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孔子道德思想的当代价值

合集下载

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_孔子思想价值概述

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_孔子思想价值概述

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_孔子思想价值概述当今社会人的道德水平不断滑坡,要改变这一两头,需要恢复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向先师孔子吸取智慧,孔子思想并未因为时代不同而失去其价值。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一)孔子思想与爱心培养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回忆和生存压力的加大,使得人际关系日益淡漠,一些人自私自利,对他人缺少宽容,缺少同情,缺少关心。

尽管人人都在呼唤“让世界充满爱”,可还是看到许多心的沙漠与荒原。

物欲的不断膨胀使一些人变得刻薄寡恩,麻木冷漠。

一些人心之原已蔓草丛生,掩盖了他们那颗本具仁爱的心。

孔子思想从改变人心性上出发,注重以人为本,强调社会中个人品质的不断完善,以培养仁爱之心为个人修身的根本内容,孔子这种强调人的自觉意识的教化方法,不仅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相信在以工业经济为主的现代社会依然实用可行。

心病还须心药来医,人的心性得不到改造,谈改变社会风气亦是徒然。

我们需要回望历史,从孔子那里学习,注重修心,注重自律,知善恶,明廉耻,让一颗颗迷失的本真之心逐步透出仁爱的光辉,照亮华夏大地,以心温暖心,以爱呼唤爱。

否则,割裂传统,空谈爱心,只会停留在表层上,难以奏效。

(二)孔子思想与行为自律现代社会,由于人们不注重自我道德完善,导致外在行为失当,缺少必要的规范。

一些人不懂礼貌,不讲诚信;在家不讲孝道,工作缺乏敬业精神。

一事当前,全凭自己好恶行事,不去分辩是非曲直,不知行当行之事,不知止当止之事,缺少约束,缺乏自律,尽管各种规章条文多如牛毛,还是很难规范现代人那颗我行我素的心。

孔子重视个人行为规范的培养,以“礼、义、忠、信”等教育后学,言简意赅,切实可行。

当今时代,我们不应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排斥之,事实上,今天重提的“明礼”、“诚信”也没有走出传统道德的范畴,只有继承古代道德传统,才能促进现代社会道德体系的重建,人们的一切行为如果能遵循孔孟倡导的“义”的本质是羞恶从善的,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义”字已为古人高度认同,而在今天,人们“义”的观念比较淡化,缺乏自律,不以不义为耻辱,比如人民群众十分痛恨的腐败问题,为什么屡禁不止,究其原由是腐败者廉耻之心的丧失,见利忘义,违背了圣人“见得思义”的训导。

孔子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孔子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孔子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在中国古代,孔子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他是东方哲学思想史上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当代,他也是深受崇敬的哲人。

孔子的价值在于他所提出的伦理学说。

他注重仁、义、礼、智的修养,以及通过自身行动来实践的道德规范,他认为人必须学习的是“仁”,而“仁”是指一种深情大度的爱护他人的情怀,而不是以一种物质上的支出。

孔子把“仁”、“义”的修养放在政治学、伦理学的中心,他提出了“仁者仁、义者义”的概念,提倡以“仁”来管理和治理国家,倡导以“仁”来论证道德行为,他认为“仁”是一切社会原则的根本。

孔子的价值更在于他所倡导的伦理政治学说,他主张以“仁”来治理国家,以“仁”来实现社会的公正,以“仁”来保护人民的权利,他认为国家主要由“仁”来维护,他认为“仁”应该成为国家的根本价值观,他把仁义礼智作为国家的理想,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特有的伦理政治学术语。

孔子的意义在于他所提出的国家治理理念,他把“仁”作为国家治理的根本原则,以“仁”来谋求人与人的相处、国家的繁荣昌盛,他认为“仁”有助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他认为“仁”必须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以保证统治者的权威,以确保被统治者的生存和发展。

此外,孔子认为应当建立以“仁”为中心的宪法制度,以建立“仁”的政治体系,以实现“仁”的政治目标,这一理念对当代政治学和国家治理理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孔子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孔子的思想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如今的社会也可以从他的思想中获取不同的思考方向和经验教训。

首先,孔子重视仁爱。

他认为,仁义礼智是“至善”,而真正的“仁”就是以一种深情大度的无私爱心来维护和保护他人,而不是以物质上的支出。

这一思想对当代的社会保持和维护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孔子重视国家的治理。

他认为,必须以“仁”来治理国家,以“仁”来实现社会的公正,以“仁”来保护公民的权利,以“仁”来维系社会的稳定,这对当代社会的国家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孔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孔子思想对当今社会在政治方面和教育方面有影响。

1、政治方面:孔子思想对现代世界道德的建构有重要意义。

孔子充满仁爱精神的“忠恕”之道应当是当今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中心价值。

孔子主张的“和而不同”应当是克服“西方中心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实现文化多元存在、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共同繁荣的基本法则。

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世界政治思想最低共识,用孔子一样对他人充满善意的目光去看待其他的国家和民族,可以实现“有道”的大同社会。

当今国际社会,强国侵略弱国的现象加剧,经济危机也频频发生,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整个世界孕育在隐藏的不安定中。

而孔子思想中理想化的道德体系建构和对个人的道德要求,恰恰适合于当下的社会语境,这一点也得到了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认同。

2、教育方面: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重大影响。

众所周知,孔子非常重视教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重视实践、学仕结合等。

其中的一些观点今天看来更显卓越。

在兴起于西方的现代教育中,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最重要的内容。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从政”是孔教的任务,即“学而优则仕”。

因此在孔子教育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教育体制均以培养安邦治国之人材为目的。

孔子被后世奉为“万世师表”,实在于其思想体系中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其适用性的长远。

时至今日,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很多内容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

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2、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其中包括“忠恕之道”,即忠诚和宽恕之道。

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体现了孔子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同时也具有深远的当代价值。

孔子的忠恕之道强调了忠诚与忠道。

忠诚是忠恕之道的基础,孔子认为忠诚是一种对于道德和正义的坚守,是一种对于信仰和承诺的忠实。

在人际关系中,忠诚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基础,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当代社会,忠诚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在单位组织中还是在家庭中,忠诚都是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根本。

孔子的忠恕之道强调了宽恕与仁爱。

孔子强调了人们应该宽恕他人的过错并给予他们机会改过自新。

在人际关系中,宽恕可以缓解矛盾,减少冲突,促进人际和谐。

在当代社会,宽恕之道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宽容对待他人的错误和过失有助于减少矛盾和纠纷,建立和谐的社会风气。

孔子的忠恕之道不仅具有深刻的人生智慧,也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在当代社会,忠恕之道依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

在职场上,忠诚与宽恕的精神能够促使员工与企业建立起更加稳固的信任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推动事业发展。

在家庭中,忠诚与宽恕能够促使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起更加密切的亲情关系,增强家庭凝聚力,促进家庭和睦。

当代社会也需要忠恕之道来化解矛盾、缓解冲突。

在社会治理中,忠诚与宽恕的精神能够促成民众与政府之间更加稳固的信任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忠恕之道还能够促使社会各界成员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社会问题,实现共同发展。

在当代社会,忠恕之道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人们对忠诚与宽恕的理解和实践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社会的竞争和利益冲突也使得忠恕之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传承孔子的忠恕之道,促使其在当代社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引言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并且一直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及它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涵及意义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仁爱、诚信、勤俭、忠诚、孝顺等。

他认为“仁者,人也”的思想,强调对人的关怀和尊重,同时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即不同的人可以和谐共处,互通有无。

此外,他也重视诚信和勤俭节约,认为诚信是人格的基础,并强调勤俭节约的美德。

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在当今社会中,缺乏道德的问题正在变得日益严重,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更为明显。

通过实行道德教育,可以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丰富的人格品质。

二、道德教育在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然而,实践中发现,当今社会的道德教育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对道德教育缺乏认识和重视,缺乏系统的教育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学校和社会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道德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实施难度较大,学生的参与和接受度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应该推广道德教育理念,提高社会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其次,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道德教育体系,制定完善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并严格管理和考核。

最后,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和接受度,使道德教育的实施更加有效和具有普惠性。

三、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重视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观念,使其能够成为品德高尚的公民和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人。

此外,我们也应该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推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全面的教育。

此外,在教育管理中也应该学习孔子的管理思想,建立科学、公正、有效的管理体系,重视成果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实意义郑桂芬在孔子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道德教育占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体现了孔子对道德教育的重视。

他的志士、君子、成人的人才观也多体现了对人才道德方面的要求。

孔子的德育思想丰富、系统,深入挖掘有助于古为今用,为现代社会服务。

一、孔子的德育思想孔子对德育的重视是与其以德治国的政治观密切相连的。

可以说,不了解孔子的政治观,就不能真正理解孔子的德育思想。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德治,其内容主要包括统治者自身的修养和对民德、民风的建设两个方面。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也就是说如果统治者品德高尚,人民就会像众星拱月一样拥护他、爱戴他,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孔子还说:“子为政,焉用杀C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上行下效的道理,极言执政者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将影响一国的风气。

同时,孔子把统治者的正身修德与从政治国的管理行为联系起来,指出统治者注意修养德行的本身是在实施对国家的管理,譬如,他说:“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C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C”等等。

后世儒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这一思想,《礼记·大学》中明确提出修身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的观点。

(一)关于德育内容的论述。

孔子所提倡的德育内容,可以用“仁”字来概括。

仁德是孔子要求培养学生具备的最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一高尚的道德品质几乎包括了人应具备的所有的美德:如忠、孝、诚、信、智、勇、温、良、恭、俭、让、廉、和、宽、敏、惠、中庸、忠恕等。

现仅就其所提倡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伦理道德观念作简要介绍。

43 “孝悌”和“忠”等。

“悌”是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行为准则,是实现“仁”的基础。

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孔子要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中的孔子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论语中的孔子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论语中的孔子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本文将从《论语》中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一、倡导德行教育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人的德行,他认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为政》)孔子主张以德为先,强调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在孔子看来,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才能实现个人的自律和社会的和谐。

这一思想在当代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需要重视培养人的德行教育,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重视教育的“因材施教”原则孔子主张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能力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就是“因材施教”的原则。

他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君子不赏而民不劝。

”(《论语·学而》)这一原则强调个性化教育,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该重视这一思想,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个性和能力的教育,以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三、强调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孔子主张知行合一,他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更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他说:“由,诲人也;乐,好乐也;若,诲人不倦也。

”(《论语·述而》)这一思想告诉我们,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当代社会中,实践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提倡自由开放的教育环境孔子主张教育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发展空间。

他倡导“教学相长”,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平等的交流。

他说:“有教无类。

”(《论语·为政》)这一思想告诉我们,教育环境应该是自由、开放和平等的,学生应该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权利。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倡导这样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五、提倡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孔子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学习文学和历史可以培养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孔子的道德教育内容主要以“仁”“礼”为核心,是孔子所强调的两个基本的道德修养原则。

“仁”是对他人生命及其价值的珍视和关爱,是道德内在的情感准则,“礼”是社会的行为规范,是道德外在的情感准则。

当然,“仁”与“礼”又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关系。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在当代道德教育实践中的现实意义(一)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为当代的道德教育实践提供良好的素材,有借鉴意义前面提到孔子的道德教育内容主要通过“仁”、“礼”、“义”展开,其内容丰富,涵盖面广,长久以来为当代的道德教育实践提供良好的借鉴价值。

比如,被当代人奉为道德行为标尺的“八荣八耻”中提到的“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等都是对孔子德育思想的解读。

又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无论是对振兴中华的使命感的要求还是对建立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要求,都是千百年来儒家德育思想所推崇的,都是对孔子的德育思想在借鉴之中赋予时代感的写照。

(二)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大多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样的民族精神是儒家思想作用的产物,中华民族号称“仁义之帮”,孔子教育人要如同爱自己的亲人一样爱天下大众,仁义道德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气质。

爱人民也正是爱祖国的体现,也正是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体现。

在谈到自强观,孔子有云“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教导我们要坚守自己的信念,自强不息,发奋拼搏,永远都不能失掉志向。

(三)孔子的道德教育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孔子所提倡的“中庸”、“仁和”、“尚公”、“忠信”等思想正是当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倡导的。

孔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主张以和谐为贵,追求“和合”的君子境界,主张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要和谐。

从《论语》看孔子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从《论语》看孔子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从《论语》看孔子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论语》是先秦思想家孔子的主要著作,包含了孔子对人性、伦理道德、政治、法律、教育等方面的思想。

从《论语》可以看出孔子的教育思想,并且这些思想在现代仍有很大的价值。

首先,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是人们追求知识的基础。

他强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呼吁人们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这一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十分重要,因为我们的世界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自身的竞争力,不被淘汰。

其次,孔子认为,正直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品质,他指出“正直而又敦厚,将必得老至”。

他认为,正直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直,那么他的行为就会失去规范,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这一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十分重要,因为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规则,行事诚实公正,以获得自己应有的尊重和成功。

此外,孔子还认为,“以身作则”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他认为,一个教师要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和引导学生,而不是只依靠言语来指导学生。

这一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意义,因为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才能使学生明白老师的教诲,进而让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

最后,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道德的人”。

他认为,教育的核心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他强调,“仁者无敌,知者无敌”,即只有具备仁德才能获得成功。

这一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获得人们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就。

总之,从《论语》可以看出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认真学习、正直诚实、以身作则、培养有道德的人等,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十分重要,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孔子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意义和价值

孔子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意义和价值

孔子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意义和价值孔子,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化名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所建立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的基石,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柱。

在当代中国,弘扬孔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孔子思想的精髓孔子思想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孔子思想强调“仁爱”和“道德”,提倡道德自觉,注重修身养性,强调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道德要求是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实现的。

孔子思想的精髓在于其具有传统、革新、进取的深刻内涵,既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所必须的道德规范,又是思想家对社会变迁的反思所得之结晶。

二、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1. 促进社会和谐孔子思想鼓励人们讲究人际关系的和谐,提倡人们以“仁义礼智信”为处世准则,对待他人时要体现出尊重、理解和包容,这也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

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和经济文明的进步,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如社会矛盾加剧、道德水平下降等。

在这种情况之下,弘扬孔子思想,倡导道德自觉,打造和谐社会就显得更加重要。

2. 提升自身素质孔子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先要从自己做起,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在家庭、社会和国家层面上做出贡献,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一种素质。

我们身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之中,往往被各种信息和诱惑所影响,所以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会正确的伦理和道德,还要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发挥自己的所长,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3. 推进现代化建设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多个方面。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弘扬孔子思想,注重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有助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实意义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其德育思想贯穿于他的教育理念和治国之策中,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德育思想体现了勤俭节约、礼仪尊崇、尊师重道、诚信为本等核心价值观,这些思想在现实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孔子的德育思想以培养品德为核心,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即自我修养,修好自己的品德和道德品质,才能够德行高洁地对待他人,构建和谐的家庭和社会。

对于教育发展当下,孔子的德育思想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今天的社会,人们普遍关注孩子的成绩和素质教育,但忽略了对其品德的培养。

而孔子的德育思想提醒我们,培养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不仅仅需要学习知识,更需要关注他们的道德修养,教育他们具备诚实正直、宽容礼让、勤奋进取等优秀的品质,从而使他们在面临社会问题和挑战时能够正确的判断和行为。

其次,孔子的德育思想注重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建立,强调礼仪尊崇。

他认为,通过仪式、礼乐等传统文化的实践,可以培养人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使人们懂得行为的规范和礼节,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这一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竞争的环境,使得人们普遍存在着道德沦丧、不讲究礼仪谦逊等问题。

然而,孔子的德育思想提供了一个思路,通过恢复和发扬传统文化,让人们重新认识礼仪的重要性,从而推动社会形成更良好的风气和道德规范。

只有通过培养良好的社会习惯和道德素养,才能使个人和社会更加和谐与稳定。

此外,孔子强调尊师重道,认为教育是最高的事业。

他提倡师道尊严的观念,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教育关系的建立。

这一思想对当前教育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着师资短缺、师德低下等问题,而孔子强调的尊师重道,呼吁尊重教育者,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这些都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优质教育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孔子的德育思想还提醒我们,当今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孔子的现实意义

孔子的现实意义

孔子的现实意义引言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仲尼,鲁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化名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乃至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现实意义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孔子的现实意义。

一、孔子的思想对社会治理的启示1. 孔子的仁爱思想孔子强调人的仁爱之心,认为人们应该互相关爱、互相尊重。

这一思想对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它提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 孔子的“君子”观念孔子提出了“君子”这一理想人格,他认为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

这一观念对于培养优秀的政治领导者和社会精英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 孔子的“中庸”思想孔子提出了“中庸”思想,主张遵循恰当的中间道路,避免走极端。

这一思想对于社会治理的平衡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1. 孔子的“学以致用”观念孔子提倡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的应用。

这一观念对于现代教育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这一原则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3. 孔子的“兴学治国”思想孔子认为教育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他提出了“兴学治国”的思想。

这一思想对于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4. 孔子的“弟子规范”教育方法孔子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他提出了“弟子规范”教育方法。

这一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非常重要。

三、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1. 孔子思想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孔子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

2. 孔子思想对于领导者的启示孔子的思想对于培养优秀的领导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领导者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以引领社会的发展。

孔子的礼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礼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礼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孔子,即孔丘,生于公元前551年,去世于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对中国古代礼乐文化和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与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礼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孔子的礼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注重礼仪之道和追求和谐共生的伦理观念上。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他认为“礼义”的确立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一切行为和处世的准则。

孔子所理解的礼,不仅包括传统的礼仪习俗,还包括对于尊重他人、不伤天害理的品德与行为的追求。

孔子认为,“君子之德风尚好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观念成为《论语》一书中的著名箴言。

在孔子的思想中,他提出了“仁”的概念,认为仁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一种善待他人的态度,也是一种爱的表现。

在孔子看来,要想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就必须要追求仁的境界,让仁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准则。

孔子的礼学思想还表现为其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

他强调天下大同,强调社会和睦。

在他的思想中,“国有忠、父有孝、兄有恭、朋有友,制于礼也”成为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经典。

可见,孔子的礼学思想不仅涵盖了个人的道德修养,还进一步提出了家庭和社会的伦理准则,构建起了关于人际和社会关系的和谐观念。

孔子的礼学思想在当代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思想的角度来看,孔子的礼学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观念。

传承和弘扬孔子的礼学思想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孔子的礼学思想提出了一种以和谐为目标的社会发展理念,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和善行善举,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孔子的礼学思想提出了全面、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强调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要培养有德有才的人。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一、立志有恒孔子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应该以个人现在物质生活为满足,还应有将来精神上的更高要求,这就是对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理想和尽自己的义务。

他在教育学生如何对待现在和将来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立足于现在而面向将来,确定志向,树立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作为个人努力方向。

认为“立志”是重要的起点,但要坚持和实现其志向,并不是容易的事。

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少年有志,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立,可见立志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

确立志向后,又经过长期不懈地研究、修养,使之思想、感情和行为,达到道德的高度自觉与"不逾矩"的境界,表明了道德教育的终身性、长期性和阶段性。

孔子教育学生“志于仁”。

“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与理想,他要求学生以“仁”指导日常的道德行为,坚持道德而不动摇。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篇)要求君子在吃一顿饭的瞬间也不要离开仁德,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不要离开仁德,在颠沛流离的环境中也不要离开仁德。

他要求学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对仁德和理想要笃信,要好学,要坚守,并用生命去捍卫。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即要求君子仁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要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

他认为志向和理想甚至比个人生命都还重要。

孔子在教育学生对待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精神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在物质享受方面,则不宜要求太高太多,物质享受方面要求多了,相反地会妨碍精神境界的提高。

只有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志向方能坚守。

孔子在教育学生对待志向的确立与坚守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重视持之以恒与百折不挠的意志锻炼。

这也可以说是立志过程的最后与最高的阶段。

今天,社会出产力已经高度发展了,人们的糊口水平也逐步进步,但是在学生中越来越多的出现盲目攀比爱慕虚荣的现象,许多学生已经把发愤忘掉了。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孔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伦理学家,主持儒家学派,被后世奉为“至圣先师”,其影响力和思想贡献不可忽视。

在孔子的诸多思想中,“忠恕之道”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之一。

忠恕之道所传达的是对忠诚和宽容的重视,是孔子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基本要求。

在当代社会,忠恕之道的思想依然具有深刻的价值,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忠恕”是孔子伦理思想中的核心观念之一。

孔子认为,“忠”即忠诚、忠于天命、忠于道义,是人类应遵循的最高道德准则。

而“恕”则强调宽容、包容、谅解,是对待他人的态度。

孔子强调,“忠恕,则天下和”,即忠诚和宽容能够使天下和平。

他认为,一个人应当对待他人:既不偏私,忠心于己所拥护的道德准则,又不存怨恨,宽容包容他人的过失。

这种忠而不谄、恕而不怨的态度,不仅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也是个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忠恕之道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关怀和包容更加需要。

浮躁的社会风气和利己主义的心态,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浮躁和脆弱。

在这样的背景下,孔子的忠恕之道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

忠诚和宽容,不仅是个人修养和处世之道,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基石。

忠诚和宽容的双重价值所在,就在于其能够凝聚人心,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忠恕之道对于个人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提倡“忠恕”,既是要求个人对道德准则和价值体系的忠诚,又是要求个人对于他人的包容和宽容。

这种忠诚和宽容的双重要求,要求人们在言行举止中不偏私、不对他人心存怨恨。

在当代社会中,个人品德的修养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每个人都在日常的交往中能够遵循“忠恕”之道,尊重他人、宽恕他人,将在社会层面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忠恕之道对于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不仅需要有效的政策和制度,更需要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

忠诚和宽容作为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可以凝聚人心、增进相互信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孔子的价值观念与当代社会的道德风尚有什么不同

孔子的价值观念与当代社会的道德风尚有什么不同

孔子的价值观念与当代社会的道德风尚有什么不同孔子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道德观念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

尽管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但是孔子的道德思想至今仍然对当代社会的道德风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孔子的价值观念与当代社会道德风尚的异同点。

一、孔子的价值观念孔子的道德思想非常丰富,其中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是“仁”。

他认为,人性本善,善良是人类天生的属性。

人应该追求仁爱、忠诚、正直、勇敢、宽容等美德,并且应该尽可能地实践这些美德。

孔子还提出了“礼、义、智、信”的四个重要品质,并且认为这些品质是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所必须具备的。

孔子的思想还强调了“孝治天下”的概念,也就是说,尊敬父母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石。

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应该以道德行为为基础,而不是力量和暴力。

他认为,领导者应该充满仁爱和智慧,而不是利欲熏心。

二、当代社会的道德风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当代社会的道德风尚与孔子的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们对金钱和物质的追求。

这种追求使得很多人忽视了孔子所强调的仁爱和美德。

人们变得更加功利和自私,忽视了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

此外,当代社会还存在一些道德问题,如贪污、腐败、无视人权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给人们带来了困惑和痛苦。

当代社会似乎缺乏孔子所强调的“仁爱、忠诚、正直、勇敢、宽容”等美德,这些品质应该是每个人的追求。

三、孔子的思想与当代社会的道德风尚的异同尽管孔子的思想已经存在了2500年,但是它与当代社会的道德风尚仍然有一些相通之处。

特别是最近中国政府在推进价值观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让孔子的思想重新受到了重视。

中国政府提出了“德育为先”的口号,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将孔子的思想融入了教育体系中。

孔子的思想着重强调了社会稳定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解决现实道德问题上。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于忠恕之道的阐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其内涵包括了忠诚与忠实以及宽容与宽恕。

这一理念不仅在古代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我们需要理解忠恕之道在孔子思想中的内涵和重要性。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忠恕”二德,将其看作人类品德伦理的重要基石。

忠恕并重,相辅相成,这是孔子理想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忠者,信守道义,忠诚不渝;恕者,宽容谅解,宽恕包容。

孔子认为,忠与恕的完美结合,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境界,它能够使人们在日常处世和人际交往中展现出高尚的道德风范。

在当代社会中,忠恕之道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忠恕之道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

在当今社会,人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层出不穷,而忠恕之道的普及能够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让人们在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忠恕之道是促进人际关系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人际交往中,忠诚和宽容是维系友谊和亲情的纽带,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更加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让情感更加深厚,让人际关系更加温馨。

忠恕之道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现代社会,人们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但在竞争中,忠诚和宽容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摒弃私利,追求公益,形成社会共识,促进社会进步。

我们也要正视当代社会中忠恕之道存在的挑战。

在当今社会,利益至上、唯利是图、缺乏信任和宽容成为一些人的行为准则,使得忠恕之道受到了严峻的冲击。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孔子的忠恕之道,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我们需要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忠诚和宽容品质。

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忠恕之道正是孔子所倡导的优秀品质,因此应该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提升他们的忠诚和宽容意识,让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和担当的公民。

论孔子的德育思想的论文

论孔子的德育思想的论文

论孔子的德育思想的论文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德育为本。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孔子的德育思想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论孔子的德育思想的论文篇一《浅析孔子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摘要】仁爱、礼义、忠恕、明智和诚信是孔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其进行正确评价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同时,孔子德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包括: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是德育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主体意识需要建构一体化的德育体系。

【关键词】孔子德育思想现代教育孔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的德育思想是其修身养性和实现发展的核心理念,这些理念不仅在思想方面引领着人们正确的实现为人处世之道,同时在实践中也体现了道德的重要性。

仁爱、礼义、忠恕、明智和诚信是孔子德育思想中的主要内容。

仁爱。

仁爱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主要是指一种高尚的品德,孔子是仁学的开创者,他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

仁爱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和精神追求,其他的美德都是围绕着这种道德修养而展开的,一个人想要追求真正的品德,就应该以爱人为主要的前提。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和道德,才能够实现道德的标准,才能够为实现最高境界的仁爱奠定基础。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可谓仁乎,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孔子十分注重人的品格的修养,也就是人的德育教育,认为人的品格的塑造主要取决于道德的自主性,完善的人格需要不断的积累和道德的培养,小人和君子的区别就在于其道德思想的培养,同时,仁爱虽然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准则,但却不是不可以追求的,只要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就会达到仁爱的境界。

孔子还认为,仁爱是最完美的、最善良的精神,是决定一切的根本。

礼义。

在孔子的德育思想中,仁爱是其核心的价值理念,而礼则是其德育教育的修身准则,是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是把仁爱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规范。

儒家德育思想的目标是通过礼规范人的行为,使社会的道德、社会的法律和家庭的准则对受教育的人都具有规范作用,使礼成为每一个人应该自觉遵守的准则,达到人对自己有礼、人对人有礼、人对自然界有礼的境界。

孔子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孔子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孔子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和道德观,一直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就孔子的思想来说,他强调礼乐、慎独、孝悌、敬辞,崇尚爱平、礼让,重视团结,重视民本,尊重历史,以及开放而又坚定的信仰,无论何时何地,都得到人们的认可、理解和尊重。

因此,孔子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依然巨大。

首先,孔子的思想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哲学思想,强调道德、礼仪、礼让、爱心、公平、正义等基本原则,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十分重要。

可以说,对于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孔子的思想仍然受到极高的重视。

其次,孔子的思想也能够促进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多样性,通过孔子思想的传承和发扬,我们可以发掘出许多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从而提升我们的文明素养。

在当今社会中,文化多样性是当务之急,孔子的思想仍然能够给我们带来宝贵的精神指导。

最后,孔子的思想也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他所弘扬的儒家学说,深深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今天,孔子的思想在博大精深上,仍然为中国社会带来精神的动力。

总而言之,孔子对当代社会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他的思想,不但持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也深深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提供了一种宝贵的理论支持,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 1 -。

通过《论语》中孔子的言行,引导学生理解传统道德观念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

通过《论语》中孔子的言行,引导学生理解传统道德观念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

通过《论语》中孔子的言行,引导学生理解传统道德观念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引言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论语》作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对话,被誉为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的指南。

然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等因素影响下,人们对道德观念存在不同程度的质疑。

本文将通过分析《论语》中孔子的言行,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传统道德观念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孔子对待他人所呈现出的品质与态度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在《论语》中表达了许多关于品质和态度方面的观点。

1.仁爱:孔子强调仁爱之心对个人成功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这个原则意味着我们应该以同样友善和关怀对待他人,就如我们希望别人对待我们一样。

在当代社会中,仁爱的价值依然不可忽视。

通过培养关怀他人、尊重他人和付出爱心的品质,我们可以建立更加友善和包容的社会。

2.诚实正直:孔子强调个体的真诚和诚实是道德行为的核心。

他说:“言必行,行必果”。

这个原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说真话,还要践行自己所说的。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虚伪和欺骗的行为屡见不鲜。

通过学习孔子的言行,在现实生活中坚持诚实正直、言必行、行必果的原则将有助于建立起一个更加公正和诚信的社会环境。

3.恭敬:孔子非常注重对他人表示敬重和尊重。

他教育弟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意思是君子应该周到地对待每个人,并且都以同样标准去衡量。

这种恭敬态度体现了尊重与礼貌之情感,并有力地促进了互相之间关系的深入。

在当代社会,我们亦能从孔子身上学到,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相处的社会。

传统道德观念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如今,各种新兴文化、科技进步与新型社会关系正在不断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然而,传统道德观念仍然对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1.塑造公民意识:传统道德观念强调个体责任感和义务感,通过培养公民意识,可以推动社会成员参与公共事务,并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孔子道德思想的当代价值
提要:儒家创始人孔子是我国第一个全面论述道德问题的人。

孔子从人如何成为君子的视角提出了人应具备的道德要求与规范,形成了他的以仁、礼为主的道德思想。

“仁”是孔子道德思想的最高范畴,“礼”是孔子道德思想的外在表现。

在当今社会中,孔子的道德思想对于我们建立平等、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及稳定良好的社会秩序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孔子、仁、诚信、和谐、当代价值
《礼记中庸》云:“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即天下所有的车子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用同一种文字书写,道德行为也要在同一法则下规范。

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是孔子学说中最光辉的内容之一。

当今的中国正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孔子的道德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仍具有现实价值与意义。

(一)、孔子“爱人”道德思想对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指导价值。

“仁”是孔子道德思想的核心,它的基本含义就是“爱人”,“仁”是对世界、对他者的一种普遍意义的仁爱胸怀。

孔子提出了亲亲而爱人的道德观,他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建立在一种自然感情真情流露的基础上。

每个人要从爱父母兄弟出发,以孝悌是为本,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基础上,进而爱朋友,爱社会上每个人。

对于孔子的道德思想,我们应该批判的加以吸收,用于现在新型的人际关系中建立新的道德准则。

孔子的“爱人”的道德思想有助于反省个人的和与他人的沟通,以形成个体关怀和群体关怀的意识与风气。

孔子要求人们在和他人相处时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即责己宽人,有自律之心,宽人之度。

尤其是当人和人之间发生矛盾时,应当以自己的欲望、感情、意志、追求等方面,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

推己及人可改变“他人即地狱”的错误认知,使人们体会并不断地输入与输出人间温情,从而实现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孔子的仁爱更广泛的意义上尊重一切人的人格存在和基本权利,这可让人格走向健康,健全。

(二)、孔子“忠恕”、“诚信”道德思想对提高个人修养与价值的指导价值。

要使社会人际和谐,首先个人个体要有很高的素养,提高个人素养除有孔子认
为的“爱人”这基本要求外,还应具“忠恕”、“诚信”的思想和行为。

孔子的“忠恕”可用来提高人的修养、净化人的心灵。

“忠恕“是孔子道德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忠恕”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包含着宽待人,体谅人,尊重人,不损害人的意思,它们的核心内容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可见,孔子“忠恕”思想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生发和不断提升人们心目中的“向善性”。

孔子“忠恕” 要求人们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有“有人无我”之精神;在处理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时,要时刻为国家、民族着想,有“见危受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

这些人终身可行的修身之道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的,使人在互助中达到人伦的和谐与人格的完善。

当今社会,人们日益有感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所带来的现代文明下的人文精神危机。

在现代物质文明的诱惑下,一些人的心灵良知走向沦丧。

这种现象在校园中也有不同程度蔓延。

我们可以用孔子思想来来教育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提高他们的的道德修养,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忠恕”可让他们学会做人,由内而外扩充自己的美德,提高心灵的素质,净化心灵,为教育追寻失落的人文价值。

人的心灵素质提高了,良好的社会风尚便得以发展。

“学会关心”,这个21世纪对人们提出的道德规范,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道德品质。

(三)、孔子的道德思想对家庭和谐稳定的指导价值。

孔子关于“孝”的道德思想对家庭的和谐稳定其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建立和谐的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家庭文明问题,而家庭文明,不仅只在于家庭有丰富的物质条件,还应有家庭成员能和睦相处等等好的家庭精神风貌。

孔子的“孝悌”可引导人们协调家庭伦理关系,倡导子女“孝敬”老人。

孔子说:“亲亲而爱人”。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6]。

爱父母兄弟是做人的根本。

如果一个人连对自己的双亲都不知报答孝敬,怎么指望他去爱他人呢?去爱人民,爱祖国呢?
当今社会经济虽快速发展,但仍需要大力倡导“孝敬”父母。

我们要用孔子的“孝悌”思想年轻人,“孝敬”父母是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应尽的法律和道德的义务。

今天,只有在家庭伦理关系中,强调子女应当孝敬父母,体贴双亲,真正做到“父母惟其疾之忧”[7]的孝顺程度,使父母老有所养,这样才能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家庭文明.
结束语
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思想是极其丰富的,有精华,也有糟粕。

其基本精神,历经两千多年,并没有减损其光辉,相反,由于历代志士仁人身体力行反而丰富、发展了,并不断赋予新的生命力。

今天,孔子的道德修养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

1988年1月在巴黎召开的有全世界2/3诺贝尔奖得主参加的诺贝尔奖得主会议,多次引用我国儒家文化。

大会宣言中有一句话:“要使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到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更应认真地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把我们的道德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论语.学而[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张建永,东方之慧[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3.
王正平,中国传统道德论探微著[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
崔建林,思想文明[M], 北京: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年. 朱贻庭,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M],学林出版社, 2005年. 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通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张岱年,中国观念史[M] ,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张岂之,中国思想史[M],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
朱汉明,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 ,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1] [3]论语.为政[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论语颜渊[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4][5]论语.学而[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山东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