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重点句子翻译
《游褒禅山记》重点句子翻译
【20阳21/1,0/南10 面;名,名作动,命名.】
1
4、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译: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深远幽暗的洞穴, 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听它的深度,就是那 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 的后洞. 【深,形作名,深度;穷,形作动,穷尽.】
5、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 见愈奇. 译: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 困难,但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而,表转折,但;见,动作名,见到的东西,看到 的景象.】
2021/10/10
2
6、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 游之乐也. 译:已经出洞,就有人责怪那想要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 己跟他出来而未能享尽游洞的乐趣. 【咎,责怪;悔其,后悔自己;极,尽兴.】
7、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译:古人对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大都能 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于,对;得,动作名,心得,收货.】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 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不平凡的景象,常常 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到达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 不能到达的. 【非常,不平凡;险远,形作名,险阻僻远的地方.】
《游褒禅山记》重点句子翻译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 “褒禅”.
译: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舍定居,死后葬在那里,因此 后人就命名此山为“褒禅”.
【舍,名作动,筑屋定居;名,名作动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译: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 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游褒禅山记原文、注释及翻译.docx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原文第一段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① ,而卒葬之②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③。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④ 。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⑤ 。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⑥ ,其文漫灭⑦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⑧。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⑨ 。
注释:①浮图:梵( fàn)语(古印度语)音译词,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慧褒:唐代高僧。
舍:名词活用作动词,建舍定居。
址:地基,基部,基址,这里指山脚。
②而:连词,并且。
卒:终,最后。
之:指褒禅山麓。
③以故:因为(这个)缘故。
名:命名,动词。
禅:梵语译音“禅那”的简称,意思是“静思”,指佛家追求的一种境界。
后来泛指有关佛教的人和事物,如禅师、禅子、坐禅、禅房、禅宗、禅林、禅杖等。
褒禅,慧褒禅师。
④慧空禅院:寺院名。
庐冢( zhǒng):古时为了表示孝敬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庐墓”。
这里指慧褒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
庐:屋舍。
(一说指慧褒生前的屋舍。
)冢:坟墓。
⑤华山洞:南宋王象生《舆地纪胜》第四十八写作“华阳洞”,看正文下句,应写作“华阳洞”。
以:因为。
乃: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
阳:山的南面。
古代称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名:命名,动词。
⑥仆道:“仆(于)道”的省略,倒在路旁。
⑦其文漫灭:碑文模糊,磨灭。
文:碑文,与下文“独其为文(碑上残存的文字)”的“文”不同。
漫灭,指碑文剥蚀,模糊不清。
⑧独:唯独,只有。
其:指代石碑。
文:文字,这里指的是碑上残存的文字。
犹:还,仍。
⑨今言“华”(huā)如“华( huá)实”之“华( hu á)”者,盖音谬也:汉字最初只有“花(huā)”字,没有“华”字,后来有了“华”字,“华”“花”分家,“华”才读为huá。
(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华”的古音而写的今字,仍应读huā,而不应读“华( huá奢侈、虚浮)实”的 huá。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_王安石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_王安石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游褒禅山记全文阅读:出处或: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後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全文翻译: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游褒禅山记 逐句翻译 打印版 高中语文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褒禅山也叫做华山)。
唐浮图(和尚)慧褒始舍(筑舍定居)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因为这个缘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唐朝和尚慧褒当初筑舍定居在这里,死后葬在这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将这座山命名为褒禅山)。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房舍)冢(坟墓)也(现在说的慧空禅院,是褒禅的弟子在褒禅墓旁边盖的房舍)。
距其院东(向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为,是)华山之阳名之也(距离他的院子向东五里地是人们说的华山洞,因为在华山的南面而命名的)。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唯独)其为文犹可识(辨认)曰“花山”(距离洞口一百多步,有墓碑倒在路上,墓碑上的碑文模糊,磨灭,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字)。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大概)音谬也。
(现在说是华实的华,大概是由于读音错误)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华山洞的下面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的人很多,这就是所说的前洞)。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深渊幽暗的样子),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那些)好游者不能穷(形作动,走到尽头)也,谓之后洞(从山向上五六里路,有深渊幽暗的洞穴,进入之后很寒冷,问他的深度,然而那些爱好游玩的人都不能走到尽头)。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我和他们四人拿着火把进入洞穴,进去的越深,进洞的人就越难往里进,然而看到的就越奇特)。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有懈怠而想出去的人说,不出去的话,火要灭了,于是跟他一块都出来了)。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大概我们所到达的地方,比起爱好游玩的人来说尚且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看看洞壁的周围,前来题诗留念的人已经很少了)。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更加)少矣(大概加上洞深,那么那些到的人更加少了)。
方(当,正在)是时(正当这个时候),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照明)也(我的力气尚且还可以进去,火尚且可以照明)。
高中语文文言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得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模糊不清了,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上的错误。
原文: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叫做“前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询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个怠惰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有翻译)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一、实词1、道①有碑仆道:【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道:道路,名词】②何可胜道也哉?:【哪能说得完呢!】【道:说,动词】2、名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名:命名、取名,名词作动词】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名:说出名字,名词作动词】二、虚词1、其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那,代词,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②距其院东五里:【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③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只有从它(仆碑)上面残存的字还能辨认出,叫做“花山”】【它,代词,代仆碑】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问它的深度,连那些爱好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前“其”,代词,代“穴”;后“其”,代词,代好游者】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大概洞内越深的地方,来到的游客就越少了.】【前“其”,它,代词,指代后洞;后“其",那些,代词,代游客】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它,代词,指华山洞】⑦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个主张退出的人】【前一个“其",助词,不译;后一个“其”,那个,指示代词】⑧而余亦悔其随之:【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自己,代词,指作者】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入而广泛】【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⑩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谁还能嘲笑他吗?】【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2、以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因为,介词】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我与四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③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我的体力还足够(用来)前进,火把还足够(用来)继续照明。
游褒禅山记重点字词
《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及重点字词注释作者:王安石一、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翻译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游褒禅山记重点字词及翻译
《游褒禅山记》重点字词及翻译1.翻译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旁庐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阳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上,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
那(路)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路)不平坦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虽然)有了意志,也不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然而量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有了意志与力量,也不盲从别人而有所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有翻译)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一、实词1、道①有碑仆道:【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道:道路,名词】②何可胜道也哉?:【哪能说得完呢!】【道:说,动词】2、名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名:命名、取名,名词作动词】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名:说出名字,名词作动词】二、虚词1、其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那,代词,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②距其院东五里:【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③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只有从它(仆碑)上面残存的字还能辨认出,叫做“花山”】【它,代词,代仆碑】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问它的深度,连那些爱好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前“其”,代词,代“穴”;后“其”,代词,代好游者】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大概洞内越深的地方,来到的游客就越少了。
】【前“其”,它,代词,指代后洞;后“其”,那些,代词,代游客】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它,代词,指华山洞】⑦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个主张退出的人】【前一个“其”,助词,不译;后一个“其”,那个,指示代词】⑧而余亦悔其随之:【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自己,代词,指作者】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入而广泛】【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⑩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谁还能嘲笑他吗?】【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2、以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因为,介词】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我与四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③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我的体力还足够(用来)前进,火把还足够(用来)继续照明。
高中语文文言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得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模糊不清了,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上的错误。
原文: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叫做“前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询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个怠惰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游褒禅山记 翻译
游褒禅山记翻译
王安石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译文: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游褒禅山记》原文、注释及翻译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原文第一段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①,而卒葬之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③。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④。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⑤。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⑥,其文漫灭⑦,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⑧。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⑨。
注释:①浮图:梵(fàn)语(古印度语)音译词,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慧褒:唐代高僧。
舍:名词活用作动词,建舍定居。
址:地基,基部,基址,这里指山脚。
②而:连词,并且。
卒:终,最后。
之:指褒禅山麓。
③以故:因为(这个)缘故。
名:命名,动词。
禅:梵语译音“禅那”的简称,意思是“静思”,指佛家追求的一种境界。
后来泛指有关佛教的人和事物,如禅师、禅子、坐禅、禅房、禅宗、禅林、禅杖等。
褒禅,慧褒禅师。
④慧空禅院:寺院名。
庐冢(zhǒng):古时为了表示孝敬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庐墓”。
这里指慧褒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
庐:屋舍。
(一说指慧褒生前的屋舍。
)冢:坟墓。
⑤华山洞:南宋王象生《舆地纪胜》第四十八写作“华阳洞”,看正文下句,应写作“华阳洞”。
以:因为。
乃: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
阳:山的南面。
古代称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名:命名,动词。
⑥仆道:“仆(于)道”的省略,倒在路旁。
⑦其文漫灭:碑文模糊,磨灭。
文:碑文,与下文“独其为文(碑上残存的文字)”的“文”不同。
漫灭,指碑文剥蚀,模糊不清。
⑧独:唯独,只有。
其:指代石碑。
文:文字,这里指的是碑上残存的文字。
犹:还,仍。
⑨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汉字最初只有“花(huā)”字,没有“华”字,后来有了“华”字,“华”“花”分家,“华”才读为huá。
(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华”的古音而写的今字,仍应读huā,而不应读“华(huá奢侈、虚浮)实”的huá。
游褒禅山记逐字逐句翻译
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第一段:褒禅山亦谓之华(huā)山(褒禅山,旧称华(花)山,位于安徽巢湖市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唐浮图(浮图:梵(fàn)语(古印度语)音译词,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慧褒(慧褒:唐代高僧)始舍( 舍:名词活用作动词,建舍定居)于其址(址:地基,基部,基址,这里指山脚),而(而:连词,并且)卒(卒:死,去世)葬之(之:指褒禅山麓);以故(以故:因为(这个)缘故,译为“因此”)其后名(名:命名,动词)之曰“褒禅(禅:梵语译音“禅那”的简称,意思是“静思”,指佛家追求的一种境界。
后来泛指有关佛教的人和事物,如禅师、禅子、坐禅、禅房、禅宗、禅林、禅杖等。
褒禅,慧褒禅师)”。
翻译: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此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今所谓慧空禅院(慧空禅院:寺院名)者,褒之庐冢(zhǒng)【庐冢(zhǒng):古时为了表示孝敬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庐墓”。
这里指慧褒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
庐:屋舍。
(一说指慧褒生前的屋舍。
)冢:坟墓】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huā)山洞(华山洞:南宋王象生《舆地纪胜》写作“华阳洞”,看正文下出应写作“华阳洞”)者,以( 以:因为)其乃(乃: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华(hu ā)山之阳(阳:山的南面。
古代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背面、水的南面为“阴” )名(名:命名,动词)之也。
翻译: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当初慧褒和尚墓边的庐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pū)道(仆道:“仆(于)道”的省略,倒在路旁),其文(文:碑文)没有“花”字,后来有了“花”字,“华”“花”分家,“华”才读为huá。
(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华”的古音而写的今字,仍应读huā,而不应读“华(huá奢侈、虚浮)实”的huá。
《游褒禅山记》重点字词及翻译.docx
《游褒禅山记》重点字词及翻译翻译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旁庐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阳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上,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
那(路)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路)不平坦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虽然)有了意志,也不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然而量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有了意志与力量,也不盲从别人而有所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游褒禅山记》重点字词及翻译
《游褒禅山记》重点字词及翻译1.翻译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旁庐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阳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上,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
那(路)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路)不平坦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意志,也不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然而量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有了意志与力量,也不盲从别人而有所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但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高中语文 文言文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得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模糊不清了,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上的错误。
原文: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叫做“前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询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个怠惰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 “褒禅”. 译: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舍定居,死后葬在那里,因 此后人就命名此山为“褒禅”. 【舍,名作动,筑屋定居;名,名作动,命名.】
2、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译: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 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阳,南面;名,名作动,命名.】
5、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 见愈奇. 译: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 困难,但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而,表转折,但;见,动作名,见到的东西,看到 的景象.】
Hale Waihona Puke 6、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 游之乐也. 译:已经出洞,就有人责怪那想要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 己跟他出来而未能享尽游洞的乐趣. 【咎,责怪;悔其,后悔自己;极,尽兴.】
3、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译: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泉水从旁边涌出, 洞壁上题诗文留念的人很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前洞. 【侧,名作状,从旁边;所谓前洞也,判断句.】
4、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译: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深远幽暗的洞穴, 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听它的深度,就是那 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 的后洞. 【深,形作名,深度;穷,形作动,穷尽.】
7、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译:古人对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大都能 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于,对;得,动作名,心得,收货.】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 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不平凡的景象,常常 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到达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 不能到达的. 【非常,不平凡;险远,形作名,险阻僻远的地方.】
9、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译: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令 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也不能到达. 【幽暗昏惑,形作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相 ,帮助.】 10、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译:可是力量足以达到那里(却没有达到) ,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 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 【省略“焉”后的“而未至”;后一“而” ,表并列,并且.】 1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 道也哉! 译:我对于倒下来的石碑,又由此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失传,后世弄错 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 ,哪能说得完呢! 【悲,感叹;谬,弄错、使……错;传,动作名,流传的文字;名,名作动, 说明白.】 1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译: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采取的缘故 . 【判断句;所以,这(就是)……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