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百思学教育-2011安徽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化学中考试卷分析
化学中考试卷分析化学中考试卷分析篇一:初中化学试卷分析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初四郎海明一、试题分析:本次化学试题,紧扣教材,侧重基础,注重考查学生最核心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化学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等能力的考查;注重考察初中化学知识的全面性、灵活性,无怪题、偏题、难题。
本试题主要考察学生第一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二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知识,并且涉及初三化学实验操作基础、物质的分类、生活中的化学等内容,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适合学生使用。
二、典型错误分析:1、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如填空题,第一题,化学变化的特征有好多学生写成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或化学变化的定义。
2、宏观与微观概念不清晰:如填空题3,学生表达时不能做到宏观对宏观,微观对微观。
3、有关化学联系实际的问题答不好:如选择题1,很多同学将蜡烛熔化认为是化学变化;再如选择题6,学生不能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正确答题。
4、实验操作规范化、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如选择题8:反映了学生对一些基本操作仍然有盲点的情况,如该题先填写实验报告,再拆开实验装置;题目要求理解错误,如装置的不足之处,误认为指出装置的错误之处;对改进装置不能正确认识,主要原因是对实验原理不能做到融会贯通。
5、语言表达能力差:如实验题中问到“给固体加热的试管发现破裂,请分析原因”,有的同学叙述不全面,反映出学生思维不够严谨,表达能力差,不能做到准确表达。
6、解题规范性不够差:如填空题的第2题,天平的精确值许多学生忘记写单位。
7、审题不清:如实验题,要求用序号填写,而有许多同学写名称。
三、下阶段教学建议:1、加强备课,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抓住教学重点;研究如何把握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并精选习题。
2、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习惯和态度: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但注重课堂内的习惯,也要注重课堂外的习惯,使学生内心真正地喜爱化学。
安徽省中考化学2011年试题精品word版答案或解析精编
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单选)1.(2分)为纪念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2.(2分)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可能是()A.果汁 B.牛奶 C.矿泉水D.啤酒3.(2分)科学家发现纳米硒(Se)可将汞转化为HgSe,从而消除汞污染.HgSe中汞元素为+2价,则硒元素的化合价是()A.+2 B.0 C.﹣1 D.﹣24.(2分)绿原酸(C16H18O9)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它可以从我省栽种较广的杜仲(中药材)中提取.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分子中含有9个水分子B.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烧生成CO2和H2OC.属于氧化物D.分子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5.(2分)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碘盐是人体摄入碘的唯一来源B.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C.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D.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6.(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收集CO2并验满B.加热液体C.取用液体 D.收集氧气7.(2分)科学家提出:“硅是未来的石油”,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 Si+n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化学方程式中n=1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 D.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8.(2分)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9.(2分)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结论正确的是()编号实验事实实验结论A 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该溶液一定是NaOH溶液B 某物质可以导电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C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3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D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A.A正确B.B正确C.C正确D.D正确10.(2分)蔗糖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小B.将蔗糖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有结晶现象C.温度升高,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t1℃和t2℃时的两份蔗糖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6分)如图为某抗酸药的实物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写出一种即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2)淀粉属于(填字母序号).A.蛋白质B.糖类C.油脂D.维生素(3)图中塑料包装废弃后可用于微型实验.如鉴别氢氧化镁和碳酸氢钠(均可作抗酸药)两种白色粉末时,可分别取少量样品放入废弃包装的两个孔穴中,再滴入(填试剂名称),有﹣现象的原物质是碳酸氢钠.(4)另一种抗酸药的主要成分是三硅酸镁(Mg2Si3O8•nH2O),能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则反应后产物中含镁的化合物是(填化学式).12.(7分)“西气东输”工程使我省很多地区都用上了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实验室常用图1所示的发生装置制取CH4,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2)实验室可用方法收集CH4(3)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其化学式为.因此,使用热水器时,防止发生中毒的做法是(写出一种即可)(4)充分燃烧1kg不同化石燃料所产生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2所示,则燃烧最易导致酸雨,燃烧对环境影响最小.13.(7分)医用氯化钙常用于合成药物.以工业碳酸钙(含少量Fe3+等杂质)为原料生产二水和氯化钙(CaCl2•2H2O)的流程如图所示.(1)写出第①步中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第②步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填“是”或“否”).(3)操作a的名称是,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4)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摄入足够的钙,写出一个合理的补钙方法:.14.(7分)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石蜡50﹣70 300﹣550 约600铁1535 2750 约1800钠97.8 883 约1400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15.(7分)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小芳将去膜和未去膜的铝片分别放入盐酸中,发现前者比后者反应快,原因是(3)小芳在(2)实验中,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提出问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查阅文献】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AlCl3为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而微带浅黄色的固体,易溶于水和乙醇.【提出合理假设】假设a: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假设b: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AlCl3;假设c: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设计并完成实验】取灰黑色沉淀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加入适量稀盐酸有微量气泡,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②加入适量蒸馏水固体部分溶解③加入适量无水乙醇固体部分溶解【得出结论】由实验①可判断假设c (填“成立”或“不成立”),再集合②和③可得出该灰黑色沉淀的成分是(4)你认为(1)中小明的实验能否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填“能”或“不能”),分别从设计方法和操作可行性的角度,具体说明理由:.三、本大题共6分.16.(6分)硅酸钠(Na2SiO3)是我国优先发展的精细化工产品,工业制备的反应为:2NaOH+SiO2═Na2SiO3+H2O.现以125t石英砂(SiO2质量分数为96%)为原料,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试计算:(1)125t石英砂中SiO2的质量.(2)理论上得到硅酸钠的质量.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单选)1.(2分)(2011•安徽)为纪念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分析】A、合成药物,能够治疗疾病,改善某些元素的不足,改善生活质量,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B、合成新材料利于改善环境和生活质量..C、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二氧化硫等排放,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等.D、农药和化肥是农业稳定粮食生产的保证,对于提高质量和产量,改善品质都有好处..【解答】解:A、利用化学可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能保障人体健康,所以正确.B、利用化学可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能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所以正确.C、化石燃料直接利用是一种浪费,可进行综合利用,以发挥更大效用,所以错误.D、利用化学可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所以正确.故选C.【点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研究物质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了解化学的用途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2.(2分)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可能是()A.果汁 B.牛奶 C.矿泉水D.啤酒【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解答】解:A、果汁中的水果等属于有机物;B、牛奶中含有蛋白质等物质,一定含有有机物;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不含有有机物;D、啤酒中含有酒精,酒精属于有机物.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3.(2分)(2011•安徽)科学家发现纳米硒(Se)可将汞转化为HgSe,从而消除汞污染.HgSe中汞元素为+2价,则硒元素的化合价是()A.+2 B.0 C.﹣1 D.﹣2【分析】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HgSe,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由其中汞元素为+2价计算化合物中Se元素的化合价.【解答】解:设化合物HgSe中Se元素的化合价为m,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有(+2)+m=0 解得m=﹣2故选D.【点评】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4.(2分)(2011•安徽)绿原酸(C16H18O9)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它可以从我省栽种较广的杜仲(中药材)中提取.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分子中含有9个水分子B.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烧生成CO2和H2OC.属于氧化物D.分子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分析】根据绿原酸的化学式C16H18O9,该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该物质的分子由16个C原子、18个H原子和9个O原子构成;据此,完成对绿原酸的有关判断.【解答】解:A、根据绿原酸的化学式C16H18O9,该物质的分子由16个C原子、18个H原子和9个O 原子构成,并不含有水分子;故A不正确;B、根据绿原酸的化学式C16H18O9,该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故B正确;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化合物,而绿原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虽含氧但不属于氧化物;故C不正确:D、绿原酸C16H18O9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18):(16×9)=1:8≠2:1;故D不正确;故选B.【点评】可燃物完全燃烧时,可燃物中的碳元素全部生成为二氧化碳、可燃物中氢元素全部生成水.5.(2分)(2011•安徽)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碘盐是人体摄入碘的唯一来源B.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C.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D.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分析】由上图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可得的信息为: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种类等.【解答】解:A、碘盐是人体摄入碘的唯一来源,说法错误,某些食品,如海产品也是人体摄入碘的来源,故A错误;B、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所以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故B正确;C、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说法正确,故C正确;D、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故D正确.故选A.【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6.(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收集CO2并验满B.加热液体C.取用液体 D.收集氧气【分析】A、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验满时用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B、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C、试剂瓶瓶盖应倒放桌面上,会污染瓶盖;取了液体的胶头滴管不能胶头在下,防止受腐蚀;D、收集氧气,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底部,尽可能的排尽原有空气.【解答】解:A、收集CO2并验满,图中操作正确,故A正确;B、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故错误B;C、图中瓶盖的放置错误;胶头滴管的使用错误,故C错误;D、收集氧气,导管没有伸到集气瓶底部,收集的氧气会不纯,故D错误.故选A.【点评】了解一些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了解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了解加热液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收集常用气体的方法.7.(2分)(2011•安徽)科学家提出:“硅是未来的石油”,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 Si+n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化学方程式中n=1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 D.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将方程式配平即可;B、根据置换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D、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前四位元素为氧、硅、铝、铁;【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数和原子个数相等,将方程式配平为:SiO2+2C Si+2CO↑,所以n=2,选项错误.B、置换反应的形式为: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对比可知该反应是置换反应,选项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每种原子的个数不变,所有原子的总数当然也不能变,选项错误.D、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前四位元素为氧、硅、铝、铁,所以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反应类型的判断相关知识.8.(2分)(2011•安徽)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分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干水属于混合物;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解答】解: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选项错误;D、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9.(2分)(2011•安徽)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结论正确的是()编号实验事实实验结论A 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该溶液一定是NaOH溶液B 某物质可以导电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C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3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D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A.A正确B.B正确C.C正确D.D正确【分析】A、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B、酸碱盐的溶液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C、当溶液的pH小于7时,溶液显酸性;D、空气中含有氧气,但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解答】解:A、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不一定是氢氧化钠溶液,例如氢氧化钾溶液也能是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项错误;B、某些溶液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例如氯化钠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选项错误;C、当溶液的pH小于7时,溶液显酸性.故选项正确;D、空气中含有氧气,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0.(2分)(2011•安徽)蔗糖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小B.将蔗糖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有结晶现象C.温度升高,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t1℃和t2℃时的两份蔗糖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分析】根据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温度升高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及蒸发溶剂时溶液中是否有晶体析出.【解答】解:A、由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B、给蔗糖的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再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则原来溶解在这部分溶剂中的溶质就会结晶析出,故B正确;C、如果只是单纯的温度升高,在不考虑溶剂蒸发的情况下,溶液中若没有未溶解的溶质存在,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则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D、由于温度高的溶解度就大,只能说这两个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相等,但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问题.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6分)(2011•安徽)如图为某抗酸药的实物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Al (写出一种即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2)淀粉属于 B (填字母序号).A.蛋白质B.糖类C.油脂D.维生素(3)图中塑料包装废弃后可用于微型实验.如鉴别氢氧化镁和碳酸氢钠(均可作抗酸药)两种白色粉末时,可分别取少量样品放入废弃包装的两个孔穴中,再滴入稀盐酸(填试剂名称),有气泡产生﹣现象的原物质是碳酸氢钠.(4)另一种抗酸药的主要成分是三硅酸镁(Mg2Si3O8•nH2O),能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则反应后产物中含镁的化合物是MgCl2(填化学式).【分析】塑料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而淀粉是糖类的一种;所有的碳酸盐都能够和稀盐酸等酸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常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验证碳酸盐的攒在;复分解反应是一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的反应,即一种化合物中的正价部分和另一种化合物中的负价部分相结合的反应.【解答】解:(1)根据图示不难看出,铝箔是金属材料,含有铝元素,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塑料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故答案为:Al(或Ca);塑料.(2)淀粉、蔗糖、葡萄糖、纤维素等都是糖类,故答案为:B(3)由于碳酸盐能够和酸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碱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不会生成气体,因此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鉴别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镁,故答案为:稀盐酸,气泡产生(4)由于三归酸镁是和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因此生成的盐应该是氯化物,及生成的含镁的化合物应是氯化镁,故答案为:MgCl2【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酸的有关的化学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7分)(2011•安徽)“西气东输”工程使我省很多地区都用上了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实验室常用图1所示的发生装置制取CH4,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2)实验室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方法收集CH4(3)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其化学式为CO .因此,使用热水器时,防止发生中毒的做法是保持通风(写出一种即可)(4)充分燃烧1kg不同化石燃料所产生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2所示,则煤燃烧最易导致酸雨,天然气燃烧对环境影响最小.【分析】加热是通常是用酒精灯;根据气体的水溶性、密度可以选择收集的方法;天然气不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充足的氧气是保证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一种重要物质.【解答】解:(1)如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2)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填: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3)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其化学式为一氧化碳.因此,使用热水器时,防止发生中毒的做法是保持通风.故填:CO;保持通风.(4)由图中数据可知,充分燃烧1kg煤时生成的二氧化硫最多,最容易形成酸雨;充分燃烧1kg天然气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之和最小,污染最小.故填:煤;天然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收集气体的方法、促进燃烧的方法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充分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要掌握图中数据反映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3.(7分)(2011•安徽)医用氯化钙常用于合成药物.以工业碳酸钙(含少量Fe3+等杂质)为原料生产二水和氯化钙(CaCl2•2H2O)的流程如图所示.(1)写出第①步中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2)第②步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是(填“是”或“否”).(3)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4)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摄入足够的钙,写出一个合理的补钙方法: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分析】(1)根据识记的知识直接写出反应的方程式(2)判断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3)根据操作a得到的物质可以判断操作a应该是过滤,进而确定玻璃棒的作用(4)补钙的方法有多种,建议通过饮食来补钙【解答】解:(1)可以直接写出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2)氢氧化钙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沉淀,过滤后得到滤渣可以说明这点,故本题答案为:是(3)最后得到了滤液和滤渣,可以确定操a为过滤,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故本题答案为:过滤引流(4)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含钙的食物和蔬菜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钙质,故本题答案为:多吃富含钙的食物【点评】本题题主要考查了一些实验基本操作,要知道分离固体和液体的一种常用方法﹣﹣﹣﹣过滤.同时明确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熟记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熟练掌握碱的化学性质.14.(7分)(2011•安徽)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石蜡50﹣70 300﹣550 约600铁1535 2750 约1800钠97.8 883 约1400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有(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分析】(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由实验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的原因;(3)由表格数据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的关系,并用实例说明.(4)探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的真正原因.【解答】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2)由实验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的原因: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题干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3)由表格数据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的关系:①分析蜡烛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燃烧产生了火焰.②分析铁丝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低,燃烧不产生火焰.③再分析钠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故推断其燃烧能产生火焰.(4)探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的真正原因:木炭在氧气中能充分燃烧没有火焰,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不充分,在此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故答案为:(1)3Fe+2O2Fe3O4(2)气态(3)沸点、有(4)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及探究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设计信息知识多,此题创新性强,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15.(7分)(2011•安徽)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
从安徽中考化学卷分析看中考化学复习
从安徽中考化学卷分析看中考化学复习在县教研室的统一组织下,20位阅卷老师经过紧张、有序的一天辛苦工作,我县中考化学科阅卷工作圆满完成。
因为学生各题得分情况暂时不宜全面公开,故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撑,现只能结合中考试题和阅卷老师现场反馈的信息作简略分析。
一、试卷分析今年安徽中考化学试卷延续了“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思路。
内容体现了“立足基础、突出主干、体现能力、兼顾全面”的要求。
试卷图文并茂,注重联系安徽实际,贴近生活,难易适中,能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卷面三大题,共16小题,计60+4分,近几年保持一致,核心考点及高频考题保持稳定,但也略有变化。
其中第9题与近几年的试卷一样,每年都有所变化,但都侧重于学习方法的考查,较之前几年的化学推理和除杂题,今年考查分类思想的试题,难度有所降低。
第13题与中考试卷相比,又回归到安徽近几年的传统优势题——工业流程,题型及考点学生都比较熟悉,大多数学生容易上手。
第14题科学探究、第15题实验探究,较之往年,两题先后顺序略作调整,但仍然是安徽传统的优秀试题,是中考备考和学生能力考查的重点题型。
重视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新课改特别强调在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
试卷注重从人类面临重大问题、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现实生活中取材,让学生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等。
如选择题第3题世界环境日,倡导良好的消费习惯。
第4题酒驾与检测,第11题自行车使用与健康、环保的关联,第16题,非遗“芜湖铁画”,家乡情感素材,第6题“超临界水”,科技前沿,发散思维的形成。
重视学生实验及探究能力的考查试卷对实验技能的考查与要求更全面。
在实验的考查上相较于,覆盖面更加广泛,考查更具体。
如选择题第7题考查了“氢气验纯”、“闻气体气味”、“移走加热后的蒸发皿”、“稀释浓硫酸”四个基本操作。
第9题研究和学习化学的方法,第12题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仪器名称、“万能瓶”的灵活使用,不再是单纯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而是将气体的制取与净化除杂相结合,考查面更广。
安徽省2009、2010、2011年中考分析
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评析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已结束,化学试题严格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命题,既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弱化了试题的选拔功能,达到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评价功能,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是一份质量较高的中考试题。
现简要分析如下:一、试卷结构的稳定性三年来中考题类型比较表1表2通过表1、表2分析得出今年,我省中考化学试题的结构基本趋于稳定。
题型、题号及分值见上表。
从试题难度来看,选择、计算和大部分填空题都相对简单,要说难度大一些或者说有区分度的试题就在于科学探究题了。
另外,试卷还增设了4分的奖励分,奖励那些在科学探究中思维活跃或有着独到见解的考生,这意味着允许考生有失误,只要能拿到奖励分,还是有可能得到高分的。
二、化学试题的特点1、试题着力考查学生化学基本素养全卷的试题内容考查了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重点物质、重要化学用语、基本实验和计算技能。
如:化学与生活、对化学式的认识、对元素符号的理解、物质分类知识、溶液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2、贴近生活和社会热点化学即生活,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试题注意将化学中的问题与日常生活、生产等实际应用相结合,努力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观念,使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
例如日本核辐射在今年是全世界关注的话题,试题中今年就考查了I的相关知识、还有常见燃料甲烷的性质与使用等。
3、注重考查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在今年的化学中考命题中,仍然有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如第14题探究燃烧与火焰的关系、15题探究铝与锌的金属活动性等突出考查学生科学猜想的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等。
2011年中招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填标号)。
三、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不准确,轻视记忆性知识
第4题 某物质不含碳元素和氧元素,它不可能是①酸②碱③盐④有机物中的【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2、审题不认真,读图、识图能力较差
第16题 在Cu(NO3) 2、Al(NO3) 3和AgNO3伍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
法是 ;
(填
“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除去食盐水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的方 高温电解食盐水可制烧碱:2NaCI+2H2O=2NaOH+H2↑+X↑,则X的化学式
为
。
3、围绕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体现价值
2.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人大气后,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 A.温室效应 B.白色污染 C.酸雨 D.臭氧层破坏 11.请从氮气、熟石灰、氧气、硝酸钾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可充入食品包装 袋中防腐的物质是 ;农业上可作复合肥料的物质 。
4、深化实验,强化探究
20.(4分)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 HCI+HCIO(次氯酸)。右图是探究物质漂白性(使有色物质褪色)的实验。
(1)闻氯气时,在操作上应注意什么问题? (2)写出右图C中C1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HCIO+NaOH=NaClO +H2O) (3)图中实验的现象为D中布条褪色而A中布条不褪色,由此可推测具有漂白性的物 质可能有哪些?若要证明只有次氯酸有漂白性,还需补做相关的实验,消简要写出 实验的步骤和现象。
5、综合分析问题、知识迁移能力有待提高。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及复习体会.doc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及复习体会转载于网络今年我省屮考理化综合试卷化学部分的命题,注重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重视考查问题的探究性与综合性,紧密联系我们身边的生活、生产、社会实践或发展中的科学技术,内容涉及环保、能源开发等。
给人的强烈感觉就是:“化学就在身边”“学化学很有用”。
卜面木人谈谈对2011年安徽省中考试卷的几点认识与体会:一、2011年安徽省中考试卷的几点认识与体会:1•试题保持了相对稳定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充分体现了省中招命题的指导思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而来考查;以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发展为木;把握基本问题;考查核心知识和基木化学观念。
试题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体现在:①试题的结构及分值与2007年完全相同,②考查的重要知识点相对稳定,③考查的热点知识相对稳定,④ 突岀对基础知识的考查,⑤试题中基础题基本稳速.整卷没有怪题、偏题和超难题,考查的都是初中化学的匣耍知识点。
附考查知识点2、试题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7、9、10、13题,特别是基础题占有较大比例,大部分试题是学生平时学习屮经常见到的题冃或类似的题目。
从选择题第1小题开始,大量地将化学的基础知识运用于人类生活、社会实践、科学知识的解答上。
如选择题第1、2、3、5、6、8题,填空题第11、12、13题等,第5题关注奥运是今年社会的热门话题。
3、探究性试题分值较大,如第14题9分,第15题7分。
4、叙述能力的考核要求有明显的增加,如]2 (4)、14 (2) (3)、15 (5)、15 (6)等,考查学生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文字功底,这些题的难度不大,但考生难准确回答,表达不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屮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5、使用开放性试题,如:15题(6)可有多种表述;而且安徽省的中考试题比其他省市的屮考试卷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 突出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多方位思考,开发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化学试卷分析及反思
初中化学试卷分析及反思一、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
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表述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等等。
2.实验基本技能差。
不会组合正确的实验装置和排列合适的实验操作顺序等。
3.能力与方法问题。
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
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
4.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
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6.计算能力薄弱。
表现在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元素的质量比,以及化学反应中有关量的计算。
二、教学建议1.增强质量意识要抓住期中调研测试这一契机,认真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全面、客观地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尤其要找出自身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对策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抓措施的落实,跟踪督促,直至问题真正解决。
要针对答卷中的典型问题,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在做好补救工作的同时加强学法指导。
要根据学情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理清工作思路,很抓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2.抓基础、重应用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化学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化学用语(如:化合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和基本的化学思想方法(如: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要加强理解,对记忆性的概念和原理等要在理解和实际运用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要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课堂教学要实在、有效。
要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要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化学问题。
2011年合肥中考化学
第一单元
1、课标要求
走进化学世界
①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②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从分子的角度了解两种变化的不同; 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从分子的角度了解两种变化的不同; 判断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根据性质决定用途, 判断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根据性质决定用途,判断物质的某 些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些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③掌握对蜡烛及其燃烧、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有关成分的实验探究, 掌握对蜡烛及其燃烧、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有关成分的实验探究, 能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能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学会从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中得 出有价值的结论。 出有价值的结论。 ④能识别常用的化学仪器,了解其主要用途。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 能识别常用的化学仪器,了解其主要用途。 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选择和操作的原理。 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选择和操作的原理。
a
b
c
d
e
f
g
h
这种方法与“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种方法与“把二氧化锰加 的优点。 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制氧气” 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制氧气”相比有 的优点。 继刚同学继续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2)继刚同学继续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他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 ①他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支试 管加入一药匙红砖粉末, 管加入一药匙红砖粉末,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气体导出通入水中比较产生气泡的快 加入红砖粉末的试管中反应较快。 慢,加入红砖粉末的试管中反应较快。 将反应较快的试管内固体过滤出来,洗涤、烘干、称量。 ②将反应较快的试管内固体过滤出来,洗涤、烘干、称量。 用称量后的固体重复步骤①的实验,现象与步骤①完全相同。步骤③ ③用称量后的固体重复步骤①的实验,现象与步骤①完全相同。步骤③的实验目的 是 。 该学生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已证明红砖粉末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3)该学生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已证明红砖粉末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但老师认为该同学的实验还缺少一个关键步骤, 但老师认为该同学的实验还缺少一个关键步骤,请指出来 。 请你再写出两个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猜想: (4)请你再写出两个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猜想: 、 。 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
安徽中考化学试题评析
安徽中考化学试题评析没有了溶解度曲线图,转而以表格数据的形式出现,提高对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考查要求。
同样在第14题中既考查了学生的控制变量思想,又考查了学生对数据的分析方法和能力,学生既需要了解如何比较等质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又要分析这一数据得到结论,难度递增,非常好地考查了优秀学生的能力。
第15题的难度较往年有所下降,附加分较易得到,但在分析与等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消耗两种稀盐酸量的问题上仍体现了对证据分析得到结论能力的考查。
今年安徽中考化学试卷延续了“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思路。
试题较好地体现了考查初中毕业学业水平功能,兼顾高中阶段教育招生选拔性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了全面考查。
与去年中考化学试题相比,试题的设计理念无明显变化,知识结构合理,难度略有下降。
整张试卷的命题紧扣考试大纲,突出了主干知识和核心化学观的考查:如理化变化判断、物质分类、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化学式的含义及相关计算、环境保护、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子的基本性质、从微观角度判断分析化学反应、溶解度曲线、化学材料分析、制取和收集气体的方法、化学工业生产流程、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探究思想、化学方程式书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等。
选择题部分相对简单,与去年相比题型趋于一致,只有第2题略有变化,从以往对营养素的考查转变为对实验和生活中的安全意识的考查,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填空题部分与去年相比,题型稳定,难度略有降低。
考纲中的变化在试题中有所体现,如第13题对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力度加大,让学生根据反应类型判断生成物,考查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的能力。
实验探究题结合控制变量的基本方法考查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分,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再应用,相对简单,大多数学生都能拿到分。
科学探究以氨气和氯化氢为研究对象,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思考能力,比较灵活。
2011合肥市中考试卷分析
2011年的数学中考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试卷在注意控制难度的同时,又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首先,试卷结构及考试要求分布与往年基本相同,保持平稳,与考试纲要的要求基本吻合。
其中“数与代数”部分共12题,约占总分的51.3%;“空间与图形”部分共9题,约占总分的39.3%;“统计与概率”部分共2题,约占总分的9.3%。
知识点覆盖面广。
其次,试题既重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突出了对初中数学核心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又推陈出新。
今年的中考试题仍然立足基础,如选择题的第1~8题、填空题的第11~12题、解答题的第15~21题等都是常见的考查学生基础的试题,学生容易上手,对于数学水平中等及偏上的考生来说,能够轻松应答,有利于考生缓解考试紧张情绪,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水平。
试题中对数与式、函数、方程、解直角三角形、统计与概率、图形与变换等核心知识和初中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归纳猜想、数学建模等的考查做到了常考常新,亮点频现,如第5、 6、 9、 10、 12、 16、 18、20题等。
第三,试题贴近学生生活。
如第2题“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我省的森林面积”、第12题“地震震级与释放能量之间的关系”、第16题“生态食品的精加工与粗加工之间的数量关系”、第20题“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分析测验成绩”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第四,整份试卷运算量适中,无繁琐冗长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节约时间攻克试卷中的探究性试题。
第五,注重对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考查,关注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发展状况。
如试卷中的第14题、第22题的第(3)小题、第23题的第(2)、(3)小题等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求较高,有较好的区分度,以致试卷的难度总体上略高于去年。
总的来说,今年的数学中考试题不偏不怪,设计简约。
安徽2011年中考化学命题趋势
安徽2011年中考化学命题趋势:争取提高考题得分率安徽泗县三中王永升化学中考要求保持相对稳定,试题的平均得分率将控制在70%左右。
从题目难易分布来看,容易题、较容易题、中难题、较难题的比例分别约为30%、40%、20%、10%。
复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化学实验能力的提升。
提高实验题得分率的主要途径是完整体验实验的学习过程,亲自实践,注意研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创新,同时进行一定的习题训练。
2.关注化学信息素养的提升。
化学学科的信息素养是指能够通过对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化学现象以及相关模型、图形和图表等的观察,敏捷、准确地获取试题所给的相关信息,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并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对考生而言,历年化学中考中,“新情境”试题都具有相当的挑战性。
3.关注化学表征能力的提升。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能力的考查是化学学科的特色。
考生有效地克服化学表征障碍是化学学习是否入门、是否过关的“试金石”和“关节点”,应注意以“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化学反应”等为中心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夯实基础,准确、规范地表达。
提高初中化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率的方法。
1、回归教材,强化复习的基础性。
如今,不少学校搞“题海战术”,不断地进行着机械的解题训练。
结果呢?很多同学是“广种薄收”,而且产生着“思维定势”。
还有的学校,盲目加大复习的难度,使得很多同学忧心忡忡,丧失信心。
化学中考的基础题占全卷赋分值的70%左右,且在考点和题型上是相当稳定的。
这里的“考点”就是教材中最基础的知识和原理。
然而,不少学生在中考前曾做过那么多的题目,包括大量的难题,但在中考时,面对大量的基础题,却常常是眼高手低,平地失足。
中考中的不少经久不衰的“热点题”,其实也蕴含着明显的基础性。
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在解所谓的“能力题”时,各种错误自然也多了起来。
真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有些同学做的难题很多,反而对教材中最基础的内容疏生起来。
2011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1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1、试题总体评价2011年中考化学试题新颖,既注重基础,有改革创新,且突出能力及背景新颖,又根植于课本,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导向明确。
集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于一身,在考查学生化学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做了有意的探究。
有利于指导初中化学教学,有利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学生,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型、基础性和发展性。
2、试题基本情况(1)、试卷结构的稳定性化学试题依旧是四种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分Ⅰ卷和Ⅱ卷两部分,题量和2010年相同,共21道题,化学占60分。
选择题为14道,共28分,其中1~7题为化学题,8~14题为理化综合题;填空及简答题为5道,共20分,其中27、28题为理化综合题,29~31题为化学题:实验探究题为1道,共7分;计算应用题1道,分值一直保持5分。
(2)、核心主干知识考查的稳定性2011年中考题型、题量、大多数考点及试题形式继承了2010年的特点,与2009试题相比,总体量减少了1道,即实验探究题由两道题改为一道,但也有部分考点考查方式做了调整。
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了水电解实验的考查。
(2)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形式选择题变为通过框图推断题的一问来考查。
(3)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查形式有实验探究题变为通过框图推断题的一小问来考查。
(4)对物质的转化与推断(框图推断题)的考察难度有所增强。
(5)试题体现了继承的特点,但命题会在往年试题的基础上做一定的创新,如对常见化合物之间反应的考查,2011年第7题与2009年第30题的形式对比如下:2011年(第7题)、图3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答图4所示变化关系的是(D )A.甲B.乙C.丙D.丁2009年(第30小题)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13所示。
2011年安徽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word版
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苹果腐烂B.榨取果汁C.面包发霉 D.菜刀生锈2.据报道,用于清洗龙虾的“洗虾粉”中含有柠檬酸钠、亚硫酸钠[Na2SO3]等,可能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
Na2SO3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2 C.+4 D. +6 3.下列受消费者依赖的无公害绿色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槐祥”牌粳米B.“皖江”牌蔬菜C.无为板鸭 D.巢湖“三珍”:白虾、螃蟹、银鱼4. 2011年“3·15晚会”曝光河南双汇火腿“瘦肉精”事件(“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6H19OCl3N2)。
下列有关“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瘦肉精”属于有机物B.“瘦肉精”含有31个原子C.“瘦肉精”属于氧化物D.“瘦肉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6.2011年3月22日世界水日主题是“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水体污染与人类活动无关 B.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净的水C.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7.下列措施不符合世博会“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的是【】A.“阳光谷”上采阳光、下蓄雨水,可给世博园区提供照明用电和生活用水B.主题馆的东、西两墙种植大面积的生态植物,以吸收二氧化碳 C.用煤发电,以保证充足的电力供应 D.在交通、建筑、生活设施等方面广泛应用新能源技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8.2011年1月,怀宁县部分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倍受社会各界关注。
铅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则不正确的是【】 A.铅原子核内有82个质子B.相对原于质量为207.2 C.铅有毒,儿童不能使用铅笔D.铅可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9.芜湖铁画以钢材为主料,经锻打、焊接、酸洗、上漆等多道工艺制成。
下列关于铁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铁画应悬挂在干燥的环境中B.所用材料上的铁锈可用稀盐酸清洗掉 C.给打制成型的铁画喷漆既美观又可以防锈蚀D.所用的主要材料──低碳钢,有较好的锻轧性能,它不属于铁的合金10.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答题质量分析
中考化学考生答题质量分析1、考生答题中暴露出的问题:(1)11—17题:该题满分数占11.2%,平均得分7.42分,得分率为61.8%。
常见错误有第14题单纯写硫酸,没有注明“浓”字,还有很多写生石灰的。
第15题硫酸不注明“稀”字,写硫酸铜不带“溶液”二字。
第16题主要是价态符号与离子符号混淆:化合价形式写成离子符号形式,离子符号又写成价态符号,氧化铁的化学式写错较多。
第17题学生对鱼中哪种营养素含量更多分不清,很多填脂肪的。
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①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在描述现象,文字表达方面要求不严,没有达到细化的程度,使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了一种差不多就行的习惯。
②学生平时不把学习当回事,不把错误当回事,加上老师平时又没有强化训练,导致学生回答问题太简洁,抓不到要点。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很多,11—15题主要考察学生掌握并应用知识的能力,选择和判断的能力,分析比较和文字表达能力,书写化学用语的能力。
(2)18—20题:该题满分数占2.6%,平均得分6.07分,得分率为50.6%。
常见错误有18题:分子种类数错,化学方程式没写条件、没配平、写错反应物或生成物,分子模型所表达的信息不会找。
19题将过滤写成过渡或把滤字的心字底写成业字,第二空将煮沸写成蒸馏或者将煮沸写错。
部分同学将化学式写成2Cl而不是Cl2;20题主要错误是不会寻找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不会判断溶液是否饱和且饱和两字常写错,将饱和溶液转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不会,第四空错填成大于或等于。
出现这样错误,原因可能是:①对抽象的分子模型不会辨认,导致数不对分子种数、写不对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掌握不好;②对化学专用术语教学和书写不够重视,读题粗心漏掉了生活二字导致填成蒸馏,对化学式如何拼写掌握不好;③不能正确的读懂和分析溶解度曲线,对溶液当中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记的不够牢,驾御知识灵活、运用、迁移能力不够。
18题主要是利用微观的示意图模型来考察分子的和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图表分析获取正确信息的能力;19题主要考察过滤等化学实验操作专业用语的识记和书写能力,对蒸馏和煮沸操作的分析比较和选择甄别能力,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认识能力,及水是生命之源的环保意识。
近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近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报告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学试卷分析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的背景依然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
中考模式以毕业、升学两考合一为主,命题形式为化学、物理合堂分卷,2011、2012年满分为75分,2013年满分为70分。
可以看出,这几年的中考模式是基本稳定的,这有利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有利于稳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考试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体现了化学关注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风格,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现将2011-2013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总结如下:一、试题特点(一)、试题分析1、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1)2011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2)2012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3)2013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2、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1)2011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2)2012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3)2013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以上数据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以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框架的特点,符合简化纯化学计算的要求。
3、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1)2011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2)2012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3)2013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以上数据体现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基本符合7:2:1的要求。
可以说试题容广泛,重点突出,精选得当,难易适中。
(二)、试题评价1、立足教材,侧重学以致用。
试题特别注重考查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容,而且从应用入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
中考化学试题分析
四、试题题解析1、为纪念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考查内容】今年是“国际化学年”,本题以此为素材,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考查了合成药物、化石燃料、化肥和新材料等的研制、使用所带来的影响,渗透了化学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念,体现化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考查目标】属认知性学习目标中的了解、理解水平。
2.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可能是()A、果汁B、牛奶C、矿泉水D、啤酒【考查内容】本题以考生熟悉的常见饮料为载体,考查物质的分类(有机物的判断)。
这就要求我们的化学教学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
【考查目标】考查物质分类属认知性学习目标中的理解水平。
3.科学家发现纳米硒(Se)可将汞转化为HgSe,从而消除汞污染.HgSe中汞元素为+2价,则硒元素的化合价是()A、+2B、0C、-1D、-2【考查内容】本题是以纳米硒(Se)可将汞转化为HgSe为载体,利用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简单求解,考查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关系。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关系属认知性学习目标中的应用水平。
4.绿原酸(C16H18O9)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它可以从我省栽种较广的杜仲(中药材)中提取.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分子中含有9个水分子B、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烧生成CO2和H2OC、属于氧化物D、分子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考查内容】:本题也是通过创设情境考查化学用语(化学式)和物质分类,以我省栽种较广的杜仲(中药材)中提取的绿原酸(C16H18O9)为情境,考查学生的分类观、元素观、微粒观以及相关计算知识,体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1年安徽省化学试题全卷共三大题16小题。
1—10小题为选择题,共20分;11—15小题为填空题,共34分;其中15小题中有奖励4分;16题为计算题6分。
试题内容大致分布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约20分,元素化合物知识约24分,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约16分,化学计算约8分。
整体知识覆盖面大,注重基础又兼顾层次区分,考死记硬背的少,考灵活运用的多,总体而言难度略高于去年试题。
现简要分析如下:
一. 试卷结构的稳定性
近年来,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的结构基本趋于稳定。
今年同样不例外,题型、题量、分值、考查方式基本不变。
整张试卷考查了学习化学必备的知识,强调基础的重要性。
例如物质分类、化合价计算、化学用语、反应类型区分、常见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书写、金属活动性顺序、基本计算等化学的主干知识都进行了较全面的考查。
另外试题选材侧重体现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环境、科技中的实际问题,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试题背景,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时代主题。
如1、3、12等题分别涉及低碳、汞污染、煤气中毒、酸雨等环境保护热点问题;第4、5、13等题关注人体健康。
二.注重创新,试题的开放性增强
化学实验考查的是学生的学科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今年试题注重考查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强化了试题的开放性,鼓励考生创新,有利于培养考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15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的探究,考查考生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
另外多年来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就是每年设计一道科技前沿的化学试题,从可燃冰、火星上的水,到2009年的碳片、2010年的热冰、到2011年的干水,每年都是亮点。
三. 对初中化学学习的几点建议:
初中化学的学习只有一年的时间,除了上好新课外,还要搞好复习。
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的学业水平达到预期的目的呢?根据2011年中考化学试卷的特点,对2012年得化学的学习和复习备考提出以下建议:
1、打好基础。
通过近几年的中考我们发现:如今的中考试题不再是知识点的简单记忆
和重现,而是将化学知识贯穿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注重探究、体现开放。
因此我们既要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也要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体验,没有概念、理论、技能的建立,能力将会变成无水之源。
2、培养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对基础知识考查时,试题不过多地纠缠概念术语,不是对知识概念进行简单的识记和辨析,而是结合具体的情境,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重点考察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计算能力等等。
3、训练方法。
从选择题的7、8、10三题可以看出,在十道试题中的难度是最大的,这类试题题材新颖、构思别致,思维富有灵活性和创新性,重点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处理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对于这类试题,往往起点高落点底,平时学习中就要加强训练,分析、提取信息,与自己的已有知识加以有效整合,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