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民产利贷盛行原因分析
中国农民消费能力提升趋势和原因分析
中国农民消费能力提升趋势和原因分析中国农民消费能力提升趋势和原因分析近年来,中国农民的消费能力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这一趋势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扶持政策以及农民意识的转变等。
本文将对这些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展望未来中国农民消费能力的发展趋势。
一、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提升农民消费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对于消费品的需求。
尤其是随着农村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能力赚取更高的工资收入。
他们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这样就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消费能力。
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发达水电通畅,互联网普及等,为农民消费提供了便捷条件。
例如,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让农民有了更多的消费渠道,可以更方便地购买到城市的商品,进一步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
二、政府的扶持政策也对提升农民消费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政府关心农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以提升农民的消费能力。
首先,政府大力推动农产品的产销对接,通过建立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让农民可以更好地销售农产品,获得更高的收入。
其次,政府加大农村金融服务的力度,提供农业信贷、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了资金困难的问题,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消费能力。
再次,政府推行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帮助农民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三、农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也是提升农民消费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的普及,农民的思想意识逐渐发生了变化。
他们开始重视品质生活和精神需求,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
以前一些人认为农民只是生产者,只要能够养活自己就行,现在农民开始重视自己的消费品质,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精美的衣物、食品、电器等。
这一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农民的消费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有银行农贷活动概况简述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有银行农贷活动概况简述作者:郭坤来源:《乡村科技》2019年第12期[摘要]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金融枯竭、经济凋敝,滑向破产的深渊。
政府提出“资金归农”的号召,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作为承担国策的国有银行,逐渐展开农贷业务。
这在当时属于新生事物,存在很多缺陷,如经验不足、制度不完善等,但对于解决农村金融困境、发展农村经济是一种探索。
[关键词] 国有银行;农贷业务;交通银行;中國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图分类号] F8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12-52-3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凋敝,滑向破产的深渊。
1930年,江淮地区大堤决口,各种矛盾大有激化之势。
一时间农村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民间团体纷纷展开农村经济调查,提出种种救济农村的主张。
长期的积贫积弱使农村资金外逃,涌向城市,造成农村金融枯竭。
金融对农村的输血作用被重新提出,作为承担国策的国有银行逐渐开展农村金融业务,针对农村资金短缺的现状,主要是对农村发放农贷。
国有银行包括中央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民银行,而中央银行一般不直接做贷款业务。
下边将分别叙述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的农贷活动,重点是中国农民银行的农贷活动。
1 交通银行的农贷业务交通银行(简称交行)成立于1908年,是政府特许设立发展全国实业的银行,运用资金调剂农村是其职责之一。
自1932年以来,交行农产放款发展迅速。
1932年底,余额仅为329.6万元,至1936年底已上升为4 870.0万元,增加了13.77倍。
剔除政府放款及旧欠,农产放款已占放款总额的35.42%。
其中,对棉花的放款最多,占农产放款的50%以上,其次为盐、米、麦、豆、杂粮和丝茧等[1]。
这些放款以抵押放款为主,体现了交行稳健经营的方针。
1934年春,交行开始办理农村贷款,办理农贷以扶助当地特色农业为主。
20世纪20_30年代江苏农村合作运动论略
!$%’ 年底江苏省共有的 )$%# 个合作社的类别分
布及入社的人数中看到, 见表 ) :
三
开 办 合 作 社 的主 旨 是 为 了 挽 救 日 益 凋 敝 的 乡村经济, 复兴农村, 以求 “ 农民产业与生活之改 善” 。 因此, 如何向农村注入大量的资金, 使农民 获得低利贷款, 并以此来改良生产是极为关键的 一环。 为此, 江苏省政府和地方农 业银行对资金 的筹措和借贷方式都进行了一定的谋划。 首先, 通过银行界增加对乡村合作社的资金 投入。 合作社的资金是社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贷的一种来源, 其 资金丰裕程度直接影响着乡民的生产和生活, 而 中国的合作社 “ 成员缴纳的款项极少……在很多
《 资料来源: 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编: 农情报告 》 第%卷 第 ) 期, 第 )& 1 )) 页, !$%( 年 % 月。
显然, 无论是从建 !$). — !$%’ 年的 # 年中, 社的数量, 还是入社的人数, 都可以看出, 信用合 作社在 江苏省的合 作社发 展中一 直占据主 导地 位。 原因何 在呢? 一是 由于 )& 年代末 %& 年 代初 农村之破产、 现金源源外流而导致农村资金供给 的紧张。 如在南通 “ 近年以来, 因为内地资金枯竭 武进 “ 近三 的影响, 农民大有告贷无门之概 ” ,
平,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 $%%&’’
赵泉民, 上海财经大学理论经济学在站博士后
农 村 合作 运 动 是 国 民 政 府 定 鼎南 京 后 所 推 行的一项重要的国家社会经济建设政策。 在抗战 前, 南京政权企图借此来干预农村社会生活, 以 解决乡村日渐凸显的种种危机。 而江苏作为国民 政府的畿辅重地, 在推行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中 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且是在抗战前进行最 早、 规模最大、 影响最著的一个省份。 故本文拟对 抗战前江苏省的农村合作运动的兴起、 发展概况 及其收效和影响作一简要论析, 希图弥补史学界 对此论题的研究不足; 同时也可由此窥见政府主 导下的乡村合作运动之一般。
20世纪20_30年代中国农村民间高利贷特点分析_高石钢
华北地区 , 社会学 家李景 汉于 1929 年 、 1930 年 和 1931 年连续对河北省定县进行的农村借贷挨户调 查结果表明 ,农家借贷家数呈逐年增长的势头 。 在调 查的 5 村 526 家中 , 1929 年借贷的有 171家 , 占总 家数 的 33 % ; 1930 年 借 贷 的 有 230 家 , 占 44 %; 1931 年借贷的有 305家 , 占 58 % 。 1930 年比 1929 年的家数增长 35 % , 1931 年比 1930 年增加 33 % , 比 1929年增加 78 % 。 [ 1]山西省的农家借贷户数“ 平 均在 60 % 以上。”其中定襄县是山西省较为富裕的 地域 , 但 30年代中期一项调查表明 , 有 70 % 左右的 农家深陷在债务危机之中 。 该县东力村 、智村 、南王 村、 史家岗 、神山村 5村总农家数为 742户 , 借贷户 则占 547 户 ,占总数的 73. 3 % 。 [ 2]另据金陵大学农 业经济系对河南农村 1934年至 1935年的调查结果 也表明 , 和 1933年农家借贷相比 , 占农村人口 90 % 以上 的 自耕 农、 半佃 农、 佃 农家 庭平 均 借贷 高 达 66 % 。 [ 3] ( P761) 在我国南方地区 , 据 1929年浙江大学农学院对 浙江兰溪等 8 县的农村调查报告显示 , 8 县中农家 借贷率占农家总数平均为 58. 81 % , 其中兰溪县最 高占 83. 82 % , 衢县次之为 68. 95 % , 其余分别为绍 兴 61. 54 % , 嵊 县 61. 32 % , 金 华 57. 50 % , 崇德 51. 80 % , 东阳 51. 25 % , 江山县最少也占 33. 62 %。 [ 3 ]( P749- 750) 另据 30年代中期一份关于广东花县 农村经济概况的调查资料证实 , 在 15个村中 , 农户 数为 5414 户 , 借贷户数则为 3426 户 , “欠债的人家
20世纪20_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基本特征探讨
中国农史2002年第21卷第4期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基本特征探讨盛邦跃(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摘 要:关于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问题是经济史学界长期讨论的问题之一。
作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应用“均衡与非均衡分析”的方法,提出了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初期的非均衡发展”的观点,并从“农产品商品化与农村经济构成的不平衡发展”和“农民收入与农民生活水平的不平衡增长”二个方面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中国 近代 农村经济 特征一、问题的提出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至今为止学者有如下几种不同观点:近代农村经济衰退论;近代农村经济增长论;“过密型增长”和“非平衡化”等。
以上各种观点均从各个视角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近代中国农村经济运行的某种状态及其特点,但是又都未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关于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
笔者通过对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料特别是卜凯等人当年调查资料的深入研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均衡与非均衡分析”的方法,以最能反映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状态的20世纪20~30年代作为研究重点,提出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初期的非均衡发展”的观点,求教于各位学人。
青年学者张丽在《关于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探讨》①一文中,对“衰退论”、“增长论”、“过密型增长”等作了较为系统而又客观的考察和批评,同时提出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主要特征是“非平衡化”与“不平衡”的观点。
该文认为,如果“把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农村经济当作一个旧平衡,这种平衡已被宏观社会经济条件的巨变所打破。
……然而中国农村经济在经历了‘非平衡化’的过程后并没有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农村经济始终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中。
”本人基本认同该文对以往有关学术观点的批评(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已有许多类似的批评,这里就暂不展开讨论),但是不能完全同意“非平衡化”这一论述。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安徽农村借贷状况
究
C N SN A GA G
-十 : 世纪-三十年代安徽农村借受 I : I 状况
苏 庆
摘 要 农民借贷是农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 农村经济 的衰落使得农 民借贷尤为突出。 民 农 借贷一方面反映农 民的贫穷, 借贷为农 民获得 生活 、 生产的资金 , 另一方面对农 民借贷状况分析能够 了解 当时社会经济的状 况。本文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安徽农村 的借贷原因、 来源 、 用途进行 分析 , 以期对这时期 的安徽农村借贷状况能有清晰的
\ 计饮 服 房 燃 教 杂 兆 食 农 屋 料 育 项
怀远 佃农 10 0 0 . 半 自耕农 1 0 0 5 . 9 2 94 . 自耕农 1 0 0 7 7 8 8 0 . 5 . ,
佃 农 lo O 6 . 7 7 o . 7 2 。 宿县 办 自耕农 1 0 0 0 1 8 5 0 . 6 . . . 自耕农 l0 O 7 4 8 5 0 . 5 . .
户别 平均 臼耕农 半佃农 佃农 平均 7 1 6 3 7 Z 7 8 河南 6 6 6 2 6 6 7 l 湖北 7 l 6 5 7 7 8 2 安徽 8 0 7 6 8 2 8 2 江西 5 7 4 2 5 8 7 2
地区 农户类别 全年生活费用分配百分率
认 识。
关 键 词 二 三 十年 代 安 徽
农 村借 贷 农 村 经 济 地 主 3 .%, 04 富农 1 . , 人 2 .%t 金 陵 大学 农 学 院 13 6% 商 9 36 1 。 9 5年 对 湖北 、 江西 、 安徽部分农 家的调查 比较全 面 , 在全部借款额中 , 私人借 贷 占 7 .%, 43 土地典当 占 1%, 3 钱会借贷 占 6 %, . 当铺借 3 贷、 商店赊欠各 占 23 合作社仅 占 1 。即使 在 13 . 15 ,
传统农业社会民间借贷盛行背后的逻辑框架
传统农业社会民间借贷盛行背后的逻辑框架作者:程扬来源:《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第5期程扬摘要: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
作为一种在农村自发产生的金融行为,民间借贷在农村经济活动中长期处于主要地位。
本文尝试从多个角度对我国传统农业社会民间借贷盛行这一现象建立逻辑框架,向下逐层找出其引起的原因。
关键词:农村经济;民间借贷;金融排斥一、问题的提出民间借贷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非正规金融活动,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民间借贷始终是我国农村家庭融资的最主要来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经济市场化的改善,农村私人金融活动日益活跃,但其法律机制欠完善,监管机制缺位,信用机制落后的特征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效率,易导致民间借贷违约集中爆发以及高息投机等行为的出现,进而造成一系列区域金融风险和公共危机风险。
民间借贷作为农村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其盛行的背后原因,正视农村民间借贷的发展实际,有利于有效引导民间资本优化配置,规避其可能产生的内外部风险。
二、理论基础与框架构建(一)信贷约束理论信贷约束最早的含义是当消费者收入遭受短期负面影响,向金融市场申请贷款以缓解该影响带来的冲击,但难以获得足够贷款的情况。
有学者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信贷约束被分为需求型信贷约束与供给型信贷约束,前者指贫困农户因投资收益率低或收入缺少保障等原因,正规金融渠道难以全部满足贷款者的贷款需求时,被迫转移至非正规金融上的现象;而后者则指正规金融渠道的背景与条件要求相对于贫困家庭较高,造成农户无法达到贷款门槛的现象;也有学者根据造成信贷约束的借贷供给主体不同将其分为广义信贷约束与正规金融约束。
(二)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的演变农村金融发展理论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历了从“管制理论”到“市场理论”,再到最后“不完全竞争理论”之一系列转变。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现的一系列金融危机,经济学家开始反思金融自由化的合理性,其中,斯蒂格利茨提出了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全竞争理论。
【推荐下载】我国民间借贷活跃的成因
[键入文字]
我国民间借贷活跃的成因
民间借贷是一种古老的融资方式,在我国,民间借贷一直都很有市场。
目前民间借贷非常活跃。
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我国民间借贷活跃的成因。
据2012年5月15日山西法制报载,以往的民间借贷多发生于亲戚朋友之间,借贷的用途多为日常生活生产周转急需,而现在亲戚朋友之间的借贷已不是民间借贷的主要类型。
现在的民间借贷很多情况下是由中间人介绍,出借人和借款人并不谋面,借款与还款全权经由中间人办理,转贷多次的现象也很普遍。
很多地方还出现了职业放贷人和食利阶层,其中不乏公务人员的身影。
我国现阶段参与民间借贷的主体混乱远不止以上表述,不少政府主导型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上市公司也都介入了民间借贷业务。
现阶段的民间借贷范围已覆盖全国,且利率普遍较高,实际上已经成为高利贷。
由于借贷利率高,已暴露出种种严重问题。
如浙江温州、内蒙鄂尔多斯、山东青岛、河南安阳等地相继爆发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老板欠债跑路的事件,说明民间借贷风险暴露已经不是个别地区的局部问题。
面对风起云涌的民间借贷危局,如何从源头理清民间借贷风险大范围暴露的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道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
当前民间借贷活跃的成因分析当前我国民间借贷为什么如此活跃?我认为,原因是
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乡村富农经济研究的开题报告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乡村富农经济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乡村富农经济研究研究背景/意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农村经济变革的重要时期,此时期农村中出现了一批富裕的农民,即富农。
富农在当时的农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在农业生产上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手段,在商品流通上拥有很强的地位,能够掌握市场资源和信息,因此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乡村富农经济的分析研究,探究当时华北乡村富农经济的现状及其特征,以及富农如何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下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从而为我们更好的认识当时农村经济的发展变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研究内容:1. 华北乡村富农的形成原因及地位2. 华北乡村富农的生产方式及生产关系3. 华北乡村富农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及其经营策略4. 华北乡村富农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作用研究方法:1. 文献调查法: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资料;2. 实地调研法:通过走访和调查当时华北乡村的一些地区和相关人士,深入了解当时农村富农的生产、经营和生活状况;3. 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农村富农的分析比较,深入了解华北乡村富农经济的发展变化。
研究预期结果:1. 描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乡村富农经济的特征和发展变化;2. 分析当时华北乡村富农的生产、经营和生活状况;3. 探究华北乡村富农的经济、政治、文化影响。
研究的意义:本研究对于认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华北乡村富农经济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当时农村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而且可以为我们认识当代中国农村经济的特点和趋势提供一定的参考。
同时,加强对历史的研究,对于我们更好的认识中国历史、文化和传统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高利贷特点简述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高利贷特点简述
徐畅
【期刊名称】《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20)001
【摘要】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高利贷异常活跃,呈现出与以前不同的一些特点:各种形式的高利贷互相转化情形严重;高利贷剥削具有层次性、间接性和隐蔽性;高利贷债主队伍发生变化,殖民地性加强.
【总页数】6页(P48-53)
【作者】徐畅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
【相关文献】
1.银行资助与农村内生金融的形成——20世纪20-30年代对培育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探讨 [J], 韩丽娟
2.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民间高利贷特点分析 [J], 高石钢
3.20世纪20-30年代乡村建设运动对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以梁漱溟和晏阳初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为例 [J], 徐新豪
4.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高利贷对农家生活以及农村经济的影响 [J], 高石钢
5.二十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民间高利贷盛行原因分析 [J], 高石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农村发展中的农村居民借贷分析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除了要有劳动力、科技、固定资产等因素投入以外,资金的投入也是十分必要的。
农户要想完成从传统农业向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的跨越,光靠自身资金的积累是很困难的,除了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以外,还必须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从农村最微观的经济主体—农户入手,通过研究他们的借贷行为,总结出农户借贷行为的一般规律,找出他们在融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金融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农村金融;融资;农户行为;对策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6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和创新。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农户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资金需求。
然而,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安排不能满足他们的融资需求,农户的融资行为受到了严重的抑制,对农户借贷难的研究一直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1农户的经济行为特征1.1农户集生产和生活于一身农户既是一种生活组织,又是一种生产组织。
作为生活组织,农户的消费行为是有组织的群体行为;作为一种生产组织,农户各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并以此作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
1.2理性行为与非理性行为并存在农户的经济行为活动中,农户首先表现出来的是理性行为,比如根据市场供求以及价格变化来组织农业生产等。
另一方面,农户的经济行为也存在着非理性的一面,比如当农业的收益比较低时,农户仍然不肯放弃农业生产而从事其他活动。
1.3农户是从事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的结合体农户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而且还从事非农业生产。
农户从事非农生产的目的是对家庭剩余劳动力的重新分配。
总之,中国的农户是具有多种身份的统一体。
1.4农户行为的多样性与一致性并存从整体上来看,农户的经济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一致性。
题目浅析我国民间借贷盛行的原因
题目:浅析我国民间借贷盛行的原因院(系)经济与金融学院专业金融学届别08学号0824311009姓名洪劭波指导老师刘卫红(教授)华侨大学教务处印制2012年4月摘要近年来民间借贷在资金来源、借贷形式以及资金流向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借贷规模不断扩大、借贷利率明显上升的情况下,民间借贷的风险更是复杂。
因此对民间借贷的现状和盛行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于解决民间借贷存在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中小企业自身问题和个人投资渠道有限简要分析了民间借贷盛行的原因,并针对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增加金融风险,扰乱金融秩序,削弱了宏观调效果,增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加重企业负担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如: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加快利率市场化建设,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加强监管,防范民间借贷风险,积极开展个人委托贷款业务,开放民间借贷市场。
关键词:民间借贷;现状;问题;对策ABSTRACTPrivate lending in recent years new changes in the sources of funding, borrowing in the form of capital flows, lending expanding, the obvious increase in lending rates, the private lending risk is even more complicated. Therefore, the status of private lending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prevalenc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solving issues related to private lending. This article i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macro-control policies, the financing problems of SME, SME and personal investment channels limited the prevalence of private lending for private lending problems: increased financial risk, disrupting financial order, weakened macro effects, increased social instability, and increase the burden on enterprises related countermeasures.Such as: to develop and perfect the system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to facilitate financing for SME, an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to guard against the risks of private lending, and actively carry out individual entrusted loan business, opening up the private lending market.Key words:Private lending,Present Situ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引言 (4)一、我国民间借贷现状 (4)二、我国民间借贷盛行的原因 (6)1、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 (6)2、银行方面因素 (6)3、中小企业自身问题 (7)4、个人投资渠道有限 (8)三、我国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 (8)1、增加金融风险 (8)2、破坏金融秩序 (8)3、减弱宏观调控效果 (9)4、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9)5、加重企业负担 (9)四、解决对策 (9)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体系 (9)2、加快利率市场化建设 (10)3、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10)4、加强监管,防范民间借贷风险 (10)5、积极开展个人委托贷款业务 (11)6、开放民间借贷市场 (11)五、结束语 (11)参考文献 (13)后记 (14)引言从2011年1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紧缩银根,造成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大幅度减少,银行加紧收回贷款,提高放贷门槛。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侯建新【内容提要】农村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最广阔、最深厚的基础,因此关于农村调查及发展研究倾注了几代中国人的心血。
20世纪上半叶尤其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调查与研究主要有:晏阳初、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试验区以及社会学家李景汉的定县调查;陈翰笙领导的保定、无锡农村重点调查和全国性抽查;国民政府首次以国家机关名义进行的农村经济普查与定期统计。
此外,还有南京金陵大学美国人卜凯组织的大规模的农村调查和日本人“满铁”的华北农村调查。
这些农村调查的目的不一,深浅有别,但客观上都为日后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留下了颇有价值的资料。
【英文摘要】Rural area is the broadest and deepest处不表。
)。
20年代至30年代,尤其是1925—1935年的10年间,中国掀起了一股对农村社会经济颇为关注的热潮。
农村问题不仅经常见诸书刊报端,而且还第一次出现了用现代方法对农村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实地考查的学者群。
到农村参加调查研究或实施某种“建设”的人们,不仅有学者、学术研究机构和高等学府,还有政府机构和外国学者。
究其原因不外乎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一是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农村经济凋敝的情况日形严重,出于对农村前途的关注而调查农村;二是西方的社会学、经济人类学的调查方法传入中国,“秀才不出门”的传统学术作风发生变化;三是当时政治斗争和思想文化争论的表现和反映。
例如,轰动一时的乡村建设运动,就是“五四”以来关于“孔化”还是“西化”、“农化”还是“工化”争论的继续,乡村建设运动很像是中国式的“民粹运动”。
又例如,陈翰笙先生组织的农村调查,是为了以事实来阐明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与第三国际和国内取消革命的托派进行斗争。
国民政府此时也开始进行农村调查,这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机关的名义定期对农村经济情况进行记载,并成为国家统计工作的一部分。
近30年来民国时期借贷研究综述
第34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月 Vol.34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12 ──────────收稿日期:2011-09-29 作者简介:王曼(1985-),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近现代经济史。
-91- 近30年来民国时期借贷研究综述王 曼(河北大学 历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摘 要:借贷作为一种金融行为,是观察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特且准确的视角。
民国时期,中国的借贷体系呈现出新旧交替的特征。
早在20世纪初,众多学者就开始对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进行调查研究,涌现出一大批关于借贷的卓越成果;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界才真正从学术角度探讨民国时期的借贷问题。
文章对国内近三十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梳理和总体评析。
关键词:借贷;民国时期;综述 中图分类号:K265; F3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12)01-0091-05The Overview Study of Loan in Recent Thirty Years during theRepublic of ChinaWANG Man(School of History,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China)Abstract: As a typical financial activity, loan is one unique and accurate perspective to observe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loan system entered a new period. Back to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e scholars had already started the research on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and had gotten some achievements. But the really start of studying loan problem academically was from the 1980s during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The analysis is made based on the literatures that were published in the recent thirty years.Key Words: loan; Republic of China; overview借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经济现象,在其背后隐藏着广泛而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
20世纪20、30年代北方农村钱票泛滥的考察——兼论与南方地区的差异
20世纪20、30年代北方农村钱票泛滥的考察——兼论与南方地区的差异戴建兵陈晓荣【内容提要】20世纪20、30年代北方农村钱票泛滥,从实物和史料两方面都得到证实。
钱票不同于国家银行、各大商业银行发行的纸币,也不同于各省、市银行发行的纸币,它是县及县以下政府、商会、民间金融机构及商号发行。
北方钱票以小面额为主,由于钱票集中在北方一个时期,这与当地特殊的商品经济相联系。
正是北方农民的相对贫困才使钱票有了生存空间。
【关键词】北方农村;钱票;乡村币制民国时期农村钱票的泛滥,不仅因为币制混乱,也与当时农村商品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1]透过20世纪20、30年代北方农村钱票泛滥的现象,考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区域货币经济的发生、发展形态,也给某些已有的结论提供新证据。
[2]之所以选择北方4省,是因为该地钱票流通泛滥的程度要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
民国是中国钱票发展的顶峰,而20、30年代北方4省更为突出。
北方钱票泛滥问题较早提出是在清道光年间。
1838年山西巡抚申启贤的奏折称“江、浙、闽、广等省行用洋钱,直隶、河南、山东、山西等省则用钱票”。
[3]王业键将19世纪中叶的中国划分为三大货币区:北方为铜钱、钱票兼行区;南方白银、私票及铜钱三足鼎立;西北和西南为传统的银铜复本位制。
[4]概言之,北方多钱票,南方多白银。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币制混乱达到极点。
但经济史学者对此鲜有讨论,现在所见的是钱币学家的专题研究:吴筹中对近代钱票作了概述。
[5]张志中较全面的总结了各地钱票的实物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
[6]石长有以其绝无仅有的收藏量执泉界牛耳,部分钱票已成书出版。
[7]戴建兵《中国钱票》则收集了全国各地近代钱票发行的各种文字资料。
[8]无论是实物图片,还是文字资料,都揭示了民国时期北方钱票品种之多的事实。
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北方钱票泛滥的多角度考察,旨在探讨其与当时农村商品经济的关系,进而联系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 构 仍 很 少 。 据 统 计 到 13 9 9年 时 .虽 然 金 融 机 构 的 数 量有 了 增 加 ,但 银 行 仍 占 8 ,合 作 社 为 2 % , % 3
钱 庄 为 2 ,合 计 占 3 % 进 行 高 利 放 贷 的 地 主 、 % 3
一
生 活 无 为 继 ,贫 困 化所 致 但 不 应 忽视 一 个 重 要 因素 ,就是 二 十 世 纪 2 0~3 0年 代 中 国 农 村 金 融 洞
竭 ,能 够 使 广 大 村 民 进 行 正 常 借 贷 的 金 融 机 构 很
少 ,资金缺 乏 .从 而 为地 主 、富农 、商 人 放 高 利 贷 大 开 方便 之 门 由 于 2 0~3 0年 代 中 国 农 村 中从 事 金 融借 贷 的主体 是 私 人 .即地 主 、豪 绅 、商 人 等 富 有 人 家 .银 行等 金 融 机构 不 占主导 地 位 对 这 部 分 人 来讲 ,他 们发 财 致 富 的主 要 渠 道 之一 , 即通 过 放 高 利 贷来 获 取最 大 的 利 润 ,并 通 过 典 当 、抵 押 来 获
皆 须 购 买 蚕 种 ,需 要 资 金 者 ,年 利 常 选 三 分 左
维普资讯
J8 5
右” 。。可 见 ,农 村金 融 涸竭 ,金 融机 构 少 .资 金 缺 乏 是导 致 高利 贷 盛 行 的一 个 重要 原 因 。
社 会 科 学 战 线 ・0 2年 2期 ・ 史 学研 究 20 历
在 多种促 使 农 家 进 行 高 利 贷 的社 会 性 因 索 中 , 预 租 也 有 明 显 的 增 加 。 12 9 3年 实 行 预 租 的 农 田 不 过 5—2 % ,但 十 年 以 后 , 一 般 的 乡 为 2 0 0~3 % , 有 0
维普资讯
l 7 5
二 十 世 纪 2一 3 O O年 代 中 国 农村 民 间 高利 贷 盛 行 原 因 分析
高 石 钢
摘
要
本 文 从 资 盒 流 向 、 农 民 负 担 爰 土 地 分 配 均 等 方 面 . 分 析 了 二 十 世 纪 2 0—3 0年 代
农 村 高 利 贷 猖 獗 的 原 困 .主 要 是 由 于 广 大 贫 农
富农 、商 人仍 占 4 %0 1 农 村 资 金缺 乏 .一 个方 面 的原 因 ,是 由于 各 地 农 村 贸易 人超 ,造 成 农村 现 金 大 量 流 人 都 市 在 资 金 十分 缺 乏的 情 况下 ,村 民们 进 行 借 贷 利 息 自然 很 高 。如 湖南 临武 , 即使 利 息 最 低 的也 要 按 月 加 三 。 春借 银 ,秋还咎 物 者 .每 借 十 四 、五 元 即 须 纳 利各
县数 达 6 %以上 .四川 省则 超 过 丁 9 0 0%0 预 租 多
流 行 在 商 品 经 挤 和 货 币 地 租 比 较 发 达 的 地 区 . 如 江 、渐 、粤 、冀 、鲁 等 l 海 各 省 仅 江 苏 宝 山 县 沿
I2— 13 9 3 9 2年 交纳预 租 的 情 况 为 倒 ,可 明显 地 看 出
发 展 状 况 . 生 产 力 发 展 水 平 以 及 广 大 农 民 的 物 质 生 活 条 件等 方 面进 行 综 合性 的分析 。
的银 行 占 2 4 .合 作 社 占 26% .钱 庄 占 5.% , % 5 合计 占 1 .% 。典 当 占 8 8 ,商 店 占 1 . % .而 05 % 31
窘 迫 为 最 甚 。 就 以 崇 德 而 论 ,该 县 为 蚕 桑 之 区 , 其 利 息 最 高 之 时 ,厥 在 蚕 讯 而 起 当 其 时 养 蚕 之 家 ,
中央 农 业 实骏 所 对 各地 农村 借 贷 来源 百 分 比的 统 计 显示 :13 9 4年 各地 农 村借 款 来 源 中 ,属 于 金融 机 构
出国农 村 民间高 利 贷 盛行 的 原 困。 并对 其 潭刻 而 复杂 的社会 背景 作 了较垒 面 考进 。
关键 词 民 间 高利 贷
农 村 负担 灾荒
二 十世 纪 2 0~3 0年 代 的 中 国广 大 农 村 ,尽 管 近代 以来 的 资车 主 义 生产 方 式 开 始 向 农 村 渗透 .但 以一 家 一 户为 生 产 规模 的 自给 自足 的 自然 经济 仍 占 主导 地 位 ,这 就 使 高 利 贷 的 存 在 仍 有 其 深 厚 的 土 壤 。但 为什 么此 时 高 利贷 如 此 活跃 ?是 什 么 原 困 促 使借 贷农 户 数一 年 比一 年 多 ?对 此 ,本 文 结 合 当时 中国农 村 所 处 的历 史 背 景 .对 中 国农 村 社 会 的经 济
放 高 利 贷 的 私 人 中 地 主 、 富 农 、 商 人 则 分 别 占
2 % 、1 % 、2 % ,合 计 占 6 . % 42 84 5 76 抗 战爆 发
后 ,四大 家族 掌握 的 金 融 机 构 .开 始 向 农 村 渗 透 , 并 建立 了 一些 农村 金 融 机 构一 信 用 合 作 社 , 向农 民 放 贷 ,使 农 村 借 贷 来 源 有 了 一 些 变 动 ,但 总 体 上
取 农 民 的 土 地 等 生 产 和 生 活 资 料 。 据 国 民 政 府 南 京
石 .但 尚须 ‘ 业 倚 借 ’ 产 ,如 无 担 保 的 产 业 , 多
半 忍痛 借 ‘ 水 钱 ’ 汇 ,每 月 十 元 纳 息 金 三 元 ,过 年 顽 纳三 十 六元 。比所 谓 ‘ 加 一 ’的 借 法 还 要 来 得 大 凶狠 ” 。。浙江 农 村 “ 近年 来 农 民之 所 苦 ,实 金 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