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2课《雷雨》教学设计(2课时)

合集下载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导语: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懂得文本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人性。

本文就以人教版高一必修四《雷雨》第二课时为例,讲述如何通过多元素结合、生动案例演绎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认知这部文学作品。

一、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继续阅读《雷雨》第二幕第一场,并抓住中心线索逐步理解角色之间的互动;2. 理解戏剧的形式,从角色扮演中体验舞台文化;3. 关注雷家庄中不同人物、不同角色的社会地位、名誉、经济状况以及爱情观念等,理解其行为动机,并分析其背后的社会风尚以及政治环境背景。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剧中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处境、行为动机以及心理状态;2. 培养学生对于戏剧文本形式的感知;3. 提升学生思维反应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课型本节课采用多元素结合、生动案例演绎等多种教学课型,让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同时也学会自己思考、思辨。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部分教学:1.师生一起继续阅读雷雨第二幕第一场,并让学生捕捉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2.提问:何以琛说的“玉米熟了,再收就来不及了”意味着什么?学生回答,玉米熟了意味着时间紧迫,雷家庄现在正处于收获的关键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雷家庄中的人们必须赶快行动,否则就将失去收获。

3.让学生注意何以琛和牛子金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推断今后的剧情发展。

第二部分教学:1.让学生体验戏剧文本中的舞台文化,先指派几位学生进行“人物扮演”,并让其他学生做出表情反应;2.在学生中实施问答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舞台表演的关键要素,如“动作、台词、音乐、服装、道具、场景”等;3.引导学生谈论舞台演出的文化意义,如“戏剧是人类理解自我文化、历史和人性的一种方式,舞台演出是在庆祝生命,向人们展示人类内心秘密和各种难言之隐。

”第三部分教学:1.让学生注意了解剧中人物的社会地位、名誉、经济情况以及爱情观念等,分析人物行为的价值观;2.让学生了解淮军入侵的历史背景、清朝政治环境,分析这些背景因素如何影响了剧中人物的行为;3.讨论,通过探究剧中人物的决策、品格、虚伪以及欲望等,推断故事的结局,并谈论社会环境对故事结局的影响。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雷雨》教学设计精品4篇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雷雨》教学设计精品4篇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雷雨》教学设计篇1【教学模式】读思互导式。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对戏剧语言的把握,体会戏剧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教学难点】戏剧语言的分析;【教具】投影片录音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知道,在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东西,那就是成语的大量使用。

比如,如果我们今天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场来势非常迅猛的运动,同学们想想看,你想到了哪一个成语?学生思考,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曾经有一个著名作家还写过一篇著名的作品,题目就叫──明确:暴风骤雨教师述:那么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我国有一剧本的问世,也可以用这一个成语来形容。

它的问世,就好象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

从此以后,我国剧坛才有了可以和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

这部话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目之一。

那么这部话剧作品呢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现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

(板书课题:雷雨)(过渡)那么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先问问同学们,通过我们的预习,你对这部话剧作品有了多少的了解呢?我想请几位同学起来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二、简述《雷雨》的有关情况教师述:这一部《雷雨》创作于1932年,迄今为止刚好是70年。

这么长的历史,但它仍然不断地活跃在国内外的各大舞台之上,据说最近还有人把它搬上了荧屏。

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这方面的录象或电影。

那么我想,一部作品能够具有如此悠久的生命力,总要有它一些独特的魅力,总要能够打动我们读者的心灵,总要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处又在哪里呢?它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的问题。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课文。

三、复习戏剧的有关常识教师述:那么作为一部话剧作品,我们知道,它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或者说要素,我们说,是什么?教师明确: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2.《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2.《雷雨》教案

《雷雨》(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矛盾冲突,梳理清楚戏剧中人物关系。

2、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3、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梳理戏剧人物关系,分析戏剧矛盾冲突,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难点:体会戏剧个性化语言,潜台词,了解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的本质。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雨声、雷声、雷雨交加的声音,让学生说出这是什么样的声音,引出本文戏剧雷雨。

雷雨这部作品就好象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现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

(板书课题:雷雨)二、戏剧常识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三、雷雨有关资料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

汉族,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

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

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

曹禺笔名的来源是因为本姓“万”(繁体字),繁体万字为草字头下一个禺。

于是他将万字上下拆为‘草禺’,又因“草”不像个姓,故取谐音字个‘曹’,两者组合而得曹禺。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

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2《雷雨》名师教学设计(2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2《雷雨》名师教学设计(2课时)

《雷雨》名师教学设计重庆市育才中学熊少华一、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话剧是语言的艺术,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和审美性。

2思维发展与提升3.审美鉴赏与创造戏剧冲突的审美效果传统文化伦理观念的艺术意义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1.把握主旨,了解戏剧冲突2.欣赏戏剧语言,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二) 教学重难点通过把握故事情节,了解本文结构节凑的特点(三)教学方法1. 阅读法2. 讨论法(四)教学设备人艺话剧视频第二幕(五)教学过程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的第一场(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了解故事情节(也可让学生观赏话剧视频第二幕相关部分)。

2.在学生初步感知情节的基础上介绍戏剧相关的人物及相关故事繁漪鲁大海3.介绍节选部分的故事背景4.引导学生分析周鲁两家贯穿着复杂的人际关系,理解“戏剧冲突”。

(1)周朴园与鲁侍萍: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性格的对立冲突。

(2)周朴园与鲁大海:父与子的矛盾冲突;也是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3)鲁大海与周萍: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4)鲁侍萍与周萍:母子之间的冲突。

小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戏剧也要能“演”,也就必须要有“戏”。

要能够以自己强烈的戏剧性吸引观众。

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总是戏剧的重要来源,也是戏剧性最集中的体现形式。

5.欣赏戏剧语言(舞台说明和人物语言)(1)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就要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者观众,是人们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2)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请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一节。

讨论分析。

①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那么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明自己的身份,并当面斥责周朴园,诉说自己三十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三十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懑,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了某种轻信和谅解。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第二课时一、课文解析:1、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提示: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渲染了舞台气氛,烘托了悲剧色彩,同时暗示一场雷雨即将来临。

本文的舞台说明的作用还有:1)周家客厅的布景设计:既看出是个阔绰豪华的资本家家庭,又有浓重的封建色彩。

一个立柜和上面触目的大照片,既透露出故事发生的根由,又为剧情发展提供了条件。

这旧家俱、这照片,在剧情发展的几个关键处都发挥了作用。

2)人物的服装:鲁侍萍上场,她的“衣服朴素,洁净”“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衣着反映她的性格,白毛巾裹头是劳动妇女的习惯,又反映她的身分。

3)人物动作:(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走向大门”,这是人物动作的说明,“很自然地”暗示她曾在这屋里生活过,有关窗的习惯。

“慢慢地”暗示她心情痛苦,有矛盾。

她的动作,自然地使周朴园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动剧情发展。

4)表情:(周朴园)“汗涔涔地”显出一副狼狈相;(周朴园)“惊愕”表现出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

5)人物的上下场:作者总是在剧情发展的最需要的时候让人物登场,让人物下场,又是为剧情下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上下场都是为戏剧的冲突和发展服务的。

鲁大海上场,舞台说明是“外面争吵声,大海的声音:‘让开,我要进去。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个说明暗示了鲁大海作为一个工人代表的坚定、勇敢的性格,而安排他在周朴园与鲁侍萍对话之后登场,便使戏剧冲突进一步发展,引向高潮。

大海的下场是在冲突达到高潮后,鲁侍萍哭起来说:“大海,我们走吧!”的时候,被仆人们拥下的。

2、读下面几句话,回答问题。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鲁侍萍:哦。

(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看她关好窗户了,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

这段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提示:为了推动情节发展。

鲁侍萍被赶出周家已三十多年了,从面貌上看,周朴园已认不出来了,但她熟练的动作和变化较慢的背影,却使周朴园觉得似曾相识,所以引起他的追问,推动了情节发展。

2雷雨-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

2雷雨-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

雷雨-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雷雨》的背景、作者以及小说的主要内容;2.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3.了解人物关系及其演变,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4.提高学生对语文文本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雷雨》的主要内容;2.人物关系及其演变;3.人物形象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古代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的理解;2.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必修4》第十一单元《雷雨》;2.录音机、磁带;3.讲台、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导读1.讲解课文标题,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

2.学生自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小说《雷雨》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小说《雷雨》的背景是什么?–小说《雷雨》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 课文解读1.集体朗读课文,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的语言、结构和艺术特点。

2.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关系的演变以及思想品质等方面。

3.阅读小说中的典型片段,分析表现手法。

3. 情境写作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写一段情境文字,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4. 电影欣赏1.介绍课文改编的电影,观看其中的经典场景;2.引导学生通过电影情节和小说比较,分析电影中的表演要点和表现手法。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2.思考小说《雷雨》所反映的古代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与现代社会有何不同。

六、教学反思小说《雷雨》是一篇典型的现代文学作品,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课文分析、情境写作、电影欣赏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

同时,也发现学生对于古代思想文化理解不深,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引导。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2课《雷雨》精品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2课《雷雨》精品教案

2.雷雨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与作品,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2.理解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的性格特征;3.鉴赏本课富有个性特征、丰富内涵的语言。

教学重点1.理解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的性格特征;2.鉴赏本课富有个性特征、丰富内涵的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与作品;2.整体理解课文。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情景激趣㈠创设情景。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他将姓氏“萬”拆为“草”(谐音为曹)与“禺”两部分,化为“曹禺”),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

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

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

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指导学生掌握有关戏剧的知识: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建筑、雕塑的综合体。

文学主要指剧本。

音乐包括管弦、吹奏、打击等乐器的演奏。

美术体现在布景、服装和人物设计及化装上。

舞蹈主要指演员的动作。

建筑体现在舞台设计上。

雕塑体现在造型上。

戏剧具有如下特点:舞台性;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冲突愈强烈,矛盾愈复杂,愈能抓住观众或读者的心理;语言和动作都必须性格化。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和舞台说明。

必修四2《雷雨》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必修四2《雷雨》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雷雨》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雷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确识记戏剧的基本文学常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简介。

(二)能力目标:1.体会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是剧本的基本特征。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3.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三)德育目标:通过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情。

2.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教学难点】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性。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介绍。

3.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曾有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大学学生,他给沉闷的中国剧坛带来了强烈的震动,,他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那部戏剧就是他的处女作《雷雨》。

曹禺开始酝酿《雷雨》只有19岁,23岁时也就是1933年完成,一年后,当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在巴金的热忱帮助下,这部剧本终于在1934年《文学季刊》第三期上发表了,从1935年4月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拍成电影,茅盾形容为"当年海上惊雷雨"。

可见《雷雨》的影响有多大。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雷雨》。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介绍曹禺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

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父亲万德尊曾任镇守使、都统和黎元洪总统秘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雷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雷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雷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话剧的基本知识,掌握《雷雨》的剧情和主题,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雷雨》中的人物性格和复杂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雷雨》的剧情和主题,了解话剧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深入分析《雷雨》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关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雷雨》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2.背景介绍:介绍话剧的背景知识,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3.剧情梳理: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等方式,梳理《雷雨》的剧情,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4.人物分析:深入分析《雷雨》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关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

通过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物。

5.写作特点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雷雨》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雷雨》所体现的人性复杂和现实主义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角色扮演、讨论探究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辅助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布置:安排学生课后阅读《雷雨》全剧,撰写读后感或分析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2课《雷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2课《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戏剧单元学习的要求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的简介能力目标1、体会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是剧本的基本特征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3、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4、认识资产阶级微山、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族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5、给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艺,即学生分角色表演话剧《雷雨》6、研读重要“舞台说明”,认识其在剧中的作用。

德育目标1、通过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族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情2、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教学难点】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教学方法】1、分角色朗读、表演法。

2、分析点拨法3、论辩法【教具准备】多媒体,《雷雨》话剧【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中国现当代戏剧与外国戏剧1、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艺术。

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

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份组成的综合舞台艺术。

按结构规模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语言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按体裁和年代可分为悲剧、戏剧、正剧、现代剧、历史剧等2、单元知识短文告诉我们,语言、人物与戏剧冲突是构成一个剧本的三要素。

其中,语言是剧本的基础,是第一要素。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现。

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

1.2雷雨(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必修4)

1.2雷雨(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必修4)

1.2 ?雷雨?〔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必修4〕一、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的第二层二、研读分析1、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三十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鲁侍萍的时候,为什么会惊恐万状?明确:因为鲁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声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

他以为搬了家,分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鲁侍萍的突然出现,却打他个措手不及,惊慌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2、周朴园保存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说明什么?周朴园有良心的发现,深切地思念鲁侍萍?明确:说明周朴园没忘旧情,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着她。

周朴园的感情很复杂,他确实曾对温顺美丽的鲁侍萍动过情,但他对欺辱鲁侍萍的行径必须掩饰,因为在他看来,同“下人〞有一些什么是有损门第的。

到了晚年,身边的妻子繁漪很不征服,儿子也对他敬而远之,他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思念鲁侍萍,借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解脱。

其实,他的思念是廉价的,是非常自私的。

因此,当他知道鲁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就立即声色俱变,以致于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并声称“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鲁家来。

〞他对鲁侍萍的欺辱、摧残,他对鲁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充分显露了他的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4、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慌万状之后对鲁侍萍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明确:他认出鲁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恫吓鲁侍萍,但鲁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练得顽强英勇,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鲁侍萍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如今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重提呢〞想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有忘记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存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的支票给鲁侍萍,希望平息三十年来的旧恨新仇。

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2课雷雨第2课时

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2课雷雨第2课时

2.雷雨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体会作品中起伏跌宕的戏剧冲突,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和精巧的艺术构思。

重点难点: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文本探究1.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分析: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

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2. 第一场戏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矛盾冲突的?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哪里?明确:三十年的旧怨与新恨。

通过历史的爱情纠葛揭露了一个封建地主少爷丑恶的灵魂,揭露了封建大家族的罪恶。

最精彩的地方在前半场,即从开头到认出侍萍。

3.周朴园在不知眼前的人是鲁侍萍时,周对“死去”的侍萍是什么态度?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对“死去”的侍萍:到处打听“梅小姐”的情况,准备为她修墓。

保持侍萍住过的房间原样,记着她的习惯和生日。

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和侍萍绣了花的衬衣总结:一片深情4.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事件展开对话,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周朴园几次问鲁侍萍的姓氏和身份?这些问话和动作展现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你,你贵姓?——似曾相识,内心仍很平静(抬起头来)你姓什么?——感意外,疑惑(忽然立起)你是谁?——更疑惑,感有事发生(有不祥之感),有点慌(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心中释然,有些不知所措哦,侍萍!(低声)是你?——知道眼前是谁,但抱侥幸心理,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

总结:冷酷无情5.周朴园在知道是眼前的这个老妈子就是鲁侍萍之后,周对鲁(活着的鲁侍萍)的态度又有何变化,在哪里体现?听到侍萍还活着,感到惊谔,更是避而不愿见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厉声责问)你可以冷静点。

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

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2 雷雨6-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2 雷雨6-人教版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设计说明《雷雨》(节选)系人教版现行教材必修四第一单元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二课,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欣赏戏剧剧本,把握主要矛盾冲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戏剧知识和作者情况,了解《雷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在分角色朗读中把握主要的矛盾冲突。

第二课时则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周朴园内心复杂的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三课时简要分析鲁侍萍及鲁大海形象,探究造成周鲁两家悲剧的原因,进而体会作者对人物的悲悯情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些戏剧知识、作家曹禺及作品《雷雨》的相关剧情。

2、学会分析真实、鲜明的人物个性。

3、训练学生独立阅读鉴赏的能力和全面辩证地评价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进入角色,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体会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性的复杂性,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在剧本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来把握人物形象。

2、训练学生用准确、简洁的词语概括人物形象。

3、品味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四、教学方法1、表演法:通过表演剧情,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行为,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剧本的矛盾冲突。

2、分析点拨法:对重、难点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以帮助学生理解。

3、论辩法:设论辩题,通过正反辩论,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让学生了解剧情,了解剧中的人物。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本节课上的是第二课时。

六、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在辩论中体会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学会全面辩证地分析人物。

【课前导学问题】辩题: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正方: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

反方: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虚伪的。

从以下几个具体问题入手思考:1、30年前,周朴园是真心爱上了侍萍吗?2、侍萍的离开,周朴园有没有责任?3、侍萍离开后,周朴园对侍萍是否仍存爱恋?4、重逢相认后,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可以原谅吗?【课堂教学过程】(一)导入1933年,茅盾用“海上惊雷雨”评价《雷雨》的惊世骇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2雷雨第二课时100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2雷雨第二课时1003

1.2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必修4)一、复述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情节分析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都以场面为基本单位,划分场面的依据,一般是主要人物的上下场或主要场景的转换。

第一部分:梅、周狭路相逢。

(家庭内部冲突)第二部分:鲁、周针锋相对。

(社会阶级斗争)二、体会戏剧语言1、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表演进一步理解体验角色。

2、戏剧语言特点高度个性化---丰富的潜台词---富于动作性---3、个性化语言举例(周朴园、鲁侍萍性格分析)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

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

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侍萍。

鲁侍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

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

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4、潜台词分析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周萍(向外人们)把他拉下去!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周萍你是谁?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

“潜”,是隐藏的意思。

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

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5、潜台词练习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1)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亲戚?②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

③周朴园怎么?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④A、①你这样狠毒,哪管我母子死活。

②哪是什么亲戚,别骗人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第2课《雷雨》教案.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第2课《雷雨》教案.doc

《雷雨》教案宝鸡市斗鸡屮学张旻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了解有关的情节和时代背景。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休会戏剧屮个性化的对话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人物语言,把握戏剧冲突,探究舞台说明,掌握戏剧人物鉴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体会莫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欣赏戏剧冲突,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欣赏人物语言。

三、教学难点:把握剧屮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出场人物Z间的复杂关系。

四、教学方法:品读与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20世纪的30年代,我国有一个剧本问世。

它的问世,就好像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的整个剧坛。

到了60年代,一位H本著名作家在访问屮国时,专程登门拜访了该剧作者,并口向他表达了这样一种愿望:“我希望日后也能写出像您那样的杰作来。

”这位FI本作家是谁呢?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

再到了06年,几乎无人不知的国产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剧本也是参照该剧创作的。

这部知名的话剧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雷雨》,作者就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曹禺。

二、介绍曹禺曹禺,原名力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

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乂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 并从文学屮汲取营养。

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

作者自己说:“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继《雷雨》Z后,又写出了《日岀》《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

《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

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匸的阶级给予了冇力的揭露和抨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第2课《雷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第2课《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中质疑——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多元解读作品的能力。

2.从品味个性化语言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把握人物性格,提高学生戏剧鉴赏能力。

3.更多地从人性化层面解读文本,培养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开展探究式学习,揣摩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周朴园人物形象分析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收集曹禺及《雷雨》相关资料,了解戏剧的特点。

2.布置看《雷雨》全剧3.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解之处。

第二课时探究周朴园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第三课时探究造成周朴园悲剧的原因。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探究周朴园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由第一课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发。

一、探究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多媒体:“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

”——黑格尔分析:(黑格尔显然是要告诉我们:对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剧本的第一要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等于抓住了人物的灵魂。

下面我们就从语言角度去分析周朴园的性格。

)问:你认为文中周的哪些话最能看出他的内心情感变化?(生:找,议,读)在周朴园与侍萍相认前的对话中,周朴园在多次问及侍萍的真实姓名时用词和语气各有变化,这些句子最能表现周朴园的心理状态。

(让学生谈,老师引导点拨。

)多媒体:1.你,你贵姓?2.(抬起头来)你姓什么?3.(忽然立起)你是谁?4.(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明确:周朴园涉及侍萍真实身份的问话共有四处:1.你,你贵姓?——见侍萍的关窗动作似曾相识,顿生疑窦,但内心仍很平静,因此发问的语气略显迟疑。

2.(抬起头来)你姓什么?——在问及梅家小姐的事情之后,侍萍的回答使周朴园深感意外,阅读时要读出惊讶与疑惑的语气。

3.(忽然立起)你是谁?——“你是谁?”已不是前面“你姓什么”的简单重复,而是含着对侍萍前两次回答的否定,其中包含着显而易见的潜台词:你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对这件事了解得如此清楚?阅读时,在表现其更疑惑的同时要突出其内心的慌乱。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学设计二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学设计二

《雷雨》教案2教学目的:1 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 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3 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

重点和难点:1、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2、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教学方法:1、预习前指导学生掌握戏剧文学的特点:戏剧冲突的尖锐性;人物、事件、活动场所的集中性;戏剧语言的个性化。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了解课文的情节结构,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3、最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课时安排:三课时布置预习:1、结合注释(1)中与课文有关的情节,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

请将这一幕话剧分成两“场”,并概括其内容。

如有课文剧,可让学生观看。

2、了解戏剧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3、试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以及戏剧的语言的个性4、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词语补释:拜望:原是敬辞,指探望。

文中含讽刺的意味。

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下流。

谛听:仔细地听。

谛: 仔细。

恩怨:恩惠和仇恨。

文中偏指仇恨。

见地:见解。

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

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

惊愕:吃惊而发愣。

昧心: 违背良心。

昧: m èi 昏,糊涂,不明白。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无赖:刁钻泼辣,不讲道理;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贤慧: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

郁热:闷热。

郁: 积聚而不得发泄。

怨愤:怨恨愤怒。

一、课题导言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笼里憧憬、挣扎,最终成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悲剧的牺牲品……这就是23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

《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有人说,《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走进作品,走进大师。

2.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心理与个性。

3.理清人物关系,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冲突的发展过程。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进入角色,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从而把握人物性格。

2.体会戏剧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初步培养戏剧意识和鉴赏戏剧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旧伦理的窒息人性的特征以及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人伦亲情教学重点:理清人物关系,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冲突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心理与个性。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讨论点拨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文字图片投影,电影片断欣赏)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走近作者: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曹禺,原名万家宝。

191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

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完成了处女作多幕剧《雷雨》,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

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

继《雷雨》之后,作家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本。

解放后,有《胆剑篇》、《明朗的天》、《王昭君》等剧本。

四幕话剧《雷雨》是曹禺的成名作,更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

《雷雨》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伦理关系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深刻揭露了二三十年代旧中国旧家庭的黑暗现象和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从而预示了旧制度的崩溃与灭亡。

文本节选的是第二幕。

二、简介戏剧的一般常识语言、人物与戏剧冲突是构成一个剧本的三要素。

其中,语言是剧本的基础,是第一要素。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观。

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和情节。

三、初读课文,理清人物关系,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

(一)本文的情节结构本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

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

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待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提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

(二)本文的矛盾冲突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

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1)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2)周朴园同鲁大海——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3)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根本利益的冲突。

(4)鲁大海与周萍——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5)鲁侍萍与周萍——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6)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

根本性质的冲突。

四、小结:巴金老先生说过:“《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李健吾先生说它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可见《雷雨》经久的艺术魅力,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欣赏它的艺术魅力。

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雷雨》全剧。

第二课时一、导入:投影:“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

”————黑格尔《美学》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了,每次读曹禺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练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

(钱谷融《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境界——关于〈雷雨〉欣赏答问录》)今天就让我们一道走进《雷雨》的语言世界,体味那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境界吧!二、研读文本,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心理与个性。

情境一:洋火投影:朴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鲁是的。

朴(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

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解读步骤:1.请大家看投影上的文字,与课本原文有什么不一样?2.提问:这段对话的具体情境是,周朴园问:“三十年前你在无锡吗?”答案很明确:“是的”。

按理说,回答只需两个字就很清楚了,可鲁侍萍为什么还要加上“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前面我们刚刚看过钱谷融先生的评价,曹禺先生的语言是“精练”的语言。

——此处会不会是曹禺先生的一处失误?你们觉得呢?老师总结:①有意识:鲁侍萍主动地以无锡引起了两人的对话,当然希望这场有关往事的谈话能持续下去,所以,有意识地提出30年前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勾起周朴园的回忆引发新的话题。

②无意识:说话过程中鲁侍萍的思维不由自主地回到30年前的生活当中。

3.提问:那为什么不是别的生活细节,而单单提到“洋火”呢?总结:因为30年前的生活,在鲁侍萍心目中,记忆最深的就是他们两人一起生活的情景,也正因为这样,鲁侍萍在说话中自然地用了“我们”一词。

4.提问:这一刻,鲁侍萍的思绪回到了30年前,那周朴园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沉思、沉吟)5.提问:大家想象一下,此时两人想起了有关洋火什么的场景呢?6.提问:那么,这样的美好生活有没有一直持续下去呢?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师生共同回顾有关剧情)鲁侍萍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形下被赶出来的呢?(与学生一同回顾,强调)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一个风雪夜,鲁生下孩子才3天。

情境二:你们投影:鲁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

你大概是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仍然的第二个孩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解读步骤:1.提问:那么,这段经历留给他们的又是怎样的记忆呢?2.朗读:请大家自由朗读,要注意体会人物此时的心理。

3.请一女生朗读4.提问:同学们,大家觉得,对周朴园,对30年前被赶前周家那段经历,鲁侍萍内心是怎样一种感受呢?5.体验“你们”与“你”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感受。

“你们”一词共出现多少次?有什么作用?投影:朴从前的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鲁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

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儿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朴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鲁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

(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讨论明确:“你们”一词反复出现共六次,表明侍萍心中怨恨的对象除周朴园以外,还有其他人,那就是文中出现的“老太太”。

故事发生在30年前,即文中的“光绪20年1894年”,在清末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是不被传统认可的。

周鲁二人的关系正如,《红楼梦》中的宝玉和晴雯,再看周朴园30年前的处境,他也不过20多岁的小伙子,在上面还有老头子、老太太、大家庭,他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所以,“你们”一词传递出来当时抛弃鲁的不只是周朴园,更主要的是封建大家庭。

投影:“鲁侍萍被周家赶走,周朴园是不情愿的,但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违的时代,他又是没有办法阻止的。

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

”——曹禺《雷雨》创作回顾点拨:“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

”作者的补充很重要,那么,当周朴园后来得知侍萍被赶走,有没有行动呢?(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这句话,想象周朴园当时沿着河失魂落魄地发疯一般地寻找,感受周朴园内心极度痛苦状)情境三:汗涔涔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

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朴(苦痛)哦!鲁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

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

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朴(汗涔涔地)哦。

解读步骤:1.提问:我们一起来看周朴园的两句台词,很简单,两个“哦”字。

但我们可以感觉得出来,他此时的内心却并不平静。

当鲁侍萍在叙述往事的时候,周朴园的心理是怎样的呢?2.提问:为什么他心里会感到苦痛呢?3.提问:同学们“汗涔涔”,是怎样一种情形呢?(生找出课文的注解明确)此时周为什么会冒汗,而且是“汗涔涔”呢?是因为天气热吗?仅仅是天气原因让周朴园满脸冒汗吗?师生共同明确,主要是周内心的原因。

小结:同学们,品味了上面这几个语言片断之后,你们觉得,眼前的周朴园是怎样一个人呢?是的,在30年前,他与鲁有过一段甜蜜的生活,真实的感情,对此,他一直念念不忘,他多年在保留的旧习惯也可以为证;而对于30年前将鲁赶出家门的绝情行为,他有着发自内心的愧疚与忏悔。

可以说,此时,我们眼里看到的,是一个有着温情与良知的周朴园。

显然,这并不是周朴园的全部。

随着剧情的推进,随着他们两个人谈话的深入,和鲁侍萍一样,我们对周朴园的认识越来越真切;周朴园的形象,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完整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情境四:半响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半响。

朴(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不是我要来的。

朴谁指使你来的?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1.提问:这是周朴园认出了眼前这个“四凤的妈”就是梅侍萍后的一段对话。

此时,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2.朗读:请同学们揣摩人物的心理,试着将这段对白朗读一遍。

朗读时,可以采用同桌、邻桌间两两合作的形式。

可以是一个读另一个听,也可以是两个分别“扮演”一个角色进行对话。

(学生自由朗读片刻)请几位同学来表演(学生主动举手,确定男女同学各一人合作朗读)。

请大家关注这段文字中的舞台说明,特别是其中“望”这一动作与“半响”一词,刚才同学朗读时是否将“半晌”的停顿体现出来?3.提问:他为什么要“望”相片,又“望侍萍”,又为什么停顿“半晌”未说话?(讨论明确)当周认出侍萍后,一开始,他很惊讶,苍老的鲁侍萍与年轻的梅怎么也不能对应起来。

当周朴园最终确认了这一事实后,他感到有些失望,失望于他心中美好的理想的女子的幻像破灭了。

接着涌上心头的是恐慌,经过“半晌”的电光石火的思想斗争事,理智占了上风,物质利益成为第一考虑,所以,他忽然严厉地开始质问鲁到这儿来的目的、企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