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省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学生对碳及其氧化物知识的掌握,培养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结合课堂所学,绘制碳及其氧化物相互转化的概念图,以直观展示各物质之间的联系。
2.实践作业:
-设计并实施一个家庭小实验,如用醋和小苏打观察二氧化碳的生成,或用碳粉和氧化铜粉末进行一氧化碳的还原实验。
2.利用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碳及其氧化物的直观认识。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注重课堂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评价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评价学生掌握碳及其氧化物知识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实验、讨论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评价作业时,不仅关注答案的正确性,还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差异;
-碳及其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
2.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纠正错误观点。
2.学生总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碳及其氧化物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关注气候变化问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如:“碳及其氧化物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碳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促进自我提高。
4.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4.通过对碳及其氧化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复习课。在前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碳的单质、氧化物以及碳的化学性质等相关知识。然而,由于该单元内容较为抽象,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仍存在困难。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和巩固,提高学生对碳及其氧化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提问:“你们对碳及其氧化物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直观的动画,讲解碳的单质、氧化物及其化学性质,如碳的燃烧、二氧化碳的生成等。
2.通过实验演示,如碳的燃烧、二氧化碳的制取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反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化学素养。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6课时,含教学反思)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6课时,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1)第1课时碳的单质 (1)第2课时碳的化学性质 (4)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7)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0)第1课时二氧化碳 (10)第2课时一氧化碳 (15)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8)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碳的单质【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4.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使学生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让学生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C60、碳纳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帮学生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木炭和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碳氏三兄弟”一天碳氏家族的三个兄弟在表功,老大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硬的,我能破石开山”;老二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软的,我很滑,能导电,但我过后留有痕迹”;老三说:“我在当前社会上广泛应用于高科技材料”。

你能总结出它们性质的特点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碳的单质提出问题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

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比较及用途:课堂讨论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知识拓展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一、教学目标与分析(一)目标1、了解一种元素能够组成多种单质。

2、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了解,初步理解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知道与此有关的一些用途。

4、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了解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高温时的化学活泼性。

(二)分析1、“了解一种元素能够组成多种单质”,就是要了解碳元素可组成金刚石、石墨和C60等不同的单质。

2、“初步理解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只需要了解构成金刚石的碳原子排列是网状,而构成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是层状,所以,金刚石很硬,能够刻划玻璃;石墨有滑腻感,可用作润滑剂等。

3、“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只需了解木炭、活性炭能吸附色素物质和有异味、有毒气体,同时了解吸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4、“了解碳的化学性质”,就是要了解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二、问题诊断分析1、学生可能会对“碳”和“炭”混淆不清,教学时应讲清楚“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比如碳单质、含碳化合物、二氧化碳等;而“炭”表示由碳元素组成的某种物质——木炭、活性炭、焦炭等。

2、同学可能会对同种元素能否组成混合物不能理解。

只要指出同一种元素能够形成多种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两种不同的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若放在一起,就组成了混合物。

所以同种元素可组成混合物。

但是,同种元素绝对不能组成化合物。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碳单质→结构和性质→性质和用途→碳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情境问题1:碳元素可组成哪些单质?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同一种元素可组成不同的单质。

师生活动:研究表明,透明的金刚石、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存有着差异。

问题2:金刚石、石墨和C60有哪些物理性质?有哪些主要用途?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形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的思想意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全章教案.doc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全章教案.doc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目的;1: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

通过单质的性质学习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共性、个性关系的认识人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教育。

2: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碳与氧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重要物性和用途;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重要物性,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教学过程:[提问]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讲解]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一、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讲解]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用途上的差异。

1.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2.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3.石墨可导电,可以做电极,又耐高温可做高温电炉的电极。

4.利用石墨传热性能好,并在温度骤然升高时不易炸裂,可做石墨坩埚。

5.利用石墨耐酸碱的耐腐蚀性强,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碱槽等。

[小结]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单质碳、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选取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思路。

过程与方法从不同角度认识本单元化学方程式的特征,确立本单元各物质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CO2、CO的性质、用途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碳单质、CO2、CO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难点:选取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思路。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自主探究】按照下表所列顺序,回忆所学知识,填写相关内容,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总结出研究方法。

请同学们自主完成,提出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内容以及你还有哪些疑问。

____________单质 ____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碳物理性质:__________ _____二氧化碳化学性质: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实验室制法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氧化物验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一氧化碳用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合作探究】碳的氧化物CO2CO项目氧气二氧化碳原料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原理装置图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为了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练习: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

其中错误的是()【经典例题】1.现有两瓶无色气体,一瓶为CO、一瓶为CO2、你有几种方法鉴别?2.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Cu+CO23. 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初三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共6课时)教案

初三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共6课时)教案

初三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共6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具有不同用途的探究,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

【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铅笔伴你从小到大,你一定不陌生。

你们也许还见过名贵的钻石,但你知道它们其实是〝一家人〞吗?化学世界就是这么神奇!【二】推进新课1.金刚石[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归纳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

[过渡]金刚石、石墨和C60是庞大的碳家族成员,其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投影展示][归纳总结]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其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等。

2.石墨[过渡]金刚石对光有折射和散射作用,但是同由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

阅读教材第107页石墨的相关内容,归纳出石墨的相关性质。

[归纳总结]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滑腻感。

[提出问题]生活中常接触到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单质,它们的结构与石墨类似,它们都具有哪些主要性质呢?[演示实验]实验6-1,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优秀教案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优秀教案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优秀教案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优秀教案一、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

2、化学性质(1)CO2 + H2O = H2CO3 H2CO3 = H2O + CO2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2)CO2 + Ca(OH)2 = CaCO3 + H2O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二、一氧化碳1、可燃性: CO + O2 = CO22、毒性: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中毒。

3、复原性: CO + CuO = Cu + CO2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二氧化碳制取的学习,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2〕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过程,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根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步擅长合作、勤于考虑、严谨务实、勇于创新和理论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教学难点:探究二氧化碳和水、石灰水的反响原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教学用具:1、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止水夹、集气瓶、火柴、盖玻片、双孔塞及导管、托盘天平、烧杯、矿泉水瓶、试管。

2、药品及相关物质: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蒸馏水。

教学过程:回忆一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化学方程式?实验装置?通过同学们预习课本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和化学方程式。

〔问〕大家想想:能不能利用制氧气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呢?〔答〕可以。

因为都是固体和液体反响,而且不需要加热。

问题:怎样判断瓶中是否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答〕:用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假设燃着的木条熄灭,那么证明搜集满。

动手操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学生活动〕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利用所提供的仪器或者自己选择有关仪器,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4.环保意义:讲解碳及其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异同;
3.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保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交流、合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展,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1.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教师详细介绍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图示、实例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化学方程式:讲解碳及其氧化物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强调书写规范,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表达化学反应。
3.实际应用:分析碳及其氧化物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如二氧化碳在饮料制造、一氧化碳在钢铁生产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学习效果。以下为具体的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梳理:按照教材内容,带领学生梳理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变化规律、检验方法等,形成知识网络。
4.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碳及其氧化物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会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4.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验和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2)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4)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教学重点:(1)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3)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阅读、探究、合作交流、演示教具准备:模型、图片、锥形瓶、木炭、红墨水、试管、酒精灯、导气管、铁架台、澄清石灰水和氧化铜粉末。

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一、碳的单质1、金刚石【学生演示实验】用玻璃刀切割玻璃【提问】1、根据生活经验,你知道玻璃刀切割玻璃的原理吗2、由此,你可以推断出金刚石的性质吗【讲解】1、金刚石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金刚石砂轮用来磨削硬质合金;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讲解】金刚石经过仔细的琢磨加工后,折光性能大大加强,成了商店里价格昂贵的钻石。

总结: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学生活动)2、石墨【过渡】金刚石是碳单质家庭中最璀璨夺目的、最稀有和昂贵的,而同为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指导看图】:书本石墨图【介绍】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细鳞片状的固体。

【联系生活:】生活中哪些物质中含有石墨(1)、质软【设疑】为什么石墨可以用作铅笔芯【讲解】石墨也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跟金刚石相反,它是硬度最小的矿物之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的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的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会首先回顾碳的基本性质和碳单质的结构,如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特点。接着,我会详细介绍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课本内容和实际案例,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同时,我会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化学反应的过程,增强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碳及其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的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九年级上册的化学课程中,碳与碳的氧化物是学生接触到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还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本教学案例将围绕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的复习课展开。通过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案例中,将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探究、讨论与合作,达到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4.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表达碳及其氧化物的相关反应,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教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教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知识目标】1.知道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应用。

3.了解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或点燃)的条件下能跟一些物质反应,会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素养目标】1.通过碳单质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2.通过对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建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思维关系模型。

【教学重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一、导入新课【导入1】张开你的嘴并说“啊……”,咦!你的牙齿上有个小洞。

现在你需要请牙医补牙了。

牙医在补牙之前,先要用钻孔器将龋齿上的损坏部分清理掉。

为什么牙医用的钻孔器那么坚硬和锋利,可以方便地在牙齿上打洞?答案还应从碳元素开始寻找。

这种钻孔器的钻头是用金刚石制成的。

金刚石是单质碳的一种形式,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正因为有了金刚石钻头,所以钻孔器才变得如此锋利。

石墨是单质碳的另一种形式,是天然存在的最软的矿物质之一。

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差别这么大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吧!【导入2】[提问]同学们认为最昂贵的物质是什么?[展示]金刚石“库利南”图片。

[讲解]钻石也叫金刚石,观看最大的金刚石“库利南”以及南非最大的金刚石“南非之星”。

说一说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过渡]金刚石坚硬耐磨、美丽动人,他有个“孪生兄弟”叫石墨。

相比起金刚石的坚硬耐磨,石墨的质地却很软,又是一副黑黑的模样。

既然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有如此大的差异,为什么把它俩称为“孪生兄弟”,其原因在哪里呢?二、探究新知探究一、碳的单质(一)金刚石1.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硬度大,熔点高,不导电(自然界最硬的物质)。

2.用途:作钻头、钻石等。

(二)石墨1.物理性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很软、电的良导体、熔点高、有滑腻感。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整单元教案 精品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整单元教案 精品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一、教育目标(一)知识储备点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3、碳的用途(二)能力培养点通过图文结合及对实验的探究获取所学知识。

(三)情感体验点通过对最新科技成就的探讨,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正确认识。

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疑点: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探究法思路:(1)在介绍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时,只要说明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即可,不介绍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及用途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3)要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4)木炭跟氧化铜的反应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实验时,要引导学生着重观察两个问题。

①看清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②试管里的粉末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实验现象,由学生自己分析木碳跟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教师加以指导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分析这个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引出还原反应。

(5)可组织学生做好本课题后的家庭小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步骤(一)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列举与金刚石、石墨有关的各种日常用品,对碳单质有初步的认识。

2.课前热身(1)你见过用来刻划玻璃的玻璃刀吗?你知道玻璃刀头上镶着的是什么物质吗?(2)我们写字用的铅笔芯是是用铅做的吗?3.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本课主要讲述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碳的作用,通过模型和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科研精神。

(2)四边互动互动1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探究明确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可作装饰品——钻石。

它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互动2石墨的性质和用途探究明确 通过图6—2可看出它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

石墨很软,在纸上划过会留下痕迹,因而常用于制铅笔芯。

以干电池里石墨为例,说明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化学学习道路上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化学现象和实验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碳及其氧化物的了解可能局限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对一氧化碳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3.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欲望。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碳及其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化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它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碳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利用多媒体展示碳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图片,如钻石、石墨、活性炭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碳的存在和多样性。
-碳及其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等方面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5.请同学们关注生活中的环保问题,举例说明碳及其氧化物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

1.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九年级上册化学

1.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九年级上册化学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二、单元目标
(一)课标要求
1.使学生掌握碳的基本性质,知道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用途以及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3.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二) 核心素养要求
1.建立化学观念:物质具有多样性。

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

2.培养科学思维: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科学方法,提高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的思维能力。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教案)

九年级化学学科上册第六单元(章)
九年级化学学科上册第六单元(章)
九年级化学学科上册第六单元(章)
九年级化学学科上册第六单元(章)
课题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课时划分 2 教学课时 1 总备课数
主备人备课组其他
成员
集体备课内容二次备课内容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程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根据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能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认识方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
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
难点
探究实验的设计
教法实验设计探究
学法分析讨论探究
教学
准备
烧杯2塑料瓶2导气管石灰水石蕊试液
教学过程
【实验6-4】如右图装置,向烧杯中倾倒一瓶气体(告知学生是
一种常见气体),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①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该气体的哪些性质?
③请你猜一猜,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设计一个实验证
明你的猜想。

实验现象
该气体的性质
你的猜想
你的实验
九年级化学学科上册第六单元(章)
11。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原理。
4.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1.碳及其氧化物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理解。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原理的掌握。
3.将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碳及其氧化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自主发现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方程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c.请举例说明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d.如何书写碳及其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e.你认为碳及其氧化物在环境保护中有何作用?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a.根据反应原理,书写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解释以下现象:
8.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动画等,形象直观地呈现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9.定期组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呈现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木炭、石墨、金刚石等含碳物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之间的联系。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点。
2.强调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醒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和低碳生活。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碳的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c.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碳的性质及应用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碳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掌握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表达相关的化学反应。
3.学习碳的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了解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随后,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含碳物质,如石墨、金刚石、糖等,让学生认识到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上一节课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回顾碳的位置和基本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碳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等,通过化学方程式和实例,让学生理解碳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5.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

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

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课题3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分散提出的。

例如,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等等。

本单元根据全书体系结构的设计,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

这样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设计思想:第一,碳单质非常重要,有必要介绍。

无论是从教材内容现代化、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物质组成多样性的角度都应该介绍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

第二,碳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碳的氧化物(CO和CO2)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

因此,本单元课题3介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可为学生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基础。

第三,课程改革倡导科学探究。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制取气体的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学生已学过的氧气的制取的基础上,探究气体的制备问题。

本单元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

例如,课题2在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以后,引导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和无轨电车等。

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

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管碳和温室效应等内容。

4.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C60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以及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仪器:金刚石的分子模型、石墨的分子模型、C60的分子模型、玻璃刀、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导线、灯泡、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足球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一、导入新课师:我佃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能组成单质,那么同种元素能否组成不同的物质呢?研究表明,透明的金刚石、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展示玻璃刀、C60的分子模型、铅笔)。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推进新课碳的单质1.金刚石师:展示金刚石及模型:生:学生观察金刚石样品后,尝试描述有关金刚石的物理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呈现正八面体结构。

师:金刚石可以用来切割玻璃、水泥,甚至大理石等建筑材料,制作钻头用于地质钻探、开采石油和打井等。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物质。

2.石墨师:金刚石对光有折射和散射作用,但是同为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

师:展示石墨及模型:师:(1)用手触摸一下石墨,有什么感觉?(2)用石墨在纸上划一下,会有什么现象?生:(1)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2)留下深灰色的痕迹。

师: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常用石墨作铅笔芯。

此外,石墨还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用来制作石墨电极。

师:展示石墨的用途。

投影课本上图6-2。

实验探究1: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在两个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将研细的木炭倒入其中一个小锥形瓶里,塞上塞子,充分振荡后过滤,注意观察带红色的水中颜色的变化。

再与另一个小锥形瓶中未加木炭的原溶液对比。

现象:红色消失,液体变无色。

结论:红墨水颜色的褪去是因为木炭的吸附作用。

师: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因此能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还强。

师:利用这一性质,活性炭会有什么用途?生:制作防毒面具。

师:展示防毒面具图片(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

师: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还有哪些用途呢?生:冰箱的除味剂、制糖工业的脱色剂、净水器等。

3.C60师: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形态的碳单质逐渐被人们发现,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另外还有碳纳米管。

师:展示C60分子模型:师:(1)C60的分子结构和什么相似?(2)C60是单质还是化合物?(3)C60中60表示什么?生:(1)C60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

(2)它是一种单质。

(3)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师: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目前,人们正在迸一步地研究C60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其在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的应用。

师:出示资料:C60在以下几个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①气体的贮存;②有感觉功能的传感器;③增强金属的强度;④新型的催化剂;⑤光学应用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单质不断被发现,碳单质的用途也将不断扩大。

除C60外,一些新的单质碳也相继被发现,如:C70、C240、C540等。

20世纪90年代初,科学家又致力于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纳米碳管的研究。

师:金刚石、石墨和C 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生:三种碳的单质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造成了性质上的差异。

物质的结构决定反映物质的性质决定反映物质的用途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不活泼师:投影资料: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

师:这说明了什么?生: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师:若升高温度,又如何呢?师: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生:C +O 2=====点燃CO 2师:当碳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

师:跟氧气反应:C +O 2=====点燃CO 2(充分燃烧) 2C +O 2=====点燃2CO(不充分燃烧)师:碳在高温时还有重要的性质。

师: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下图),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几分钟。

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

观察现象并分析。

生:交流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粉末中有红色物质。

分析得出产物为二氧化碳、铜。

师:上述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条件都已确定,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生:2CuO +C=====高温2Cu +CO 2↑师:从分子组成上看CuO 转变为Cu ,发生了什么变化?是谁导致了这种变化? 生:CuO 转变为Cu 失去了氧,是碳夺走了CuO 中的氧。

师: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练习:焦炭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 2Fe 2O 3+3C=====高温4Fe +3CO 2↑师:这个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属于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生:此反应是还原反应,其中碳具有还原性。

师:工业上常利用碳的还原性,制取多种金属。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很硬,可用来切割玻璃 2.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3.C 60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结构决定体现性质决定体现用途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1.高温下,碳能跟多种物质反应。

(1)跟氧气反应:C +O 2=====点燃CO 2(充分燃烧) 2C +O 2=====点燃2CO(不充分燃烧)(2)跟某些氧化物反应:2Fe 2O 3+3C=====高温4Fe +3CO 2↑ 2.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3.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燃性⎩⎨⎧跟氧气反应:C +O 2=====点燃CO 2(充分燃烧)跟氧气反应:2C +O 2=====点燃2CO (不充分燃烧)还原性⎩⎪⎨⎪⎧2CuO +C=====高温2Cu +CO 2↑CO 2+C=====高温2CO2Fe 2O 3+3C=====高温4Fe +3CO 2↑本节课以碳的知识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本节课采用的是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引导,进而提出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以及一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

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

2.初步懂得所选药品、装置的原因。

3.提高和锻炼学生收集加工简单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气体制取的过程和方法。

学会通过实验、讨论、阅读、实验方案等探究式学习,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解释收集到的信息——得出结论”整个参与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认识体会过程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继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合作的科学品质,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实验装置及收集方法。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思路。

仪器:小试管、药匙、注射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大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双孔塞及单孔塞(带导管)、带塞子的弯导管、水槽、酒精灯。

药品: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条。

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一幅“二氧化碳的循环”的示意图。

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推测图中参与循环的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

(组织学生交流)[过渡]二氧化碳被绿色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提供了我们生存需要的氧气和有机物。

二氧化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那么我们在实验室里如何得到它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