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改革
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调控
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调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储蓄、贷款、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职能。
而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调控则是对金融体系中的存款操作进行调整,以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调控的意义、影响因素以及调控手段。
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意义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是银行吸收存款的报酬方式,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存款利率调控可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
通过调整存款利率,可以引导资金流向,影响市场的流动性格局,进而影响各类利率的变动趋势,维护金融市场的良性运行。
其次,存款利率调控对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存款利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和消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调整存款利率,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激发企业投资热情,推动经济增长。
二、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调控的影响因素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货币政策导向。
存款利率调控是货币政策的一种工具,应与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一致。
当货币政策导向发生变化时,存款利率也需要相应调整以支持及实施新的政策导向。
其次,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状况。
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的走势将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
例如,当经济增速下滑,流动性紧张时,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可以降低存款利率以提高流动性。
再次,竞争状况。
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会对存款利率产生影响。
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了吸引更多存款,银行可能会主动提高存款利率。
最后,监管政策与要求。
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设定和调整有相应的要求和规定,商业银行需要根据监管政策进行调整。
三、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调控的手段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控可以采取一系列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首先,定期存款利率调整。
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货币政策的导向以及市场需求,对定期存款的利率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调控效果。
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在文章介绍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问题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容以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包括利率浮动、风险管理、竞争压力和盈利模式调整。
通过分析这些影响,文章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深远影响,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文章认为,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环境下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竞争力,适应新的盈利模式以及应对利率浮动带来的挑战。
文章呼吁商业银行要积极应对改革,推动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利率浮动、风险管理、竞争压力、盈利模式调整、影响、发展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成为当前热点话题之一。
在过去的金融体制中,我国的利率一直受到政府指导和管控,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动意味着金融市场的利率将逐步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这将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深远影响。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国家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背景和意义,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深入研究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对于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意义问题意义: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利率市场化改革成为了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日益凸显,这引发了人们对其深远影响的关注与探讨。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探讨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风险管理、竞争力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经营策略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率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调节工具之一,我国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而我国的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完善市场机制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经营状况、产品和服务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这其中包括有利方面,也包括不利方面。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分析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利率市场化,简单的讲,就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是价值规律的作用,由市场供求决定。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这也是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历史进程近30年来,利率市场化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经济政策。
我国从1996年起也正式拉开了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帷幕。
从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上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阶段:1993年我国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5年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关于取消同业拆借利率上限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
正式开放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此举使得我国利率市场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此后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2004年10月29日,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不再设定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
但是当时考虑到城乡信用社竞争机制尚不完善,人民银行仍对城乡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实现上限管理,将其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为基准利率的2.3倍。
同时,所有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保持不变,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
这一决定标志着改革第一阶段的完成。
这一阶段我国实现了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利率化,同时实现了放开货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
央行宣布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
各时期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与目标
时间
操作工具
主要操作目 标
中间目标
最终目标
理论基础
1970年以前 1970-1979年
1972年)、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F,1972年)、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1978年)以及
自主转账业务(ATS,1978年)等。此外,浮动利率债券(1974年)、利率期货(1975年)、利率
互换(1981年)等金融创新。大量受到利率管制的存款通过这些金融创新从银行储蓄体系中流出,
20
转向货币市场或其他不受利率限制的证券市场,从而使得银行、储蓄贷款协会等机构吸收存款的能力
3
1.2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渊源
金融发展理论
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肖分别提出了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两者被 后人合称为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抑制论认为,政府对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 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落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导致了金融抑制与 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金融抑制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实际利率很低甚 至为负值;二是国家进行信贷配给。麦金农教授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 普遍的金融抑制现象。 金融深化论认为,如果取消对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不仅适用于发展中国 家,而且适用于发达国家),就能够形成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因此通过金融自由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4
2、各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概览
2.1 背景 2.2 过程 2.3 经验与启示
5
2.1 各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
6
2.1 各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
很多国家集中选择在20 世纪70-80 年代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这与当时 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石油危机导致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各国实施金融抑制政策 固定汇率制崩溃 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新自由主义、欧洲货币市场、CDs等
利率市场化改革下的中国商业银行
杨 秀娟 ( 中国民 生银行
摘要 : 利 率市 场 化 是 我 国 金 融改 革 的基 本 目标 之一 。 最 近 公布 的 作 为风 险补偿 , 推动客 户结构 的优 化。
十 八 届 三 中全 会 的 文件 中 ,一 个 重 要 的市 场 化 内容 就 是加 快推 进 利
率市 场 化 改 革 。 对于 商 业银 行 来 说 , 利 率 市 场 化 在带 来 机 遇 的 同 时 ,
关键词 : 利 率 市场 化 商业银行 机遇 挑战 策略 措 施
Hale Waihona Puke 转向价格 竞 争 , 通 过开 发新 的资产负债 管理 系统 等 提高 经
1利 率市 场化 的概念 营效 率 , 我 国商业 银行 的竞 争会发 生质 的变化 。利率 市场 利 率是 否 市场 化 主 要 是 由政 府 或 者 中央 银 行 进行 直 化 会促 使商 业银 行通 过完 善公 司治理 机制 、 改 进绩 效考 核 接管 制 的 , 利 率 的决策 权 主要是 由金 融机 构根 据 自身 的资 等措 施 , 使 管理 水平 得 到 进一 步 的提 升 ; 利 率市 场 化 会促 金状 况和 对市 场动 向的 判断进 行 自主调 节 的。 最 终 以人 民 进商业 银行 之 间的公 平竞 争 , 为我 国银行 业构 建一 个优 胜 银行 形 成 的基 准利 率 为 引导 ,以货币市 场利 率 为中介 , 由 劣 汰机 制 , 加 快商 业银 行及 早 实现管 理转 型、 业 务转 型 , 使 市场 供 求决定 金融机 构存 贷款 利率 的形成 机制 。 主要 包括 其在 未来 的竞 争 中保持优 势。 利率 决定 、 利 率传 导、 利 率结构 和利 率管理 等 4个 方面 。 2 . 1 . 4 有利于商 业银 行对 不 良贷 款的控制 。我 国商 业 最 近几 年 ,人 民币利 率 市场 化 步伐 明显 提 速。 2 0 1 2 银行不 良债权 率居 高不下 是不争 的事 实。国家财 政 曾拨 款 年, 人 民银行 先 后两 次调 整存 贷款基 准 利率 并扩 大利 率浮 4 5 0亿 美 元用于 国有 商业 银行 的股 份制 改 革。 因 此 , 控 制 动 区间 ; 2 0 1 3年 7月 2 O日,金融 机构 贷款 利率 管制 全面 不 良资产 的产 生是我 国商 业银 行商 业化 改革 的难题 之 一 , 放开 ; 9月 2 4 日,市场 利 率定 价 自律机 制 成 立 : 1 0月 2 5 而控制 新增 不 良债权 又是 解决 这一难题 的关键 之一。 利 率 日, 贷 款基础 利 率集 中报 价和 发布 机制 正式 运行 。稳 步推 市场 化 背 景 下 , 商业 银 行 自主定 价 , 不得不面对 “ 自主 经 进 利 率市 场 化 改 革是 党 的 “ 十 八 大” 和“ 十 二五 ” 规 划 明确 营 、 自负盈 亏 ” 的现 实。 这将 有助于商 业银 行摆 脱政府 政策 提 出 的要 求。 一旦 实行 利率 市场 化后 , 原来 银行 制定 的利 性 负担 的干预 , 以市 场 主体 的身 份 , 通 过定 价 决 策筛 选 项 率 将 会 完 全被 新 利率 所 取代 。 利 率市 场 化 进程 的快 速 发 目, 有效控 制新增 不 良债 权。可见 , 我 国实施利 率市场 化 改 展, 对商 业 银行 来 讲 是一 把 双 刃剑 , 在 带 来 发展 机 遇 的 同 革 的时机 已成 熟 , 各种 条件和 制 约因素相 互联 系 存在 “ 牵 时, 也 能够 给 银行 的盈利 等 带 来 一定 的 管理 风 险 , 这 也 是 发 而动 全身 ” 的关 系。
利率市场化改革案例
利率市场化改革案例近年来,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在推进中。
其目的是通过完善利率形成机制,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以下是关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案例分析:案例一: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在过去,中国的存款利率一直由央行制定并实施,银行之间存款利率几乎没有竞争,导致存款利率水平偏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为此,中国决定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
2013年6月,中国央行发布《关于改革存款利率形成机制的通知》,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决定存款利率。
这一改革举措,有效打破了央行对存款利率的垄断,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使得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市场需求来调整存款利率。
通过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银行业利率市场逐渐活跃起来。
银行之间的存款利率开始出现差异,竞争加剧,一些银行开始针对不同客户推出差异化的存款产品。
这种市场化改革促使银行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利润管理,提高了存款利率的市场竞争性,进一步促进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案例二: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相似,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
在过去,中国的贷款利率由央行制定,没有市场竞争,银行之间贷款利率几乎一致。
为了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央行陆续发布了多个指导文件,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借款人信用状况自主决定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使得银行贷款利率开始有差异,竞争加剧。
一些银行开始针对不同借款人推出差异化的贷款产品,如优惠利率、浮动利率等。
这种市场化改革促使银行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利润管理,提高了贷款利率的市场竞争性,进一步促进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案例三:票据利率市场化改革票据市场是中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短期融资工具市场,票据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市场改革的重要一环。
过去,中国的票据利率也由央行制定并实施,市场上票据利率水平相对较低。
为了推进票据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央行发布了《关于票据市场利率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票据品种特点自主决定票据利率。
市场化利率改革对中国商业银行业的影响
市场化利率改革对中国商业银行业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年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虽然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仍然占据着市场主体地位,但多年来银行业管制部门一直在积极推进市场化利率改革,希望通过利率市场化、竞争和监管机制的协同作用发展中国银行业。
一、市场化利率改革的背景和意义银行利率是银行和商业银行发挥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银行利率不仅是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更是决定经济金融市场利率走向的唯一因素之一。
尽管中国政府尚未完全放开利率管制,但自2013年以来,市场利率改革加速推进,中国央行在2013年推出贷款基准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随后陆续推出票据市场化利率改革、存款市场化利率改革,此外,随着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一大批新型金融机构如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等新生力量涌现,大大增加了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这为银行业市场化利率改革提供了新的时机和动力。
市场化利率改革的具体表现是,商业银行的利率开始逐渐放开,市场上利率水平开始自由浮动,而非被政府机构单方面规定,这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有利于重视客户定价和差异化经营,更好地应对企业和个人客户的需求,提高了服务质量,推动银行业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充分体现竞争中的优胜劣汰;另一方面,市场化利率的改革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了市场的效率,进一步拉近银行间的差距,推动银行业转型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平台,加速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提高了银行业的投资收益率,巩固了银行业的竞争地位,提高了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市场化利率改革对商业银行业的影响1. 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市场化利率改革直接改变了银行的融资和放贷方式,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过去的主要盈利来源是净利差,也就是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但是市场化利率改革后,利率上限逐渐被放开,存款利率开始自由浮动,而贷款利率的上下限差距也在逐渐走窄,银行的净利差收益将直接受到影响。
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制度思考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一)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
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商业银行对存贷款的定价权是利率市场化也是金融市场化的核心内容。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体系当前,我国利率体系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主要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和准备金存款利率;二是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存贷款利率,主要包括居民储蓄存款利率、企业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等;三是市场化利率,主要是由市场定价的利率,如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国债回购市场利率等。
二、国内外利率市场化实践(一)美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历程美国利率市场化历程实际上就是“Q条例”从颁布到废止的过程。
二十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的金融制度基本上是自由、非管制的。
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为了限制银行间的存款利率竞争,美国逐渐形成了各种金融机构分工较为明确的专业化金融体制制定Q条例的初衷是为了限制银行业争夺存款的过度利率竞争,保证银行业稳健经营。
美国的利率市场化,它是古典经济思想和凯恩斯主义在新经济背景下的一种相互折衷、妥协,其导火线则是Q条例限制了银行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随之而来的金融创新不断突破Q条例的种种约束。
(二)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开始于改革开放。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2-1989年),是存贷款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阶段;第二阶段(1990-1997年)实施了股票收益率、同业拆借利率和国债发行利率等的市场化,并调整和完善了利率体系;第三阶段(1998至今),我国进入了间接调控宏观经济的时代,并开始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最核心最关键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这个阶段的改革更加深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即致力于金融改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方式也将逐渐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影响和应对措施两方面探讨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1. 利润来源减少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是贷款利差和利息收入,如果利率市场化后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均由市场决定,那么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将会大大减少。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非利息收入来弥补利润的下降。
2. 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利率市场化将促使商业银行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来降低风险,以保障稳健的运营并提高盈利能力。
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
3. 竞争压力加大利率市场化将使得各家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变得更加市场化,也将推动竞争加剧。
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加强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水平。
4. 负债端风险加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的负债端风险也将随之加大。
由于存款利率将由市场供求决定,银行面临的存款成本可能会增加,而这将会对商业银行的利润产生影响。
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理财产品的销售,降低借贷资金成本,从而降低负债端风险。
二、应对措施1. 科技创新商业银行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业务效率、加强风险控制和塑造品牌形象。
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来压缩运营成本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商业银行需要时刻关注风险管理领域的最新动态,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和员工培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此外,商业银行还需要通过合理地分散风险、加强对新兴风险的研究和预测来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
3. 加强产品创新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提高非利息收入,减轻利润减少的压力。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发新的理财产品、推出新型支付和结算方式等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4. 拓展市场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市场拓展,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多元化经营、股权投资等方式来增加非利息收入。
浅析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浅析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摘要】自1993年起,我国便开始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迈入深水区,而这一系列改革对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回顾,以及对于一些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面对利率市场化进程应对方案的梳理,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可能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应对措施,以期我国商业银行能成功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一、引言我国作为一个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商业银行在经济运行的作用十分重要。
近几年,我国金融改革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逐渐加快。
2019年,央行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同时,据有关政策文件显示,2020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涉足深水区,改革进程的加速推进必然会对各个经济主体产生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试图探讨,作为利率传导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商业银行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面对这种影响。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回顾及展望总体来讲,我国利率市场化借鉴了国外的经验,主要路径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思路,主要分为为三个阶段。
(一)、货币市场利率改革(1993—1999年)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之中,首先要为市场利率寻找一个参考的均衡点,即人们常说的“锚”。
而货币市场作为流动性最强的金融市场,其利率能够及时、充分地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因此货币市场利率是各国市场化利率的重要的参考指标,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也从此开始。
1996年,取消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限制;一年后,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
1998年,国开行首次用市场化的方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随后,国债也开始进行市场招标。
自此,我国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市场化逐渐完成,货币市场均衡利率逐渐形成。
(二)、贷款利率放开管制,存款利率浮动加大(1999—2013年)在第一阶段货币市场利率的改革过程中,我国便同时尝试着扩大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应对策略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应对策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银行业改革的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也面临着一些变化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存贷款业务,以适应市场变化。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存款利率的放开,这将导致存款利率波动更为频繁,商业银行需要制定更加灵活的定价策略;二是贷款利率的计算将更加灵活,不再由央行规定贷款利率的下限和上限,而是由市场需求和供给决定,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客户信用状况和风险等级来制定贷款利率。
2. 制定灵活的定价策略在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需要制定更加灵活的存款定价策略。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1)存款利率浮动计息:根据市场情况和银行风险自觉的内控机制,动态调整各项利率参数,使得存款利率更加灵活。
(2)以利率应对市场需求波动:在对同类型存款定价时,根据存款期限、存款额度、存款类型和存款人信用状况等因素,制定不同的利率策略,尽量吸引更多的存款人。
(3)利率弹性定价:设定一个浮动的利率区间或上限和下限,根据客户区域和信用等级调整利率。
同时,也可通过客户优惠、存款明细比例等方式,以提高客户利率。
(4)差异化定价:不同存款人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资金量和客户类型等不同定价策略,来分别分望其招徕更多存款。
3. 积极拓展大额客户和低成本存款在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中,商业银行还需要加大拓展大额客户和低成本存款的力度。
因为大额客户拥有相对较高的信用评级和资金实力,存款期限较长,对于商业银行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低成本存款,则主要表现在存款类型、期限和金额方面的优惠,商业银行可能通过开发和推出各种低成本存款产品来吸引客户。
4. 注重客户服务与资金流向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谋求存款、贷款、理财、风险控制等领域的竞争优势也更为显著。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注重客户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附加值,达到优化客户结构和提升业务盈利能力的目的。
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
商业银行的利率体系
基准利率
01
中央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商业银行根据此利率制定存贷款利
率。
贷款利率
02
商业银行根据基准利率和风险评估确定贷款利率,以覆盖风险
和成本。
存款利率
03
商业银行根据基准利率和市场竞争确定存款利率,以吸引客户
存款。
PART 02
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的定义和计算方式
贷款利率
指借款人向商业银行借款时需要支付的利息与本金之比。
基准利率通常是由中央银行或其 他监管机构设定的,作为商业银 行制定具体存款利率的参考。
市场化利率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 行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 状况自行设定存款利率,以吸引 客户。
存款利率的影响因素
01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影响存款利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
工具,如调整基准利率或实施货币市场操作,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
在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紧张时,贷款利率往往高于存款利率, 以弥补银行的经营成本和风险溢价。反之,在市场资金供求 关系宽松时,贷款利率往往低于存款利率,以吸引更多的客 户和资金。
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货币 政策、经济周期、金融监管政策等都可能对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产生影响。
政策法规
政府制定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也会对贷款利率 产生影响,例如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 响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改革背景
改革效果
传统的贷款利率由政府直接管制,无 法反映市场真实的资金供求关系,也 不利于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和风险控 制。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给国内银行带来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背景。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日益受到重视,其市场化程度可以决定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国际实践表明,在促进经济增长、保证金融资源优效配置和实现内外均衡等方面利率市场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利率市场化已然成为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国商业银行也会因此受到重大影响。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晚,一般认为,我国自1996年才开始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整体上而言,采用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批发后零售的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战略。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
自2004年1月1日起,央行宣布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现阶段,利率市场化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期——人民币存款与贷款利率市场化开始走向全面放开阶段。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现状。
从国际金融发展现状与前景以及结合当前世界经济状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业调整与改革还任重道远。
虽然我国的银行体系形成了形式多样、功能齐全、分工协作、互为补充的多层次机构体系,并且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互并存的结构,但银行业的经营现状不容乐观。
1、盈利能力方面。
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收益率只有5%左右,而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同期英美国家银行业的平均资本收益率都在20%以上,英国甚至达到了26%。
相比较而言,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国有独资银行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强,但即便是我国的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进入2000年世界1000家大银行榜,其平均资本收益率也仅仅只有11%,远远落后于国外银行。
2、资产质量方面。
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而言,截至2004年6月,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4.82个百分点,但仍然高达1.52万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15.59%。
截至同年9月,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仅仅只有1689.4亿元,虽然较上年底增加72.4亿元。
不良贷款比率的变化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日益提高,但也有少部分银行通过增加长期贷款数额或扩大贷款规模,亦即通过扩大分母的方式,以致降低不良贷款比率。
我国利率的改革
目录一、利率市场化 (2)(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2)(二)利率市场化的特点 (3)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4)(一)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4)(二)利率市场化对企业的影响 (4)(三)利率市场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5)三、我国利率市场化现状分析 (5)(一)宏观分析 (5)(二)各金融子市场利率市场化分析 (6)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相应对策分析 (8)(一)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8)(二)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阻碍因素 (9)(三)我国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11)五、结语 (15)我国利率的改革一、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是当前我国金融发展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利率的市场化,但是当前我国的利率市场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利率市场化的研究至关重要。
利率市场化改革从1996年开始,直到2015年10月24日,中央银行宣布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浮动区间,利率市场化才基本实现,银行对存贷款利率拥有了自主定价权。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利率市场化即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同时结合自身情况来决定利率水平。
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行决定利率的过程。
2024存款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表
2024存款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表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存款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调节银行存款利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年,我国对存款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与调整,以下为2024存款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具体内容。
一、2024存款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概述2024年,我国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存款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新的定价机制在基准利率基础上,结合市场情况和银行业务需求,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设置合理的最高加点上限,以实现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合理化和规范化。
二、2024存款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具体内容1.存款基准利率2024年,我国存款基准利率继续保持稳定,为1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
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在规定的最高加点上限内自主定价。
2.最高加点上限根据商业银行的类型和业务特点,2024年存款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设置以下最高加点上限:(1)大型商业银行:基准利率上浮50个基点;(2)中型商业银行:基准利率上浮70个基点;(3)小型商业银行:基准利率上浮100个基点;(4)农村合作银行:基准利率上浮120个基点。
3.存款利率定价方式2024年,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定价方式由原来的基准利率倍数调整为基准利率基点。
此举旨在降低存款利率的杠杆效应,使存款利率更加合理、稳定。
三、2024存款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改革原因1.适应金融市场变化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业务的创新,原有存款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
调整后的定价机制有助于提高存款利率的市场化程度,使银行业务更加健康、稳定发展。
2.稳定银行负债端自2017年金融去杠杆、严监管以来,银行负债端一直面临较大压力。
2024年存款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改革,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降低存款成本,使银行更好地回归存贷业务本源。
3.规范存款市场竞争过去,个别金融机构利用高存款利率吸引客户,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不利于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解析
临时调整
在特定情况下,如通货膨 胀或经济危机时,银行可 能会临时调整存款利率。
自主调整
银行也可以根据自身经营 情况和市场状况自主调整 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逐步放开
01
为了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效率,许多国家正在逐步放开存
款利率的市场化。
流动性风险
存款利率的变动可能影响商业银行的 流动性,从而影响其正常运营。
05 存款利率对个人和企业的 影响
存款利率对个人储蓄的影响
储蓄意愿
存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个人是否愿意将资金存入银行。高 利率能够激发人们的储蓄意愿,增加银行的资金来源。
储蓄行为
存款利率的变化也会影响人们的储蓄行为。例如,当预期利 率下降时,人们可能会更倾向于提前消费或投资,反之亦然 。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波动对市场利率水平产生影 响,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
竞争状况
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关系对存款利率 产生影响,竞争激烈时,商业银行可 能提高存款利率以吸引客户。
资金供求状况
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对市场利率水平 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 利率。
03 存款利率的制定与调整
存款利率的制定原则
存款利率对企业融资的影响
融资成本
存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低利率环境下,企业贷款成本降低,有利于扩大生产和投 资。
投资决策
企业根据存款利率预期,会调整自身的投资计划和项目。高利率可能抑制企业的投资冲动,而低利率 则可能刺激企业扩大投资。
存款利率对投资组合的影响
投资回报
存款利率的变化对投资组合的回报有直接影响。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会根据利率变化调整其投资组合,以实现收益 最大化。
银行下调存款利率2023最新
银行下调存款利率2023最新银行下调存款利率2023最新消息继国有六大银行6月8日集体下调存款利率之后,多家中小银行也于6月12日启动降息。
截至目前,12家股份制银行中,已有11家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活期存款和两年、三年、五年定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均较此前出现5至15个基点的下调。
部分城农商行也将活期存款利率下调至0.20%。
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的银行有哪些?6月12日,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渤海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11家股份行更新了人民币存款利率表。
人民币存款利率下调了多少?下调后的利率是多少?招商银行网站显示,自6月12日起,该行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从0.25%下调至0.2%;整存整取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分别降至2.05%、2.45%和2.50%,此前分别为2.15%、2.60%和2.65%,即分别下调10个基点、15个基点和15个基点。
光大银行网站显示,6月12日起,该行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从0.25%下调至0.2%;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人民币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分别调降至2.20%、2.50%和2.55%,此前分别为2.30%、2.65%和2.70%,分别下调10个基点、15个基点和15个基点。
渤海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与上述银行相同,为0.2%,较此前调降5个基点。
二年、三年、五年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30%、2.80%、2.80%,与5月5日发布的2.40%、2.95%、2.95%相比,分别下调了10个基点、15个基点和15个基点。
隰县新田村镇银行发布公告称,为顺应利率市场化改革趋势,对人民币存款利率进行调整,自2023年5月8日起执行。
记者根据公告及该行此前的存款利率情况进行梳理,该行此次下调了2年期、3年期、5年期的整存整取利率,分别由2.75%、3.40%、3.65%下调至2.40%、3.10%、3.35%。
中国银行相关政策
中国银行相关政策
中国银行是中国大陆的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保护客户利益,中国银行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以下是中国银行的一些重要政策:
1. 存款保险制度:中国银行根据国家规定,为客户的存款提供保险保障。
在银行破产或风险事件发生时,存款保险制度可以保障客户的存款不受损失。
2. 资本充足率要求:为确保银行的健康运营和风险控制,中国银行需要维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是指银行的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中国银行要求资本充足率达到一定的比例,以确保金融稳定。
3. 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银行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存贷款利率的管制,使市场决定利率水平。
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4. 金融科技创新:中国银行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加强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例如,推出手机银行、电子支付、智能客服等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5. 风险管理:中国银行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的管理。
通过风险评估、风险监控等手段,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和稳定。
请注意,以上只是中国银行的一些主要政策,具体政策可能会根据国家和银行内部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更新。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政策信息,建议直接咨询中国银行或浏览其官方网站。
1996年以来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进程
1996年以来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进程1996.6.1: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
1997.6: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3: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1998.9:放开了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利率。
1999.9: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
1999.10: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2000.9.21: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
2002.1: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信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外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简化贷款利率种类,取消了大部分优惠贷款利率,完善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体系。
2002.3: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2003.4:放开人民币各项贷款的计息、结息方式,由借贷双方自行商定。
2003.6:放开境内英镑、瑞士法郎、加拿大元的小额存款利率,同时对美元、日元、欧元、港币的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
2004.1.1: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上限可为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可达2倍;下限为0.9倍。
2004.3.25: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在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适时加点。
2004.10.29:放开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但城乡信用社除外,允许其上限可扩大为基准利率的2.3倍。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仍然为0.9倍。
2004.11.18:放开小额外币存款2年期的利率档次,由商业银行自行确定并公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改革摘要: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美国q条例的废除历程和阿根廷利率改革失败的教训说明存款利率市场化需要慎之又慎,目前我国经济主体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生成机制、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技术还不能完全满足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化体系尤为关键和迫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银行存款;浮动利率;生成机制abstract: interest rate market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since reforming and opening, the commercial bank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has made certain progress, but the united states q regulations abolished the course and argentina interest rate reform failures that deposit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need careful, at present our country economy main body to the interest rate sensitivity, central bank datum interest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 the 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 ability and risk control technology the deposit interest rates can not fully meet the market requirements, thus further improving the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system is the key and pressing. key words: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bank; floatingrate; formation mechanism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8-0020-02一、引言利率市场化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市场机制决定资金均衡价格,从而能够更好的反映资金稀缺程度,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目前我国的利率体系仍然属于国家主导型,这里面有历史原因、经济现状约束、未来风险考虑等因素,但是为了更好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利率市场化是必然趋势。
利率市场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利率市场化不是目的,不能为了市场化而简单的放开管制任其浮动。
本文将在分析我国经济背景的基础上,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的理论出发,通过对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借鉴,分析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可行性。
二、国内外利率市场化实践(一)美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历程美国利率市场化历程实际上就是“q条例”从颁布到废止的过程。
二十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的金融制度基本上是自由、非管制的。
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为了限制银行间的存款利率竞争,美国逐渐形成了各种金融机构分工较为明确的专业化金融体制,出台了一系列法案,特别是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其中的q条例规定:禁止会员银行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对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设定利率最高上限。
1966年后又制定了《临时利率控制法案》,将q条例的使用范围扩展到储蓄、贷款协会和互助储蓄银行等。
制定q条例的初衷是为了限制银行业争夺存款的过度利率竞争,保证银行业稳健经营。
q条例的实施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进入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该条款的弊端开始逐渐显现。
美国的利率市场化不仅仅是打破q条例那么简单,它是古典经济思想和凯恩斯主义在新经济背景下的一种相互折衷、妥协,其导火线则是q条例限制了银行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随之而来的金融创新不断突破q条例的种种约束,最终迫使政府通过完善监管制度、提高央行的调控能力等措施去适应利率市场化要求。
(二)阿根廷利率市场化的失败为配合石油危机之后的发展战略调整,阿根廷于1977年开始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大幅度调低存款准备率,对商业银行进行私有化,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为外资银行提供便利条件。
但其结果是实际贷款利率水平上升到了难以想象的高度,大批企业因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而倒闭,金融危机席卷全国。
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只好放弃金融改革,重新恢复原先的一些管制政策,在二十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实行“非自由化”的稳定计划,利率改革则以失败告终。
利率管制的结果是官定利率与市场实际利率存在利差,利率一旦放开就会引发资金大量涌动进行套利,而作为负债经营的商业银行一旦遭遇支付危机,往往引发连锁反应,最普遍的就是挤兑风潮,尤其是在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型的发展中国家,更难以经受大量资金的过度流动冲击。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开始于改革开放。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2-1989年),是存贷款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阶段,并伴随以其他利率体制改革的尝试。
这一阶段的改革并没有改变管制型利率管理体制的实质,其他的一些利率体制改革也处于初级阶段。
第二阶段(1990-1997)以 1993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其中明确提出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政策工具。
1990年和1991年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先后在深圳和上海建立并开始营业,实施了股票收益率、同业拆借利率和国债发行利率等的市场化,并调整和完善了利率体系。
这个阶段的改革主要是在利率体系和市场环境的建立完善上做文章。
第三阶段(1998至今),以1998年1月1日中央银行取消信贷规模限制为标志,我国进入了间接调控宏观经济的时代,并且开始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最核心最关键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
这个阶段的改革更加深化,但由于没有对存贷款利率完全放开,所以还是没有触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部分。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基本上采取了“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改革思路。
其中“先外币后本币”的原则是为了保持资本项目基本平衡,保证中资商业银行经营外币业务时不亏本,境内外币存款利率需要及时跟踪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先贷款后存款”是为了防止存款利率一旦放开引发“揽存”的恶性竞争,抬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
我国商业银行本身就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如果成本激增势必引发商业银行的倒闭风潮;“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改革原则,是为了理顺利率的期限结构。
三、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面临的约束条件(一)微观主体行为不规范到目前为止,我国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并未达到预定目标,其在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约束机制和利益推动机制尚不健全,利率变动对其行为影响不大。
由于企业行为不适应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使利率市场化缺乏微观基础。
现阶段要实施利率市场化就必须构建出高效的企业治理结构,探索出解决引起不良贷款的有效途径,才能为构建市场型银企关系奠定深层制度基础。
否则,即使暂时解决了银企之间的不良债权债务存量,还会再度形成不良贷款。
(二)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尚不完善我国的分业金融监管体制随着金融创新和各类金融机构业务的交叉日显落后,四大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不充分,在重叠业务方面的监管存在扯皮现象,违背了其为适应金融分业经营现状、明确部门职责、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的初衷。
金融监管方式僵化,表现为一切都要经过审批,难以适应迅速变化的金融市场要求。
金融监管技术手段落后、监管能力落后、监管能力不足,使得事前的风险预测和防范不够,往往只能进行事后处理。
(三)我国的金融垄断现象普遍金融垄断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我国商业银行数量偏少,这必然带来商业银行竞争不充分,并会与充分竞争的开放式的市场利率形成机制发生冲突,产生垄断利润。
其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拥有绝大部分金融资产,其他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占的比重很小,无法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抗衡。
最后,我国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也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大部分都供给了国有企业,私人部门很难获得贷款。
(四)我国金融市场发育尚不成熟金融市场不发达,就不可能形成畅通的社会融资渠道,资金的供求不能通过利率变化进行有效调节,在此条件下也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市场利率,在市场不完全时,利率市场化还可能引起更为严重的问题,此外金融机构还会产生提高利率的自增强倾向,引诱资金流向非生产部门,给经济造成极大伤害。
目前我国各金融市场之间还处于相互分割状态,各个金融市场之间的利率关联度不相同,因而中央银行以金融市场为调控对象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不理想。
中央银行要想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等间接手段来调节和影响市场利率,必须培育和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
四、结语首先,无论是美国利率市场化的成功经验还是阿根廷的惨痛教训都说明:利率市场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渐进式改革;第二,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大方向,单纯为了市场化而市场化;第三,从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约束条件可以看出,我国尚不具备全面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条件,无论是分区域还是分时间,都可能引发资金的大量异动;最后,本文认为除了要完善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市场参与主体的适应能力外,还应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避免因突发金融事件引发挤兑风潮造成的金融危机,为存款利率市场化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期环境。
参考文献:[1]胡海鸥,季波.改革三十年利率市场化路径反思[j].上海金融.2009,(2).[2]王颖,李浩勇.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性思考[j].经济问题.2006,(6).[3]范兆斌,左正强.金融压制、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j].经济研究,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