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3.4.5

合集下载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心室扑动与颤动
五、传导阻滞
心脏传导阻滞按发生的部位 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 滞、房室传导阻滞。
就阻滞程度可分为I度(传 导延缓)、II度(部分激动发生 漏搏)、III度(传导完全中 断)。就变化过程,可分为永 久性、暂时性、交替性及渐进 性。
(一)窦房传导阻滞 普通
心电图机尚不能直接描记出窦房 结电位,故I度窦房阻滞不能观察 到,III度窦房阻滞难与窦性静止 相鉴别。
(3)ST-T方向与QRS主波 方向相反。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3、前分支传导阻滞(LAH):
其心电图特点是: (1)心电轴 明显左偏达-30°~-90°,超过45°者诊断价值更大;
(2)QRS波在II、III、aVF导 联呈rS型,SIII>SII,I、aVL 导联呈qR型,aVL导联的R波 大于I导联的R波;(3)QRS 时限无明显增宽。
房性早搏未下传
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二)室性早搏 提早出现
一个增宽变形的QRS-T波群,其 前无P波,QRS时限常>0.12s, 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代偿间 歇多完全。
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 后两个窦性P波之间的间隔等于 正常P-P间隔的二倍。
P
P
P
X
2X
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P波之间的间隔等 于正常P-P间隔的二倍)
室性早搏
部分早搏P波之后无QRS波, 且与前面的T波相融合而不易辨 认,称为房性早搏未下传,P’-R 可以延长,P’波所引起的QRS波 有时也会增宽变形,称房性早搏 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三)(房室)交界性早搏
QRS波与窦性者相同或略有变异。 交界区的激动也能同时逆行上传 达心房,产生一个逆行P’波(II、 III、aVF的P’直立)。

心电图-心律失常课件

心电图-心律失常课件
状得到缓解。
病例二
患者因窦性心动过缓出现头晕、乏 力等症状,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 长间歇,安装起搏器后症状消失。
病例三
患者出现反复晕厥,心电图检查发 现窦性停搏,经药物治疗无效后行 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患者未再出现 晕厥症状。
04 房性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 策略
房性期前收缩(房早)特点和临床意义
特点
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异位 心律等。
传导阻滞
如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时ST段可能压低或抬高, 心肌梗死时可能出现特征性的ST段 抬高和T波改变。
电解质紊乱与药物影响
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以及某些药物 (如洋地黄)对心电图的影响等。
03 窦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
窦性心动过速诊断标准及处理措施
心电图-心律失常课件
目录
• 心律失常基本概念与分类 • 心电图基础知识回顾 • 窦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 • 房性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策略 • 室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要点 • 传导阻滞相关心律失常解读
01 心律失常基本概念与分类
心律失常定义及发病机制
心律失常定义
指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 序的异常。
发病机制
包括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可由各种器质性心血管 病、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 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部分原因不明。
常见心律失常类型介绍
01
02
03
04
窦性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 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等。
房性心律失常
包括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 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
治疗原则及方法概述

心电图不正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电图不正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电图不正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心电图不正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心电图是指将人体产生的心电信号电信号通过电极、放大器、滤波器等装置得到的一种曲线记录,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

正常的心电图表现为规律的、有节律的波形,一般分为P 波、QRS波、T波等几部分。

如果心电图出现异常,就可能表明心脏出现了某些问题。

心电图不正常的原因多种多样,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原因:1、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产生的搏动节律异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颤、室颤等。

心律失常是导致心电图不正常的常见原因之一。

2、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心肌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缺氧、坏死等。

心肌缺血可以引起心电图的ST段改变、T波倒置等。

3、器质性心脏病变: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

这些疾病都可导致心电图异常。

4、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有些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后,可能会导致心电图异常。

治疗方法心电图不正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因病因而异,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对于心脏病变所导致的心电图异常,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比如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等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对于某些器质性心脏病变,如瓣膜病变、心肌梗死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3、体育锻炼: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肌代谢,提升心脏功能,对一些心电图异常有改善作用。

注意事项1、心电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患者应该不紧张、放松身体,保持安静和平稳心态。

2、在心电图检查前,应尽量避免进食、饮水、吸烟等刺激性物质的刺激。

3、检查过程中,患者应注意呼吸、脈搏等。

4、心电图异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等。

同时,也要避免受到情绪的影响,保持平稳心态。

总之,心电图不正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依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正常的生活方式也是保持心脏健康的重要因素。

心电图怎么做心电图概述心电图是指对心脏电活动的检测和记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测量心脏电位变化,可以了解心脏的脉搏、节律、传导速度、心脏负荷等情况,对心律失常、心脏缺血、心肌病变等心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心电图异常的健康教育内容

心电图异常的健康教育内容

心电图异常的健康教育内容
心电图异常是指人体心脏电活动出现异常的现象,表现为心电图图形和参数的异常变化。

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出现异常,包括心跳过速、心跳过缓、心律不齐等。

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波动,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注重心理健康。

2. 心房扑动/颤动:心房扑动/颤动是指心脏上腔部位出现快速
而无规律的心电信号传导,可能导致血液淤积、栓塞等并发症。

平时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注意控制体重,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

3.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氧供需平衡失调。

平时要控制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避免高脂高盐饮食,坚持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衡。

4. 心室肥厚/扩张:心室肥厚/扩张是指心室壁增厚或扩张,可
能与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疾病有关。

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控制高血压,规范用药,遵医嘱定期复查。

5. 心室早搏/心室颤动:心室早搏/心室颤动是指心室提前或不
同步地搏动,可能与心肌病、电解质异常等疾病有关。

平时要保持心理平衡,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控制疾病进展。

以上是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情况及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希望能
对大家了解和预防心电图异常有所帮助。

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咨询,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治和指导。

鉴别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的波形差异

鉴别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的波形差异

鉴别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的波形差异正常心电图(简称ECG)与异常心电图在波形上存在一些差异。

ECG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下面将具体描述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的波形差异。

1. P波:在正常心电图中,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通常由向上的波峰和向下的波谷组成,持续时间正常情况下应该在0.06秒至0.12秒之间。

而在异常心电图中,P波可能存在增宽、增高或变形的情况。

2. PR间期:正常心电图中,PR间期代表心房除极传导至心室的时间,正常范围为0.12秒至0.20秒。

在异常心电图中,PR间期可能缩短或延长,提示心房传导异常。

3. QRS波群:正常心电图中,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正常情况下QRS波群应该在0.06秒至0.10秒之间。

在异常心电图中,QRS波群可能存在增宽、增高或变形的情况,提示心室传导异常或心室肥大等情况。

4. ST段:正常心电图中,ST段位于QRS波群结束至T波开始的时间段,在等电位线上。

在异常心电图中,ST段可能出现抬高或压低的情况,提示心肌缺血或心室肥大等异常情况。

5. T波:正常心电图中,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通常为向上的波峰。

T波应该是对称的,但在异常心电图中,T波可能出现倒置、增宽或增高的情况,提示心室异常。

此外,异常心电图中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心律失常:包括房颤、房扑、室速、房室脱节等。

这些心律失常可通过心电图的波形特征来判断。

- 组织缺血:当心肌处于缺血状态时,心电图可能显示出ST段抬高,T波倒置等特征。

- 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钙等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心电图异常,如波形变形、心率改变等。

总结起来,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在波形上存在一些差异,通过对P波、PR间期、QRS波群、ST段和T波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心电图的正常与否。

对于异常心电图,需要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等综合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以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正常心电图及心律失常心电图的判读

正常心电图及心律失常心电图的判读

6.5心脏传导阻滞
•6.5.3 室内传导阻滞
• 4.5.3.2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Ⅰ 、aVL、V5、V6导联R波宽阔,顶部粗钝 或有切迹,无q波及S波。V1导联呈QS型,QRS时限>0.12s
6.5心脏传导阻滞
• 6.5.3 室内传导阻滞
4.5.3.3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Ⅰ 、Ⅱ 、V4-V6导联S波增宽粗 钝,V1导联呈rsR 型,aVR导联R波宽钝,QRS时限>0.12s
• 6.4.2 室性心动过速
频率 100-250次/分,节律规整或轻度不齐; QRS波宽大畸形; 有时可见无关P波, P波频率慢于QRS波频率; 可见室性融合波及心室夺获。
6.4室性心律失常
• 6.4.3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无正常的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 频率高达 200~250次/分。 临床中少见。 室扑常不能持久,很快会转为室颤
6.2房性心律失常
• 6.2.4 心房颤动
无P波, 代之以“ f ” 波, 频率350~600 次/分;QRS-T波基本正常; 心室律(R-R 间期)绝对不等;心室率 100-180次/分(未治疗者)。
6.3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 6.3.1 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发生在交界区,QRS提前发生,逆行P波可无或在QRS前或后(P ´-R < 0.12s或 R- P ´ < 0.20s); 见于正常人、器质性心脏病或洋地黄中毒等。
1/10。
3.6 QT间期
– QT间期与心率有关,心率越慢则越长。 – 心率为60~100次/min时, QT间期的正常范
围为0.32s~0.44s。
3.7 U波
• 在心前区导联易见,尤其V3导联。 • 方向与T波基本一致,振幅很小。

正常心电图及各种异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及各种异常心电图
陈旧性期
心肌梗死后数月至数年内,心电图可 能仅显示异常Q波或QS波和T波倒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正常心电图
窦性心律
01
02
03
窦性心律
指心脏的电信号由窦房结 发出,控制心脏的节律性 跳动。
特点
心电图上P波在Ⅰ、Ⅱ、 AVL、V4-V6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置。
正常范围
心率通常在60-100次/分 钟之间波动。
正常QRS波
QRS波
代表心室的除极电位,是 心电图的主要组成部分。
特点
三个连续的波峰,形态和 振幅在各个导联中保持一 致。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ST段弓背抬高
异常Q波或QS波
心肌梗死后,心电图上的ST段可能出现弓 背抬高现象,这是心肌梗死的重要特征之 一。
心肌梗死后,心电图上可能出现异常的Q波 或QS波,这是心肌梗死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
T波倒置
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后,心电图上的T波可能出现倒置 现象,这也是心肌梗死的重要特征之一。
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可能 出现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
心肌梗死的分期与分型
超急性期
心肌梗死发生后的最初几小时内,心电 图可能出现ST段抬高和T波高耸。
亚急性期
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心电图可 能出现ST段逐渐回落,T波逐渐倒置。
急性期
心肌梗死后数日至数周内,心电图可 能出现ST段弓背抬高和异常Q波或QS 波。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总结词
重度异常,可能出现严重症状
详细描述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房的电信号 无法传导到心室,可能导致晕厥、阿斯综合征等严重症状。心电图表现为 P波后无QRS波或R波,且心室起搏点 位于阻滞部位以下。

心电图异常波形分析与识别

心电图异常波形分析与识别

心电图异常波形分析与识别心电图是一种反映心脏电活动的图形,对于诊断心脏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在正常情况下,心电图的波形呈现规律且有规律的变化。

然而,有些心电图呈现异常波形,可能是病理性的信号,需要进行及时分析与识别。

心电图异常波形分析与识别是通过对心电图波形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异常信号,并进一步辨别异常信号的类型和特征。

这种分析的目的是发现心脏疾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疾病的预警信号,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参考。

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波形包括以下几种:1. 心律失常波形: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节律的异常变化,包括心动过快(心律过速)、心动过慢(心律过缓)、心律不齐、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等。

心律失常波形的特征是心电图上R波的形态、R-R间期的变化以及QRS波群的宽窄等。

2. 心肌缺血波形:心肌缺血是指心肌由于供血不足而导致的患处缺氧。

心肌缺血波形的特征是T 波倒置、ST段抬高、ST段压低或出现降低,以及Q波的深度等。

3. 心脏传导阻滞波形:心脏传导阻滞是指心脏搏动的传导系统发生异常,导致心脏节律出现中断或传导延迟。

常见的心脏传导阻滞包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传导阻滞波形的特征是P波或QRS波群缺失、P波和QRS波群之间的时间间隔延长等。

对于心电图异常波形的分析与识别,需要依靠计算机辅助技术和专业医生的经验判断。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心电图异常波形分析与识别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通过使用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算法,研究人员可以将大量的心电图数据输入计算机模型,从中学习和挖掘出心电图异常波形的规律和特征,进一步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和效率。

除了计算机辅助技术,医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仍然是心电图异常波形分析与识别的重要依据。

医生需要对心电图数据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和确定心电图异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因此,医生的专业培训和经验积累对心电图异常波形分析与识别至关重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只是辅助工具。

心电图异常什么意思

心电图异常什么意思

心电图异常什么意思心电图异常什么意思心电图异常是指在心脏电活动的记录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的电信号,这些异常可能是某些疾病或生理状态的表现。

心电图异常可能由心脏本身的问题引起,也可能是由其他系统的问题引起。

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因异常的种类而异。

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包括:心率过快、心率过慢、心室扑动、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脏节律异常等。

下面将针对常见的心电图异常进行详细介绍。

1. 心率过快心率过快是指心脏每分钟的心跳次数超过正常范围,正常成年人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

心率过快可能由身体剧烈运动、疾病、药物或心理因素等引起。

治疗方法取决于引起异常的原因,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生活方式改变来治疗。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剧烈运动、选择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睡眠以及避免持久焦虑等。

2. 心率过慢心率过慢是指心脏每分钟的心跳次数低于正常范围,此状态也叫做窦性心动过缓。

正常成年人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

心率过慢可能由心脏疾病、药物影响或器官系统疾病等引起。

治疗方法取决于引起异常的原因,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人工起搏器来治疗。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剧烈运动、避免使用过度的药物以及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等。

3. 心室扑动心室扑动是一种心跳异常,是由于心脏中某些部位连续反复性激动导致的心室壁强有力而无效的收缩。

这种异常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或心脏停跳。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或药物治疗。

注意事项包括遵医嘱服用药物、减轻工作压力、控制情绪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4.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跳过程中的异常心跳,可能是快速、缓慢或不规则。

这种现象可能由药物、咖啡因、焦虑、心脏疾病等引起。

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等来治疗。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选择健康的饮食、降低工作压力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5. 心室颤动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它是由于心脏电信号变得混乱和无序引起的,通常发生在受损的心脏或者有心脏疾病的人体内。

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和常见异常

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和常见异常

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和常见异常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用于检测心脏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通过记录心脏电信号的变化,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心脏状况,诊断心脏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本文将介绍心电图的检查方法以及常见的心电图异常。

一、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心电图检查通常由专业的医疗人员完成,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工作:患者需要脱去上身衣物,以保证电极与皮肤的贴合度。

同时,患者需要保持静止,避免运动或说话等会影响心脏电信号的行为。

2. 安放电极:医生将电极按照特定的位置粘贴在患者的胸部、四肢等部位。

一般使用十个电极,分别放置在两肢和六个胸导联位置。

3. 记录数据:将电极与心电图仪器相连后,医生会开始记录数据。

记录时,患者需保持尽量静止,不得随意更动身体。

4. 检查完毕:一般情况下,心电图的检查时间约为5-10分钟,医生会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是否延长检查时间。

检查完成后,电极将被拆除。

二、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心电图的异常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疾病,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心电图异常:1.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节奏异常。

心电图可以显示出心率过快(心动过速)或过慢(心动过缓)。

例如,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在心电图上呈现不规则的心电波形。

2. 心室扑动/颤动: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指心脏的室性收缩紊乱,无法提供正常的心脏泵血功能。

这两种情况在心电图上体现为无规则的宽大畸形波形。

3. 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疾病,其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或抬高。

4.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死亡。

心电图上,心肌梗死常表现为特征性的ST段抬高和Q波畸形。

5. 器械性ST段改变:某些药物、电解质紊乱或器械干扰等因素可以导致ST段改变,不一定代表心脏异常。

因此,在解读心电图时,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6. 其他异常:心电图还可以显示心房肥大、心室肥大、传导阻滞等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心律失常心电图

心律失常心电图

2
测量
医生会将导联贴在患者的胸部和四肢上,通过心电图仪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
3
分析
医生会分析心电图的结果,诊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并确定其类型和严重程度。
4
讨论和报告
医生会与患者讨论心律失常心电图的结果,并解释相应的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心电图的注意事项
停用药物
在进行心律失常心电图之前, 医生会告知患者需要停用一 些心脏药物,以避免干扰结 果。
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心脏节律异常 的一种,出现频率过快,超过正 常心率范围。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是心脏节律异常的 一种,室壁起搏点频发激动导致 心室快速而不规则收缩。
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意义
1 确定心律失常类型
心律失常心电图能帮助医 生准确诊断心律失常的类 型,从而制定相应治疗方 案。
稳定情绪
情绪的波动会导致心脏节律 的变化,因此在进行心律失 常心电图检查前需要保持情 绪稳定。
避免运动
运动会导致心脏节律变化, 因此在进行心律失常心电图 检查前需要避免剧烈运动。
结论和要点
• 心律失常心电图是一种用于监测和诊断心脏节律异常的重要检查方法。 • 心律失常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心律失常类型、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监测治疗效果。 • 患者在进行心律失常心电图前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停用药物,保持情绪稳定并避免剧烈运动。
心律失常心电图分类
1 室上性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 窦房传导阻滞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室性心律失常
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性 心动过缓等。
3 房室传导阻滞
包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电图异常有什么影响

心电图异常有什么影响

心电图异常有什么影响一、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心电图异常是指在个体无症状的情况下,身体出现心电图上的变化,通常可以通过心电图的检查来确定。

心电图异常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以下影响:1、影响诊断结果。

心电图是很多心脏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心电图异常,则可能干扰医生对心脏疾病进行准确诊断,甚至会误诊。

2、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有些心电图异常是心脏疾病的先兆,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会进一步加速心脏病的发生和进展。

3、造成身体不适。

例如心悸、胸痛等症状,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引发晕厥或猝死等危险后果。

二、心电图异常的治疗方法针对心电图异常的治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治疗方法取决于具体的病因。

1、药物治疗对于一些特定的心电图异常,例如心房颤动、心动过缓等,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相应的症状和风险,同时减少心脏病的危险。

2、心脏起搏器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心动过缓患者,需要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来维持心律的稳定。

3、消除病因治疗对于一些可以通过消除病因来治愈的心电图异常,例如心肌缺血、心肌炎等,需要进行相应的病因治疗,例如冠脉扩张术、消炎等。

4、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需要手术治疗的心电图异常,例如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需要进行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等手术干预来解决症状和风险。

三、注意事项心电图异常的治疗需要患者和家属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心电图异常。

2、避免大量饮酒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3、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注意用药规范和注意事项。

4、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压力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影响,以减少引发心脏病发生的风险。

5、注意饮食健康,减少高脂高糖等不良饮食,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健康的心血管系统。

心电图怎么看就知道这个人的血压心电图是通过测量人体心脏电流的变化来反映心脏的健康情况的一种检查方法。

虽然从心电图上无法直接确定血压的高低,但是一些特定的心电图表现可以提醒医生患者可能存在血压高的风险或者病变。

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

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

五、扑动与颤动
房颤
五、扑动与颤动
4、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1)心室扑动(VF )简称室扑 P-QRS-T波群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相同,连 续出现的规整大波动,不能辩认出 QRS波 群,为正弦曲线。频率为150~250次/分。 (2)心室颤动(Vf)简称室颤 P-QRS-T波群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不同,极 不规整的波动。频率为250~500次/分。
五、传导异常
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五、传导异常
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1.规律的窦性心律中,窦性P波未下传(心室漏搏)。 2.心室漏搏使房室之间呈比例传导。2:1、3:2、4:3 等。(P波个数与QRS波群个数之比) 3.心室漏搏前P-R间期固定不变。(可正常可延长)
五、传导异常
II度房室传导阻滞(II型)
心电图
一、心律失常定义和分类
1. 定义: 正常人的心脏起搏点在窦房结,并按照正常传导系统顺 序激动心房和心室,如果心脏激动的起源异常或/和传导 异常,成为心律失常。 2.分类:
(1) 激动起源异常:①窦性心律失常;②异位心律:
(2) 激动传导异常:①传导阻滞;②传导途径异常
二、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
五、扑动与颤动
五、传导异常 房室传导阻滞
分度 1.Ⅰ°A-VB 2.Ⅱ°A-VB (1)Ⅱ°Ⅰ型A-VB (2)Ⅱ° Ⅱ 型A-VB 3.Ⅲ°A-VB
五、传导异常
Ⅰ°房室传导阻滞(Ⅰ°A-VB) (1)P-R间期延长。 ①成人≥0.20s,老年人≥0.22s。 ②按心率换算P-R间期>正常最高值。 ③同一病人P-R间期动态变化>0.04s(心率相 近或增快时)。 (2)每个P波都能下传心室,引起QRS-T波群。
(2)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2倍窦性心动周期。(P-P间期)

心电图异常是什么原因

心电图异常是什么原因

心电图异常是什么原因文章目录*一、心电图异常是什么原因*二、心电图异常如何预防*三、心电图异常如何治疗心电图异常是什么原因1、急性心肌梗塞: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因此会导致心率和波形的改变。

2、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导致心电图异常的重要原因。

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

3、窦性心律失常: 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显着不规律,使心房和心室的节律也不规则。

因此,会使心率发生改变,导致心电图异常。

4、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而无心绞痛及其有关症状。

它会使心电图的波形出现异常。

5、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导致心电图异常。

心电图异常如何预防“窦性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由于来自窦房结的信号并不完全规整所致。

但是,这种“心律失常”大多数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它的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

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

因此,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的人,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心率的加速和减速跟呼吸之间有没有关系。

只要没有任何其他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完全可以从事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此外,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能造成“窦性心律不齐”,这种情况也不需要治疗。

心电图异常如何治疗心电图异常的话,大家肯定都会很紧张,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电图发生了异常的情况,那么最先做的事情就是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来确定自己病情。

同时,我们也可以进行饮食和药物的治疗。

1、饮食调理: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饮食中应多吃瘦肉、动物肝脏、豆腐豆浆等,应该多吃新鲜菜和水果。

因为一些新鲜蔬菜,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2、常用药品: 乌洛托品溶液、艾朵、东维力、冠心苏合软胶囊、银蜜片、痛息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示:箭头指房性早搏未下传 E指交界区逸搏(Escape)
*室性逸搏*
图示:箭头指宽大畸形的室性逸搏
逸搏心律


出现在上述缓慢性心律失常基础上
频率缓慢,一般<60 次/分
节律基本整齐



逸搏及逸搏心律为代偿性,本身无病理意义
临床上诊断与处治关键在于导致逸搏及逸搏心律出 现的缓慢性心律失常
*室性逸搏心律+三度AVB*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定义:部分P波后有QRS波脱落
分类: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Morbiz I型)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Morbiz II型)
二度Ⅰ型AVB
文氏现象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发生QRS脱漏 R-R间期逐渐缩短 长的RR间期短于两个短RR间期之和 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除非合并室内传 导异常) 房室传导比例一般>2:1

窦性P波消失,与持续窦性静止无法鉴别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在QRS漏搏之前,PR间期恒定 RR间期无明显变化 长的RR间期为短RR间期的整数倍 房室传导比例一般为2:1,3:1等
连续出现2次以上的脱落称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Ⅱ°-Ⅱ型(莫氏型): PR间期固定,直至P波脱漏。

比如3:2, 4:3等
二度Ⅰ型AVB
文氏现象

Ⅱ°-Ⅰ型(文氏型):
① ② ③
Ⅱ°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
RR间期进行性缩短 长RR间期<2倍正常RR间期
*二度Ⅰ型AVB*
*二度Ⅰ型AVB*
II
典型表现:PR间期逐渐延长 RR间期逐渐缩短 QRS波群周期性脱落


QRS波群起始部见δ波
P-J间期(P波开始至QRS波群结束J点)正常

(<0.26秒)
预激综合征

典型预激的心电图:

P-R<0.12S


Δ波
ST-T继发改变
*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
五、 药物、电解质对 心电图的影响


一、洋地黄类制剂 1.洋地黄样作用:用药后心电图出现特征 性的变化,表现为:Q-T缩短,ST段呈鱼 钩样下斜性压低,T波倒置、降低或双向 以至于ST-T之间无明确界线。 2.洋地黄中毒:频发性室早二联律、室性 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伴2:1AVB、交界 性心动过速伴AVB。



4-5:窦房传导阻滞

定义: 存在于窦房结和心房之间的传导阻滞
特点: 常规心电图不能记录窦房结动作电位

只能通过分析P波的规律进行推断
窦房传导阻滞1

一度窦房传导阻滞(传导延缓)

每一次窦房结的电活动都产生窦性P波,节律基本 整齐。体表ECG无法诊断

三度窦房传导阻滞(传导完全中断)

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心室率35-50次/分

心室节律点位于希氏束之下

QRS波群呈宽大畸形,心室率35次/分以下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Ⅲ°房室传导阻滞
Ⅲ°房室传导阻滞:房室分离;心房率>心室率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典型表现:
1、P波与QRS波群无关,P波频率(60bpm)> QRS频 率,PP间隔与RR间隔各自规则 2、QRS波群宽大畸形,倒置T波,为室性逸搏心律
发生1~2个称为逸搏,连续3个以上称为逸 搏心律(escape rhythm)。按异位节律起
源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
性三种。
逸搏与逸搏心律

定义: 各种原因致心率缓慢或出现长间期时,下一级起 搏点代偿性发出冲动,暂时控制心脏 逸搏心律: 连续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逸搏 按起源点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 其鉴别同于早搏
2.房室传导阻滞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持续>0.20秒
PR间期虽未超过正常范围,但心率 变或较快时,PR间期较原先延长0.04秒

Ⅰ°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延长, > 0.20sec.


逸搏的鉴别诊断
房性
P’ 波 P’-R间期 QRS波群 T波 代偿间歇
P’,多直立 形态异于窦P
正常, 延长(干扰)
交界性
P’,可直立,可 倒置
P`-R<0.12s R-P`<0.20s 室上性 正常 完全
室性
多无相关P波,如 有,必倒置
——
室上性 正常 不完全
宽大畸形 与QRS主波相反 完全
*交界区逸搏*
1.逸搏与逸搏心律 2.房室传 导阻滞 3.束支与分支阻滞
1.逸搏与逸搏心律
当高位起搏点自律性降低,或激动因传导
障碍不能下传时,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 下级起搏点被迫发放 1个或多个冲动,激动
心房或心室,从而减轻或避免由于心室长
时间停搏造成的不良后果。
1.逸搏与逸搏心律
逸搏及逸搏心律属于被动性异位心律,仅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有以上QRS波群的特点
QRS波群时间成人在0.08-0.12秒

*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
(2)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双侧冠状动脉供血,不易阻滞
病因:多为器质性心脏病 特征:


QRS主波(R波与S波)增宽、粗钝或切迹
(2)左束支传导阻滞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I型和II型比较*
二度I型
二度II型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P波与QRS波群无关

P波频率 > QRS频率
PP间隔与RR间隔各自规则

可见到窦性P波

也可为心房纤颤或心房扑动等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QRS波群:

取决于逸搏心律心室节律点的位置

心室节律点位于希氏束分叉以上

F波的频率一般为250~ 350次/分
心房扑动

心电图特点:


F:R比例多为2:1,故心室率一般在140~160次/分
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
可呈室内差异性传导,特别是在房室传导比例为2:1与4:1
交替出现时,出现于长周期的心搏易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
高钾心电图变化
四、血钾降低


心电图主要表现为T波低平, 而U小逐渐明显
电解质紊乱—低血钾
典型改变为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U波增高QT-U间期延长。
结 语

1.心电图正常不能排除心脏病。 2.心电图的正常范围较大,判定标准不是绝对的,应避免 将一些正常变异误认为不正常,如T波的改变就很不稳定。 3.心电图的某些改变并不具有特异性,同样的心电图改变 可见于多种心脏病,对其判断必须结合临床。 4.心电图不能对心脏的收缩功能、瓣膜损害等情况作出判 断,不能作为心脏功能的判断依据。
*心室扑动*
(4)心室颤动

QRS-T波群消失 代之以快速而不均匀的, 波幅大小不一的 颤动波

速率在250-500次/分 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
室扑室颤
室扑:QRS波群成正弦波 图形,频率150-300bpm。 室颤:振幅波形极不规则, 无法识别QRS,ST-T。
*心室颤动*
(三)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2

心电图特点:

长期的房颤,f波可纤细不易辨认

QRS多为室上性的 偶可增宽,见于室内差异性传导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
(3)心室扑动

形成机理: 心室肌产生环形激动
条件:


心肌明显受损,缺氧或代谢失常 异位激动落在易颤期
10.心室扑动
心电图特征: 正常的QRS-T波完全消失,出现形态、振幅、 间距不等的颤动波,频率为200~250次/分。
左束支传导阻滞2

心电图特征:


ST-T的方向与QRS波的主波方向相反
V5和V6导联R峰时间延长

成人>0.06秒 小儿大于0.04秒

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具有以上QRS波群的特点,但QRS波群时间
成人在0.08-0.12秒,小儿在0.08-0.10秒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
洋地黄样引起的ST-T变化
二、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致心律失常作用,不 同药物表现不一。 如胺碘酮可使Q-T时间延长。
三、血钾升高

表现为高大T波,Q-T间期缩短 →出现室内传导延缓,QRS波 增宽→心房肌抑制可无P波, 称为“窦室传导” → QRS波 继续增宽,甚至与T波融合→ 心脏停搏。
第八章 心电图检查
(Electrocardiogram,ECG) 第二节 异常心电图
四、心律失常
3:扑动与颤动
(1)心房扑动
(2)心房颤动
(3)心室扑动 (4)心室颤动
(1)心房扑动

形成机理: 房内大折返环激动
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