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静定结构与弯矩分配法

合集下载

建筑力学第六章_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

建筑力学第六章_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

6.3.1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位移法是以结构的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
由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方程求解结点位移,利用
杆端位移和杆端内力之间的关系计算杆件和结构
的内力,从而把超静定结构的计算问题转化为单
跨超静定梁的计算问题。
为了说明位移法的基本概念,我们来研究图
(a)所示的等截面连续梁。
此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如图虚线所 示。由于 B 点为刚性结点,所以,汇交于此点的各
X1 、 X2 、X3方向上的位移[图(d)];
δ13 、δ23 、 δ33—— 当 X3 = 1 时引起的基本结构上沿
X1 、X2 、X3方向上的位移[图(e)];
X2 、X3方向上的位移[图(f)]。
Δ1F、Δ2F、Δ3F——荷载引起的基本结构上沿 X1 、
对于 n 次超静定结构,用力法分析时,去掉 n 个多余约束,代之以n个多余未知力,当原结构在 去掉多余约束处的已知位移为零时,采用上面同 样的方法可以得到n个方程,称为力法典型方程。 具体形式如下:
前面用一次超静定结构说明了力法计算的基 本原理,下面以一个三次超静定结构为例进一步 说明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力法的典 型方程。 图 (a) 所示为一个三次超静
定刚架,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变
形如图中虚线所示。
(a)
这里我们去掉固定支座C处的多余约束,用多 余未知力 X1、X2 、X3代替,得到如图(b)所示的基 本结构。

超静定结构的计算

超静定结构的计算
思路是:首先解除结构的多余约束,用多余未知力代替,然后 根据解除多余约束处的位移条件,建立力法典型方程,力法 方程数与多余未知力数对应相等。力法方程中的系数可以用 单位荷载法求得,将系数代入方程即可求出多余未知力。于 是,超静定结构的计算便转化为静定结构的计算。由于它的 基本未知量是多余未知力,故称为力法。 (一)基本结构和基本未知量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例子说明力法计算基本原理。 图15-10 (a)所示为一次超静定梁,EI为常数。图中虚线表 示梁在受力后的弹性变形情况。由图中可见梁A端的线位移 及角位移为零,B端竖向位移也为零。现拆去多余约束B端的 支得的座到基链如本杆未图并1知5用量-10多。(b余)所未示知静力定X1梁代。替待召求端的的多约余束未对知原力结X构1为的力作法用,
上一页 下源自文库页 返回
第二节力法
三、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内力 由于超静定梁受多余约束限制,在固定端不能产生转角位移
而使梁上侧纤维受拉。因此,它的弯矩图与同跨度、同荷载 的简支梁相比较,最大弯矩峰值较小,使整个梁上内力分布 得以改善。 四、支座移动时超静定结构内力的计算 由于超静定结构有多余约束,因此使结构产生变形的因素 都将导致结构产生内力。这是超静定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 是静定结构所没有的。 实际工程中的结构除了具有承受直接荷载的作用外,还受 支座移动、温度改变、制造误差及材料的收缩膨胀等因素影 响。这里我们将研究支座移动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问题。

超静定结构计算方法分析

超静定结构计算方法分析
几何条件——应变与位移之间要满足相应的 几何关系,结构的位移应与约束情况相符合。
任何一个静力分析问题都必须满足上述条件, 这是我们确定实际内力和位移的依据。对静定结构 来说,其内力和位移是可以分别计算的,即先用平 衡条件计算内力,然后考虑结构的物理和几何关系 计算位移;而超静定结构由于具有多余约束,必须 综合运用以上两方面的条件,才能确定出某些内力 或位移,然后再进一步计算其他内力和位移。
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方法有力法和位移法。 在力法中,通过综合考虑平衡条件和位移条件先求 出多余约束力,然后再进一步计算其他内力和位移。 而位移法则是先求结点位移,再计算内力。在力法 或位移法中都要建立求解基本未知量的典型方程, 当基本未知量的个数较多时,计算是繁琐的。为了 避免解多元联立方程,以位移法为基础的力矩分配 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力矩分配法省去了建立方程和解算方程的工作, 直接计算杆端弯矩,故计算较为简便,用力矩分配 法适宜计算连续梁和无结点线位移的刚架;无剪力 分配法则只能用于计算各层柱为剪力静定的刚架。
建筑力学
谢谢观看!
建筑力学
超静定结构计算方 法分析
超静定结构计算方法分析
本章介绍了超静定结构的几种计算方法,为 便于加深理解和掌握,本节将对上述方法进行综 合比较,并加以分析。
结构的静力分析,包括内力和位移计算两个 方面。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要满足 下述两方面的条件:

第8章超静定结构的计算方法

第8章超静定结构的计算方法
(8-1)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A
EI
B
l 11 3EI
ql Δ1F 8EI
4
3
X1=1
d)
B EI
1F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ql X1 8
11
11 X1+1F=0
e)
a)
q A EI B
3ql X1 8
FQ图
5ql 8

3ql 8

M图
ql 2 8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力法应用举例
综前所述,力法的计算步骤归纳如下: 1)确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选取基本结构。因为 力法的大量计算都在基本结构上进行,选择合适的基
本结构可以减少解算的工作量。
2)建立力法典型方程。它是根据超静定次数和多
余约束处的变形谐调条件建立起来的。
3)计算力法典型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就是对 基本结构进行位移计算,利用单位荷载法可简化计算。
CX
1
水平反力X1及竖向反力X2代替,
约束力Xi 处沿Xi 方向的位
X2 原结构 基本结构
l
移。 得到如图b所示的基本结构。
要使图b与图等效,变形协调条件为基本结构上C点的
水平位移CH等于零和竖向位移CV等于零,即

第9章弯矩分配法

第9章弯矩分配法

g BA
M
g BC
。反号后,即
M
u B
41
M
g BA
M
g BC
作为结点分配力矩。
41kNm
M
u B
20kN
A EI B
EI C
40kNm
41kNm
M
g BA
B
M
u B
M
g BC
(M图略)
结点分配力矩为 41-20=21
可见,固端弯矩需改变符号后参与分配,而作用在结点上的集中力 矩无需改变符号直接参与分配。

M
g AB
1 8
ql 2 ,
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g BA
0;
M
g AC
0,
M
g CA
0;
M
g AD
0,
M
g DA
0;
✓ 结点附加刚臂上的约束力矩称为结点不平衡力矩。正负号规定:顺时针为正。
• 结点不平衡力矩的计算:根据固端弯矩,利用结点力矩平衡条件计算。 • 在上述正负号规定条件下,结点不平衡力矩就是与该结点相连的所有杆件该端固端弯矩的代数和。
解除约束(放松)
1
5 64
1 64
8
B
A
1 16
C
1 32
D
M图(xql2)

分析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方法

分析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方法

分析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解决超静定结构(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structure)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力法(force method)和位移法(displacement method ),并分析这两种基本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超静定结构;力法;位移法;对比

0.引言

在工程实际中,大多数结构是超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是指具有多余约束的结构,即广义力的总数超过了所能列出的独立平衡方程的总数。超静定结构受力复杂,在弹性理论计算方法下,仅由平衡条件不能确定超静定结构全部反力和内力,必须考虑变形条件,故其受力情况与截面刚度(即材料的物理性质与截面的几何性质)有关。而通过塑性分析方法,实际情况中考虑到塑性铰分布情况及出现的先后顺序,分析及计算结构构件的强度极限十分困难。因此解决实际中的超静定结构构件问题尤为重要。

在求解超静定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条件:平衡条件(力的平衡),几何条件(位移的协调),物理条件(力与位移的物理关系)。在具体求解时,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即力法(又称柔度法)和位移法(又称刚度法)。力学方法论中常用三法:分和法、对比法和过渡法。

1.力法——转化搭桥,过渡法

力法的最主要策略是过渡策略。要求解超静定问题,就是把静定问题求解方法向超静定问题过渡。力法的基本未知量是指广义力超过独立平衡方程能解出力的个数。即X,X,X在实际过程中,只需解决这些多余未知量,超静定问题就迎刃而解!我们通常从基本体系入手,将超静定问题转换成静定问题。一个超静定结构模型简图,将多余约束去掉,代之以对应的多余未知力X,X,X......即得到超静定结构对应的静定结构。对力法的基本体系,可以列出独立的平衡方程,同时,需要补充由变形协调条件。变形协调条件是根据去掉多余约束处结构变形与实际情况相同列出。得出的附加方程如下:

超静定结构的力矩分配法计算

超静定结构的力矩分配法计算

0
16
11F 5F
16
16
6
ql2 8
0
5ql 3ql
8
8
2、转动刚度(S) 定义: 使杆件固定端转动单位角位移所需施加的力偶矩
转动刚度与远端约束及线刚度有关
远端固定:
S=4i
2i
i EI l
M图
4i
远端铰支: S = 3i
远端双滑动支座:
M图
3i
S=i
i M图
i
3、分配系数
BA
S BA SB
建筑力学
超静定结构的力矩分配法计算
1.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力矩分配法: 是在位移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值解法,
它无须求解联立方程,可以直接通过代数运算得到 杆端弯矩。 力矩分配法的分配结点:
是独立刚结点。
独立刚结点是在荷载作用下刚性结点(刚性半铰) 处的转角和弯矩都是末知量的结点
力矩分配法的适用对象: 是连续梁和无结点线位移刚架。 力矩分配法中杆端、固端弯矩正负号规定: 杆端、固端弯矩使杆端顺时针转向为正。 力矩分配法中杆端、固端剪力正负号规定: 杆端、固端剪力使杆端顺时针转向为正。
BC
S BC SB
BD
S BD SB
一个杆件的杆端分配系数等于自身杆端转动刚度 除以杆端结点所连各杆的杆端转动刚度之和。

02超静定结构计算-位移法

02超静定结构计算-位移法

已知楼层第j个柱子的抗侧移刚度为 12EIj/h3,那么图示层侧移刚度ki等于多少?
ki=Σ 12EIj/h3, kii、kii+1 =多少? n层刚架结构刚度矩阵[K]什么样?
例十一:试作图示结构弯矩图.
135o
5.657i/l
7.071i/l
ql2/8
请自行求 系数、列 方程、求 解并叠加 作弯矩图
kij、RiP n l 1
如何求?
单位弯矩图和荷载弯矩图示意图如下:
3EI/16
40
例10:计算图示刚架,并作弯矩图. E=常数.
如何求解工作量最少?
3I
对称时
联合法
3m
na n1
反对称时
na 1
3I
nl 1
对称荷载组
用位移法求解 n1
3m
反对称荷载组
用力法求解 n1
例11:刚架温度变化如图,试作其弯矩 图. EI =常数,截面为矩形,高为h.
na 1 nl 1
单位弯矩图和荷载弯矩图示意图如下:
由形、载常数可得单位和荷载弯矩图如下:
6i
4i 6i 2i
6i/l
3i/l
3i/l
ql2/8
取结点和横梁为隔离体,即可求得全部系数
k11 6i 6i
k12 = k21
4i
6i/l

分析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方法

分析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方法
从位移法中又演变出了弯矩分配法又称渐进法弯矩分配法是一种结构内力的近似求解方法它以位移法为理论基础通过固定节点逐个节点轮流放松的办法进行单节点力矩分配和传递最后将各分析点分配力矩和传递力矩相加得到近似弯矩
2 0 1 5 年I l 期
科技 _ ’ 向导
◇科技之窗◇
分析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方法
曹 哲 贤 艾伟 光 ( 郑 州 大 学 土 木 工 程学 院 河 南 郑 州 4 5 0 0 0 1 ) 【 摘 要】 本 文介 绍了解决超静 定结构( s t a t i c a u y i n d e t e r m i n a t e s t r u c t u r e ) 1 ' 3  ̄ . 两种基 本方法—— 力" ;  ̄ r ( f o r c e m e t h 0 d ) 和位移法( d i s p l a c e me n t


1 . 力法——转化搭桥 . 过渡法
力法 的最主要策略是过渡策略。要求解超静定 问题 . 就是把静定 问题求解方法 向超静定问题过渡 力法 的基本未知量是指广义力超过 独立平衡方程能解 出力 的个数。即 , , , , 在实 际过程 中 , 只需解 决

△1 + 2 △2+ … … +


/ t

应灵活应用 , 互相结合 !
力 法 基 本 体 系 示 例

超静定结构的解法

超静定结构的解法
第九章 超静定结构的解法
Methods of Analysis of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Structures
§9-1 §9-2 §9-3 §9-4 §9-5 §9-6 §9-7
求解超静定问题的一般方法 力法 力法计算的简化 位移法 混合法和弯矩分配法 超静定结构特性 结论与讨论
结论:对计算结果除需进行力的校核外, 还必需进行位移的校核。
FP
(×Fpa)
Ax
1 a2 2 3 1 1 3 2a 2 FP a [ FP a EI 1 2 3 88 2 EI 1 2 88 3
3 1 15 a F a FP a 2 P ] 0 2 88 3 16
或δ
系数求法
互乘
11 X1 1 P
0
荷载弯矩图
ij — 位移系数
ΔiP — 广义荷载位移
系数和未知力等于多少?
X1
叠加作弯矩图
例 2. 求解图示结构
解法1:
FP
原 结 构
FP
基 本 体 系 一
基 本 未 知 力
有两个多于约束
解除约束代以未知力
F PP
基本未知力引起的位移 荷载引起的位移 变形协调条件 力法典型方程 1 11 12 1 p 0 11 X 1 12 X 2 1 p 0 或 2 21 22 2 p 0 21 X 1 22 X 2 2 p 0

超静定结构和弯矩分配法

超静定结构和弯矩分配法

MM 1X1M P
P
EI
EI
l
5 Pl 8
M
l
力法步骤:
1.确定基本体系
4.求出系数和自由项
2.写出位移条件,力法方程 5.解力法方程
3.作单位弯矩图,荷载弯矩图; 6.叠加法作弯矩图
P
EI
EI
l
P
解: 1 0
X1
11 X11P0
11l3/3EI
l
1PP3l/2EI
X1=1 Pl
P
X13P/2()
… … ...
q12kN/m
A
EI
1 EI
2 EI
10m
10m
q12kN/m
A
M
u 1
ql 2 / 8
1
ql2 / 12
28.6
10m
M
u 2
2
100
-28.6 -57.1 -42.9
21.4
6.1
B A q12 kN/m
1
2
BM F 0
分0
配 传 递
0.429 0.571 0.571 0.429 150 -100 100 0
M38.75 42.5 42.5 0
42.5 38.75 40kN 10kN/m
M
1
3
例2.计算图示刚架,作弯矩图

结构力学——力矩分配法讲解

结构力学——力矩分配法讲解

远端固定 C Aj 2 远端滑动 CAj 1 远端铰M支AB CAj 0
在等截面杆件中,弯矩传递系数C随远端的支承情况 而不同。三种基本等截面直杆的传递系数如下:
例题:用力矩分配法求图示结构弯矩图。
固定状态:
M
F AB

1 12
ql 2
100
kN m
M
F BA

100
kN m
3iAC 1

S AC M S
( A)
M AD
iAD1

S AD M S
( A)
可以看出,刚结点A在外力偶荷载作用下,结点A上各杆在A
端的弯矩与各杆的转动刚度成正比,由此我们进入分配系

Aj

S Aj M
S
(
j

B、C、D)
( A)
定义:结点处,某杆的转动刚度与汇交于该结点的所有杆
(1)计算单跨超静定梁的固端弯矩 固端弯矩:常用的三种基本结构的单跨超静定梁,
在支座移动和几种常见的荷载作用下的杆端弯矩,可用力 法计算或在计算表中查得。
(2)计算结点各杆端的弯矩分配系数μ
(3)计算杆件由近端向远端传递的弯矩传递系数C
4、相关参数的概念
(1)转动刚度S:表示杆端对转动的抵抗能力,在 数值上等于杆端产生单位转角时所需要施加的力矩。

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

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

第9章 力矩分配法
基本名词定义
劲度系数 杆件AB(如图)的A断转动单 位角时,A端(近端)的弯矩 MAB称为该杆端的劲度系数,用 SAB表示。
劲度系数标志该杆端抵抗 转动能力的大小,又称为转动 刚度。与杆件的线刚度有关, 与杆件另一端(远端)的支承 情况有关。
第9章 力矩分配法
传递系数:远端(B端)弯矩与近端(A端)弯矩的比值,用 CAB表示。
4m 9.18
B C D
第9章 力矩分配法
解:运算过程如图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示
A EI A B EI
C
EI
D
B BA BC 1/2 1/2 -25 +20 +1.43 +0.10 -125 +90 -45 +40 +40
C CB CD 4/7 3/7 +90 +67.5 -90 -67.5 +20
D

MF
AB
DC 0
第 9章 第 9章
力矩分配法
例题: 试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绘弯矩图。
120kN B i=2 20kN/m
AB
S AB S AB S AB S AB 42 0.39 S AC S AD 4 2 4 2 3 1.5 S AC 42 0.39 S AC S AD 4 2 4 2 3 1.5 S AD 3 1.5 0.22 S AC S AD 4 2 4 2 3 1.5

第八章力矩分配法

第八章力矩分配法

A
B
B i
B

l
远端固定时:
远端铰支时:
S AB 4i
S AB 3i
l
远端滑动支撑时: 远端自由时:
l
S AB i S AB 0
2、分配弯矩、分配系数与传递弯矩、传递系数
mK
mK
C A
K
φK
图 示 结 构 M K A 、 M K B 、 M K C = ? M KA K
M KC
K结点 M K A + M K B + M K C=-m K M KB
1.0 109.0
0.5 1.0 9.5 -118.4
EB
4.5 0.3
4.8
12
1
CB CF CD
DC
0.53 0.21 0.26
106.7 -56.6
0 -22.4
0 -27.7
0A 27.7
9
-4.8 -1.9 -2.3
2.3
0.5
BA 0 .4 CB 0 .5 3 BE 0 .2 CF 0 .2 1 BC 0 .4 CD 0 .2 6
l
EI= C
位移法求解
(1)建立基本体系
如何分配?
B
l
l
FRK
mK
C
A
K φK
(2)位移法典型方程
rKK KFRKF0

弯矩分配法介绍

弯矩分配法介绍

显然,传递系数也仅与远端约束有关。
传递力矩:将A结点的分配力矩乘以传递系 数,所得到的杆端弯矩称为该点远端的传递力 矩(传递弯矩)。 最终杆端弯矩:杆端固端弯矩、全部分配弯 矩和传递弯矩的代数和即为该杆端的最终杆端 弯矩。 对于仅一个转动位移的结构,应用上述名词, 本质是位移法的求解也可看成是先固定结点,由 固端弯矩获得结点不平衡力矩;然后用分配系 数求杆端分配弯矩; 接着用传递系数求传递弯 矩; 最后计算杆端最终杆端弯矩。 这种直接 求杆端弯矩,区段叠加作M图的方法即为弯矩 分配法。
j 1
显然, A结点各杆的分配系数总和恒等于1。
分配力矩:将A结点的不平衡力矩改变符号, 乘以交汇于该点各杆的分配系数,所得到的杆 端弯矩称为该点各杆的分Fra Baidu bibliotek力矩(分配弯矩)。
传递系数:三类位移法基本杆件AB,当仅 其一端产生转角位移时,远端的杆端弯矩和近 端的杆端弯矩的比值,称为该杆的传递系数, 例如对位移法三类等直杆 记作CAB 。 C AB 1 / 2 C AB 0 C AB 1 i A B A i B A i B
S AB 4i i A B
S AB 3i A i B
S AB i A i B
A端一般称为近端(本端), B端一般称为 远端(它端)。
不平衡力矩:结构无结点转角位移时,交汇 于A结点各杆固端弯矩的代数和,称为A结点的 不平衡力矩。它可由位移法三类杆件的载常数 求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力法是将超静定结构的多余未知力作为首先解决的对象,通 过把多余未知力计算出未成为已韧力以后,剩下的问题便可归 结为静定结构的计算。 2.位移法是通过向原结构中沿独立位移方向人为地添加约束, 并引入未知位移作为首先解决的现象,当把未知的节点位移 计算出来以后,剩下的问题就可以把杆件的杆端弯矩求出, 又使问题成为静定结构的计算。 3. 有限元法或称结构矩阵分析。 4.渐进法
MBC = M BC M BC
MAB= M M 然后各跨分别叠加简支梁的弯矩图,即得最后弯矩图。 AB AB
例1. 用弯矩分配法作图示连续梁 (1)B点加约束 的弯矩图。 167.2 M图(kN· m) 200 6 115.7 200kN 150 kN m MAB= 20kN/m 8 90 300 MBA= 150 kN m EI EI C B A 20 62 90kN m MBC= 3m 6m 3m 8 MB= MBA+ MBC= 60 kN m 200kN 60 20kN/m (2)放松结点B,即加-60进行分配 C 设i =EI/l B A 计算转动刚度: -150 150 -90 SBA=4i SBC=3i + -60 4i 0.571 0.429 BA 0.571 分配系数: 4i 3i C A -17.2 -34.3 B -25.7 0 0.571 A -150 150 0.429
第一节 超静定结构和静定结构的差别
一、几何组成分析
静定梁: 几何可变
静定结构是没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超静定梁:
有多余支座
超静定结构是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二、超静定结构的优缺点 1.超静定结构的优点 1)超静定结构在抵抗外荷载时具有较大的刚度。 刚度:力在所作用点产生单位位移时所需的力。
1 d
端支承有关, 而与近端支承无关。
二、分配系数 设A点有力矩M,求MAB、MAC和MAD
D M A B 如用位移法求解:
SAB = 4i
iAD
A
iAB
M AB 4iAB A S AB A
iAC
C M
M AC iAC A S AC A
M AD 3iAD A S AD A
5、超静定结构的多余约束破坏,仍能继续承载。具有较 高的防御能力。 6、超静定结构的整体性好,在局部荷载作用下可以减小 局部的内力幅值和位移幅值。 P
P
P
P Pl/4 P
μ =1
l
μ =1/2
P Pl/4 l/2 l/2
多余约束约束的存在, 使结构的强度、刚度、稳 定性都有所提高。
第二节 超静定结构的计算方法概述
弯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理论基础:位移法;
弯矩分配法
计算对象:杆端弯矩;
计算方法:逐渐逼近的方法; 适用范围: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一、转动刚度S : 表示杆端对转动的抵抗能力。 SAB=4i
1 在数值上 = 仅使杆端发生单位转动时需在杆端施加的力 矩。 SAB=3i 1
SAB=i
1
SAB=0
SAB与杆的i(材料的性质、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杆长)及远

1 于是可得 SAB= 3i SAB= i 1
S AB M AB M 1 S
A
MAD MAC
MAB
m 0
A
M (S AB S AC S AD ) A
M M S AB S AC S AD S
M AC
S AC M S
A
A
M AD
Aj
S
A
S Aj
小结: 1、超静定结构是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2、超静定结构的全部内力和反力仅有平衡条件求不出,还 必须考虑变形条件; 如在力法计算中,多余未知力由力法方程(变形条件)计 算。再由M=∑MiXi+MP 叠加内力图。如只考虑平衡条件画出单 位弯矩图和荷载弯矩图,Xi是没有确定的任意值。 因此单就满足平衡条件来说,超静定结构有无穷多组解答。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与材料的物理性能和截面的几何特征 有关,即与刚度有关。 荷载引起的内力与各杆的刚度比值有关。因此在设计超静 定结构时须事先假定截面尺寸,才能求出内力;然后再根据内 力重新选择截面。 另外,也可通过调整各杆刚度比值达到调整内力的目的。
M BA
=
M BC
A
M AB
M BA
B
-MB
M BC
C
+
0 C
M B M BA M BC
-MB
M BA
A
M BC
M AB
M BA
B
M BC
最后杆端弯矩:
MBA = M BA M BA
BA ( M B ) M BA
BC ( M B ) M BC
P P K1 Kd 1 d
静定梁
超静定梁
1 d
P P K1 Kd 1 d
2)超静定结构与静定结构相比具有较低的应力
连续性
2.超静定结构的缺点
连续性
1)支座沉降会引起内力和变形 超静定三跨连续梁
支座B相对沉降பைடு நூலகம்可能导致超载
对于超静定结构,可以导致结构变形的任何原因,如相 对的沉陷、温度改变引起的杆件长度变化或者制造误差等, 都会使整个结构产生内力。
A
S AD M S
A

M Aj Aj M
分配系数
1
三、传递系数 MAB = 4 iAB A
近端 A A l
MBA = 2 iAB A
远端 B
C AB
M BA 1 M AB 2
MAB = 3iABA
A
A
MAB= iABA
B
C AB
M BA 0 M AB
五、固端弯矩
固端弯矩:对单跨超静定梁仅由荷载引起的杆端弯矩,称为
固端弯矩,用 M 表示。
M M
将每相邻两节点之间的杆件视为一根两端支座为固定支座 的单跨梁,这样的梁在各种外荷载作用下的杆端弯矩叫做固 端弯矩。
单结点的弯矩分配 ——基本运算
B A 固端弯矩带本身符号
M AB
M BA
MB
M BC
C
MB
MBA = - iAB A
B
A
A
C AB
M BA 1 M AB
在结点上的外力矩按各杆分配系数分配给各杆近端截面,各杆远端
弯矩分别等于各杆近端弯矩乘以传递系数。
四、杆端弯矩 :支座对靠近支座的杆件这一端的弯矩
1.计算杆端弯矩的目的 2.近端弯矩和远端弯矩 3.杆端弯矩一律以顺时 针方向为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