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转轨战略调整及对转型国家的启迪
俄罗斯转型的经验和教训
俄罗斯转型的经验和教训李福川一、关于社会国家的一般认识社会国家是指国家承担社会义务,国家对公民的经济和社会权利提供宪法保障。
国家性质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社会经济政策最终目标。
当代社会国家有如下基本特征:1 . 国家承担社会义务。
社会国家对公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国家保障。
国家保障的社会领域基本相同,只是国情不同,保障形式和程度有差异。
2.公平分配。
以分配调节社会不同阶层的收入,控制贫富差距。
分配与调节的原则是,各尽所能,税收调节,公平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
3.普遍保障。
不论民族、信仰、地域、性别、年龄、职业和城乡的差别,国家向每个公民平等提供相应的基本社会保障。
此外,当代社会国家多为混合所有制。
经济基础不同,所有制结构比例也有不同。
同一国家,随着经济发展,所有制比例也可能调整。
在与民生和国民经济利害相关的经济部门国有制占重要比例,或国家依法律调节保持对这些部门有效控制。
欧洲福利国家是发达社会国家。
福利国家是现象,社会国家是本质。
当代国家多在不同程度上承担着社会义务,只有社会国家的经济政策是以社会为目标,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保持义务与能力的平衡,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良性循环发展。
公平和民生是检验现代国家社会经济政策的最终标准。
俄罗斯为发展中的社会国家,是由于在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人口和提高全民生活水平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社会公平是社会国家的思想基础。
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一是剥夺资本者的生产资料,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公平社会;二是国家主要通过税收和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判断社会国家应以社会经济为标准,即国家的社会义务范围、国家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公平性以及保障程度。
据此,苏联是具有这种性质的社会国家。
二、从苏联与俄罗斯宪法比较看社会国家比较苏联宪法(1977 年宪法1990年12月修订版)和俄罗斯联邦宪法(1993),有助于揭示俄罗斯与苏联的否定和继承关系,有助于认识俄社会经济政策方向。
(一)关于国家的社会保障义务1 . 在社会领域,苏联宪法保障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有劳动权;公民有健康权;公民有权在退休、患病、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失去赡养人时获得物质生活保障;公民有权获得公平分配的住房;公民有权免费获得所有形式的教育;家庭受国家保护。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几点启示
俄 罗斯经济转轨的几点启示
张 文 祥 ,董 丽 君 ,于振 生
( 北 师 范 大 学 法敢 学 院 , 河 河北 石 京 庄 009) 50 ]
( 摘
要] 罗斯 的经济 转轨 给我们 带来很 多启 示 , 俄 我们 应根据 自己的 国情 , 辩证 地吸 取他 国的
经 验方 法 , 可照韫 照 抄 , 不 私有化 绝 不意味 着 就 能建立起 市 场经 济 , 在经 济 转轨过 程 中,还尤 其应
品 的 4 左右 是由一两家企业 生产 的, 0 有些部 门的垄断程
此 , 策带有很强 的冲击性, 政 会对 整个 社会或经济 带来 根
大震荡。萨克斯是在 18 年玻利维亚等拉美国家担任经挤 95
顾问时 , 对这些 国家存在的恶性通货膨胀 , 出来 针 提 体克疗
法 井加以运用的 , 取得了积扳效 果。 俄 罗 斯 决 定从 1 9 92年 1月 2日起 正式 实 施 克 疗 体
[ 稿 日 期3 0 10 3 收 2 0—90 ( 者 倚 介] 文 祥 (9 7) 男 , 作 张 1 4 一 , 河北 辛 集 人 , 北 师 范 大 学 挂 政学 院 教 授 河
维普资讯
第 1期
张文祥
董丽君
于振生 :的 8 是 由一家 企业 生产的 , 以在 7 所
这种情况下 , 放开价格不但投有刺激生产, 反而 加副了通货
法 , 基本 以失败而告终 , 囤为俄罗斯政 府没能充分 考虑到俄
罗斯 的 具 体 国 情 。
膨胀 , 罗斯连 续五 年的通货膨 胀率 ( 俄 这里是指 消费价格 总
注 重 国家的宏观调控 作 用 , 止 两极分化 , 防 以人 民 利 益 为 重 。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摘要】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是在90年代初期实施的,旨在将计划经济体系转变为市场经济体系。
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平衡一直备受争议,改革效果也一直受到评估。
转轨模式反刍的原因包括政治环境、制度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
市场经济的困难与挑战在转轨过程中不断显现。
转轨模式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不稳定等方面。
未来发展展望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加强政府监管等措施。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的经验对其他国家的经济改革也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关键词】俄罗斯,经济转轨,政府干预,市场经济,改革效果,困难与挑战,转轨模式,原因,评估,不足,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俄罗斯,是一个位于欧亚大陆的国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进行经济转轨,试图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实现市场经济的转型。
这一转变对俄罗斯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背景介绍中,我们需要了解到,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始于1991年苏联解体,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俄罗斯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转轨过程中,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希望通过市场化的路径实现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这一转轨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俄罗斯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
通过对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俄罗斯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转轨背景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挑战。
苏联时期的计划经济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政府控制的经济体制无法有效应对全球市场的竞争。
俄罗斯政府决定进行经济转轨,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这一转变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率、吸引外资、推动经济发展,以及适应全球化的挑战。
经济转轨对俄罗斯来说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举措,是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一步。
这一转变并非一帆风顺,俄罗斯在进行经济转轨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经济转型给中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启示 2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经济转型给中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启示摘要:俄罗斯在经济转型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同时也经历了诸如物价膨胀,国有资产在私有化的过程中严重流失,投资受阻,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经济金融领域面临危机和人民生活水平急剧恶化状况等。
俄罗斯近期尤其是普京执政后对现有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经济开始复苏,并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中国社会经济领域也有待于进一步改革,鉴于俄罗斯在经济转型中的经验教训,应转变政府职能,从行政改革方面对经济发展进行有力的配合,应优化产业结构以保证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全面和整体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地区和城乡的差距给予政策上的关注,在开放外汇市场进程中应稳中求进,以防止金融动荡所引发的经济危机。
关键字: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转型中国经济发展政策自从20 世纪90 年代初开起,解体后的苏联和东欧许多原社会主义国家纷纷由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特别是被称为取代苏联的“法定继承者”的俄罗斯,也在进行着特别困难的经济转型,但在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已得到很好地复苏。
而仍然坚持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也在为经济的发展来找出最合理的最科学的经济改革政策。
如:对外开放应全球化, 同时应减少政府的控制, 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在经济改革与发展领域中, 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普京时期对俄罗斯经济复苏预期的目标大体一致, 可以选择性地借鉴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普京所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尽量避免少走弯路。
现在俄罗斯这个转型国家的经济改革仍然在继续。
本文浅析的重点是俄罗斯这个经济转型国家的经济改革经验与教训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启示。
一、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转型的状况经历10余年的动荡, 新世纪伊始俄罗斯经济终于进人了一个稳定的高速复苏期。
普京执政以来紧紧抓住油价上涨的契机, 把加快经济增长步伐、消除贫困和提高经济竞争力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
有针对性地调整产业结构, 促使经济以年均6% 的速度连续七年保持了稳定增长。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的思考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的思考——兼论中俄经济转轨的比较胡键【内容提要】把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仅用激进转轨来概括并不能解释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本质特征,因为,激进式和渐进式转轨的两分法,仅仅说明转轨的进程,并不能反映转轨的驱动机制、维度和选择机制,而这些恰恰是说明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具体方面。
本文认为,从驱动机制看,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是一个强制性供给主导型的转轨过程;带有政治意识形态化的供给主导型转轨决定了它是一种激进的转轨方式;这种激进转轨方式又决定了新体制对旧体制的替代只能采取创设式的途径,但新体制又是激进派从西方移植到俄罗斯的。
同时,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转轨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经济转轨;驱动机制;转轨维度;选择机制【作者简介】胡键,1968年生,华东师范大学法政系博士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讲师,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编辑。
(上海200062)经济转轨模式的选择问题实际上是一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的问题。
不同的转轨模式就成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也决定了不同的发展效果。
因此,转轨模式就成了后发性现代化国家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目前的现代化理论中,主要是围绕“民主、增长和福利”的目标来阐释转轨模式的[1]。
如果一国迅速地实现了或设计的方案准备迅速地实现“民主、增长和福利”的目标,则称之为激进式转轨,反之就是渐进式转轨。
在这样的两分法中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转轨方案,如市场社会主义方案、“休克疗法”方案、“混合型经济”方案等。
不过,激进式和渐进式转轨的方式,仅仅说明转轨的进程,并不能反映转轨的途径、转轨的驱动因素。
因此,仅用激进式转轨来概括俄罗斯的转轨模式,并不能解释转轨的本质特征。
特别是俄罗斯在叶利钦时代从头到尾都是与不稳定的政局相伴相随的,不到10年时间内不仅出现过多次政府更迭,而且总统与议会的矛盾始终没有解决,甚至有过流血事件。
而这些正是制度供给的具体因素,是经济转轨的驱动机制构成。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前苏东国家开始了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体制转轨,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经济转变过程。
由于前苏联是计划经济模式的发源地,俄罗斯是这些向市场经济过渡国家中的大国,又采取休克疗法的过渡方式,因而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处于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宏观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研究俄罗斯经济转轨及其经验教训,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曲折历程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从1992年开始,至今已经近5年.在这段时间里,俄的经济转轨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年),盖达尔政府全面推行激进经济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向自由市场经济过渡,方式采取休克疗法.主要内容为:一次性全面放开价格;实行财政货币紧缩政策;以无偿分配的方式迅速实现私有化;对外贸易自由化。
由于全面放开价格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紧缩财政货币非但未能抑制通胀反而造成生产大幅度下降,无偿私有化未能产生积极作用,卢布自由兑换导致对美元汇率狂跌不止,结果形成经济危机、财政货币危机和社会政治危机相互交织恶性循环的局面。
休克疗法的失败导致盖达尔下野和激进经济改革政策的基本终结。
第二阶段(1993—1995年),切尔诺梅尔金政府继续进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改革,同时对激进经济改革政策进行修正。
首先,在价格政策上采取谨慎态度,对前政府尚未放开的少数最重要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依然保持国家调节。
其次,在财政货币政策上,从“强紧缩”转为“适度紧缩”政策,把稳定财政货币同稳定生产结合起来。
第三,停止无偿私有化,从“证券私有化”向“现金私有化”过渡,把私有化过程同投资活动结合起来。
第四,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减少国家预算赤字,控制通货膨胀,实行“外汇走廊”政策。
政策的修正,使俄经济形势在1995年出现社会生产下降临近谷底和结构性回升,而国家预算赤字和通货膨胀大大缩小的稳定迹象。
俄罗斯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俄罗斯经济的转型与挑战引言随着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独立后的市场经济改革,俄罗斯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转型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原因和过程,并剖析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转型的原因与过程1.1 市场经济改革的动力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着巨大的经济问题。
计划经济的体制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效率低下。
因此,转向市场经济成为必然选择。
1.2 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俄罗斯经济的改革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市场经济的初期,政府宣布私有化并推动市场自由化。
第二阶段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期,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腐败问题的严重化。
第三阶段是市场经济的调整期,政府开始采取措施解决经济不平衡和社会问题。
二、面临的挑战2.1 资源依赖型经济俄罗斯经济长期以来过度依赖天然资源开采,如石油和天然气。
这种资源依赖型经济使得俄罗斯经济对国际市场的波动非常敏感,一旦油价下跌就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2.2 结构问题俄罗斯经济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主要经济活动集中在能源和原材料领域,其他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急需调整。
2.3 腐败和政府干预腐败问题严重制约了俄罗斯经济的发展。
政府干预经济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导致市场竞争不公平,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3.1 扩大经济多元化为了摆脱对能源的依赖,俄罗斯需要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鼓励创新和提高科技含量的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的重要方向。
3.2 深化体制改革俄罗斯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减少政府干预,加强法治建设,打击腐败。
这样才能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3 加强国际合作俄罗斯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开放市场,吸引外资。
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在贸易、技术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推动经济的跨国发展。
结论俄罗斯经济的转型与挑战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
虽然面临着众多挑战,但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多元化和加强国际合作,俄罗斯经济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迎接更加光明的未来。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引言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经历了一次巨大的经济转轨过程。
由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很多问题,俄罗斯政府决定进行经济改革,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
然而,这个过程并不顺利,遭遇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深入探讨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模式,分析其中的问题和反刍,希望能够对其他国家的经济转型提供有益的启示。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背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许多苏联时期计划经济的特点,例如国有企业垄断、中央计划指导、价格管制等。
这些体制在俄罗斯的经济中造成了严重的失衡和低效率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俄罗斯政府决定采取经济转轨的方式进行改革。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模式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化改革俄罗斯政府放松了对价格的管制,引入了市场机制。
改革后,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企业可以自由定价。
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市场竞争来提高企业效率和刺激经济增长。
私有化俄罗斯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计划,将原本由国家控制的企业逐渐转为私人所有。
私有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促进投资和经济增长。
法治建设俄罗斯政府加强了法治建设,修订了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这一举措旨在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
建立金融体系俄罗斯政府致力于建设完善的金融体系,包括银行制度、证券市场、保险市场等。
通过发展金融业,俄罗斯希望能够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推动经济发展。
问题与困难俄罗斯的经济转轨过程并不顺利,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政府角色调整不力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俄罗斯政府未能有效地调整自身的角色和职能,无法及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政府在过度干预市场、操纵价格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市场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影响了整个经济转轨进程。
私有化不完善俄罗斯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资产转让不公平、私有化资金运用不合理等。
私有化的不完善导致了财富的集中和贫富分化,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经济结构调整困难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俄罗斯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经济转轨过程中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
俄罗斯经济转轨教训对中国的启示
化 、 有化 、 向化 和 “ 私 西 休克” 化改革 , 经 型 企 业 多 , 业 结 构 失 衡 严 重 , 统 经 济 计成本 地强行推行 “ 克疗 法” 结果 造 产 传 休 ,
历 了近 十 年 的全 面危 机 ,使 社 会 政 治 经 管理体制 的影 响深 ,市场经济 的作 用范 成 了 生 产 力 的 巨大 倒 退 。 如 果 俄 罗 斯 在 济生活遭到严重打击 。 围 少 。 决 定 了俄 罗 斯 转 轨 的特 殊 性 。 经 济 转 轨 中 能 以 生 产 力 为 标 准 衡 量 得 这 但 俄 罗 斯 经 济 转 轨 的设 计 者 转 轨 平 稳 有 序 、 结 使 低
俄 罗斯 是 一 个 大 国 ,原 来 实行 高 度 在进 行 经 济 转 轨 时 并 没 有 真 正 以生 产 力
行 了 旨 在 与 西 方 世 界 全 面 接 轨 的 市 场 集 中 的 计 划 经 济 , 有 经 济 成 分 大 , 中 为标 准 进 行 经 济 转 轨 。 是 不 计 代 价 、 公 大 而 不
放 加 拜 , 为 是经 济改 革 , 当 根 据 本 国 的 国 主 权 、 开 价 格 、 快 所 有 制 结 构 改 造 、 问题 ,并不 在于把 国有 资产推 向市场作 视 应 反 防 为 商 品进 行 交 易 ,而 在 于没 有 为 参 加 国 情 、国力 和 人 民大 众 的 思想 素 养 和 接 受 发挥 经 营 者 的积 极 性 、 对 市 场 垄 断 、 增 实 能 力 , 套 用 本 国 活 生 生 的 经 济 运 行 现 范 市 场 风 险 、 强 市 场 竞 争 能力 、 现 社 有 资 产 交 易 的 主 体 确 立 明 晰 的 利 益 边 界 结果 使一部分人有机可乘 , 实 。 无 论 是 政 治 改革 还 是 经 济 改 革 都 必 会 公 平 等 等 方 面 都 需 要 国 家 的 调 控 。 自 和利益结构 ,
俄罗斯及东欧经济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启示之五: 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 要同时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建立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及其负面效应的逐步暴露, 在当前新的政治经济背景下, 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正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的进程之中, 要成功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首要的就是要保持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和对改革进程的自主性控制。 当前, 压倒一切的是稳定。
启示之二: 进行体制改革, 切忌盲目模仿别国模式, 而要寻求真正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俄罗斯(企图借助“休克疗法”)和其他东欧国家在进行经济改革时没有深刻分析本国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 盲目搬用西方理论,, 建立起西方式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都为此付Hale Waihona Puke 了巨大的代价,加重了转轨的困难。
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是一种大爆炸式的做法,在强大的压力之下, “休克疗法” 并产生了不少负面效果,经济倒退。
任何“激进式”的改革的设想, 任何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需要,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基础上, 将大胆改革与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机的结合起来, 既要有勇于冒险的精神, 又要扎实、稳妥地把改革推向前进。
启示之一: 保持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和对改革进程的自主性控制是一国成功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苏联改革是在其面临国内、国外严峻局势的情况下进行的,这种社会环境的动荡和无序延续到了俄罗斯革过程中,严重妨碍了强有力的中央权威系统和良好社会秩序的建立, 也不可能提出和执行合理的经济政策。在这种情况下, 俄罗斯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启示之四: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并非不要国家宏观调控。
浅析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历史沿革及启示
浅析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历史沿革及启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转型经历了“激进市场化”和“有控制的市场化”两大阶段,在此期间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市场化政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俄罗斯两次经济转型所采取的主要政策,认为一个国家要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恰当的转型模式和路径,必须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中逐步推进,在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中全盘规划和制订转型战略。
标签:俄罗斯;激进式经济转型;渐进式经济转型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
自此,俄罗斯出现了国家与社会重建及改造问题。
一般来说,国际学术界大多将此问题界定为一种以实现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市民化为目标的综合性历史进程。
其中,经济领域的转型在这一进程中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地位。
俄罗斯经济转型就是一次从国家计划为中心的经济制度向自由市场为中心的经济制度的变迁。
通过体制改革实现激励结构、社会资源和财富分配结构的重新构建,从而提供比原有制度结构更大的潜在利润。
俄罗斯的经济转型总体来说,可分为由叶利钦主导的“激进市场化阶段”和由普京推动的“有控制的市场化”两大阶段,在此期间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市场化手段,结果迥异,反差极大,但两个阶段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结的,如果没有叶利钦的完全听命于市场的激进式变革便不会有普京渐进式国家主导的有控制的市场经济,没有叶利钦政府开辟的私有化大潮,俄罗斯经济也不会实现普京执政时期的平稳发展。
一、叶利钦时代的激进式经济转型(一)历史背景虽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赫鲁晓夫的“工业与建筑业大改组”、勃列日涅夫“完善计划指标体系改革”、戈尔巴乔夫“加速发展战略”等,但这些改革都没有触及到体制内部的深层次问题,改革都以失败告终。
俄罗斯从苏联历史中得到教训:采取渐进的转轨方案很可能会重蹈苏联改革的覆辙。
只有通过与过去决裂、破釜沉舟,用激进改革来指引俄罗斯,敢于豁出去、孤注一掷,才能绝处逢生[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的调整与变革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的调整与变革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
在短暂的时间内,俄罗斯经历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型。
这些变革和调整,对俄罗斯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的调整与变革。
一、经济改革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入了市场经济体系,这意味着俄罗斯不再以计划经济为基础,而是以市场经济为核心。
这种改变给经济体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变得非常重要。
政府现在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以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地竞争。
因此,俄罗斯政府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
这些改革包括:1、私有化。
政府逐步放弃对国有企业的控制,并开放市场。
俄罗斯的私有化是指将国有企业转让给私人股东,并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来集资。
2、税收改革。
政府通过改革税收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逐步取消了高额的税收和限制,这使得人们更容易创业、投资和开展业务。
3、金融改革。
政府逐步建立起了独立的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这为发展经济和资本流动提供了基础。
4、劳动力改革。
政府开始实施自由化的劳动力政策,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效率,并增加工资收入的灵活性。
二、经济成果这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990年代初期,俄罗斯经济面临严重的危机。
失业、通货膨胀、国内生产总值下降等问题困扰着俄罗斯的经济和社会。
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俄罗斯经济实现了显著的增长。
自1998年俄罗斯经济危机以来,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增长了三倍以上,通货膨胀率已经下降到了单位数。
尽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俄罗斯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更加稳定的市场经济,同时,俄罗斯的私人部门也日益增长。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俄罗斯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技术,加强了国际贸易关系,使俄罗斯的商品和服务更具国际竞争力。
三、问题和挑战尽管俄罗斯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俄罗斯在经济和社会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俄罗斯经济转型困境及对我国的启示
俄罗斯经济转型困境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郝士平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第09期摘要:俄罗斯从计划经济转变为自由市场经济,转型的目的是实现社会资源、结构以及社会财富等的重新建构,进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分析了俄罗斯经济转型的背景和转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对俄罗斯经济转型的方式以及对我国的启示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俄罗斯经济转型启示俄罗斯经济转型主要分成两个时期:一个是叶利钦时期,另一个是普、梅时期。
在叶利钦时期采用的是“激进式经济转型”,而普、梅时期,则采取了较为稳健的“渐进经济转型政策”,彻底改变了叶利钦政府时期的“激进型经济政策”。
一、俄罗斯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及原因(一)俄罗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俄罗斯在20年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结构这三者之间的协调平衡问题。
转型之初俄罗斯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虽然实现快速增长,但不久经济又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例如,2009年,俄罗斯GDP较上一年度下降达7.9%。
俄罗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这种大起大落现象,缘于其独特的经济体制。
由于在前苏联时期采用的是强制性的计划体制,企业经营只重结果忽视效率,这实际上成为了阻碍其经济从粗放型模式向集约型模式转变的最大障碍。
如今,俄罗斯经过了20年的经济转型,但仍旧沿用着高消耗、低效能的经济发展模式。
俄罗斯联邦工商会长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曾经谈到:“俄罗斯每生产一吨钢,要比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多消耗两倍的电力;每生产一吨化肥要比阿拉伯国家多耗费五倍的电力。
”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在俄罗斯的对外贸易中也得到印证,近年来,俄罗斯的能源等原材料出口占其全部出口额的80%,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一直占比较低。
例如,有资料显示,俄罗斯2004年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仅为世界0.13%。
(二)俄罗斯经济转型面临的困难1、设备老化,投资不足俄罗斯大部分机器设备陈旧,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竞争能力较低。
俄罗斯10年经济转轨:结果、趋势与启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俄罗斯10年经济转轨:结果、趋势与启示
一、俄罗斯1990年代经济转轨的矛盾与结果
俄罗斯10年的改革从本质上改变了国家的性质和制度以及所有的经济关系,可以说,如今的俄罗斯已经是另外一种国家了。
这10年当中,经济转轨的目标和任务与实现机制经常发生矛盾。
1.经济转轨目标与实现手段的矛盾。
关于经济改革的目标,“休克疗法”的设计者和拥护者们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建立“自由的市场经济”、“以私有制和竞争为基础的自由市场”。
直到现在俄罗斯部导人为了取悦于西方仍要求使“经济进一步自由化”。
这种提法本身就混淆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之间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是提高经济绩效,在现有的生产资源条件下生产出最多的物质产品来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对任何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国家来说都是一样的。
尽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证明了它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但也不能由此认为市场本身就是经济改革的目标。
此外,“休克疗法”的实质是反危机,并非单纯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措施,这。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转型研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转型研究1. 引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一场经济转型,这场转型对俄罗斯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转型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原因、过程和结果,并分析其对俄罗斯的影响。
"""2.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影响2.1苏联解体的原因2.1.1政治体制僵化苏联在其存在期间,实行高度集中的权力制度,政治体制僵化,缺乏民主和开放。
这使得国家无法及时调整政策,应对国内外挑战,最终导致国家走向衰落。
2.1.2经济体制失衡苏联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曾取得过一定成就,但长期忽视市场需求,导致资源配置失衡,生产力水平下降,国民经济发展受阻。
2.1.3民族问题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存在较大差异。
长期以来,民族压迫和不平等问题一直存在。
随着民主思想的传播,各民族纷纷要求独立,民族矛盾加剧,最终导致国家解体。
2.1.4军事压力冷战时期,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军事对峙使其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军事开支巨大,消耗国家大量资源,加剧国内经济困境。
2.1.5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改革措施,试图解决苏联经济和政治问题。
然而,改革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政治体制变革滞后、经济改革失误等,导致国家解体。
2.2苏联解体对俄罗斯的影响2.2.1独立后的国家地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国际地位发生巨变。
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努力维护自身利益,重塑大国地位。
2.2.2重塑地缘政治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国家纷纷独立,地缘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重构地区和国际秩序。
2.2.3经济困境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严重经济困境。
长期以来,国内生产停滞,通货膨胀严重,民生凋敝。
2.2.4社会动荡苏联解体过程中,社会矛盾激化,民众对政治制度失去信心。
此时期,俄罗斯发生多次政治危机,社会动荡不安。
2.2.5民族矛盾加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内部民族问题愈发严重。
现代俄国政治经济变迁与社会转型
现代俄国政治经济变迁与社会转型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20世纪初期,俄国革命爆发,推翻了沙皇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但是,在斯大林主义的统治下,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发展陷入了停滞。
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重新开启了经济改革和政治体制的重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现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变革和社会转型。
一、政治经济变革1.经济转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将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这一过程是痛苦的,但却无法避免。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减少,企业可以自主决策,政府的经济管制也缩小了。
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开始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性。
在新的经济体制下,俄罗斯逐渐进入了全球化的经济市场,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
这让俄罗斯经济有了更多的机会,促进了俄罗斯与世界经济的互动交流。
2.民主转型1991年时,俄罗斯就通过权力合法性的手段将共产党政权废除。
2000年,普京成为总统,此前,他曾出任过克林姆林宫秘书和联邦安全局负责人,建立了一种新的领导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以强势政策为主,俄罗斯政局逐渐走向了集权。
这里面部分人认为强权集中在总统手中广泛化是因为自1991以来俄罗斯的民主体制被牢牢地把握在了新生资产阶级以及金融寡头的手中。
这些人经营基本产业经颇级和政府机构,借由相互协助垄断了政治、经济资源,压制歧见。
因此,俄罗斯的民主体制转型远称为痛苦,值得讨论。
二、社会转型1.种族和宗教俄罗斯的人口分布非常广泛,而且在国内外都有着相当的影响。
近年来宗教信仰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争论的焦点。
俄罗斯东正教在该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12年12月,俄罗斯议会通过了一项新政策,规定世俗教育机构必须在学校内加入主要为东正教的宗教教育课程,即宗教课程。
在该国东正教的影响下发生了相当多的宗教事件。
这些事件包括:特别是在高加索地区,莫斯科地区、圣彼得堡市等地区,犹太教、伊斯兰教和新兴宗教等被禁止和打压,这种做法在俄罗斯社会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摘要】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进行的一项重要改革,旨在实现市场化和私有化。
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问题和挑战,导致了经济增长放缓、社会不稳定等负面影响。
该模式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转型时期的政治不稳定、官僚体制难以改革等方面。
为了改进这一模式,需要加强市场机制建设、提高政府治理水平等方面的措施。
由于各种原因,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这一过程为其他国家的经济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强调了政治稳定、法治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俄罗斯需要更加谨慎地推进改革,注重制度建设和社会稳定,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
【关键词】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背景、实施过程、影响、问题、局限性、改进措施、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启示1. 引言1.1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是指俄罗斯在1990年代初期进行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挑战和问题。
这一转型过程被广泛认为是俄罗斯经济发展历史上的转折点,其结果对俄罗斯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一时期,俄罗斯政府意识到计划经济模式的无效性,并开始推行市场经济改革。
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转型难度,这一转型过程并不顺利。
俄罗斯经济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如通货膨胀、经济不稳定等。
政府的改革措施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挑战。
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俄罗斯取得了一些经济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局限性和问题。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的实施并未能如预期那样带来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反而导致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和挑战。
对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的反思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挑战和问题,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的背景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着经济体制转轨的挑战。
在苏联时期,俄罗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有化和集中化程度非常高,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较为严格。
俄罗斯经济转型进程及其启示_1
俄罗斯经济转型进程及其启示经济转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和创新,使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其基本目标是通过对内、对外的改革开放,理顺生产关系、完善经济调节机制、解放生产力、融人经济全球化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近年,俄罗斯经济改革步伐放慢,而持续强劲复苏和上升。
于是有观点认为,俄罗斯转型过程已经结束,俄罗斯经济增长主要是源于石油美元;等等。
经济转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如何?俄罗斯转型之旅是否已经终结?未来继续转型和可持续增长几率如何?无疑需要深入观察和分析。
俄罗斯经济转型总体评价:俄罗斯转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经过15年的改革,俄罗斯经济转型取得了显着成就。
如国有产权改革基本完成,多元化的产权体系确立起来,经济活力逐渐增强。
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已经确立,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和参与极大减少,服务型、透明型小政府逐渐成型,市场主导型、法制型经济发展调节机制基本形成,商品与服务的市场价格机制基本形成,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要素与产品分配扭曲机制得到了很大转变,对外开放经济格局也已形成,社会意识形态、居民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均发生了根本变化。
一、经济转型成为推动经济稳定与增长的基本保证1.俄罗斯学者提出,以私有化、自由化和稳定化政策为基础的制度再造以及经济结构重塑对于经济增长和产生成功结果具有极端重要性,缺乏剧烈而深刻的宏观体制变革,建立保证经济增长的繁荣市场经济难以实现。
经济转型打通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诸多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如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极大地打破了传统国有经济的平均主义、预算软约束、僵化保守,激发了私营经济的创业精神和管理理念,优化了社会资源配置、活跃了市场,使多年难以解决的短缺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转型使俄罗斯奠定了完全新型的经济基础和经济机制,并使俄罗斯经济在经历了短期衰退之后重新步入稳定的增长轨道,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见图1)。
2.虽然,近年俄经济增长与国际能源市场行情有重要关系,但石油涨价对俄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在减弱,前政府总理卡西亚诺夫认为,石油涨价对俄罗斯2003年的经济增长的拉力不超过 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5-05-23作者简介:黄永鹏(1967—),男,湖南郴州人,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汕头大学博士后;程家明(1952—),男,湖北潜江人,汕头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教授。
俄罗斯经济转轨战略调整及对转型国家的启迪黄永鹏,程家明(汕头大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部,广东 汕头 515063) 摘 要:十几年的俄罗斯经济转轨经历了一个从极端市场浪漫主义到走中间道路的深刻调整。
在国家权威的引导下,俄确立了一条既有市场自由又有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转轨路线,并力图恰如其分地将经济调控的维度控制在适宜的波动范围之内。
俄罗斯经济转轨战略调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对于世界上所有转型国家都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经济转轨;市场浪漫主义;国家权威主义;中间道路中图分类号:F13/170[51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225(2005)06-0065-005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历程甚至可以远溯至俄罗斯国家独立之前,十几年来,在谋求经济转轨的道路上,俄罗斯经历了太多的曲折与磨难,直到现在,这一转轨的路径还处在深刻的调整之中。
一 对极端主义的修正:从市场 浪漫主义到国家权威主义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历程是在苏联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走投无路而又成为众矢之的的时候开始的。
和东欧其他国家的经济转轨一样,市场导向型的经济改革只是俄罗斯整个社会转型的一小部分。
它不是要通过经济转轨来改善现有政权的经济业绩,进而证明既有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和先进性,而是要从根本上彻底摧毁既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恰如叶利钦和盖达尔在当时所称,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根本任务就是使已经启动的社会转型进程不可逆转,即通过经济自由化和国有资产无偿私有化来彻底摧毁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
[1](P35)之所以选择“休克疗法”作为经济转轨的启动方案,是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条件下多重必然与偶然的因素促成的,但是,从最直观的层面来说,“休克疗法”就是俄罗斯独立之初急迫情景下的紧急应对策略。
正如盖达尔所言:“到了1990年秋天,很明显一场危机就要爆发了……。
一场革命就要来临……。
在这种背景下,有秩序的改革是根本不可能的,唯一剩下的就是如何应付危机。
”[2](P397-398)在苏联长期高压的社会政策和意识形态管制态势被猛然解除之后,独立之初的俄罗斯社会中蓄积着一股巨大而又不可遏止的要求清算过去、彻底否定过去、向往西方发达社会的强烈逆反民众心理。
在某种意义上,“休克疗法”的适时推出,不过是释放俄罗斯独立之初经济与社会生活中所积累的破坏性能量的一种相对可行的策略选择,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危机应对策略。
虽说如此,这一用以解决俄罗斯现实紧急问题的“休克疗法”方案却并非产自俄罗斯本土,而是俄罗斯当权的激进民主改革派从国外[3][4](P477)现成模拟抄袭而来的。
它在最大程度上受到了其时俄罗斯社会上已经普遍激动起来了的浮躁民众情绪的感染,一厢情愿地从主观浪漫的美好愿望出发,一味地求变、求新、求快、求全、求好,是一个有着浓厚极端主义色彩的市场浪漫主义改革方案。
“休克疗法”方案的核心宗旨是:实行经济的自由化、稳定化、私有化。
[5]其目的“一是制止转轨前俄罗斯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趋势,通过释放和消除经济系统中积累的爆炸性矛盾来恢复经济系统的健康;二是对经济制度进行根本变革,消除俄罗斯当前经济危机和长期以来经济资源不能被有效使用的经济制度基础,通过建立市场经济制度来恢复俄罗斯经济的生机与活力”[6](P15)。
这一经济转轨方案在理论上昭示着很强的逻辑推论可行性,在国际实践中更有着原先在拉美和一些东欧国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1卷 第6期SHANTOU UNIVERSIT Y JOURNAL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BIMONTH LY)Vol.21.No.62005家可圈可点的反危机成功先例。
所有这些无不勾起俄罗斯掌权的激进改革派对于实施这一方案美好前景的浪漫遐想。
他们原想循着这样的合理理论推导,经过短时间的激进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就会在俄罗斯初步建立起来;国家的经济结构将不断走向优化;外资大量涌入;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并取得全面振兴。
然而,所有这些都只是激进改革派一厢情愿的主观浪漫幻想。
“休克疗法”在俄罗斯显然水土不服,经济转轨启动以后,俄罗斯国家的经济形势非但没有好转,反而严重恶化。
社会生产全面大幅度下降;通货膨胀恶性发展;国家财政赤字急速上升;企业三角债纠缠不清;卢布汇率狂跌不止;人民生活水平急剧恶化。
经济危机、财政危机、货币危机和社会政治危机交织在一起,一同喷发。
有关这些方面的统计数据任何一项列举出来都令人触目惊心。
从历史比较角度看,这一衰退甚至超过了1929—1933年大危机时代的美国或1941—1945年卫国战争时期苏联所遭受的损失。
[7]至此,事实雄辩地证明,“休克疗法”在俄罗斯的实践归之于彻底的失败。
撞了南墙之后,俄罗斯经济改革的方案不得不谋求转向。
盖达尔以后的连续几届俄罗斯政府从切尔诺梅尔金、基里延科到普里马科夫无不在对国家的经济转轨政策作出调整,其中虽也有所成效与建树,然而,由于积重难返,不仅国家的经济局势几经反复,难有大的改观,每一届政府本身也终无善果,都是匆匆登场又草草下台。
究其原因,除了经济上的困顿以外,更多的其他各色因素也掺杂其中。
从一开始,俄罗斯经济转轨就背负着“原罪”的色彩,背负着许多经济改革本身之外的诸如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权力争夺等难以承载的重负。
这些杂糅的重负导致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在纷争中开始,在纷乱中匆忙施行。
在实施的结果一片狼藉之后,又使得执政的政府不得不因为受到牵连而为之付出代价。
俄罗斯经济转轨路径真正的大转向是在普京从叶利钦手中接过俄罗斯的权杖以后开始的。
紧承着切尔诺梅尔金与普里马科夫的调整政策,普京不仅全面加大了对于经济转轨调整与修正的力度,而且,在转轨的战略指导思想上全面转向,从叶利钦时代极端、激进、自由放任的市场浪漫主义转向了政府积极参与宏观调控的国家权威主义,实现了经济转轨路径选择上的战略大转折。
俄罗斯经济转轨在路径选择上走到普京时期以后,开始峰回路转,既是前期俄罗斯经济调整路线水到渠成的顺延与继承,也是社会现实的迫切要求,是俄罗斯现实国情的产物。
“俄罗斯具有悠久的权威主义历史传承和浓厚的权威主义文化积淀。
”[8](P47)虽然权威主义在苏联解体前后的嘈杂与纷乱中迅速走向失落,然而,俄罗斯独立以后长时期的纷乱与无序又孕育了对权威主义的需求。
面对极端、激进的社会转型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性危害,俄广大民众终于从浪漫的民主政治梦想中醒转,他们认识到民主政治并不一定带来想象中的政治稳定,相反,民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节制。
[9](P34)有关研究人员指出:“在俄罗斯由计划经济向私有化的市场经济转轨的艰难过程中,迫切需要的不是民主政治提供的宽松、自由的环境,而是需要国家以足够的权威维持转轨时期的社会稳定和法律秩序,需要国家将社会纳入可调控的范围,保持对经济一定的干预,实施坚定的、相对稳定的政策,以缓解、抑制转轨过程中的动荡,从而减少、缩短转轨过程的阵痛。
正是经济转轨的这种现实需求,俄罗斯权威主义又走向了复归的道路,并日益成为人心所向。
”[8](P47-48)针对前期俄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经济长期衰退和社会秩序极度混乱的局面,普京一针见血地指出,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中央权威的管辖与引导。
他说:“由于国家政权机关和管理机关软弱无力,即使是有最正确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在贯彻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乱了步调的现象,我们正处于这种阶段。
目前俄罗斯复兴和蓬勃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国家政治领域。
俄罗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
”[10](P10)所以他特别强调:“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一个强大的国家不是什么异己的怪物,不是要与之斗争的东西,恰恰相反,它是秩序的源头和保障,是任何变革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力。
”[10](P9)对于俄经济转轨的方向,普京指出,毫无疑问,俄罗斯将继续坚持走发展市场经济的道路,虽说按照市场经济的通例,国家对于经济的作用仅限于制定游戏规则并监督规则的执行,不宜过多干预社会经济的运行,但“目前的局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国家对经济和社会进程的影响力”[10](P13),必须要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建立一套完整的国家调整体系。
在俄罗斯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现实国情下,普京指出:“俄罗斯政权第一位的作用是调整保障市场运转的所有国家的工作。
纯粹的经济措施自然将同加强国家政权机制、巩固联邦关系、巩固司法体系的工作,同在全国建立统一的法律空间,同反贪污和反官吏专横等相结合,而且目前已经在实现这种结合。
”[10](P147)顺应民意,挟着强大的民众支持率,连续几年来,围绕着加强中央权威、巩固国家政权建设,普京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社会改革措施。
他改革联邦行政区划制度,设立七大联邦区,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领导;颁布政党法规,改革政党制度与议会机构,理顺了总统和社会各大政治力量及议会之间的关系;清理各地区和部门与中央联邦相抵触的众多法规,统一了国家的法蒙空间并大力推动国家公正有效的司法体系建设;严令拆66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1卷 2005年)除各地区相互之间的贸易流动壁垒,打击寡头和影子经济,整顿了国家的经济秩序。
同时,普京还敦促立法部门制定和完善了国家的税法典、土地法典、劳动法典和民法典,改造银行和海关制度,转变行政职能,以求进一步优化市场经济的运行环境,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的作用。
经过普京几年来的励精图治,阶段性的治理整顿成果已经显现出来,俄社会政治秩序日趋稳定与规范,国家的经济形势一年好过一年。
正如普京的声望与权威在俄罗斯如日中天一样,由其积极倡导的国家权威主义指导思想也在俄罗斯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牢牢地树立了起来。
作为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俄经济转轨也在国家权威主义的引导下步入了平稳发展的时期。
二 经济调控的维度:走中间路线从极端的市场浪漫主义经济转轨中一梦醒来之后,这一次俄罗斯没有再次推倒重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谨慎地开始了新的道路探索。
普京指出,经过长时间的波折动荡,俄国力与民众俱已疲惫不堪,已经再也经不起什么大的折腾了。
“政治和社会经济动荡、剧变和激进改革已使俄罗斯精疲力竭,只有幻想或那些对俄罗斯和人民冷酷无情的政治力量才会呼吁再进行一次革命。
无论打着什么样的招牌(共产主义的也好,民族爱国主义的或激进主义的也好),国家和人民都经受不起再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
现在国家的忍耐能力、生存能力以及建设能力都已处于枯竭的边沿。
社会简直要崩溃,即从经济上、政治上、心理上和精神上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