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东谈及客家建筑:赣南民居五凤楼探源
江西信丰小河镇明代客家民居遗址发掘
江西信丰小河镇明代客家民居遗址发掘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赣州市博物馆
【期刊名称】《南方文物》
【年(卷),期】2003(000)003
【摘要】2002年9月至10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赣州市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对位于赣粤高速公路信丰县小河镇光荣村卢富芫村的一处明代客家民居围Song高遗址进行了一次抢救性考古发掘。
【总页数】8页(P21-27,14)
【作者】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赣州市博物馆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博物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樟树市博物馆【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5
【相关文献】
1.影响农村居民城镇化行为的因素及对策——以江西信丰县小河镇为例 [J], 李南海
2.信丰县小河镇980例幼儿Hb调查分析 [J], 郭孝云
3.江西吉安县墩厚镇招仙观遗址发掘简报 [J],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吉安县博物馆
4.乡村振兴视角下赣南苏区乡镇精准扶贫对策研究——以赣州市信丰县小河镇为例[J], 朱俊华;陈秀莲
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地区特色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发展探索——以江西信丰县安西镇为例 [J], 王晗亮[1];苟郁雅[1];韩馨宇[1];蒋瑷冰[1];粟新钰[1];裴梓凌[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赣南方楼、闽西圆楼、梅州围屋
赣南方楼、闽西圆楼、梅州围屋中国传统民居,或为四合院,或为窑洞,或为竹楼,或为蒙古包,或为氆氇帐……千姿百态,蔚为奇观。
然而,客家传统民居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在世界建筑史上堪称一绝。
客家民居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具特色的传统民居主要有赣南方楼、闽西圆楼、梅州围屋,以及五凤楼、走马楼等。
赣南方楼散落在江西九连山北麓群山中的赣南土楼,大多背靠青山,面临小河,独立为体。
它们大都是方形,四角都构筑有坚固的碉堡楼,外墙为坚实封闭体,墙上设置了一排排枪口和炮眼,整个外形森严、雄伟。
据考证,这些赣南客家方楼,是公元三世纪东汉中后期中原地区大庄园主的典型住宅形式,中原士民南迁时,把这种建筑形式和技术传到客家地区的。
因而,人称赣南方楼是汉代“坞堡”的活化石。
在这些方形土楼中,小的仅三开间,人称“猫柜”,大的占地10亩。
方楼一般两三层,也有四层的,为悬挑外廊结构。
规模大的方楼,内部建有祖厅,有的甚至多层套围,按八卦形布局,更具特色。
赣南方形土楼坚固异常,其外墙多是由麻石、鹅卵石、青砖和糯米浆筑构而成,墙体厚者有两米多,方楼内设有粮仓、水井和排污设施,其结构封闭,防御性能甚为完备。
据称,龙南县关西的一座方楼,厚墙内壁上敷了一层用糯米粉、杂粮和防腐草药拌成的“厚泥”。
万一敌人围困方楼,在断粮的危急时刻,可以剥下来,泡软后充饥。
闽西圆楼福建闽西圆形土楼,世所称奇。
据说,20世纪60年代,西方某大国宣称,他们的卫星在中国东南的崇山峻岭中,发现有几组“导弹基地”、“隐匿核力量”……其实,被误认为是“导弹基地”的是客家传统民居——圆形土楼。
南靖、永定是土楼集中之地。
据统计,南靖县有土楼776座,而坐落在永定县湖坑乡高北村的“承启楼”,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圆楼,直径73米,全楼共有三圈环形围楼,外高内低。
最外一环周长229米,高12.4米,为四层楼,每层72个房间,共288间。
第二环为二层楼,每层40个房间,共80个房间。
第三环一层,32间。
赣南客家民居的旅游开发探讨
赣南客家民居的旅游开发探讨作者:赖懿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10期赖懿赣南客家民居是客家文化的物质载体,承载了赣南客家的魅力文化。
本文针对客家民居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采用实地考察法、收集资料法和SWOT分析方法,深度挖掘赣南客家旅游的文化内涵,阐述了赣南客家民居的开发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对赣南客家民居的文化旅游开发提出了几点开发建议。
赣南客家民居是客家文化的结晶、艺术的载体,凝聚了历代客家人的智慧与力量,是客家文化熠熠生辉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有效得对其进行旅游开发有助于传承客家传统文化。
一、客家民居的SWOT分析(一)赣南客家民居的优势分析首先,赣南地区区位条件好,交通通达性好。
赣南地处闽粤赣三角区的中心地带,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地,拥有非常有利的区位优势。
境内铁路网纵横交错,公路网络以市区为中心,通达四方,在航空方面,赣州黄金机场是江西省重要的航空枢纽,便利的水陆空交通可以为赣南地区输送来自全国各地各大中城市的客源。
其次,赣南客家民居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以稳固的姿态展现客家文化,与客家其他文化旅游资源相互融合,全方位地诠释客家文化。
(二)赣南客家民居的劣势分析第一,部分民居破坏严重,资源流失。
因自然、经济、旅游开发等问题,现在已经有部分民居破坏严重。
有的历史悠久,自然老化现象严重;有的因原住人盖起新楼房而被拆除,经济发展中的人为破坏行为越来越频繁;旅游者在旅游时不同程度得对客家民居进行流动破坏;旅游开发过分商业化,传统民居被改造成了迎合市场需求的模式。
第二,旅游服务体系不完善,水平不高。
赣南地区客家民居所处的地级县市旅游服务体系并不完善,旅游服务接待水平有待提升,有些地区甚至很难适应个性化旅游服务的需要。
(三)赣南客家民居开发具有的机遇分析近年来,政府支持力度提升。
赣州市政府在客家民居的建设方面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申遗筹备方面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客家传统民居的主要类型及其文化渊源
客家传统民居的主要类型及其文化渊源
肖承光;金晓润
【期刊名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5)004
【摘要】客家传统民居是集家、堡、祠于一体的天井式民居,其主要类型大致可分为围屋、土楼、围龙屋、天井式院落.追根溯源,客家传统民居的形成,是特殊群体在特定时空下的必然产物,其中承载着客家人独特的生存情感.
【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肖承光;金晓润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赣州雅典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江西,赣州,3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71;G112
【相关文献】
1.客家聚落的文化解读——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暨客家聚落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J], 陈吟;唐孝祥
2.客家文化性质与类型新说——客家文化属于移民文化说质疑 [J], 谢重光
3.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传统民居文化研究——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暨客家聚落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J], 周建新;殷飞飞
4.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审美与客家文化 [J], 郑杰
5.客家文化性质与类型新说——客家文化属于移民文化说质疑 [J], 谢重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赣南客家民居文化内涵及设计元素
赣南客家民居文化内涵及设计元素目前客家主要居住在赣南地区,追溯历史,客家人是属于汉族的一个分支。
但客家人有有自己独特的民俗,尤其是在居民建筑上,对现代建筑学的影响是很大的,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特别值得研究和学习。
本文就赣南客家居民文化内涵及设计元素进行探讨,并提出对客家居民建筑及其文化的傳承建议,在开发的基础上加以保护。
标签:赣南客家居民,文化内涵,设计元素客家居民的建筑以聚居建筑为主,其特点是防御功能强,在居民建筑中讲究“天人合一”的观念,反映了客家人独有的文化,在建筑元素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按照风水观念和实用性建筑的客家居民,使用价值高,美学价值也高,在建筑上非常值得细细研究,促进今后我国在建筑领域的长久发展,展现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一、赣南客家居民的建筑类型(一)“围屋”。
赣南围屋,多由坚硬的青石砌成,外墙的墙体上设有炮眼口,有很强的防御功能,是当时老百姓安心温暖的家。
(二)“围龙屋”。
客家围龙屋有典型的中原特色,在历史考察中,与中原贵族的大屋很是相似,前半部分是半月形池塘,后半部分是半月形房屋建筑,从整体来看就是一个太极图。
(三)“厅屋组合式”。
厅屋组合式中最独特就是“门榜”文化,“门榜”文字主要是姓氏郡望、嘉德懿行、警策铭记等格言,是一种文化上的潜隐教育总而言之。
二、赣南客家居民文化内涵(一)赣南居民建筑中的风水文化。
客家人在居民的建筑上是极为讲究的,在建筑中最能体现的就是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崇敬,无论是在怎样的环境当中建筑,他们都会充分的尊重自然,根据地形进行建筑,不会过多的去改变自然形态,将整个建筑融入自然,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体。
比如客家的“围屋龙”整体是由两个半月组成,正厅也会有半月形的山丘,门前有半月形的水池,整体的太极图意味这阴阳平衡,而正厅和门前的半月则是因为客家人认为龙胎是半月形。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有利于排水,同时也能合理地运用土地,而且有大自然承托的居民建筑看起来更加宏伟壮观[1]。
探析“五凤楼”形制的演变历程
探析“五凤楼”形制的演变历程摘要:本文依据考古发现、壁画与历史文献记载,对五凤楼形制的产生与各个时代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使人们认识该形制的地位与重要性。
关键词:五凤楼;建筑形制;宫阙;凹字形平面由主殿、两翼廊庑引出的左右对峙阙阁,以及两朵楼所组成的楼台宫殿或门楼,被称作“五凤楼”形制,自创始以来历经隋唐、五代、宋、辽、金、元,直至明、清一直被宫廷建筑所沿用。
在形式上,它并不单纯是置于城台上的门楼,而是在横向城楼两侧向前伸出两翼,并在两翼两端各建阙亭,整体形成凹字形平面,以环抱的形式构成一个开阔的广场。
⒈“五凤楼”形制的产生:“五凤”之名始见于汉代,有凤凰五至之意。
汉以后在两阙间设门,门上覆以屋顶,并用祥鸟饰于脊上,后世称之为凤阙。
南北朝时期的宫殿同样使用宫阙,所不同的是门上已不是简单的覆以屋顶,而有了门楼设置,从麦积山127窟壁画城阙图中,可以看出门楼与两边的阙形成凹字形平面。
“五凤楼”之名,始见于唐代。
《资治通鉴》中有:(开元二十三年正月)“上御五凤楼酺宴”的记载。
后经考证该“五凤楼”为隋唐东都宫城的正南门则天门,它始建于隋大业元年,“门上飞观相夹,门外即朝堂”,门名“初因隋之名曰则天门。
神龙元年避武后尊号,改应天门,又避中宗尊号,改神龙门,寻复为应天。
”[1]P266对于其建筑形制,元《河南志》隋城阙古迹条有记载:“门有两重观,上曰紫微观,左右连阙,阙高一百二十尺”,“飞观相夹”,同样的记载也见于《大业杂记》。
⒉隋唐两都宫城正门形制:经考古发现,在隋则天门,即唐应天门遗址的左右两侧,在宫墙上有向南突出南北向的夯墙两道,形式极为对称,相距83米,北端与宫墙相接处加宽为21米,南端突然加宽至30米后即被断崖破坏,两条夯土墙保留长为45米。
左右两侧突出的夯土墙垣,无论从土色土质及夯筑结构观察,与宫城南墙并无差别,这说明是左右两阙的残迹遗存。
[2]结合有关文献并加以考察,可以推断出这是一组以城门楼为主体,两侧辅以垛楼,向外伸出阙楼,其间以廊庑相连,[3]其平面呈凹字形,立面上则由五座建筑组成一个建筑群,形如五只凤凰,故名“五凤楼”。
赣南客家的建筑民俗与民间信仰
“ 起 门” 在赣 南客家 传统 民居 的建造 中也 是重要 的仪典 。这是 由于大 门不仅 作为 民居 的标志 性
: , 而且 也是 收纳 外气 之 口, 以至于 “ 起门” 也 得请 风水 先 生掐 算 时辰 。时 间多在 凌晨 或清晨 。 以
作者 简介 : 钟福民( 1 9 7 3 - ) , 男, 江西赣州人 , 赣 南 师 范 学 院美 术 学 院 副 教 授 , 客 家 研 究 中心 研 究 员 , 艺术学博士 , 研 究
方 向 为 民俗 文 化 与 民间 艺 术 。
基 金 项 目 :本 文 为 江 西 省 高 校人 文社 科 项 目: 《 赣 南 城 镇 民俗 的现 状 与 发 展 》 ( 编号 : S H 0 8 0 9 ) 、江 西 省 社 科 规 划 项 目 《 中部 地 区 城镇 民俗 研 究 — — 以江 西 为 例 》 ( 编号 : 1 0 S H 0 5 ) 阶段 性 成 果 。
中图分类号 : K 8 9 2 . 2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7 3 5 4 ( 2 0 1 3 ) 0 2 — 1 0 7 — 0 6
中国 的建筑 民俗 源 远流 长 , 丰 富多 彩 , 是 中 国传 统 文化 的一 个 重要 方 面 。从 结 构上 说 。 建筑 民
俗 具有 三 个基 本 的层 次 : 第 一 层是 静 态 的建 筑 成 果及 经 验化 的建筑 技 术 ; 第 二层 是 动 态 的建 筑 活
动及 社会 化 的建 筑仪 典 ; 第 三层 是 潜 隐的建 筑 心理 及 观念 化 的建 筑信 仰 。这 三个层 次 不是 绝然 分 开的, 就 是一 具体 的建 筑而 言 , 往 往跨 越 三个 层次 , 立体 地反 映 着建筑 文 化的信 息 。 在具 体 表现 上 , 建 筑 民俗包 括 人们 的 天文 观 、 风水 观 , 以及 厌 胜文 化 和镇 物文 化等 。在 历史 的 发 展 过程 中 , 赣 南 客家 的 建筑 民俗 , 既 受 到其 他 地 区 的深刻 影 响 , 又逐 渐 形成 了本 土 的一 些 特 色 , 从 而折射 出赣南 客 家人 既具 有包 容 性 又具 有地 域性 的 民间信仰 。正是 这些 建筑 民俗 和 民间信仰 , 使得 传统 的 赣南 客家 人在 自己的居所 营 造 了极具 特色 的文 化氛 围 。
赣南客家传统建筑吉祥图案研究
《赣南客家传统建筑吉祥图案研究》摘要:本文以客家建筑为例,通过对赣南客家传统建筑吉祥图案的划分及其与中原吉祥图案的对比研究,探求客家先民赋予建筑各个环节中的精神追求,本文以客家建筑为例,通过对赣南客家传统建筑吉祥图案的划分及其与中原吉祥图案的对比研究,探求客家先民赋予建筑各个环节中的精神追求,在赣南客家传统民居的吉祥装饰图案中,像“八仙庆寿”、“福禄寿三星”、“天仙”之类的题材比较多摘要:本文以客家建筑为例,通过对赣南客家传统建筑吉祥图案的划分及其与中原吉祥图案的对比研究,探求客家先民赋予建筑各个环节中的精神追求。
关键词:赣客家传统建筑吉祥图案一、引言“图案”是外来词,最早是由日本传入中国的。
图案,即图样、方案;图案教育家、理论家雷圭元先生在《图案基础》一书中,对图案的定义综述为:“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
《辞海》艺术分册对“图案”条目的解释为:“广义指对某种器物的造型结构、色彩、纹饰进行工艺处理而事先设计的施工方案,制成图样,通称图案”。
有的器皿(如某些木器家具等)除了造型结构外,别无装饰纹样,亦属图案范畴(或称立体图案)。
狭义则指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和色彩。
所有图案都具有装饰性,因而一般称为装饰图案。
赣南客家吉祥装饰图案在客家人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建筑、服饰、手工艺、生活器物中,主要内容有演义传说、戏曲故事,有神明、瑞兽、花鸟、山水及书法等。
本文以客家建筑为例,通过对赣南客家传统建筑吉祥图案的划分及其与中原吉祥图案的对比研究,探求客家先民赋予建筑各个环节中的精神追求。
二、赣南客家传统建筑吉祥图案划分1.祥禽瑞兽、花卉果木类吉祥,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是美好的预兆,《说文》谓“吉,善也”,“祥,福也,从亦羊声,一云善”。
《周易系辞》有“吉事有祥”的句子。
《庄子》亦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说。
人们将这种美好的愿望寄予吉祥画,反映出民众渴望幸福、美好的复杂心情。
五凤楼资料
五凤楼资料隋唐时期在洛阳建应天门(紫微城正门),城门楼在中间,垛楼、阙楼各一对,分排在两边,飞檐如翅翼,似五只凤凰,故称"五凤楼"。
五凤楼是宫城正门,东西各有一座阙亭,形如雁翅。
隋唐时期当指洛阳紫微城正门--应天门,有隋一代大业元年(605年)始建,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重建。
唐·李白《古风》:"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明代午门为紫禁城的正门,午门中为九间重檐正楼,两侧各有两座阙阁,共五座楼阁,行如凤翅,俗称"五凤楼"。
剧内常以"五凤楼"比喻为朝廷。
其实不然,午门共有五个门,只有皇帝一人才能出入。
皇后在大婚入宫时走一次,殿试考中的状元、榜眼、探花三人出来时可以走一次,他人只允行侧门。
文学典故宋代杨大年的《杨文公谈苑》有"五凤楼手"的典故,"韩浦、韩洎能为古文,洎常轻浦,语人曰:'吾兄为文,譬如绳缚草舍,庇风雨而已。
予之文,能造五凤楼手。
'浦闻其言,因人遗蜀笺,作诗与洎曰:十样蛮笺出益州,寄来新自浣溪头。
老兄得此全无用,助尔添修五凤楼。
"宋辛稼轩的《鹧鸪天·梦断京华故倦游》便用此典,"君家兄弟真堪笑,个个能修五凤楼。
"【典源】宋·曾慥《类说》卷五十三引《谈苑》曰:“韩浦、韩洎咸有词学。
洎尝轻浦,语人曰:'吾兄为文,譬如绳枢草舍,聊庇风雨。
予之为文,是造五凤楼手。
’浦窃闻其言,偶得蜀笺,以诗赠洎曰:'十样蛮笺出益州,寄来新自浣溪头。
老兄得此全无用,助尔添修五凤楼。
’”【今译】宋代韩浦、韩洎兄弟都以文学知名。
韩洎看不起其兄韩浦,对人说:“我兄长写文,好比简陋的茅舍,只能勉强避避风雨。
我写文章,才是造五凤楼的高手。
”韩浦知道了,后来得到蜀笺,即以诗讥讽韩洎。
唐代及五代后梁在洛阳皆建有五凤楼。
古时赣州客家人的故事
赣州是江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
在古代,赣州客家人有着许多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以下是一些关于赣州客家人的故事。
1. 南迁的历史:赣州客家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当时由于战乱和政治动荡,许多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开始南迁,其中一部分人来到了赣州地区。
这些南迁的汉人与当地的土著居民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2. 客家围屋:客家围屋是赣州客家人的传统建筑,它是一种具有防御功能的民居建筑,通常由围墙、房屋和祠堂等组成。
客家围屋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客家美食:赣州客家人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其中最著名的是客家酿豆腐。
客家酿豆腐是一道将豆腐和肉馅等食材制作而成的传统美食,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4. 客家传统文化:赣州客家人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客家山歌、客家舞蹈、客家戏曲等。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赣州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5. 客家精神:赣州客家人有着独特的精神文化,如团结、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等。
这些精神文化不仅是赣州客家人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楼之五凤楼二宜楼
简介
按不同设置可分为:
内环逐渐降低形式 环环套形式 在楼外围绕土楼建楼包
二 宜 楼
福建华安县雨伞楼 福建漳浦县锦江楼
福建平和县芦溪乡厥宁楼
二宜楼
二宜楼三大特色
• 墙体厚 • 隐通廊 • 楼体内传声洞与暗道
• “隐通廊”。外环楼高16米的生土墙自上 往下逐层收缩,一至三层不开窗,而在 第四层则设56个小窗洞。以0.8米的外 侧泥墙作为层顶的承重。留下大约1米宽 作为第三层顶楼板的支撑和环形通道。 打开通道门,全楼就成为一个战斗整体; 将门关闭,又自立门户,与邻相隔。这 个隐蔽性通廊简称“隐通廊”。
总结
• 符合生态环保理念
首先,营造土楼往往择址于依山傍水之地,自然环 境极佳。中国古代的风水学说成功地发挥了建筑规划 作用,使得土楼与周围环境协调呼应而不相悖离。亲山 亲水的土楼是“环境友好型”建筑的典范。 其次,建造土楼往往是就地取材,使用的生土(黄土、 黏土) 、木材、鹅卵石等基本上取自当地。当土楼 “老去”时,这些材料又返回大地,而不污染环境。来 自大地又归于大地的土 楼是“资源节约型”建筑的典范。
• 促进人际交往发展,塑造和谐人居环境
与现代城市单元式“蜗居”相比发挥这种作用。 睦邻友好的土楼是“空间和谐型”建筑。
武夷山玉女大酒店 福建警察学院图书馆
客家土楼
五凤楼、圆形土楼
五凤楼
一、由来
二、典型建筑介绍
五凤楼——最古老的土楼
1、其名是据楼本身的屋顶如飞鸟的造型以 及 五行的象征而得来。 2、土楼中最基础最传统的的一种防御性的土楼 形式,也是客家居民围拢屋的基础形式之一。
福建永定县高陂乡大塘角村文翼楼 (大夫第)
圆形土楼
一、简介
二、典型建筑
[论述题,5分] 试述客家土楼的特点。
客家土楼是我国南方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地。
它是客家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客家土楼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建筑结构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被誉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瑰宝。
一、外观特点客家土楼的外观独特,呈现出浓厚的客家文化特色。
其建筑外墙常采用石块、土坯等材料构筑,色彩深沉,给人一种古朴厚重的感觉。
土楼多为圆形或方形,外围有环形或方形的走廊,整体呈现出一种严密有序的结构风格。
而且土楼的墙体非常厚实,能够防御外部的强烈风雨和侵袭,耐久性极高。
这种独特的外观特点,使得客家土楼成为了现代建筑中的一大文化景点。
二、建筑结构客家土楼的建筑结构非常坚固耐用,具有良好的防御功能。
其内部多为多层结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下部为畜栏,中部为住宅,上部为储粮。
整个建筑结构分工明确,每一部分都紧密相连,起到了完善的生活作用。
土楼内部空间设计合理,采光通风良好,给人一种宽敞明亮的感觉。
客家土楼的建筑结构也非常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建,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变通性。
三、文化价值客家土楼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客家人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
土楼建筑中融入了客家人的传统信仰、生活习俗和家族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土楼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客家乡愁、家风、家韵,了解到客家人生活的丰富内涵。
客家土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且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瞩目的旅游胜地。
总结客家土楼是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建筑价值的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外观特点、坚固耐用的建筑结构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它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我们应该加强对客家土楼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客家土楼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其独特的外观特点、建筑结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同时也展现了客家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生活智慧。
江西赣南民居的院落空间
江西赣南民居的院落空间[工业技术]伍国香约4026字【摘要】:江西赣南民居院落空间的明显特征,“围屋式”民居和“堂屋组合式”民居。
小院落空间有安全感。
赣南客家人密集区内,由于周围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恶劣,在生存中求发展,产生了繁多各式族规来维持礼仪与节序,有外侵可以同仇敌忾,以期换来安全和发展。
江西建筑文化、赣南民居、院落、围屋、堂屋“远贾出不经年,近贾居不历世”是从江西由来已久的说法。
以“贾”致富,以“儒”显示身份、地位,是实用的观念。
融合江西本土文化,家族十分注重教育,江西的书院遍及全省,各种形式,几乎完全与民居建筑融合在一起。
祠堂是代表着高层权力议事之地,有家祠、族祠、宗祠,也是一个公共活动场所。
尤其是赣南客家人密集区内,由于周围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恶劣,在生存中求发展,产生了繁多各式族规来维持礼仪与节序,即使有外侵可以同仇敌忾,以期换来安全和发展。
宗法色彩浓郁,有封闭性和滞后性。
“俗多土著,恋乡井”,“不乐远游,往来不过吴粤闽”。
也许是依恋江西的风调雨顺,物产丰富,削减了奋斗精神和开拓意识;也许是经历了长途的迁徙之后的安顿,使移民们在经过艰苦努力斗争扎根下来后,珍惜这份劳动成果,致力于巩固而略有些固步自封,也促成了封闭性。
许多风尚一旦形成后就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也使人们完好地保持了许多古人留下的东西给后人来研究,保留了珍贵的民居建筑供我们来探讨江西建筑文化、赣南民居的特质。
江西赣南民居以院落空间有明显的特征,总的说来,对外封闭,对内开敞,天井空间较小,有很强的自卫防御功能,小院落空间有安全感,成为一大特色,能代表江西民居一种重要的院落空间形式。
每个民居的选址、总体布局、村落规划、邻里关系等方面形成的“大院落空间”以及典型民居的总平面、单体平面、立面感受、剖面特点等方面形成的“小院落空间”,就从这些角度结合实地案例去分析。
赣南区系主要民居类型: 大致可以分两大类:1.“围屋式”民居, 2.“堂屋组合式”民居。
赣南客家围屋建筑的特点和文化探析
赣南客家围屋建筑的特点和文化探析
熊建新;黎文勤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2(000)036
【摘要】介绍了赣南客家围屋的基本概括及其分布情况,以口字型、国字围、套围3种类型概括了客家围屋的建筑样式,解析了客家围屋的建筑特点,突出了整个赣南客家围屋丰富多彩的建筑样式和其所具有的不同一般的防御、居住功能.解读了客家围屋所彰显的构造艺术和宗族文化,指出这支具有独特的客家方言、独特的文化民俗和情感心态的汉族支系是赣南文化的缩影,强调了承栽者千百年历史的赣南客家文化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保护.
【总页数】3页(P17670-17672)
【作者】熊建新;黎文勤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江苏南昌 330063;南昌航空大学,江苏南昌 33006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81.3
【相关文献】
1.基于Normal Map虚拟技术的赣南客家围屋仿真实现探析 [J], 王志强;王犹建;
2.基于 Normal Map虚拟技术的赣南客家围屋仿真实现探析 [J], 王志强;王犹建
3.赣南客家围屋祠堂的装饰艺术观探析
——以关西镇徐氏宗祠为例 [J], 王奇;周晋怡
4.传统建筑文化对现代民居环境规划的影响———以赣南客家围屋为例 [J], 朱秀
玉;李青阳
5.赣南客家围屋建筑文化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鹭溪赣州客家菜为例 [J], 索晓东;李蕾;刘洋;冯雪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文化:赣南客家民居
本⽂所指的“赣南”,是指今江西南部现属赣州市管辖的(古代分属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州)的18个县市区,即章贡区、赣县、于都、兴国、信丰、会昌、安远、寻乌、龙南、定南、全南(以上为赣州府)、⼤余、上犹、崇义、南康(以上为南安府)、宁都、⽯城、瑞⾦(以上为宁都直⾪州)。
⾯积为3.96万平⽅公⾥,⼈⼝790万,除赣州市区及个别城镇因其⽅⾔(属西南官话)和民居形式(属徽州民居)与和县客家⽅⾔的⼟⽊混合结构为主的民居不同,当属⼈约占总⼈⼝的90%以上。
现存赣南客家民居⼤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厅屋组合式”民居和“围屋”民居。
其分布形势:“组合式”呈由东北向西南发展逐渐减弱的状况;“围屋”则呈由西南向东北发展逐渐减弱的态势,其建造年代,据现有资料最早的可达明代晚期,在此试将赣南的客家民居作此基本介绍。
⼀、厅屋组成合式民居 赣南客家⼈⼀般称堂为“厅”或“厅厦”,堂专指祠堂。
称⼀栋房⼦为“屋”,⼀间房⼦为“房”。
厅是房屋的中⼼,许多栋“正屋”和“横屋”连在⼀起便组合成了⼀幛⼤房⼦,这种民居实质上脱胎于古代中原庭院府第式民居。
赣南客家民居以此为主流,各县都有,但以东北部的宁都、兴国、⽯城、于都等县为盛,也代表。
(1)平⾯ 其最简单的组合单元是:“四扇三间”也称“三间过”,即⼀明两暗的三间房,明间为厅,次间为堂,厨房、家畜栏舍等⼀般傍房或别搭建。
稍富有者⼀般是前后两栋。
每栋三间或五间,之间隔⼀横向天井,并通过腋廊将前后两栋连在⼀起。
两栋屋的明间便成了前厅(门厅)和后厅(上厅),前后厅也合称“正厅”。
前厅次间为厢房,后厅次间为正房。
这样使构成了⼀幢封闭的由两个单元组合成的“正屋”,通称即“两堂式”。
在此基础上,房屋需要扩⼤或本来规模就⼤的,便在正屋两侧扩建“横屋”,横屋的进深与正屋等齐或前部凸出两间,平⾯成倒“凹”字形。
正屋与横屋间留⼀⾛衢,称“巷”或“塞⼝”,闽粤称“横坪”。
⾛衢前后对开⼩门。
巷中相应留竖向天井,以采光排⽔。
赣南客家民居
感谢观看
产生背景
万幼楠先生研究认为,赣南现存最早且有可靠年考的围屋,均建于明末;查文献,作为民居的“围”,最早 亦见于明末。康熙以后,攻围的记载渐多。因此,围屋的出现,应始于明代中期。围屋在赣南大量出现,并开始 形成规模和特色是在清代中晚期。现存围屋约70%都是道光以后的。进入民国后,围屋便少建了。那么,为什么 会产生围屋这样的民居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门榜文化此外,赣南客家还盛行“门榜”风气,即在广大农村甚至一些城镇保留着这样一种习俗:在厅堂上 方,画一匾额,书之四字(有的三字),称之曰“门榜”。这种现象尤以上犹等县为最。门榜的内容各姓氏家族 有很大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类。一是昭示本姓氏家族的渊源。如黄姓的“江夏渊源”,昭示了黄姓的发 祥地是古代的江夏郡;陈、钟、赖、邬、庾等姓的“颍川世第”,说的是以上几姓均望出颍川郡;罗姓的“豫章 遗风”,昭示了罗姓望出豫章郡。二是显示本姓氏谱系的高贵家风或门第,如孔姓的“泥山流芳”,说的是春秋 时期孔氏大思想家孔丘诞生于山东的曲阜尼山,其事迹和思想彪炳史册,流芳千古。钟姓的“越国家声”,说的 是唐睿宗时期,钟绍京因助李隆基平定韦后之乱,爵封越国公的历史事实。张姓的“曲江风度”、“相国遗风”, 说的均是张姓先人张九龄的故事。张九龄为唐时韶州曲江(今韶关)人,唐玄宗时迁中书令。此外,某些姓氏的 “大夫第”、“司马第”等等,则是显示其高贵门第的。三是反映本姓氏谱系中名人先贤的事迹。如钟姓的“知 音高风”、“飞鸿舞鹤”,前者记录下了春秋时期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千古佳话,后者记录了 三国时期魏太傅钟繇的书法独树一帜,其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的事迹。刘姓的“校书世第”“禄阁光辉” 指的都是西汉刘向奉汉成帝之命校正五经异同于天禄阁。张姓的“金鉴千秋”指的是唐相张九龄向玄宗上《千秋 金鉴录》的史实。王姓的“三槐世德”叙述了这样的事实:宋朝王佑曾在庭院中植槐三棵,预言子孙必然显贵, 后次子王旦果于太平兴国年间考中进士,后出任宰相。田姓的“紫荆传芳”说的是临潼有个田真,兄弟三人分家, 财产均分后,尚剩屋前一株紫荆树未分,约定次日斫分为三,各得其一。谁知次日早上,树已枯萎待毙,田真对 两个兄弟说:“树木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说完悲不自胜。兄弟相感,不再分家,屋前 的紫荆又繁茂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贺东谈及客家建筑:赣南民居五凤楼探源
五凤楼其实并不少见,作为客家建筑的一种,在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十分常见。
但由于客家人在历史上几度辗转迁徙,“五凤楼”之称已经几乎失传,只在客家人最早的聚居地,如赣南和闽西地区存留下来。
古建筑专家赖德劭告诉记者,五凤楼如今以福建为主,在赣南也有少数分布。
古老的建筑形制在客家聚居地分布最广
客家民居是江西赣南地区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冯淑华告诉记者,在所有的赣南旅游资源中,开发价值最大的也就是客家民居。
其承载的客家文化源远流长,耐人寻味。
而客家建筑也并非都是围屋,五凤楼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
五凤楼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建筑形制,在客家聚居地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但同时也最为复杂。
据赖德劭介绍,五凤楼以客家民居的“四扇三间”为基本单元,加上左右横屋组成。
其中轴线上一般布置三进建筑,分为三堂。
最少的也有两进,即称上下两堂,或称上、下厅。
赖德劭退休前曾在江西和深圳等地区文保部门合作,对赣南地区古建筑颇有研究。
各进之间用天井分隔,进与进之间用侧廊或花厅相连接,在厅堂的左右两侧加上对称的横屋(又称“厦舍”)。
所有建筑以堂屋为中心,而且是前低后高,中轴高、两横低;再加上大门前的禾坪与半圆形池塘,即成为一个标准的三堂两横式建筑。
横屋数量不定但基本风格统一
五凤楼的基本形式是以堂屋为中轴核心,以“四扇三间”为基本单元的一种民居建筑。
赖德劭研究发现,两边的横屋可以视家族人口多少而增加,最多的可以加到七八栋横屋,其房屋的规模大小可以灵活变化。
常见的多为三堂两横式,三堂四横式,加围拢加倒座式等多种形式。
作为一种相对固定的建筑风格,五凤楼有它固定的建制。
变化虽多,但其基本元素或单元不变,依然是以中轴线上的厅堂为核心展开。
以五凤楼命名蕴含深厚文化内涵
顾名思义,五凤楼的取名与凤凰有关。
赖德劭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取名五凤楼,有着身后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是一种瑞鸟,是百鸟之长,有凤即意味着吉祥,天下太平,还是政治清平的象征。
古代,人们还将杰出的人才喻为凤,有一种崇拜凤凰的心理。
客家人将自己的居住建筑命名为“五凤楼”,从民俗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凤凰崇拜是其重要的文化心态之一。
五凤楼的名称,当与其平面置的特点有关。
《小学绀珠》曰:"五凤:赤者凤、黄者鵷鶵、青者鸾、紫者鷟鸑,白者鹄。
"这具有五行色彩和象征意义,五凤、五色与五行密切相关,即以东南西北中五方配五色和五凤。
在古代,人们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一切物质的五种元素。
五行相生相克,达到阴阳平衡。
五行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虽然有其神秘和唯心的一面,亦有其合理的因素,古代的自然科学如天文、建筑、医学理论多受五行学说的影响和启发。
而风水学术中,更是以五行说作为基本理论,五行说是判定风水吉凶的基本依据。
据赖德劭介绍,以五凤楼命名宅第,表示这种住宅具有中心与前后左右四方一体、排列有序的平面特点,其布局与传统文化有着异常密切的关联。
平面布置和空间组合体现对礼教伦常的尊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凰又和礼教道德紧密相关。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记载:“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五彩而文,名曰凤。
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膺文曰仁,腹文曰信。
”在这里,凤凰的五彩与传统文化中的德、顺、义、仁、信等道德标准联系在一起。
这一理论到了东晋又有了发展并趋向完善,葛洪在《抱朴子》中表示,五凤与五色,阴阳五行与礼教五德已连为一体,不可分割。
赖德劭之处,从五凤楼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序列组合中,恰能看出其含有五伦(五常)的理论在内。
上面所述的德、顺、义、仁、信就与礼教的五伦紧密相连。
五凤楼建筑以三堂为中心,其他建筑无不围绕三堂展开,突出三堂的中心地位,三堂中又以祖堂地位最高。
住房的安排,也符合封建礼制的规矩,突出了贵贱、尊卑、长幼、男女和内外的区别。
赣州市博物馆万幼楠也认为,客家建筑文化的精髓正是来自古代中原地区。
四处流亡迁徙只愿“终身居之”
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五凤楼建筑始于五代时期。
据《五代史·罗绍威传》:“梁太祖将都洛阳,取魏良材为五凤楼。
”从古文记述可以看出,五风楼最初是一种高级的皇家建筑,至少是一种等级较高的建筑,在封建礼制中,这种建筑离平民百姓似乎较远。
五凤楼建筑的取名,除了上述种种的文化意义以外,还有期望天下太平、安居乐业的心态。
《说苑》记载:“黄帝即位,宇内和平,思见凤凰之象,以问天老,天老曰‘……故得凤象之一者,则凤过之;得二者,凤下之;得三者,则春秋下就之;得四者,则四时下之;得五者,则终身居之’。
”客家人经过长期流亡迁徙和艰苦创业后,对于流离失所的痛苦生活自然切齿难忘。
等到终于有一处可以安身的地方时,最先想到的,就是从此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安定的生活。
在赖德劭看来,客家人将自己的住房建筑取名“五凤”,寄托了“终身居之”的良好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