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8年级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8年级地理 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8年级地理 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
三、教学设计
四、教学反思
本课始终围绕着知识点:我国农业分布特点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来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综合学生以往的地理知识储备,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给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展示的空间,锻炼学生的总结和表达能力,在获得新的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着信息化教学的时代特点,融入了PPT、电子白板、平板终端互动设备、网络问卷答题等现代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更具有时代感与时效性,也更加发挥了地图在地理课堂的使用效率。

同时,为了吸引学生,融入以我国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故事人物作为主要角色的故事性情节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其呈现形式无不得益于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本课更加致力于体现地理课程的价值所在: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学生更好的生活服务;为社会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纵观本课教学过程,也有需要提升之处:我希望我能更灵活更自然的与学生沟通互动;我希望我能通过阅读书籍进一步提升课堂语言的美感;我会加强练习书法提升板书的颜值。

还有一些我看不到的问题,恳请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学设计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学设计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农业》是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业的主要类型和作用,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农业的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的热爱和关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2.难点:农业的分类和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农业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知识。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农业案例资料、地图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2.呈现(10分钟)呈现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引导学生对照教材,了解和掌握农业的基本概念。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根据教材和案例资料,分析农业的分类和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要求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5分钟)请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回答以下问题:1.农业有哪些分类?2.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如何?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展我国农业?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初步了解的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的基本概念,了解农业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了解了地理知识,对农业有一定的认识。

但农业知识较为繁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农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定义、分类。

2.农业的重要性。

3.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农业案例,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联系实际法:联系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案例材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和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的图片和数据。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农业的丰收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介绍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和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通过PPT 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使学生对农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农业案例,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5.拓展(10分钟)联系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一次较为系统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对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

但是,对于农业这一领域,部分学生可能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对其认识相对较少,理解也较浅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农业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掌握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定义和分类。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农业知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农业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农业的发展和问题。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分析。

2.准备农业的相关资料,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如:“你们知道农业吗?农业有什么重要性?”2.呈现(10分钟)呈现农业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让学生对农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农业知识。

如:“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农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巩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2《农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2《农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2《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农业》是八年级上册地理学科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农业的产生、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使学生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思想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资源、产业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农业的具体分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用生动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农业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农业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思想意识,提高学生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分类及其特点2.农业分布的影响因素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和理解农业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农业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涵盖农业定义、分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PPT。

2.教学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业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教学素材:收集与农业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呈现(10分钟)1.使用PPT展示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农业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优势。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选取的农业案例,总结农业分布的影响因素。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第四章第2节《农业》优质教案(2课时3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第四章第2节《农业》优质教案(2课时3页)

《农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农业的重要性。

2.阅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差异。

2.教学难点: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文、活动、阅读资料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通过问题引导、图表分析、综合比较,了解农业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数字中国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形成感性认识。

教师:食物是人的生存之本,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每天消耗的食物量更是惊人,那么如此重要的食物来自哪个经济部门呢?学生回答预设:农业。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农业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识农业,说农业教师: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请大家阅读课文,说一说什么是农业?学生回答预设: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是生物本身。

教师:结合图说出农业的主要部门。

学生回答预设: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资料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农业的概念和分类。

】教师(小结):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这是广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教师:大家阅读资料“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了解我国的现代农业。

教师:你的早餐吃了什么?除了“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还需要农业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预设:衣、住、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农业的重要性。

】教师:展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示意图,请同学们读图(四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世界、部分国家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农业作为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分类、分布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农业类型,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农业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领域,学生对其认知可能仅限于日常生活,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农业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分类、分布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分类及其特点2.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3.农业发展的规律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资料2.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3.课堂练习题4.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丰富多彩的农业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农业的分类及其特点,如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让学生了解各种农业类型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农业发展的规律,加深对农业知识的理解。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第一章:农业的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农业的含义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农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农业的定义和特点: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农业的重要性:通过数据和事例,展示农业在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就业等方面的作用。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分享对农业的理解。

讲解和案例分析:讲解农业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农业在不同地区的表现。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例子。

1.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报告,分享他们对农业重要性的讨论结果。

个人反思: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农业重要性的个人反思文章。

第二章:农业生产要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所需的要素。

让学生理解各个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农业生产要素:讲解土地、水资源、气候、种子、肥料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

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各个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土地质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水资源对灌溉农业的影响等。

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生产需要哪些要素,让学生分享对农业生产要素的理解。

讲解和案例分析:讲解各个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各个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例子。

2.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报告,分享他们对农业生产要素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讨论结果。

个人反思: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农业生产要素的个人反思文章。

第三章:农业生产技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讲解农业生产技术的历史发展和现代技术的应用。

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农业生产技术对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节约资源等方面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
1、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农业活动并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通过身边实物列举及老师
讲解让学生理解农业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读图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及展示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认识,树立热爱祖国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1.农业生产的各种部门及其重要性。

2.运用资料和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三、教学难点
~
1.理解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2.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精彩漫画图片欣赏,体会农业之全,从而引出新课—农业
·
(二)明确学习目标:快速自读课本P90—94主体文字(1分钟)
(三)新课
第一部分:农业及其重要性
【独立完成】(2分钟)
1看多媒体图片导入本节的标题,究竟什么是农业(在书中找到并画出来)

2结合同学们经常玩的QQ农场游戏,让同学们总结出农业的四大部门。

农业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部门。

3阅读教材并联系生活想一想哪些物品来自农业
【合作交流】农业给予我们……(3分钟)
要求:小组每位成员至少举一个例子说明农业重要性,大家判断对错,组长安排一名组员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能提供的食物:
用种植业、畜牧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
用畜牧业、林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可为毛纺织工业和皮革工业提供________ 原料
可为食品加工工业提供______________ 原料

可为造纸工业和家具制造业提供______ 原料
【小组展示】
要求:每个小组说一个例子。

后边的组不要重复说过的内容。

(小结)一句话概括农业重要性: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基础产业
(过渡:我国的农业是怎样分布的呢)
'
第二部分: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展图)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地形图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合作交流】
阅读下列四幅地图,结合P93最后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从地形、气候等角度分析,各农业部门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为什么(3分钟)
【小组展示】
·
要求: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回答图中问题,解读“农业分布”图,并简单分析原因(注意线条、颜色、图例等)
(教师评价、归纳)我国农业东、西部分布差异
【独立完成】
阅读P94图,试着找出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农作物并在图旁标注相应文字。

(2分钟)(展图)水稻、小麦、甘蔗、甜菜、油菜、花生、大豆、棉花等作物图片和我国南北方作物分布图
`
(教师讲解)农作物一般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纤维作物等,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影响,我国农作物分布有较明显的地区差异。

(师生互动)了解作物名称、习性及其用途,看图找出主要分布在南方还是北方
【合作交流】
填空:南北方农作物分布差异(4分钟)

要求: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说出答案,其他小组校对,提出有疑问之处,并快速记忆。

(四)小结: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差异表现在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五)练习
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部分它们的界线在哪里
2.我国的四大牧场是哪几个
3.东西两部分有哪些农业类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
5.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种植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6.林业集中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
7.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农业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农业的四大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西部东部林业天然林(东北林区西南林区)渔业
畜牧业种植业人工林(东南林区)海洋捕捞和淡水养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