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诗鉴赏上课

合集下载

阮籍《咏怀诗》原文及赏析

阮籍《咏怀诗》原文及赏析

咏怀诗[魏晋] 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分类标签: 孤独作品赏析【注释】夜中:夜半,半夜里。

帷:帐幔。

鉴:照。

这里指月光照在帐幔上。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写远处飞鸟的哀鸣,显出黑夜凄凉不安,寓有象征反常的意味。

孤鸿,一只离群的大雁。

号,叫。

翔鸟,夜里还在飞翔的鸟。

徘徊将和见?忧思独伤心:是说人不眠,鸟飞鸣,都这样徘徊不安,又将看到什么呢?景象如此凄凉,真令人暗自神伤。

【古诗今译】一个清凉的夜晚,时已夜半,一个人辗转反侧,久不能眠,于是索性起来弹琴。

明亮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寒气逼人,清冷的夜风徐徐吹来,撩动着我的的衣襟。

一只离群的大雁在野外哀鸣,林子里的鸟儿因惊恐儿而窜飞不停,叫声不时地从林子里传来。

一个人在夜色中徘徊不定,可是徘徊又能见到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呢?只有忧伤陪伴着我独自伤心。

【赏析】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魏末晋初文学家、思想家。

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是魏晋时代的名士,思想上崇尚老庄哲学,行为放荡,反对虚伪的礼教。

《晋书·阮籍传》说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由此看来,他的行为放荡乃是政治压抑下的一种消极反抗。

阮籍的《咏怀》诗共有八十二首,是诗人生平诗作的总题,不是一时所作,有感即发,类似于“杂诗”。

用曲折隐晦的笔调抒写了诗人在乱世之中找不到人生出路的内心苦闷,其中有的反映了当时黑暗的政治现实,有的是对虚伪的礼教的批判,也有的是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但是也不免带有消极颓废的色彩。

本篇是第一首,写诗人弹琴的情景,抒写了找不到人生出路的孤独、落寞、忧愁和不安。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诗人以一个“夜”字领起,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时间概念。

虽然描述的是一种极为平常的动态现象,但是却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极为复杂的感受,诗人展示的动作行为、所见所闻、心理状态等全部场景都发生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里。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件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件
《咏怀》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2.再读诗歌,说说这首诗 的诗眼是哪个词?
忧思
3.思考:诗人是如何写忧思 的?(用了哪些意象,营造 了何种意境,采用了哪些表 现手法。)
薄帷、明月、清风、孤鸿、翔鸟、 外野、北林 清冷、孤寂 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 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4.这种“忧思”具体指什么?
• 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 终没有把“忧思”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 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蓄在形象的描 写中。
• 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可 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愤懑、落 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
政。司马氏集团一方面高举
屠刀,一方面为笼络人心,
强调礼法,提倡忠孝。
• 面对白色恐怖,一批头
脑清醒的士人远离政治,笑
傲林泉,高谈阔论,以酒为
伴,企图以不跻身仕宦的方
式来保全生命,追求精神生
活的自由。
• 正始十年,阮籍被司马懿逼出竹林,任命为 从事中郎。从此一直到死,阮籍再也没有机 会归隐山林了,他只好在沉醉中隐于险恶的 朝廷。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
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提示: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
3.诗人为什么有如此忧思?
知人论世
•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死,太子曹芳即 位,年八岁,曹爽、司马懿掌文武大权,从此 曹魏政权与司马氏集团开始了尖锐的斗争。

《咏怀》古诗词鉴赏

《咏怀》古诗词鉴赏

《咏怀》古诗词鉴赏《咏怀》古诗词鉴赏1原⽂:【咏怀】⼀⽇复⼀⼣,⼀⼣复⼀朝。

颜⾊改平常,精神⾃损消。

胸中怀汤⽕,变化故相招。

万事⽆穷极,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魂⽓随风飘。

终⾝履薄冰,谁知我⼼焦。

赏析:阮籍在这⾸诗⾥,表现了⼀种很复杂的感情:既为⾃⼰的衰⽼⽽悲哀,⼜为友⼈的逝去⽽痛苦,最后以鄙弃现实作为解脱的道路。

诗的前四句说:由于时间的推移,他已失去了以前的容颜和肤⾊,精神也衰退了。

这四句起得似乎很平淡,但下⾯接着的两句——“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却把感情突然强化了。

这⾥⼀⽅⾯显⽰出诗⼈不但已经衰⽼,⽽且还很寂寞,朋友都逝世了;另⼀⽅⾯更意味着从朋友的纷纷去世,诗⼈意识到⾃⼰也已在向死亡迫近。

在读过这两句以后,读者也就会感觉到在开头的四句中其实隐伏着深刻的恐惧感——为⽣命的即将消失⽽恐惧。

由此,在读下⾯的“对酒不能⾔,凄怆怀酸⾟”时,读者⾃然会懂得:诗⼈的这种强烈的痛苦,并不只是为了朋友,同时也为了⾃⼰。

再按下去的“愿耕东皋阳,谁与守其真”两句,虽似接得⼗分⾃然,其实经过惨淡经营。

它⼀⾯承续上⽂怀念朋友的思路:朋友已经没有了,谁与我⼀起去实现我的愿望——到⽥野(“东皋”)上去耕种以“守其真”。

另⼀⾯也就把⾃⼰所寻求的解脱途径显⽰了出来。

他在《⼤⼈先⽣传》中说:“陵天地⽽与浮明遨游⽆始终,⾃然之⾄真也。

”所谓“守其真”,就是保持这样的⽣活态度。

能做到这⼀点,也就不会再受衰⽼与死亡的威胁。

最后的四句,则是对这种⽣活态度的进⼀步申述。

“愁苦在⼀时”,是说⼈的愁苦都不过为⼀种短暂的东西⽽发,实在是不值得的。

《⼤⼈先⽣传》说:“岂希情乎世,系累于⼀时?”“愁苦在⼀时”与“系累于⼀时”,含意相近。

“⾼⾏伤微⾝”是说⾼洁的⾏为会伤害⾃⼰。

他否定这⼀切,是因为“曲”与“直”本来就没有⼀定的界限(“曲直何所为”即“何所为曲直”),今天是曲的,明天就成了直,⼀切都不是永恒的,那就不必为了这种⼀时的事情⽽愁苦甚⾄伤害⾃⼰。

咏怀-古诗-赏析

咏怀-古诗-赏析

咏怀-古诗-赏析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释①《咏怀诗》是阮籍生平诗作的总题,不是一时所作。

大多写生活的感慨,不外说人生祸福无常,年寿有限,要求超脱利禄的圈子,放怀远大。

也有对当时政治的刺讥,但写得很隐晦②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意思是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夜中,中夜、半夜。

③薄帷鉴明月: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

鉴,照。

薄帷,薄薄的帐幔。

④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

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⑤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

⑥号:鸣叫、哀号。

鉴赏阮籍的诗大量运用了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

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

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

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

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这是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中的第一首。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

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

咏怀古诗鉴赏上课PPT文档20页

咏怀古诗鉴赏上课PPT文档20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咏怀古诗鉴赏上课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咏怀八十二首选修分析课件

咏怀八十二首选修分析课件
ERA
魏晋时期的历史背景
01
02
03
社会动荡不安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政治斗争激烈,士人普 遍面临生存危机。
玄学兴起
魏晋时期,玄学兴起,士 人追求超脱世俗,寻求精 神自由。
儒学式微
魏晋时期,儒学的影响力 逐渐减弱,士人不再拘泥 于传统的儒家道德和价值 观。
阮籍的生平与思想
生平经历
阮籍生于汉末,早年才华横溢, 但因政治斗争而屡遭迫害。他性 格孤僻,不善言辞,常常借酒消 愁。
ERA
意象丰富,意境深远
总结词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作者的情感 和思想。
意象丰富
诗人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明月”、“清风”、“ 白云”、“绿水”等,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和对比,表达 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境深远
诗人通过意象的描绘,创造出一个深远、悠远的意境,使 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淡泊名利的高洁情怀。
思想特点
阮籍的思想深受老庄哲学影响, 追求自然、无为、超脱世俗。他 崇尚道家思想,主张回归自然, 摆脱名利束缚。
《咏怀》组诗的创作历程
早期创作
《咏怀》组诗的创作始于阮籍的 早期,大约在曹魏时期。这一时 期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
无常。
中期创作
随着政治斗争的加剧,阮籍的作 品逐渐转向表达内心的苦闷和无 奈。这一时期的作品多描写孤独
、悲凉的心境。
晚期创作
在司马氏掌权后,阮籍的作品更 加隐晦、难懂。他通过象征、隐 喻等手法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反 抗。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具有深刻
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02
咏怀八十二首的思想内容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剖析课件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剖析课件

修辞技巧
对偶
这首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技巧,如“ 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使得诗歌 的语言更加优美、和谐。
借代
诗人运用借代的修辞技巧,如“孤鸿 ”、“寒枝”等,来代替自己的情感 和思想,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含蓄和 深刻。
结构布局
层次分明
这首诗的结构布局非常清晰,层次分明,从孤鸿的飞翔到诗人的感慨,再到最 后的抒情,整个过程流畅自然。
历史人物的评价
从“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中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评价中 ,思考评价标准和角度的多样性。
对现实的启示
自然与人的和谐
从“仲春遘时雨,始达于新陈”中领 悟到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以及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
社会责任与担当
通过“昂首望群飞,奋翼失左右”的 描述,思考个体在社会中的责任和担 当,以及如何在大环境中保持独立的 思考和行动。
02
诗词赏析
语言特色
01 02
语言精练
该诗语言简练,用词精准,每个字都有深刻的含义,如“孤鸿号外野, 翔鸟鸣北林”中的“号”和“鸣”字,形象地描绘了孤鸿和翔鸟的叫声 和动态。
平仄工整
该诗在语言上讲究平仄工整,音韵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
03
语义双关
如“翔鸟”既可指飞翔的鸟,也可指高飞的鸟儿,象征着诗人超脱世俗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死观
思考生与死的哲学问题,探究生命 的本质和意义。
道德伦理
探讨道德伦理问题,思考人类行为 的准则和价值取向。
04
艺术手法
表现手法
象征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如“孤鸿” 、“寒枝”等,来表达诗人内心 的孤独和苦闷。
寓言象征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咏怀》.doc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咏怀》.doc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咏怀》小学语文古诗鉴赏:《咏怀》咏怀作者:阮籍年代:魏晋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

交甫怀环佩,婉娈有芬芳。

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

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

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注释】:这首诗的前四句是叙述刘向《列仙传》中的一个神话故事:“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

”交甫见而悦之,下请其,二女解与交甫。

交甫悦受而怀揣之,“趋去数十步,视,空怀无;顾二女,忽然不见。

”这里借用此故事来发端起兴:叙江妃二女游于江汉之滨,自由逍遥地顺风飘舞,郑交甫遇到了她们便一见钟情,请她们解环相赠以为信物,二女答应了他的请求。

交甫把环?藏在怀里。

那两位神女都年青美貌,浑身飘散着香气。

以下八句则与《列仙传》记载不合,乃是诗人借题发挥想象,写双方别后的缠绵相思,赞扬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猗靡”,婉曲缠绵之意。

“倾城”和“迷下蔡”,皆形容女子的绝世美貌。

《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歌曰:“绝代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有“臣东家之子,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这四句写郑交甫别后对二妃情致缠绵,衷心相爱,永世不忘;二妃那倾城倾国的美好容貌,已深深地印在交甫心中。

“感激”四句则写二妃对交甫因相思而产生的离愁别恨。

“萱草”即谖草,据说见之可以忘记忧伤,故又名忘忧草。

“兰房”,犹言香闺,即妇女居室。

“膏沐”,古代妇女用的发油。

这四句是从《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几句蜕化而来,描写的是二妃因感动于交甫的衷心爱慕而产生思念忧伤,不能自己,欲得萱草栽种到兰房,随时凭窗望见,借以忘忧。

“女为悦己者容”,可现在对郑交甫徒有相思而不得见,因而头发散乱也懒施脂粉,倦于梳理;心中切盼交甫到来,可他偏偏不再来临,就像亟盼下雨而天空却偏偏出现太阳一样,使人怨恨不尽。

年级教研:《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堂教学案

年级教研:《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堂教学案

年级教研:《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堂教学案课堂教学案随着文化交流的扩大和文学知识的普及,传统文学的魅力愈发显现。

而我国文学中最为受欢迎的古诗词之一,便是苏轼的《咏怀八十二首》。

这篇课堂教学案以其中的一篇《咏怀古迹》为教学重点,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背景,认识传统文学长久的魅力,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深入理解《咏怀八十二首》的内涵和意蕴;2.掌握《咏怀八十二首》的基本知识和名句,养成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发挥想象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习中华传统化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咏怀八十二首》的背景和内涵,进一步理解古代文学的长久魅力;2.把握《咏怀古迹》的篇章结构和名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1.前置知识:提问a.你学过苏轼的哪些作品?觉得哪些作品最引人入胜?b.古诗词跨越了时空,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2. 课文预读:朗读课文教师对《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进行朗读,带领学生进入苏轼的文学世界中。

3. 课文学习:阅读理解a.想一想,这篇诗写的是什么?b.分析第一、二句中的“唐…轮”和“雄城瑞象”这两个短语:它们分别代表什么?c.这篇诗的中心是什么?表达的思想是什么?4. 课文评析:讨论分析a.对《咏怀古迹》的篇章结构和名句进行全面分析和评述,手把手教学生领悟古代文学的精髓。

b.带领学生寻找这首诗的写作技巧和深层意涵,引导学生在掌握古诗词鉴赏技能的同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

5. 后续练习将学生分为小分组,分析苏轼的其他作品,研讨不同的文化元素和思想,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教学建议1.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了解该作品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诗歌的内涵和意蕴。

2.在教师带领下,让学生模仿古诗词,进行练习,巩固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背诵能力。

1.6《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6《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 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
三、四、五、六句通过“、清风、孤鸿、翔鸟”以动 写静,渲染出一种寂静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风 景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背景介绍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死,太子曹芳即位,年八岁,曹爽、司 马懿掌文武大权,从此曹魏政权与司马氏集团开始了尖锐的斗争。
这条路上,笼罩的是东晋司马集团的阴影;这条路上, 洒下了多少眼泪!为慈母,慈母身亡,他号哭,即使吐血 数升;为好友嵇康,嵇康被斩,为正义而被斩,他开始是 沉默,当行刑前,嵇康弹起空前绝后的《广陵散》,他只 好大哭,用泪,用心泪为友人送行;为陌生的兵家女孩, 女孩美丽而具才情,未及出嫁,染病身亡,他冒冒失失地 奔向灵堂,用泪为美好的生命饯行。
为他,也为这条路。
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 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羡四君。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三玄:《老子》《庄子》《周易》 三乐:三种乐事。《孟子·尽心上》:“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一乐也;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 育之,三乐也。”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四库全书》的简称。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四孟:孟春正月,孟夏四月,孟秋七月,孟冬十月。 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四君: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
作者 介绍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
“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 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 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 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 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能 如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寄寓情怀, 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件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件
2、诗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表达出作者的“忧思”之情?
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 借景抒情 象征
鉴赏
,于是起 来弹琴。“不能”即是说不是 主观上不想眠,而是客观上不 得眠,那么是因为什么以致于 诗人夜深都不得眠呢?诗人没 有回答,而是荡开笔墨写弹鸣 琴。
• 诗人的这种回避一是主观上的畏惧,面对司 马氏残酷的政治清洗,死亡的阴影挥之不去, 诗人想说而不敢说。《昭明文选》中李善注 解阮籍《咏怀》组诗时说:“嗣宗身仕乱朝, 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 虽志在刺讥,而又多隐避。”其实不隐避不 行啊,稽康不就是因《与山巨源绝交书》言 辞激烈而罹谤遇杀身之祸吗?二是客观上的 无法言说,藏得太深太久的情感在“夜中” 突然涌出,诗人情难自禁,无法找到合适的 词来表情达意。如此,便只能用琴声来渲泄 了。可想而知,这琴音里藏着诗人多深的感 慨!
•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发生了重大变化。 正式文人面对严酷的现实,很自然的发展 了建安文学中表现“忧生之嗟”的一面, 集中抒发了个人在外部力量强大压迫下的 悲哀。
• 由于周围环境危机四伏,动辄得咎,也 由于哲学思考的盛行,正始文人很少直接 针对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是避开现实, 以哲学的眼光,从广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也可以说,他们 把从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 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这就是 正始文学呈现出浓厚的哲理色彩。
阮籍也曾“志意宏放”过,少年时曾 登上广武山(楚汉战争遗址)叹息道: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指项羽与刘 邦)成名。”自负之情溢于言表,但 终因生不逢时,而无法一展抱负,甚 至于不得不“终日履薄冰”式地战战 兢兢度日,内心凄苦可想而知。史载 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 迹所穷,辄恸哭而返”,表面上的佯 狂,实质上是悲情郁结于胸而无法排 遣的无可奈何的发泄。

怀古诗讲课用西塞山怀古》《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怀古诗讲课用西塞山怀古》《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千古兴亡多少事 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
学习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
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 方法与技巧。
目标导航 自主学习
1.自由诵读《西塞山怀古》《咏怀古 迹五首(其三)》这两首诗歌,读准 字音、节奏。 2.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歌的内容, 体会诗歌的情感。
诗类点击
•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 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 诗歌。 •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 引发对现时的感慨及抒发个人情怀抱负的 诗。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迹、古事、古人、 为 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 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一、弄清史实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二、体悟感情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情感? 三、分析技巧 这种情感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合作学习 交流探究
昭君
连 接 点
讨论?
杜甫
总结二: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 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 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怀人
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负,建功 业,得遂心愿,自己却因为某种 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 从而有了愤愤不平之意郁郁寡欢 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当堂达标 拓展提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请从内容、情感、手法的角度赏 析这首诗歌
作业: 1、背诵所学的两首诗歌 2、收集两首怀古诗歌并进行赏析

咏怀诗赏析训练教案

咏怀诗赏析训练教案

咏怀诗赏析训练教案标题:咏怀诗赏析训练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咏怀诗的定义、特点和流派,培养学生对咏怀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学习咏怀诗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咏怀诗的表达技巧和情感意境。

3. 集中训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与过程:前期准备:1. 教师收集多篇著名的咏怀诗,如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2. 将咏怀诗的定义、特点、流派和表达技巧整理成教案或幻灯片,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引入:1. 向学生介绍咏怀诗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咏怀诗的兴趣。

2. 展示一首咏怀诗的例子,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其表达技巧和意境。

主体教学:1. 学习咏怀诗的定义和特点:a. 分享学生观看的咏怀诗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其语言优美、情感深沉的特点。

b. 教师详细讲解咏怀诗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对人生、自然、命运等主题的思考和抒发感情的方式等。

2. 分析咏怀诗的表达技巧和情感意境: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意象、比喻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b. 学生独立或小组讨论分析一首咏怀诗,然后分享分析结果。

3. 阅读和赏析练习:a. 学生阅读多首咏怀诗,并在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以检测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b. 组织学生互相朗读咏怀诗,让他们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诗歌的情感表达。

巩固提高:1. 学生自主撰写一首咏怀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 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互评,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改进建议。

3. 组织学生参加咏怀诗朗诵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评价方式: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的积极程度。

2. 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赏析练习中的表现。

3. 学生撰写的咏怀诗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拓展链接: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诗词展览或文学活动。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咏怀诗作品,并撰写读后感或分享其他赏析心得。

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咏怀诗的定义、特点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和咏怀诗赏析能力,并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古诗词鉴赏:《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深度解读教案

古诗词鉴赏:《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深度解读教案

古诗词鉴赏:《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深度解读教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全篇共八十二首,分别描写了杜甫对祖国和人民的忧虑和感悟。

其中《其一》是这八十二首中的首首之作,也是最为著名的一首。

我们来看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安禄山、史思明起义,唐朝内乱局面加剧。

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杜甫的生活环境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此时,他身临其境,亲身经历战争、饥饿、贫困等种种苦难,对祖国和人民充满了忧虑。

于是,他创作了《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感慨。

历史背景的介绍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杜甫创作这首诗的初衷,下面我们再来看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第一句:“新垣别来几时见,惟春江花月皆相似。

”这句话描写的是此时的杜甫的内心状态,他思念遥远的友人。

但是,他用“惟春江花月皆相似”来平复内心的不安,表达了他的豁达和乐观。

这种表达方式很有杜甫的特色。

第二句:“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一句话则转变了语气,表达了杜甫对人生的理解。

他认为,无论是哪个时代,哪个世代的人,生命依旧会延续下去。

而江月则是绵延不绝地在流淌,恒久不变。

人生和江月的相似之处,是它们都在不断地流动,不断地变幻,却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第三句:“往往取酒还独倚,倚取相如赋咏时。

”这一句话则是展现了杜甫对过去的怀念。

他在这里提到了相如的赋文《离骚》,寄托了自己对古人的崇敬之情。

但是,他用“取酒”和“倚独”来表现自己的情怀,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孤独和无奈。

第四句:“滴滴金波香不断,江女才应顾而思。

”这一句话则将情感转移到了江女身上。

这里的“江女”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沧浪之女,是水墨画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杜甫用“滴滴金波”来描绘这个形象,并赋予其“香不断”的属性,表达了他对江女的美好愿望。

但是,最后一句话“江女才应顾而思”却让人惋惜,杜甫似乎是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无望向往。

通过四句话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自然和历史的感悟。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课件:第一单元·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课件:第一单元·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这首诗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忧思独伤 心”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诗人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 将内心忧愤、悲凉等感情寄托在冷月清 风、旷野孤鸿、盘旋的飞鸟、深夜不眠 的弹琴者中,月明风清,衬托了诗人高 洁不群;写“薄帷”、写“吹我襟”,让人 感觉冷意透背,而鸿雁哀号、翔鸟徘徊 正是诗人看不见希望和出路的忧愤、苦 闷的形象写照。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 尉氏(今属河南)人。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 安七子之一。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 一。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 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 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 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 当时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 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正始十年(249), 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阮籍本来在 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 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 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 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

阮籍诗的贡献

1.开辟黑暗压迫中状物抒怀之路
其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 先河 其风格悲愤哀怨、隐晦曲折,“文多隐蔽, 百代以下,难以情测。”(李善《文选注》)


生在易代之际,高压之下,常恐遭祸,故抒 其怨愤,不能不欲露故藏,欲言又止,常常借助 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

诗人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如此忧思?
阮籍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 之中。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 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 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所谓“忧愁思虑”,具体来说应该是“生不 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愁、伤感”。

【高中语文】咏怀ppt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咏怀ppt精品课件

竹林七贤
中国魏晋时期7位名士的合称,包括嵇康、 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 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 竹林七贤。 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 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 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 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 氏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 代表。
L/O/G/O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题训练
岳鄂王墓
(宋)赵子昂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 注释 ] [ 1 ]岳鄂王墓:即岳飞墓,岳飞,宁宗时追封为鄂王。 [ 2 ]离离:野草茂盛的样子。石兽危:石兽庄严屹立。 [ 3 ]南渡君臣:北宋亡后,高宗渡过长江,迁于南方,建都临安(今杭州)。 [ 4 ]嗟何及:后悔叹息已来不及了。天下中分:指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不 支:无法支撑。
参考答案
(1)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
(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
成阴,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
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第一首诗通过宫内宫外冷暖迥异形成鲜明对比, 寓情于景、以小见大,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 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昔盛今衰对照,借古讽今,讽 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
高考回顾
复习目标 1、了解咏怀诗的思想内容 及表现手法。
2、通晓赏析步骤及答题范 式。
检查预习 1、背诵所熟悉的咏怀诗。 2、说说你对咏怀诗的理解。
以忆古人(对比失落/同病相怜)、怀古迹(昔盛 今衰/物是人非)、论古事为主要内容,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标题 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咏 怀”。
(2)词人在下阙中主要写了谁?他是个怎样的形象?塑
造这个形象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 “不尽……”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兴亡更替、
英雄不再的感慨,侧重怀古;
李煜“恰似……”句,表达了诗人无穷无尽的亡国之痛,
侧重现实。
(2)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江南一方,
奋斗自强,抵御北方强敌并能战而胜之。用典意在批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岳鄂王墓
对南渡君臣的强烈愤慨 (宋)赵子昂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对岳飞的沉痛的悼念之情
寓情于景。首二句写岳飞墓前的 荒凉之景,暗寓作者伤痛之情。
迁移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晚唐) 四郊飞雪暗云端, 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 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 故宫惟有树长生。 注:华清宫为唐明皇杨贵妃纵乐之地。《霓裳》《羽衣》 舞曲名。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 运用了哪种相同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自主探究1
篇 目 泊秦淮 杜牧 赤壁怀古 苏轼 京口北固亭怀 古 辛弃疾 桂枝香 金陵怀 古 王安石 赤壁 杜牧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思 想 内 容 借古讽今 壮志难酬 年华易逝 怀人伤己 怀古伤今 表 现 手 法 互文、用典 寓情于景、用典、虚写 用典、虚写、对比 寓情于景、用典、对比 寓情于景、虚写、化用 以小见大 寓情于景、对比、用典 寓情于景、对比、虚实 、化用
2、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 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 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头盔,此处指军士。 (1)简析“不尽长江滚滚流”和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表达的不同情感。
• 常见意象补充
历代帝王与名 周瑜、曹操、项羽、诸葛亮、 人: 李煜、唐玄宗、贾谊、王昭君、 岳飞...... 历代都城与 古迹: 金陵(建康、建邺、石头城)、 赤 壁、乌江、华清宫、姑苏台、烽 火台、骊山、马嵬、武侯祠......
特定的历史 朝代:
秦朝、六朝、五代、吴越、 三国、南唐后蜀......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对比手法。三、四句南渡 君臣与中原父老做对比,显 示了作者的谴责、愤恨之情。
拟人手法。末两句赋 予山、水以生命,渲染 天地同悲的凄凉气氛。
(1)这首七律是作者瞻 仰岳飞墓时所作,抒发 了对南宋名将岳飞极为 沉痛的哀悼之情,对南 宋君臣苟且偷安的政策 表示了强烈的愤慨,流 露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2)A、寓情于景。前两句写 岳飞墓前的荒凉之景,暗寓作 者伤痛之情。 B、运用对比手法。三、四句用 对比手法写南宋君臣的倒行逆 施及由此产生的恶果,显示了 作者的谴责愤恨之情。 C、运用拟人手法。末两句赋予 山水以生命,渲染天地同悲的 凄凉气氛。
赏析步骤及答题范式
1. 抓住关键(标题/注释/诗眼), 感知大意。 2.熟知意象,弄清史实。 3.知人论世,找准接点。 4.判定技巧,体会效果。 5、量分设点,总分(或分总)范 式,叙-析-评结合。
乌衣巷 刘禹锡 世事变迁 王朝更迭 借古讽今 独抒己见 理性反思
怀人伤己 报国无门 国运衰微 黍离之悲扬州慢来自姜夔自主探究2
内容分类 怀人伤己 怀古伤今 理性反思 缅怀古人业绩,感慨壮志难酬, 思想感情 怀才不遇;昔盛今衰的伤感 , 物是人非沧桑之叹;借古讽今, 忧国伤时;理性反思,启迪后人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 表现手法 胸臆、虚实相生、对比、用典
评怯懦苟安、庸碌无能的南宋朝廷,表达有志之士抗
击金兵、恢复河山的强烈愿望。
结束语
断壁残垣,记录着朝代的兴亡;秦砖汉瓦,诉
说着历史的沧桑。多少雅致的诗句,缅怀着古今风
流人物;无数蕴藉的词章,倾诉着世间沧海桑田。
“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魂唐魄”。天意君须
会,人间要好诗。人生路上,与诗歌结伴而行,使
我们的心灵充实而富有光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