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住区建设_以南京南湖小区为例
老龄化对城市居住环境与社区建设的影响与改善
老龄化对城市居住环境与社区建设的影响与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老龄化对城市居住环境与社区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影响,同时也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首先,老龄化对城市居住环境的影响之一是居住空间需求的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居住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他们需要更多的空间来进行日常活动,如行走、休息和进行特殊的医疗护理。
因此,城市居住环境需要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和适宜的居住空间布局,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其次,老龄化对城市居住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交通和出行方面。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行动不便,因此需要更加便捷和智能的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
城市应该加强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提供无障碍设施和关怀服务,以确保老年人的交通出行安全和便利。
此外,还可以引入智能交通系统和共享出行概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灵活和舒适的出行选择。
老龄化也给社区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老年人的健康护理需求增加,他们更需要便捷的医疗服务和社区养老设施。
因此,社区建设应该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增设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其次,老龄化还提出了对社区安全和社交活动的更高要求。
老年人更容易成为犯罪的目标,因此社区需要加强安保力度,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
此外,社区活动和社交互动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社区应该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健身、文艺表演、志愿者活动等,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社交机会,促进互助与交流。
老龄化对城市居住环境与社区建设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改善措施来应对这些影响。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老龄化问题的投入,增加对养老设施和服务的资金支持。
其次,社区居民应该加强互助与关爱,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科技的发展也可以为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方向,如智能化居住环境和远程医疗服务等。
综上所述,老龄化对城市居住环境与社区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和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改善的机会。
社区养老模式下老年社区适老化改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社区养老模式下老年社区适老化改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造成了目前我国养老保障的巨大压力。
通过将老年人的住宅进行适老化改造,建设现代化老年社区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为老人的生活和健康保驾护航。
以社区养老模式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南京市老年人对社区住宅适老化改造的内部需求以及外部发展环境,发现南京市社区住宅适老化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社区养老;适老化改造;老年社区一、研究背景中国自跨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综合性的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以上情况,我国政府确定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居住政策。
目前,南京老龄化率在全国处于“第一方阵”,老龄化率普遍高于全国水平。
南京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47万,占户籍人口的21%;65岁以上老年人有约100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5%;高龄人口多,8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2.3万人,占总人口的3.2%;南京市老年人口数量正以每年4%—5%的速度递增。
南京人口老龄化水平处于加速推进状态,向老龄化深度发展趋势明显。
然而,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75家、床位6.2万张,每千名常住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9.5张。
机构养老显然不能满足南京市老年人口养老的需求,因此,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必定要对老年人居住的住宅进行适老化改造并且配套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
二、南京市社区适老化改造现状2016年全国老龄办、发展改革委等2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重点任务第一条,便是推进老年人住宅适老化改造。
然后,2017年7月江苏省出台《江苏省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指南》,明确了7项具体改造内容,包括:配置养老用房(每百户使用面积15—20平方米);增加安防设施;增补露天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场所;提供物业服务;无障碍化改造;增设电梯1部及以上。
浅谈南京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以南湖社区为例
浅谈南京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以南湖社区为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关系到老年人自身,而是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系统工程,是社会开展的大问题。
南京是老年人口较密集的一个城市,社区作为南京城市中的基层组织,也是老人晚年生活的聚集地,搞好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整个城市老年文化建设的进程,因此,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针对南京南湖社区的老年居民进行了相关调查,据此掌握南京老年文化建设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对南京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地了解,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文化;社区;文化建设Discussion on the Aged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Nanjing Community ——Take the South Lake Community as the ExampleAbstract:With the ageing of the population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ageing of the population, not only to the ageing themselves, but about socio-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other fields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al development is a major issue. Nanjing is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the ageing of the population of a city, as a community in Nanjing City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but also the ageing in their twilight years of life gathered, the ageing do a good job in the community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will help improve the city's Aged cultural construction process, so the the Aged Cultural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Nanjing the South Lake community of ageing residents of the relevant investigations, which have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Nanjing ageing first-hand information on the status of the ageing in Nanjing commun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statu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with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and problems rais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Ageing;Aged Culture;Community;Culture Construction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自1990年以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速为3.2%,相当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近3倍,远远超过世界老年人口的年平均2.4%的增速。
浅谈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的影响与对策
浅谈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的影响与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于1999年10月跨入老龄化社会,占全国总人口的10%(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占7%)。
至2004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1%。
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的人口形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呈现“老年型人口”的城市或社区就称为“老年型城市”或“老年型社区”。
更为严重的是,据统计2000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的总数已达1100万人,占老年总数的10%,且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迅猛到来,是前所未有的。
目前我国老年型城市居住区规划存在很多问题:一、居住区内的小型养老设施少,缺乏统一管理。
由于养老设施基本上为非盈利性的,开发商和管理部门可能更重视高盈利的托儿所、幼儿园的建设管理。
另一方面,目前还没有从人口比例的指标上界定居住区内有多少老人需要以托老所或养老院的这种日托或全托的护理方式。
而且与托儿所和幼儿园相比,这种需求的人口比例在一定时期内是累加的,从而导致了养老设施在居住区规划和实施中的困境。
二、居住区住宅选型单一,住宅内无障碍设计考虑少。
目前,我国居住区的住宅选型相对单一,尤其是中小城市单户住宅面积过大,导致用地和能源的浪费,花费高,居民可选择余地小。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仍以在宅养老为主,但据调查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和老年人同住,大部分老年人也愿意选择独居方式,但均愿意与同住一个居住区。
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父母在,不远行”已经成为历史。
出现了空巢老人现象,家庭户均人口下降,而住宅户均面积却盲目求大,造成利用率不高。
三、城市社区服务设施特别是老年活动场所等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服务的设施少。
以住宅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要求城市社区提供舒适、方便、周到的服务。
但由于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匮乏,使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单一,甚而产生“老而无用”心理。
人口老龄化与居住区规划设计
人口老龄化与居住区规划设计摘要::本文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居住区建设提出的要求,对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对的方法提出了探讨。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城市规划,居住区规划设计前言所谓人口老龄化,又称人口老化,就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增多的一种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国际上公认,凡是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7%的国家和地区。
就称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
由于我国总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导致了老年人总量的迅速增长。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日益加剧。
老龄化问题毕竟不仅仅限于老年人自身的问题,它还与社会的经济活动、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社会福利、劳动就业、计划生育、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有着直接密切的关联。
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如何尽可能使社会经济发展受其影响的程度减少到最低限度,则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也是人们研究老龄化问题的目的所在。
老龄社会养老需求对居住区设计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迫使在建及待建居住区中完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补充老年人的活动设施,引入无障碍设计思想,开展康复保健、专业照顾等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满足老年人的不断变化的住房、心理和行动的需求,创造适宜老年人活动的户外环境,创造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居住环境十分必要。
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居住区规划设计3.1.支持居家养老的住宅设计在我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条件下,今后相当时期内,居家养老将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方式。
城市管理者应对老龄人群及老龄家庭的住房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出适当的比例,发展适合老年人及老年人与子女可分可合的住宅类型。
鼓励居家养老还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制定鼓励居家养老的相应支持政策。
我国对于老少合居的情况,应建设多间套住房,年轻夫妇与父母住在一起,各有独立居室。
对于老少分居的情况,应增加小套型的住宅,“1室户+2室户”、“1室半户+2室户”、“2室户+2室户”的形式。
老龄化社会理想老年住区建筑模式及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老龄化社会理想老年住区建筑模式及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人住房问题成为了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前,我国的老年住区建设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设计不够合理,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
因此,对老龄化社会理想老年住区建筑模式及设计进行研究,对推动老年住房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老龄化社会理想老年住区建筑模式及设计,旨在深入研究老年住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和管理模式。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老年住区的设计更符合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服务,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同时,对于推进老龄化社会的建设和老年住房问题的解决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老龄化社会下老年住区的建设现状。
2.老龄化社会下理想的老年住区建筑模式的研究。
3.理想老年住区的设计方案。
4.老年住区的管理模式。
5.老龄化社会下老年住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考察法等综合研究方法。
分别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对老年住区的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研究出理想的老年住区建筑模式和设计方案。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确定老年人对于老年住区的需求与期望,为设计老年住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五、论文结构本论文分为五章,结构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的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引出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老龄化社会下老年住区的建设现状,包括老年住区的类型、规划、建筑特点、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现状分析。
第三章:老龄化社会下老年住区的理想建筑模式的研究,为老年住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第四章:老年住区的设计方案,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设计,并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第五章:老龄化社会下老年住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对老年住区的管理模式、运营模式、社区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为老年住区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基于人口老龄化的居住区规划建设研究
基于人口老龄化的居住区规划建设研究摘要:现代居住区规划多注重户型新颖、绿化美观、设施现代化,却忽视了人口老龄化给居住区规划带来的新要求。
本文旨在根据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在居住区规划建设初期理念中就纳入老年人口对居住区的诉求,提高老年人的居住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居住区规划建设一.绪论1.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明显加剧,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居住区作为现代人类最基本的生活环境,其规划建设也必定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而目前大部分居住区规划建设未意识到老年人群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因此,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居住区的问题急待关注在居住区规划建设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本研究与以往研究之不同以往相关研究大部分是从表面现象或住宅的数量上考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
本研究主要从我国老年人群特殊的生理、心理及其他方面的需求出发,重新审视居住区规划建设。
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引入国外较合适的理论和对策,结合我国实际,在规划设计、后期管理及其它具体方法层面提出合理措施,为避免相似问题的出现提供可靠依据,也为基于人口老龄化的居住区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1]。
中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2.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1)人口学因素生育率降低了的同时死亡率的下降使整个社会的人口逐渐向中老年堆积,逐渐形成了人口老龄化的现象。
(2)情感因素现代社会中,高强度的压力导致生理心理年龄的提前衰老,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3)社会经济因素经济的增长,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先进的医疗条件,使死亡率逐渐下降;同时,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所改变,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深。
探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居住区规划
(4)仪表发热冒烟,应取下熔断器或将二次电流端子短路,甩开二次仪表。
(5)继电保护本身装置发生故障,应先由值班人员处理后报告调度。
(6)断路器的信号灯泡损坏,应更换灯泡,若串联电阻断路应更换相同阻值的电阻。
(7)光子牌灯泡损坏,应换灯泡,并做好通电试验。
(8)严禁使用低阻试灯寻找二次回路故障,必须用2 000Ω/V高阻表进行测量。
6消弧线圈发生故障(1)线圈的声音不正常,套管破裂,严重漏油,温度显著上升现象,应立即报告领导,并停止使用消弧线圈。
(2)系统发生单相接地,但上层油温最高不得超过规定值,并带负荷电流运行时间不得超过铭牌规定时间,否则,应立即停止使用消弧线圈,停用时,先将消弧线圈一侧的变压器的断路器断开,再用隔离开关切断消弧线圈,然后合上断路器,最后按电气设备消防规程有关规定迅速灭火。
▲探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居住区规划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重大的社会问题。
如今,世界上有1/3国家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一直在增长。
就我国而言,由于人口控制的特殊政策及经济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更加突出,自90年代始,我国已由成年型向老年型年龄结构过渡。
据预测,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呈加速化趋势。
本文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在居住区规划和设计工作中提出相应的对策。
1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按照相关统计标准,一个城市60岁以上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0%,就进入到老龄化社会;80岁以上人口占老年人口的10%,就进入到高龄化社会。
鞍山市于1992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省和全国分别提早5年和7年。
截至目前,鞍山市户籍总人口352万人,老年占总人口的16.35%;80岁以上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0.47%,这标志着鞍山已经进入“高龄化社会”。
据统计,鞍山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每年以3.32%的速度递增。
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75.8万,占总人口数的20.93%;到2045年至2050年将达到106.2万,进入人口老龄化峰值期,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32.38%,届时每三个人当中就将有一位老年人。
城市人口老龄化对居住区建设的影响分析的开题报告
城市人口老龄化对居住区建设的影响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加速。
同时,由于保健医疗、社会保障等各方面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年人口逐渐增多。
其中,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当前城市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城市人口老龄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何适应这一趋势的变化,建设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城市也成为了我们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目的通过对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老龄化对居住区建设的影响,探索建设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城市的可行性和关键性。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研究:1. 对城市老龄化情况进行分析,探究老年人口在城市中的分布情况,研究老年人口数量、结构和变化趋势。
2. 分析老龄化对城市居住区建设的影响,包括住房、交通、医疗、文化等方面,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3. 探讨建设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城市的可行性和关键性,提出相应的建设方案,包括相关政策、环境、设施等方面的建议。
四、研究思路1. 搜集相关文献,包括政策法规、社会科学研究、经济学、城市规划等领域的文献。
2. 进行实地调查,对老年人居住区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老年人的居住情况和需求。
3. 归纳整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五、预期研究结果本研究将通过对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分析和研究,得出相关建议和方案,探讨建设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城市的可行性和关键性,为城市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同时,对于老年人自身也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城市老龄化趋势,选择更适合自己居住的居住方式。
人口老龄化对社区建设和建筑规划设计的影响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社区建设和建筑规划设计的影响分析摘要:在世纪之交,我国正快速地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这一现象使整个社会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并对社区规划、住宅建设产生深刻的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研究对比了其他一些国家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居住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对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社区规划和住宅建设提出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区规划;住宅建设;1 初步研究的情境和导因1.1人口老龄化的推送程度判定国家人口高龄化的数据为国家超过六十岁的人口比例,若是这个比例越过百分之十,或是在总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超过百分之七,那么依据联合国的规定,该国家就已进入了人口高龄化。
2015年,我国的老龄人口超过了2亿,老龄化占比达到29.3%,如下表所示:1.2我国的老龄化趋势我国从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进程,根据我国相关老龄化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2008年至2009年期间,60岁以上人口的增长数量约为七百多万,而2009年至2010年的增长量更是达到了一千万。
2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导致的影响2.1老龄化对我国的改变相关研究显示,到2030年我国的人口总量的年龄分布形势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人口的总数量和素养产生转变,流动性增长较快,老龄化增速提高,人口数量的分布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剧,这将成为后续三十年里我国老龄化现象十分严峻的时期,而且会随着时间的越来越不乐观。
老龄化进程的问题迅猛袭来,已成为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刻不容缓要解决的棘手问题。
2.2面向我国社会的改变我国的经济将在目前开始的几十年里迅速增长,但是对于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中,不仅是老龄化人口的医疗问题、老龄人口普通生活问题,还是针对老人的便利、服务各项措施问题,都没有进行提前的准备和考虑,这对于后续老龄化进程的持续增长管理很不利,也会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老龄化问题的快速增长让社会的生产力持续减弱,也让从事生产工作的人们转换为被服务人群的社会角色。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小区居家养老住宅改造——以多层住宅为例
根据调查报告 显示 ,我国 65岁 以上老年人 口比重预计到 2030年 占总人 口数 的 20%。这说 明我 国现在已经迈人了老年人社会 。这种 现状加剧了 国家 、单位 、 社区还有个 人的压力 ,在我 国房地产业兴起 的初期 ,人们购 房的需求主要是针对 便 于孩子就 近入 学 、上班方便 ,当时的在 岗人 口正值 壮年 ,而且城 市里 的市场经 济发展不足 ,单 位员 工的大众 对养老的主要认 知是既然实行 独生 子女养老不能靠 儿女责任就 归属 于单位或是 国家 ,很少有人考 虑到三十年 以后社会 市场经济形势 的变 化及 自己的实际养老 问题 。城镇单位严格执 行计划生育 ,所 以独生子女政策 使 得城镇家庭 子女地位变得稀 缺 ,即使后来部 分放开二胎政 策家庭积蓄大部分都 用在孩子 的养 育上 ,较少考虑再 次购房 的需求 。 目前市场 的房价 上升速度过快 , 老年人能够 购买得起新设计 建造的适老化住 宅的 比例有 限,所以国家有必要在 多 层住宅适老化改 造方面 多加 力度 ,适当 出台更 多的经济 、管 理政 策 ,能让老年人 不用搬家 继续保有原来熟悉 的邻里关系 和社 会环境 、生活模 式 ,能够拥有相对 持 续稳定 的社 会关系 、获得有效 的关系支持 ,还能在原有 的住 宅基 础上享受更好 的 配套设施 ,既能满足老 年人 离家近 的需求 又能够减少子女对 老人独 自在家 的担 忧 ,还能 为国家节省集 中养 老资源损耗 ,有 利于缓解 目前 已经十分紧张 的社会 医 疗资源压力 。
38研 究探 讨 Research
人 口老龄化背景下小区居家养老住宅改造
以多层住 宅为例
姜 艳华 唐超健 (民办南华工商学院 ,广州 510507)
面向人口老龄化的现代住区建设
建设2023-11-08contents •引言•人口老龄化对住区建设的影响•现代住区建设的适老化设计•面向老龄化的智能化住区建设•面向老龄化的住区管理服务•实证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的居住需求日益凸显,住区环境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传统的住区建设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因此需要研究面向人口老龄化的现代住区建设。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面向人口老龄化的现代住区建设策略,以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老年人的居住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面向老龄化的现代住区建设实践。
研究目的与方法02人口老龄化对住区建设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趋势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逐渐上升,同时工作年龄人口比例下降的趋势。
当前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预计未来几十年内这一趋势将持续。
在发达国家中,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生育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这一问题也日益显现。
老龄化对住区建设的需求包括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公共设施和社区环境等。
老龄化对住区建设的需求与挑战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提高住区的宜居性和安全性、以及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人口结构。
具体挑战包括老年人可能存在健康问题、行动不便或需要特殊照顾;住区需要提供更多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如医疗中心、健身设施和社区活动中心;同时,住区需要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无障碍设计,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安全和便利性。
应对老龄化的住区建设策略建设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和公共设施,包括无障碍设计、易于维护和清洁、以及方便老年人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如医疗保健、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等,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创造宜居的社区环境,包括良好的绿化、休闲设施和社交场所,以及便捷的交通和配套服务。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的困境与路径分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的困境与路径分析摘要:小区作为人们居住的场所,既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管理水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为强烈,而老旧小区则不能满足人们的幸福感,老旧小区与新建商品房相比,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住户杂乱、设施老化、管理差、交通秩序混乱以及基础设施缺乏等,这不仅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迫在眉睫。
因此,笔者就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应对展开论述,旨在为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的开展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旧小区改造;困境;路径一、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的困境(一)道路狭窄,活动空间不足道路狭窄,活动空间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筑密度过大,绿地面积稀缺,大多数老旧小区在规划设计时为单位宿舍楼或职工家属院,该设计的初衷在于用有限的土地容纳更多的居住人口,进而导致楼与楼间的距离较短,没有足够的空间供居民进行活动。
且老旧小区的绿化程度较低,老旧小区内非规划设计的绿化植物基本为居民在自家门前窗下种植的树木或花草,会妨碍路面通行。
再者,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对私家车的拥有量在急速增长,而老旧小区在设计规划时并未考虑到这一情况,导致私家车拥有量远超于规划量,许多车主只能将车辆停放在通道上,影响了居民的正常出行。
另一方面是部门居民私搭乱建占道,由于住房面积有限,许多居民将门前的空地视为私人区域,甚至搭建起了棚户以存放物品,久而久之,老年人将在心里上认可了这种私搭乱建的行为,劝说拆除的难度升级。
同时这种私搭乱建的行为催生了许多小作坊,一些用户为了补贴家用在未办理手续的前提下进行商业活动,留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二)配套设施缺乏,养老机制滞后首先,老旧小区内缺乏电梯设施,给老人的出行带来了困难,老旧小区的楼层较低且建筑结构较为紧密,楼内公摊面积小,在此基础上增设电梯的可行性较低,甚至会影响整个楼梯的稳定性。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建设与管理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建设与管理随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愈来愈严重,社区建设与管理也逐渐变得重要起来。
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的比例越来越高,同时指人均寿命的增长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社会上的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养老安全、医疗保健和家庭照顾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社区中会越来越受重视,需要社区建设与管理机构提供符合老年人的需求的服务和设施。
社区建设与管理机构需要重视设立老年人日间护理中心、日间活动中心、自助式医务室、公共卫生间、满足老人衣食住行等服务设施。
同时,社区建设与管理机构需要策划、组织社区活动、文化娱乐、锻炼等方面的活动,加强社区与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
社区还可以成立一些志愿者组织,号召更多热心人员参加其中,把社区管理变成团队共同任务。
一方面,社区建设与管理机构可以积极组织社区之间的娱乐活动,如旅游、文化展览等,让老年人在社区活动中得到更多交流、更多娱乐、更多文化体验的机会。
另一方面,社区建设与管理机构还应该不断改善社区环境,完善社区基础设施,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由于社区建设与管理对于老年人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各级政府也应在这方面加强投资,提高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等政策的关注,让老年人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同时,社区建设与管理机构还需要寻找社区内部的优秀老年人,让他们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中的各个方面,给老年人提供更多实践和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做贡献。
此外,社区建设与管理机构还可以加强社区的安全管理,特别是防止老年人被骗的问题。
社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宣传,在老年人中宣传、提醒并宣传如何防止被骗,并设立专门的机构让老年人举报和求助。
总之,随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社区建设与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社区建设与管理机构需要提供符合老年人的需求的服务和设施,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加强社区与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并设立机构匡助老年人防骗。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困境与路径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困境与路径摘要:老旧小区整体居住功能下降,住宅楼以多层为主,一般无电梯配置,并且在设计阶段注重人口的承载,压缩了绿化、活动等空间,致使建筑密度大、楼间距小、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需注重适老化的设计,关注老年人生活居住需求,因地制宜地改造老旧小区,提高小区生活便利程度,同时促进社会尽快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健全社区养老功能,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和社会老龄化之间的结合与协调发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城镇老旧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引言老旧小区是指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含单栋住宅楼)。
近年来,国务院启动了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同时各地市也纷纷出台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相关政策及技术导则加以规范及引导。
老旧小区改造包括建筑主体的修复改造,改善小区绿化环境、基础设施,整治小区的道路交通、停车状况,加强小区的运营管理能力等。
而这一切都融入现代科技,与智慧化改造结合,可对本区域的人、车、物、建筑等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以智慧小区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依托各基础设施与社区管理,提高社区的服务功能与管理水平,满足居民生活的各方面需求。
1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困境与路径1.1小区道路狭窄,活动空间紧缺且公共设施配套不足老旧小区的楼龄普遍都已超过20年,住宅本身的建筑性质多为单位家属院或工厂员工宿舍。
主要目的是在有限的资源土地上承载更多的居住人口,因此,在房屋建筑设计时,楼宇之间间隙密集且住宅楼数量过多,并且绝大多数没有规划居民活动场所。
因此,老旧小区因设计规划问题使得小区道路绝大多数地方为单行道,而在20年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居民人均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机动车的数量也飞速增长,使得老旧小区“停车难”早已成为突出问题。
老的路面坑洼不平,小区绿化面积严重欠缺,照明不足,加之机动车因没有停车位停在道路旁,占据消防通道的同时,早晚高峰也容易造成堵车刮擦等问题。
人口老龄化对未来住宅发展的影响与挑战
人口老龄化对未来住宅发展的影响与挑战随着现代医学和社会福利的不断发展,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带来了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对未来住宅发展产生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口老龄化对未来住宅发展的影响,以及这些挑战所带来的应对之策。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渐增多,同时生育率下降的现象。
这意味着社会需要为老年人提供适合的居住环境和服务设施。
首先,人口老龄化对住宅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老年人对住宅的需求与年轻人存在差异,他们更加注重便利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因此,在未来的住宅开发中,需要将老年人需求的考量纳入设计中。
例如,利用智能化技术、无障碍设计、防滑地板等,提高住宅的便利性与安全性。
此外,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日常活动空间,如在住宅附近设置公共活动场所、医疗保健中心等,以满足老年人社交和医疗需求。
其次,由于老年人口的增加,未来住宅市场将面临供应需求的不平衡。
根据统计数据,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年龄段。
这意味着住宅市场需要迅速调整以满足老年人住房需求的增长。
政府应该推出相应的政策,鼓励开发商建设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
例如,提供土地或者税收优惠,以吸引开发商参与老年人住房的开发。
此外,鼓励社区和社会组织开展老年人住房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另外,人口老龄化也对住宅市场的价格产生了影响。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住宅市场的需求增加,可能导致住宅价格上涨。
这给低收入老年人带来了经济压力。
因此,社会需要加强对低收入老年人的保障,确保他们有能力支付合适的住房。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经济补贴、租金减免、公共住房建设等手段,保障低收入老年人的住房权益。
此外,人口老龄化对住宅发展还带来了社区治理和社交问题。
老年人对社交和人际关系的需求较高,他们希望能够在住宅社区中找到归属感和支持网络。
因此,未来住宅开发应该注重社区建设,创造一个活跃、友好的社交环境。
政府可以通过组织社区活动、建设社区设施等方式,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友好氛围,满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
谈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住区建设_以南京南湖小区为例
四川建筑 第28卷5期 2008110谈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住区建设———以南京南湖小区为例邓 飞,陈传荣(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摘 要】 通过对目前南京南湖社区居住状况的调查,结合我国传统的养老观念和当代社会生活方式,并参考部分国外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以及居住情况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住宅问题作出几点分析。
【关键词】 老龄化社会; 住宅; 养老模式 【中图分类号】 T U241193 【文献标识码】 A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导致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人类平均寿命的逐渐延长。
老年人口不但绝对数量在不断增长,而且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
根据我国最近的人口普查结果,60岁及其以上人口数量已超过人口总数的10%。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法国人皮撒为联合国社经理事会撰写《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一书中提出以65岁以上为老年人,在全部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占7%以上的称为老龄社会,其后欧洲一些人口学家认为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10%定义为老龄社会),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
而这次笔者所调查的南京南湖社区60岁及其以上人口数量更达人口总数的15%左右,社会老龄化对今后的住区建设的影响已成为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1 概 况 南湖之所以得名是因为一个与其遥相呼应的北湖(莫愁湖)。
早在1984年,为安置拆迁居民和回城人员建设了南湖小区,是当时的全国第一个大规模生活小区。
现在随着不断发展和城市扩张,也有一些其他地方的居民选择在此常住。
但由于多数居民是以前的城南老居民,所以是一个老年人口非常密集的小区。
以其中文体社区为例,居民户数5000户、人口约14000、111幢楼房、残疾人138人、60岁以上老人2000人(htt p://www .njsq .gov .cn /sqzx/jyq202.ht m )。
图1 老龄人口居住方式分析根据笔者对南湖小区的问卷调查显示,老年人与子女住在一起的占53%,老俩口单独居住的占27%,老人独居的占13%(图1)。
老龄化对住区建设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住宅区规划的影响一引言人口老龄化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当今世界上大约有1/3的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就我国而言,由于人口控制的特殊政策,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就更为突出,迎接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任重而道远。
其特点是:①起步晚,我国老年人的服务设施、政策法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建设起步晚,观念弱,相对滞后;②速度快,发达国家用了上百年才走完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而我国仅用了30年时间就走完了从60年代末的青年型、80~90年代初的成年型、到2000年老年型的全过程;③来势猛、后劲足,即老年人口的数量巨大,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迅速提高,令社会措手不及;④经济水平低,发达国家先富后老,中国是未富先老,人口老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在经济实力不强、尚未实现经济现代化的情况下,就迎来了老龄化的浪潮。
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所提出的"年长者的住处切不可被视为仅仅是一个容身之地。
除物质部分外,它还有心理和社会的意义应予以考虑"之倡议和伊斯坦布尔人居大会所提出的"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与"可持续的人类住区"两大目标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行动准则和当今世界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为所有居民提供适当的住房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一个基本主题。
因此,按照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来规划和建设属于他们的居住环境,充分弥补年老者减退或丧失的各种机能,改善当前居住环境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和不足,创造适合老年人生活的住区环境,将是今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点内容。
二住宅区规划设计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考进入老年后,人的生活结构发生了重大转折,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影响了他们对环境的感知、判断、理解。
在生理特征方面,老年人的各种机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退化,感觉能力、观察能力、行动能力等逐渐下降或丧失。
因此,老年人的行为空间和环境设施须补偿他们各种能力的降低,并应维护和锻炼老年人尚存的生活能力。
老旧住区更新的场景营造策略——以南湖社区更新为例
老旧住区更新的场景营造策略——以南湖社区更新为例成蕤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23()1
【摘要】老旧住区更新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命题,如何在更新物质空间的同时延续社区文脉,对实现“以人为本”的社区更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文章引入“场景理论”的视角,选取南京市老旧住区南湖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南湖社区更新历程的梳理和生活场景构成的分析,总结了不同生活场景的特征及其与人群、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解析南湖社区更新中的生活场景营造策略。
【总页数】3页(P134-136)
【作者】成蕤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基于承洪韧性的老旧住区更新规划策略研究——以天津川府新村住区为例
2.三人称视角下的老旧住区更新规划设计——以西安纺织城社区改造为例境
3.微更新视角下老旧住区的更新改造——以新联二村为例
4.城市老旧社区有机更新的实践探索与优化策略——以长沙市老旧社区更新改造为例
5.城市边缘区老旧工业社区更新策略研究——以南京江南水泥厂附属社区更新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居住区场所研究与设计探讨——以南京旧城居住区为例的开题报告
居住区场所研究与设计探讨——以南京旧城居住区为例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居住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居住区往往受到规划设计和建设的限制和影响,造成一些不合理和不舒适的现象。
南京旧城是中国历史名城之一,具有优美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发展限制,居住区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居住环境紧张、交通不便、配套设施不完善等。
因此,对南京旧城居住区进行研究和设计,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南京旧城居住区的场所特点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改善方案和设计思路,以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和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3. 研究内容(1)分析南京旧城居住区的场所特点和问题,包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居住环境改善、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等。
(2)通过对国内外优秀居住区的案例研究,总结经验和启示,为南京旧城居住区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3)结合南京旧城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和设计思路,包括场所塑造、建筑设计、交通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等方面。
4.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国内外居住区的发展现状和成功案例。
(2)实地调研法,通过对南京旧城居住区的实地观察和深入访谈,了解居民的需求和评价,掌握居住区的具体情况。
(3)专家咨询法,与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交流和咨询,获取专业性的建议和指导。
5. 研究意义南京旧城是中国历史名城之一,通过对其居住区的研究和设计,可以探索中国传统城市的发展与现代化的创新之路,提高城市的生态性和文化性,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目标。
同时,本研究也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方法探讨价值,为城市设计和居住区改善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建筑 第28卷5期 2008110
谈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住区建设
———以南京南湖小区为例
邓 飞,陈传荣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摘 要】 通过对目前南京南湖社区居住状况的调查,结合我国传统的养老观念和当代社会生活方式,
并参考部分国外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以及居住情况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住宅问题作出几点分析。
【关键词】 老龄化社会; 住宅; 养老模式 【中图分类号】 T U241193 【文献标识码】 A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导致人口出生率的下降
和人类平均寿命的逐渐延长。
老年人口不但绝对数量在不断增长,而且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
根据我国最近的人口普查结果,60岁及其以上人口数量已超过人口总数的10%。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法国人皮撒为联合国社经理事会撰写《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一书中提出以65岁以上为老年人,在全部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占7%以上的称为老龄社会,其后欧洲一些人口学家认为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10%定义为老龄社会),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
而这次笔者所调查的南京南湖社区60岁及其以上人口数量更达人口总数的15%左右,社会老龄化对今后的住区建设的影响已成为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1 概 况
南湖之所以得名是因为一个与其遥相呼应的北湖(莫愁湖)。
早在1984年,为安置拆迁居民和回城人员建设了南湖小区,是当时的全国第一个大规模生活小区。
现在随着不断发展和城市扩张,也有一些其他地方的居民选择在此常住。
但由于多数居民是以前的城南老居民,所以是一个老年人口非常密集的小区。
以其中文体社区为例,居民户数5000户、人口约14000、111幢楼房、残疾人138人、60岁以上老人2000人(htt p://www .njsq .gov .cn /sqzx/jyq202.ht m )。
图1 老龄人口居住方式分析
根据笔者对南湖小区的问卷调查显示,老年人与子女住在一起的占53%,老俩口单独居住的占27%,老人独居的占13%(图1)。
从中可以看出,家庭养老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
养老模式。
这种模式不仅体现了代际之间经济上的互助,更重要的是双方精神的互相慰藉。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其作用和意义非常深远。
1991年《联合国老年人原则》也强调了“老年人应尽可能在家里居住”和“老年人应该得到家庭和社区根据每个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而给予的照顾、服务和保障”。
因为在家庭中,长期共同生活而形成的融洽的亲情关系是任何其他社会关系所无法取代的。
2 南湖小区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南湖小区有建筑的密度较大,内部的绿化环境较差,活动场地面积缺少等方面的缺陷。
而且,该小区的市场繁荣,商贩多,从而导致了居住环境嘈杂。
但居住在此的人员组成虽然复杂,问卷调查的60岁以上的老人,则基本由退休工人和少数无固定收入者组成,大多数为20世纪80年代初下乡回城人员,依靠退休金赡养方式的占67%,这表明他们层次还比较单一,生活水平相差不大。
另外,由于当年建设经济条件限制,他们居住的户型都偏于狭小,住宅间距也达不到理想要求,而且大都以六层的多层住宅为主,而住宅设计规范中以六层作为设置电梯分界线,这是根据当时的经济状况确定的。
六层楼的高度对于健康居民来讲能够承受,但对于老年体弱,运动机能衰退的老人就显得相当困难。
在没有电梯的情况下,赋闲在家的老人,所住的楼层越高,下楼参加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就越少,有的人甚至成天蜗居楼上,这不利于保持老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并且住在楼层稍低的冬天得不到充分的阳光,而楼层高的由于隔热设施差普遍反映夏天太热。
因此他们对户外公共空间的需求很大。
因此,发展社区化的居家养老模式,从建筑设计的角度
[收稿日期]2007-11-26
[作者简介]邓飞(1978~),男,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
设计及其理论;陈传荣(1980~),女,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外环境设计及其理论。
8
3 ・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
四川建筑 第28卷5期 2008110
来讲,一方面要求建筑无障碍设计(图2)。
其住宅应设置包括电梯、坡道等在内的无障碍通道,使老人的活动更加自如,延长老人自理自立的时间。
另一方面老年人闲暇时间比较多,有休闲娱乐,锻炼身体和社会交往的内在需求。
因此,在住区附近应为老年人设计相应的室外居住环境。
享受大自然环境是老年人使用室外场所的主要动力,这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需要密切相关。
健身锻炼也是老年人室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体育活动场地和设备种类的考虑要为体弱者提供方便和安全。
室外健身场所的提供常受地区经济水平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与制约,但步行、晒太阳和观赏花草则是老年人普遍爱好合适和易行的活动(图3)。
另外在室外体育活动场地中还应考虑设置供来访者和儿童使用的场地和设施以活跃环境气氛。
图2
社区中心小广场
图3 老年人活动分析
3 在住区设计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我国是东方国家,居家养老目前仍然是大多数老年人
认可的一种养老方式。
如在天津、北京、上海等地关于养老方式意愿的抽样调查表明,90%以上的被调查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htt p://www .kjqb .cn /A rticle .as p?arti 2cleid =42246)。
鉴于大部分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在进行老年住区建筑设计时要尽量考虑到这一特殊要求。
在其他亚洲国家,新加坡就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多代同居或父母与已婚子女近邻居住,开发出多种类型的“多代同堂组屋”。
其空间关系分为主体房和单房公寓,以起居室连通,两户既分又有合,适应两代和谐共处。
而日本则推行一种联体别墅式的复合住宅。
底层一般是年老父母居住的场所,二三层是中年夫妇和孩子的居住场所。
底层有单独的出入口。
两代人所使用主要空间之间的联系,
可由一过渡型公共空间来完成,如起居室等。
这样可以做到父母和孩子有各自独立空间,而且便于照顾。
但我们也要看到,在社会经济转型以及家庭小型化、家庭观念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在大多数老年人愿意与子女共同生活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倾向于老年夫妇或老年人单独居住。
由于老年人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许多老年人身体在健康状况许可的条件下,会尽量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们的调查中也有部分老人与子女一起住的实际也是住得相距很近,或是左右相邻,或是上下相邻。
这样既方便了亲人之间在生活上的互相帮助,有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又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满足各自生活独立性。
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奉行的独生子女政策等因素影响,发展“社会养老”模式,逐步改变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使养老形式社会化,将是我国未来养老形式发展的另一个趋势。
因为我国奉行独生子女政策后的30~50年,我国的中青年人将面临一对夫妇供养两对老人家庭的局面,从而使一对年轻的夫妇很难再完全照顾到两对老人。
因此,发展社区养老模式,使老年人建立自助、自立的观念,依靠社会的力量,改善传统的养老形式,已变得十分迫切。
目前,社区化的居家养老已是老年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老年人习惯于生活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里,有与不同年龄阶段人群交往的需要。
因此,社区化的居家养老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养老模式。
而怎样使老年人更好地社区化居家养老,怎样的社区规划、房型设计及细节设计能带给老年人想要的安全、舒适和健康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4 总 结
老年人既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又是特殊的社会群体。
有其特殊的心理、生理和社会活动特点。
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城市老年人居住建筑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设计理念既是我国尊老传统的实际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并且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进入老龄社会后,对老年人住宅的需求量很大,老年人住宅发展迅速。
虽然我国政府对此问题已很重视,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老年人的居住状况仍不容乐观。
因此探讨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人住宅设计就显得越发重要。
需要我们把老年人的问题重视起来建设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医,老有所学”的适合所有年龄层次的人群共同生活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胡仁禄.国外老年居住建筑发展概况[J ].世界建筑,1995(3).[2] 詹林,王权阳.老年人社会心理行为与老年人住宅设计[J ].住
宅科技,2003(11).
[3] 杨宗传.居家养老与中国养老模式[J ].经济评论,2000(3).[4] 王峰.空巢家庭谁来关爱[N ].文摘报,2000-09.
9
3 ・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