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
信仰的重建
2.什么是“程朱理学” ?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北 宋) (南 宋)
陆九渊 王阳明
(南宋) (明朝)
什么是“程朱理学”?
2.什么是“程朱理学” ?
①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河南程遗书》
②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河南程氏遗书》
③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朱子文集》
• 3.为何南宋以后,理学才成为官方哲学?
• 4.什么是“陆王心学”?
信仰的重建
• 5.为何会产生阳明心学?
• 6.宋明理学如何继承发展了传统儒学?
• 7.宋明理学的现实意义?
信仰的力量
信仰的力量
——宋明理学
信仰的危机 1.“理学”为什么出现在宋代?
宋初,历经五代纷乱,权威失坠,又有陈桥兵 变,黄袍加身,斧声烛影,人们如何确信这是一个 拥有合理性合法权力的政权?… …宋虽统一,但并 未恢复汉唐旧境,面对异邦的存在,赵宋在想方设 法抵抗异族之外,凸显自身国家合法性,张扬自身 文化合理性的需要就格外迫切。
民:精神生活世俗化的需要
理学为什么出现在宋代? 1.“理学”为什么出现在宋代?
条件: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 士阶层的扩大、文化政策的宽松
信仰的危机 1.“理学”为什么出现在宋代?
必要性:君:重构政权合法性的愿望 士:“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 民:精神生活世俗化的需要
可能性: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科技的进步 士阶层的扩大 文化政策的宽松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君:重构政权合法性的愿望
信仰的危机
1.“理学”为什么出现在宋代?
课件7:第3课 宋明理学
心学,又称“良知之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它与程朱 理学不同的是,陆王心禅学茶主一味张道以在其人中“心”为宇宙的本体 (程朱理学以“道”或“理”为宇宙的本体),这一体系 强调自心,主张修生养性,返身而诚,认为在顺境或逆境 下也不能动摇。南宋陆九渊成为心学的创始人。陆九渊强 调人的主观意志方面的思想,以心即人的主观性作为哲学 的核心,明代王阳明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学说,成为集心学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禅茶原一味是道外在在其中的“理”,陆王心学 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 “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 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禅茶一味 道在其中
之大成者,因而又称“陆王心学”。
讨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 (1)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禅现茶一形味式道在,其都中 继承了孔“仁”“礼” 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 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 自然欲求; 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 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禅性茶格一味都道起在其了中积极影响。
禅茶一味 道在其中
少数民族接受儒家思想
2.隋唐时期的儒学: 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禅合茶一归味儒道”在其(中“三教合一”)主张
尊道 唐朝实行三教并行政策 礼佛
崇儒 儒学家的努力: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禅茶一味 道在其中
佛教盛行 a.统治者支持和扶持。禅茶一味 道在其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
二、程朱理学 1.什么是理学? 含义:所谓“程朱理学禅”茶,一味指道两在其宋中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儒学。 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 包括各种不同的学派。 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 为最高范畴的学说,称为“程朱理学”。 理学是北宋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
第3课宋明理学
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二、程朱理学
1、背景: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北宋时,儒家 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2、形成: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 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家体系。
“理学”一词,早在宋代就被用来概括当时 的儒学。朱熹和二程都说过“理”。程颢曾说过: “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 来。”“理”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宋明理 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是 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 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 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 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 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这是 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
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内容: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理”。他们所说的“理”都是指封建的 伦理纲常。
共同点:
影响: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 起了积极影响。
尊卑等级、轻视自然科学、轻视个体自由、重礼轻法
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 (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 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 是( )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人们的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 B、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C、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D、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思想核心:“致良知”
2.王阳明 材料三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
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学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心外无佛,即心是佛”“心 即理”“心外无物”
更多地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
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 儒学危机
一问:儒学什么时候开始受到挑战?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问:儒学受到挑战的原因?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缺陷
三问:儒学受到挑战有哪些具体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教呈现融合趋势, 但儒学的影响范围在扩大
隋朝时期: “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唐朝时期: 三教并行(尊道、礼佛、崇儒)程颐来自天者,理也。——(宋)程颢
朱熹
字元晦,号晦庵,生活于南宋 时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后人尊 称“朱子”。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吸收哪家理论)三 纲五常与理是什么关系?
材料一 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 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河南程氏遗书》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 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通章)之为三 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
——《二程遗书》
理学的方法论:格物致知
目的在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2.二程与朱熹思想异同(大同小异)
二程
哲学观 伦理观
天理是宇宙本源 先理后物
“人伦者,天理也”
第3课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一、学习目标: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学习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二、知识链接: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
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严格区分天、道、性、心等概念,表达了理1、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三教合一的趋势为宋明理学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动摇;儒学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发展;(2)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_____________的主张,又称___________,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统治者奉行___________的政策,即__________________。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2、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1)先声——儒学大师__________率先提出复兴儒学(2)兴起——______________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
问题探究:结合必修一、二教材有关北宋时期社会状况分析北宋时期理学产生还有哪些社会条件?3、社会政治:唐末五代十国的长期分裂,战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需复兴儒学以稳定和巩固统治。
4、社会经济:北宋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商品经济繁荣,为理学的产生、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5、思想文化:(1)理学兴起与儒学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
三教合一,促使儒学吸收、融合了佛道的思辨成分,实现了自身的理论化、思辨化,为理学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2)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3)理学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
北宋学者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大胆抛弃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移经改经、独立思考,对儒家经典大义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ppt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 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2、积极:
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 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 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 的庄严。)
(2)新发展:
从内容上: 吸收了佛教、道教精神
从传播范围: 北方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力崇儒兴教
从影响: 儒学不仅是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 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2、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1)隋朝: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唐朝:奉行三教并行----尊道、礼佛、崇儒.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佛教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
首先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他们将佛 教作为巩固统治,麻痹和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武器—— 政治需要;其次是社会矛盾的尖锐。当时南北对峙,王 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民要 寻求精神上的寄托——社会基础;再次,佛教本身具有 很大欺骗性。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 证的来生幸福上,使人感到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和安 慰——思想基础;第四,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寺院占 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 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第五, 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 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机 会均等的满足。
2006宁夏银川 宋明理学对先秦两汉儒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提出“理”的观念系统,用以解释传统儒学, 实现儒学的哲理化 B、提出“格物致之”的方法 A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克服内心的恶私欲以“在致良知”
第3课宋明理学
【课后练习】
4.(2015·海南高考·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 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 “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课后练习】
5.(2015·北京高考·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 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 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 选项正确的有( )
要以皇帝之身出家。
—高骈
问题探究一: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以 后儒家的正统地位还牢固地保持着吗?
随着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一、探理学之源——背景
材料三:传统儒学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 挑战:他们关于宇宙与人生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找到 终极的立足点,而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实际问题的伦理、道德与政治。
朱熹
心 学 的 集 大 成
者 王阳明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 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其思想后被奉为官方正统儒学。
日本近代著名军事家东乡平八郎,曾为 王阳明学说所折服,特意佩一方印章, 上面篆刻“一生俯首拜阳明”。 蒋介石多次自称为王阳明的信徒,并把 台北草山命名为阳明山以示纪念。
二、走理学之路——内容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课后练习】
2.(2018.4·浙江高考·7)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
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 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
必修三_第3课_宋明理学
2.统治者加强统治的需要 感悟历史的必然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思
二、程朱理学
1.什么是理学
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 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 怀联系起来。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 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学”。理论
化、思辨化
道
佛
理学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的产物,它 以“理”(或“天理”)为核心 是一种既贯通 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儒 目的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主要派别——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 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 去伪存真。
材料 中国的县志中有丰富的女性资料,它们清楚地表明,妇女 的贞节是当地荣誉的象征……对风俗的描述,列女志的前言, 甚至许多地方志的编纂体例都清楚地显示,女性贞节是向外部 世界描绘地方道德标准的综合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来自长江下 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说服力,其中有如下描写:“歙欲称闺门邹 鲁(指文教兴盛之地),盖山川清淑之气所独钟,抑亦程朱之 教泽。” ——邓小南等《中国妇女史读本》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何以对女性贞节作为 地方道德标准产生影响。 “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朱熹认为三纲五常 就是天理,强调“存天理,灭 人欲”;程朱理学在宋代以后成 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并成为地方教化的工具;女性贞 节观是程朱理学的体现,受到地方推崇和不断强化,从而成为 地方道德标准。
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将天理 的核心为“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为 “仁”。
北宋二程 程颢
1032-1085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第3课宋明理学
3.政治理论----道统论(提出“理”的目标) 道——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统—— 指圣贤相传之传统 核心——“正君心” 目的:巩固儒学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
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体现在哪?
1、“道统论”进一步巩固了汉代以来儒学的 正统地位 2、从“天理”的角度重新阐释了儒学,实现 了儒学的哲理化。 3、把个人修养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强化 了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心的社会 功能。
四、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 2.主要思想:
⑴陆九渊的心学理论: ⑵王阳明的心学理论: 3.评价: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特别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有激励人们 奋发立志的积极意义。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差别
“敌机来了”
程朱理 学代表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主要流派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标志着儒家思
想的成熟。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儒学面临的挑战与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冲 击儒学的统治地位.
东汉时期明帝时(公元68年)为铭记佛法传入之功,修建了 这座白马寺。与孤零零的白马相比,北魏时期龙门石 窟的气魄已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建,石窟佛像达 到十万多尊,可以说是佛教盛行的写照和缩影。
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 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 道理并努力实践之。 主张:扫落枝叶,直奔 主题。
陆九渊(1139-1193)
王守仁(1472-1529)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 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 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 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致良知”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
佛:(未来) 为失意时的安慰 “胜者为王,败者为僧”
道:(人生) 为老年时的祈求“长生不老”
2、政治:宋明加强君主专制,对抗少数民族,
探究儒家经典大义成为时尚。
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 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2)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 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 并不低。 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 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 是世界”。
材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 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 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
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 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 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同心同德 心领神会 心想事成 心有灵犀 心心相映 心不在焉 一心一意 心猿意马 人心齐泰山移 眼不见心不烦 心静自然凉
(三)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 世界观 同 哲学范畴
“理”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心”是万物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点 方法论
格物致知(外在)
内心反省(内在)
理学,曾经充当过羁绊历史前进的枷锁,它 也曾经在我们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激发出每个人 心中最后的吼声 。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清)
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 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 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
第3课宋明理学
(一)程朱理学
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 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 的目的就是“遏人欲存天理。”
朱熹
世界——理
“存天理,灭人欲”
三纲五常
二、宋明理学:
认识论 ---“格物致知”
材料一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材料二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世界本原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认为本心是“理”。
《父子关系》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 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 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 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 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 决定的; 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不要偏离 道德修养 天理 。 异: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要求和途 径不同。
第3课
宋明理学
小结:
儒学在宋明时期发展到新的阶段:理 学→心学 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 陆九渊、王阳明
程朱理学 对世 界本 原的 异 认识 哲学 范畴 达到 理的 理是世界的 本原
第3课
课标要求: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三教合一” 1、表现 魏晋南北朝:三教互相影响和发展 隋朝:儒家提出“三教合归儒” 唐朝:三教并行 尊道、礼佛、崇儒 2、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
“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
第三课笔记
第3课宋明理学一、三教合一1.汉武帝以后-----儒学繁盛,确立正统地位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并本土化,道教传播广3.隋朝时期------儒家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
4.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佛道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思考: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①佛教盛行★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动荡和战乱时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予人民精神寄托;★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户籍,可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形成独立的寺院经济;★佛教为了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
②道教在民间传播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
利用宗教发动起义;在上层社会、下层民众中皆有信徒。
③儒学本身的缺陷(最主要)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
5.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①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②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③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
二、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宋明理学(1)含义:理学是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的产物,它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2)理学的产生原因:①政治上,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
②经济上,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③文化上,科技文化的进步。
④基础: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3)思想来源:宋明理学是以儒学为基础并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4)代表:北宋-----程颢、程颐(“二程”)南宋------朱熹(5)统治地位的确立:明初,为了强化思想统治,朱元璋和明成祖大力提倡程朱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共31张ppt)
四、不忘初心——理学传承
照亮民族
(留人 宋取生 )丹自 文心古 天照谁 祥汗无 青死 。* ( 清匹天 )夫下 顾有兴 炎责亡 武。* (要粉 明留身 )清碎 于白骨 谦在浑 人不 间怕 。* (岂苟 清因利 )祸国 林福家 则避生 徐趋死 之以 。*
点亮人生
修身养性十二诀:敬、静 坐、早起、读书不二、读 史、谨言、养气、保身、 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 作字、夜不出门。
材料3: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 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 ——《朱子语类》 材料4:天下只有一个理,在天为命,在义(社会) 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 ——《河南程氏遗书》 材料5:陈抟(著名道士)以《先天图》传种放,种 放传穆修,穆修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 ——《宋史·朱震传》
人人皆可成圣!
如何致良知、知行合一?
材料5:静坐息思虑,无事时省察。──王阳明 材料6:人必须在事上去磨练,这样才能清静时也 安定,变动时也安定。
──摘自王守仁《传习录》
材料7: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不能分离, 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与知相分离的行,不 是笃行。 ──摘自王阳明《传习录》
以理杀人
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 ‚节烈‛妇女。这些妇女有夫亡 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有 丈夫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 也有未婚夫死不嫁他人的‚望门 寡‛,还有未出嫁的男方死亡以 自杀表明贞节的‚烈女‛。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 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 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 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埋掉儿 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挖坑 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妻 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 以兼养孩子。
双凤洛阳创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马鞍山和县姥桥镇联合初级中学许芝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材分析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发展阶段宋明时期理学兴起的背景;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和评价。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三教合一”、宋明理学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说出宋明理学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从课本提取信息,探究历史问题;通过比较综合归纳,探究历史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炎祖国文化宝库增益新的内容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1、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难点:理解理学与心学的异同;正确评价理学和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从此儒学便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与血液,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
历史的长河滚滚而流,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儒学的权威会不会受到挑战呢?答案是肯定的!儒学的信徒们是如何应对挑战的呢?儒学又如何保持它的主流地位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学说!儒学之所以能够保持它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思想体系。
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宋明理学阶段。
理学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什么是理学?宋明理学为什么会兴起?他们的主张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宋明理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第三课 宋明理学
二程
程朱理学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 常…… ——《朱文公文集》 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 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岂不是天理? ——《四书章句集注》 从材料二三概括,什么叫天理?
天理即“三纲五常”, 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郭巨埋儿》
材料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 林则徐 材料4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 大师张载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世开太平。” 2、根据材料评价宋明理学 积极: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 约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和民族精神有着积 极影响。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 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凸显人性的庄严。)
怎样理解
《父子关系》 友问:老爸和儿子怎么相处呢?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 安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 能有忤逆之念,即使老爸错了,也不要反对, 这就是孝。” 阳明说:“人本来就有孝心,但还要反省,孝顺自己 老爸就是孝行了?不,我们还要对别人的老爸 尽孝,这才是孝。” 答 案: 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决定的; 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不要偏离天理 。 异: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要求和途径不同。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①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
②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 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王阳明
★怎样理解二程、朱熹、王阳明观点的异同? 《赏花》: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 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 花才是美丽的。我不见花哪有美丽” 答 案: 同: 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异: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心学 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3课 宋明理学
1.魏晋南北朝: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主张以儒学为主。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3-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程朱理学
产生 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 背景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17-
第3课 宋明理学
12345
5.理学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所谓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所以A 项正确。B项错在“圣人独有”,C项明显不符合心学理论,D项错在“外部世界”,应是 内心世界。 答案:A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1-
第3课 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
1.识记魏晋南北朝 时期儒学的发展以 及宋明理学的主要 内容。 2.分析理解儒学在 宋明时期发展变化 的主要原因及其主 要特点。 3.认识宋明理学的 重大历史价值和社 会影响。
思维脉络
-2-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5-
第3课 宋明理学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宋明理学的发展特点 史料导入
宋朝的儒学传统已经有别于早期的儒学。早期儒学专注的是政治和道德方面 的实际问题,因为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组织和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宋朝的儒学学 者研读传统的儒学经典著作,但是他们也熟悉佛教作品。他们在佛教思想中发现 了许多值得赞赏之处。佛教不但拥有富有逻辑的思想和论证,还对儒学思想家未 曾系统探究的问题如灵魂的特性和个人与宇宙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样, 宋朝的儒学学者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由于他们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 影响也继承了传统的儒学的价值观念,因此以新儒学而闻名。
第3课《宋明理学》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三、寻理学之果——评价
1、消今极天:,在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刻,宋 明理用学三伴纲五随常在维我系们封建身专边制。制审度,视压宋抑明、扼理学,我 们看杀到人了们的封自建然礼欲教求,对产人生性了的消极压影抑响,。 但我们也 2看的、到灵积了魂极无。:数面对因理追学求,气我节们品应德该而去变蔑得视挺,拔去高跪大 拜在我,重理责还们视统任是每主 情 和观 、 历去个意 自 史取人志 我 使舍成力节命,长量制,,、又去面注发凸扬前重奋显弃的气立人,终节志性、,的这身品尊强应命德严调该题, ,人讲 对的是,究 塑社一这以 造会个也摆是 一个中摆华在民族我性们格民起族到了发积展极面作前用。的永久命题……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岂因祸福避趋之。
——宋·文天祥
——明·于谦 ——清·林则徐
理学的影响
积极:
①
国内: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 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人的社会
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 国际:流传到朝鲜、日本,影响深远
消极: ① 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② 压抑人的自然欲求
①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什么?
②什么是“理”?
③通过什么方式认识“理”?
二、走理学之路——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一)程朱理学
2.内容: 宇宙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核心) 伦理观: 伦理道德观念(三纲五常) 个 人:“存天理,灭人欲” 方法(认识论):“格物致知”
——不在于求科学之真,而在于明道德之善
又问(程颐):“人或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 否?”(即某人又问程颐:有的妇女丈夫死后生活贫 穷无依无靠,能否再嫁人?)
第3课 宋明理学——儒家思想的成熟
三、学习延伸:(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 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 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 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②宋明理 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 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 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③宋明理 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 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 进步。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 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 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具体影响 —— ( 1 )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其实质 是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2)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 消极的影响。(3)理学重视主观意志 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 情,自我调节、发奋立志,强调人的 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 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 极作用。
第3课 宋明理学——儒家思想的成熟
一、形成背景 1.儒学逐渐吸收佛、道精神 2.儒学复兴运动的开展 二、理学派别及主张 1.程朱理学:本体论、伦理道德、认识论 2.陆王心学:本体论、认识论 三、理学的深远影响(总体影响):对中国、 对世界
本体论: 程颢、程颐:认为 是宇宙 万物的本源,先有 而后有 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朱熹: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 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 的 ,它是 的最高 境界。
认识论: 陆九渊: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 心即是真理”,认为只需 就 可得到天理。 王阳明:①在社会领域,认为社会 动乱的原因是 破坏所致,只有 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② 在哲学领域,提出了“ ”和 “ ”的学说 。
陆王心学中“心”的含义—— “心”即“理”或“天理”, 是人的主观性、宇宙的本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 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 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黄巾 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 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 区仍然继续流传, 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 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 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 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产生 、
时代背景
①理学的兴起与宋代政治特点密切相关。隋唐五代的长期 理学的兴起与宋代政治特点密切相关。 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 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宋代一 理学的兴起与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②理学的兴起与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纲常松 道德式微,、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 弛,道德式微,显然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在 统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释 统政局后,农业显然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因、 ③理学的兴起与思想史自身进程密切相关。理学是儒、 理学的兴起与思想史自身进程密切相关。理学是儒、 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 此,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 此基础上,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 此基础上,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哲学本来就以 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 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中国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 便由此而形成。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家学家革除时弊,, 便由此而形成。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家学家革除时弊,拯 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 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 形成一个重要转折,韩愈倡儒学道统,辟佛、 形成一个重要转折,韩愈倡儒学道统,辟佛、道,打破了 救文化,整顿人心,重树人伦与儒家价值, 救文化,整顿人心,重树人伦与儒家价值,重建儒学道德 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教并盛的局面。宋代儒学为了与统治建设相适应, 三教并盛的局面。宋代儒学为了与统治建设相适应,儒学 形上学的主观努力。 形上学的主观努力。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 道统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 道统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理学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 需要 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 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 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论, 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论, 讲注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 讲注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 、 2、隋唐时期 、
(1)隋朝: )隋朝: 三教合一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挑战 (2)唐朝: )唐朝: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 、 2、隋唐时期 、
(1)隋朝: )隋朝: 三教合一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挑战 (2)唐朝: )唐朝: 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要复兴 儒学
吉安城里有一条阳明路,是沟通城区东西交通的主要街道,两旁 吉安城里有一条阳明路,是沟通城区东西交通的主要街道, 成为城内最繁华的区域。大多数人知道, 成为城内最繁华的区域。大多数人知道,这条街道是纪念明代大思 想家、政治家王守仁的, 阳明”是他的号。其实, 想家、政治家王守仁的,“阳明”是他的号。其实,王阳明在庐陵 只当七八个月的知县,时间很短, 只当七八个月的知县,时间很短,其他当庐陵地方官时间比他长的 人不计其数,为什么吉安人单就以他的号来命名街道呢? 人不计其数,为什么吉安人单就以他的号来命名街道呢?主要有两 个原因。 王阳明是浙江余姚人,中进士后在朝廷任职, 个原因。王阳明是浙江余姚人,中进士后在朝廷任职,因反对宦 官刘瑾,被贬到贵州山区。两年后复出,连连升官, 官刘瑾,被贬到贵州山区。两年后复出,连连升官,曾任南赣汀漳 巡抚,管辖江西福建几个州,又当了南京兵部尚书, 巡抚,管辖江西福建几个州,又当了南京兵部尚书,还总督两广及 江西军务,是明代中期政坛上一位有才干、有实绩的风云人物。 江西军务,是明代中期政坛上一位有才干、有实绩的风云人物。更 重要的是,王阳明创立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体系, 重要的是,王阳明创立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体系,提出了 心外无物” 知行合一” 致良知”等著名论断。 “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致良知”等著名论断。他的理论 不仅在明代中后期于思想文化界一统天下,成为主流, 不仅在明代中后期于思想文化界一统天下,成为主流,还对整个中 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庐陵有一批阳明“ 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庐陵有一批阳明“心 的忠实信徒。二是王阳明在庐陵任知县期间, 学”的忠实信徒。二是王阳明在庐陵任知县期间,用实际行动教育 感化了人们,办了几件使庐陵百姓受益不少的实事, 感化了人们,办了几件使庐陵百姓受益不少的实事,厚道的庐陵人 感恩戴德,怀念这位好“父母官” 建了座“阳明堂”纪念他。 感恩戴德,怀念这位好“父母官”,建了座“阳明堂”纪念他。若 干年后, 阳明堂”边的老街扩建,新街就叫阳明路。 干年后,“阳明堂”边的老街扩建,新街就叫阳明路。
第三课 宋明理学
吉安一中 胡全俊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 、
(1)面临严重挑战 ) ①佛教盛行; 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①佛教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同时,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同时,当时南 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 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 神上的寄托,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迎合了这种需要, 神上的寄托,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迎合了这种需要,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 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 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 院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加上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 院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加上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 面作了自我改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 面作了自我改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机会均 等的满足。所有这些导致佛教的盛行。 等的满足。所有这些导致佛教的盛行。
)、儒 (2)、儒、佛、道三家相互影响和融合 )、
(1)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 )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 结合在一起;名教即自然” 封建的尊卑、 结合在一起;名教即自然”,封建的尊卑、上下 关系合乎自然,生而固有, 关系合乎自然,生而固有,不能否定 (2) 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提出道教 ) 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道教 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 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 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 (3)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 )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 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特别是调整了与 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 儒学的关系。如解释戒杀为仁, 儒学的关系。如解释戒杀为仁,戒盗为义 。
隋末,道教徒积极参与了灭隋建唐的政治活动, 隋末,道教徒积极参与了灭隋建唐的政治活动,到 唐朝初年,李渊和李世民尊道抑佛,先道后佛, 唐朝初年,李渊和李世民尊道抑佛,先道后佛,李世 民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裔,确立了道教的特殊地位。 民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裔,确立了道教的特殊地位。 武则天谕令佛教应在道教之上,道教势力受打击。唐 武则天谕令佛教应在道教之上,道教势力受打击。 睿宗、唐玄宗父子二人迷信道教, 睿宗、唐玄宗父子二人迷信道教,道教优势又逐渐得 以恢复。唐肃宗、唐代宗崇佛,道教势力再次衰退。 以恢复。唐肃宗、唐代宗崇佛,道教势力再次衰退。 到了唐武宗时,朝廷废禁佛教,独尊道教, 到了唐武宗时,朝廷废禁佛教,独尊道教,第三次出 现道胜于佛的优势。道教宣传清净无为、 现道胜于佛的优势。道教宣传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 思想,与儒家的“民本” 仁政”思想、 思想,与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轻徭薄赋 的要求有相同相通之处和异曲同工之妙, 的要求有相同相通之处和异曲同工之妙,适应了唐初 社会在大乱之后,天下初定,人心思治, 社会在大乱之后,天下初定,人心思治,统治者调整 政策的政治需要。同时,道教也提倡佛教的“ 政策的政治需要。同时,道教也提倡佛教的“因果报 还鼓吹儒学的“ 忠于君主) 应”,还鼓吹儒学的“忠”(忠于君主)和“孝” 孝敬父母),此外,还搞巫师的一套“长生术” ),此外 (孝敬父母),此外,还搞巫师的一套“长生术”, 不仅适应了统治者麻痹人民的需要, 不仅适应了统治者麻痹人民的需要,也迎合了统治者 追求长命富贵的欲望。 追求长命富贵的欲望。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 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 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 么是“不备” 要么是“不明” 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思考:为什么少数民族统治者也提倡儒学? 思考:为什么少数民族统治者也提倡儒学?
①儒学首先是一种行为哲学,它与传统的相对稳定的农耕生 儒学首先是一种行为哲学, 首先是一种行为哲学 活相适应,逐步演变成日常生活行为准则 日常生活行为准则, 活相适应,逐步演变成日常生活行为准则,维护社会生活的 秩序化,迎合了传统社会的客观要求, 秩序化,迎合了传统社会的客观要求,也迎合了少数民族社 会的需要。 会的需要。 儒学对统治阶级是一种进行思想控制的工具 进行思想控制的工具; ②儒学对统治阶级是一种进行思想控制的工具;对士人知识 分子、社会精英是人生信条,又是借之参与政治的手段, 分子、社会精英是人生信条,又是借之参与政治的手段,受 到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欢迎。 到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欢迎。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大 融合时期,人民渴望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融合时期,人民渴望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儒学强调的 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容易被人民所接受, 是“和”,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容易被人民所接受,有利于 少数民族的统治。 少数民族的统治。 传播的更广, 儒学比佛教、道教传播的更广 影响更大, ④儒学比佛教、道教传播的更广,影响更大,少数民族的统 治阶级也认识到儒学是最好的统治人民的一种精神工具。 治阶级也认识到儒学是最好的统治人民的一种精神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