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赠汪伦》
《赠汪伦》教案15篇
《赠汪伦》教案15篇《赠汪伦》教案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赠汪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赠汪伦》教案1【教材分析】《赠汪伦》是一首古诗。
作者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游览泾县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
【设计思路】本课以“理解诗句,想像诗境,体会诗情”为教学重点。
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性、实践性、整体性”和“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新秩序,真正使同学做到“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
主要尝试有: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读,理解诗意。
2、通过关联词语和句式训练,深入理解诗句,体会表情达意的方法。
3、课内插入课外阅读资料,扩充阅读信息,破疑解难,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自由寻找合作伙伴,再现友人离别时依依惜别的局面。
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5、引导同学查找、搜寻、扩展相关资料,有感情诵读古人离别诗,积累语言,积淀情感,进行再创作。
【教学流程】一、系统归纳,温故引新上课伊始,出示李白画像,接着提问从入学到现在你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作品?课外还读过他的哪些诗?自然引出新课。
这样,便将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起来,对李白诗作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小结。
二、学法迁移,自读自悟首先,指导同学根据文中注释和字典讲解词义,然后运用以前学过的“连词解句意”、“调换词序解句意”等方法理解诗句。
同时把不懂的地方在文中标注出来,最后上台汇报自学情况。
抓住“踏歌”这一同学难于理解的词语,通过两组节奏不同的儿童歌曲协助同学领会”踏歌“的艺术形式。
(多种形式的唱、听、说,以达到学科的有机整合。
)三、资料补充,突破难点诗歌是高度凝炼的语言,要想体味其深层内涵,必需填补其中空白,空虚完善诗歌的内容。
古诗《赠汪伦》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2篇)
古诗《赠汪伦》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2篇)2022-12-12古诗《赠汪伦》教案(精选12篇)古诗《赠汪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6个字(赠、汪、舟、欲、踏、潭),会写“汪”“乘”“舟”3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友情的真挚,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学重点:古诗朗读时注意停顿、重音,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我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最会背古诗了,今天我们来比赛一下好吗?我们就以南北为界,南边一首,北边一首,哪边背得多那边胜,南边先来。
2、现在老师挑一首看看哪边会背。
《独坐敬亭山》《静夜思》《望天门山》二、导入新课1、刚才我们背的这三首诗都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咱班的小朋友小小年纪竟然会背这么多的诗,真是了不起!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116页,看着图听老师讲故事。
2、大诗人李白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饮酒作诗,游山玩水。
他作诗900多首,人们称他为诗仙,他可是当时一个无人不知的名人。
有一个叫汪伦的年轻人非常倾慕李白,希望能一睹诗仙的风采。
可是自己只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汪伦灵机一动,便写了这样一封信:“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
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
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
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
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
”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再美的相聚也有分别之时,当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将要离岸时,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他送行。
汪伦的深情厚谊,使李白十分感动。
脱口而出这首千古送别诗:《赠汪伦》。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赠汪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赠汪伦体裁:诗题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名字:李白年代:唐代描述: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翻译: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原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当时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是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别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赏析三:艺术特色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赠汪伦》不同于中国传统诗中的含蓄蕴藉。
而是:坦率,直露,缺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
赏析四:语言赏析“李白乘舟将欲行”表示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此处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的“忽闻”二字表明了汪伦的到来,实属不期而至。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知识点及教案(*)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创作背景: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赠汪伦》教学片段实录与评析——人教版第八册《赠汪伦》教学片段实录与评析
生( 大声地 )好 哎—— ” ! “ 唱
婆婆说大声 , 出门在外 当心 点 , 顾惜 婆婆送我情 。( 学 师 ( )怎么样 ? 也不错 啊 ! 笑 : 生 3 激动地 )《 粱静雯 》 庞欣 怡 ( :赠
纯洁晶莹 的心 。( 板书 : 深情 厚谊 心心相 印 ) 《 从 赠汪
伦 》 首诗里 我f 町 以看 出 : 这 『 J 汪伦是—— ( : 生 以诗相
送 )李 白足—— ( : ; 生 赠诗作 别 ) 。而我们 真正感悟 到 的却是汪伦 以心相送 、 李白以心作别啊 !这是何 等珍 贵的—— ( : 生 深情厚谊 !)
]日
圆皿田瞳
圃 u
维普资讯
课: 救教
师 ( 着学生的肩头 ) 扶 :我想给你提个小小 的建 议, 河水一般不讲深 , 河水讲长 , 山高水长 , 潭才讲深 , 这首诗 酣畅淋 漓地抒发 了朋友之 间的深情厚 谊 , 师 教 始终紧肾抓 住一个“ ” , 情 字 创设 了“ 以读悟 情 , 以歌颂
维普资讯
艺 -术 研 究
《 赠汪伧》 教学片段实录与评析
— —
人教版第八册《 汪伦》 学片段实录 与评析 赠 教
刘启平 指导教师 : 梁素娟
口 执教 : 河池市金城 江区第四小学
— — ~ …
在人教 版第八册 第七单元 《 赠汪伦 》 的教学 过 课
一
生( 口同声地 )舍不得 异 :
师: 刘老 师更 加舍不得 离开你 ̄ i rN!为 了表达 我 ]
对你们 的这份情感 , 刘老 师就即兴模 仿诗人李 白写一 首诗送 给你们 :《 同学 》 刘启 平 “赠 老师课 罢将 欲 行, 忽间身边惜别 声。邕江河水 下万里 , 不及同学送我 情 。” 吟罢 , ( 现场听课教师 和学 生情不 自禁地 热烈鼓
《赠汪伦》教学实录
理解 它的意思。( 板书: ) n 有信心登
理 辫
生 : 唱起 了歌 儿 。 他
师: 你是 怎 么 知 道 的 ? 生 :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 一 句 告 “ 这 诉 我 了。
解 决 了 。李 白 是什 么 时 候送 这首 诗 给
汪伦的? 生 : 白要 离开 汪 伦 家 的 时候 。 李
师 : 。 赠 ” 是 送 。 赠汪 伦 ” 对 “ 就 “ 就 是说 这 首 诗 是送 给 汪 伦 的 。谁 送这 首 诗给 汪 伦 ?
生 沉 默 。 师 吟 诵 : 闻 岸 上 踏 歌 忽
赏的最高境界 】
师 : !自信 是 成功 的 第 一 步 ! 好 俗
话 说 :读 诗 先 读 题 。 “ 汪 伦 ” 中 的 赠 “ ” 谁 来组 个词 ? 赠 ,
生 甲 : 品 赠 生 乙 : 送 赠
进入高潮 】
师 : 完 故 事 , 着 贴 图 . 觉 得 听 看 我 你 们这 一 次读 得 更 投 人 , 情 更 深 切 感
等 的 自然 ,何 等 的 简 洁
读 的练 习 当 成是 爬 山 的 话 . 师 要 在 老 山顶 为 你 们 插 上 一 面 红 旗 . 喜 大 家 恭
P
了】
师 : 对 好 友 李 白 的 离 去 . 伦 面 汪 舍得吗? 生 : 不得。 舍
师 讲 述 故 事 :以 下 是 故 事 大 意 , ( 老 师用 浅 显 易懂 的 语 言 讲 述 ) 代 著 唐 名 大 诗 人 李 白生 平 最 爱 两 件 事 : 饮 酒 、 山玩 水 。有 个 叫汪 伦 的 人 , 酿 游 会 美 酒 , 酷 爱 吟 诗 作 画 。他 仰 慕 李 白 也 的才 学 ,- , 想 与 李 白结 为 好 友 , -L , 于
(精品教案)《赠汪伦》讲课稿范文(精选5篇)
(精品教案)《赠汪伦》讲课稿范文(精选5篇)《赠汪伦》讲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依照教学需要编写讲课稿,讲课稿有助于学生明白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如何样才干写出优秀的讲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赠汪伦》讲课稿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伙儿一起来看看吧。
我上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中的古代诗歌:《赠汪伦》。
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要紧描绘了诗人告辞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在这节课上,我并没有单纯地一具字一具字地说解,而是更多地利用创设的情境,抓住重点字词的明白去明白诗的大意,新课标也明确地指出了关于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即可,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差不多有了学习古代诗歌的一定基础,彻底能够经过突破重点字词的明白去解读诗的大意,因此应把重点降在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味诗人的情感上。
针对上述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因此我制定了第一具教学目标,算是突破重点字词,明白古代诗歌的大意。
第二个目标,算是领略古代诗歌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读古代诗歌,这也是本首古代诗歌的教学重点。
古代诗歌的学习,更应注重对诗人心里情感的体验。
大伙儿都懂,文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心灵独白,这么诗更是这样,尤其在短短的几个句子里,所包含的情与感,更是显得沉甸甸的。
因此,引导学生去明白和体味诗人那时那刻的心里世界,是学生真正读知道古代诗歌的关键。
第三个目标,是注重古代诗歌的朗读和积存。
古代诗歌是非常具有一种韵律之美的,多读古代诗歌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朗读水平。
小学是基础教育,多积存古代诗歌是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基础的,小学生是经历的最好阶段,就更应该让他们多积存古代诗歌,让他们经过反复的诵读,转化为内在的修养。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就预先制作了一具多媒体课件,而学生课前又搜集了李白与汪伦的相关资料,整个教学过程就利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文”的教学办法和学习资料自学互助的。
赠汪伦的教案(精选10篇)
赠汪伦的教案赠汪伦的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赠汪伦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赠汪伦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6个字,会写4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意。
重点难点:1、认识6个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哪一位诗人?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了解他吗?(1):出示李白画像4、学生交流资料。
(2):出示李白简单介绍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
学生读课题。
认读“赠”,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6、谈对题目的理解。
李白为什么写诗赠给汪伦呢?这里有个小故事,请你们自由读一读。
读完后,我请你们来说说原因。
生自由读,交流。
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出示四个生字,学生指名认读。
3、指名读古诗,同学评价字音。
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悟诗情1、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画出来。
2、同组的同学交流3、全班交流前两行:a、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b、踏歌声: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
(表演)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c、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d、你们见过这种送别方式吗?平时家里来了课文,你是怎么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e、指名读前两行。
后两行:a、深千尺:有一千尺那么深。
真有那么深吗?(夸张,说明桃花水很深。
)b、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李白赠汪伦赏析4篇
李白赠汪伦赏析李白赠汪伦赏析4篇李白赠汪伦赏析1《赠汪伦》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赠汪伦》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赠汪伦》赏析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诗的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
课本剧(赠汪伦)改
汪伦斗胆邀先生到敝地一游敝乡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汪伦愿陪先生赏尽十里桃花尝遍万家美酒
赠汪伦 汪伦: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写的太好了,若能与大诗人礼拜把酒畅谈,岂非胜读十年书。 哎,只是我汪伦一届草民,怎样才能见到大诗人李白呢!哎!!哎?有了,听说 李白喜欢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李白斗酒诗半仙。对!让我投其所好,写封信邀 他到此地一游。乡亲们,有!笔墨伺候! 乡亲们:好咧!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书童:先生,您的信! 李白:奥?何人来信? 书童:不知何人,请先生拆阅。 李白:呈来! (李白读信):先生,展信安,久闻先生大名,只恨无缘相见。 人道先生性情潇洒豁达,不拘小节。汪伦斗胆邀先生到敝地一游,敝乡有十里桃 花,万家酒店,汪伦愿陪先生赏尽十里桃花,尝遍万家美酒。哈哈哈,正合我意! 童儿! 书童:在 李白:收拾行李,准备上路! 书童:是! 先生!等等我!哎!先生,桃花村到了!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汪伦:哎?这首诗好熟悉啊!难道是。。。。先生莫非是大诗人李白?李先 生? 李白:不敢当,不敢当。在下正是李白,想必阁下是汪伦,汪先生? 汪伦:正是,正是。在下渴见先生久矣!今日得见,幸甚,幸甚! 李白:有劳阁下久候! 汪伦:先生何须客气 李白:有劳阁下引路。 汪伦:先生只呼汪伦即可。 李白:有此,李白斗胆称声“汪伦兄! 汪伦:李兄 李白:汪伦兄 汪伦:李兄,哈哈哈 李白:汪伦兄,你在信中说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这一路行来,桃花虽有 数株,难成十里。酒店只有一二,何来万家? 汪伦:先生旅途劳顿,让我们到万家酒店歇息片刻。万家酒店不知去哪一家 好呢?先生去了便知。请! 李白:请 汪伦:先生!看,我们这里有名的万家酒店到了.。让我们进去坐坐吧。 汪伦:请 李白:请 酒家:两位客官这边上座! 汪伦:请 李白:请
李白诗词《赠汪伦》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
李白诗词《赠汪伦》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关于《赠汪伦》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要怎么写呢?有哪些优秀范例呢? 教学实录(片段):一、激趣引入。
(根据教师的描述猜人物,并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李白,理解“赠”的意思。
)【设计意图:猜诗人引入,让学生说李白,了解李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识字。
(读准本课生字,学生想办法识记生字,初读古诗。
)【设计意图:学习本课生字,想办法识记生字,帮助学生读准古诗。
】三、感知文本。
(多形式读诗:学生齐读、分句开火车读、师生分句读、按节奏练读、分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设计意图:多形式朗读古诗,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反复读,让学生读得流利,读出节奏,并初步感知古诗】四、走进诗境,体会诗意。
师:这首诗是李白写给谁的?汪伦是什么人?师:传说中,有的说汪伦是位酿酒师,有的说他是个农民,还有的说汪伦也曾经当过官。
汪伦很喜欢诗词,崇拜诗人,特别是当时鼎鼎大名的大诗人――李白。
他非常想认识李白,与他结成朋友。
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又离那么远,怎么认识呢?汪伦可聪明了,他决定投李白所好……(讲“十里桃花,万里酒家”的故事。
)师:愉快的日子总过得飞快,李白即将启程回去。
这时,汪伦前来相送,李白感动极了,情不自禁吟出这首诗――赠汪伦(教师配乐朗诵古诗,学生沉浸在诗歌中)。
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交流,说说诗意。
(学生小组交流诗意。
)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说说你们的理解?生:李白要走了,汪伦来送他。
生:李白搭着船要回家了,突然听到歌声,原来是汪伦来送他了。
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不及汪伦的情。
生:……师:这是一首描写告别场面的诗,生活中,你有没有和朋友或亲人告别过?你是以什么方式来和他们告别的?生:我过年后送过我的姑姑和表弟,我送了一把玩具枪给我的表弟。
师:哦,为什么送玩具枪啊?生:表弟在我家时老是和我抢那把玩具枪,他要走了我就送给他吧,让他高兴高兴。
师:你可真是个好哥哥,你表弟明年一定会再来找你的。
《赠汪伦》听课笔录
江苏省泰兴市泰师附小周剑波日前,笔者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的一节古诗教学课,感触颇深。
孙老师根据所教古诗《赠汪伦》这首送别诗的特点,巧妙设计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读懂了一组送别体诗歌,而且初步领会了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式,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明确目标,激发学习热情教学伊始,孙老师就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
我们先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赠汪伦》。
这显然是一段经过精心设计的导语。
导语不仅告诉了学生今天学习的是送别体诗,而且让学生感觉到今天的目标稍高了一些──要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其一上课就处于愤悱状态,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二、精读一首,领悟表达方式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课后的广泛阅览打下扎实的基础。
《赠汪伦》是一首唐诗,而且好读易懂,孙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自终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掌握送别体古诗的表达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自主朗读,了解诗歌大意:孙老师先让学生自主读诗,思考诗中说的是谁送谁?谁别谁?让学生明白送别体诗歌中人物的主客之分;然后指名读诗歌,让学生说说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李白是怎样别汪伦的?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大意;最后请两名学生试说诗歌的意思,重在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
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学得生动、充实,基本上明白了诗歌的意思。
学贵有疑。
孙老师用明代学者陈献章有关质疑的名言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希望同学们认真读诗,善于动脑,提出你的疑问。
孙老师愿和大家共同进步!学生听了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汪伦为什么要踏着节拍、唱着歌送李白?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却在船即将离开时送?孙老师并不急着作答,而是引导学生再次自读诗歌,并让学生同桌讨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赠汪伦》一诗是汪伦用踏歌的方式送别李白的,表达了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
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教学实录是对课堂内容的完整记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吧!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一、导入、释题。
识记生字“赠、伦”,书写生字“汪”。
师:(故事导入)同学们喜欢听故事么?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注意认真听,听完后想一想这个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什么事?古代有个人叫汪伦,很有才学,唐开元间任泾县令,卸任后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
汪伦非常敬佩大诗人李白的才华,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
李白这个人一生最喜欢游山玩水,喝酒写诗。
汪伦根据李白的个性特点,写了一封请帖送到李白手中,上面写着:“太白先生: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请您光临,饮酒赏花。
”李白一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八个字,眼睛都瞪大了。
心想:世上竟有这样的地方?便应邀来到汪伦家。
到了汪伦家后,每天,汪伦只是陪李白喝酒,向李白请教作诗的学问,带着李白在村子周围看看,连“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提都不提。
李白急了,反复要求去赏“十里桃花”,去“万家酒店。
”汪伦被逼得没办法,只好对李白说:“这些地方你都去过了。
”李白有些摸不着头脑。
汪伦说:“十里桃花就是离我家十里外山坡上的一棵桃树,万家酒店就是我们天天去喝酒的那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
”李白听后哈哈大笑,并没有责怪汪伦,反而被他的风趣和智慧所打动。
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两人饮酒作诗,脾气相投,成了好朋友。
转眼李白要离开桃花潭了,继续他的行程,当船缓缓开动的时候,汪伦来到岸边,依依不舍地给大诗人李白送行。
李白深受感动,觉得这才是最真挚的人生友情。
情动之下,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赠汪伦》。
师:这个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生:这个故事讲了汪伦请李白到他家做客,告诉李白他家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可是去了却没有,李白没有恼怒,反而跟汪伦成了好朋友,李白要走了,汪伦特地踏歌给李白送行。
李白就写了一首诗送给王伦。
师:故事只听了一遍你就能够说出它的意思来,听得仔细,说得详细。
小学语文古诗《赠汪伦》译文及赏析
小学语文古诗《赠汪伦》译文及赏析小学语文古诗《赠汪伦》译文及赏析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不及:不如。
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宋蜀本《李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
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
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
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
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
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译文】李白乘船将要离开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赏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
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赠汪伦》教学实录公园一校汤凌飞课前交流:我有个提议,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你们比我小我叫你们(小朋友),我比你们大,你们叫我-—(生接大朋友。
)师:上课,小朋友们好。
生:大朋友好。
导入新课师:今天汤老师又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既然是朋友,我想请教大家,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师:真正的朋友应该是互相关怀、互相理解的。
今天汤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可不是别人,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人,是谁呢别着急,先来猜猜看他生活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很有习·华的大诗人,他喜欢喝酒,经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时即兴吟诗。
(如学生回答出李白,教师接:看来李白醉酒诗百篇的佳话是人人皆知。
)流传至今的诗作有990多篇。
号称诗仙。
(李白)对了,就是李白,关于李白的生平,我想同学们都不陌生,李白与朋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故事:安徽泾县农民汪伦十分钦佩李白的才华,想和他结交为朋友,便写信邀请李白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早就听说汪伦是位性格豪放的人,便欣然前往。
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
”汪伦却笑着说:“‘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
”此时,李白方知自己“受骗上当”,他不但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两人一起游览当地的名山胜景,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成了好朋友。
·师:你说他们俩是不是真正的朋友。
为什么?师: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别的时候,就在临别刻又出现了一幕让人感动的场面,什么场面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则古诗《赠汪伦》。
自学古诗师:什么场面这样让人感动呢?一起看诗文。
(引导出声读三遍。
) 师:这首诗有没有生字(没有)这四句话好不好理解(好理解)1那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理解古诗每句话的.意思的(生发散连词解句法)是理解古诗句意最常用也最实用的一种方法。
李白千古名篇送别诗《赠汪伦》原文赏析
李白千古名篇送别诗《赠汪伦》原文赏析李白千古名篇送别诗《赠汪伦》原文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千古名篇送别诗《赠汪伦》原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注释: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赠汪伦》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送别诗,该作品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我国诗歌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和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而此诗正好相反,但至真之情却由性灵肺腑中流出,景真情切,遂成千古名篇。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
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
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
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引得李白大笑。
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
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
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
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7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7篇赠汪伦篇一【教材内容及对象分析】《赠汪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六组课文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叙事抒情佳作。
主要叙述李白离开桃花潭时,他的好友汪伦来送别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这首小诗,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洋溢着浓郁的诗意。
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能力,如朗读、理解等,但不同的学生对李白和汪伦之间友谊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同的。
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谊这个主题上产生共鸣呢?因而,我决定把抓住情感这个切入点作为本课的关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新课标》对第一学段诗词的教学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或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着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 精读一首《赠汪伦》,拓展延伸一组送别诗,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3 懂得珍惜人间友情,有交朋友的欲望。
大家知道,文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心灵独白。
那么诗更是如此。
所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诗人那时那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真正读懂古诗的关键。
所以,我把领会古诗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及教学准备】诗歌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潜入诗词意境,陶冶情操。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预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同时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李白与汪伦的相关资料,整个教学过程就利用读、想、悟、诵、唱等方式来达成。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开课前,老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以前课内外背诵过的古诗题目,通过抢答比赛吟诵古诗,其中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都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那么,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1、在学生兴趣盎然抢答过后,自然引出对诗人李白的介绍:刚才我们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呢?(由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2导入课题: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今天咱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白《赠汪伦》原文、译文、赏析
“ 李白《赠汪伦》原文、译文、赏析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 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 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 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 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 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 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 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 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 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 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有《李太白集》。
[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 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宋蜀本李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 白 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
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 是一“村人”。
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 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录《赠汪伦》
>实录《赠汪伦》一、为彰显《赠汪伦》的与众不同,回顾读过的同题材唐诗(课文及《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为讨论做准备。
师:人生自古伤离别。
对于健康幸福的人生而言,友情、亲情和爱情,一个都不能少!(笑声)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是惧怕孤独的。
离群索居是孤独;抛亲别故,住在陌生人群中间也是一种孤独。
孤独滋味最难熬——所以,自古以来,离愁别恨成了文学创作永恒的话题。
这样的作品,唐诗中就有不少,谁能背来听听?学生(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孟浩然)学生(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学生(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学生有的记得牢些,有的记不清了,于是,当一个人站起来大声背诵时,其他孩子努力回忆着,轻轻跟着念。
是相对低沉的声音使然,更是诗歌不可言传的感染力使然,念着念着,渐渐的——课堂气氛变得有些低回黯然。
二、讨论:两种人之常情师:当我们把这几首送别诗放在一起读时,有什么共同感觉?学生(1):凄凉。
依依不舍。
学生(2):悲壮、苍凉。
还有些伤感。
师:对。
凄凉,辛酸,依依不舍,淡淡忧愁——这是大多数离别文字的基调,也是人之常情的自然流露。
大家知道,刘晓辉同学的父母早就要把她转到上海去了,可是刘晓辉呢,拖了又拖,总也不肯走,为什么?学生(1):我知道,她不愿意离开这儿的老师和同学,她怕上海的新老师、新同学不喜欢她。
学生(2):老师,昨天我和刘晓辉通电话了,她说她在那里过得很好。
师:我也接到她的信了,薛老师很为她高兴!我早就说过:刘晓辉同学勤勉善良,到哪里都不会缺少友谊,到哪里都不会孤独的。
可是,这依然不能减少我们对她的牵挂和思念——为什么?学生(1):因为她是我们的好朋友。
学生(2):因为她宽容大度,从不斤斤计较,和她在一起,我们特别开心。
学生(3):临走的时候,她爷爷请我们去她家玩了一个晚上。
看DVD,唱歌,喝饮料,开始还挺高兴的,可是后来,不知怎么的,就都哭了……师: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感人的友谊——谁说独生子女自私冷漠、不懂感情?我觉得我的学生最懂友谊了。
但是生活中也不缺乏相反的例子,你们能说说吗?学生(1):汪燃下课老打我,这学期他终于转学回老家了,我很开心。
学生(2):表哥最不懂礼貌了。
一到我家就翻箱倒柜找吃的,还霸占电视,拿着遥控器乱按。
他一来,我们全家都头痛!学生(3):一天晚上,我家来了个客人,是爸爸同事。
从6点钟一直坐到10点半,高喉咙大嗓子的,废话那个多!茶喝涨了,上过卫生间,又坐到了沙发上!妈妈恨死啦,警告爸爸:下次再带这种人来家,跟他没完!(笑声)师:听听,多丢人。
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检讨自己,千万不能像这三位,否则,人见人厌,很可怕,很没面子哦——所以,有这样一个人,如果他的离开使我们感到万分高兴,那说明什么?学生(1):这人很烦。
学生(2)他爱欺负人。
学生(3):或者我正忙。
学生(4):或者我有自闭症,根本不好客!(笑声)师:大家说得很好,也很全面。
古人云: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不投缘的两个人之间是绝对不会为离别而伤心的。
伤心什么?高兴还来不及呢——这也是一种人之常情。
三、扣住“踏歌”,真切体会汪伦的心情。
用事先准备好的磁带播放《小白菜》《红蜻蜓》《中国少年先锋队歌》,它们分别是凄凉、抒缓和激昂欢快的。
经过一番令人捧腹的尝试,学生找到了“踏歌”的感觉,发现可以“踏而歌之”的只有《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它是轻松、欢快,令人振奋的。
由此可以想见:汪伦所踏之歌必定也是轻松、欢快者;汪伦心情必定也是轻松、欢快的——绝无好友远别“应有”的伤感。
一片笑声中,三两个学生提前退出“踏歌”激起的浪花,面露困惑。
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一等,再等一等!四、讨论:从后两句体会李白其人其诗师:如果换作我,看到朋友因为自己离开而高兴,我会很伤心的!可咱们瞧瞧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呵,感觉好着呢!在他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正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谊,又深厚、又真挚——这中间必定是有原因的,
否则,我们可以说李白这人自作多情、恬不知耻啦!(笑声)学生(1):我觉得李白的感觉是对的。
如果汪伦不喜欢李白,就不来送行了。
学生(2):汪伦仰慕李白,所以才特意请他。
能结交鼎鼎大名的诗人,他已经感到很荣幸、很满足了。
学生(3):在新华书店,我看到签名售书,场面真火爆。
爸爸说,那些人都是追星族。
汪伦也是追星族——李白来了,大笔一挥,他也跟着出名了!能不高兴吗?师:追星族这个比方很有意思。
不过我认为汪伦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比起赵薇、谢霆锋的崇拜者,要高明得多,也体面得多。
学生(4):我同意前一个同学说的。
是仰慕,不是追星。
送李白的时候,《赠汪伦》还没写呢。
学生(5):老师说过,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所以汪伦要用快乐的歌声为他送行、为他祝福。
学生(6):李白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离别是常有的事。
如果分别一回就伤心一回,那他还怎么云游,怎么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和……和《望天门山》呢?学生(7):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他们谁也不为离别忧伤。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把我原先准备说的许多话都给说了!所以我常讲:给你们上课真轻松、真享福。
同时,这也让薛老师感到压力很大,我得用功再用功,否则,你们就不用我教,也不要我教啦!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在离愁别恨之外,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友情在: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态度,我们可以说它是——学生(1):潇洒。
学生(2):豪放。
学生(3):这就是浪漫!师:对。
这就是李白,这就是浪漫。
它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
所以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当我们读一首好诗的时候,我们其实也是在读一颗真诚美丽的心灵,在读一段鲜活生动的世俗人情。
世界有多么广阔,人的心灵就有多么广阔——千万不要以为李白只有乐观豪放的一面。
这里是李白的两首死别诗,大家可以借助资料或通过讨论来读懂。
我相信,前一首会让你们笑破肚皮,而后一首呢——读了就知道啦(出示预先板书好的内容):《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也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于何人!《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学生记录,朗读,议论。
教师巡视,有问才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