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碳和碳的氧化物(1)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下面是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点总结:碳的单质:碳的单质有石墨、金刚石和富勒烯等。
它们都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且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碳的化学性质: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它可以与许多元素发生反应,如氧气、氮气、氢气等。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它可以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金属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它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可以与氢氧化钠等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通过呼吸色素吸收氧气,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碳酸盐是由金属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类,如碳酸钠、碳酸钙等。
碳酸氢盐是由金属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盐类,如碳酸氢钠、碳酸氢钙等。
它们在水中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酸和碱。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1)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1)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重点和难点(一)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三、教学流程设计(一)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指导自学1、阅读课本113-115页中实验6-4、6-5、6-6,弄清实验过程及实验所需的药品和仪器,在课本中划出。
2、完成学案“学习内容一”。
(三)师生互动完成教学过程一、学生回顾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1、CO2与Ca(OH)2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CaCO32、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教师演示实验6-4、实验6-5,学生记录现象并进行讨论得出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1、CO2密度比空气大,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CO2能溶于水三、学生总结归纳上述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填入学案中的表三。
四、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教师演示实验后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成了红色?学生讨论后提出猜想:猜想一:猜想二:……进行相关实验,得出结论:C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五、回应““死狗洞之谜”得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
六、学生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讨论二氧化碳的用途,完成表三。
(四)课堂小结【当堂训练】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3、“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红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先变无色后变红D、先变蓝后变紫4、(多选)以下的事实或实验中,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有()A、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B、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要正放在桌面上C、一个两端(均挂有纸袋)平衡的天平,往一端纸袋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天平向倒入二氧化碳的纸袋一端倾斜;D、用二氧化碳气流吹肥皂泡,肥皂泡在空气中下沉。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章)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
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与碳60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和碳的化学性质。
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支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课题3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学生在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和有关氧气的知识后,再学习碳及其氧化物是顺理成章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前几单元里已获得不少有关碳的知识,知道了碳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学习碳的单质的基础上,学习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等,认识碳酸及碳酸盐,为今后学习酸、碱、盐、金属的知识打下一个基础。
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并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4)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形成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形成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教学思路:在进行碳的单质时,应注意联系自己生活中用刀或见到的物质以及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来分析它的结构、性质及其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要积极参与活动与探究,讨论、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与物质状态和性质的关系,学习碳的氧化物时应注意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及社会实际分析归纳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用途以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学习本单元时,要“突出典型、体验探究、挖掘本质、揭示规律、掌握类型”这种从个别到一般的科学方法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主要方法之一。
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以图代文,以帮助学生理解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图形,理解图示涵义,掌握图示有关知识,想象、推测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为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奠定必备的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6.1 金刚石、石墨 和C60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几种常见的碳单质
金刚石、石墨等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与用途
2 课时流程 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课时导入
海洋之星
同学们可能都看过电影 《泰坦尼克号》,你知道女 主人公佩戴的 “海洋之星 ”钻石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感悟新知
特别提醒:
知1-讲
1. 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不同的单质。如碳元素形
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C60 等,氧元素可以组成氧 气、臭氧等。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之间的转化属于
化学变化。
2.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但物理
性质差异很大,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可见物质
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与用途
知2-讲
一、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 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使受日光照射 或与空气、水接触都不易起变化。
感悟新知
2. 可燃性:能与氧气反应。
(1) C+O2(充足) ==点==燃== CO2
(2)
2C+O2(不充足)
点燃
======
知2-练
教你一招 :1. 物质燃烧时,氧气的浓度不同,反 应的现象不同,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如硫在氧气 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 弱的淡蓝色火焰。
2. 氧气的量不同,燃烧的产物可能不同,如木炭 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充足时生 成一氧化碳。
感悟新知
类型3: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优秀教案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优秀教案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优秀教案一、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
2、化学性质(1)CO2 + H2O = H2CO3 H2CO3 = H2O + CO2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2)CO2 + Ca(OH)2 = CaCO3 + H2O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二、一氧化碳1、可燃性: CO + O2 = CO22、毒性: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中毒。
3、复原性: CO + CuO = Cu + CO2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二氧化碳制取的学习,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2〕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过程,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根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步擅长合作、勤于考虑、严谨务实、勇于创新和理论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教学难点:探究二氧化碳和水、石灰水的反响原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教学用具:1、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止水夹、集气瓶、火柴、盖玻片、双孔塞及导管、托盘天平、烧杯、矿泉水瓶、试管。
2、药品及相关物质: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蒸馏水。
教学过程:回忆一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化学方程式?实验装置?通过同学们预习课本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和化学方程式。
〔问〕大家想想:能不能利用制氧气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呢?〔答〕可以。
因为都是固体和液体反响,而且不需要加热。
问题:怎样判断瓶中是否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答〕:用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假设燃着的木条熄灭,那么证明搜集满。
动手操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学生活动〕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利用所提供的仪器或者自己选择有关仪器,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初中化学_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全面复习碳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归纳、总结形成全单元的知识网络,通过讨论和交流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
(2)通过建立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的化学反应网络,培养自己概括、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学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过程与方法:(1)从知识归纳整理建立网络,再到知识的应用,理解复习整理。
(2)能够提炼出对零散知识进行复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有意识的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以网络图的形式展现出来。
(2)通过讨论,交流,改进的过程,体验分工合作在小组活动中的作用。
复习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复习难点:建立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的相互转换网络。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延伸到课前,给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质疑和改进,让每个学生建构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合作交流果。
出示方法指导,根据方法指导,我们可以知道这类题目的设计要遵守的原则。
同学们在设计方案时用到了很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我们知道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这么多性质,我们也学过很多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下面我们进行个小竞赛。
出示竞赛规则。
组织竞赛。
同学们对于知识都掌握的很扎实,现在我们对这些反应进行归类。
从同学们描述的反应,可以看出很多物质相互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和碳、一氧化碳,碳酸、碳酸钙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否也可以相互转化。
出示转化图。
请同学们根据学案上的拓展提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反馈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进行方法指导,确定实验原理。
请同学完成跟踪练习。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汇报设计方案。
回答根据规则积极进行小组比赛小组讨论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做跟踪练习并反馈答案。
《碳单质的多样性》碳和碳的氧化物PPT课件(第1课时)
木炭
活性炭
碳单质+杂质
炭黑
焦炭
探究新知
木炭和活性炭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粒和少量杂质构成的。
木炭的用途
高性能木炭填充的枕头
木炭做成 的小盆饰 木炭燃烧取暖
活性炭的用途
冰
箱
净水器滤芯
除
臭
剂
防毒面具
食 品
脱
色
探究新知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
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木炭结构
如果将1 cm3的木炭的表面积平铺开来,约有 一个标准足球场那样大。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第1课时 常见的碳单质
思维导图
学习目标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3.懂得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导入新课
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O2 、 P 、C 、 Fe、 Cu 、H2 、 N2 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
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结构
决定
决定
性质
用途
课堂总结
碳的单质
⒈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 不同的物质。 如: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和C60分子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的单质。
课堂总结
石墨
C60分子
金刚石
课后作业
完成 练习与应用 1~4题。
探究新知
讨论:你认为吸附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还是化学变化呢?
你的根据是什么?
探究新知
结合金刚石、石墨、木炭及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 讨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性质
决定
用途
探究新知
问题思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A+B)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说明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
课题1主要介绍了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在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课题3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本单元教科书的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 注意采用探究的呈现方式。
2.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3. 既充分体现科技的发展,又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
4. 呈现方式图文并茂。
教学重点1. 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2.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
3.以碳的单质为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课时安排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2课时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2课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课时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目标1. 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 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 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4.以碳的单质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物理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以及“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的观念。
教学重点1. 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
2. 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玻璃刀、6B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投1 / 8影仪、电视媒体、防毒面具、导线、灯泡。
学生用具: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一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案A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元素组成的。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不同的元素组成不同的物质。
那么,在物质世界里,有没有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呢?二、新课教学大家讨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 姓名:班级:得分:一、单选题(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A.碳素墨水B.打印碳粉C.低碳生活D.石墨碳棒【答案】C【解析】“低碳生活”的理念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不是针对碳单质,故选C2.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氢气充探空气球B.焦炭用于炼铁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D.木材可以制作桌椅【答案】B【解析】A、氢气充灌气球,是利用了氢气密度小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焦炭用于炼铁,是利用了焦炭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木材可以制作桌椅,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3.被誉为“21世纪神奇材料”的石墨烯以其神奇特性承载着人们的无数想象。
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一层或几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片,用石墨烯和铝合金可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下列对石墨烯和烯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A.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B.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烯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D.烯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碳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所以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故正确;B、由题意可知,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单层石墨片,所以,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错误;C、石墨烯与铝合金,研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依然具有金属的性质,所以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正确;D、烯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故正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碳和碳的氧化物PPT课件(第1课时)
19
减少使用含碳燃料的使用
煤燃烧
燃气公交车
20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核电站
风力发电
21
太阳能飞机
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பைடு நூலகம்22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23
节约纸张,双面使用纸张
24
课堂小结
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 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
碳能与水反应。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反
29
5.如右图所示,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 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 壁倾倒二氧化碳。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蜡___烛__由__上__至__下___依__次__熄__灭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不___能__燃__烧__,___也__不__支__持__燃___烧__,__密__度___比__空__气__大__的性质。
37
注意: (1)CO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要点燃处理。 (2)实验开始时,要先通CO后加热(排净空气,防止 爆炸);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冷却后停止通气(防止生 成的Cu重新被氧化)。
38
(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含碳物质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2)有人用煤炉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于是在临睡前在
二氧化碳灭火器
13
气体肥料
汽水
14
干冰
人工降雨
15
干冰美食
舞台云雾
16
4.温室效应 (1)自然界中CO2循环 来源: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去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大气中CO2含量升高的原因: (2)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面积的减少。 CO2、O3、CH4、氟利昂。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材分析.
2、本单元教材的特点:⑴注意采用体验学习和探究 学习的方式,例如课题2在给出二氧化碳制取的反 应原理后,引导学生在制取氧气装置的基础上, 探究二氧化碳制取的装置。⑵教材内容在呈现方 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 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铅笔 芯,干电池等。介绍活性炭的吸附性时,配合插 图是冰箱除味剂,居室强力吸味剂等学生身边的 物质。⑶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例如,教材 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分子及 碳纳米管和温室效应等内容。⑷图文并茂。教材 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3、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
实验6-1改进:用块状木炭脱色,需要较长时间,可 作如下改进:在小烧杯中注入30 mL~40 mL蒸馏 水,加入少许红墨水至呈现浅红色为止,将其均 分入两个小锥形瓶(或大试管)里。取0.5 g干燥木 炭,在研钵中研细后,倒入其中一个小锥形瓶里, 充分振荡后过滤,可以得到无色溶液,再与另一 个小锥形瓶中未加木炭的原溶液对比,学生会对 木炭脱色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水的净化提到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本章通过实验证明 了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也从结构上解释了活性炭和木 炭具有吸附性的原因。再如:氧气性质中学习了木炭和氧 气的反应,本章更深入的学习了氧气充足与否对木炭燃烧 的影响。再如: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装置的选择与氧气实 验室制法的装置选择的对比,帮助学生又一次回顾了前面 的知识。又如: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将在第八章金属课题3 工业炼铁中再次得到巩固和深化。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中 与水反应生成酸,石蕊遇酸变红,使石灰水(碱)变浑浊 等知识将为酸碱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二氧化碳灭火 和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与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联系紧密。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1)
木炭+氧化铜澄清的石灰水碳和碳的氧化物 知识总结金刚石、石墨、C60一、碳的几种单质1. 金刚石(C )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 石墨(C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1)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电刷等。
注意:铅笔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2)无定形碳: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
活性炭、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于:制糖工业、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
3. C 60 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 和CO 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 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 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2. 碳具有可燃性:C+O 2CO 2(充分燃烧)2C+O 22CO (不充分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 碳具有还原性: 可用于冶金工业。
2Fe 2O 3+3C4Fe+3CO 2↑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化学方程式】C+2CuO 2Cu+CO 2↑⏹ 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 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4.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1.碳及其氧化物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理解。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原理的掌握。
3.将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碳及其氧化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自主发现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方程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c.请举例说明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d.如何书写碳及其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e.你认为碳及其氧化物在环境保护中有何作用?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a.根据反应原理,书写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解释以下现象:
8.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动画等,形象直观地呈现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9.定期组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呈现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木炭、石墨、金刚石等含碳物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作业课件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反应完成后,把被加热的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可以看到有_亮__红__色 的铜,这是由于_木__炭__有__还__原__性__,__能__与__氧__化__铜__反__应__,__生__成__金__属__铜___。
(3)图中酒精灯上加一金属网罩的作用是_使__酒__精__灯__的__火__焰__集__中__,__使__被__加__热__ _部__位__的__温__度__更__高__。 (4)实验结束时,应先_把__导__气__管__从__澄__清__石__灰__水__中__移__出___,再撤掉_酒__精__灯__。
(1)木炭还原氧化铜
①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_红__色__,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_变__浑__浊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C_+__2_C_u__O_=。高==温== 2Cu+CO2↑ (2)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使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_+__C__O_2_=_高=_=_温=_=__2_C__O__。 (3)应用:用于冶金工业。如焦炭能使氧化铁还原为铁,化学方程式为 _3_C__+__2_F_e_2_O_3_=高_=_=温_=_=__4_F_e_+__3_C__O_2_↑__。 4.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_氧___被夺去的反应。
5.(上海中考)化学反应C+H2O=高==温== H2+CO中的还原剂是( A) A.C B.H2O C.H2 D.CO
6.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
(1)反应开始后,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
_________
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学反__应__方__程__式_,是说_C_明+__反2_C_应_u_中O_=_有高_=_=_温__=__=____2__C__u__+___生C__成O_2_,↑__被。加热的试管中发生的化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3.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点。
2.强调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醒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和低碳生活。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碳的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c.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碳的性质及应用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碳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掌握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表达相关的化学反应。
3.学习碳的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了解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随后,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含碳物质,如石墨、金刚石、糖等,让学生认识到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上一节课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回顾碳的位置和基本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碳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等,通过化学方程式和实例,让学生理解碳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5.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大概念视角下的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案例研究——以“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教学为例
大概念视角下的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案例研究以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为例范效峰1㊀唐怀庆2(1.宿州市砀山县第五中学ꎬ安徽宿州235300ꎻ2.宿州市砀山县第六中学ꎬ安徽宿州235300)摘㊀要:大单元教学的顺利开展ꎬ应基于大概念的建构ꎬ立足于真实的情境任务设计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ꎬ坚持评价先行㊁目标引领㊁情境驱动㊁任务设计.这样才能使知识学习转化为能力素质的提升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大情境ꎻ大单元教学ꎻ案例研究ꎻ初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4)08-0118-03收稿日期:2023-12-15作者简介:范效峰ꎬ男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ꎻ唐怀庆ꎬ男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ꎬ大单元教学慢慢成为初中化学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大单元教学是以一个主题为核心ꎬ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情分析ꎬ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ꎬ组织㊁联结学习内容ꎬ形成贯通情境㊁任务㊁活动与评价的整体性教学.1教学案例展示1.1单元主题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选自«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学习主题.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ꎬ已经了解了碳与氧气的反应ꎬ知道一些含碳物质ꎬ但不清楚它们的性质与应用.在实验探究能力上ꎬ已初步掌握实验探究的步骤与方法ꎬ也具有了一定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表达能力.基于以上学情ꎬ确定了学生知识待增长点和能力待增长点为: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与应用ꎻ二氧化碳的制取ꎻ系统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探究.1.2单元教学设计1.2.1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学习ꎬ认识物质多样性ꎬ理解物质的结构㊁性质㊁用途之间的关系.(2)通过二氧化碳制取的学习ꎬ构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模型.(3)通过木炭的吸附性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等实验ꎬ体验科学探究方法与途径ꎬ培养创新精神.(4)通过认识碳循环ꎬ初步形成物质转化观ꎬ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1.2.2单元整体知识结构大概念反映学科本质ꎬ具有高度概括性㊁统摄性和迁移应用价值.结合«新课标»㊁不同版本的教科书㊁学情㊁单元整体性ꎬ可将本单元的教学以 在分子㊁原子水平上研究和创造物质 学科大概念为统摄ꎬ按照学科大概念㊁次级大概念㊁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顺序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ꎬ如图1所示.811图1㊀单元知识结构1.2.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本单元整体教学基于大情境创设ꎬ即解说烧烤中的碳化学.从 上㊁中㊁下 三个方面ꎬ设置了真实的情境.在每个教学环节ꎬ通过问题驱动和任务驱动ꎬ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ꎬ并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ꎬ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浅入深地展开.第一课时:烧烤中的碳化学(上)ꎬ其过程如图2所示.图2㊀烧烤中的碳化学(上)第二课时:烧烤中的碳化学(中)ꎬ其过程如图3所示.第三课时:烧烤中的碳化学(下)ꎬ其过程如图4所示.1.3课时教学过程(以第一课时为例)环节一㊀入情景ꎬ会思考ʌ展示ɔ播放新闻 淄博烧烤 和烧烤图片.ʌ问题ɔ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吃烧烤的?烧烤用什么加热材料?ʌ学生ɔ查阅资料ꎬ小组交流ꎬ思考并回答.ʌ讲授ɔ火的发现史㊁烹饪之器的演化史㊁人类图3㊀烧烤中的碳化学(中)图4㊀烧烤中的碳化学(下)饮食文明史.环节二㊀巧归纳ꎬ搭模型ʌ问题ɔ烧烤木炭都含有什么元素?碳元素能组成哪些碳单质?ʌ学生ɔ碳元素ꎬ列表归纳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ʌ归纳ɔ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ꎬ物质的用途反应性质.ʌ过渡ɔ这些碳单质的结构是怎样的ꎬ你觉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有怎样的关系?ʌ学生活动ɔ分组用球棍模型搭建不同碳单质的结构模型.ʌ归纳ɔ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ꎬ碳单质的性质有所差异ꎻ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ꎬ物质的性质反应结构.环节三㊀乐探究ꎬ求真知ʌ问题ɔ在学习 水的净化 时ꎬ活性炭起到了什911么作用?你觉得为什么它会有这样的用途?通入二氧化碳后ꎬ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呢?ʌ学生实验ɔ分组实验ꎬ探究木炭的吸附性.ʌ归纳ɔ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ꎬ可以吸附一些细小的颗粒㊁分子.ʌ展示ɔ多种无定形碳的性质和用途.ʌ问题ɔ烧烤利用了碳单质的什么性质?碳单质有哪些化学性质?ʌ学生ɔ碳的可燃性㊁稳定性㊁还原性.ʌ演示实验ɔ木炭还原氧化铜.ʌ学生ɔ观察实验现象ꎬ写出化学方程式ꎬ归纳碳的化学性质.环节四㊀会迁移ꎬ享成长ʌ问题ɔ如何甄选市面上优质的烧烤木炭?ʌ学生ɔ比较木炭燃烧的时间ꎬ比较木炭的还原性 ʌ布置作业ɔ调查附近烧烤店一个月内ꎬ烧烤木炭的消耗量ꎬ选出最佳烧烤木炭的类型.从辩证的角度看问题ꎬ思考 烧烤 带来的问题ꎬ提出自己的见解.1.4课时评价设计课时评价将互评和自评相结合ꎬ进行一体化设计.小组成员的评价表(略).2教学案例分析2.1立足核心素养ꎬ设计单元目标新课标下的单元教学应围绕核心素养ꎬ立足单元整体ꎬ分析教材内容的编写特点和教学价值ꎬ基于学生认知发展和学情分析ꎬ确定教学目标[1].本单元在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ꎬ从 化学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与实践 科学态度与责任 制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2.2创设真实情境ꎬ进行科学探究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ꎬ选择有意义的探究问题ꎬ引导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过程ꎬ加强科学探究中的科学思维ꎬ基于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建构化学观念.本案例以 解说烧烤 为主题情境ꎬ辅助以化学实验㊁新闻报道㊁科学史㊁实物㊁图片㊁模型等情境素材ꎬ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教学实际条件出发ꎬ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ꎬ开展科学探究ꎬ解决问题.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㊁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ꎬ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2.3采用 大单元教学 ꎬ建构知识联结案例立足于单元整体ꎬ重组单元课时为3课时ꎬ以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为学习线索ꎬ从研究 碳单质 到研究 碳的氧化物 ꎬ建立了 结构-性质-用途 模型ꎬ建构了 碳三角 的知识链ꎬ创设了多种有意义的情境和任务活动ꎬ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ꎬ体验成功的喜悦.既使教学过程相互关联ꎬ又使学生学会了研究物质的方法.2.4 教-学-评 一体化ꎬ发展学科素养在教学评价上ꎬ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案例中ꎬ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及时地给予评价和鼓励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及时地进行自评和互评ꎬ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ꎬ评价主题的多元化ꎬ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案例中ꎬ运用 交流共享 归纳对比 等学习方法ꎬ学生通过交流发言ꎬ引发思维的碰撞ꎬ提炼出有思维容量的问题ꎬ激发学生深刻思考ꎬ建构学科观念ꎬ促进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ꎬ发展学科素养.3结束语大概念视角下的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ꎬ从真实情境出发ꎬ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ꎬ有利于学科知识和学科观念的建构ꎬ也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ꎬ学生完成了多样的㊁情境性的学习任务ꎬ拓展课堂的参与度ꎬ促进深度学习ꎬ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参考文献:[1]叶兰ꎬ王丹ꎬ黄恭福ꎬ陈桂英.促进化学观念建构的单元教学设计:以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ꎬ2022(10):29-33.[责任编辑:季春阳]021。
人教版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教育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爱护环境保护绿水青山。防止CO中毒和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珍惜生命、遵重科学。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第二课时: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第三课时:二氧化碳制取的反应原理及实验装置
第四课时:制取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碳
第五课时:二氧化碳性质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单元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了解无定形碳(木炭、焦炭、活性碳、炭黑等)和C60。(2)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3)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第六课时:一氧化碳
说明
人教版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化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单元名称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单元共有3个课题,第一课题: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题: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第三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本单元属于基本物质内容,教材中有关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用途。教科书设置了4个实验和4个现象记录及分析表,配置了5幅图片,用简练的语言进行表述,为师生探究二氧化碳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本单元是初中化学基本物质教学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制取二氧化碳
(3)CO2与水的反应。(4).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课题1:适用讲解法,阅读法,讨论法,提问法等相结合;课题2:采用实验探究及多媒体;课题3:又把实验作为探究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来探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因而,采取的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是:探究主题-实验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1课时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选择题
1.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最好使用(C)
A.铅笔B.纯蓝墨水笔
C.碳素墨水笔D.圆珠笔
2.(2015,宜昌)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B)
A.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
B.组成上都含碳元素
C.属于单质的是干冰
D.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大理石
4.(2015,重庆)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C)
A .碳素墨水
B .打印碳粉
C .低碳生活
D .石墨碳棒
5.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C)
HCOOH =====热浓硫酸
H 2O +CO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 .实验中所需CO 可现制现用
B .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
C .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
D .该实验中所涉及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7.(2016,黑龙江)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 .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B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C .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
D .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8.下列有关碳单质的用途和性质之间的关系不相符的是(D) A .焦炭用于炼铁是因为焦炭具有还原性
B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硬度比玻璃大
C .用炭黑墨汁书写的字经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D .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是因为活性炭与有色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利用木炭的还原性用CuO 冶炼铜
B .天然金刚石是最硬的非金属单质,可制成钻石
C .利用活性炭的稳定性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D .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制造石墨电极
10.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碳粉时,提纯的方法是(C) A .隔绝空气加热混合物 B .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C .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D .加入水后过滤
11.(2015,牡丹江)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C 60、木炭的说法错误的是(D) A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B .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材料
C .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能力
D .C 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二、填空题
12.下列各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该物质的什么性质? (1)石墨用于电池的电极是因为有优良的导电性;
(2)活性炭可放于防毒面具的滤毒罐里滤毒是因为有吸附性; (3)金刚石用作钻探机钻头是因为硬度大;
(4)木炭可以除去房间里的臭味是因为有吸附性; (5)石墨常用于制造铅笔芯是因为质软。
13.(2016,呼和浩特)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煤燃烧时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
如图是北方家庭中冬天常用的煤炉,A 、B 、C 处分别发生不同的主要反应。
请写出A 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 +O 2=====点燃
_CO 2;C 处观察到蓝色火焰,原因是一氧化碳燃烧产生了蓝色火焰。
14.激光打印机是常见的办公用品,它所用墨粉的主要成分是极细的碳粉。
(1)碳粉不具有的性质是B(填字母)。
A .黑色 B .易溶于水
C .可燃性
D .常温下稳定
(2)将碳粉与氧化铜混合后加强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2CuO=====高温
2Cu +CO 2
↑,该反应中碳表现出还原(填“氧化”或“还原”)性。
三、简答题
15.1985年科学家发现的C 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它的形状像足球(图C),因此又叫足球烯。
1991年科学家又发现一种碳的单质——碳纳米管,它是由六边环形的碳原子构成的管状大分子(图D),图A 、图B 分别是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
用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碳纳米管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常温下足球烯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不活泼,简要说明理由因为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常温下不易得失电子。
(3)请你设计一个方案,证明足球烯和碳纳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以足球烯为例,用文字简要叙述)将足球烯放在充满O 2的密闭容器里加热使之燃烧,测定其生成物是CO 2,且CO 2里所含C 元素的质量等于燃烧前后足球烯减少的质量。
16.如图所示,向盛有NO 2气体(红棕色)的烧瓶内投入若干小块的木炭,连接好装置,稍待片刻,能看到的现象是:
(1)烧瓶内红棕色气体逐渐变浅甚至消失;
(2)水从烧杯内沿着导管进入烧瓶里;原因是由于木炭具有吸附性,将有色气体(NO 2)吸附到木炭表面,所以瓶内气体颜色变浅,甚至消失;外界大气压大于烧瓶内气体压强,水就被压入烧瓶内。
四、实验探究题
17.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1)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2)刚开始预热时,试管②中立即有气泡产生,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试管内空气受热膨胀(或气体受热,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
请你写出带点部分化学方程式:CO 2+Ca(OH)2===CaCO 3↓+H 2O ,C +2CuO=====高温
2Cu +CO 2↑。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气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
这样操作的原因是防止液体倒吸,试管炸裂、避免灼热的铜又被氧气氧化成氧化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