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第07课时 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教案)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第07课时 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教案)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第07课时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第07课时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从而加深对分数除法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和倍(差倍)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建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建模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和倍(差倍)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从而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2.教学PPT或者黑板。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课时的学习,例如:“小明有2/3千克苹果,小华有3/4千克苹果,小明比小华多多少千克的苹果?”让学生尝试用已知的分数除法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本课时的问题,例如:“已知一个数的1/3是6,求这个数。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已知的分数除法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题,例如:“已知一个数的1/4是8,求这个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学计划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学计划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独立进行分数除法运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

•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本质,明确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1. 教学内容
1.什么是分数除法?
2.分数除法运算方法。

3.分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2.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引入分数除法的概念,进行示范解题。

•第二课时:讲解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进行练习。

•第三课时:应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讨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示范教学、讨论互动、案例分析。

2.教学手段:黑板、彩色画笔、教学PPT。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1.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分数除法的掌握程度。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资料准备
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

2.教学PPT、练习册等教学辅助资料。

3.黑板、彩色画笔等教学工具。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

以上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学计划。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分数除法例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分数除法例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六单元三时间主备单位、教师课题分数除法(例3)课型新授课使用单位、教师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让学生感知转化的数学思想,领会转化的美妙与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填空
小时有()个小时,1小时有()个小时。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的分数除法,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学习什
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解决问题,发现算法
1.孕伏铺垫,分散难点
(1)重点让学生理解要求3份是多千米就要先求一份是多少千米。

出示课件:一只蝴蝶1/3小时飞2千米,它每小时能飞多少千米?
学生可以用两种方法列式:(1)2×3=6 (2)2÷1/3
教师引导学生将第一种方法用线段图说明理由。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1.发展学生的比较、辨析能力。

分数除法是分数计算的最后一部分内容,随着所学新知识的增多,学生往往会受旧知识的干扰,因此有必要将相近相似、易混易错的内容组织在一起,进行对比练习,以便进一步区别异同,在比较中鉴别,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对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同样要注意安排对比练习,使学生对它们的内在联系加深认识。

明确它们在解题思路上的共同点都是要认清以谁为标准,把谁看作单位“1”;不同点则是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分数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合理、灵活的思维方式。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抄写数据、认真审题、认真书写、认真演算、及时检查验算的习惯,减少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此外,学生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往往有一种思维定式,即看到“简便运算”这一要求时,才会运用简便方法,如果没有这一要求,学生则可能不会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不能仅仅让学生掌握计算技能,更应通过教学计算的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掌握基本简算技能的基础上,强化简算意识,创设简算与不简算的对比情况,将简便运算融入四则混合运算的研究中,先提供得到正确答案的多种方法,再优化出简便方法,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进行简算的意识,形成科学、合理、灵活的思维方式。

11 倒数的认识……………………………………………………………………………….1课时2 分数除法………………………………………………………………………………….3课时3 解决问题………………………………………………………………………………….2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倒数的认识教材第28、第29页的内容。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单元为《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三单元“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围绕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三个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策略选择、数学模型建立以及解决过程中所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掌握常见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并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增强合作与交流意识。

教学难点1. 问题解决的策略选择与应用:学生往往难以准确判断问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

2.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运用:学生在建立数学模型时,难以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进行有效解决。

3. 解决问题的逻辑推理和论证: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逻辑推理能力不足,难以进行严密的论证。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和策略,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 常见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

3.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4. 逻辑推理和论证的方法。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适量的基础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

2. 综合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拓展练习: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课题:倒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六的1-5题。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研究、类推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找找下面文字的构成规律:呆———杏土———干吞———XXX2.按照上面的规律填数:431——()——()——()722能根据分之和分母的位置关系,给这三组数取个名吗?揭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教学实施1.关于倒数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研究倒数的含义。

2.观察教材28页的例1,归纳,总结倒数的含义。

3.举例验证:4和111,7和44,3和734.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特殊数:和1.引导学生辩论有没有倒数,1有没有倒数,是多少?没有倒数,1的倒数就是它本身。

5.求倒数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独立解决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集体订正,教师归纳,板书:求倒数的方法。

6.反馈练。

完成教材29页的“做一做”,完成练六的第3、4题。

三、课堂练1.找一找下列数中哪两个数互为倒数:xxxxxxx,21,xxxxxxxx。

2.填空:13的倒数是(),84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四、课堂小结学完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它本身,没有倒数。

课题: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内容:教材第30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七的第4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经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倒数的知识点。

2.情境导入:XXX有10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呢?揭示课题:分数除以整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主要是对前两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和整理,加深对分数运算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运用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2.学会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2.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运算的规律。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分数运算和实际问题的课件,用于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

2.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运算和实际问题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

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以及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运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分数运算的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供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解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包括的内容: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除法应用题,这部分知识紧密联系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揭示相关的知识内在联系,加强直观教学,结合操作和图形语言,探索理解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为后面学习比、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 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 理解倒数的意义。

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三、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四、单元课时安排1.倒数 1课时;2、分数除法 2课时3.解决问题 4课时4.整理和复习 1课时第1课时:倒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例1、“做一做”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

2.使学生体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在探索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写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一)计算、分类,初步感知倒数的特征1.独立计算,回顾旧知。

(1)教师出示几道分数乘法式题(包括教材中的四道题与另外补充的四道结果不为1的算式)。

(2)学生独立完成上面几组题,小组内检查并订正。

(3)请个别学生说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出分子与分母的约分。

(设计意图:在“倒数的认识”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在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时,分子与分母之间的约分凸显了乘积为1的分数乘法的特殊性,为倒数的认识提供了感知基础。

)2.算式分类,关注算式特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并能熟练运用。

2.掌握整数的乘法和除法操作,并能灵活运用。

3.能运用整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4.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整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

2.熟练运用整数进行多步计算和解决问题。

难点
1.解决实际问题时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整数思维能力,逐步理解整数运算的本质。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练习题册。

四、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复习单元内容
1.整数概念复习。

2.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复习。

3.整数的乘法和除法操作回顾。

第二部分:课堂练习
1.整数计算练习。

2.解决实际问题的整数运算练习。

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1.思维拓展题目讲解。

2.实际生活中整数运算的应用案例分享。

五、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题册上的相关题目。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整数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1.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与分析。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整数运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第3课《一个数除以分数》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第3课《一个数除以分数》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第3课《一个数除以分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第三课,课题为《一个数除以分数》。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灵活运用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2.运用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和练习。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有2/3的糖果,小红有1/4的糖果,小明比小红多几分之几的糖果?”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

例如,讲解“2除以1/2”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运用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让学生计算“5除以1/3”、“8除以2/5”等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最新例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最新例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最新例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最新例文1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2、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二、自主探究(一)教学例11.出示例1,提出观察思考要求: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表同复习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1)表中的两种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

教师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2)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扩大。

教师追问:这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600.2.这个600实际上就是什么?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板书:零件总数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3.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每小时加工数乘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总数,这里的零件总数是一定的。

(二)教学例21.出示例2,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教师提问:(1)表中有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教师板书:每本张数和装订本数(2)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张数变化的?(3)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三)比较例1和例2,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请你比较例1和例2,它们有什么相同点?(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2.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教师板书:xy =k(一定)三、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倒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倒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倒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倒数的概念,能准确地用分数表示倒数,能正确地比较大小。

2.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倒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倒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倒数与正数之间的关系,倒数的应用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案、多媒体课件和实例练习题等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学生应提前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好课堂互动的参与态度。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举例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倒数,引发学生对倒数的认识。

2.概念引入介绍倒数的定义,并通过实例阐述倒数的表示方法。

3.练习让学生互相练习,掌握用分数表示倒数的方法。

4.总结复习内容,梳理知识点,引出本课的作业。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澄清疑惑。

2.巩固组织学生进行针对倒数的加减法练习,加深对倒数运算的理解。

3.拓展通过应用题的讲解,拓展学生对倒数的应用理解。

4.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五、课堂反馈在课堂结束前,让学生针对本节课程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做简要总结,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展望。

六、板书设计imageimage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倒数的认识方面有些困难,下节课需要更多引导和实例练习来巩固学生对倒数的认识。

同时,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我会作出调整,使教学更加精准有效。

以上为本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朇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第1课《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第1课《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第1课《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倒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倒数的概念和求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概念,以及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倒数的概念和求法时,可能会存在以下困难:1.倒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2.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推理和转化,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倒数的概念和求法。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概念和求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概念和求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素材(例如,图片、实例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倒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倒数的定义和求法。

讲解倒数的定义,即两个数的乘积为1时,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讲解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即用1除以这个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巩固对倒数的理解和求法。

例如,让学生求出一些数的倒数,并验证是否正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倒数的概念和求法进行解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长方形的定义与性质;了解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够解决相关的计算题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的定义与性质、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公式的计算。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长方形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形状,我们可以看到课桌、黑板、窗户等都是长方形。

让学生说一下自己身边有哪些物品是长方形。

2. 概念讲解讲解长方形的定义:长方形是一种有四个角,相对边相等且相邻边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分别称呼它的边、角和对边。

强调边相等且相邻边互相垂直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讲解长方形的性质: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相邻边互相垂直,对角线相等,对角线相交于中点。

引导学生发现并思考这些性质的内在联系。

3. 解题演练(1)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通过黑板上的长方形计算出其周长和面积。

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计算公式进行讲解。

周长公式:$C=2\\times(a+b)$面积公式:$S=a\\times b$其中,a和b分别代表长方形的两条相邻边的长度。

(2)应用实际问题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学习的知识和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问题》阿姨想为自家的长方形庭院粘贴水泥地表,庭院的长为10米,宽为6米,如果一个水泥块的大小为$1.2\\times0.9$米,那么需要几块水泥呢?该问题可以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水泥块的大小相除得出。

通过实际问题的设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拓展练习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发现长方形的形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对所发现的长方形进行测量,计算其周长和面积。

六年级上册数学倒数的认识(设计)(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倒数的认识(设计)(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倒数的认识(设计)(5篇)第一篇:六年级上册数学倒数的认识(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及相应习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情景,认识、理解倒数的意义,并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通过研讨、交流,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初步渗透“事物间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的方法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和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理解“互为关系”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相处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在我的心中一直把你们当成我的朋友,不知道你们愿意做我的朋友吗?生:愿意。

师:那么我和你们就互为朋友,谁能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生:严老师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严老师的朋友。

师:这种互为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呢?生:夫妻关系、父子关系、母女关系等师:在数学王国也学过这种互为关系,有哪些呢?生:互质关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关系……2、师:今天我们学习倒数的认识。

也是表示两个数的互为关系。

(板书:倒数的认识)你们看了这个课题后,想知道什么?3、请打开课本28页,自学这一页的内容,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① 什么叫倒数?② 怎样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③ “ 4/9 是倒数”这句话对吗?④ 你能举出几组倒数吗?⑤ 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二、初步理解倒数的意义自学课本。

回答问题师:什么是倒数?生: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生:两个数相乘,积是1,两个数。

师:因为有了“乘积是1的两个数”的条件,才有“互为倒数”的结论。

我们才能说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因为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所以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三、深入探究倒数的意义1、老师示范师:现在老师写一个算式,大家看看是不是符合这句话的意义?教师板书:4/5×5/4﹦1(生:符合)师:那你有什么结论?生:4/5和5/4互为倒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含4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含4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含4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包含4课时,主要内容有:分数除法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和综合练习。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百分数应用题的含义,掌握解决分数除法、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法有了较为熟练的计算能力,同时也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但是,学生在解决分数除法、百分数应用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分数除法、百分数的概念理解不深,解决实际问题时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等。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认知困难,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百分数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百分数应用题的解决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百分数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百分数应用题的含义,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百分数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和练习题。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授有关数学的概念和运算,包括整数的加法、减法以及运算规律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巧,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技巧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2. 能够在解决问题中灵活地运用加法和减法;3. 掌握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2.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 复杂的加法和减法问题的解决;2. 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运算规律和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材;2. 板书工具和教具;3. 练题和题册。

六、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第二步:概念讲解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图示和实例,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解释运算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三步:示范演示通过示范演示一系列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帮助学生熟悉运算过程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第四步:练巩固提供一些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互相批改和讨论。

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第五步:拓展应用通过一些拓展应用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六步:课堂总结通过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以及练题的完成情况,进行教学评价。

通过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的研究效果。

八、教学延伸为了巩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可以提供更多的练题,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技巧解决问题。

九、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次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同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一、单元概述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图形与几何”的探索之旅。

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的性质,发展空间观念。

同时,学生还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其基本性质,会进行简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 长方体、正方体及其表面积的计算。

2. 圆柱和圆锥的基本形状及其表面积的计算。

3. 球、圆环的形状及其表面积的计算。

4. 重点:掌握各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

5. 难点: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原理,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图形的直观印象。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掌握计算方法。

3. 通过例题解析、练习反馈等环节,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 练习反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期末测试:通过期末测试全面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1.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3. 根据期末测试结果,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否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针对以上反思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练习课)学习目标1.熟悉掌握分数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2.能根据除数的特征,判断除法算式中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学习重难点熟悉掌握分数除法计算方法能根据除数的特征,判断除法算式中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教学准备准备相应的练习题教学方法练习巩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提问: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学生回答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根据乘法算式写出除法算式4/5×6/72/9×3/86/7×2/15(1)说说除法与乘法的关系2.计算30÷5/6 14÷7/8 2/3÷714/15÷2 3/5÷5/67/8÷4/5 8/15÷16/253/14÷6/7 9/14÷3/10专项练习1.完成练习八第6题师强调: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时,商大于被除数;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八7——9题1、学生独立计算2、说说怎么算3、用一句话归纳分数除法计算法则学生独立完成(1)不计算,判断各式的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2)与同伴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

(3)分类(4)发现规律小结师生共同小结除法算式中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

板书设计一个数除以分数(练习课)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时,商大于被除数;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教学反思课题分数混合运算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3.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学习重难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迁移归纳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1.计算1-1/3×2/5(1-3/8)×4/152.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汇报探究新知1.教学例4出示例题:小红用长8米的彩带做一些花,每朵花用2/3米的彩带,她把4朵送给同学,还剩几朵?完成练习做一做:陈爷爷每天绕操场跑6圈,2分钟可以跑半圈。

照这样速度,陈爷爷每天跑步要用多长时间?巩固练习练习九1---4题教师巡视1)与同桌说说解题思路2)列式计算8÷2/3-43)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1)独立完成练习(2)说说解题思路学生独立完成小结师生共同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板书设计分数混合运算8÷2/3-4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反思课题练习课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

学习重点熟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熟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准备相应的计算题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教师引导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口算:4/7÷2 15÷1/33/4×2/9 1/2-1/41/2÷1/4 1/2×1/42.计算下列各题4/13÷2+1 5/6×3/7÷3/50.6÷3/4×5/12二、专项练习(简便运算)3/8+1/3÷5/9+2/51/7÷6/13+1/7÷8/13三、巩固练习练习九第5——9题学生独立计算,汇报计算方法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与同伴交流学生独立,汇报计算方法,集体评价小结小结分数除法四则混合运算简便算法板书设计练习课(一)3/8+1/3÷5/9+2/5 1/7÷6/13+1/7÷8/13教学反思课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学习目标使学生会用列方程的方法或列除法算式的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的问题。

学习重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问题学习难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问题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对比,归纳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1、解下列方程2/3x=20 3/8x=245x=10/112、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1)一个数的3/4等于12.2)男生人数的11/12等于220.学生完成后汇报。

探索新知1.教学例1(1)出示题目(课件呈现例题拼图)(2)分析问题你从中得到什么信息?你发现了几个问题?(3)列式解答解:设小明的体重是xkg。

4/5x=28X=28÷4/5X=35答:小明的体重是35kg。

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写出关系式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解决?学生独立解答,小组交流然后汇报巩固应用做一做巩固练习练习十1——3题3、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是8千米/秒,相当于宇宙飞船速度的40/57.宇宙飞船的速度是多少?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汇报小结师生小结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设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解:设小明的体是xkg。

4/5x=28重X=28÷4/5X=35答:小明的体重是35kg。

教学反思课题练习课学习目标使学生能用除法计算熟练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的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学习难点分析题目所给条件,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准备相应的练习题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怎么算?学生思考回答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练习十第五题分数除法计算题二、专项练习1.只列式不计算1)男生30人,是女生的2倍,女生有多少人?2)男生30人,是女生的1.5倍,女生有多少人?3)男生30人,是女生的1/2倍,女生有多少人?4)男生30人,是女生的2/3倍,女生有多少人?2.即时练习学校田径队有女队员20人,是男队员人数的4/5,男队员有多少人?三、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解答2)上台板演3)集体评价4)小结分数混合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题意列出除法算式学生尝试用除法解答,集体评价练习十6——9题7、某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生产电视机48万台,是下半年产量的4/5,这个电视机厂去年全年的产量是多少万台?8、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200千米,是南北的52/55.南北相距多少千米?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收获板书设计练习课1)男生30人,是女生的2倍,女生有多少人?2)男生30人,是女生的1.5倍,女生有多少人?3)男生30人,是女生的1/2倍,女生有多少人?4)男生30人,是女生的2/3倍,女生有多少人?教学反思课题稍复杂的除法应用题学习目标使学生理解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的问题结构特征,并学会用方程或除法解决。

学习重点用方程或除法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的问题学习难点理解问题结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一.只列式,不计算1.甲数占乙数的5/8,甲数是40,乙数是多少?2.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4/5,男生有120人,女生有多少人?3.苹果树有60棵,苹果的棵树是梨树的2/3,梨树有多少棵?二.归纳问题结构学生完成探索新知1.教学例2出示例题。

美术小组有25人。

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

航模小组有多少人?(2)画线段图(3)写关系式a)根据“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想想: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人数的几分之几?b)根据“美术组人数是航模组人数的1+1/4”写出关系式(4)列式解答解:设航模小组有x人。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试列关系式(1+1/4)x=25x=25÷(1+1/4)x=25÷5/4x=202即时练习舞蹈小组有24人。

舞蹈小组的人数比声乐小组的人数少1/7,声乐小组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解答,汇报解答过程,集体评价巩固应用1、六年一班有男生20人,比女生少1/5,女生多少人?2、大齿轮每分钟转80周,比小齿轮每分钟转的周数少4/5.小齿轮每分钟转多少周?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小结1.说一说,以上两道题与复习中的3道题比较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解答这类问题时,你有什么体会?学生对比,回答问题板书设计稍复杂的除法应用题解:设航模小组有x人。

(1+1/4)x=25x=25÷(1+1/4)x=25÷5/4x=20教学反思课题比的意义学习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读、写比,会求比值。

2理解并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比的意义,求比值。

学习难点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理解一个比中各部分量的关系。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课件呈现我国第一艘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影像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长15cm,宽10cm。

怎样用算是表示他们的长和宽的关系?3.板书课题:比的意义学生独立思考,回答。

探索新知1.讲解比的意义(1)长15cm,宽10cm。

(2)“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离350km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km?(3什么是比?板书:15比10 记作:15:1010比15 记作:10:1542252比90 记作:42252:90“:”是比号。

2.比值(1)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学生汇报学生自学比各部分的名称部分板书:15:10=15÷10=3/2前项比号后项比值(2)求比值2.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1)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和分数中的什么?(2)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小组交流后汇报巩固练习课本做一做3:()=24 ():8=0.5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小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谈收获板书设计比的意义(1)长15cm,宽10cm。

(2)“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离350km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