综相连和谐迥然不同以上字词可出示字词卡片或使用投影。

3. 解题。

学生朗读“预习提示”第一句。

教师: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一篇说明文。

(加黑字板书)教师朗读课文第1段,学生标注有关名称,教师提示;“紫禁城”:中国古代皇帝自称天了,他的住地称皇宫、紫宫,是禁地,不许百姓靠近,所以称紫禁城。

这个词表明了它过去的封建性质和功用。

“故宫”:明清两代已成为历史,皇宫被人们称为故宫,这是人们习惯的称呼,表明着时代的变迁。

鲁教五四语文七年级下16 故宫博物院 教案(3)

鲁教五四语文七年级下16 故宫博物院 教案(3)

故宫博物院教材分析:《故宫博物院》如同一篇解说词,按照空间顺序,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由中间到两侧,逐次介绍建筑物。

这种顺序安排,既符合一般的游览参观习惯,也符合故宫各建筑物之间的主次关系。

作者条理分明的介绍了故宫博物院宏大壮丽的规模和层次井然的布局,重点介绍了三大殿,使我们了解到故宫的位置、地位、总体布局、艺术风格等多方面的知识,也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的奢靡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尴尬、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等词语。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能力目标:1、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的特点。

3、学习本文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情感态度: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

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民,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黄传惕,湖南省平江县人,1934年生。

从小喜欢看书。

初中毕业于湖南平江湘北中学,高中毕业于湖南长沙衡湘中学。

1953年考入中山大学语言文学系,1954年该系合并到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从事新闻和专题节目的编辑与政治、文教等方面的采访工作。

2、积累字词:紫禁城(jīn)鳌头(áo) 金銮殿(luán) 额枋(fāng)蟠龙(pán) 攒(cuán) 磬(qìng) 鎏(liú)迥然不同(jiǒng) 中轴线(zhóu) 藻井(zǎo)缭绕:回环缠绕。

鲁教五四语文七年级下16 故宫博物院 学案(3)

鲁教五四语文七年级下16 故宫博物院 学案(3)

课题:故宫博物院学习目标:1、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重点)3、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难点)资料链接: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

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民,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黄传惕(193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

笔名黄羽,湖南平江人。

中共党员。

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一直从事广播工作,先后任编辑、记者、副主任、主任等职。

代表作有:《天安门颂》、《塞上绿洲右玉》、《彩色的吐鲁番》、《北京,我心中的城》、《故宫博物院》等。

自主学习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矗.立()鳌.头()湛.蓝()琉.璃()蟠.龙()中轴.线()金銮.殿()击磬.()檀.木()攒.()乾.清宫()坤宁宫()肃穆.()奏.极()额枋.()藻.井()2、需要掌握的词语:玲珑:湛蓝:布局:肃穆:幽雅:井然有序: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4、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

导学过程一、自读课文独立完成1、找出表明故宫特点的语句.2、故宫的特点,在文章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1)规模宏大壮丽:(2)建筑精美表现在:(3)布局统一表现在:(4)独特风格表现在:二、合作研讨1、细读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思考:(1)第六段总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其中有两个“立足点”,各是什么?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文章强调中轴线用意是什么?(3)第六段的说明重点是什么?(4)三大殿为什么太和殿介绍得最详细?为什么多次写龙?三、拓展提高1 假设现在是2008年,你将作为“奥运友情导游”,带领千千万万慕名而来的游客游览故宫,你将怎样设计旅游路线呢?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有自己的创意。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6课《故宫博物院》学案3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6课《故宫博物院》学案3

《故宫博物院》学案一、基础知识1、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矗立()湛蓝()蟠龙()金銮殿()檀香()鳌头()击馨()鎏金()矫健()2、找出下面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A、亭台楼阁青松翠柏色彩鲜明B、和谐统一池馆水榭雄伟壮丽C、滕罗翠竹花坛盆景相互衬映D、烟雾缭绕龙凤呈祥井然有序3、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

(1)迥然不同:。

(2)御道:。

(3)攒:。

(4)玲珑奇巧:。

4、给下列句子选出合适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1)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工整整齐)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2)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致精美精彩)的汉白玉石桥。

(3)三座大殿(耸立矗立挺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4)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惊喜吃惊)。

5、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2)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6、按照下列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仿写相应的句子。

(1)例句: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2)例句: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显得十分美丽。

二、整体内容7、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而且在结构上和相结合。

8、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向方向,逐次介绍建筑物,先介绍“”部分,后介绍“”部分。

9、故宫的“三大殿”指、、。

10、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过程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

这是由决定的。

三、重点文段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大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作者:盛子君【教材分析】《故宫博物院》最早是一篇广播稿,其最大的特点是把故宫博物院庞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说得井然有序,条理清晰。

这得益于运用了总分式的结构和空间顺序。

同时作者在说明故宫建筑群特征时,没有平均用墨,而是选择太和殿作为重点,使文章内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如说明对象、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

空间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写法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对陌生的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梳理文章总分式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与价值,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流程】一、课堂导入“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游故宫真遗憾”,的确到了北京,故宫是非游不可的景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规模宏大壮丽的故宫博物院。

二、整体理解1.学生带着任务默读课文。

任务一:勾画出故宫建筑群的总体特征。

任务二:勾画出表明作者行踪的语句,并圈画出建筑物。

明确:总体特征:“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表明行踪的语句:“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了午门的前面。

”“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

”“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片长方形小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

”“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

”参观的建筑物: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隆宗门、景运门、文华殿、武英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七年级语文下册 《故宫博物院》教案 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故宫博物院》教案 鲁教版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故宫挂图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上次有位同学同他父母去北京旅游了一趟。回来后同学们就好奇地围着他,请他们介绍故宫的情况,他就兴致勃勃地介绍了起来,说了许多,越说越乱,急得满头大汗,同学们还是没听明白故宫博物院是什么样子,这说明一他没有掌握好说明顺序;二说明故宫博物院十分宏大雄伟。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过程Leabharlann 明确: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2.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五、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如同一篇解说词,按照游览参观路线,以空间为顺序,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建筑群,使我们了解到故宫的位置、地位、总体布局、艺术风格等多方面的知识,从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字词,了解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复杂事物的思路,掌握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资料搜集法:组织分组,自主预习,查找与故宫相关的资料,熟悉说明对象。

(2)方位图示法:小组合作,删繁就简,画一张醒目清晰的方位路线图浓缩全文说明内容。

(3)情境表演法:角色扮演,口头介绍,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巨大成就,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故宫特点,理清游览路线,掌握条理分明的结构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难点: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对说明对象条理清楚地进行解说。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提起首都北京,大家能想到哪些名胜古迹?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古城,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秋高气爽正是出游的好时节,我们今天就组团在黄传惕导游的带领下一起去故宫旅游一趟,好不好?(二)检查预习,漫谈认识请按小组展示,介绍课前预习收集到的有关故宫的图片、资料,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题,谈谈自己对故宫的初步认识与感受。

看来大家对故宫的认识主要是文字资料,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故宫的视频短片(3分2秒)。

(三)整体感知,画路线图1.对说明文来说,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最首要的。

在游览故宫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故宫的特征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宫建筑特征的语句。

[明确]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故宫博物院》教案 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故宫博物院》教案 鲁教版

《故宫博物院》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3.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情感教育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学习重难点:重点: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难点: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故宫挂图学习过程:一、导入故宫,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故宫博物院,去见识一下它的壮观。

二、课前热身1.简介故宫2.正音练习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蟠龙(pán)中轴线(zhóu)金銮殿(luán)击磬(qìng)檀木(tán)攒(cuán)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肃穆(mù)奏极(zòn)额枋(fāng)藻井(zǎo)矫健(jiǎo)妃嫔(pín)翊坤宫(yì)迥然不同(jiǒng)三、合作探究1.学生默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提示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标明作者参观路线途中的各景点。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思考给全文分段,明确:总说第1、2段,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分说中间(3~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出有关方位词
、你觉得作者对哪一部分介绍的详细,为什么重点介绍这一部分?
阅读训练单
(一)课内精读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

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

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试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蕴含的感情?
2、第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
3、课文在开头说“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请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故宫建筑精美这一特点的语句。

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二)课外训练:①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②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

全宫占地1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

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

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

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的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

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③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

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

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十七、十八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

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

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连结两个大厅。

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

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磅礴,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

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④正宫前面是一座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

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像亭亭玉立。

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塑丰富多姿,美不胜收。

1.第①段交代凡尔赛宫________的,并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凡尔赛的艺术价值。

2.第②段是交代凡尔赛宫________和________的时间,然后说明全宫占地总面积,从中可以知道凡尔赛宫共分两大部分:________和________。

3.第②③段中使用什么说明方法,并各举例分析其作用。

4.作为宫殿建筑,故宫博物院和凡尔赛宫有什么相似之处?
5.在建筑、陈设、装潢等方面,两座宫殿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拓展延伸
(一)资料助读:1、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

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2、定点观察法:我们观察事物时,将所站的位置叫做立足点。

定点观察法,就是固定立足点,有次序地展开观察。

即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等。

观察时作者的立足点始终不能发生变化,必须固定在一个基点上。

(二)学以致用
1、口头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用移步换景法)
2、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用定点观察法)
要求:选准立足点;注意方位词
个人自评:小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