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友百禽图》谈明代院体花鸟画立意格局对现代花鸟画创作的启示

合集下载

论明清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取向对画风的影响

论明清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取向对画风的影响

论明清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取向对画风的影响作者:李志超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2期摘要:在花鸟画的发展史上,明清两季是其发展的高峰时期,其间大家层出不穷。

纵观由元至清末的大家,赵孟頫、文征明、陈淳、徐渭、金农、赵之谦、吴昌硕等等,他们不仅在绘画方面是巨匠,在书法上也是独树一帜的。

关键词:明清;写意花鸟;书法取向;画风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147-01元代赵孟頫明确提出“书画同源”的主张。

他强调要将书法用笔运用到绘画的笔墨技巧中去,充分发挥笔墨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他曾在画后跋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这些只言片语都道出了书法与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文章字数有限,本文主要研究画家的书法审美取向左右着画家画面的风格形成。

在此我选取四位明清之际有代表性的画家来进行阐述,分别是明代陈淳、徐渭,清代赵之谦、吴昌硕。

陈淳(1484—1544),字道复,又字复甫,号白阳山人,约五十岁前后,以字行,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

陈淳早年书法以行楷为主,很少涉及草书。

中年以后,他的草书作品逐渐增多,技法也得到很大提高。

到了晚年,他的草书技法已经相当成熟,笔法自由潇洒,作品跌宕起伏。

在陈淳的书法师承中,早年他直接得力于文征明一路,但杨凝式、米芾的“率意纵笔”却更接近他自己的性格,这正是他草书豪放特征的来源。

他的绘画作品达到了写意花卉与草书笔法的完美结合,同时也借鉴了许多草书中气韵的安排及章法的布局等等。

陈淳的写意花鸟画所确立的这种画风与书法的紧密关系,为后来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淳的绘画风格发展到成熟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对草书的研习。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晚又号青藤道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徐渭作品的表现内容多带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形式上不拘一格,笔墨纵横驰骋,风格狂放奇峭,影响深远。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时代性研究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时代性研究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时代性研究□李媛徐雷摘要:明朝,院体花鸟啟兴盛,其借鉴了宋代的绘画风格并加以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该文概括了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形成与艺术特点、,分析了时代发展对明代院体花鸟画产生的深远影响,以边景昭、孙隆、林良这三位明代画家及其代表作品为例,论述了明代院体花鸟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性表现,剖析了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时代性及其由盛转衰的原因,希望有助于对这一时期绘画风格的时代性的研究。

关键词:明代院体花鸟画时代性一、明代院体花鸟画概述1.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形成院体画,又称“院画”,指服从宫廷需求,并以君主个人审美思维为原则,随时代更替而动态发展的绘画。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形成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明太祖朱元璋的审美意志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发展,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

首先,相较于其他时期,院体花鸟画在明代初期出现较晚。

其次,宣德年间花鸟画全面复兴。

此时,明朝稳定与繁荣的社会背景,进一步推动了花鸟画的复兴进程。

最后,院体花鸟画在天顺年间打开了新的局面。

在此期间,吸收了宣德年间浙派山水画法粗笔水墨形态的花鸟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明代院体花鸟画的艺术特点明代院体花鸟画在继承传统唐宋绘画风格的基础上,又有了崭新的突破。

从画面构图看,明代院体花鸟画摒弃了宋代的折枝构图方法,缩造了一种新的全景构图形式。

明代的全景式构图是以整体向局部收缩的模式,递进式地将画面展现出来。

从美学特征看,明代院体花鸟画一直弘扬皇权,为治国安邦发挥政教作用。

从表现技法看,一方面受到明代政治环境的影响,画师的地位已大不如宋朝,他们的绘画逐渐趋向于凌厉、沉重的风格,以此表达心中的不满。

另一方面,明宣宗、明宪宗时期的绘画,写意性明显高于传统的工笔性。

以此为契机,写意的明代院体绘画开始迅速发展,并且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改良与革新,院体花鸟画逐渐转变为文人花鸟画,并形成了明清写意花鸟的新潮流。

二、影响明代院体花鸟画发展的时代性特征1.绘画的时代性绘画的时代性指在一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发展进程中的绘画创作具有当时的时代特征。

谈明代花鸟画的特点对当代花鸟画创作的价值

谈明代花鸟画的特点对当代花鸟画创作的价值

71审美与艺术学谈明代花鸟画的特点对当代花鸟画创作的价值文/许瑞琪摘 要:在中国传统花鸟画发展的漫长河流中,明代是花鸟画发展的转折点。

其中明代宫廷院体花鸟画逐渐淡化了宋代清新典雅的风格,以简练奔放勾勒为主。

明代的转变体现了花鸟画发展的规律和积极动向,极大地推动了花鸟画的发展,对当代花鸟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及意义。

首先,对明代花鸟画的起因与发展成就进行了论述,同时对吕纪等明代画家的花鸟画风格进行了浅谈;其次,从花鸟画创作的题材、技法及色彩等方面,探究明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最后阐述了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对于明代花鸟画的借鉴,分别从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现状与创作启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明代花鸟画;当代花鸟画;借鉴;创作中国花鸟画有着深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

在殷周的青铜器上也出现了许多花木、鸟兽、鱼虫、龙凤等图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些以禽鸟、山水、花苑园林、水果蔬菜为主题的作品,这是花鸟画的萌芽时期。

五代虽然时期不长,却对宋代花鸟画产生了巨大影响。

宋代“翰林图画院”的扩建促进了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

徽宗时期宫廷绘画达到了顶峰。

进入明朝后,院体花鸟画恢复了活力,并通过细致的笔触进行了改造。

一、花鸟画的历史及明代花鸟画的发展特点综观中国花鸟画史,五代可以说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进入明代以后,写意花鸟画开始成熟。

从五代两宋的工笔转到明朝的写意,这是花鸟画不断发展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时期,院体花鸟画一度复兴,由传统的工笔转为粗笔。

明代宫廷绘画基本都是绢本的重彩工笔画,其中在宣德至弘治年间(1426-1505)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画家,如边景昭、戴进、倪端、林良、吕纪等。

在花鸟画方面,继承了两宋的“院体”风格,一丝不苟的严谨画风,技法上细致工整,画面色彩华丽。

明朝的吕纪虽然也上追五代、两宋,但已经有了明显的明朝风格,乍看起来虽有前人规模,但在表现方法上却混入了“写意”成分。

论“格物致知”对当下花鸟画创作实践的意义

论“格物致知”对当下花鸟画创作实践的意义

绘術烈谒右究论“格物致知”对当下花鸟画创作实践的意义□姚朋魁摘要:"格物致知”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很早就被提出,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人们解读和诠释。

及至宋代,这一概念被广泛运用于画学的实践,“格物致知”的认知方式彩响了宋代的绘画创作和画学的观念群落,使宋代的绘画创作形成了既重胸臆又重写实的绘画面貌,形成了两宋在中国绘画史上花鸟画创作的高峰。

画学发展到今天,这一古老的认知方式对当下的花鸟画创作是否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引起了争议。

该文作者结合历代文人对这一概念的实践和阐发,讨论"格物致知”在绘画写生过程中素材的搜集、物象的观察、物象内在精神的审视、创作主体情感的酝酿积累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进一步归纳出“格物致知”对当下花鸟画创作的具体意义。

关键词:花鸟画格物致知创作实践“格物致知”作为一个哲学层面的概念被提出,最早见于《礼记•大学》之中,其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谓“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哲学层面的"格物致知"作为人们认识外在事物和规律的手段,一直以来被历代的学者践行和弘扬,但这个观念和绘画发生关联,要到宋代时期。

宋代在结束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之后,建立起了统一的新秩序。

为了避免再次割据分裂,宋代的统治者在军事、政治、财政等各方面采取了加强封建统治的中央集权措施。

而与士大夫共治国家的口号,则为宋代文化的昌盛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经过长期的酝酿,宋代士大夫在融合了道家和佛家的义理后,“发明了一种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新的思想体系,这就是道学,也叫做理学”陶,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理学的儒家思想和佛家与道家、道教思想的一种融合”8笃宋初周敦颐继承了《易传》和《中庸》的思想,汲取了道教和佛教的观念,提出了简明的宇宙论体系。

他认为,万物都是在“无极而太极”的宇宙初始中,通过“太极”的动和静转换而产生,他的研究奠定了北宋理学的基础。

当代花鸟画的价值指向

当代花鸟画的价值指向

当代花鸟画的价值指向孔繁明2012-12-31 10:29:21 来源:美术报“笔墨当随时代”是每个时代对艺术创作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艺术创作体现其时代价值的重要路径。

以自然界的花草鸟兽为表现对象的花鸟画在体现时代精神这一点上似乎不是它的长项,其实非但当代,即便在它的抒情寓意功能受到强化的历史时期,它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表现也没有人物画更直接形象。

但花鸟画却也通过创作者的心路历程和笔墨语言体现了它在不同时代的精神价值,而且它超越朝代更迭世事变迁,一以贯之地对自然生命的关注与审美观照构成了美术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当今工业化、商业化的社会背景下,花鸟画体现自身艺术价值和当代性的方式应该是独特的符合自身艺术创作规律的。

基于传统文化积淀和审美趣味的价值指向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以及写意性的手法使画家们对花鸟世界的表现无论是精工写照还是抒情表意,都显得驾轻就熟,虽然花鸟画在历史上的独立成科晚于人物画与山水画,但由于其对自然生命持续深入的关注与表现,产生了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在人们审美视野中同样确立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它还是历代文人士大夫介入绘画实践时的首选题材,文人画的写意性与象征性也影响了职业画家们在花鸟画创作中的价值指向与表现形态。

中国花鸟画在其悠久历史中形成的审美趣味也同样积淀于当代人的文化意识之中。

所以,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自然就成为了许多当代花鸟画家在创作实践中的重要理念。

然而在当代,许多打着继承传统旗号的写意花鸟画明显地缺少必要的精神内核,满足于程式化的制作,被艺术市场的利益所牵制,显然无法负载花鸟画立足于当代的文化价值。

源于传统文人笔下的写意花鸟画表现形式,它的写意性与程式化虽然方便操作,但其象征意义如果失却创作者具体人格修养的支撑,那就会成为徒有其表的东施效颦与无病呻吟。

试想,如果郑板桥没有对应的宦海沉浮中形成的个性化的情感操守和关乎社会的价值判断,朱耷倘若没有国破家亡后的深度寂寥,徐渭不经历人生的诸种坎坷,他们笔下的形象怎么会让人觉得由衷而发,独特生动?即便是他们个性化的笔墨图式也是其真性情的艺术形式的自然外化。

明代花鸟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图

明代花鸟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图

明代花鸟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图明代花鸟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成就。

本文将对明代花鸟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明代花鸟画的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融汇古今,形成独特风格明代花鸟画受到唐宋传统绘画的影响,但也吸收了元代以来的画风和技法。

画家们将传统的写实性与元代画风的虚实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明代花鸟画风格。

画家们追求笔墨的精湛和形神兼备,注重字画之间的节奏感和动态美。

明代花鸟画在技巧上的独特创新,使之成为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独立艺术形式。

2. 打破传统,注重个性表达在明代花鸟画的发展中,绘画家们开始表现对自然世界的个人理解和情感。

他们不再局限于形象的写实,而是通过色彩、构图和笔墨的运用来表达个人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

这种突破传统的表达方式为花鸟画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3. 大胆创新,追求多样性明代花鸟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本绘画形式,而是开始尝试在更多的材料和媒介上进行创作。

除了纸本绘画外,明代艺术家还运用了绢、绘屏、壁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创作,使花鸟画的表达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另外,明代艺术家还进行了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如诗、书法和篆刻等,进一步拓宽了花鸟画的发展领域。

未来的趋势分析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明代花鸟画在未来仍将保持其重要的地位,并呈现出以下趋势:1. 融合现代科技,创造更多的艺术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明代花鸟画将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创作空间。

绘画家们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将传统的纸本花鸟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

比如,绘画家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花鸟画作品所传达的美感。

2. 强调环境保护与生态意识在未来的发展中,明代花鸟画可以进一步强调环境保护与生态意识。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通过花鸟画作品表现自然界的美丽与脆弱,呼唤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将成为明代花鸟画的重要使命。

论中国花鸟画创作中的意境表达

论中国花鸟画创作中的意境表达

论中国花鸟画创作中的意境表达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体裁之一,早在唐代就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法。

在中国画中,花鸟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象征意义备受赞誉。

在花鸟画创作中,艺术家注重通过意境表达,通过画面的布局、色彩和构图等方面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一、自然的美景和生态价值中国花鸟画的意境表达一方面是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来体现。

中国古代画家常通过描绘四季变化、山水景色等来表现自然的美丽。

花鸟画可以描绘花开花谢的变化、鸟飞鸟栖的生态画面,从而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花鸟画也可以描绘丰富多彩的植物和动物世界,传达出对生态平衡的珍视和呼唤。

二、生命的哲理和情感的体验花鸟画创作中的意境表达还包括对生命的哲理和情感的体验。

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常常通过绘制花鸟画来表达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画家可以通过绘制脆弱而短暂的花朵来表达对人生短暂和易逝的思考;通过绘制自由飞翔的鸟儿来表达对自由和追求的向往。

画家也可以通过花鸟画来表达对美、爱、孤独等情感的体验。

三、人物心境和精神追求花鸟画创作中的意境表达还包括对人物心境和精神追求的描绘。

古代文人画家往往以花鸟为题材,但画面中常常加入诗词、对联、书法等文人雅士的标志物,以凸显其精神境界和自我表达。

花鸟画中的花鸟虽然是主要的描绘对象,但人物的情绪和思想也在画面中得以表达,花鸟与人物之间通过一些绘画手法来传达画家对于心境和精神追求的理解。

在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中,意境表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艺术家通过画面的布局、色彩和构图等方面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得作品在视觉上更加美观,更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通过表现自然的美景和生态价值、生命的哲理和情感的体验、人物心境和精神追求、文化氛围和传统价值等方面的意境,中国花鸟画得以传承和发展,并且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表现出独特的魅力。

巅峰的对决:沈铨吕纪边文进工笔花鸟画大PK!(附百鸟图与三友百禽图)

巅峰的对决:沈铨吕纪边文进工笔花鸟画大PK!(附百鸟图与三友百禽图)

巅峰的对决:沈铨吕纪边文进工笔花鸟画大PK!(附百鸟图与三友百禽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工笔花鸟就是其中的一枝奇葩。

它兴起于魏晋,成熟于五代北宋,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与人物画、山水画并存而发展,并以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反映着大自然的花虫草木及人的精神情感。

工笔花鸟画发展到五代和两宋,可以说从成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五代以“徐黄异体”为标志,花鸟画进入了成熟期。

元代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工笔画退居次位。

到了明清,工笔花鸟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明初画院一度复兴,花鸟画的创作活动主要经画院为中心,院体花鸟在当时的花鸟画坛上占统治地位。

当时最有名的院体画家有边文进和吕纪,他们继承了南宋院体画的传统,双勾填彩,画法工整妍丽。

边文进和吕纪的代表作有《三友百禽图》与《雪景翎毛图》等,他们都是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独树一帜,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本期月雅小编汇集整理了沈铨(清)、吕纪、边文进(明)三位名家代表作及其赏析,以飨读者,领略且浑然天成的精工之美。

边文进《三友百禽图》《三友百禽》的特色在于作者使用生态趣味的呈现来安排画面。

首先全幅景致具自然野趣,如山林一隅,百鸟群集。

在真实的大自然中,这许多种鸟类并不可能同时出现,却不论栖息于地面或枝头上,都在适当的位置展示其习性,显得生意盎然。

站立画前,似可听见其鸣声此起彼落。

足见边文进对生态观察非常仔细,钤印曰:“多识於草木鸟兽”,正可印证此画寄意所在。

边文进是明初宫廷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宗法北宋院画风格,却也在同中显异。

基本上来说,布局方面北宋重视前后的层次,表现空间感,边文进的安排采用由下往上层叠的方式。

笔墨方面,北宋用色细腻,温润柔和,边文进较为明丽;北宋的用笔在工细中不失生动,笔法应物而生,边文进则已出现重复使用的用笔,并在工细外加入南宋马远、夏珪较放逸的笔趣。

这幅《三友百禽》最能体现他的绘画特色。

近百只禽鸟,有飞有翔、有立有起、有跃有跳,或露或藏,或高瞻远瞩,或转首探望,或啄或叫,或自理羽毛,或追逐嬉斗,皆各具姿态,无一重复,非具有高度的观察能力和精绝技巧者不能达。

边景昭对宋代院体花鸟画的承与变——以《三友百禽图》为例

边景昭对宋代院体花鸟画的承与变——以《三友百禽图》为例

SHUIMODANQING 水墨丹青49注 释:①黄苗子.《图画见闻志》卷四.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09②俞剑华.《宣和画谱》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11参考文献:[1]孔六庆.《中国花鸟画史》.江西美术出版社.2017.12第一版[2]孔六庆.《继往开来——明代院体花鸟画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04[3]朱良志.《扁舟一叶——理学与中国画学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06后伸出的白梅细节描绘深入,花朵、花托的造型准确,含苞欲放和侧面的花朵、花蕊等造型遵循客观规律,由此可见,边景昭继承了宋代院体花鸟画的造型特点。

3.色彩 边景昭的《三友百禽图》延续了宋代工笔重彩的传统风格,采用勾勒设色的方法,将竹节、竹叶、梅花等植物双钩后填色,在竹节连接处略微分染,准确地表达了竹竿的结构,色调明丽而厚重。

北宋院体花鸟画继承了五代黄荃的富贵面貌,例如赵佶的《梅竹聚禽图》,以墨笔勾勒出禽鸟与梅竹的外形后填色,蜡嘴、伯劳等禽鸟色彩深沉,彰显富贵气息的同时又显得厚重。

4.绘画功能 边景昭作为明代院体画家,作品自然要体现帝王意志,边景昭花鸟画作品基本体现了祥和的氛围、社会和谐安定的思想,《三友百禽图》中百鸟齐聚,在枝头嬉戏打闹,一派热闹、祥和之景。

由此可见边景昭作品具有宣传儒家政教功用,托物言志的特点。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主要功能也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强调政治教化功能,宋代以儒学为思想核心,绘画成为宣扬儒家思想的工具,借物明理也成了宋代院体画的一种表达方式,这也是明代院体画的一大特征。

三、边景昭在继承宋代院体花鸟画风格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1.作品尺幅变化 边景昭所作院体花鸟画的一大特征就是他的作品尺幅较大,例如《三友百禽图》纵152.2cm,横78.1cm ;《双鹤图轴》纵180cm,横118cm ;《春花三喜图》纵116.5cm,横98.35cm,均为大尺寸创作,无小尺幅团扇。

宋代院体花鸟画多作表达生活、自然场景的一平尺小幅团扇,例如赵佶《枇杷山鸟图》纵22.6cm,横24.5cm ;林椿《梅竹寒禽图》纵24.8cm,横26.9cm ;李迪《鸡雏待饲图》纵23.7cm,横24.6cm,虽也有类似崔白《双喜图》纵193.7cm,横103.4cm,却不属于主流。

林良花鸟画艺术对当代小写意花鸟画的影响

林良花鸟画艺术对当代小写意花鸟画的影响

林良花鸟画艺术对当代小写意花鸟画的影响作者:张强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年第07期明朝的花鸟画,在整个中国美术史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也是“文人画”盛行时期的关键时刻。

明朝洪武年间到弘治年间的百余年内,宫廷绘画占据了画坛的主要位置,在宣德年间,成化年间,弘治年间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花鸟画打破成规,突破院体模式,出现了水墨写意作品、设色没骨作品等风格并有所创新,林良就是水墨写意作品的开派人物。

林良的花鸟画艺术对后世影响极深,后世很多画家以林良作品作为学习的基础,经过研究继承并发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绘画风格。

历经几代画家的继承和发展,林良的花鸟画作品对当代小写意花鸟画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下综述,将林良的艺术影响作为一个简要的分析。

林良,字以善,明朝宣德三年生于广东,卒于明朝弘治七年,享年六十余岁。

林良三十余岁画技已经成熟,擅长花果、翎毛、树石等,继承了南宋院体画派。

林良因善于绘画而被推荐入宫,初入宫廷受工部营缮所丞,林良直仁智殿时地位也不高,与其他工匠无异,后改为锦衣卫镇抚史才有了从六品的官职。

林良虽为锦衣卫镇抚史,但是林良只领俸禄,并不执行锦衣卫镇抚史的职权,林良任职锦衣卫镇抚史后因经常受召见作画而接触到皇帝,也有机会接触和欣赏到很多皇室收藏的历代名作。

介于有应召觐见的机会,林良还接触到了很多的宫廷画家和王公大臣,这些机会对林良提高绘画技能和扩大名气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林良的“文人画化”的水墨写意花鸟画,使明朝的院体花鸟画有了新的面貌。

虽然在前朝也有水墨写意画的出现,但是仍然以勾填为主要表现形式。

明朝的水墨写意花鸟画由林良开派,后来也有许多大家继承学习发扬林良的画法,如沈周、陈淳、徐渭、八大山人等。

正因为如此,林良的这种水墨写意花鸟画成为明朝最为主流的一种画派,汇总明清两朝水墨写意花鸟画风,林良无异于起到了先到的作用,在花鸟画史上林良是不得不被记入史册的大家及重要的人物。

花鸟画的情感表现引发的创作思考

花鸟画的情感表现引发的创作思考

花鸟画的情感表现引发的创作思考作者:吴荣榕来源:《工业设计》2017年第02期任何艺术的创作都是源于生活的,如果背离了生活,则创作出的艺术则像无根之木一样,难以久立,昙花一现。

从生活中的一物一事去推敲与创作,在现实生活中寻求创作的源泉,将体验生活的感受通过艺术加工进行创作。

画作题材的确定也引出了这一论点,从生活中提取出的素材与艺术加工。

那么花鸟画则是离生活最近的取材创作了,尤其是现代的思潮革新,花鸟画已经不只局限于传统的折枝鸟禽,还融入了不少现代的元素。

无论元素如何现代,花鸟画的主旋律还是大自然和生命意识的和谐。

所以花鸟画还是要描绘感情,而不能将大自然现象照搬于纸上。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有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独画云乎哉!郑板桥所说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词非常形象、恰当地描述了艺术创作所经历的三个阶段,“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固然是艺术构思或艺术思维中的一个重要的认识上的飞跃;而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即从艺术意象到艺术形象,又是一次重要的飞跃。

没有这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思想跃进,就等于前功尽弃,取消了艺术创作。

所谓艺术创作就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物化过程,是饱含着艺术家对现实审美认识与审美情感表现的体现。

通过艺术思维,将艺术意象进一步具象化、清晰化和完善化。

只有更好地运用艺术语言把“胸中之竹”物化成“手中之竹”的艺术形象。

创作除了要说清楚主旋律外,还要有格调。

格调即是1乍者的品格和调性,决定着如何感受这个世界,感受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生命的观看视角。

花鸟画借花造情,借物情以抒心情,借物理以寓人理,托物言志,作为大自然的载体,传递着大自然的讯息,而创作者们则需要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情感,将藏在花鸟物象中的情态提取出来,最终还是要与情感表现人文精神挂钩,否则就与机械的照片图像没有区别了,所谓“注情”。

谈明清写意花鸟画的造型法则与笔墨结构

谈明清写意花鸟画的造型法则与笔墨结构

084文学·艺术《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重点分析明清写意花鸟画中笔墨结构特点及造型法则的相关内容,旨在帮助现在的人们进一步了解明清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和优势,并完全掌握和了解其中呈现的技巧技法,在提高艺术造诣的同时,实现传统技法的传承和发展,为我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与启发。

[关 键 词]明清时期;写意花鸟画;造型法则明清写意花鸟画中意境的营造与笔墨结构和造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是通过笔墨形态间的有机结合及落笔顺序加以呈现的,且不同画家因为笔墨结构形态上的不同,最终呈现的意境效果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展现的内心情感也会存在变化。

同时,明清写意花鸟画中造型法则及笔墨结构形态的落实也是画家提升认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过程。

一、明清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概述明清时期是我国绘画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花鸟画迅速传播的重要时期。

该时期对花鸟画的创作从原有的重写逐渐向重墨、重趣的方向转变,开始注重意境的凸显和展现。

明朝中后期,大写意花鸟画形成,并为当时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大写意花鸟画的推动下,绘画艺术风格逐渐趋向统一,意境表现效果明显增强。

写意花鸟画在最初的发展中只是单纯地进行意义宣传,绘画及造型方面具有独立性特征,发展到中后期阶段,写意花鸟画开始追求情感的表现,通过新元素的添加和利用,赋予写意花鸟画以新的灵魂和生命力,进一步凸显了其艺术独特性,为写意花鸟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明清时期写意花鸟画的意趣之美(一)巧妙布局从历代名画的赏析中可以看出,构图在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构图的整体情况对画法展现及意境彰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但写意花鸟画在构图上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对部分画家来说很难掌握其精髓和技巧。

笔者通过不断研究发现,在巧妙布局写意花鸟画的构图时,创作者若能采取较为生动的方式方法完成画面的刻画,则可以更好地营造意境。

如《画笙》这幅作品,通过虚实结合的布局营造独特意境,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

明朝写意花鸟画你知道吗

明朝写意花鸟画你知道吗

明朝写意花鸟画你知道吗
花鸟在人存在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而且花鸟画()的发展也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那么明朝的写意花鸟画你知道吗?让我来告诉你吧!明朝写意花鸟画的特别之处在于写意花鸟画在明朝时期进行了两次写意大转型。

在明朝初期之时,写意花鸟画的画师大部分是宫廷画师,因此在花鸟画的立意上画家们除了要表达自己的兴趣、志向、情感之时,更多的是要表达出统治者皇家的气派。

所以,明朝早期的花鸟画描绘的意象多为苍松、悬崖、苍鹰等,而且花鸟画写意方面,更多的是表现统治者磅礴恢弘的大气之风。

而明朝中期,正值明朝繁荣昌盛之际,写意花鸟画就更注重对笔墨的运用,这对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这段繁荣昌盛的时期也是阉人得到重用、大行其道的时期,这就导致了愤懑的情绪在民间四起。

此时的花鸟画处在了一个繁荣与腐败并存的朝代。

而花鸟画也从注重宫廷转型为意在表达民声。

而表达民声,首先就是要感受普罗大众的市井生活,感受世俗百姓的情怀所在。

这也是明朝写意花鸟画在大写意上的一大创新转型。

而到了明朝晚期,也是明朝衰败的时期,阉人的猖獗使得人民的愤懑之情到达至高点,因此大写意花鸟画的画风相比起明朝前期、中期的时候更加的狂放。

明朝时期写意花鸟画的两次写意大转型,和明朝社会的发展、书法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绘。

明·边景昭《三友百禽图》

明·边景昭《三友百禽图》

明·边景昭《三友百禽图》边景昭,字文进,沙县(今属福建)人,一作陇西(今属甘肃)人,生卒年不详,明成祖永乐年间 (1403至14~)任武英殿待诏。

在花鸟画方面可称为宋元之后的第一人,也是明代画院派花鸟画的鼻祖。

他的花鸟画以工笔重彩著称,并继承了宋代院体派的传统,被明人解缙誉为"当代边鸾"。

其花鸟画曾被誉为“禁中三绝”之一。

《三友百禽图》描绘了初冬时节,百禽嬉戏于松竹梅之间的场景,画中禽鸟或飞翔,或栖息,或嬉戏,或高瞻远瞩,或转首探望,或自理羽毛,无一重复,整个画面气氛热闹欢快,一派生机勃勃。

此图中各个禽鸟的动姿刻画得生动活泼,诸鸟细致入微的描绘,使大多鸟类品种可辨,布满全幅的构图,呈现“茂密”的特点,画风工细精微又富装饰性,堪称边景昭最具宫廷花鸟特色的佳作。

图中画梅、竹、松,皆是严寒中挺立不衰的植物,故称"岁寒三友"。

百禽一般指禽鸟之多,但此图中画麻雀八哥等禽鸟正好一百只。

图右款识“永乐癸巳秋七月陇西边景昭写三友百禽图于长安官舍”。

永乐癸巳是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年),长安具体地指今之西安,因为这里曾是古都城,所以,后人常把帝王之都称为长安,明初都城原是南京。

建文四年,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攻入南京,并即位为帝,是为明成祖。

建永乐年号。

改北平为顺天府,北平原为朱棣封地,他即位南京后,仍建设北平,并准备迁都于此。

虽然正式迁都北京是永乐十九年,但在此之前十几年中,已陆续迁移,永乐七年,成祖即赴北京,留太子在南京监国,他的很多机构都早在北京,所以,这里的长安实指北京。

画上钤印四方,一曰“边氏文进”,一曰“湘府殿赐”,一曰“怡情动植”,一曰“多识于草木鸟兽”(孔子语)。

画的最上方,能看见一枝松枝斜插而入,各色的禽鸟飞来树上嬉戏喧闹。

它们或是停于树上,或是欢快的歌唱,或是在树间盘旋,或是呼应顾盼。

有的鸟儿正相互梳理着羽毛,有的正仰俯侧反,它们做出各式各样的姿势,天真活泼调皮伶俐,使人的怜爱之心由然而生。

工笔花鸟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

工笔花鸟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

工笔花鸟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经典传统。

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因为在那个时候,绘画家们已经开始运用准确的观察和技术技能来创作花鸟画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绘画风格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了中国古典绘画的一个重要分支。

工笔花鸟画的传统风格是在明代形成的。

工笔画的特点是细密、严谨和精细。

花鸟画要求表现出主题的美感和精确,通过线条的细腻和色彩的丰富来表现自然的美。

工笔画家以精细的笔触和华丽的颜色来描绘花鸟的特征,强调构图的平衡和和谐。

作为中国绘画传统的一部分,工笔花鸟画受到了许多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如美学的思维方式和哲学的思维方式,都体现在画作中。

花鸟画家们追求的是自然美和意境美。

在寻求意境美方面,他们推崇抽象和简洁的方式,以表达对自然的反思和对自我的表达。

在现代的发展中,工笔花鸟画还受到了工艺和商业流派的影响。

很多花鸟画家通过运用新的材料、技术和手法,将工笔花鸟画发展成了多种形式。

这些新形式的工笔花鸟画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欣赏。

此外,工笔花鸟画也受到了外国文化和艺术风格的影响。

在跨文化的交流中,许多中国花鸟画艺术家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西方艺术风格和理念,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工笔花鸟画。

这样的创新使得工笔花鸟画不再是一个局限于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而是一个更具有全球性的艺术风格。

总之,工笔花鸟画是中国古典绘画的重要传统,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表现了自然的美。

在现代的发展中,工笔花鸟画得到了创新和壮大。

随着国际交流和创新的推进,这种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也将继续发展和繁荣。

以三件作品管窥大写意花鸟画的精神内蕴

以三件作品管窥大写意花鸟画的精神内蕴

以三件作品管窥大写意花鸟画的精神内蕴花鸟画成为独立学科是在唐代时期,最初出现的花鸟画是以写实、写形为主,宋代院体画中的珍禽瑞鸟等题材为此类花鸟画的代表。

进入元代,由于受统治者的压制,消极、避世、隐居思想笼罩文坛,花鸟画一改宋代绘画“刻意求工,妙在赋彩”的风格,转向以纯水墨抒发其内心情感的绘画风格。

由写实性逐渐向写意性过渡发展,写意花鸟画成为画坛主流。

可以说,大写意花鸟画的写意精神开始于元代,渗透于明代,形成于明末清初时期。

在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人的努力下,大写意花鸟画日趋成熟。

从小写意到大写意,无数画家锲而不舍地探索和追求,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大写意花鸟画具有民族特色,富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陈淳、吴昌硕和齐白石是其中三位有代表性的画家。

写意花鸟是经过画者赋予情感之后的生发,通过畅神、抒情、寄兴等方法来表达情感、陶冶心灵,为画者传情。

达意、畅神、造境。

元代开始出现小写意花鸟画,明代时期,才正式开始出现大写意花鸟画。

大写意之“大”,是指内涵丰富,通过简练概括的线条表现出大写意之“大”。

“大写意强调无极之境,用大片空白表达作者无限情感,从而能够直抒胸臆,将内心强烈情感通过有限的纸张宣泄出来。

”[1]。

大写意画首先以自然为美、以真为美,其次有寓“物趣”之中的“天趣”,充分地张扬自我,将诗、书融于绘画,加强笔墨情趣。

明代是花鸟画发展进程中一个高峰时期,不但成就卓著,并能开宗立派。

被画史上称为“青藤、白阳”的徐渭和陈淳,他们在继承沈周、文徵明绘画的基础上,笔墨显得愈加放逸豪爽,并将诗文、书法和绘画互融,开创了文人写意花鸟的新风。

图1 陈淳花鸟图轴一、大写意花鸟画的开创者陈淳陈淳(1483—1544年),字道复,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

江苏苏州人。

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陈璃(1440—1506)官至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并与沈周交往密切;父陈钥(1464—1516)擅长诗文,是文徵明的好友。

优裕的家境,良好的文化氛围,在陈淳的周围酿就了一个画家成长的良好环境。

花鸟画的艺术创作解读

花鸟画的艺术创作解读

花鸟画的艺术创作解读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常见形式,它以花卉和鸟类为主题,表达了艺术家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表达。

花鸟画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生命力,同时也反映了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

在花鸟画的创作中,艺术家常常运用各种技法和手法,通过细腻的线条、鲜艳的颜色和恰到好处的构图,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花鸟画的艺术创作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花鸟画的艺术创作具有明确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花鸟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每位艺术家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在花鸟画的创作中,艺术家通过绘画的手法和构图的选择,彰显了自己的个性和创作风格。

有些艺术家擅长运用细腻的线条和细致的笔触,使作品充满了精致和细腻的感觉;有些艺术家偏爱运用大胆的手法和明快的笔触,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冲击感和动感。

无论采用何种风格和表现方式,花鸟画的艺术创作都具有明确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力。

明代宫廷花鸟画题材与寓意论文

明代宫廷花鸟画题材与寓意论文

明代宫廷花鸟画题材与寓意论文摘要:众所周知,许多花鸟画都有一定的寓意,明代宫廷花鸟画,作为官方推行的艺术样式,当然概莫能外。

花鸟画中含有“深意”,在中国绘画史上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笔者在这以明代宫廷花鸟画为例,阐述其在题材和表现内容上创造的新寓意、新内涵,将之进行总结。

关键词:宫廷花鸟画寓意大约从花鸟画独立成一个专门的画科起,这种在花鸟画中寄寓某种含义的做法就已经很流行。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许多事物本身就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当这些事物作为画中形象出现时,很容易使人们联想起某种文化象征性。

牡丹代表富贵、松鹤代表长寿、雁有“四德”等等,都是中国文化约定俗成的信念。

画家还可以通过艺术的巧思,对含有某种寓意的题材进行加工改造,而寄寓更丰富、更准确的含义。

画家利用画中事物,通过自己的构思和创意,从而赋予某种特别的含义,是在画中寄寓深意很重要的方法。

活跃在明代宫廷的花鸟画家们,除了本身通过画中事物直接寄寓某种“吉祥意”外,还通过这后一种方式,表达出具体时空环境中特定的含义,体现出他们花鸟画创作中精妙的构思和强盛的创造力。

一.直接通过画中事物,以物寓意,是花鸟画家的一贯做法。

富含吉祥寓意的芙蓉、喜鹊、松、鹤、凤凰、雀、牡丹、竹、雁、蜂、猴、灵芝等等,这些题材在以往的文化积淀中被赋予了吉祥的文化内涵,在明代宫廷花鸟画中亦得到了突出的表现。

这其中主要还是通过谐音、指事等方法,来表达祥瑞之意。

花卉鸟兽吉祥喜庆的寓意为皇家所热衷,绝非偶然。

主政者对那些祥花瑞鸟、奇珍异兽本身的热爱,也造成描绘这些事物的作品在宫中大量出现。

这些作品,从画中事物固有的寓意出发来形成画作的立意,蕴涵丰富的祥瑞之意,是明代宫廷花鸟画题材中重要的一类。

二.以某种画中事物来比德人物,象征某人人品的高洁,这是中国花鸟画常见的做法。

如画松树,象征人之刚正不阿;画竹则寓意人之节操持正;画梅则寓人之坚贞不移,画兰花寓人之孤芳自赏;画菊寓人之品德端正;画荷花寓人之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等等,这些事物再配以某些能寄托人物情感的禽鸟,往往能把画家不便直说的某种情感赋予画中,或者表示敬意、或者自我标榜、或者发泄牢骚,甚至指桑骂槐。

明清花鸟画论文

明清花鸟画论文

明清花鸟画论文摘要: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的长流中,中国绘画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国绘画在其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发展,总体上可分为三个主要的画科:人物画、花鸟画和山水画。

其中花鸟画起步比较晚但是在晚唐的时候就已经很发达,直到北宋的赵佶把工笔花鸟画发展到了顶峰。

花鸟画真正成熟是在明清时期。

关键词:写意花鸟画;明清时期中国花鸟画发展到明朝的时候虽然改朝换代并未引起艺术传统的中断,有很多的画家是出生在明代而艺术的巅峰在清代,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朝代的改变而中断艺术的发展。

明清时期在花鸟画的发展史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是洪武至万历中、中期是明万历中到清干隆、后期是清嘉庆到宣统。

洪武至万历中为前期及掇英时期,这个时期虽然出现了水墨画花鸟画但还不成熟,主要还是继承和发展了宋元以来工整艳丽的花鸟画为主。

主要的画家有边景昭和吕纪主要是工整艳丽一派的杰出者,林良可以说是明代写意花鸟画的开创者,还有一些画墨兰墨竹的比如周文球、王绂、夏?和陈录。

林良擅长于水墨写意,最早曾经学山水、人物,后来转画翎毛、花果,特别擅长画鹰。

林良的画法主要是将徐熙的落墨画法,融入浙派的意趣而形成的,逐渐摆脱了以黄筌为代表的工致的风格。

多用水墨写树石、禽鸟,笔势奔放似草书,构图气魄宏大,形象气宇轩昂,浓烈的措境气氛,用笔奔放刚健,墨色酣畅淋漓。

沈周作为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擅长画大写意水墨画,绘画的主要题材形式是花草和动植物,通过对自然界花草树木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情志,他人生的品格是通过绘画墨梅、墨松在宣纸上通过技法和笔墨表现出来的,他所画的花鸟画已经超出了现实事物的自然属性,他将自己的想法和意图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以及唐寅继承和发展了沈周的水墨画,对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明清初期的写意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为中期的写意花鸟画奠定了基础。

到了中期阶段,写意花鸟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异,明清早期的沈周和唐寅是初步开拓了写意花鸟画领域的,他们主要运用水墨技法来描绘花草鱼虫,用笔简练寓意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末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绘画史上少有对明代院体花鸟画的系统研究,盖因在文人画的繁荣发展中产生了对院体花鸟画的贬斥情绪。

受这种情绪影响,不少人对明代院体花鸟画存在误解和偏见,其中的谬误需要通过深入研究予以纠正。

陈师曾在1925年出版的《中国绘画史》中提到边景昭、林良、吕纪等院体画家,并将明代花鸟分成效仿黄荃、徐熙的两派,边景昭被划分为效仿黄体的院体画家。

俞剑华在1937年出版的《中国绘画史》中则进一步将明朝花鸟细分为临古派、写意派,其中边景昭被列入临古派中的黄派;2000年,王朝闻在著作的明代院体画鸟专节中以小标题的形式描述了各个院体画家的绘画特色,将边景昭的绘画特色定义为工笔重彩;孔六庆也在他所著的《继往开来——明代院体花鸟画研究》中进行了新一轮探讨……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日益完备,且得益于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和高清扫描技术,各大博物馆中收藏的十多件边景昭作品可以轻松被查阅,这为研究边景昭个人风格发展和明代院体花鸟画中的工笔重彩花鸟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不过,针对以上两个方向少有微观的深入探讨,也没有阐明明代工笔重彩花鸟画风与朝堂格局、帝王审美的关系,更没有深刻揭示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寓意内涵。

此外,出于历史的原因,一些人并没有正确认识到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历史地位,至今仍然贬低明代院体花鸟画的艺术价值。

一、边景昭生平边景昭,字文进,约生于元朝至正年间,卒于明朝宣德年间,福建延平沙县人,祖籍陇西。

“永乐间征入京师,时以赵士濂虎、边景昭翎毛、并子诚人物为禁中三绝。

”初为武英殿待诏,宣德元年因为受贿荐举被革职为民,后不久又被重新任用,官至锦衣卫指挥使,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的荣誉。

其画风润泽雅致、色彩妍丽,存世花鸟作品以大尺幅全景式构图为主,造型生动多变,寓意吉庆。

二、从《三友百禽图》看边景昭花鸟画的艺术特色1.构图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传统构图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种:全景式构图和折枝式构图。

宋元时期的宫廷花鸟画多为折枝式构图,边景昭虽然受到了这一时期花鸟画的影响,设色妍丽,造型细致,也擅画折枝,但观其存世作品就能发现,他非常喜欢大画幅,如《双鹤图》《春花三喜图》《春禽花木图》;就算是小幅作品,也比宋人花鸟小品的常见尺寸大,如《栗喜图》《分哺图》。

《三友百禽图》是边景昭的代表作品之一,画面构图饱满,属于全景式构图,画幅也很大。

他大尺幅的作品贯彻了马远和夏圭的精神,以多边形构图为主,焦点集中,空间表现旷大,用多重要素营造画面的气氛。

仔细分析,《三友百禽图》主要可分为山石、植物、禽鸟三大部分,土坡、梅枝和松树老干构成三条近乎平行的斜线,具有强烈的动势,让整个画面显得非常生动、紧张。

画面中的竹子和山石起了两个作用:一是进行穿插,让这三条近似平行的线互相关联呼应,不至于落单;二是打破平行线,增加构图的复杂程度,有效提升画面的节奏感。

而画面上的鸟雀成群聚集,顾盼之间互有呼应,仿佛正在嬉闹交流。

这样营造出来的画面复杂却不凌乱,丰富且富有韵律感,虚实兼备,生动有趣。

2.造型边景昭《三友百禽图》中的造型明显汲取了宋元时期花鸟画的精髓,但又发展出了自己的特点。

他在前人造型特点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虽不及宋元时期花鸟画那般精致入微,但流露出一丝洒脱,鸟雀动作更加多样、生动、活泼,十分大气。

3.色彩对于画面如何设色,“谢赫六法”所提供的指导思想是“随类赋彩”——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的前提下,结合个人主观情感运用色彩进行情感表达。

边景昭的花鸟画主要吸收了文人从《三友百禽图》谈明代院体花鸟画立意格局对现代花鸟画创作的启示□黄振摘要:纵观中国古代绘画史,明代院体花鸟画是其中重要的节点。

它既继承了唐宋绘画的成就,又吸收了元代绘画的精髓,以实现帝王审美意志为特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文人水墨大写意之先河,催生出花鸟画的又一新境界。

因此,明代院体花鸟画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边景昭是明代初期院体花鸟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传统,作品工整典雅,用色沉稳不失妍丽。

《三友百禽图》是边景昭最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宫廷花鸟画的典型特色,装饰性强、复杂生动,具有极高的临摹和研究价值。

该文主要结合课程需要,从边景昭的《三友百禽图》入手,分析明代院体花鸟的艺术特色与风格成因,并探寻其立意格局对现代花鸟画创作的启示。

关键词:边景昭明代院体花鸟画艺术特色风格成因立意格局10美术时空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画中淡色渲染的方法,《三友百禽图》整体用色比较柔和雅致,浓艳的颜色基本用在最突出的几只鸟雀上,树枝、石块、土坡以及一些不在重要位置的鸟雀,相对于最突出的主体部分,都处理得灰一些,而且色系比较相似。

这样,画面在颜色上就拉开了层次,并且有效实现了色调的统一。

而且边景昭利用黑色衬托艳色,使用冷暖色对比,局部绚丽的色彩附近总是有黑色搭配,冷色的羽毛和暖色的羽毛互相呼应,恰好形成了色彩平衡的态势,不仅有了对比,还巧妙地压住了燥气,层次丰富、恰到好处。

4.题材与寓意花鸟画在中国画中扮演着十足重要的角色,题材上经常呈现出明显的寓兴传统,具有多种象征寓意,画家通常通过所描绘的花鸟走兽抒发自身的情感。

正如《宣和画谱》中所说:“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闲;至于鹤之轩昂,魔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

”每一张花鸟画中都或多或少包含有伦理道德、祥瑞富贵以及人格情操等元素。

边景昭属于明代宫廷花鸟画家,明代院体画的产生和发展、基本的风格都与明代的政治文化建设、统治者的爱好息息相关。

边景昭作为一名宫廷画师,其作品具有很强的寓意性,基本符合皇族的审美情趣,所以所绘作品往往以祥瑞富贵的象征为主,通过比喻的手法抒发情感、寄托愿望。

在《三友百禽图》中,本来不可能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的松竹梅,因为艺术处理的手法齐聚,碧松四季常青,翠竹迎风挺拔,梅花临寒不凋;本不可能同时出现的多种鸟类也聚集在一块不大的画面中,大有百官朝拜天子,抑或百禽齐聚大显祥瑞的意图。

和唐宋时期花鸟表现自然和谐的思想有所不同,边景昭相当青睐描绘百鸟齐聚的热闹场景,整个画面显示出一派欣欣向荣、热闹非凡的气氛,表达出的是和谐社会的理想。

这样的寓意自然非常符合统治者的喜好。

三、明代院体花鸟画独特风格的成因1.对前人风格的继承明代以前的院体花鸟画,不论是写生传神、雄健俊美的唐代宫廷花鸟画,还是富丽精细、意趣盎然的宋代院体花鸟画,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以边景昭为代表的明代院体工笔花鸟画家吸收融合了这两个时期花鸟画最突出的特征,风格大气健美又不失精细与趣味。

2.朱元璋审美观的影响作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在战火之中磨炼出来的审美观念与一般文人不同,他崇尚至刚至猛之美,从他自己有感而发的《沧浪翁泛海》可见一斑。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上也有朱元璋的题跋,从题跋内容看,朱元璋是很欣赏院体画和雄壮风格的作品的。

3.明代后续统治者对朱元璋审美观念的继承开国皇帝的审美倾向对整个朝代的绘画创作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如,宋太祖赵匡胤很欣赏黄筌,宋代的院体花鸟画基本上一直延续黄筌的画法风格。

即便后来宋太宗赵光义很喜欢徐熙的风格,甚至在朝堂上向群臣展示徐熙的画,毫不掩饰对其作品的喜爱之情,徐熙一派的野逸风格也没能成为宋代院体花鸟画风格的主流。

就明代皇帝而言,朱元璋之后的朱棣、朱瞻基也继承了他的审美思想。

如,朱瞻基宣德二年的《论书句》中提到:“婉婉暧暧,视之不足;棱棱凛凛,玩之有余。

”如果明宣宗不推崇大气雄猛的审美,就不会觉得“棱棱凛凛”的效果很有趣,更无从谈起“玩之有余”。

明代院体花鸟中石头画法普遍顿挫有力,十分刚硬,就是这种审美倾向在画面上的直观体现。

四、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史学意义1.对社会的教化作用如果说宋代花鸟体现的是自然情趣,元代花鸟普遍具有隐逸思想,那么明代院体花鸟则积极地面对社会和人生,以积极入世、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发挥着教化的作用。

2.国情对尺幅的影响和宋代积贫积弱的情况不同,明初的国土面积是北宋南宋的数倍,对敌态度强硬,航海事业有巨大进展,尤其推翻了元朝统治的成就感让整个社会的氛围变得大气磅礴、豪情满怀。

这种豪情也影响了院体花鸟画的创作,所以出现大幅且设色研丽的院体工笔花鸟画也在情理之中。

3.宋明院体画鸟立意格局高下之分一直以来,比起明代院体花鸟画,很多画家、评论家更为推崇宋代院体花鸟画,因为宋代院体画鸟精细生动、清新有趣,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而明代花鸟画与之相比则稍显粗糙,题材不那么清新,甚至华贵得有点庸俗。

在笔者看来,这就是一种审美上的偏见,人的审美千差万别,时代的审美也有不同的声音。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立意、格局,建立在当时的统治者偏好、时代环境、国情因素的影响基础之上,明代院体花鸟画亦然。

所以不能说雍穆华贵的明代院体花鸟画风格就低清新趣味的宋代院体花鸟画风格一等。

结语笔者看来,明代院体花鸟画的立意、格局比较值得现代画家借鉴。

一个时期的主流画风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下的中国正是处在崛起的过程中,面目崭新,前途光明,所以社会情况会促进和呼吁那些蓬勃大气、积极向上、表达和谐社会愿望的作品出现。

画家在创作上可以多花心思想想怎样才能提炼人民群众的生活感触、心之所向,结合国家方针政策的内涵,凝结出符合时代潮流、社会需要的作品,传达追求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社会理念。

参考文献:[1]穆益勤.明代院体浙派史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2]宣和画谱.俞剑华,标点注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3]孔六庆.继往开来——明代院体花鸟画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编辑杨婷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