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弟子与新自由主义在拉丁美洲的泛滥
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发展简史【摘要】:【关键词】:一、新自由主义的概念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发表了大量以批判“新自由主义”为主题的文章和专著。
笔者从CNKI检索到文章有:以“新自由主义”为题的有44364篇;以“新自由主义”为关键词的有9302篇。
各类媒体、刊物、专家对“新自由主义的”协同批判,可谓蔚为壮观。
然则何为“新自由主义”,为何遭到学术界的一致批判?其实,“新自由主义”是一个舶来概念。
因为在英文中,N ew liberalism和Neo liberalism往往都被翻译为“新自由主义”。
详细阅读“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性文章,笔者发现其实国内批评的是所谓的Neo liberalism。
为了比较清楚、全面的阐释New liberalism和Neo liberalism之间的区别,澄清翻译的混乱,也为了更好的理解批判的靶向所在,笔者详细的考察了两种“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new liberalism“New”意思是“新的”相对于旧的事物而言。
一般而言,新自由主义是通过扩大和改变传统自由的消极(否定)含义对古典自由主义做出的否定。
既然新自由主义是对古典自由的否定,我们就有必要追溯下古典自由主义的发展,从中透视出新自由主义的逻辑脉络。
1.古典自由主义。
西方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可追溯到洛克、孟德斯鸠、亚当、斯密、边沁、密尔等思想家的著述当中。
洛克被誉为古典自由主义之父。
洛克通过继承前人的自然权利学说,提出个体与生俱有不容被他人剥夺或侵害的“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由此奠定了自由主义的两个最基本的自由观念:经济自由和信仰自由。
洛克通过从自然状态推导出社会契约理论,从逻辑上确定了国家(政府)的消极地位。
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服务,保护社会成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政府的合法性在于不违背社会成员的意志,不掠夺和侵吞公民的个人财产。
简而言之,政府就如“看不见的手”一样,只是起到消极保护作用,亦即最小政府的概念。
孟德斯鸠沿着洛克的分权思想,设计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和相互制约的政治定律,认为没有分权就没有自由,没有对权力的制约必然出现对权力的滥用。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第六次货币战争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第六次货币战争拉美债务危机本章导读:l 22位诺贝尔奖得主,芝加哥学派是怎样炼成的?l 芝加哥学派是怎样给全世界洗脑的?l 中国为什么有那么多经济学家说胡话?l 你下套,我收索,美国政学两界的邪恶组合!l IMF真的是为了帮助拉美才援助他们的吗?1.四百年屈辱史和民族工业强国梦拉丁美洲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历史上曾经孕育过灿烂的玛雅文化和强大的印加帝国,但这里也是个苦难深重的地方。
最早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是印第安人,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欧洲人就在这里进行着无休止的杀戮和掠夺。
最初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再后来是荷兰、法国和英国,最后加入但也最善于掠夺是美国。
1494年6月7日,在教皇的调停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签定了《托德西利亚斯条约》,瓜分殖民地,美洲也被这两个国家垄断。
到1541年,北起加利福尼亚湾,南至南美洲最南端的广大地区,几乎完全为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所占领。
为了最大限度地压榨殖民地,保护本国的工业,宗主国对殖民地的产业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只是把殖民地当作独占的廉价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倾销市场。
例如西班牙王室禁止殖民地生产棉、毛织品,不许开采铁矿和制造铁器,而且殖民地只能与宗主国进行贸易,不得与其他国家往来。
所有开往殖民地的船只必须由塞维利亚起航(1717年改为由加的斯起航),所有货物必须由西班牙船只装运。
这些限制性的规定,造成了殖民地的产业极其单一,例如巴西当时作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其主要的产业就是“巴西木”的出口和甘蔗种植。
16、17世纪,荷兰与英法相继崛起,面对美洲的财富,他们先是以海盗的形式参与掠夺,到后来直接发动战争,进行武装侵略,夺取他国的殖民地。
由于饱受剥削和压迫,拉丁美洲殖民地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进行了独立运动,多个国家相继独立。
1816年拉普拉塔联合省(今阿根廷)独立,1819年建立哥伦比亚共和国,1821年墨西哥独立,1822年又建立了包括厄瓜多尔在内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22年9月7日巴西宣布独立。
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1989年所出现的一整套针对拉美国家和东欧转轨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
1989年,陷于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急需进行国内经济改革。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的研究人员,以及拉美国家代表在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召开了一个研讨会,旨在为拉美国家经济改革提供方案和对策。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约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对拉美国家的国内经济改革提出了已与上述各机栄达成共识的10条政策措施,称作华盛顿共识。
所谓“华盛顿共识”,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位于华盛顿的三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政府,根据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提出来并形成的一系列政策主张。
以新自由主义学说为理论依据的“华盛顿共识”,在20世纪90年代广为传播。
背景1990年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出面,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讨论80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研讨会。
会上,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约翰·威廉姆逊说,与会者在拉美国家已经采用和将要采用的十个政策工具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
由于国际机构的总部和美国财政部都在华盛顿,加之会议在华盛顿召开,因此这一共识被称作“华盛顿共识”。
这与当时的国际背景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
其一,最为重大的事件显然就是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几乎瓦解,这为国际上特别是美国“芝加哥学派”及其弟子提供了推行新自由主义的口实。
以里根执政为标志,“芝加哥学派”成为美国的主流经济学理论之一。
在里根和撒切尔的鼓动下,新自由主义在美国乃至经合组织国家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其二,20世纪90年代,恰逢西方国家经济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科技进步、发展信息产业与调整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如何看待新自由主义_卫兴华
如何看待新自由
反对和批判新自由主义对我国 模式”走自己的路,应对国际 和决策层的理论贡献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危机理论 不灵了吗
人民论坛记者:近年来,围绕全 球金融危机以及相应的政策应对,作 为西方国家主流思潮的新自由主义的 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如何看待这种变 化?
林德山:金融危机以来,受打击 最大的是过去几十年在西方国家占主导 地位的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主要 政策意义在于基于古典经济学的市场驱 动理论,反对凯恩斯主义方式,寻求把 经济的控制权力从公共部门转向私有部 门,私有化、放松控制、压缩公共福利 开支、贸易自由化等是其主要的政策表 示。虽说典型的新自由主义政治方式主 要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时代的英 国和里根时代的美国,但面对全球经济 竞争的压力和各国传统福利国家体制的 危机,一些社会民主主义或社团主义传 统较为突出的欧洲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 对新自由主义政治方式作出妥协,表现 为在经济、劳动关系和社会政策方面强 调经济竞争的需要和弱化传统的社会团 结政策。同时,以“华盛顿共识”为标 识的新自由主义模式也在向转型国家以 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蔓延。
第三,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 对中国改革的正反面影响。对于新自由 主义和“华盛顿共识”,也有学者从其 正反两方面加以评价。一方面,新自由
图 冯 印 澄
/
主义经济理论之所以能够误导很多国家 的经济实践,在于这一理论包含有合理 的成分。正是由于这一理论所具有的合 理一面,才掩盖了其不不合理的另一面, 从 而 被 广 为 传 播。 它 们 对 于 中 国 改 革 的积极作用被认为是在中国经济转型初 期,中国政治环境迫使改革者不得不强 调经济自由、市场与资本的力量和充分 竞争的精神。对中国改革来说,新自由 主义理念中包含着建立现代国家所必须 的某些合理制度,诸如个人自由、私人 产权、市场制度等等,而这样的制度在 中国尚未确立。对中国来说,市场监管 的对象本身还远不够完整,中国需要强 化监管,更需要构造市场本身 ;另一方 面,如同其他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国 家一样,新自由主义在给中国带来巨大 财富的同时,也使中国出现财富两极分 化,社会严重不公、公民权利损失、社 会矛盾激增、伦理道德丧失等问题。
新自由主义在拉美的发展变化及其前景
新自由主义在拉美的发展变化及其前景一、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兴起的历史背景西方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兴起,是与发展主义和依附理论在拉美的逐渐衰落紧密相连的。
拉美国家受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冲击后,逐渐改变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奉行一种“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
40年代中期开始,早期自发性“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在一些国家遇到了国际收支逆差扩大等诸多失衡现象后,以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为代表的联合国拉美经委会一批专家摈弃了西方发展学和现代化理论的框架,在总结拉美国家早期“进口替代”工业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拉美特色的发展主义理论。
该理论以结构主义思想为基础,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研究方法和凯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结构主义发展理论,故又称结构主义。
发展主义根据“中心-外围”的理论,提出拉美国家如摆脱被剥削的依附地位,必须推行“进口替代”内向工业化发展战略。
开始由普通工业消费品进口替代过渡到耐用消费品和中间产品的进口替代,最后实现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的进口替代,逐渐形成类似于发达国家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最终实现经济完全独立发展。
为保证“进口替代”工业化的顺利进行,他们主张必须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制定统一的、具有连贯性的长期规划,并将长期规划的目标体现到具体政策中去。
国家应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和私人企业无力经营的部门直接投资经营国有企业,统管大型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建设,建立强有力的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
国家通过国营企业及财政和金融部门对经济生活进行直接干预。
市场由国家所统制,价格、利率、汇率等均由国家严格规定。
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实行民族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并对外汇兑换进行严格管制,以促使民族工业的发展。
50年代,发展主义理论在拉美各国受到普遍欢迎,该理论的倡导者提出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及有关的政策、措施得到了广泛推行,并取得了显着成绩。
但由于该战略实行强有力的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大大削弱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并因割裂了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而难以获得国际分工中的比较经济利益,从而给经济进一步发展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
智利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智利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作者:武锋来源:《前线》2015年第09期在拉美,智利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2010年1月,智利与“富国俱乐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签署协议,正式成为该组织第31个成员。
世界银行的数据也显示,2014年智利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4520美元。
智利之所以取得不俗的业绩,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不像其他拉美国家一样对新自由主义“药方”照单全收,而是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
自主而稳定的经济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批教授参与了把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出口”到智利的一个项目。
在该项目中,这些教授选送了一批经济学家到智利的一个大学去从事经济学教育,同时从他们在智利培养的学生中选取了一批学生到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读研究生。
这批学生中的绝大部分在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又回到了智利。
在皮诺切特上台后,他们都被提拔到了很高的位置,被人们称为“芝加哥弟子”。
芝加哥学派鼓吹自由市场经济,主张应该由市场来解决各种问题并对政府干预持怀疑和排斥的态度。
他们坚信经济学是一门科学,认为经济政策应该由专家制定并且这些专家应该远离那些自私自利、对政治过程施加压力的(外行)大众。
芝加哥学派的主张得到了一些拉美国家的认可。
它们先后按照新自由主义开出的药方进行经济改革。
比如,阿根廷实施了四大典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第一,解除进口限制,推行贸易自由化。
第二,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政策。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多数国有企业被卖掉,阿根廷成为世界上实行私有化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开放金融和资本市场,实行金融自由化和资本自由化政策。
第四,实行比索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
然而,这些措施并不能拯救阿根廷经济,反而损害了阿根廷的出口、排斥了部分已经现代化的产业、导致了国内实际工资的普遍下降,总体上削弱了阿根廷的经济实力。
更有甚者,金融开放和大量外资的进入,大大增加了阿根廷经济的不稳定性。
拉美当代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全球化思想_杨瑞
2012年第4期下半月·总第504期 15
世界经济与政治
SHIJIEJINGJIYUZHENGZHI
断地要求发展中国开放农业市场, 这是 自相矛盾的。 今后将坚持要求制定更公 正的全球化政策。 [7]
批判之三: 当今全球化是造成拉美 社会贫困和两极分化的罪魁祸首。 当今 全球化进程在拉美造成的最大结果,就 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 剧。 超越国界的开放政策和高度集权的 市场经济的副产品, 必然成为贫穷和社 会排斥的高指数的制造者; 拉美及加勒 比地区正忍受着新自由主义的恶果,那 就是近 2.4 亿的贫困人口。 [8]查韦 斯 在 一 次论坛中对全球化进程中的两极分化进 行严厉指责:“全球化并没有带来所谓的 相互依存,反而是依附在增加。 代替财富 全球化的是贫穷的广泛蔓延。 发展并没 有成为普遍的,或者被共享。 目前南北之 间的悬殊非常之大。 ”因为其不公正和不 平等,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经济和社会 秩序已经将第三世界带进死胡同。 [9]哥伦 比亚前总统桑佩尔在不结盟国家运动一 个部长级委员会会议的讲话提出,“全球 化的确让蛋糕做大了,但问题是,富人得 到了其中的大块, 留给穷人的却只是一 些残渣剩屑。 ”“今日世界,就分担贫困来 说,确实是一个地球村,然而就分享财富 而言,又像一个壁垒森严的别墅,大多数 人被挡在高墙之外。 ”卡斯特罗在一次开 幕式上发表讲话, 称人类从来没有拥有 过这样强大的技术力量来创造财富,但 也从来没有体验过这样深刻的不平等和 不公正。 在这种背景下的全球化不是将 发展推向全球化, 而是将贫穷推向全球 化 。 [10]
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与拉美国家的改革
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与拉美国家的改革江时学[内容提要]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新自由主义理论在整个拉美地区迅速传播和扩散。
尽管拉美国家的领导人从不公开赞同新自由主义理论,但80年代后期以来拉美国家实施的经济改革,却有明显的新自由主义烙印。
“华盛顿共识”的十个主张是新自由主义的具体的政策取向。
新自由主义使拉美的经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使拉美的改革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导致了社会经济的不稳定,甚至政局的动荡。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 “华盛顿共识” 拉美国家 改革[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505(2003)0620030204 一、新自由主义与拉美经济改革新自由主义理论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传入拉美,但传播范围当时仅限于智利。
1973年皮诺切特将军在智利通过政变上台后,立即将一大批从美国芝加哥大学等欧美高等院校学成回国的经济学家安排在政府部门,并委以重任。
这些被称为“芝加哥弟子”的“归派”通晓市场经济理论和西方经济学,认为只有新自由主义理论才能使智利和其他拉美国家的经济走出困境。
因此,在他们的影响下,皮诺切特将军实施了以开放市场和减少国家干预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改革。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新自由主义理论在整个拉美地区迅速传播和扩散。
它在拉美的流行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第一,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迫使拉美国家在理论上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
80年代初,拉美爆发了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
这两次危机使80年代成了拉美“失去的十年”。
为了恢复经济,拉美国家采用了控制通货膨胀、压缩财政开支和减少进口等措施,但收效甚微。
对于这种局面,影响拉美数十年的发展主义理论一筹莫展。
在这种情况下,新自由主义理论乘虚而入,为拉美国家提出了摆脱危机的“药方”。
因此,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新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的。
第二,拉美“新一代领导人”的出现为新自由主义理论的传播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土壤”。
新自由主义政策的不良后果
内容概览
1
2
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与全球发展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困境
3
新自由主义的后果
一、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与全球发展
新自由主义政策主要包括“三化”:
私有化
自由化
市场化
一、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与全球发展
过去30多年里,新自由主义被作为治疗 各种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在全球推广开 来。
三、新自由主义的后果
2.新自由主义政策的不良后果
(2)工人力量受到压制 工人的组织程度急剧降低
美国工会成员占工人总数的比重 (示意图) 二战结束 80年代 现在 发达国家工会成员比重 (示意图)
1960年
1978年
2008年
35%
25%
33.6%
34% 17.9%
12%
三、新自由主义的后果
2.新自由主义政策的不良后果
谢谢
“经济人假设”: 人都是自私的,而且都是理性的。
•人都是自私的吗? •人都是理性的吗?
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困境
2.对“经济人假设”的反驳
人都是自私的吗?
案例1:云南案例
90年中期对云南某村落的社会调查,发现了一种 奇怪的风俗——借东西不用还。 所有权是你们家的,但是使用权是我们大家的。
案例2:“最后通牒”试验
影响人行为决定的因素是多样的,人并不都是 自私的。 越是公平的分配方案,被接受的概率越高。
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困境
2.对“经济人假设”的反驳
人都是理性的吗?
“行为经济学”:眼见也未必为实,我们 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影响。
——人具有“有限理性”。
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困境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Neoliberalism Economics)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概述 自由主义思想最初形成于17世纪的英国,它是在古希腊等古代西方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对现代经济思想、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自由主义思想被称为古典自由主义,也称为旧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指当代西方经济理论中强调自由放任理论与政策的经济学体系和流派,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70年代末以来,它一直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是全球绝大多数政党所采取的政治和经济趋向。
无论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80年代的私有化浪潮、俄罗斯的“休克疗法”,还是拉美国家进行的以“华盛顿共识”为基础的经济改革,都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精典之作”。
西方许多经济学流派都具有新自由主义的特点,比如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等,是构成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经济学派。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到底什么是新自由主义分歧很大,定义多种多样,诺姆·乔姆斯基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中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在亚当·斯密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强调以市场为导向,是一个包含一系列有关全球秩序的理论和思想体系,其完成形态则是所谓“华盛顿共识”。
其基本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
理论界关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具有以下共识,它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
新自由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且通过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而著称于世;“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与推行,则是新自由主义从学术理论嬗变为经济范式和政治性纲领的主要标志。
在西方经济学中,古典自由主义反对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的政府调控,主张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坚信自由竞争市场势力的自发作用能够保证经济生活的协调和稳定增长,国家只需充当为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的“守夜人”即可。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作者:暂无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5年第7期近日货币战争硝烟再次弥漫。
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上著名的十次货币战争,从中或可受到启发。
编辑赵维嘉第一次货币战争中国古代纸币崩溃,欧洲崛起众所周知,早在北宋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
经过宋、金时期的实践之后,元朝的纸币发展得相当成熟。
到了明朝中叶,尽管纸币的发行与流通使用得到朝廷的法律保障,但由于朝廷滥发纸币,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不得不退出流通,以白银取而代之。
中国开始了银本位制,这也成为日后中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出于对黄金和白银的渴望,西班牙和葡萄牙积极支持航海事业,开辟了直通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
建立起海外殖民地,大肆掠夺当地的黄金和白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欧洲逐步崛起。
第二次货币战争牛顿奠定金本位制当中国建立银本位制时,欧洲实行的却是金银复本位制,即黄金和白银同时作为货币流通。
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使得银价高涨,欧洲人纷纷把白银运往中国,以牟取暴利。
这些运往中国的白银,除了从美洲开采出来的,还有直接从欧洲的流通领域中退出的货币。
白银大量退出货币流通领域,使得欧洲出现了普遍的白银短缺,造成了通货紧缩。
为了解决金银复本位制下的币值紊乱,英国决定在1696年再次重铸货币,却以失败告终。
1717年,牛顿建议不再用白银铸币,同时将黄金定价。
自此,英国进入了事实上的金本位制。
由于牛顿的贡献,英国在欧洲率先建立起金本位,并在欧洲普遍实行金银复本位制的国家进行金银套购,形成了巨额黄金储备,由此奠定了英国的金融霸主地位。
第三次货币战争日不落帝国建立全球货币霸权20世纪初,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英国所占份额最大。
而英镑则伴随着米字旗在全世界高高飘扬,扩张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当时的全球通行证——世界货币。
当英镑成为世界货币,它就具有了无穷的魔力,一是向全球收取巨额铸币税,二是对全球货币的调控权。
英国通过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不仅在全球攫取了巨额利益,使其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而且英镑还延缓了大英帝国霸权的衰落。
新自由主义风光不再(权威论坛)
加剧贫富分化导致需求不足助长贪婪掠夺积累系统风险新自由主义风光不再(权威论坛)《人民日报》( 2014年06月03日 23 版)自从美国2008年爆发经济危机以来,很多房主因交不起房贷被没收房产。
图为2012年,美国失房者收回被抵押房产,房屋外一片狼藉。
人民视觉2013年6月,作为应对债务危机的紧缩与改革措施之一,希腊政府宣布关闭国家广播电视公司,此举在希腊激起新一轮抗议浪潮。
图为民众聚集在国家广播电视公司大楼前的街道上示威游行,抗议政府的决定。
新华社发1998年,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货币贬值导致物价飞涨。
图为当年印尼首都雅加达,菜农们在菜场卖菜,问津者寥寥。
人民视觉新自由主义是导致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新自由主义提倡“快速的私有化”“快速的自由化”“快速的政府角色最小化”,无一不是美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主张。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影响的长期性,充分暴露了新自由主义的局限性和弊端,已呈现“落花流水春去也”的颓势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李文(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弗雷德里克·博卡拉(法国经济学家、巴黎第十三大学教授)孔诰烽(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叶甫盖尼·阿弗德库申(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教授)朱安东(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尼·安德鲁(巴西利亚大学市场监管研究中心教授)戴维·弗莱舍(巴西利亚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在经济理论方面,新自由主义将对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的推崇推向极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随着“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与推行而盛极一时王义桅:作为一种思想流派,新自由主义是在亚当·斯密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以制度框架下的自由取代古典自由主义的放任自流,本身是经济学的一大进步。
但发生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将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推向政策层面,新自由主义受到冷落。
从“华盛顿共识”看新自由主义的危害-精品文档
从“华盛顿共识”看新自由主义的危害文献标识码:A一、关于“华盛顿共识”1989年拉美国家陷于债务危机,在急需进行国内经济改革之时,1990年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出面,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的研究人员以及拉美国家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讨论80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研讨会,旨在为拉美国家经济改革提供方案和对策。
会上,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约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提出了与上述各机构达成共识的10条政策措施,称作“华盛顿共识”。
美国著名学者诺姆?乔姆斯基在他的《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明确指出,所谓“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指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并由它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其基本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贸易经济自由化、市场定价(‘使价格合理’)、消除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稳定’)和私有化。
”“华盛顿共识”当然不能等同于新自由主义,但是,无论从理论渊源和思想意识上看,华盛顿共识都是以新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是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的升华。
从“华盛顿共识”提出的政策主张可以看出,它片面强调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轻视国家干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崇市场原教旨主义;主张私有化,宣扬“私有产权神话”的永恒作用,反对公有制;主张贸易自由化,放松对外资的限制,实际上就是要实现全球自由化。
这些主张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如出一辙。
“华盛顿共识”是新自由主义理论体系演进到今天最完备的形态,是新自由主义理论所强调的经济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和一体化的政治纲领和经济模式。
二、“华盛顿共识”的推行和失败实践新自由主义特别是“华盛顿共识”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拉美国家。
新自由主义理论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传人拉美,但传播范围当时仅限于智利。
1973年皮诺切特将军在智利通过政变上台后,立即将一大批从美国芝加哥大学等欧美高等院校学成回国的经济学家安排在政府部门,并委以重任。
智利新自由主义改革及启示
智利新自由主义改革及启示作者:李慧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9年第04期客观来说,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在智利的发展是收益大于成本的,因此智利国内出现了“经济奇迹”这一令拉美他国艳羡的经济现象。
其中形成的“智利模式”更是我们在后来研究拉美70年代以来经济改革问题的关键。
因而只有将智利经济改革进行透彻分析,才能发掘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对拉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所在。
本文将侧重于研究智利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举措。
一、智利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背景一直以来,智利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便是如何调整好政府与市场的价值定位。
怎样摆脱悬殊的贫富差距和对于大国的依赖?保证国内经济发展持续稳定增长?怎样和国际进行合作,扩大贸易额成为对外导向型国家?这三个大问题是困扰着智利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智利取长补短,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和自身国情,走上了新自由主义道路,进行大刀阔斧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
这次改革使得智利区别于他国,成为了拉美大陆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最为平稳的国家。
进行改革无非是国内和国际两大因素影响。
现在,本部分将对智利如何走上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之路的背景进行探索。
20世纪70年代的拉美大陆自身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状态,一时间民众惶惶度日,社会一度动荡不已。
国际上的各西方发达国家更是如此,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着经济不断衰退的严重问题。
拉美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发生之后,伴随着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传入,各国开始思考占于传统统治地位的发展主义经济理论是否适合当下的局势,遂将目光一致锁定在势如破竹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上,但求该理论可以带拉美经济走出新的发展模式;其次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拉美自70年代以来,各国新上任的领导人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西方高等学府教育背景,芝加哥学院学派的影响。
因此大部分的拉美领导人在各自国家内倡导新自由主义,进行经济改革。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次经济改革是在美国和美国政府主导下的国际组织理论界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美国所抛出的“华盛顿共识”要求拉美各国改变原有的经济结构,从进口导向变为外向型经济,并借助国际组织对拉美国家不断施压,令其进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
新自由主义对拉美的影响
载《拉丁美洲研究》2007年第6期“新自由主义对拉美的影响”研讨会综述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邀请,古巴著名经济学家奥斯瓦尔多·马丁内斯访问中国,作为本次访问的重要部分,2007年9月13日访问拉美所,并做题为“新自由主义对拉美的影响”的演讲,郑秉文所长主持了会议。
马丁内斯说,最近25年来,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占据着基础性和主导地位,它一直在发挥作用,曾经盛行于除古巴外的所有国家。
对新自由主义进行评价,不能简单地说好或坏、黑或白,而应该客观评述之。
新自由主义在拉美的广泛推行与拉美国家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依附有重要关系。
随后,马丁内斯从新自由主义的起源、新自由主义与民主的关系、实行新自由主义近30年的后果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新自由主义的起源及其和民主的关系新自由主义的起源来自哈耶克1944出版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认为国家有种种限制,应该打破这些限制;面对国家,要捍卫经济自由。
当时反对哈耶克思想的是工联主义和美国新政。
哈耶克的著作出版后,在哈耶克身边聚集了一些自由主义思想的人,组成自由主义思想组织,其中就包括弗里德曼。
他们批评国家主义和福利国家思想。
该组织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影响不大,是学术界的少数。
1974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滞胀为新自由主义提供了机会,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当时,危机呼唤政策的改变,发达国家政治的变化也有利于新自由主义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1979年撒切尔夫人成为新自由主义的执行者,认为“除了新自由主义,别无他途”;1980年美国的里根主义实质就是新自由主义;1982年德国新当选的总理也为实行新自由主义提供了条件;1978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也有利于新自由主义对共产主义的声讨。
此外,欧洲左派政府也实行了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的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都转向了新自由主义。
事实上,拉美是新自由主义的急先锋,1973年政变后,智利首先在拉美实行新自由主义,当时的条件是有一个极端血腥的政府。
新自由主义与拉丁美洲
(MK)促使初步具备工业基础的一些国家向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制成品出口的减少和国际海运风险的加大,进一步推动拉美国家走向进口替代。
如果说拉美国家在战前选择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还具有很大的自发性,那么,随着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劳尔·普雷维什为代表的拉美结构主义理论的问世,进口替代工业化被定格为后发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从而变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不可否认,在进口替代模式下,拉美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由于这种内向型工业化模式的内在局限性,到50年代后半期,在一些拉美国家( 如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的这种模式已经显现出“活力衰竭”的征兆。
进入60年代后,拉美国家虽然采取了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和促进工业品出口等措施,但始终未能克服国内市场狭小、国际收支失衡、工业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等结构性问题。
到了70年代,对大多数拉美国家而言,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1973年国际石油危机爆发后,拉美国家又不约而同地走上“负债增长”的道路,酿成了后来的债务危机。
可以说,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在拉美经历了“50年一贯制”之后,最终通过债务危机的爆发而走向终结。
拉美结构主义发展理论的形成并成为战后拉美地区的主流经济思想,反映出在战后民族主义高涨的历史背景下,拉美国家力求探索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的尝试,有其重要的历史贡献。
但是,这一思想一直受到来自左、右两方面的挑战。
如前所述,拉美国家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是在30年代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确立的。
国家广泛干预经济和高保护政策是这个模式的两大主要政策支柱。
在二战期间,美国出于其国际战略与自身利益的需要,对拉美国家的上述政策予以支持。
到战争行将结束时,美国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
美国在1945年2~3月于墨西哥举行的泛美会议上提出,拉美国家与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要遵守“自由贸易”“自由投资”和“自由企业”的原则。
拉丁美洲史——一百二十一、经济理论的发展—新自由主义
拉丁美洲史——一百二十一、经济理论的发展—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并不是拉美国家的发明。
新自由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强调“自由放任”和私营企业制度。
其主要流派有: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开始以美国芝加哥大学为中心形成的芝加哥学派,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联邦德国弗赖堡大学为中心形成的弗赖堡学派等。
这两派都认为,资本主义市场价格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可使资本主义实现充分就业,并使生产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而国家干预经济、则妨碍了个人自由。
弗赖堡学派主张建立由竞争价格支配的“社会市场经济”。
芝加哥大学弗赖堡大学早在50年代中期,在新自由主义的发祥地美国芝加哥大学就专为来自拉美的学生设立了一个经济学博士学位计划,其导师是弗里德曼的同事、芝加哥大学教授哈伯格。
哈伯格本人是新自由主义的积极推崇者,他曾为拉美3代学生当过导师。
芝加哥大学培养的学生,被称做“芝加哥弟子”,其中有不少人回到拉美各国后,担任过或正担任着主管经济的部长、中央银行行长和大企业家,如70年代中期,从芝加哥大学回到智利的一些学生在皮诺切特(1915年—)军政府(1974—1990年)中担任重要职务,为推行新自由主义模式立下了汗马功劳。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由于原来实施的进口替代工业化的模式越来越失灵,一些拉美国家,如智利、阿根廷和乌拉圭等开始进行新自由主义的试验,在不同程度上实行由内向型发展战略即进口替代战略向外向型即面向出口发展战略的转移。
但是,这并非在所有的拉美国家都是“灵丹妙药”,70年代在阿根廷的新自由主义试验并没有成功。
但是,在军政府统治下的智利,新自由主义的试验则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到了80年代后期,由于拉美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加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保持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在向拉美国家提供贷款的同时,都要求他们调整经济政策,开放经济。
美国提出的贝克计划和布雷迪计划也要拉美债务国进行新自由主义式的经济调整,作为债务谈判、重新安排外债的条件。
新自由主义
• 但是,在1990年代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新自由主 义经济学家并没有收敛。凭借着国际组织的支持 和美国文化的强势地位,新自由主义成了许多国 家的主流经济学。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并没有能 够解决这些国家的经济问题,不仅大部分苏东国 家陷入了所谓的“转型萧条”,许多发展中国家 的各种经济矛盾也更加激化,以至于拉丁美洲许 多国家的百姓近年来用选票把反对新自由主义的 政治家们送进了总统府。这些情况无疑会影响到 经济学界。
向第三世界传播
• 新自由主义政策都是由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统治集团 主导制定并推行到世界的,他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推销这 种政策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 一是通过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等。这些年来,这些国际组织已经成为 迫使第三世界接受新自由主义政策的主要机构。比如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第三世界国家发生经济金 融危机急需贷款时,毫无例外地迫使这些国家进行所谓的 结构调整。而所谓结构调整的核心就是新自由主义政策。 • 二是通过双边谈判。当美国和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经济 谈判的时候,总是迫使他们接受这套政策。
利用转型萧条
• 到1980年代后期以后,新自由主义成了美国经济学界的正统。 1980年代初拉丁美洲的经济危机和美国经济令人失望的表现严重损害 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信誉,许多人以为它将很快失去主流地位。但 是,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转型及采纳新自由主义政策, 进一步增大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影响,并巩固了其主流地位。美国 财政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持,更使得新自由主义经 济学具有了相当的霸气,以至于在1992年,包括萨缪尔森等四位诺贝 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内的40多人集体签名,专门在《美国经济评论》 上发表了一个声明:“我们,在下面签名者,担心经济学受到了垄断 的威胁。今天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在强力推行一种方法或核心假设的垄 断,并宣称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基础。经济学家们总在口头鼓吹自由 竞争,却不愿意在观念的市场上实践它。”在指出这些问题之后,他 们号召建设一个多元的和严谨的经济学。
高中政治选修2课时作业15:3.3 新自由主义练习题
新自由主义一、选择题1.在西方经济学中,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与国家干预主义相对立的经济自由主义。
其产生是由于()①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陷入“滞胀”,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②凯恩斯主义者不能提出有效对策,使他们信奉的经济思想陷入危机,走向衰落③新自由主义思想是一种崭新的思想④新自由主义在继承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下列关于新自由主义的观点错误的是()A.新自由主义学派众多,理论内容不同,政策主张也有差异,他们毫无相同之处B.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体现在若干学派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之中C.新自由主义最典型的学派是货币学派D.新自由主义有四大中心: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德国的弗莱堡大学、美国的芝加哥大学和英国的伦敦大学3.个人的本性都是利己的,应该允许每个人在利己的动机下按照自愿的原则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并从中获得个人利益。
西方国家出现的“滞胀”现象,是各国长期执行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果。
上述材料属于新自由主义哪个学派的观点?()A.货币学派B.供给学派C.新奥地利学派和伦敦学派D.理性预期学派4.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拉美迅速流行。
这些国家大力推行经济私有化、贸易自由化等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带来各国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均和各国发展对外资的高度依赖等,使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
这表明()A.新自由主义在拉美逐渐失去了市场B.新自由主义所主张的政策不符合拉美诸国的国情C.新自由主义所主张的政策的实施并未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却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D.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在削弱5.美国里根政府在最初的政策制定中,深受供给学派主张的影响:全面降低个人所得税,削减政府预算支出等,以激发经济活力,抑制通货膨胀。
上述政策的实施曾是里根上台后美国经济形势一度好转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随着经济的增长,赤字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近几年来,在拉丁美洲国家中,一批中左翼和左翼的政党纷纷上台执政,而且据报道,在今年将举行大选的十多个拉美国家当中,除个别国家外,中左翼获胜的可能性均高于右翼。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新自由主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给拉丁美洲国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是密切相关的。
新自由主义之所以能在拉丁美洲泛滥,除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统治集团利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趁这些国家处于债务或经济危机时迫使他们接受新自由主义政策之外,有一批被称为“芝加哥弟子”的经济学家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关于“芝加哥弟子”,根据笔者的了解,大致有两种不同的涵盖范围。
狭义的是指大约25名左右在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并在皮诺切特执政时期被委以重任的智利经济学家。
广义的是指近百名在该系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并返回各自国内任职的拉美地区的经济学家。
这些人都深受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芝加哥学派经济学的影响,并与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教授(尤其是阿诺德・哈伯格)有长期的联系,为新自由主义在拉丁美洲乃至世界(一些“芝加哥弟子”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里任职)的泛滥起了重要作用。
由于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实践是从智利开始的,而智利的“芝加哥弟子”在西方的名声最大,限于篇幅,本文将主要叙述他们的情况而对整个拉美的情况仅作简单介绍。
在此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看看芝加哥大学经济系。
芝加哥大学是由约翰・洛克菲勒于1892年出资4500万美元建立的,从一开始就具有保守的亲资本家的传统和名声,甚至被人戏称为“标准石油大学”(标准石油是洛克菲勒家族的公司)。
其经济系具有长期的保守主义传统,其第一任主任J.LawrenceLaughlin就是美国当时最保守的经济学家之一。
该系从一开始就以一个坚持正统经济学教条和极端保守主义的政策的中心而著称。
在20世纪30年代,FrankKnight、JacobViner、HenrySimons、LloydMints等一批非常聪明的保守主义经济学家加入了芝加哥经济系。
有人把这个时期称为该系的黄金时期。
虽然该系也曾经雇用过OscarLange之类的社会主义学者,但其主流一直是保守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一批重要学者的离开和去世,该系也曾经历过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
但是,随着弗里德曼等人的加入以及另外一些学者的成长,该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并大大发展了芝加哥学派。
该学派的学者都鼓吹自由市场经济,他们主张应该由市场来解决各种问题并对政府干预持怀疑和排斥的态度。
他们坚信经济学是一门科学,从而经济政策应该由专家来制定。
在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之间,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而芝加哥学派只是处于边缘的地位。
但随着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西方国家所面临的一系列经济问题的出现,这种情况出现了变化。
从7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统治集团发现芝加哥学派经济学更有利于他们的利益,从而大量的金钱被投入到该系,在媒体的配合下,该学派在美国和世界的其他地方的影响都越来越大。
智利项目与芝加哥弟子的产生在美国,年纪在60岁以上的经济学家都知道,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芝加哥大学的一批教授参与了把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出口”到智利的一个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这些教授选送了一批经济学家到智利的一个大学去进行经济学教育,同时从他们在智利的学生中选取了一批学生(到70年代早期其总数已经接近100)到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念研究生,这批人中的绝大部分在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又纷纷回到了智利。
这批接受了芝加哥学派经济学的学者后来在皮诺切特靠军事政变上台后都被提拔到了很高的位置,被人们称为“芝加哥弟子”。
“芝加哥弟子”与新自由主义在拉丁美洲的泛滥文/朱安东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协办在50年代早期时,智利的学术界对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教条是排斥的。
美国一位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高级援助官员意识到如果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能够给智利的大众启蒙以使之认识到他们政府对“外贸和外国投资”的错误观念的话将是非常符合美国利益的。
同时他还认为如果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能够和智利当地的一所大学进行合作的话,他们所支付的美元将获得很好的效果。
这里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从一开始,这个项目在美国的合作对象就排除了其他大学而指定了只能是芝加哥大学,而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当时在美国并非主流。
刚开始,美国人在智利选取的合作对象是智利国立大学,但该校的经济学教授们并不欢迎这个要与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合作的项目,虽然这个项目可以给他们带来不少好处。
美国人只好去和智利的天主教大学商谈合作事宜。
这个具有保守传统的大学即便在智利也算不上是好大学,而且其经济学很弱。
虽然刚开始这个大学还有点担心芝加哥学派的对人的理性的推崇与教会所鼓吹的教条之间的冲突,但考虑到与芝加哥大学建立官方的正式联系意味着可以极大的提高该校的声望,而且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正好可以填补该校在经济学方面的许多空白,他们最终达成了合作协议。
而对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而言,由于当时在美国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主流,其他大学(尤其是常春藤联盟的大学)的经济系对于研究生更有吸引力,故从国外招收一些很有潜力的研究生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何况这些学生的全部费用都有人支付了呢。
同时他们中的发展经济学家还期望能从这种合作当中获得重要的学术回报。
比如说在智利的研究基地将给舒尔茨(也就是那个号称提出了“穷人的经济学”的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关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的假说提供一个试验场所。
除此之外,他们还相信通过他们像传教士一样的工作在智利使得人们转而相信他们的更好的经济学说是对公众利益的一种贡献。
舒尔茨曾在被人诘问为什么芝加哥大学在智利天主教大学的学者不与智利国立大学的学者合作时回答说:“我们到这里是来竞争的而不是来合作的。
”最初的协议是由美国政府(和其他美国基金会一起提供资金)、芝加哥大学和智利天主教大学三方在1956年签订。
刚开始只签了三年,后来又几次续签,这个项目总共持续了8年。
一开始,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被派到智利,他们改造了天主教大学的经济学教学大纲,并从本科毕业生中选送那些有潜力的学生到芝加哥留学,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回到了智利,其中一部分(主要是最初的几届学生)回到了天主教大学接替了他们的美国老师。
到1964年,这些“芝加哥弟子”已经完成了对该校经济系的控制。
这些“芝加哥弟子”刚开始在天主教大学也是比较孤立的。
他们具有旺盛的精力和才气,同时对他们从芝加哥大学学到的理论的正确性具有傲慢的(盲目的)自信。
即便是在智利天主教大学经济系的老一代教师中间他们也并不受欢迎,但他们仍然宣称他们是该校唯一的一群真正的社会科学专家。
刚开始,由于芝加哥风格的教学方法太过抽象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去太远,学生们也不喜欢他们。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赢得了一批忠诚的学生。
美国政府的相关机构决定推广这种模式。
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其他拉美国家的学生也被招到智利天主教大学进行本科学习,那些学业优秀的学生也被选送到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专门为拉丁美洲学生设立的一个研究生项目中继续学习(该项目由弗里德曼的同事和朋友哈博格教授主持)。
他们在智利社会中刚开始也是孤立的。
他们不仅与天主教大学的其他教授关系紧张,与智利的其他经济学家也几乎没有联系。
他们也不受当地的商界的欢迎,因为企业家们普遍对他们对政府干预的大肆攻击不以为然。
一件偶然的事件带来了转机。
在1967年发生的一次学潮中,商界的领袖们发现,整个智利除了天主教大学经济学院外几乎所有的教育机构都在学生们的抗议中暂时关闭了。
从此以后,“芝加哥弟子”就开始频繁地被邀请到那些企业资助的思想库和杂志发表演说。
但是,他们对智利政策仍然没有什么影响。
皮诺切特独裁政府与“芝加哥弟子”在1970年的选举中,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阿连德获得了36%的选票当选为总统,他对智利的矿业、工业和银行实施了较大规模的国有化,同时大幅度增加了在社会服务方面的政府开支。
虽然这些政策在改善大众生活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这些政策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再加上国内外资本家的反对和捣乱,智利经济陷入了危机。
1973年智利GDP下降了5.6%,通货膨胀率达到605.9%,1974年财政赤字占GDP的24.7%。
面对这种情况,反对派结成了同盟,而“芝加哥弟子”也第一次在其中获得了政治友谊。
1973年,由皮诺切特领导的一场军事政变推翻了阿连德政府并建立了一个以皮诺切特为总统的独裁政府(已经公开的美国政府和情报机构的文件表明,从阿连德上台开始他们就策划并参与了一系列旨在推翻阿连德政府的活动,包括这次军事政变)。
该政府当时要解决的任务首先就是控制通货膨胀并把上届政府国秦山核电公司协办有化了的那些企业私有化。
他们不懂经济,必须寻求经济学家的帮助。
他们首先找到了基督教民主党的经济学家,但他们给他们的帮助附加了皮诺切特不愿接受的关于其人权政策方面的条件。
皮诺切特只好去找那些“芝加哥弟子”,后者迅速拿出了方案并在政府关键经济部门中获得并长期控制了一批重要职位(比如说经济部长、财政部长等)。
他们根据他们所掌握的“科学”开出了治疗智利经济问题的药方:必须用看不见的手去代替看得见的手,即用市场去代替政府干预。
被国有化了的企业立即被私有化了,公共开支被大幅度地削减了,对国内市场的保护政策被废除了,智利经济对外国贸易和投资开放了。
除了汇率仍然不允许浮动外,其他的经济政策都直接来源于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著作。
为了支持这些政策,虽然上述的“智利项目”已经结束了,弗里德曼、哈博格以及哈耶克都在随后不久访问了智利并发表了大量的演讲。
这些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虽然并不如他们所希望的那么快。
随着关税水平的大幅度降低,进口替代制度被废除了,非传统性的出口大幅增长。
但与此同时,失业率也大幅度攀升(到1982年达到了24%),贫富分化急剧加大。
为了维护统治,皮诺切特政府对国内的批评者和反抗者实施了残酷镇压。
自由与独裁统治有人也许会对高举自由大旗的芝加哥学派的弟子们如此自然的与一个独裁政府合作感到奇怪,但这并不是个案。
在1965年苏哈托通过政变上台建立独裁统治后同样有一批美国培养的印尼经济学家与其合作并被提拔到了关键的经济部门的重要位置上,史称“伯克利黑帮”。
他们推行的政策与“芝加哥弟子”的非常相似。
而且,有学者指出,这其实可以从芝加哥学派的主张中找到答案。
该学派认为,他们的经济学是一种科学,而科学是与价值判断无关的,与价值相关的应该是意识形态。
因此,在他们看来,如果一个独裁政府允许他们这样的掌握了科学的专家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去控制和制定各种政策,那么这个政府同样是很好的。
同样,在他们看来,民主政体未必就是合适的,因为他们往往被来自特殊利益集团的政治压力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