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10月月考)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合集下载

山西省太原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评(一)语文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评(一)语文试题

太原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评(一)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真实是作假在假定性的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知和感悟。

无疑,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而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的真实。

它既不同于生活真实,也不同于科学真实。

生活真实虽然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原型启示,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艺术真实又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它对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必然性进行揭示,并表现在假定性情境之中。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最讲究艺术情境的假定性,如七八个人就等于千军万马,骑马只有动作没有实具等等。

其实,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现社会生活的内蕴是一切艺术,包括文学的共同特征。

这是由于,文学既然不是对生活真实的照搬照抄,作家就必然会从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出发,对生活真实进行选择、发掘、提炼、补充、集中、概括,通过想象和虚构予以重组、变形及再塑。

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的艺术情境的假定性显而易见:它们或者把现实形象与幻想的非现实形象融汇成一个荒诞不经的情境世界,或者完全抛开现实的形象而以虚拟的形象世界取而代之。

现实型作品虽然保留着社会生活的原生态,形象是写实的,但是其艺术情境也是虚构的、假定的。

假定性情境是艺术真实呈现的基本方式,是文学反映生活本质求“真”这一审美价值取向存在的普遍形态。

因此,鲁迅说:艺术是“以假为真”、“假中见真”的。

这种“以假为真”、“假中见真”的艺术效应,建立在它们符合事理逻辑或情感逻辑的基础上,建立在能为读者所接受的基础上。

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文学创造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知、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体性或主观性。

如我国历代诗、词、曲、剧中的王昭君,历史人物只有一个,而她的艺术形象却千姿百态,面貌各异。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性(10月)考试试题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性(10月)考试试题

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二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

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

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

躬捕寇盗,所击辄平。

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

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

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

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

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

大亮密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

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

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

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

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

”其见.任如此。

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

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

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

弼时为将作丞,自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

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

(删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岁因大稔.稔:庄稼成熟。

B.遂单马诣.贼营诣:往,到C.讽.大亮献之讽:嘲讽。

D.其见.任如此见:表被动,被2.下列各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是使非其人B. 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是/使非其人C. 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是使非其人D.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是使非其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

2016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10月月考)数学(文)试题

2016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10月月考)数学(文)试题

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 三 数 学(文)命题、校对:郭贞 时间:2015.10.20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全集U R =,{,A x y =={}2,x B y y x R ==∈,则()R C A B = ( ) A 、{}0x x < B 、{}01x x <≤ C 、{}12x x ≤< D 、{}2x x > 2、复数121i z i+=- 的共扼复数z 表示的点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3、下列函数中既是增函数又是奇函数的是( )A.()3()(0,)f x x x =∈+∞;B.()sin f x x =;C.ln ()x f x x =;D.()f x x x =;甲乙, 甲乙,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S 的值是( ).A .150B .300C.400D .200 6、已知实数y x ,满足:⎪⎩⎪⎨⎧≥-+<≥+-012012y x x y x ,|122|--=y x z ,则z 的取值范围是( )A.]5,35[ B.]5,0[ C.)5,0[ D.)5,35[ 7、若02y x π<≤<,且tan 3tan x y =,则x y -的最大值为( ) A. 4π B. 6π C. 3π D. 2π 8、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单位:cm ),可得几何体的体积是( )cm 3。

A .4B .3C .6D .5 9、已知函数2()cos()f n n n π=,且()n a f n =,则 123100a a a a ++++= ( )A .0B .100C .5050D .10200 10、已知2()sin ()4f x x π=+若)5(lg f a =,1(lg )5b f =则 ( ) A.0=+b a B.0=-b a C.1=+b a D.1=-b a11、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F 为线段1BC 的中点,E为线段11C A 上的动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为( )A .存在点E 使1//BD EFB .不存在点E 使⊥EF 平面DC AB 11C .EF 与1AD 所成的角不可能等于90︒D .三棱锥ACE B -1的体积为定值 12、若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渐近线与圆22(2)1x y -+=相切,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43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5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5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宗白华诗哲泰戈尔曾说过:“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

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

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

”他的这几句话里,包含着极精神的观察与意见,值得我们细加思考。

先谈“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

东西方古代哲人,都曾仰观俯察探求宇宙的秘密。

但希腊及西洋近代哲人倾向于拿逻辑的推理、数学的演绎、物理学的考察去把握宇宙间质力推移的规律,一方面满足理智了解的需要,一方面导引西洋人去控制物力,发明机械,造福民生。

西洋思想最后所获得的是科学权力的秘密。

中国古代哲人却是拿着“默而识之”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

即泰戈尔所谓旋律的秘密。

《论语》上载: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四时的运行,生育万物,对我们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

一切在此中生长流动,具有节奏与和谐。

老子也从他高超严冷的眼里观照着世界的旋律,他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活泼的庄子也说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他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

荀子歌颂着天地的节奏:“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而成。

”中国古代哲人找到了宇宙旋律的秘密,并且把这获得的至宝,渗透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使我们生活在礼与乐里,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我们又把这旋律装饰到我们日用器皿上,使形下之器启示着形上之道(即生命的旋律)。

中国古代艺术特色表现在日用器皿的各种图案花纹里,而中国最光荣的绘画艺术,也还是从商周铜器图案、汉代砖瓦花纹里脱胎出来的呢!再谈“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pdf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pdf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转基因作为一个词汇走进人类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但客观实际中,自然状态下的转基因从来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着,例如最常见的植物花粉借助昆虫、自然风等不同的媒介传播而进行的杂交现象;另外,人们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改良作物的遗传特性,藉此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性。

这些过程实质上是基因在不同物种或同一物种不同品种间的一种转移方式。

自然界的基因转移是被动的、无序的、没有目标性,但这种基因转移模式也构成了生命进化的动因之一,造就了多种多样的物种世界。

传统的杂交育种实践在农业发展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基因转移通常只能在近缘物种之间进行,基因转移的精确性和效率较低,转移的基因中还可能包括不良基因。

传统的转基因技术的诸多局限性极大地限制了传统育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的最新成就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生命科学世纪的重要代表和具体体现。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转基因生物,是采用重组DNA技术,从生物体中鉴定和分离特定的基因,经精心构建后植入受体生物染色体基因组内,使之稳定整合、正确发挥功能并遗传给后代的技术。

这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的遗传改良的基因设计和基因操作就是我们现在所指的转基因技术。

现代转基因技术不仅克服了传统育种技术的种种局限性,大大提高了转基因的效率,加快了种质改良进程,而且打破了物种间的遗传壁垒,拓展了新品种研发可选择的特征范围,同时人工设计加工基因的应用则更进一步扩大了可利用的种质资源。

转基因生物是人类按自己的主观意愿有目的、有计划、有根据、有预见地进行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结晶,是人类从认识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跃升,标志着人类社会已经步入定向驾驭生物遗传改良的新时代。

(摘编自朱作言《转基因及其对国民经济的意义》) 1.下列对于“转基因技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转基因技术采用重组DNA技术,从生物体中鉴定和分离特定的基因,经过精心构建植入受体生物染色体基因组内,让它稳定整合、正确发挥功能,遗传给后代。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10月月考)语文答案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10月月考)语文答案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B(A“建造样式始于元代”不正确,原文是“大规模建设可以追溯到元代”。

C“都追求气派豪华”不准确,“追求气派豪华”应该是“宫室式第宅”。

D原文并没有说“现代北京四合院的建造”,更没有谈“依据”。

)2.A(A说的是“气候条件”,与文化内涵无关。

)3.C(A“一定”太绝对。

B“宗法制度崩溃,建筑风水学被现代科技替代”的说法是正确的,但四合院的文化内涵中即使扣除这两个影响其建筑理念的方面,仍有其存在的价值。

四合院不适合现代社会主要是人口问题。

D“强化亲情”与“建设法制”不是对立的。

)4.B5.C(城隍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6.C(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被逮捕斩杀的是于阗王尉迟眺。

)7.(1)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

(授、以、被动句、重分别1分,句意1分)(2)适逢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和,互相上奏指责,诏令杜暹查明事实。

(会、叶、执奏、按各1分,句意1分)8.一是回家时间晚,还多次将树上的鸟儿惊扰;(2分)二是喝酒喝到半醉,连回家的路都弄不清了,以致几次问人。

(2分)不直接写游之“佳”,却写游罢之态,让人自然联想到游时之盛,给人以想象空间,留有无穷余味。

(2分)9.平和欢愉的情感基调。

(2分)主要从两方面看出来:一是景色之丽,(1分)比如“秋来林下不知春”、“绛叶从朝飞著夜,黄花开日未成旬”;一是游兴之盛,(1分)比如颈联。

两方面均能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且语言顺畅,加1分。

注:本题共5分,如果有要点而无具体分析,最多4分。

10.(1)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2)窈窕淑女琴瑟友之(3)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每空1分,共6分)11.(1)CE(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

D项只介绍了“刻碑前准备工作”的基本流程,通过对流程的把握进而准确地预估时间。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古代诗文阅读( 28 分)(一)文言文阅读(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梅圣俞①诗集·序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

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②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

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昔王文康公③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

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

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

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

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沉鱼落雁花愁颤马瑞芳美女有没有标准?中国和外国的标准相同还是不同?中国和外国对美女的标准有时候好像不同。

1986年在哈尔滨国际红学会上,纽约大学历史学家唐德刚教授说:如果拿西方标准衡量《红楼梦》,十二金钗没有一个符合西方对美女的要求。

西方讲究三围,要求胸围三十二英寸,腰围二十二英寸,臀围三十六英寸。

拿这个标准来对照《红楼梦》里的人物,林黛玉肯定不够,晴雯也不够,薛宝钗可能还是不够,大概只有傻大姐够。

当时我就反驳唐先生:傻大姐不可能够,因为傻大姐傻吃闷睡干粗活,她的腰像水桶,哪儿可能有玛丽莲·梦露那样的水蛇腰?这番“论争”把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外红学家都乐坏了。

中国最美的小说《红楼梦》美女成群,但是拿西方观点衡量,一个美人儿都没有!岂不成了笑话了?西方对美女要求是什么?“黄金分割”。

要求身体各部位有固定比例:头部、颈部、肩部、胸部、手臂、手、腰、腹、臀、腿、脚,互相之间有非常严格的比例,不符合比例,就不能算美女。

其实,西方黄金分割的要求和中国古代对美人的要求一致。

中国古代对美女形体要求达到两个字:“美钧”(即美均)。

美要和谐匀称,恰到好处。

西方美女哪一位可以拿出来作为看得见的标准?维纳斯——西方公认的美神。

西方社会对女性美讲究三围,说穿了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丰乳肥臀和杨柳细腰结合。

西方对美女的要求,要身材和面部的黄金分割,要面容姣好。

而中国古代对美女的最高要求是什么?不是黄金分割,是外界对美人的感受,浓缩成八个字、四个典故:“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不是具体写美女怎么美,美女的眼睛什么样,鼻子什么样,身材什么样。

而是写外界对美女的感受,而且不是人的感受,是大自然其他生物对美女的感受,这是拟人化描写。

写的是大自然的鱼、鸟、月亮、鲜花对美女的感受。

大自然的鱼、鸟、月亮、鲜花,本来不可能有人的感情,但是古代文人想象美女使它们产生羞愧之感,鱼儿羞愧地沉入水底,大雁羞愧地从天上掉下来,月亮羞愧地挡住了自己的光辉,花朵羞愧地凋谢了。

高二山西省太原市2015至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高二山西省太原市2015至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作为 同外部世界交往 的原则 。 B。 “有象斯有对,对 必反其为 ;有 反斯有仇,仇 必和而解”,可 见张载承认世上万物存在对 立、
相反、矛盾 、斗争,但 最终都要走 向和解。 C,“ 天人合一”的思想既主张人要顺应 自然规律,又 要 充分发挥 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主 动配
合 自然变化,协 助并促进 自然的和谐发展。 D,“ 天人合一”追求人与 自然的和谐,反 对征服 自然、改造 自然,反 对 以破坏环境与生态平衡
圭旦上怒,召 昌言质 其语。 出徽之为山南东遇行军 司马,熙 落职通 判朗州。徽之未行,改 镇安
军行军 司马。馓之纯厚清介 取贵位,使 后辈务 习趋竞,札
,宁 规虹 尚名 俗浸薄。”世谓
教,尤 疾非道 以干进者。尝言 其知 言。徽之 寡谐于俗,唯 李
:“ 温仲舒 、寇准用搏 肪、王祜深所推服 。
击 自
曾经有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都被印刷在纸张上。他们翻阅那些黄渍起皱纹的纸张,对 他们 而言,这
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当 他们发现所有的字都被 圃定在纸张上,不 同于平 时他们在 荧幕上所 阅读 的
移动 资讯。而且,当 他们翻回到先前读过的那一页时”竟然发现那些宇和 第一次读到的时候 一模 一

样 !“ 对你而言,” 汤米说,“ 这也许是一种浪 费。 当你看 完这本 书时,我 猜你 一定会把 它丢掉。我们

自然相协调。我 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一 方面注重人是 自然的一部分,注 重人在 自己身上体
现 自然的本性,致 力于人 与 自然统一并与 自然融为一体 ;另 一方面主张人主动配合天地的生生
变化9在 与 自然相协调的同时协助并促进 宇宙的和谐与发展。这种追 求人 与 自然和谐的思想, 对纠正无限制地征服 自然、不顾及环境 与生态平衡 的观念,促 进 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 可持续发

太原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12.28)试题 含答案

太原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12.28)试题 含答案

一、古诗知识综合应用(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诗句所写的植物依次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②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A.菊花荷花梧桐梅花B.菊花梅花杨柳桂花C.梅花水仙杨柳荷花D.梅花菊花水仙桂花2.下列诗句所写的历史人物依次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③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④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A.周瑜刘邦孔明项羽B.周瑜项羽孔明刘邦C.孔明刘邦周瑜项羽D.孔明项羽周瑜刘邦3.古代诗歌不少诗句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的,下面对这些节日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⑵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⑷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⑸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应断肠。

⑹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⑴\⑵⑷\⑶\⑸⑺\⑹\⑻B.⑴⑹\⑶\⑵⑻\⑷⑺\⑸C.⑴\⑷\⑶\⑵⑻\⑸⑹\⑺D.⑴\⑶\⑵⑷⑻\⑸⑺\⑹4.下列是高骈的绝句《山亭夏日》,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满架蔷薇一院香②绿树浓阴夏日长③楼台倒影入池塘④水晶帘动微风起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①③②④5.下面一首五律,填入(1)(2)两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1) __。

兴来无远近,(2) __。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A.⑪满衣弄花香⑫惜芳菲欲去B.⑪弄香花满衣⑫欲去芳菲惜C.⑪弄花香满衣⑫欲去惜芳菲D.⑪香满弄花衣⑫惜欲去芳菲6.下列作家作品依次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稼轩长短句》②《樊川文集》③《范文正公文集》④《嘉佑集》A.辛弃疾王维范仲淹苏轼B.李清照杜牧范成大苏洵C.辛弃疾杜牧范仲淹苏洵D.李清照王维范成大苏轼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盛行于汉魏六朝、兼有诗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讲求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多采用铺陈、夸张。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 高考]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 高考]

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三语文出题、校对:王俊芳任素英宋为烜贾艳霞刘俊岚李亮范国栋(2015.10.19)第Ⅰ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京四合院的形与神北京四合院的大规模建设可以追溯到元代。

元代定都北京,对北京的城市建设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而元大都的建设包含有大规模的民居,四合院就是一种基本的民居形式。

明代沿袭了元代四合院的形式,但明代对各阶层人士的居住建筑从制度、规模、色彩各方面均做了严格规定。

如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官员营造房屋不许歇山转角、重檐、重棋及绘藻井等;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等。

清代北京的居住建筑继承和发展了四合院。

特别是把宫室式第宅发展到了极致,这种四合院在规制、格局方面承袭了古代宫室建筑的特点,属于大中型四合院,院落二三重乃至多重,气派而豪华。

目前北京遗存的主要是清代四合院。

四合院之所以能在北京发展完善,并形成一种代表性的民居建筑,是与北京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

北京地处华北地区,因此民居的最主要功能是解决冬季的防寒、保温问题。

华北地区风大,冬天寒风从西北来,夏天风从东南来,四合院坐北朝南,门开在南面,冬天可避开凛冽的寒风,夏天则可迎风纳凉。

同时,北京四合院的院落比较宽敞,冬天有利于接纳更多的日照,夏天有利于通风。

老北京四合院中央,常常摆上一只或数只很大的鱼缸,这也是因为北京相对比较缺水,一是为了观赏,二是能够调节空气,第三还有防火的功能。

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宅南的胡同。

儒家文化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影响,也体现在四合院内部布局上:内宅中位置最好的正房,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而后罩房主要是供未出阁的女子或女佣居住。

私密性也是构筑四合院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北京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各统治集团必争之地,在政权更迭和社会动荡中,北京人选择了四合院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的安乐窝。

高二英语月考试题及答案-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10月月考)

高二英语月考试题及答案-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10月月考)

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二英语出题人、校对人:荆晋慧、申玲(2015.10)I 单项选择。

(每小题1分,共5分)1.The natural resources, such as mine, forest, and hydro-power (水电) in that area have been_______ .A. developedB. exploitedC. improvedD. expanded2. Listen! If you want to get a good__________, you’d better stand on the top of the hill.A. sightB. sceneC. viewD. look3. I don't think _______ my father will agree to my plan.A. that likelyB. likely thatC. it likely whetherD. it likely that4. It is thought that between the years 1550 and 1950 an average of one kind of living thing______each year.A. died fromB. died outC. died awayD. died of5. He claimed ______in the restaurant last Sunday.A. being badly treatedB. to be treated badlyC. to have been treated badlyD. being treated badlyII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Stealing? I guess we were stealing. But in our 13-year-old brains the matter of ownership 6occurred to us. We just wanted to 7some strawberries in Mr. Jordan’s backyard. So we went 8into his backyard.When we started 9his strawberries, all of a sudden Mr. Jordan came outside.“What are you boys doing out here?” he 10and tried to grab one or two as my friends rushed past him, but they were too 11for the older gentleman to seize, and all the boys except me disappeared within seconds.Speed was never my 12.So I could just stand there and 13whatever punishment would surely come my way from Mr. Jordan.He marched me to my house and my mother criticized me. My friends gathered to celebrate their 14and observe my capture. They 15me about it for days afterwards, while all Icould do was complain to my father about how 16it was.“I don’t think so,” Dad said. “You got the punishment you 17.”“But what about other guys?” I asked.Dad said, “You can’t 18what happens to other people. You can only 19what happens to you. You picked Mr Jordan’s strawberries that night, and you were punished for it. To me, that is completely fair.”Then I couldn’t 20my father’s words. 21through the years I knew what he ta lked about. We didn’t come to earth with a 22that life would treat us fairly.Like Dad said, the 23thing we can actually 24is what happens to us. How we choose to respond to what happens to us is surely the 25by which the quality of our lives will be measured whether or not we think it happens fairly.6. A. ever B. never C. often D. sometimes7. A. see B. plant C. water D. pick8. A. carelessly B. sadly C. calmly D. secretly9. A. destroying B. harvesting C. treating D. facing10. A. smiled B. shouted C. doubted D. added11. A. quick B. stupid C. kind D. tall12. A. character B. luck C. choice D. strength13. A. deny B. judge C. admit D. accept14. A. unit B. escape C. life D. holiday15. A. helped B. blamed C. teased D. supported16. A. illegal B. impractical C. unfair D. unnecessary17. A. deserved B. observed C. wanted D. imagined18. A. ignore B. expect C. conclude D. control19. A. face B. lead C. devote D. refuse20. A. mark B. improve C. understand D. discuss21. A. And B. Or C. So D. But22. A. guarantee B. direction C. question D. form23. A. common B. obvious C. only D. easy24. A. look at B. deal with C. dream of D. take away25. A. standard B. view C. value D. purposeIII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共20分)ABarbara McClintock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cientis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he made important discoveries about genes and chromosomes(染色体).Barbara McClintock was born in 1902 in Hartford, Connecticut. Her family moved to the Brooklyn area of New York City in 1908. Barbara was an active child with interests in sports and music. She also developed an interest in science.She studied science at Cornell University in Ithaca, New York. Barbara was among a small number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o receive training in genetics in 1921. Years later, she noted that few college students wanted to study genetics.Barbara McClintock decided to study botany,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plants, at Cornell University. She completed her undergraduate studies in 1923. McClintock decided to continue her education at Cornell. She completed a master’s degree in 1925. Two years later, she finished all her requirements for a doctorate degree.McClintock stayed at Cornell after she completed her education. She taught students botany. The 1930s was not a good time to be a young scientis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untry was in the middle of the great economic depression. Millions of Americans were unemployed. Male scientists were offered jobs. But female geneticists were not much in demand.An old friend from Cornell, Marcus Rhoades, invited McClintock to spend the summer of 1941 working at the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It is a research center on Long Island, near New York City. McClintock started a temporary job with the genetics department. A short time later, she accepted a permanent position in the laboratory. This gave her the freedom to continue her research without having to teach or repeatedly ask for financial aid.By the 1970s, her discoveries have had an effect on everything from genetic engineering to cancer research. McClintock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 in 1983 for her discovery of the ability of genes to change positions on chromosomes. She was the first American woman to win an unshared Nobel Prize.26. When did McClintock get a doctorate degree?A.In 1921B. In 1923C. In 1925D. In 192727. In the middle of the great economic depression in the US, ________.A. male geneticists were in great demandB. young female scientists might have trouble finding a jobC. female geneticists were not in demand at allD. male scientists were out of work2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jobs was ben eficial to McClintock’s research?A.A job as a botany teacher.B.A temporary job in the genetics department.C.A permanent position in the laboratory.D.A job to research cancer29. Which is right about McClintock?A.She majored in genetics at Cornell University.B.As a young female scientist, she was unemployed in the 1930s.C.The permanent job in her friend’s laboratory supported her academically and financially.D.She was the first woman to win an Nobel Prize without being shared with others.30. Why was McClintock awarded a Nobel Prize?A.Because she received a degree in genes and chromosomes.B.Because she contributed to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cancer researchC.Because she was the first American woman who studies genes and chromosomes.D.Because she made important discoveries about genes and chromosomes.BBody language includes any movement of any part of the body. Like verbal language, there exist cultural universal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body languages. For example, a handshake is the most common gesture that goes with a greeting; waving a hand to say “goodbye” is the same; a frown (皱眉) shows displeasure and a pat on the back of a person indicates agreement, praise and encouragement.Not all body language means the same thing in different cultures. Body motions and gestures are learned, that is, culturally determined. There is no natural language of emotional gesture, and our gesture language which is meaningful to us is as unintelligible to another culture as our verbal language is. Even nodding or shaking the head may have a different meaning. Look at thefollowing English sentence, “Mama pursed her lips and reminded us gently, ‘We do not want to go to the bank.’ We all shook our heads.” Here the English “We all shook our heads” indicates that “We all agreed with Mama”.Americans are ready to maintain good eye contact in conversation, but they do not like long stares. With people who are unfamiliar to us, we must avoid staring at them, and yet we must also avoid ignoring them. We look at them long enough to make it quite clear that we see them, and then we immediately look away. In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a detailed knowledge of the counterpart’s body language can help us know more than just what he says. A person can use words to hide the truth, but the unconscious nonverbal body language may betray (背叛) him. For example, during the days of Nazism, the Jews within the boundaries of Germany did their best to hide their race, but they were often discovered by the Nazis because of their bold and unrestrained (无节制的) gestures. So their body language frequently revealed their race.31. If an American mother pats her son on the back, what does she mean?A. She is disappointed with her son.B. She is angry with her son.C. She doesn’t agree what her son is doing.D. She praises her son for his doing something well.32. What is mainly talked about in the second paragraph?A. The English do not like to go to the bank.B. The English nod their heads to show agreement.C. Some body languages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cultures.D. Nodding is common in England and China.33. The underlined word “unintelligible”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probably means “_____”.A. impossible to understandB. impossible to learnC. impossible to communicateD. impossible to express3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A. Body language is learned in a culture.B.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body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C. People may use verbal language to hide the truth.D. Americans like staring at the person who is talking to them all the time.35. By the example of the Jews, the author wants to tell us that _______.A. the Jews have bad body languageB. the Nazis were very cruelC. people’s body languages tell some truths to othersD. people often use their body languages to make themselves understood easilyⅣ七选五(每小题2分,共10分)36 When a starving man gets a meal, he begins to think about an overcoat; when an executive gets a new sports car, visions of country clubs and pleasure beats dance into view. The many wants of mankind might be regarded as making up several levels. 37 .The first and most basic level of wants involves food. Once this want is satisfied, a second level of wants appears: clothing and some sort of shelter. By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hese wants were satisfied for a great majority of Americans. 38 It included such items as automobiles and new houses.By 1957 or 1958 this third level of wants was fairly well satisfied. Then, in the late 1950s a fourth level of wants appeared: the “life-enriching” level. While the other levels involve physical satisfaction-the feeding, comfort, safety, and transportation of the human body-this level stresses mental needs for recognition, achievement and happiness. It includes a variety of goods and services, many of which could be called “luxury” items. Among them are vacat ion trips, the best medical care, and entertainment. 39On this level, a greater percentage of consumer spending goes to services, while on the first three levels more is spent on goods. Will consumers raise their sights to a fifth level of wants as their income increases, or will they continue to demand luxuries and personal services on the fourth level?A fifth level probably would involve wants that can be achieved best by community action. Consumers may be spending more on taxes to pay for government action against disease, ignorance, crime and prejudice. 40 In this way, we can enjoy more fully the good things on the first four levels.A. Then a third level appeared.B.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wants on each level.C. There are several levels of wants in one’s life.D. When there is money enough to satisfy one level of wants, another level appearsE. At this stage, we now may seek to ensure the health, safety, and leisure.F. Also included here are fancy foods and the latest styles in clothing.G. Human wants seem endless.V语法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Some time ago, Sophia and I ____1____ (visit) some friends in the countryside. We were staying at a beautiful little cabin______2____ (surround) by fruit trees, flowers and even a few goats. Painted above the doorway in brightly colored letters were the words.Your mind is a garden. Your thoughts are the seeds, you can grow flowers or you can grow weeds.Little did we know it at the time, _____3____this little poem was to have a great effect on our thoughts.It started almost as a kind of game. We decided to make a real effort to watch our thoughts and see exactly __4____ it was that we were planting in our own“mind garden”.We came to see how so many of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our lives had their beginnings in the seeds of doubt, fear and anxiety, __5_____ we were continually planting in our minds.As we became more and more aware of these negative thoughts, we said, “No, I won’t plant the weed in the garden of my mind. I will choose to plant something___6_____(good).It is necessary to pull out and throw away those seeds of fear, doubt and anxiety as soon as they appear. When you start to plant your own “mind garden”, you will ___7__ (true) be amazed at the changes, which begin to happen in your life.Love, happiness and tranquility (宁静) can spread ____8______people quickly. People who keep____9____ (plant) theses seeds in the gardens of their minds are also planting them in ____10____.Remember: Your mind is a garden. Your thoughts are the seeds, you can grow flowers or you can grow weeds.VI根据汉语提示、语境或首字母完成句子, 注意形式变化。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史传文化最早的经典作品是据说为孔子所作的《春秋》。

《春秋》有史有传.比如《春秋》为史,《春秋》三传为传。

中国古代文体史上,传依附经、相对于经而存在。

经为纲,为概述,为抽象的道理;传为详解、事实说明和具象化.从史与传的关系上看,则应该是史为史实,传是借由史实表达的史识.但实际上,孔子著《春秋》,有微言大义之说,本就是借史实的取舍、详略、措辞、说法等等来对史实进行褒贬、评价和定性,并无纯粹的客观性可言。

传要进一步阐明和凸显经中的道理,其对史实的加工、演绎乃至虚构,就更要远胜于经的微言大义了。

(明)李贽云:“传始于左氏……顾意主劝惩,虽诬而不为罪。

"李贽因此认为,史传本不以真实性为上。

《春秋》三传,都以解释、凸现春秋大义而非提供历史真相为目的。

可见“传”本来以示意、明义为本,而非以追求客观真实为本.就此而言,历史叙事从一开始就具有演义性质:用经过了虚构处理的史实,来演绎褒贬之义。

司马迁则开拓了文学化的叙事学原则。

司马迁写史,命名为“记”,应该是有其深意的。

以记录为名,强调的是纪实性.这似乎成了中国正统历史叙事的第一原则.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基本前提。

《史记》确实有信史之誉。

但它真正的贡献远不仅仅在此。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司马迁《史记》最突出的价值,是它开创了中国历史叙事学的全新局面,并由此而形成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最重要的叙事学传统。

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由司马迁开创的中国历史叙事中的传人传统。

司马迁为个人立传,叙写个体性人生,通过丰富的情节与细节描写,塑造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

其次是司马迁的历史叙事重视传说材料,富有传奇色彩,甚至有意追求传奇性效果,从而使他笔下的历史人物具有超越于现实人生的想象性创造性质.先秦古史本有记言记事传统,到司马迁始确立了记人传统.在司马迁那里,一定程度上历史确实走向了传奇——这实际上也是它超越《左传》基于劝惩而进行历史虚构的地方.神话、传说、英雄传奇作为一种“原始文化遗留物”,在司马迁的历史叙事里,留下了大量的或清晰或隐晦的印痕.有必要指出的是,传说的失真与历史记载的失真具有不同的性质。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 高 二 语 文 出题、校对:任素英 范国栋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三百余年。

这段时期的文学以词为极盛,其艺术成就亦最突出,因而被誉为“时代文学”。

词调今存八百余调,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宋人创制和使用的。

宋代词人一千四百余家,词存两万余首。

宋词的作家作品的数目与唐诗相比约少一半,若与宋诗相比则少得更多。

这是因为词体文学样式的“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法严而义备”,故创作起来比诗困难得多。

它是倚声而作的,要求作者精通音律,否则便可能遭到“不当行”之讥,而那种不谐音律的作品就被视为“句读不葺之诗”了。

所以像词这样精巧严密的古典格律诗体能有如此众多的作家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属罕见的文学现象。

词之为时代文学,虽然因体性的局限,不可能像宋诗那样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而获得重大的意义,但仍有不少言志遣怀、登临怀古、感时伤世或歌颂升平的题材,也有表达林泉逸兴、善良祝愿、情操高尚、人格伟大的作品,尤其当汉民族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词人发出了悲壮激烈的时代强音,汇为一股振奋人心的爱国思想的潮流。

凡此种种,我们都易于认识,亦易于见到它们深刻的意义。

在宋词里,估计最少有百分之六十的作品都属艳科,即涉及恋情的。

我们对于这部分作品应当怎样认识呢?我以为应从文化的意义去理解。

爱情是文学中的永恒主题,各个时代的人们却赋予它特定的内容与色彩,因此我们可以从中见到那个时代人们情感的一般历史,还可以见到一种很真实的时代精神。

宋人相信“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时常流露“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的想念,表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流连“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情致,当壮志未酬而期待“红巾翠袖英雄泪”。

自然,宋人多在词里赞赏女性的形态之美,大胆地描述男欢女爱,表现心灵的颤动,歌颂甜蜜的幸福。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扫描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扫描含答案

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B2.A3.C(李大亮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是“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之前的事。

)4.(1)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

(2)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

5.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首句写风起,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一“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是有意急人所需似的。

下面写风的活动,用了“驱”、“卷”、“寻”、“出”、“为君”、“起”等字词,对风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犹如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

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维妙维肖。

6.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

诗人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正是以风喻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有为之士不正当如此吗?这大概就是其“余味”之所在了。

(读本诗,要把握住“咏风”即“咏人”——咏有为之士)7.(1)鸟倦飞而知还乌鸟私情(2)落霞与孤鹜齐飞乐夫天命复奚疑(3)契诃夫傩送8.(4分)CD(C由下文“活着是自豪还是悲哀”可知,老农的询问引起“我”的思考,可见“我”并没有在意小伙子的回答。

D引用古训的目的不仅仅是针对老农个人,还为揭示一种社会现象)(答对一项得2分)9. (4分)①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②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不知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③想到中华民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美德在吃这个问题上,怎么尽失。

(答对一点得1分,二点得3分,三点得5分。

意思对即可)10. (5分)①热情好客,如对“我们”热情款待;②率直、实在,如毫不保留地说出了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③有些狡黠、自私,如“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说起登高,首先想到重阳,然而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

中国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古诗词里流传下来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时而夏日炎炎,时而雨雪霏霏,时而春花灼灼,时而落木萧萧。

登高处,可以是自然的山川,也可以是人造的楼台。

凡人视野有限,所以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

唯一和今人的大概不同是,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某个节日,当然更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一展胸襟。

所谓胸襟,就是怀抱,就是远志,就是精神。

通俗地说,就是理想。

很可惜,这正是今人最缺失的东西。

文人登高,如同好汉饮酒,喜欢自然是喜欢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又称“一浇胸中块垒”。

由于每个人的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有异,哲学思想有别,每个人在登高的时刻,所思所感也就不一样,或者说人各有志,所以即便大家同登一座山峰,写出来的诗句之意味也会相去千里。

儒家的登高,是为接近心中至高无上的“仁”;道家的登高,是为寻求成仙得道的“仙”;皇帝祭祀封禅,要登天下五岳。

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

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远”。

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

”这说的是“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在说“远”。

某种意义上,高是空间的概念,远是时间的概念,但这两种维度又不是确指的,因为君子的“怀抱”无时无刻不在胸中运动变化,好比道家修炼的内气,大象无形。

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他听得出伯牙的志趣,就说“巍巍乎若泰山”,又说“洋洋乎若流水”。

高山流水,其实分别是伯牙胸中逸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凝止团聚,则冲霄而为山;顺势发散,则奔腾而为水。

琴家没有这份逸气,想弹奏好这支曲目,那是不可能的。

《论语》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二语文命题、校对:张宇张林霞(2015.10)第Ⅰ卷阅读题一、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

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

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

躬捕寇盗,所击辄平。

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

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

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

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

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

大亮密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

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

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

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

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

”其见.任如此。

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

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

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

弼时为将作丞,自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

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

(删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岁因大稔.稔:庄稼成熟。

B.遂单马诣.贼营诣:往,到C.讽.大亮献之讽:嘲讽。

D.其见.任如此见:表被动,被2.下列各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是使非其人B. 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是/使非其人C. 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是使非其人D.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是使非其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

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B. 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

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

C. 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

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

D. 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

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官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3分)(2)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

(3分)(3)【课内句子翻译】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5~6题。

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山楹:指山间的房屋。

5.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4分)6.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三)7.诗文原句和文学常识填空。

(6分)(1)鸟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在古诗文中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感情。

田园诗人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有“云无心以出岫,”,用鸟来表达归隐之情。

李密在《陈情表》中有“,愿乞终养”,用乌鸦反哺来表现自己对祖母的孝顺之情。

(2)“,秋水共长天一色”给人以无穷的遐想,素称千古绝唱。

陶渊明则以“聊乘化以归尽,”的乐天安命的旷达情怀引起了后世文人共鸣。

(3)是世界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描写,嘲讽了“套中人”的形象。

《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城里人与乡下人毕淑敏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

正午时,背靠着池塘,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炭火上烤熟。

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哑的火焰上,一条好像变成了两条。

浑身披挂盐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

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

我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他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

盐是不消说的,看得见,而且,无所不在的咸。

我说,还有呢?没有了。

老农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

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老农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

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

老农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差了。

盐并不好吃,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

乾隆年间老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

我反驳道,乾隆年间老辈子好像没有这种甜糯玉米。

老农笑笑说,你这个人还好较真。

种子是没这会儿的好,我说的是种法。

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

说到这里,他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

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

老农清了清嗓子,以表明他将要询问的题目是多么不同寻常。

在咽下了几大口唾沫之后,他说,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间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

“药死”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约死”。

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

我说,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为什么还没有被“约死”……在一旁偷听我们对话的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围。

他说,早年间,有一个广告,唱的是“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记得吗?人就像害虫。

打了农药,有些人生了癌症等恶病死了,有的就产生了抗药性,不死。

你们这些不死的人,就像活下来的害虫,有了抗体,反倒更坚强了。

周围的人偷听到我们的话,七嘴八舌道,是啊是这样。

你看蟑螂,你看老鼠,不是一直被各种药饵毒杀吗?绝了吗?没有!越杀越多。

城里人也跟它们似的,毒不死的。

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

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

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

老农非常热情地说。

我望着他善良而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

泾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约”他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杀?我不敢生出责备老农的意思,倘若自己是农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

面对现今中国的普遍现象,无奈,只得寄希望能变成杀不死的青虫。

前两天看报纸,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以上。

可否这样说:大部分中国人现在吃的食品,其实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欢吃,不屑于吃,也不敢吃的。

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

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

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分手的时候,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们,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

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本文以小见大,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平淡无奇的情节展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其所反映的问题引人深思。

B.“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用拟声词和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吃着老农为我们烤制的纯天然食品时香甜可口的感觉。

C.对于老农的询问,“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一个在旁偷听的小伙子给“我”解围,我对他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

D.文章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训,目的只是为了批评老农的狭隘个人主义,讽刺他的小农意识。

E.文末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们”,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

这个结尾具有明显的反讽意味,引人深思。

9. “我”听了老农“城里人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的问题后,都想到了哪些?(4分)10.文中的“老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5分)11.对老农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由此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5分)第Ⅱ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1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虽然今年夏天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各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烧烤模式”,但从四面八方跋山涉水特意来韶山参观的人仍。

②在这篇写景的文章中,作者把视角投向了华灯初上、的东西长安街,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还有那繁华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

③在IT市场,有一条金科玉律:一夏顶三季。

今年暑期,苏宁、国美等多家卖场都发起了“暑促风暴”,活动期间,的人潮把电子一条街挤得水泄不通。

A.络绎不绝川流不息摩肩接踵B.川流不息络绎不绝摩肩接踵C.络绎不绝摩肩接踵川流不息D.川流不息摩肩接踵络绎不绝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只要生活本身不改变,别里科夫这种“装在套子的人”,这种变态的精神现象和变态性格还会存在下去,这时,除了从根本上改变生活本身,难道还能否认有别的出路吗?B.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商业与环境”全球峰会,是继哥本哈根大会之后,世界环保组织和全球商界领袖首次谋求绿色共识。

C.《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长城谣》……这些经典的抗战歌曲曾响彻中华大地。

激昂的歌声、慷慨的歌词,不仅在唱响着当今的时代主旋律,同样也在述说着昨天的故事。

D.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14.下面是关于“名人故里之争”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

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划线处的内容。

要求紧扣主题,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

(3分)文化遗产开发出现了严重问题和不良现象。

打着传承名人文化的旗号争夺名人故里,表面看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是①,名人故里之争对于中华遗产经济价值的过度追求,已然将文化遗产商品化。

兴建假文物,对文化遗产进行不恰当的商业利用和运营,过度的商业炒作和破坏性开发,②。

盲目举办祭拜活动,缺乏严肃性,造成传统文化内涵被严重扭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