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新闻两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重点难点:1、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
2、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3、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关于“新闻” :(1)定义:新闻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
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有教育、认识、移情作用)的事实。
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
(2)特点:真实性、时效性,语言简明准确性。
(3)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结构: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
(5)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2、题目解读《人民束缚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束缚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束缚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背景简介: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束缚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苦心经营之后,于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束缚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查阅有关新闻的知识。
A.定义:B.特点:、、简明性。
C.要素:新闻的内容一般包括六个要素:人物、、、事件的原因、、。
四川省叙永县永宁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1《新闻两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学习目标】1.什么是新闻?它有何特点?2.如何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3.本文是怎样体现新闻特点的?【重点难点】重点:1.新闻的“六要素”和“五部分结构”分别是什么?2.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难点:1.本文是怎样体现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思想性的?2.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预习指导】1.收集报纸上的三则新闻,自行归纳新闻特点。
2.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识记字词。
3.自读课后练习一,了解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歼.灭()要塞.()锐不可当.()荻.港()2.新闻的“五部分结构”分别是指:、、、、;新闻的特点是:、、。
【知识勾连】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建议】一、教学预设1.学情预设:生活中学生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已广泛接触过新闻这一体裁。
作为课文,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因此,就有关新闻的知识和课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新闻。
2.建议课时:1—2课时,第二篇略讲或不讲。
3.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个人所长(1)教师利用朗读优势,对新闻作有气势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可利用自己阅历丰富这一优势,联系相关历史史实,以突出新闻在生活中的重要。
二、课堂流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导入一: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报纸新闻,七嘴八舌话新闻的特点导入新课。
导入二:愉快的暑假过去了,大家能把假期中发生的有意义的事说来给同学们分享吗?记住只说要点,不展开,可以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主要经过和结果来说。
环节二:课堂探究1.结合新闻的五部分结构,在文章中找出这五部分结构。
突破方式:A.引导学生反复看课后练习一,并勾画明确新闻的五部分结构,强调导语的位置。
B.学生自读课文,对号入座,在本则新闻中找出相应的五部分结构。
C.小组内交流;D.学生举手发言或教师抽答,教师点拨,明确答案。
新闻两则导学案2
5、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了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又逃到了葫芦岛。
3.一则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
A.标题主体结尾B.标题导语主体
C.标题时间正文D.标题时间人物
4、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①“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1)美国记者:
(2)周总理:
四
教学
反思
这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新闻知识基础上学习的文章,在预习时先让他们巩固知识后再分析课文,所以整节课学生很轻松,学生能够从很快通过读课文找到新闻六要素和结构五部分。但学生对文章层次划分不清楚,语言品析不够,教师给予讲解。
1.独立完成一二三题
2.以组为单位订正答案
3.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提示:结合上节课新闻每部分作用来概括
四.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思考1-4题
2.提示:第一题从文中找,读课文时有目的的读;
第二题根据新闻的知识判断;
第三题可以看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第四题结合时代背景。
3.小组交流,准备展示
4.分组展示
5.教师小结这两则新闻特点
学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经过、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军解放。
结构的五部分为(略)3、第一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作用: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四、课堂展示:五、教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要记住三个数字,即“三、六、五”,“三”是新闻的三个特点:真实、及时、准确;“六”是新闻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五”是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六、课堂检测:1、(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括号里的文字叫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确:括号里的文字叫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机关)、发电时间、发电地点。
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
3、阅读新闻片段,完成下面的练习上海一建筑发生爆燃金茂大厦一玻璃门因震动而破裂新华社上海1月17日专电(记者杨金志刘丹)事发地点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繁华地段,为一栋待拆除的两层建筑,距金茂大厦约30米。
17日10时左右,事发地点突然发生爆燃,造成5人受伤,分别是附近商店1名店主和4名路人;金茂大厦的一玻璃门也因震动而碎裂。
金茂大厦内没有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消防、公安、急救等部门迅速赶往现场处置。
火势在约半小时内即被扑灭。
伤者被送往附近的东方医院治疗,均无生命危险。
记者了解到,爆燃的原因已初步确认,为天然气泄漏遇到火星引起。
目前有关方面正在进一步调查事故的具体原因和伤亡情况。
请为这则新闻设计导语并填写在横线上。
拟写导语:17日10时左右,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地区,一待拆建筑发生爆燃,造成五人受伤。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这则新闻,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回顾南阳的历史?
3、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4、请从写作目的、主旨、写法、语言风格等方面比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异同
课堂反馈
1、阅读下列对话,用一句话概括对话的主要意思。
2002年5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在两国总统的答记者问中,布什总统说:“武器已不再互相瞄准。”
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新闻两则》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请上网查一下本文的背景,简要地写在下面。
新闻记叙的是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渡江战役的情况。
辽沈、淮海、平津三次大决战,给其以致命的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机会,国民党总统蒋介石宣布退位,并妄图利用和平谈判来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进而再图谋江北解放区。
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看透了敌人的阴险用心,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8条21款谈判条件,遭到拒绝,谈判破裂。
毛主席随即发布了渡江作战的命令,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突破敌人的长江防线,直捣敌人的老巢南京。
三天之后,南京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
把握新闻的结构要素,理解文章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的特点。
1.查字典,查准字音;2、反复阅读文章,了解内容;3、上网查阅资料。
一、了解新闻体裁。
1、新闻的定义及其特点。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
一是事实说话;二是迅速及时;三是高潮在前;四是简明扼要。
2.新闻的结构。
新闻包括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简明扼要地解释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候也暗含在主体中。
二、自读课文,自己查字典解决解决生字词。
1.掌握生字读音。
鄂è(湖北)豫yù(湖南)绥suí靖jìng阻遏è锐ruì不可当高屋建瓴líng气势磅páng礴bó聿yù闱wén乡荻dí港歼jiān灭回肠荡dàng气2.理解词语的意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新闻两则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课新闻两则三、预习交流(一)自主学习、常识填空。
①新闻,又叫________,它的结构通常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②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分别用一两句话或一段话来概括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第一则:第二则:课内探究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比较下边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
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
)的专家认为,助推器有燃料外泄的迹象。
5.选文第一段电头部分都交代了什么?6.选文第一段电头之后的文字是这则新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这句话中,“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8.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意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新闻两则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
第1课新闻两则【自研课导学】(晚自习20分钟)自读自悟:《新闻两则》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资料准备:了解毛泽东生平及代表作品。
自主积累:积累本文用词生动、准确的语句,将它们摘抄至摘抄本上。
自我感悟: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晨读课导学】1 齐声朗读词语手册中的字词注音部分两遍。
2分钟2 自由朗读《新闻两则》,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有余力者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背诵。
7分钟3 导生(课代表)检查各组朗读情况。
【展示课导学】课题:1《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课时:2课时课型:预展课·学习目标:1.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2、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3.理解文章主旨;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程序、要求、时间互动程序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方案、建议、时间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内容:走进文本,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法:1、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
2、了解新闻六要素及作用。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完成随堂笔记一、二)预时8分钟交流与分享A,两人小对子:对子间互相听读自己找出的句子。
预时4分钟挑战与冲刺B.四人互助组:组长主持交流:深入探讨,交流自己找出的重要语句并讨论作用。
预时8分钟准备与预展C、八人共同体:1、抽签决定各组的展示方案。
2、大组长参照展示方案,分派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预展。
大组长带领成员将形成的展示方案进行板书规划。
预时5分钟展示单元一:行文脉络:方案建议:1、速读课文,找出新闻六要素。
2、理清作者的思路,概括各层层意。
3、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展示。
展示单元二:语言品析会建议:1、板书本组选出的重要语句。
带领大家读一读。
2、设计有关语句作用的研讨会,可以邀请其他组的同学一起参加研讨。
3、可结合课后练习二。
一、文章有没有哪句话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请写下来。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一、常识作者:毛泽东二、字词一级词汇二级词汇聿è锐不可当(dāng):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业已:已经。
三、结构标题导语:前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第一层:叙述中路军渡江的进军场面。
主体第二层:叙述西路军渡江的进军场面。
第三层:叙述东路军渡江的进军场面。
标题人物:中原我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事件: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旨:(关键词: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真实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横渡长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情况,简要论述了敌军在政治上、军事上失败的原因,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必然覆灭的命运。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主旨:(关键词:南阳解放)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四、直击中考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我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指我军力量非常强盛,声势非常浩大地夺取了一个有一个伟大胜利。
2、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这里比喻共产党越来越多,占据了所有江淮河汉区域。
五、写作迁移:请写出与战争有关的诗句。
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②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南宋】辛弃疾《破阵子》六、一思一得,一疑一悟。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新闻两则》主题新闻两则主备人总课时1 第节课型综合解决课授课人时间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词语;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能分析并写作简单的新闻。
2、能力目标:培养阅读能力 ,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把握的写作风格3、德育目标:了解我军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 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
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难点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导学方法文献法、导读法、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问题导学过程时间预设师生行为及二次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课后第二大题,了解消息的结构。
2、预习生字词,并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3、疏通本则新闻结构,品味语言美,体会表达情感。
4、背诵《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某某》。
课前教师寄语:犹太哲学家斯皮尔格说: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一、创设情境——导入:二、自读目标——导向:明确学习任务1、自读课文2遍,并给课文标好段序2110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任务明确提高效率检查预习结果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自主预习整体感知2、读谁下列加粗字字音溃〈〉退要塞〈〉阻遏〈〉锐不可当〈〉歼〈〉灭3、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业已:歼灭:溃退:封锁:问题导学过程时间预设师生行为及二次设计要塞:锐不可当:4、结合有关资料,了解有关新闻的知识,并在课前展示。
消息的结构可以分为五部分即、、、、。
消息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消息,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1、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2、指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和导语三、合作探究——导学1、读课文,按照新闻结构疏通本文结构。
10自学要求: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解答并在文中做出相应的圈点批注问题引领小组汇报组间交流达成共识导学引领合作探究《新闻两则》第二课时导学案课前教师寄语: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一、 创设情境——导入:(由消息的知识反馈导入) 二、自读目标——导向:明确学习任务1、熟读课文,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2、熟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很准确的词语( )3、对三路军的叙述,写得最详的是( ),写得最略的是( ) 三、合作探究——导学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详略安排的原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
一、新闻两则毛泽东(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巩固新闻知识,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理清本则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
(2)小组合作探讨,体会作者遣辞造句的语言美。
(3)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树立正义必胜的信念。
【重点、难点分析】学习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辞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难点:把握主题层次。
【利用说明】一、通过阅读讲义,查阅资料,独立完成自主学习。
二、新课小组合作交流,把握、展现、总结本课知识,完成检测题。
【知识链接】背景介绍: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消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消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量国民党军队重点设防的城市。
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持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这一则新闻发表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终止,电文说杜聿明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
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终止以后,淮海战役前夜。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讲义,回答以下问题:一、归纳《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址:事件发生的缘故:通过与结果:二、理清这则新闻的结构。
3、第四层中写了我军在一年多时刻里取得了哪些伟大的胜利?【合作探讨】一、★作者为何写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战争?二、★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哪一句更好,并说明理由。
(1)咱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丛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2)咱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成立了稳固的依照地,而且扩大了依照地。
咱们的依照地不仅巩固了,而且博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3、★★比较这两则新闻在写法上的异同。
【课堂小结】一、归纳两则新闻的主题。
二、★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美。
【当堂检测】一、一则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份是(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 新闻两则【导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重点)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难点)4.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一课时学习一则新闻。
第一课时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如果让时空倒流,把历史的镜头定格在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上,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奇观便又在我们眼前重现了:浩浩长江的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那冲杀的场面、搏击的气势,恢宏如诗,壮美如虹。
只要一想起它,无论是革命先辈还是我们这些后来人,无不感到壮怀激烈,豪情倍增。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当年渡江战役的最高统帅毛泽东亲笔撰写的两则新闻,一起重温那段难忘的历史。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荻.港(dí) 锐不可当.(dāng) 泄.气(xiè)要塞.(sài)溃.退(kuì) 签.订(qiān) 督.战(dū) 歼.灭(jiān)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1新闻两那么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1 新闻两那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目标A、准确流畅的朗诵课文,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目标B、运用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要紧内容。
问题引领问题A一、资料助读:请同窗们读课后第一题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补充: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信、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是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的及时、客观的报导。
其特点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二、利用工具书,查诞生字词,结合语境加深明白得溃()退锐不可当()鄂()绥靖()豫()阻遏()歼( )灭溃( )败要塞()3、阅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新闻报导的内容。
题目导语主体4、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刻:地址:起因:通过:结果:问题B 研读品悟、合作交流1.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时间地点兵力渡过兵力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2.什么缘故要按中、西、东的顺序进行报导?专题训练训练A: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此处敌军抗击______(较为.超级)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成天苦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抗击之敌,______(操纵.占据.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域,并______(操纵.占据.封锁)江阴要塞,______(操纵.占据.封锁)长江。
我军先锋,业已______(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线路。
训练B 反复朗诵课文,体会文中的磅礴大气。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目标A阅读课文理清新闻的结构,明白得新闻内容。
目标B 学习本文语言特色,探讨两篇新闻写法上的区别。
问题引领导入新课:《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篇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域军事形势的重大转变,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咱们要充分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自主探讨,培育阅读新闻的能力。
问题A1.阅读课文,简练说明新闻报导的内容二、理清新闻的结构。
①题目:②导语:③背景资料:④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3、一年多来,我军取得哪些伟大成功?什么缘故不接报的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阳解放军的战绩?问题B1.完成课后习题二。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第二三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新闻两则》课题:《新闻两则》(第二三学时)课型预习交流+展示探究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整体结构。
2、了解本文所描写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说出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能正确评价作者所描绘的理想社会。
学习重点: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了解本文所描写的理想社会。
学习难点:能正确评价作者所描绘的理想社会。
学习过程:一、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从主体部分来看,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2、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看,你认为人民解放军能够快速渡江的原因是什么?3、新闻的表达方式一般是以记叙为主,但也可穿插一定的抒情或议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插入了几句简要的议论,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两方面的原因,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各是什么?这两个方面的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个方面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二、学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4、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知道文章写了些什么,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文章划分层次。
5、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课后反思三、谈谈你学习两则新闻后,有哪些收获、思考。
(内容、写法等方面谈)四、课堂实战演练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超过20字)(3分)( 09年河北中考) 北京4月22日电今天上午,由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与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文化国门•河北华章”大型文化展示活动,在素有“中华第一国门”之称的首都国际机场启动。
我省民间艺人的精彩表演,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旅客驻足欣赏。
在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一边是吴桥杂技、永年太极拳等河北绝技的循环演出,一边是蔚县剪纸、武强年画等民间绝活儿的现场演示。
此外,在T1、T2两个航站楼也安排了多种多样的河北文化展示活动.。
【问题】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二则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关键字】问题《新闻二则》姓名课题课型时间梁彩星《新闻二则》问题解决课学导目标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体会消息精练、简洁的语言特点,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3.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树立自己不怕困难的精神。
学导重点及方法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生第一次接触新闻这种文体,所以新闻的特点就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教学方法:结合导读单的知识链接提供的有关新闻的知识,具体分析新闻的要点。
学生自学,师生讨论,共同分析。
问题预设1.分析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主要内容。
2.分析新闻的结构。
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纪念大会和大阅兵刚刚结束。
大会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战争胜利的喜悦及和平的珍贵,更让我们领略到了祖国的伟大和昌盛,人民的幸福和安康。
请同学们读这则新闻。
读后,大家能知道新闻的特点、要素、结构安排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同志亲手撰写的《新闻两则》,想必你既能学到相关知识,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目标咀嚼读目标,初步感知知识、技能、情感三个方面的目标,结合重难点和知识链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思考新闻的特点及如何才能实现目标,筛选目标中的要点,识记。
自学指导快速浏览问题,自主阅读文本,用自己的笔触解决问题。
1、不会的问题可以询问老师,其他组内的同学。
2、写出问题的答案、要工整、书写要认真。
3、不会的记录下来,争取小组讨论时解决。
讨论指导同学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也解决了不少的问题,小组交流,整理问题的答案,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生成小组的问题。
注意事项:1、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分析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主要内容。
3、分析新闻的六要素。
4、学科长统筹安排5、生成的问题必须围绕学习目标6、把小组问题写到黑板上。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1 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3、了解我军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 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学习重点1、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难点1、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第二则新闻。
2、学习新闻有关知识。
背景《中原我军解放某某》这则新闻发布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某某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某某”,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
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正是淮海战役前夜。
课前预习1、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2、指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和导语合作探究1、主体部分有没有直接就写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占领某某的事?是写什么?。
并据此为为本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的内容。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2、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某某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成绩主要有三项第一,第二,第三,某某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某某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
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3、比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某某》的异同两文的相同点:①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
②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
③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④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⑤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两文的不同点:①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某某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某某》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第2课时导学案
第二课时【自主学习】1. 生字词阌.乡( )潢.川( )鄂豫皖( ) 绥靖( ) 阻遏.()管辖()襄阳()逃窜()2、找出本文的六要素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与结果:3。
划分层次,了解结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合作探究】4、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5、作者为什么写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战争?6、我南线人民解放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哪些伟大的胜利?7、如何理解“我们在所有江淮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繁茂了."中的比喻?【精读精练】(一)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军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而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苑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
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匪首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
上月,白匪崇僖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最近蒋匪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
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阁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己全部为我解放。
8.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A.河南全境已大部为我解放B.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D.我军攻势迅猛,蒋匪全局败坏9.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持点是( )A.采用倒叙B.在记叙中穿插说明C.以说明为主,记叙为辅D.顺叙、倒叙、插叙全都用上10.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主题阅读】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国际知名科学家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了来京参加北京国际弦理论会议的斯蒂芬·霍金教授等国际知名科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1)、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新闻两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题
新闻两则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二课时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加点的“歼灭”一词能否换为“打挎”?
(2)文中加点的“恢复”和“建立”两词顺序能否颠倒?
3)、文中引用白崇禧的话有什么作用?
4)、体会文中画线部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一组句子。
学后反思
学法指导栏
学习
目标
1、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
2、这则新闻,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回顾南阳的历史?
3、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4、请从写作目的、主旨、写法、语言风格等方面比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异同
课堂反馈
1、阅读下列对话,用一句话概括对话的主要意思。
2002年5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在两国总统的答记者问中,布什总统说:“武器已不再互相瞄准。”
2、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学习
重点
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炼的语言。
学习
难点
两文的写法比较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学习过程
复习上课时内容,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自主学习
一、处理生字词
二、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六要素
三、合作探究
1、主体部分有没有直接就写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占领南阳的事?而是写什么?并据此为为本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