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众数教案(刘波)

合集下载

认识众数教案

认识众数教案

认识众数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第一课时(P122—125)。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学过的统计知识(平均数、中位数)的比较,认识众数。

2.让学生在统计数据、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中理解众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2.通过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求众数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身边处处有数学,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保护视力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三者的区别,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表示。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众数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关统计的知识?生:我们学过统计图,统计表,平均数,中位数。

师:统计图和统计表是统计图表方面的知识,平均数和中位数属于统计量,这些知识在统计领域中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小马大学毕业后便忙于找工作,这天他看到了一个招聘启示(大屏幕出示)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把你的计算过程给大家读一读。

生:(10000+8500+1500+1500+1500+1500+1500+1500+1500+1000)÷10= 30000 ÷10= 3000(元)师:大部分员工的工资只有1500元,平均工资怎么会有3000元呢?三人一组讨论。

生:①号和②号员工的工资比较高,拉高了平均工资。

师:用平均工资3000元代表该公司大部分员工的工资水平合适吗?生:(不合适)师:那你们认为用哪个统计量比较合适呢?生:中位数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呢?(1500)同学们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生:1500出现的次数比较多。

师: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它的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众数教案新版

众数教案新版

众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众数的概念及其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2. 掌握求解众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 能够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众数概念的理解;2. 求解众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众数与其他统计概念的区别;2.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众数。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统计学教材;2. 板书:众数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统计学中的众数概念,并与平均数、中位数进行对比,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详细解释众数的概念,强调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同时,与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区别进行比较,说明它们分别表示数据集的平均情况和中间位置的数值。

3. 求解步骤与方法(20分钟)教师介绍求解众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1)观察数据,并列出频数表;(2)找出频数最高的数值,即为众数;(3)若频数最高的数值不止一个,则该数据集不存在众数。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求解众数的过程,并进行相关练习,加深对求解步骤和方法的掌握。

4. 实例分析(2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学生利用众数进行解决。

例如,班级考试成绩的众数是多少,哪个课程是学生们最喜欢的等等。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解答,并对比各组的分析过程和结果,以促进对众数的深入理解。

5. 综合练习(2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解答。

练习题可以包括求解众数的计算题和应用题。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问题梳理和解答,强调众数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多多运用统计学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作业:要求学生针对一个实际问题,运用众数进行求解,并写出解题过程和结果。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和练习题的形式,全面介绍了众数的概念、求解步骤和方法,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众数教学设计方案

众数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众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计算一组数据中的众数。

(2)掌握求众数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和频数分布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例子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众数的概念和求法。

(2)运用众数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1)理解众数的概念。

(2)灵活运用众数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选举、购物等,引导学生思考众数的概念。

(2)提出问题:如何找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2. 探究新知(1)学生自主探究众数的概念,教师引导总结: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直接观察法和频数分布表法,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

(3)教师总结求众数的方法,强调注意观察和记录。

3. 应用新知(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挑选典型题目,引导学生运用众数解决问题。

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与众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2)小组成员共同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每组派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众数的概念和求法。

(2)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6.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寻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众数解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和完成情况。

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评价其对众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众数概念的理解,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认识众数公开课教案

认识众数公开课教案

认识众数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众数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求众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众数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 求众数的方法:a. 直接观察数据,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b. 对数据进行排序,找出中间位置的数。

c. 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众数的定义,求众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对一组数据进行准确地观察、分析,找出众数。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众数的定义和求法。

2. 利用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众数的概念。

3.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引发对众数的思考。

2. 讲解众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众数的概念。

3. 讲解求众数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求解众数。

6.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和求解方法。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图表等,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增强学生的理解。

3. 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求解众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数据集,用于讲解和练习求解众数。

2. 制作PPT,包含众数的定义、求解方法、实例分析等内容。

3. 准备练习题,包括不同类型的题目,以检验学生对众数的理解和掌握。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众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商品销售数据、考试成绩等。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众数的概念,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2.通过对众数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众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数据表格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例如,某班级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下:90分的有15人,80分的有20人,70分的有10人,60分的有5人。

问:这组数据的众数是多少?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这组数据中,80分的人数最多,有20人。

因此,众数是80分。

然后,让学生思考:众数有什么特点?与平均数、中位数等其他统计量相比,众数有什么不同?通过讨论和引导,让学生明确众数的特点: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比,众数更能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2.新课讲授(1)定义众数首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尝试给众数下一个定义。

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明确众数的概念: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求众数的方法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求众数。

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引导,让学生掌握求众数的方法:通过统计图表或数据表格,观察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众数。

也可以通过计算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作为众数。

(3)众数的实际应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在选举中,人们会根据候选人的得票情况计算众数来确定获胜者;在市场调研中,商家会根据消费者的购买习惯计算商品的众数来确定销售策略。

让学生明确众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3.巩固练习(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组数据,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众数。

认识众数公开课教案

认识众数公开课教案

认识众数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众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众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求众数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众数的相关教学材料、PPT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众数的概念,如:“一家商店出售一款裙子,共卖出100件,其中黑色卖得最好,有30件,白色20件,其他颜色共50件,这款裙子的众数是什么颜色?”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众数的定义,尝试解答教材中的练习题。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众数的含义,强调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通过PPT展示求众数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求众数的方法。

4.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求众数。

如:2、3、4、4、5、5、6、6、7、7、8、9、10。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解题过程。

5. 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一组数据中没有众数会出现吗?如果有,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

五、课后作业:1. 教材课后练习题。

2. 寻找生活中的众数实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众数的概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讲解中,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和拓展延伸,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众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反馈:1. 针对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认识众数教学设计

认识众数教学设计

认识众数教学设计认识众数教学设计1本节课认识众数,我认为需要达到这样几个目标:(1)让学生体会到众数产生的价值和需要;(2)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众数;(3)能根据实际情境判断选择哪种统计量分析这组数据比较合适,进一步体会众数的实际应用价值。

整节课有这样几点做得较好:1、注重从情境引入,让学生认识到以前所学的平均数的局限,再引入学习众数的概念,体验其优越性。

2、注重课外知识的补充,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众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注重联系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比较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客观地分析数据的特征,形成初步的数据分析能力。

总体来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没有问题的课总感觉也不是一节好课。

学生真的对众数非常了解吗?真的能联系情境正确判断选择哪个统计量吗?例如众数的存在是因为一组数据中出现了极端数据,使平均数明显偏离中心。

可是怎样来界定极端数据?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教师应该对这点进行必要的指导。

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生生争辩中将学习中的矛盾凸显出来,从而对平均数、众数有更深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认识众数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教科书79页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及练习十六第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能解释众数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能在理解众数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有关数据的特征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一、谈话导入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在统计中,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和可靠,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反映了这组数据的总体状况。

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研究一种新的统计量:众数板书:众数二、教学新课1、出示表中的原始数据(1)提问:同学们,看到这组数据,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让学生说说对发芽试验的看法。

众数数学教案设计

众数数学教案设计

众数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众数的概念
2. 掌握计算众数的方法
3. 能够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众数的定义: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 计算众数的方法:先将数据按大小排序,然后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3. 众数的应用:例如在选举投票中,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就是众数;在商业领域,最畅销的产品数量就是众数等。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众数的概念,例如班级同学的年龄分布等。

2. 讲解新知:讲解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

3. 巩固练习:给出一些具体的数值,让学生计算众数,以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统计调查、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作用。

5.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众数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
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测验成绩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家庭作业:
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家里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对众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众数。

认识众数教案

认识众数教案

认识众数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在统计中,我们已学过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或一般情况的统计量有哪些?生回忆回答(平均数和中位数)幻灯:复习铺垫。

师:是啊,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好词佳句吧,今天能为大家展示一下吗?(能),我为大家带来了一组成语填空,谁来试一试?幻灯:成语填空。

这下面还有一个成语,你会吗?那应该填什么呢?(众),在这些成语中我们都填的是“众”字,那你知道“众”字在这些成语中的意思吗?(”众”表示大多数的意思),希望大家真的不负众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向大家展现你自身的风采。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将要学习跟统计有关的一些知识。

(展示课题,板书课题)二、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三、展示自学指导,生根据白板上的自学指导自学教材122--123页。

四、反馈释疑:1、研究三位同学的方案,根据不同的方案找出所选的人数,同学们你们认为哪种方案最合适(第三种),为什么?第三种方案真的最适合吗?那我们来对比研究一下。

2、对比数据,发现问题。

3、引出众数的意义,进行归纳总结。

五、尝试练习----(直接找出众数)六、尝试提高1、学生对数据进行排列,找出众数。

2、发现问题。

3、归纳: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占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七、反馈释疑(幻灯显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1、小组讨论(问题1、2)2、抽学生起来说一说。

(幻灯显示总结)3、师归纳总结:代表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但他们的使用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代表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这组数据的特点和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八、尝试练习二1、判断题。

2、尝试计算,分析数据。

九、课堂总结回忆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师:老师相信大家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一定会具体分析。

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更多问题。

认识众数公开课教案

认识众数公开课教案

认识众数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众数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2. 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众数的概念,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感受众数的重要性。

2. 讲解众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最常见的姓氏”等问题?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用众数来解答。

2. 讲解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解释。

第二章:众数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众数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众数的计算方法,包括排序法、频数分布表法等。

2. 通过例题让学生练习计算众数,并解释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1. 讲解众数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解释。

2.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众数,并进行讲解和解析。

第三章:众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众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通过具体例子讲解众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商品销售、数据分析等。

2.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讲解众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众数的重要性。

2. 布置讨论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第四章:众数的局限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众数的局限性。

2. 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众数的局限性,如数据偏斜、极端值等对众数的影响。

2.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众数在特定情况下的局限性。

教学活动:1. 讲解众数的局限性,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解释。

2.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分析数据并判断众数的局限性。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2. 培养学生对众数在实际应用中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2. 展望众数在实际应用中的未来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数教案新版

众数教案新版

众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定义众数的概念;2. 学会计算数据集合中的众数;3. 掌握使用数据图表来展示众数。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众数?众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在统计学中,众数是一个常用的描述数据集中集中趋势的指标。

2. 如何计算众数?2.1 单峰分布的数据集单峰分布的数据集是指数据呈现一个主要的峰值,表示数据集中有一个明显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计算单峰分布数据集的众数时,可以通过直观观察数据集的频数分布图或直方图找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即为众数。

2.2 多峰分布的数据集多峰分布的数据集是指数据集中出现两个或多个峰值,分别代表不同的众数。

计算多峰分布数据集的众数时,需要区分出每个峰值代表的数值,并计算它们的频数,然后比较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即为众数。

3. 使用数据图表展示众数为了更清晰地展示数据集的众数,我们可以使用柱状图或折线图来表示。

柱状图通过不同高度的柱子来表示不同数值出现的频数,可以直观地呈现数据集中的众数。

折线图则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数据集中峰值的位置和分布,方便判断多峰分布数据集中的众数。

三、教学步骤:1. 引入众数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众数。

2. 通过实际数据例子,让学生观察并计算单峰分布数据集的众数。

3. 给学生提供多峰分布数据集,并引导他们找出众数。

4. 介绍柱状图和折线图的使用方法,并与学生一起绘制展示数据集众数的图表。

5. 让学生分组进行众数计算和图表绘制训练,并相互交流分享结果。

四、教学资源:1. 实际数据集合2. 白板、彩色笔等教学工具3. 计算器五、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的计算结果和图表绘制,进行教学评估。

2. 可以设计一些众数计算题目和图表绘制任务,让学生单独完成并提交。

六、拓展活动:1. 邀请一个统计分析专家或行业从业者来讲解如何利用众数进行数据分析。

2. 安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据集,并计算众数和制作相关图表。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众数的概念与应用,并且掌握使用数据图表展示众数的技巧。

初中数学众数教案

初中数学众数教案

初中数学众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众数的方法。

2. 能够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众数的定义及求法。

2. 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众数的定义及其求法。

2. 难点:如何从一组数据中找出众数,以及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众数的定义及求法。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组数据(如:3, 5, 7, 7, 9, 11, 11, 13)引导学生思考:这组数据中哪个数出现的次数最多?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什么特殊意义?2. 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总结出众数的定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求众数的方法,以及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讲解与示范:讲解众数的定义,以及求众数的方法。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从一组数据中找出众数。

5. 练习与反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众数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众数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生活实例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掌握众数的定义及求法,并体会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合作能力,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教案格式认识众数

教案格式认识众数
课题:认识众数
知识点:理解众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教学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
课前演讲
筹算女杰王贞仪
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数的考察,其大小仅与一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它的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课堂检测
完成“做一做”: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课中我能把众数放在与学生有关的年龄、视力、身高等情境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这一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学生能以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在自然而然中解决了众数的找法,众数与平均数区别等等问题。
1分钟训练
求一组数的平均数
活动单
教师引导
创设情境
我们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下面是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m),根据以下数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你能说一下选拔标准吗?




认识众数
1、出示例题1。
2、出示问题:问题讨论:
(1)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2)让学生看课本,问:这几位同学是怎样处理的?你觉得哪个同学的方法比较好?
(3)学生进行评议,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各自不同的特点。
(4)总结:用小明的方案选出的队员身高均匀。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邹巍巍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位数和众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了平均数以后,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发现平均数已经不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引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使学生扩展统计量,对本章最后一节统计量的选择与应用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数学思考: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情感与态度:通过让学生自己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创新,养成认真勤奋、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运用这两个统计量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教学难点:区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分析、评判。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上课我便和学生交流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从而引出我的同学侯彬彬毕业后到处找工作,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条招聘启示:(课件出示)招聘启事本公司高薪诚聘技术员一人, 平均月薪2000元,有意者请来公司面试。

科技公司人事部2016年4月28日刘波认为月平均工资2000元,待遇不错,于是来到这家公司面试,很快被公司聘用了。

他很努力的工作了一个月后,发现他的月工资只有1300元。

于是他找到了经理,提出质疑:“你欺骗了我,招聘启事中的说好的平均月工资2000元呢?”经理拿出了该公司工作人员的月工资表,并再三强调月平均工资2000元没有错,探究一(1)该公司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是多少?经理是否欺骗了小王?(2)平均月工资能否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实际收入?(3)你们认为用哪个数据反映大多数公司员工的实际收入比较合适?【设计意图】(1)(2)问,通过我的朋友小王求职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平均数已经不能很好地代表有极端数据出现的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认识众数(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

认识众数(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

认识众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掌握众数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 教学难点1.众数的概念理解和计算方法掌握。

2.实际问题中众数的应用。

3.学生对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实例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互动法:通过讨论,让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众数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授教师通过PPT或黑板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对于一组无序的数据,如果想找到最具代表性的数据,就需要找到众数。

接着,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了众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第三步: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要求学生先观察数据,然后计算出众数,最后结合实际问题论证众数的意义。

第四步:课堂讨论教师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彼此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第五步:巩固练习教师布置巩固练习,要求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计算众数,巩固和加深对众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第六步: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带出下节课的预告。

四、教学评估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巩固练习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对众数的认识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五、板书设计众数的概念众数的计算方法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计算法则应用范围实际问题的应用六、教学资源准备1.教师准备PPT或黑板。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或笔记本纸。

3.教师准备相关实例。

认识众数公开课教案

认识众数公开课教案

认识众数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众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观念。

3. 通过对众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众数的定义及求法2. 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数学思维与团队合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众数的定义,求众数的方法,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众数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数据分析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众数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众数的定义及求法:明确众数的定义,讲解求众数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引导学生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众数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自己寻找数据中的众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众数的含义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众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众数的理解,求众数方法的掌握,以及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实践操作。

3. 评价指标:准确性、逻辑性、创新性、团队合作。

七、教学拓展1. 拓展内容:进一步研究众数、平均数、中位数之间的关系,了解其他统计量的含义和应用。

2. 拓展方式:课堂讨论、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

3. 拓展目标:培养学生对统计量的深入理解,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数据分析软件、练习题库。

2. 资源利用:课件用于讲解众数的定义和求法,实物展示用于直观理解,数据分析软件用于实践操作,练习题库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统计-众数的认识》(教案)

《统计-众数的认识》(教案)

《统计-众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众数的概念。

2.通过图表和实例的呈现,学习众数的求法和相关的统计思路。

3.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众数与数据分布的关系。

4.掌握简单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1.众数的概念和应用。

2.理解众数与数据分布之间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学生们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接触到了数据分析的相关知识,但是很多时候都只是停留在听说的阶段,并没有很好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我们应该采用一些有趣又易懂的方法来让学生们对数据分析更加感兴趣和熟悉,同时也需要注意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2.讨论教学法3.复合教学法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们的互动,问一些与水果、饮食、游戏之类的问题,让学生们回忆以往的经历。

然后提示大家,如果想要知道某一件事的情况如何排列和处理,我们该怎么办呢?不妨看一下统计学的方法。

2.概念讲解与示例分析(15分钟)介绍数据统计中的一个新名词——众数。

24个数为例,某一个数值出现的次数最多,这个数值就叫做众数,大家都很熟悉的化石鱼化石植物,每次皆是出现次数最多,也就是它们的众数。

后给出实例分析:某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如下表:由表可以看出,众数是90分,因为它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

3.众数的使用(20分钟)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众数的定义,并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来了解众数的使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情况下需要求众数呢?通常来说,我们在统计数据的时候,一些数据出现的次数很多,或者说某个结果眼见就是最多的,我们就需要用到众数。

接着,我们来实际操作一下,手工列出一组你喜欢的水果的名称,并记录每种水果出现的次数,再将这些数据统计出来,通过图表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请问数据中的众数是哪一个?我们将大家的统计结果进行合并,最后得到的数据分布情况如下:接下来,由学生们手动计算众数,并发表谈论。

看看不同学生的众数是多少,这有助于学会如何找众数,并发现众数与数据之间的关系。

众数的教学设计

众数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众数教材122—125页的相关内容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难点: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1、创设情境、感知众数师: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今天的课堂上,刚才我们问好的时候我看见很多同学的个子比老师还要高,我呢有一个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想问你们?老人们说个大脚也小不了, 我想知道你们都穿多大号的鞋,可以说吗?师:大家看屏幕这是老师去一家鞋店买鞋时调查的这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女鞋的销售量,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师:虽然这是一个生活中销售鞋的问题但用到的却是数学中统计的知识。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曾经学过哪些统计量?生:平均数和中位数师:在鞋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中,37出现的次数最多。

我们它取个数学名字叫众数。

根据你们的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众数?板书:课题:众数:一组数据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巩固练习填一填10、12、9、1、8、10、5这组数据的众数是()如果再加上一个9,这时众数是()如果再去掉一个10,这时众数是()师生小结:“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可能没有。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六.一”节快到了,为了参加学校艺术节,五(3)班要选10名同学排练舞蹈。

下面是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米)1.32 1.33 1.44 1.45 1.461.46 1.47 1.47 1.48 1.481.49 1.50 1.51 1.52 1.521.52 1.52 1.52 1.52 1.52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参加舞蹈排练同学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能说说理由吗?小组合作思考、探索、讨论、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出现以下结果:1、认为平均数1.475比较合适2、认为接近中位数1.485比较合适3、认为众数1.52比较合适老师小结:集体舞一般要求队员身高差不多,所以以众数1.52为标准最合适,组成的舞蹈队形也很整齐,美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小组内交流,师收集相关信息。
平均数中位数还是其它(说出自己的理由)
2、比较数的大小,择优。
平均数是1.475m
中位数是1.485m
1.52m在这组数据中出现总次数最多。
3、引入众数
பைடு நூலகம்像1.52在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我们就说1.52是这一组数据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三、拓展知识外延
法制教育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未成年保护法》、《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第二是两条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
教学重点
众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众数在一组数据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投影仪
教学设计
渗透法制教育教学反思
一、导入新课
(一)回忆学习过的有关统计的知识。
(2)学生讨论。
(3)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未成年保护法》、《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第二十二条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
(4)学生读读。
(5)教师点拨。
(二)提出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有困难时可求助同学和老师。
(三)交流问题
1、完成“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一)启发学生总结本堂课的知识。
(二)教师归纳总结。
五、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二十四”中的第一题。
2、课外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天平左右两盘数量相
板书设计
认识众数
像1.52在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我们就说1.52是这一组数据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独山二小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备课教案
年级
五年级
班级
7
科目
数学
备课人
刘波
课题
(统计之认识众数)例1及相关练习内容




知识
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众数的意义
过程
与方法
正确掌握怎样确定众数,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情感态度价与值观
在学习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令人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良好思想感情。
(二)回忆怎样求平均数和中位数
二、教学新课
(一)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1、出示题目,创设情境
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下面是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m)
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2、根据题意,渗透法制教育
(1)启发式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与我国的哪部法律中的规定有关吗?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