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大全15游褒禅山记素材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汇总(学生用)学习目标:1在再次研读读原文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掌握此文中主要的实虚词、通假字、实词活用、文言句式等知识点;2 在再次研读读原文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准确地翻译原文中的句子,做到“信、达、雅”;3 对原文的习作技巧、思想内容作更加深入的理解;4 通过上述内容的复习巩固,促进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5在再次研读读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汇总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虚词。

结合具体语境,按照组别,把各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写出来。

1234567891213(三)其(四)乃1(五)则1234(六)以123456789可以1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足以12以故1(七)为12(八)者(九)也123……者,……也123(十)盖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2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十一)夫123(十二)何1(十三)于12345于是1(十四)所12所以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十五)既1(十六)焉123(十七)然(十八)遂1(十九)矣1(二十)哉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廿一)且1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三、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区别:华花四、一词多义。

解释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一)其:⑴代词: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第一人称代词自己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③指示代词那如: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⑵语气副词:①推测语气大概如:其.皆出于此乎②反诘语气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③婉商语气还是如:吾其.还也④期望语气一定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二)胜:⑴shēng ①尽如:何可胜.道也哉/刑人如恐不胜.②禁得住,能承受如:沛公不胜.杯杓⑵shèng ①胜利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②胜过、超过如:日出江花红胜.火③优美的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三)道1、有碑仆道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4、何可胜道也哉动5、策之不以其道6、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7、何可胜道.也哉(四)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五)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3、属予作文以记之4、文过饰非动词,(六)然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2、吴广以为然3、有穴窈然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七)相1物以相之2将焉用彼相矣3公欲相鲍叔4相道之不察兮5已薄禄相6时相遣归五. 实词活用。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游褒禅山记》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现小编整理了课文重要知识点,掌握好这些内容才能在文言文考试中运筹帷幄,包括通假字、诗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欢迎阅读!《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一词多义(扩展)(一)虚词“乃”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二)实词“道”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三)实词“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四)实词“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名词,文字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3、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4、文过饰非动词,掩饰(五)实词“然”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2、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但是(六)虚词“其”1、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 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 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 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 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 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 1. 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3. 此所以...学者不能够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省略句、判断句1.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宾语)2. 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宾语)3.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 此所以学者不能够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六)状语后置句1.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七)重点翻译句1.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八)多义词1. 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 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 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因为”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 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 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准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6. 其 ⑴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第一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学习目标:1.思想教育目标:认识作者“尽吾志”的思想。

2.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借游记抒发议论的写法。

3.能力培养目标:古文的字词句篇。

[学习要点]一.作者简介。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

二.文章结构:《游褒禅山记》全文可分为五个段落:第一段先概括介绍褒禅山,然后写发现仆碑,又从碑上残文看出此山原名“花山”。

第二段具体写游洞。

先略写前洞和后洞的概况,然后较详细地叙述游后洞的经过,表达了“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心情。

第三段写游山的心得体会。

先充分肯定古人的“求思”精神,再拿世人的避难就易同它对比,然后精辟地阐述了宏伟的目标、险远的道路与必不可少的主客观条件三方面的内在联系。

第四段就仆碑足以证讹一事,指出求学的人们对于学问应该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第五段交代同游者的姓名和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

三.主题思想:作者在此文中所抒发的感想:无论治学处事,都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无讥无悔,同时还应该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 7四.文言知识:(一)“其”的用法:“其”用作实词,主要的作用是用作代词,既可以用作人称代词,也可以用作指示代词。

1.“其”用作人称代词,最通常的是用作第三人称代词。

(1)它可以用在名词之前。

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他的、他们的、她的、她们的、它的、它们的。

A.始舍于其址:译作,最初在它的山脚下建筑庐舍定居下来。

“其”代华山的。

B.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译作,它上面的碑文已被剥蚀得模糊不清了,只是从它上面残留的字还勉强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其”代仆碑的。

C.其下平旷:译作它的山脚下土地平旷宽广。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游褒禅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杨万里所写的一篇散文,以游览褒禅山的经历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山水秀丽的图景。

这篇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因为其艺术价值,更因为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哲学意味。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索一下《游褒禅山记》中的一些知识点。

一、文学特点《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散文,以游览褒禅山的经历为主线,交织着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意义的哲思。

作品运用丰富的比喻、插词和感叹句等修辞手法,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文学风格。

同时,通过对山水的形容和心灵的交融,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追求境界的思考。

二、艺术意境《游褒禅山记》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创造出一幅优美、宁静的山水画卷。

文章以褒禅山为背景,通过对山、石、水等自然景观的精彩描绘,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恬静。

同时,通过对自然与人的交流互动,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这种艺术意境带给读者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引发对山水之美以及人生境界的思考。

三、文化内涵《游褒禅山记》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在叙述游览褒禅山的过程中,杨万里引用了许多典故和古人名句,如“千岩万壑人踪灭,一寺两峰声色喧”等,展示了他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熟悉和倾慕。

其次,通过对山水的描写,揭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山水的审美情感。

这种传统文化的积淀与表达方式,使得《游褒禅山记》具有了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

四、哲学思考《游褒禅山记》中融入了许多哲学思考的元素。

作者在游览褒禅山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欣赏山水之美,更是通过这样的体验来思考人生和人的处境。

文章中提到“持疑向问,虽不能解意,犹可以转念”、“四时之景皆有变化也,而世人益求全者不可以得”等,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真理和人的追求的思考。

这种哲思,使得《游褒禅山记》超越了景物描写,具有一种深刻的思想内涵。

通过对《游褒禅山记》的学习,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学的风格特点,感受到自然景物所蕴含的美学和哲学意义。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游褒禅山记》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能帮到你。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6.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三:文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四:省略句、判断句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五:状语后置句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六:重点翻译句1.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2.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七:多义词1. 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 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 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 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 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6. 其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异义词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5.于是余又叹焉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九:《游褒禅山记》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一、名“名”是个会意字,从口从夕夕是傍晚,这时候,光线暗淡,眼睛看不清楚事物,就用口说;事物不认识,就得给事物取名字“命名”是“名”的本义由此引申有“名字”“名称”的意思;再引申有“名声”“名望”“著名的”等意思本文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名”用的是本义“命名”由“命名”还可以引申出“说明”、“说出”的意思《口技》“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成语“莫名其妙”,本文“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其中的“名”都是“说出、说明”的意思二、盖“盖”作虚词用,属副词类常用来表示对事物带有推测性的判断或委婉的判断,或者表示对原由的解释因为常用在句首,起提示语气、起引出下文的作用,所以有人叫它作句首语气词“盖”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意,译为“大约”“似乎”“大概”“原来”等本文有三个句子用了“盖”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盖:原来)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大约)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盖:大概)三、所以“所以”是文言中一种常见的凝固格式,由助词“所”和介词“以”组成,表示两种基本的意义,依介词“以”表示的不同意义而定“以”当“用”讲时,“所以”表示“……的方法”之义,《墨子·公输》“吾知所以拒子矣”中的“所以拒子”的意思便是“抵抗你的方法”;“以”当“因”“由”讲时多,“所以”表示“……的缘故”之义,本文中“此所以学者不能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所以”便是“……的缘故”的意思四、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这两个句子都用了判断句式“……者,……也”,但用法不同,表示的语法关系也不同两个“者”字都是助词,第一句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在这里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有引出下文的作用;第二句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标明停顿和起引出下文的作用之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者”用在复合句前一分句之末,前后两分句有解析和被解析的关系前一分句提示某种结果或现象,后一分句申述缘由,这实际上是用判断句式表因果关系五、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个主谓句的结构比较复杂,可分三个大的层次:第一层,主语是“余”,谓语是动词短语“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第二层的动词短语是动宾结构,动词是“悔”,它的宾语是主谓短语“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第三层,作宾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是“其”,谓语是由两个“动+宾”的动词短语“随之”和“不得极夫游之乐”组成的,这两个动词短语之间有因果关系,因为“随之”,所以“不得极夫游之乐”看了“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游褒禅山记》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现小编整理了课文重要知识点,掌握好这些内容才能在文言文考试中运筹帷幄,包括通假字、诗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欢迎阅读!《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一词多义(扩展)(一)虚词“乃”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二)实词“道”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三)实词“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四)实词“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名词,文字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3、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4、文过饰非动词,掩饰(五)实词“然”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2、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但是(六)虚词“其”1、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导读: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址、卒: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山脚;死后)2、以、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缘故)3、以、乃、阳: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是;山的南面)4、盖、谬: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大概;错误)5、者:而记游者甚众(……的人)6、窈然:有穴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7、怠:有怠而欲出者(懈怠)8、且:不出,火且尽(将要)9、盖、十一:盖余所至,比好游者不能十一(大概;十分之一)10、既、或、咎、其、极: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既:已经;或:有人;咎:责怪;其:自己;极:尽情享受)11、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12、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能至也(因为)13、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14、然: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但是)15、其:其孰能讥之乎(难道)16、以、悲: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此,由此;感叹)17、胜道:何可胜道也哉(说得完,说得清楚)二、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父:通“甫”,字)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却)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制度)④何可胜道也哉(说)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伞)②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大概)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恐怕)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木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装点,掩盖)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是)四、词类活用1、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筑舍定居)2、名:以故其后名之曰(名作动(命名)3、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作动,命名)4、深、穷: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作名,深度。

游褒禅山记 知识梳理

游褒禅山记 知识梳理

《游褒禅山记》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人。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谥文,又称王文公。

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答司马谏议书》。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高中阶段学过的篇目有《病梅馆记》、《黄州快哉亭记》等。

本文通过记游阐发人生哲理,得出两点启示:一是达到目标,要有志、力、物等主客观条件,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二是治学必须“深思而慎取”。

二、文言词法(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古今异义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不同寻常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求学的人……的原因(四)一词多义1、观(1)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观察(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观看2、文(1)其文漫灭碑文(2)独其为文犹可识字(3)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文章(4)鱼龙潜跃水成文同“纹”,波纹(5)文过饰非掩饰3、然(1)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2)、吴广以为然对,正确(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4、道(1)有碑仆道路,道路(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4)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五)虚词1、其(1)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5)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6)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难道(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2、以(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因为(2)由山以上五六里而(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而表修饰(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表并列(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来三、文言句式(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2)有碑仆道省略介后(3)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省略介后(4)遂与之俱出省略(5)此余之所得也判断四、本文名为游山,实为谈治学、处事的大道理,作者是如何看待“志”、“力”、“物”三者之间关系的?作者认为首先要有志;虽然有矢志不渝的决心,但力量不足也不行;尽管志向坚定,力量充足,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境地,如果没有外物相助也不能至。

高中语文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址、卒: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山脚;死后)2、以、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缘故)3、以、乃、阳: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是;山的南面)4、盖、谬: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大概;错误)5、者:而记游者甚众(……的人)6、窈然:有穴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7、怠:有怠而欲出者(懈怠)8、且:不出,火且尽(将要)9、盖、十一:盖余所至,比好游者不能十一(大概;十分之一)10、既、或、咎、其、极: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既:已经;或:有人;咎:责怪;其:自己;极:尽情享受)11、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12、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能至也(因为)13、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14、然: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但是)15、其:其孰能讥之乎(难道)16、以、悲: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此,由此;感叹)17、胜道:何可胜道也哉(说得完,说得清楚)二、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父:通"甫",字)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却)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制度)④何可胜道也哉(说)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伞)②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大概)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恐怕)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木纹)④文过饰非(装点,掩盖)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是)四、词类活用1、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筑舍定居)2、名:以故其后名之曰(名作动(命名)3、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作动,命名)4、深、穷: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作名,深度。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有翻译)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有翻译)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一、实词1、道①有碑仆道:【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道:道路,名词】②何可胜道也哉?:【哪能说得完呢!】【道:说,动词】2、名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名:命名、取名,名词作动词】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名:说出名字,名词作动词】二、虚词1、其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那,代词,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②距其院东五里:【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③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只有从它(仆碑)上面残存的字还能辨认出,叫做“花山”】【它,代词,代仆碑】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问它的深度,连那些爱好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前“其”,代词,代“穴”;后“其”,代词,代好游者】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大概洞内越深的地方,来到的游客就越少了.】【前“其",它,代词,指代后洞;后“其”,那些,代词,代游客】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它,代词,指华山洞】⑦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个主张退出的人】【前一个“其",助词,不译;后一个“其”,那个,指示代词】⑧而余亦悔其随之:【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自己,代词,指作者】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入而广泛】【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⑩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谁还能嘲笑他吗?】【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2、以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因为,介词】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我与四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③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我的体力还足够(用来)前进,火把还足够(用来)继续照明.】【用来,介词】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那平坦又近的地方,到达的人便多;险峻并且又远的地方,到达的人便少。

游褒禅山记重点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重点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重点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的一篇游记。

这篇文章通过叙述作者和同伴游褒禅山的经历,阐述了治学处世都要有坚强意志和“深思慎取”的道理。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重点知识点的归纳。

一、文学常识1、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2、文体本文是一篇游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

二、重点字词1、实词(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中“谓”,称为。

(2)“其文漫灭”中“漫”,模糊不清。

(3)“有碑仆道”中“仆”,倒。

(4)“盖音谬也”中“谬”,错误。

(5)“有穴窈然”中“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穷”,走到尽头。

(7)“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中“拥”,持,拿。

(8)“火且尽”中“且”,将要。

(9)“盖余所至”中“盖”,发语词,大概。

(10)“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中“十一”,十分之一。

(1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中“非常”,非同寻常。

(1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中“相”,帮助。

2、虚词(1)“而卒葬之”中“而”,表承接。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以”,因为。

(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中“者”,语气助词。

(4)“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中“其”,代词,指华山洞。

(5)“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中“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6)“既其出”中“其”,助词,无实义。

(7)“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中“以”,因为。

(8)“余之力尚足以入”中“以”,用来。

(9)“而又不随以怠”中“以”,而。

(10)“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中“而”,表转折。

3、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舍”,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中“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名”,动词用作名词,指识其本名。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一、《游褒禅山记》简介《游褒禅山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家韩愈于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所著的一部文学作品,是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游记文学名著,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游记文学作品。

二、《游褒禅山记》的内容《游褒禅山记》主要讲述了韩愈游览褒禅山的历程,囊括丰富的描写褒禅山的秀美山川景色的情景,同时以褒禅山的知名寺院,名胜建筑地形壮观水景及其当地人物、宗教信仰等构成了一部丰富深刻的文学记述。

三、《游褒禅山记》的作品特点1、描写褒禅山的秀美景色:《游褒禅山记》对褒禅山的秀美景色有很多描写,他表现的是古人对自然的热情洋溢和激越的情感,他对神奇的自然现象拥有最高的敬畏,理想主义的情感也贯穿其文稿中。

2、关注宗教信仰:《游褒禅山记》还关注了褒禅山这个地方的宗教信仰,甚至有传言褒禅山容纳中国最早的佛教传入。

文中也描写了褒禅山这里圣贤弟子们修炼、祷告、议事、祭祀的情景,他对这些信仰文化活动有着深深的钦佩。

3、表达和谐思想:韩愈也是一位和谐思想家,在他的游记中,他把自然因缘人情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达地十分完美。

他认为,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本应是和谐的,而不是对立的,他在游褒禅山的记录中也体现了这一思想。

四、《游褒禅山记》的文学价值1、美学价值:《游褒禅山记》中,韩愈以其极具艺术的笔法描绘褒禅山的美,视角丰富,他的游记将褒禅山的苍劲如画、犹若写实,让褒禅山的生动美景复原,甚至比面前实景更加具有绘画性质。

2、历史价值:《游褒禅山记》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韩愈用自己的视角记载了褒禅山的当地文化,帮助我们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及历史文件,为我们深入学习当地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参考。

3、文学价值:《游褒禅山记》历来也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游记文学作品,是一部有着重要影响的文学名著。

它反映了古代文人之间的学习手记体文学,也把作者自身的思想情绪投射到具体的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高中语文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归纳上海高中语文新教材收入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词语庐冢谬其传窈然瑰丽褒禅山卒葬之有碑仆道猝不及防倦怠幽暗昏惑前仆(pū)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

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前赴(fù)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

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文学常识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晚号半山。

世称王荆公,卒谥文。

临川人。

两次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

著作收在《临川先生文集》里。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重点实词虚词(扩展)乃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道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名词,文字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3.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4.文过饰非动词,掩饰然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2.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但是其1.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知识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

你只是你只是浅尝辄止,那么只会觉得枯燥乏味,像对待任务似的应付学习。

但你如果深入探索,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奇妙,了解许多所不知道的道理。

知识的力量让你沉醉,甘愿深陷其中并发现宝藏。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高中《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整理一、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①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基数词。

)②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底,达到,动词。

今天:表示另提一事,关联词。

)③ 于是余有叹焉(古义:(于是,对此)在这个时候。

今义:由于这个、因此。

)④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同寻常。

今义:特别,副词。

)⑤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治学的人、求学的人。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三、一词多义1.道① 有碑仆道(道路,名词)② 何可胜道也哉?(说,动词)2.名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命名、取名,名词作动词)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出名字,名词作动词)3.其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那,代词,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② 距其院东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③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它,代词,代仆碑)④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代词,代“穴”;后“其”,代词,代好游者)⑤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前“其”,它,代词,指代后洞;后“其”,那些,代词,代游客)⑥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它,代词,指华山洞)⑦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前一个“其”,结构助词,不译;后一个“其”,那个,指示代词)⑧ 而予亦悔其随之(自己,代词,指作者)⑨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⑩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4.以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介词)②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③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用来,介词)④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5.之① 而卒葬之(代词,这里)②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它,代指华山)③ 褒之庐冢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结构助词,的)④ 而余亦悔其随之(代词,他)⑤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6.焉① 于是予有叹焉(兼词,于此,对这件事)② 而人之所罕至焉 / 然力足以至焉(代词,那里,指险远的地方)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①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侧,从侧面、从旁边)(二)名词作动词①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居住)②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命名、取名)③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说出)(三)形容词作动词①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四)形容词作名词①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深度)② 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五)使动用法①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谬误)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小结实词1.文(1)文章,这里指碑文例:其文漫灭(2)碑上残存的文字例: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2.为(1)刻,动词例: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2)是,动词例:于人为可讥3.记(1)记载事物的书籍或文章,用作书名或篇名例:游褒禅山记(2)题记,动词例:而记游者甚众例:来而记之者已少(3)写作,动词例:临川王某记4.观(1)观察,动词例:古人之观于天地……(2)景象,名词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5.名(1)称之,命名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例: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识其本名例: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6.得(1)能够,助动词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心得,收获例:往往有得例:此余之所得也7.常(1)平常,寻常,形容词例:非常之观(2)常常,副词例:常在于险远8.道(1)道路,名词例:有碑仆道(2)说,动词例:何可胜道也哉9.然(1)……的样子,形容词词尾例:有穴窈然(2)然而,连词例:然视其左右10.谬(1)错误,形容词例:盖音谬也(2)弄错,形容词用作动词例: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1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阴,与之相反)12.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13.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虚词1.其(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指示代词,那(3)距其.院东五里指示代词,那个(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5)其.文漫灭代词,它的,它上面的(6)独其.为文犹可识代词,它,它上面(7)其.下平旷代词,它的(8)问其.深代词,它的(9)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指示代词,那些(10)其.进愈难凑足音节,舒缓语气(11)而其.见愈奇同上(12)然视其.左右代词,它的,(13)盖其.又深代词,它(14)则其.至又加少矣指示代词,那些(15)既其.出凑足音节,舒缓语气(16)则或咎其.欲出者指示代词,那个(1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我(18)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19)其.孰能讥之乎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20)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它的2.而(1)而.卒葬之连词,表承接关系(2)而.记游者甚众连词,表承接关系(3)而.其见愈奇连词,表转折关系(4)有怠而.欲出者连词,表承接关系(5)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承接关系(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连词,表承接关系(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连词,表递进关系(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连词,表转折关系(9)而.人之所罕至焉连词,表因果关系(10)而.又不随以怠连词,表递进关系(1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连词,表转折关系(12)而.在己为有悔连词,表并列关系(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连词,表转折关系(1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连词,表并列关系3.之(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代词,它(2)而卒葬之.代词,那里(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它(4)褒之.庐冢也结构助词,的(5)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它(6)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结构助词,的(7)入之.甚寒代词,洞穴(8)谓之.后洞代词,它(9)入之.愈深代词,洞穴(10)遂与之.俱出代词,他们(11)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文字(12)余之.力尚足以入结构助词,的(1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①代词,他们;②结构助词,的(1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用于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结构助词,的(17)而人之.所罕至焉音节助词(1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代词,他(19)其孰能讥之.乎代词,他(20)此余之.所得也音节助词(2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用于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用于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音节助词4.以(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介词,因为(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介词,因为(3)由山以.上五六里相当于“而”,连词,表承接关系(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关系(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介词,因为(6)夫夷以.近相当于“而”,连词,表并列关系(7)险以.远相当于“而”,连词,表并列关系(8)不随以.止也相当于“而”,连词,表承接关系(9)而不随以.怠相当于“而”,连词,表承接关系(10)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连词,表目的,来(1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此,由此(1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者也“所以”连用,表……的原因,……的缘故5.夫(1)夫.夷以近语音助词,无义(2)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那(3)悲夫.古书之不存代词,那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名词作动词,称之,命名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同上4.问其深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6.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所看到的(景象)7.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作名词,到的人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10.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昏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昏惑,使……迷乱1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错,弄错;名:名词作动词,识其本名。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作者:王安石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huā)山(褒禅山,旧称华(花)山,位于安徽巢湖市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唐浮图(1)慧褒始舍于其址,而(2)卒葬之;以故(3)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4)者,褒之庐冢(zhǒng)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huā)山洞(5)者,以其乃华(huā)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pū)道(6),其文(7)漫灭,独(8)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9)。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10),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11)五六里,有穴(xué)窈(yǎo)然,入之甚寒,问(12)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13)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14)愈奇。

有怠(15)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16)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17)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18)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19),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20)明也。

既(21)其出,则(22)或咎其欲出者(2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24)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25)深而无不在也。

夫(27)夷以(26)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28)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29)又不随(30)以怠,至于(31)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32)至焉,于人(33)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34)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3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36)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37)也哉!此所以(38)学者不可以(39)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