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长春版小学语文五下《5.1题西林壁》word教案 (7)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5.1《题西林壁》长春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5.1《题西林壁》长春版
()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庐山的变幻莫测)
()指名读读这句诗,并说说诗意。
()指导朗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慨的语气。
二、复读古诗,结合实际体会诗中所含的哲理。
()师:同样的一件事物,可是在不同的角度却有着不一样的样子,你们有过和作者一样的感受和经历吗?(生结合实际举例说说)
那么,你们认为作者仅仅只是在说庐山吗?你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了吗?(有了前面的例子作铺垫,学生很快就能说出:要想全面认清一个事物,必须要全面地、客观地认识,多角度观察。)()出示练习


学生
课件
老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内容与方法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语(由介绍诗人入手)
师: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灿烂的古文化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而古诗文则像是这个巨大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熠熠生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认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出示:宋苏轼)
.简介苏轼(重点介绍他的成就及诗风)
二、学习古诗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同桌互读,检查预习情况,互相指正。
(设计意图:因为本首诗没有生字,学生完全有能力做到相互间指正,读好,也能落实互相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培养。)
()指名读,师作适当的鼓励评价。
()全班齐读古诗。
.再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根据“注释”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因此,我们要就要。
()指导朗读。
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分层次作业:
背诵这首古诗
搜集故事《盲人摸象》想想:这四位盲人错在哪里?
积:
题西林壁

古诗《题西林壁》优秀教案(精选11篇)

古诗《题西林壁》优秀教案(精选11篇)

古诗《题西林壁》优秀教案古诗《题西林壁》优秀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题西林壁》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题西林壁》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缘”这个生字。

2、读懂诗句意思,理解古诗内容进而感受庐山的优美风景。

3、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含义,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1、集体背诵《望庐山瀑布》这首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关于庐山的诗《题西林壁》(板书)。

让我们随着诗人苏轼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谁能把课前预习到的有关诗人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三苏”。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是写下的五首游记之一。

2、交流对题目《题西林壁》的认识。

题:书写。

西林:在江西庐山后。

壁:墙壁。

教师简介题壁诗形成的原因。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教师泛读。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

3、指名读诗,正音。

4、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读不懂?教师相机进行一下指导:(1)在学生感知庐山之美时,教师可出示庐山不同角度看到的不同图片,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汇来表示“远近高低”所见的不同形态,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

横:连绵起伏、层恋叠嶂侧:高耸入云、高峻挺拔远:群山环绕、重峦叠嶂近:奇峰罗列、危峰兀立、奇峰突兀高:云雾缭绕低:高耸入云(2)引导学生说一说庐山的景色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雄伟壮观,千姿百态(板书)(3)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一个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长春小学语文五下《5.1题西林壁》word教案 (7)

长春小学语文五下《5.1题西林壁》word教案 (7)

《题西林壁》1、引入新课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

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放映庐山录像)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样?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

(板书诗题)2、齐读课题题目什么意思,结合课文注释理解(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你对苏轼有哪些了解?(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3、这首诗就是宋代大诗人苏轼路过庐山写下的一首诗,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生读,师指名读一齐读)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

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沈在/此山中。

师:多好的一首诗啊,谁能把它背下来?(生自由朗读背诵,师指名背)师:真厉害,不用一两分钟就背下来了,今后我们学习古诗也要先背下来再说,以后自然会有用的,古诗背下来了,接下来我们干什么?(理解古诗的意思)4、自学古诗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或者借助注释理解。

小组讨论,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理解古诗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课件出示),作者都站在哪几个地方看庐山? (作者横看庐山)师:(歪头)你能告诉我们横着怎么看吗?(指导学生横着看就是正面看,是连绵不断的山岭)(作者还站在侧面看,是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底处看)师:说在这些地方看到的景色一样吗?从哪个字看出来。

(从“各”字看出都不一样)师:谁能读出不一样的感觉来。

(指名读)师:刚才我们讲的横、侧、远近高低总的来说是按什么顺序看。

生:方位顺序(师教书:方位)师:还可按哪些不同的顺序去看庐山。

(例如早上、中午、晚上,春夏秋冬)师:对,时间和季节不同,景色也不同。

还有天气不同,晴天、阴天、雨天时看到的景色也不同。

《题西林壁》教案

《题西林壁》教案

《题西林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西林壁》。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文的意义。

(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题西林壁》。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意境的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庐山的美丽景色。

(2)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文的意义和诗句的表达方式。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句解析:(1)解析诗句中的意境,引导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5. 应用拓展:(1)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以庐山为题材的小诗。

四、作业布置:1. 正确朗读和背诵《题西林壁》。

2. 运用生字词造句。

3. 写一篇以庐山为题材的小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题西林壁》,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加强对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维。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文的意境。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1题西林壁长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5.1题西林壁长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2.使用关键词和图示,使板书内容简洁明了。
3.布局合理,保持板书的整洁和条理性。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困难,以及部分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不高。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讨论,提供更多线索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品读、感悟的过程中,学会通过诗词的字、词、句来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作者的感慨,培养对诗词的喜爱,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词意境的品味,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
2.设计有趣的朗读活动,如诗词接龙,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分析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互动情况,了解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3.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应用能力。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背诵诗文:要求学生背诵《题西林壁》,以巩固对诗文的记忆。
2.诗词鉴赏: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诗词进行鉴赏,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
3.阅读拓展:要求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诗词,了解他的写作风格。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讨论法和朗读指导法。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互动讨论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朗读指导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增强他们对诗词的喜爱。这些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题西林壁》教案设计优秀(通用8篇)

《题西林壁》教案设计优秀(通用8篇)

《题西林壁》教案设计优秀《题西林壁》教案设计优秀(通用8篇)《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题西林壁》教案设计优秀。

《题西林壁》教案设计优秀篇1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壁、缘”两个汉字。

技能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明白诗人在庐山观察时,因为地点和角度的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2、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和能力,但他们大多还是觉得古诗文学习起来有些艰涩难懂,对诗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程度上,不能很好地体会到古诗独有的意境和韵味。

本首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如何让学生学懂、学深,让古诗课堂充满趣味,还能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这都是本堂课面临的挑战。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激趣导入,初识庐山1、启发谈话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

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

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放映庐山图片或影像)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样?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

2、板题:题西林壁3、引导学生读题释题。

活动2【讲授】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

(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读,因而在本环节中教师要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情,读出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1、借助树上的注释和自学任务,自读自悟(课件出示自学任务)。

(生自学,如果遇到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

小学语文长春版五年级下册《题西林壁》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长春版五年级下册《题西林壁》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长春版五年级下册《题西林壁》比赛获奖教案优
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2.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如何解读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学会全面看待问题。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但在理解诗意上还是有一定难度,这节课就针对孩子有难度的问题,用微课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2.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微课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诗,齐读课题—《题西林壁》。

2.观看微课
2【讲授】检查自学。

《题西林壁》课文的教案设计

《题西林壁》课文的教案设计

《题西林壁》课文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西林壁》。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3)学会从词句、修辞等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文学才华,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题西林壁》。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3. 苏轼生平及创作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苏轼的其他作品,加深学生对《题西林壁》的理解。

4.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3.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图片、音乐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题西林壁》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介苏轼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句子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各组汇报: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4. 讲解与赏析(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题西林壁 1教案 长春版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题西林壁 1教案 长春版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题西林壁 1教案长春版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意思。

2.明白诗歌蕴涵的哲理。

3.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一、指导预习《题西林壁》1.听范读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预习缘庐峰4.指名读《题西林壁》5.齐读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色)7.质疑二、学习《题西林壁》1.知诗人,解诗题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1)学习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讨论句意:(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3)把握朗读重音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4)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不认识,看不清。

缘:因为。

题:书写。

(5)讨论句意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6)指名说全诗意思3.想意境,悟诗情(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3、4句诗的含义。

(2)引伸: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3)提问: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看问题要从不同解度看。

意思讲明白即可。

)小结:《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

附:板书: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5.1《题西林壁》长春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5.1《题西林壁》长春版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朗读贯穿始终。以读感知,以读促思,以读明理,以读悟情。
、结合信息技术,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是诗句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体会诗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分组合作探讨交流
、全班交流
问题检测:苏轼身在何处?具体在山中的哪些位置观察庐山呢?
、理解“横看”:怎样看是横看?看我的五指山(教师以手示意),怎样看是横看?也就是正面,前面。苏轼还身在何处?理解苏轼身处位置不同。分别板书:横、侧、远、近、高、低。
、教师:苏轼身在山前,身在山侧,身在远方,身在近处,身在高山,身在低谷,但无论在哪儿,他都身在一个范围之内,那就是——庐山之中。
五、品读领悟
、同学们,诗人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且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看到庐山的这千般面貌,苏轼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谁愿意把你的感受诵读出来。
、引导质疑:苏轼为什么会“不识庐山真面目”?
、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什么呢?师生共同揭示哲理。课件展示。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生成的。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下一阶段教学的生成依据。
三、理解诗题
、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诗人苏轼?共同交流课前查阅苏轼的有关资料。结合课件。
、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题西林壁》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

《题西林壁》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

《题西林壁》的优秀教案《题西林壁》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题西林壁》的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题西林壁》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正确书写“缘”,理解“题、横看、缘”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一、情景导入1、你对庐山有哪些了解?生介绍课前搜集的庐山的资料。

2、想不想亲眼目睹庐山的风采,让我们跟随摄像机的镜头一起走进美丽的庐山。

(课件播放庐山图片)刚才我们的庐山之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庐山是历史文化名胜,以其美丽壮观的景色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为庐山留下了一首首壮美的诗篇。

900多年前宋朝大诗人苏轼花了十多天的时间游览了庐山,但对庐山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他感受颇深,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西林寺墙壁上的诗)3、哪位细心的同学知道了这首诗的名字?师指导学生朗读题目。

(生跟老师一起朗读课题)4、理解题目的意思:题:书写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带着你对题目的理解再读古诗题目。

5、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关于苏轼你了解多少?(课件出示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

6、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7、课件出示古诗范读师:读得怎么样?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也能读得这么美。

(1)生自由读。

请同学们仔仔细细读上4遍,前两遍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要把诗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诗的停顿。

古诗《题西林壁》优秀教案(优秀5篇)

古诗《题西林壁》优秀教案(优秀5篇)

古诗《题西林壁》优秀教案(优秀5篇)《题西林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画面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诗句,领略庐山的神奇秀美。

3、品味诗句的语言美,体验情感美,领略形象美。

4、感悟诗句的意境美,探求哲理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古诗;领略庐山的神奇秀美。

教学难点:领悟古诗的哲理美。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景色优美。

在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有一座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它就是山清水秀的庐山。

师:今天,让我们跟镜头一起走进美丽的庐山。

(课件播放庐山图片)师:欣赏了这些风景你有什么感受?生:美师:是的,庐山山高水深,云雾弥漫,古树参天,鸟语花香,流泉飞瀑,是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所以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到此游玩,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就写下了一首经典古诗《望庐山瀑布》,谁来背背?900多年前宋朝大诗人苏轼花了十多天的时间游览了庐山之后来到了庐山脚下的西林寺,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首诗。

那他写在哪呢?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13:西林寺墙壁上的诗)师:是的,因此这首诗的名字是——(引导学生读题目)板书师:指导学生朗读题目。

谁来读读这个题目?(生跟老师一起朗读课题)题目的意思是?生:出示课件14:题:书写(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带着你对题目的理解再读古诗题目。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关于苏轼你了解多少?(课件15出示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

二、初读古诗师:了解了诗人,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1、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很多古诗,谁来说一说读古诗有哪些要求?2、同学们,我们读诗歌时要有节奏、有重音、有感情课件出示幻灯片16:指导朗读朗读:这首诗中的岭、侧、峰、低、各、同、山、目要适当延长声音;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感,比如远稍强,近高更强,低稍强,或者远强近弱,高强低稍弱。

语文《题西林壁》教案

语文《题西林壁》教案

语文《题西林壁》教案
以下是一份小学语文《题西林壁》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题西林壁》这首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 理解诗句中所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宋代诗人苏轼写的《题西林壁》。

2. 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老师的停顿和节奏。

(3)学生再次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 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这首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诗人通过这些景物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4. 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2)教师小结: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不同面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5.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朗读、理解诗意、描绘意境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题西林壁》小学语文教案设计范文

《题西林壁》小学语文教案设计范文

《题西林壁》小学语文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西林壁》。

2. 理解诗文中的字词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 学会通过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 理解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介绍苏轼及其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为理解诗文内容打下基础。

2.2 诗文内容讲解详细讲解诗文内容,包括诗句的字词解释、句意理解,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诗文。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图片、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诗文讲解分段讲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

3.3 课堂互动设置讨论、问答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朗读、背诵诗文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背诵《题西林壁》,加强学生对诗文的记忆。

4.2 作文练习以《题西林壁》为题材,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作文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诗文主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题西林壁》小学语文教案设计范文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使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题西林壁》一文作为教学内容。

6.2 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6.3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于进行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诗文内容、字词含义,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主旨。

小学语文古诗《题西林壁》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题西林壁》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题西林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题西林壁》。

(2)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主题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祖国大好春光的喜悦心情。

(2)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题西林壁》。

2. 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中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或黑板,展示古诗《题西林壁》。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诗人苏轼的生平事迹,为学生学习本诗做好铺垫。

2. 初读古诗(1)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题西林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对读音错误进行纠正。

3. 理解古诗(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结构,讲解诗句的意思。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4. 欣赏古诗(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想象画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

5.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题西林壁》,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背诵古诗,巩固记忆。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题西林壁》的主题和意境。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古诗,提高家人的文化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朗读与背诵评估:检查学生对古诗《题西林壁》的朗读和背诵情况,注意发音准确性、语调、节奏等方面的表现。

3.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题西林壁》课文教案

《题西林壁》课文教案

《题西林壁》课文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并背诵《题西林壁》这首诗歌;2. 了解和掌握作者王之涣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3. 分析和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义;4. 提高诗歌欣赏能力,培养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题西林壁》这首诗歌;2. 分析和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义;3. 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准备1. 教师备课资料,包括《题西林壁》的课文和相关资料;2.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诗歌录音。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诗歌《题西林壁》和作者王之涣的背景,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是否喜欢读诗歌?你们对诗歌有何了解?2. 教学(30分钟)a. 学习诗歌的朗读和理解- 教师播放诗歌的音频,引导学生跟读,并让学生阅读诗歌的文字版;- 学生对诗歌进行思考,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义,并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诗歌中的“遥见”和“连绵”形象是什么意思?诗句中的“沉鱼”、“落雁”和“闭月”等形容词具体描绘了什么?b. 掌握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王之涣的生平情况和诗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作者的信息,并展开小组讨论分享。

3. 拓展(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以《题西林壁》为题,写一首自己的诗歌或短文。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运用课堂上学到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4.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并引导他们回顾和思考这节课对他们的启发和收获。

第五部分:课后作业1. 背诵《题西林壁》这首诗歌;2. 完成创作活动,提交自己的诗歌或短文;3.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王之涣和其他与诗歌创作相关的知识。

(文章字数:661字)。

小学语文题西林壁教案【三篇】

小学语文题西林壁教案【三篇】

小学语文题西林壁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小学语文题西林壁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色的赞美,更包含了“*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小编整理了小学语文题西林壁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题西林壁教案一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

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读起来还琅琅上口,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

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诗,宋代苏轼写的《题西林壁》。

(课件出示课题)二、读题、解题师:请同学们看①②注释,想一想题目的含义。

生1:书写西林壁。

生2:题写庐山的西林寺墙壁。

师:题是书写、题写,西林是庐山上的西林寺,壁是墙壁。

“题西林壁”的意思就是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因为诗写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所以叫做《题西林壁》。

三、简介作者苏轼及写作背景师:理解了诗的题目,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

(出示课件:苏轼两字)关于苏轼,你了解多少?生:宋代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课件出示苏轼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

四、初读课文,感知美师:通过汇报资料,相信你们对作者苏轼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那么他写的这首《题西林壁》,距今已有920年了,为什么仍被历代的人们所喜爱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

1、请同学们自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3、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

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

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师朗诵古诗。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题西林壁》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题西林壁》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题西林壁》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题西林壁》导语:《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题西林壁》,欢迎阅读!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题西林壁》(一)授课时间:XX年9月19日课题:《题西林壁》教学目的、要求: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西林壁》。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西林壁》。

难点: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课前准备:小黑板一块。

实施教学的主要方法:师生交流互动。

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1、回顾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2、江湖,峡谷,榕树,鸟儿,美丽的晚霞等等这些美好的景物就像一幅幅图画,使人回味无穷!3、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还去过哪些风景名胜,看到过哪些美好景物呢?(......)4、同学们说了不少,今天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

(庐山)看看我们的伟大的北宋诗人苏轼他是怎么来写庐山的!板书课题:题西林壁(二)、初读古诗,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三)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四)、范读古诗,讲读法。

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记号。

小黑板出示: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五)朗诵分析古诗并背诵:1、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西林壁》
1、引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

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放映庐山录像)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样?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

(板书诗题)
2、齐读课题
题目什么意思,结合课文注释理解(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你对苏轼有哪些了解?(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3、这首诗就是宋代大诗人苏轼路过庐山写下的一首诗,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生读,师指名读一齐读)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

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沈在/此山中。

师:多好的一首诗啊,谁能把它背下来?
(生自由朗读背诵,师指名背)
师:真厉害,不用一两分钟就背下来了,今后我们学习古诗也要先背下来再说,以后自然会有用的,古诗背下来了,接下来我们干什么?(理解古诗的意思)
4、自学古诗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或者借助注释理解。

小组讨论,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理解古诗
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课件出示),作者都站在哪几个地方看庐山?
(作者横看庐山)
师:(歪头)你能告诉我们横着怎么看吗?
(指导学生横着看就是正面看,是连绵不断的山岭)
(作者还站在侧面看,是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底处看)
师:说在这些地方看到的景色一样吗?从哪个字看出来。

(从“各”字看出都不一样)
师:谁能读出不一样的感觉来。

(指名读)
师:刚才我们讲的横、侧、远近高低总的来说是按什么顺序看。

生:方位顺序(师教书:方位)
师:还可按哪些不同的顺序去看庐山。

(例如早上、中午、晚上,春夏秋冬)
师:对,时间和季节不同,景色也不同。

还有天气不同,晴天、阴天、雨天时看到的景色也不同。

(课件出示各个角度、各个季节不同时间的图片)
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
的天气怀着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都不一样,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我们理解了前面两句的意思,再来看下面两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师:谁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我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庐山之中)
师:谁能反过来说一说。

(学生练说,指名)(因为我人在这座山中,所以认不请庐山的真面目)师:读到这里大家产生了什么疑问?
(为什么诗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师: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 (画杨桃)
5、吟诗
师:现在同学们对这首诗有了自己的理解,让我们想想古人吟诗的样子,自己吟诵这首诗。

生吟诗,指名吟诵。

6、感悟写法
作者是怎样写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作者先写游山所见,再谈感受。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7、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8、升华主题
今天,老师很高兴与大家一齐看庐山、看人生,其实这是一门很深学问,值得我们一辈子去研究,最后,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站大庐山之巅,看着眼这变幻莫测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感情。

(学生配乐齐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