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和与差的知识点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角的和与差》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角的和与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角的和与差》是学生在学习了角的初步知识后,进一步深化对角的理解。
本节内容通过引入角的和与差,使学生了解到角之间不仅可以相加,还可以相减,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和与差,既贴近生活,又富有启发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角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角的计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角的和与差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几何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角的和与差的概念,学会计算角的和与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和与差的概念,角的和与差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角的和与差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复杂情况下角的和与差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角的和与差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角的和与差的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角的和与差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和与差。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几何模型,方便学生动手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一张纸折叠后的两个角,问学生这两个角的关系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和与差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角的和与差的概念,以及角的和与差的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配合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角的和与差。
七年级上册数学角的比较和运算
七年级上册数学角的比较和运算角的比较与运算是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点之一。
角是一个由两条射线共同确定的图形部分,通常用字母表示。
我们可以通过角度来度量角的大小,角度的单位是度。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角的比较与运算知识点:
1.角的比较:当两个角的度数相同时,它们被称为相等角。
如果一个
角的度数比另一个角大,那么它们被称为大小关系。
我们可以使用
符号“<”、“>”、“=”来表示角的大小关系。
2.角的运算:我们可以对角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例如,如果
有两个角A和B,我们可以将它们相加得到一个新的角C,记作
C=A+B。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将它们相减、相乘、相除来得到新的
角度。
3.角的平分线:如果一条直线将一个角分成两个大小相等的角,那么
这条直线被称为该角的平分线。
平分线的性质是:它将角分成两个
大小相等的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角的和、差、倍、分》
达标检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3.如图所示,∠AOB=∠ COD=90°, ∠AOD=146°, ∠BOC=_3_4__°__.
4.如果∠AOB=34°,∠BOC=18°,那么∠AOC的度数是( C )
A.52°
B.16°
C.52°或16° D.52°或18°
1.如图①,若∠AOC=35°,∠BOC=40°,则 ∠AOB= 75 °.
2.如图②,若∠AOB= 60°,∠BOC=40°,则∠AOC= 20 °. 3.若∠AOB =60°,∠AOC =30°,则∠BOC= 90或30 °.
B C
A C
A C
O
A
O
BO
B
图①
图②
C
知识精讲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5. 已知∠AOB=38°,∠BOC=25°,那么∠AOC 的度数是13°或63° .
达标检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6.图中∠1=∠2, 试判断∠BAD和∠EAC的大小, 并说明理由.
解: ∠BAD=∠EAC
理由:∵∠1=∠2 ∴∠1+∠DAC =∠2+∠DAC,
E D
∴∠BAD=∠EAC.Fra bibliotek1C
2
B
知识精讲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如图所示: (1) ∠AOC是哪两个角的和?
∠AOC =∠AOB +∠BOC.
(2) ∠AOB是哪两个角的差?
∠AOB =∠AOC -∠BOC =∠AOD-∠BOD.
(3) 如果∠AOB=∠COD,则∠AOC与∠BOD 的大小关系如何?
O
∠AOC =∠BOD.
D C
角的比较和运算 课件(共20张PPT) 华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
线段 定义 类比
角
定义
表示 表示
大小 运算
大小 运算
叠合法 度量法 和、差、倍、分 叠合法 度量法 和、差、倍、分
合作探究
1 角的大小
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你认为该如何比较两个角 的大小?
结论:角的大小比较:度量法、叠合法
叠
C
C
C
合
法 O'
D
O'
结B
论
D
D C
O'
第三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3.6 角
2 角的比较和运算
华师版七年级(上)
教学目标
1. 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丰富对角 的大小关系的认识,会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
2. 借助三角板拼出不同度数的角,认识角的平分线及角 的等分线,会画角的平分线.
重点:比较角的大小,认识角的平分线,做一个角等于
B C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
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
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O
A
几何语言
因为 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 所以∠AOC=∠BOC = 1 ∠AOB
2 或∠AOB =2∠BOC=2∠AOC
试一试
D
类比:仿照角平分线的结论,你能写出
C
B
角的三等分线的结论吗?
O
A
因为射线 OB、OC 是 ∠AOD 的三等分线,
所以 ∠AOD = 3∠AOB = 3∠BOC = 3∠COD,
∠AOB =∠BOC =∠COD = ∠AOD.
例1 如图,已知点 O 为直线 AB 上一点,OM,ON 分别 是∠AOC,∠BOC 的平分线,求∠MON 的度数. [解析] 首先应确定∠MON 的转化 问题:∠MON=∠MOC+∠CON, 再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易得到 ∠MOC+∠CON= 1 2∠AOB.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学期《角》知识点讲解及例题解析
《角》知识讲解及例题解析【学习目标】1.掌握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方法,并能进行角度的互换;2. 借助三角尺画一些特殊角,掌握角大小的比较方法;3.会利用角平分线的意义进行有关表示或计算;4. 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并会进行有关计算.【要点梳理】要点一、角的概念1.角的定义:(1)定义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图1所示,角的顶点是点O,边是射线OA、OB.图1 图2(2)定义二: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如图2所示,射线OA绕它的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时,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起始位置OA是角的始边,终止位置OB是角的终边.要点诠释:(1)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即角的顶点;角的边是射线;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2)平角与周角:如图1所示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如图2所示继续旋转,OB和OA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2.角的表示法:角的几何符号用“∠”表示,角的表示法通常有以下四种:要点诠释:用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表示角时,要在靠近角的顶点处加上弧线,且注上阿拉伯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3.角的画法(1)用三角板可以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2)用量角器可以画出任意给定度数的角.(3)利用尺规作图可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要点二、角度制及其换算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一个周角平均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的角,1°的160为1分,记作“1′”,1′的160为1秒,记作“1″”.这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要点诠释:在进行有关度分秒的计算时,要按级进行,即分别按度、分、秒计算,不够减,不够除的要借位,从高一位借的单位要化为低位的单位后再进行运算,在相乘或相加时,当低位得数大于60时要向高一位进位.要点三、角的比较与运算1.角的比较角的大小比较与线段的大小比较相类似,方法有两种.方法1:度量比较法.先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方法2:叠合比较法.把其中的一个角移到另一个角上作比较.如比较∠AOB和∠A′O′B′的大小:如下图,由图(1)可得∠AOB<∠A′O′B′;由图(2)可得∠AOB =∠A′O′B′;由图(3)可得∠AOB>∠A′O′B′.2.角的和、差运算如图所示,∠AOB是∠1与∠2的和,记作:∠AOB=∠1+∠2;∠1是∠AOB与∠2的差,记作:∠1=∠AOB-∠2.要点诠释:(1)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一般步骤:①对中(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中心对齐);②重合(一边与刻度尺上的零度线重合);③读数(读出另一边所在线的度数).(2) 利用三角板除了可以做出30°、45°、60°、90°外,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还可以画出15°,75°,105°,120°,135°,150°,165°的角.3.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如图所示,OC是∠AOB的角平分线,∠AOB=2∠AOC=2∠BOC,∠AOC=∠BOC =12∠AOB.要点诠释:由角平分线的概念产生的合情推理其思维框架与线段中点的思维框架一样.要点四、方位角在航行和测绘等工作中,经常要用到表示方向的角.例如,图中射线OA的方向是北偏东60°;射线OB的方向是南偏西30°.这里的“北偏东60°”和“南偏西30°”表示方向的角,就叫做方位角.要点诠释:(1)正东,正西,正南,正北4个方向不需要用角度来表示.(2)方位角必须以正北和正南方向作为“基准”,“北偏东60°”一般不说成“东偏北30°”.(3)在同一问题中观察点可能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观测点都要画出表示方向的“十字线”,确定其观察点的正东、正西、正南、正北的方向.(4)图中的点O是观测点,所有方向线(射线)都必须以O为端点.要点五、钟表上有关夹角问题钟表中共有12个大格,把周角12等分、每个大格对应30°的角,分针1分钟转6°,时针每小时转30°,时针1分钟转0.5°,利用这些关系,可帮助我们解决钟表中角度的计算问题.【典型例题】类型一、角的概念1. 利用一副三角板上的角,能画出多少个小于180°的角,试一一画出来.【思路点拨】首先发现一副三角板上有30°,45°,60°,90°这样4个不相等的角,利用这些角进行一次和差,可得小于180°的所有角.【答案与解析】解:除了可以画30°,45°,60°,90°外,还可画15°,75°,105°,120°,135°,150°,165°的七个度数的角,画法如图所示.【总结升华】利用一副三角板共可以画出11个度数的角,分别是:30°,45°,60°,90°,15°,75°,105°,120°,135°,150°,165°.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B.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角C.角可以看做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D.角可以看做是由一条线段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答案】C.类型二、角度制的换算2. 计算下列各题:(1)152°49′12″+20.18°; (2)82°-36°42′15″;(3)35°36′47″×9; (4)41°37′÷3.【答案与解析】解:(1)解法一:∵ 20.18°=20°10′48″即:152°49′12″+20.18°=173°.解法二:∵ 152°49′12″=152.82°,∴ 152.82°+20.18°=173°.即:152°49′12″+20.18°=173°.(2)将82°化为81°59′60″,则∴ 82°-36°42′15″=45°17′45″.423″=7′3″, 324′+7′=5°31′,∴ 35°36′47″×9=320°31′3″.∴ 41°37′÷3=13°52′20″.【总结升华】在角度的和、差运算中应先统一单位,都化成度或分、秒表示,然后进行计算;在进行乘法运算时,往往先把度、分、秒分别乘以倍数,将结果满60″进1′,满60′进1°;对于除法运算则是从度开始除,将余数化为分和以前的分数相加再除,将余数再化成秒和以前的秒数相加再除,若除不尽往往四舍五入.举一反三:【变式】计算:(1)23°45′36″+66°14′24″;(2)180°-98°24′30″;(3)15°50′42″×3; (4)88°14′48″÷4.【答案】(1)23°45′36″+66°14′24″=90°;(2)180°-98°24′30″=81°35′30″;(3)15°50′42″×3=47°32′6″;(4)88°14′48″÷4=22°3′42″.类型三、角的比较与运算3. 如图所示表示两块三角板.(1)用叠合法比较∠1,∠α,∠2的大小;(2)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并把图中的6个角从小到大排列,然后用“<”或“=”连接.【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所示,把两块三角板叠在一起,可得∠1>∠α,用同样的方法,可得∠α<∠2.所以∠2=∠1>∠α.(2)用量角器量出图中各个角的度数,分别是∠1=∠2=45°,∠3=90°,∠α=30°,∠β=60°,∠γ=90°,把它们从小到大排列,有∠α<∠1=∠2<∠β<∠3=∠γ.【总结升华】比较角的大小有叠合法和度量法两种:①先将两个角的顶点与顶点重合,一条边与一条边重合再比较.②先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然后按它们的度数来比较.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OB的平分线OM,ON为∠MOA内的一条射线,OG为∠AOB外的一条射线.某同学经过认真分析,得到一个关系式是∠MON=12(∠BON-∠AON),你认为这个同学得到的关系式正确吗?若正确,请把得到这个结论的过程写出来.【答案】解:正确,理由如下:∵∠AOB的平分线OM,∴∠AOM=∠MOB又∵∠MON=∠AOM-∠AON=∠MOB-∠AON=(∠BON-∠MON) -∠AON 即有∠MON=∠BON-∠MON -∠AON∴ 2∠MON=∠BON-∠AON∴∠MON=12(∠BON-∠AON)4. 如图,∠AOB=90°,∠AOC=30°,且OM平分∠BOC,ON平分∠AOC,(1)求∠MON的度数;(2)若∠AOB=α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3)若∠AOC=β(β为锐角)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4)从上面结果中看出有什么规律?【思路点拨】(1)要求∠MON,即求∠COM﹣∠CON,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分别进行计算即可求得;(2)和(3)均根据(1)的计算方法进行推导即可.(4)根据(2)和(3)中的结论进行总结.【答案与解析】解:(1)∵∠AOB=90°,∠AOC=30°,∴∠BOC=120°∵OM平分∠BOC,ON平分∠AOC∴∠COM=60°,∠CON=15°∴∠MON=∠COM﹣∠CON=45°.(2)∵∠AOB=α,∠AOC=30°,∴∠BOC=α+30°∵OM平分∠BOC,ON平分∠AOC∴∠COM=+15°,∠CON=15°∴∠MON=∠COM﹣∠CON=.(3)∵∠AOB=90°,∠AOC=β,∴∠BOC=90°+β∵OM平分∠BOC,ON平分∠AOC∴∠COM=45°+,∠CON=.∴∠MON=∠COM ﹣∠CON=45°. (4)从上面的结果中,发现:∠MON 的大小只和∠AOB 得大小有关,与∠A0C 的大小无关.【总结升华】能够结合图形表示角之间的和差关系,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运用几何式子表示角之间的倍分关系.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O 是直线AC 上一点,OD 平分∠AOB ,OE 在∠BOC 内,且∠BOE =12∠EOC ,∠DOE =70°,求∠EOC 的度数.【答案】解:设∠EOC=x °,则∠BOE =12∠EOC =12x °,根据题意可得:1180127022x xx --+= ,解得: 80x = .∠EOC =2∠BOE =80°. 类型四、方位角5.已知小岛A 位于基地O 的东南方向,货船B 位于基地O 的北偏东50°方向,那么∠AOB 的度数等于 . 【答案】85°. 【解析】解:如图:∵∠2=50°,∴∠3=40°, ∵∠1=45°,∴∠AOB=∠1+∠3=45°+40°=85°, 故答案为:85°.【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方位角的概念,根据方位角的概念,画图正确表示出A ,B 的方位,注意东南方向是45度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类型五、钟表上有关夹角问题6. 在7时到7时10分之间的什么时刻,时针与分针成一条直线? 【答案与解析】解:设7时x 分钟,时针与分针成一条直线,由题意得:16302x x -=,5511x =. 答:7时5511分钟时针与分针成一条直线.【总结升华】时钟上的分针与时针绕着中心顺时针均匀转动,在不同时刻,两针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如果把单位时间分针和时针转过的度数当作它们的速度则: ① 分针的速度为36060=6°/分;②时针的速度为3060°分=0.5°/分. 故分针速度是时针速度的12倍. 举一反三:【变式】某人下午6点多外出购物,表上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恰为110°,下午7点前回家时,发现表上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又是110°,试算出此人外出用了多长时间? 【答案】解:设此人外出用了x 分钟,则分针转了6x 度,时针转了0.5x 度.根据题意得:6x-0.5x =110×2,解之得x =40. 答:此人外出购物用了40分钟的时间.。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角(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角(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掌握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方法,并能进行角度的换算及运算;2. 掌握借助三角尺或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并熟悉角大小的比较方法;3. 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并会进行有关计算;5. 掌握余角、补角及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会用其性质进行有关计算;6.了解方位角、钟表上有关角,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角的概念及表示1.角的定义:(1)定义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图1所示,角的顶点是点O,边是射线OA、OB.图1 图2(2)定义二: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如图2所示,射线OA绕它的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时,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起始位置OA是角的始边,终止位置OB是角的终边.要点诠释:(1)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即角的顶点;角的边是射线;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2)平角与周角:如图1所示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如图2所示继续旋转,OB和OA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2.角的表示法:角的几何符号用“∠”表示,角的表示法通常有以下四种:要点诠释:在表示角时,要在靠近角的顶点处加上弧线,再注上相应数字或字母.3.角的画法(1)用三角板可以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2)用量角器可以画出任意给定度数的角.(3)利用尺规作图可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要点二、角的比较与运算1.角度制及其换算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一个周角平均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的角,1°的160为1分,记作“1′”,1′的160为1秒,记作“1″”.这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要点诠释:在进行有关度分秒的计算时,要按级进行,即分别按度、分、秒计算,不够减,不够除的要借位,从高一位借的单位要化为低位的单位后再进行运算,在相乘或相加时,当低位得数大于60时要向高一位进位.2.角的比较:角的大小比较与线段的大小比较相类似,方法有两种.方法1:度量比较法.先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方法2:叠合比较法.把其中的一个角移到另一个角上作比较.如比较∠AOB和∠A′O′B′的大小:如下图,由图(1)可得∠AOB<∠A′O′B′;由图(2)可得∠AOB=∠A′O′B′;由图(3)可得∠AOB>∠A′O′B′.3.角的和、差关系如图所示,∠AOB是∠1与∠2的和,记作:∠AOB=∠1+∠2;∠1是∠AOB与∠2的差,记作:∠1=∠AOB-∠2.要点诠释:(1)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一般步骤:①对中(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中心对齐);②重合(一边与刻度尺上的零度线重合);③读数(读出另一边所在线的度数).(2) 利用三角板除了可以做出30°、45°、60°、90°外,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还可以画出15°,75°,105°,120°,135°,150°,165°的角.4.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如图所示,OC是∠AOB的角平分线,∠AOB=2∠AOC=2∠BOC,∠AOC=∠BOC =12∠AOB.要点诠释:由角平分线的概念产生的合情推理其思维框架与线段中点的思维框架一样.要点三、余角、补角、对顶角1.余角与补角(1)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余角.类似地,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2)性质: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要点诠释:(1)互余互补指的是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互余、互补的两个角只与它们的和有关,而与它们的位置无关.(2)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90°.2.对顶角(1)定义:由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相对)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要点诠释:(1)对顶角满足的条件:①相等的两个角;②有公共顶点且一角的两边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2)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才能产生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时,除了产生对顶角外,还会产生邻补角,邻补角满足的条件:①有公共顶点;②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2)性质:对顶角相等.要点四、方位角在航行和测绘等工作中,经常要用到表示方向的角.例如,图中射线OA的方向是北偏东60°;射线OB的方向是南偏西30°.这里的“北偏东60°”和“南偏西30°”表示方向的角,就叫做方位角.要点诠释:(1)正东,正西,正南,正北4个方向不需要用角度来表示;(2)方位角必须以正北和正南方向作为“基准”,“北偏东60°”一般不说成“东偏北30°”;(3)在同一问题中观察点可能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观测点都要画出表示方向的“十字线”,确定其观察点的正东、正西、正南、正北的方向;(4)图中的点O是观测点,所有方向线(射线)都必须以O为端点.要点五、钟表上有关角问题钟表中共有12个大格,把周角12等分、每个大格对应30°的角,分针1分钟转6°,时针每小时转30°,时针1分钟转0.5°,利用这些关系,可帮助我们解决钟表中角度的计算问题.【典型例题】类型一、角的概念及表示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图形叫做角.B.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角.C.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D.过同一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答案】C【解析】根据角的定义判断【总结升华】角不能仅仅看作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角的两种描述中都隐含了组成角的一个重要元素,即两条射线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这是角与“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的重要区别.举一反三:【变式】写出图中(1)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2)以B为顶点的角; (3)图中共有几个角(小于180°).【答案】解:(1)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A、∠C.(2)以B为顶点的角∠ABE、∠ABC、∠CBE.(3)图中共有7个角.类型二、角度制的换算2. 把25.72°用度、分、秒表示; (2)把45°12′30″化成度(精确到百分位).【思路点拨】第(1)题中25.72°中含有两部分25°和0.72°,只要把0.72°化成分、秒即可.第(2)题中,45°12′30″含有三部分45°,12′和30″,其中45°已经是度,只要把12′和30″化成度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0.72°=0.72×60′=43.2′,0.2′=0.2×60″=12″,所以25.72°=25°43′12″.(2)130300.560'⎛⎫'''=⨯=⎪⎝⎭,112.512.50.2160⎛⎫'=⨯ ⎪⎝⎭°≈°所以45°12′30″≈45.21°.【总结升华】无论由高级单位向低级化还是由低级单位向高级化,都必须逐级进行,“越级”化单位容易出错.举一反三:【变式】 (1)把26.29°转化为度、分、秒表示的形式;(2)把33°24′36″转化成度表示的形式.【答案】 (1)26.29°=26°+0.29°=26°+0.29×60′=26°+17.4′=26°+17′+0.4×60″=26°17′+24″=26°17′24″(2)33°24′36″=33°+24′+36×160'⎛⎫⎪⎝⎭=33°+24′+0.6′=33°+24.6′=33°+24.6×160⎛⎫⎪⎝⎭°=33.41°【总结升华】在角度的和、差运算中应先统一单位,都化成度或分、秒表示,然后再进行计算.类型三、角的比较与运算3.不用量角器,比较图1和图2中角的大小.(用“>”连接)【思路点拨】图1中两角∠α、∠β均为锐角,因此,在不能测量的情形下,我们可以将图中的∠α向∠β平移,让∠α与∠β始边重合,观察终边的位置来比较角的大小.图2中的三个角按角的分类,∠1为锐角,∠2为直角,∠3为钝角,因此按照各自的范围就可以将它们的大小比较出来.【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所示,将∠α平移使∠α的始边与∠β的始边重合,发现∠α落在∠β内部,因此∠β>∠α.(2)由图可知∠1是锐角,∠1<90°,∠2是直角,即∠2=90°,∠3是钝角,即90°<∠3<180°,因此∠3>∠2>∠1.【总结升华】本例给出的两题是在不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情况下比较角的大小,一种方法是叠合比较法,另外一种方法则是根据角的分类,由图形观察角的不同分类,按照常见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来比较大小.举一反三:【变式】已知∠AOB(如图所示),画一个角等于这个角.【答案】作法:如图,(1)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C、D;(2)画一条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l,交O′A′于点C′;(3)以点C′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交弧l于点D′;(4)过点D′画射线O′B′,则∠A′O′B′=∠AOB.4. 如图所示,已知OC平分∠BOD,且∠BOC=20°,OB是∠AOD的平分线,求∠AOD的度数.【答案与解析】解:因为OC平分∠BOD,且∠BOC=20°,所以∠BOD=2∠BOC=2×20°=40°.又因为OB是∠AOD的平分线,所以∠AOD=2∠BOD=2×40°=80°.【总结升华】应用角的平分线的定义时根据两点:若OB是∠AOC的平分线,则①∠AOB=∠BOC=12∠AOC;②∠AOC=2∠AOB=2∠BOC,在解题时要学会灵活应用.【角 397364 角的有关计算例3】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OM是∠AOB的平分线,ON是∠BOC的平分线,∠AOC=80︒,求:∠MON.【答案】解:∵OM平分∠AOB,ON平分∠COB,∴∠MOB=12∠AOB,∠BON=12∠BOC.(角平分线的定义)∴∠MON=∠MOB+∠BON=12∠AOB+12∠BOC=12(∠AOB+∠BOC)=12∠AOC=12×80︒=40︒ .即∠MON=40︒.类型四、余角、补角、对顶角5.(2016春•曹县校级月考)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的2倍还多40°,求这个角的度数.【思路点拨】这类题目要先设出这个角的度数.设这个角为x°,分别写出它的余角和补角,根据题意写出等量关系,解之即可得到这个角的度数.【答案与解析】解:设这个角为x°,则其余角为(90﹣x)°,补角为(180﹣x)°,依题意有180﹣x=2(90﹣x)+40,解得x=40.答:这个角的度数是40°.【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是基础题,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2015•崇左)下列各图中,∠1与∠2互为余角的是()A. B.C.D.【答案】C.解: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C满足∠1+∠2=90°,即选项C中,∠1与∠2互为余角.类型五、方位角及钟表上有关角问题6.(2015•浦东新区三模)已知小岛A位于基地O的东南方向,货船B位于基地O的北偏东50°方向,那么∠AOB的度数等于.【答案】85°.【解析】解:如图:∵∠2=50°,∴∠3=40°,∵∠1=45°,∴∠AOB=∠1+∠3=45°+40°=85°,故答案为:85°.【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方位角的概念,根据方位角的概念,画图正确表示出A,B的方位,注意东南方向是45度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计算: 4时15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答案与解析】解法一:如下图,设4时15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α(注:夹角指小于180°的角),时针转过的角度为:30°×4+0.5°×15,分针转过的角度为:6°×15,所以∠α=30°×4+0.5°×15-6°×15=37.5°.解法二:如上图,∠AOC=30°×1=30°,∠BOC=0.5°×15=7.5°.所以∠AOB=37.5°.即4时15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37.5°.【总结升华】求钟表中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利用时针与分针的每分钟转速求解,比如解法一;第二种方法直接根据图形求夹角,如解法二.。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7 角的和与差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7角的和与差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7节“角的和与差”是学生在掌握了角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角的和与差来表示和计算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角的知识,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角的定义和一些基本概念。
但是,对于角的和与差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角的和与差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他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以及角的和与差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角的和与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以及角的和与差的概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角的和与差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角的和与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角的和与差的概念。
2.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角的和与差的理解。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采用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在总结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2.准备教学课件,进行角的和与差的演示。
3.准备练习题,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个房间的平面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角。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物演示或者课件展示,呈现角的和与差的概念。
解释角的和与差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角的和与差的理解。
可以让学生用纸折出不同的角,然后进行组合,观察角的和与差的变化。
2.5 角和角的度量 课件(共27张PPT)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角度的换算
角
定义
表示方法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1) 将 14.28°用度、分、秒表示;
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 60.
知3-练
感悟新知
解: 先把 18″化成分, 18″= () ′× 18 = 0 .3′,5 7′+ 0 . 3′= 5 7 . 3′.再把 57 . 3′化为度, 57.3′= () °× 57 . 3 = 0 . 955 ° ,所以 45 ° 57′ 18″= 45 . 955 ° .
B
感悟新知
知3-讲
知识点
角的度量与单位换算
3
1. 度量角的方法 度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用量角器(图 2.5-4)量角的步骤:(1) 对中(角的顶点对准量角器的中心);(2) 重合(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零度刻度线重合);(3) 读数(读出角的另一条边所指向的度数) .
感悟新知
知3-讲
2. 角的度量单位 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 . 把一个周角 360 等分,每一份就是 1 度的角,记作 1 ° ;把 1 度的角 60 等分,每一份叫作 1 分的角,记作 1′;把 1 分的角 60等分,每一份叫作 1 秒的角,记作 1″ .
“动”态的观点
角可以看作是一条射线绕着其端点从一个位置旋 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起始位置的射线叫作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作角的终边
感悟新知
知1-讲
特别解读1. 构成角的要素是顶点、两边,且两边都是射线 .2. 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 两边张开的幅度有关.3. 平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但不能说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周角的两边重合形成一条射线,但不能说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4. 在不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初中阶段我们说的角都是小于平角的角.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 图形的认识 角的度量及计算
1
1
60
60
感悟新知
知2-讲
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把一个周角分为360等份,每 一等份叫做1度,记做1°;把1°的角分成60等份, 每一等份叫做1分,记做1';再把1'的角分成60等份, 每一等份叫做1秒,记做1".即1°=60',1'=60",1'= ()°,1"=() '.
感悟新知
2.两个锐角的和() D A.一定是锐角B.一定是直角 C.一定是钝角D.可能是锐角、直角或钝角
知1-练
分析:两个锐角的和有多种情况,如20°+30°=50°, 和为锐角;30°与60°的和为直角;70°与 80°的和为150°是钝角.故选D.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角的度量及换算
知2-导
我们知道,可以用“度”(1度等于周角的)来1度量角.
1
1
60
60
感悟新知
知2-讲
要点精析 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为度、分、秒,这种角的度量 制叫做角度制,除角度制外,角的度量制以后还要 学弧度制、密位制等.
感悟新知
例2 用度、分、秒表示54.26°. 解:54.26°=54°+0.26°. 又0.26°=0.26×60'=15.6'=15'+0.6', 而0.6'=0.6×60"=36", 因此,54.26°=54°15'36".
2.如果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两个角的度敦的差,那么这个角 就叫做另两个角的羞.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图形的初步知识6.7角的和差学案(有答案)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图形的初步知识6.7 角的和差【知识清单】1.两个角的和:一般地,如果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两个角的度数的和,那么这个角就叫做另两个角的和;2.两个角的差:一般地,如果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两个角的度数的差,那么这个角就叫做另两个角的差.3.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4.角的三等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的两条射线,如果把这个角分成三个相等的角,这两条射线就叫这个角的三等分线.5.角的四等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三两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四个相等的角,这些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四等分线.6.同样也可以定义角的五等分线,角的六等分线,角的n等分线.【经典例题】例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锐角相加一定是直角B.比锐角大的角一定钝角C.钝角与锐角的差一定小于直角D.钝角与直角的差一定是锐角【考点】角的和差与角的大小比较.【分析】根据钝角、直角、锐角的定义:锐角是大于0°小于90°的角;钝角是大于90°小于180°的角;直角是等于90°的角;据此解答即可.【解答】A、两个都大于45°的角相加大于直角,故A错;B、比锐角大的角也可能还是锐角,故B错;C、如175°的角与1°的角的差一定大于直角,故C错;D、钝角与直角的差一定小于直角,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钝角、直角和锐角的定义,理解和掌握钝角、直角、锐角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例题2、将长方形ABCD沿DE折叠,使点C恰好落在AB边上一点F,若∠ADF=58°,则∠FDE 的度数为.【考点】角的计算;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先根据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得出∠ADC=90°,再由∠ADF=58°求出∠FDC的度数,由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DC=90°,∵∠ADF=58°,∴∠FDC=90°-58°=32°,例题2图∵由折叠可知DE 是∠FDC 的平分线, ∴∠FDE =21∠FDC =16°. 故答案是∠FDE =1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的和差以及角的计算,熟知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图形翻折不变性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夯实基础】1.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是是( )A .∠AOB +∠COB =∠AOD -∠DOC B .∠DOB +∠AOC =∠DOA +∠COB C .∠DOB +∠AOC -2∠COB =∠AOD D .∠AOD -∠DOB =∠AOC -∠COB 2.如图,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 .∠B =∠ABD =∠C B A B .∠C =36° C .∠ADB +∠ADC =180°D .∠α+∠β=∠A3.已知∠AOB =56°,从∠AOB 的顶点O 引一条射线OC ,使∠AOC =18°,则∠BOC 的度数 为( )A .38°B .74°C .38°或74°D .无法确定4.如图所示,点A ,O ,B 在同一直线上,OD 平分∠AOC ,OE 平分∠BOC ,则∠DOE 为( )A .锐角B .直角C .钝角D .平角 5.(1)如图,∠BOD =∠COE =Rt ∠,则∠1______∠2(填“>”“<”或“=”) . (2)已知OC 是∠AOB 的三等分线,若∠AOC =32°,则∠AOB 的大小为 .6.(1)如图,已知∠AOC 直角, ∠COB=38°, ,则∠BOD =_______°. (2)如图所示,OC 是∠AOD 的平分线,OB 平分∠AOC ,且∠COB =23°,则∠AOD 的度数为 .第1题图第4题图第2题图第5题图(1)7.如图,已知∠AOD =120°,∠AOC 是直角,OB 为∠AOD 的平分线,根据图形填空:解:(1)∵∠AOD =120°,∠AOC = °, ∴∠DOC =∠AOD - = ∵OB 平分∠AOD ,8.已知∠α,∠β,∠γ,用量角器作一个角∠AOB ,使∠AOB =29.如图∠BOC =4∠AOC ,OD 平分∠AOB ,(1)若∠COD =33°,求∠AOB 的度数.(2)请画出∠BOD 的角平分线OE ,∠DOC 的角平分线OF , 试猜想∠EOF 与∠AO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提优特训】10.如图,∠AOB =3∠BOC ,∠AOD =8∠BOC ,若∠DOC =60°,则∠BOC 的度数为( )A .10°B .15°C .20°D .25°11.若∠AOB 是平角,射线OC 将∠AOB 分为∠AOC 与∠COB 两个角,若∠∠AOC ,射第12题图 第10题图第7题图第6题图(2)第8题图第9题图线OD 是∠AOC 的平分线,则∠COD 的度数为( ).A .67.5°B .72.5°C .78.75°D .79.5°12.如图所示,射线OB 、OC 、OD 在∠AOE 的内部,若∠AOE =75°,∠BOD =28° ,则图中所 有角的和为( )A .300°B .356°C .360°D .无法求出13. 如图所示,OD ,OC 是∠AOB 的任意两条射线,OP 平分∠AOC ,OQ 平分∠BOD ,若∠POQ =α,∠DOC =β,则表示∠AOB 的代数式是( )A .2α-βB .α-βC .α+βD .以上都不正确14.(1)已知∠AOB =90°,射线OC 平分∠AOB ,射线OD 平分∠BOC ,射线OE 平分∠AOD ,则∠COE 的度数等于 .(2)若∠AOC =∠BOD =90°,∠AOD =130°,则∠BOC 的度数为 .15.(1) 如图,将长方形纸片的角A 、E 分别沿着BC 、BD 折叠,则∠CBD = . (2) 如图是3×3网格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1+∠2+∠3+…+∠7+∠8+∠9的和16.射线OE 在∠AOB 的内部,下列四个式子中:① ∠AOE =∠EOB ;②∠AOE +∠EOB =∠AOB ;③∠AOB =2∠BOE ;④∠AOE =12∠AOB ;⑤∠BOE :∠AOB =1:2.能判断OE 是∠AOB 的平分线的是 (填序号). 17.已知∠AOB 是Rt ∠.请回答下列问题:(1) 如图(1),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 ,直接写出∠DOE 的度数为 . (2) 如图(2) 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 ,若∠BOC =40°,猜想∠DOE 的度数为 .(3)试问在(2)的条件下,如果将题目中∠BOC =40°改成∠BOC =α(锐角),其他条件不变,你能求出∠DOE 的度数吗?若能,请你写出求解过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8.如图(1)所示,将一副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重合在点O 处.(1)①∠AOD 和∠BOC 相等吗?说明理由.②∠AOC 和∠BOD 在数量上有何关系?说明理由.(2)若将三角尺AOB 绕点O 旋转到第13题图第15题图(2)第15题图(1)第17题图(1)第17题图(2)如图(2)的位置.①∠AOD 和∠BOC 相等吗?说明理由.②∠AOC 和∠BOD 的以上关系还成立吗?说明理由.19.已知∠AOB =42°20.已知∠AOB =(n +1)°,在∠AOB 的内部引n 条射线分别为OA 1,OA 2,OA 3,…,OA n -1,OA n ,依据要求回答问题: (1)°. (2)°. (3)°. ……(4) °.【中考链接】21.(2019•模拟) 把一副三角尺按如图2所示拼在一起,则∠ACB 等于( ) A .70° B .90° C .105° D .120°22.(2019•模拟)如图所示,将长方形ABCD 沿AE 折叠,点D 落在长方形ABCD 的内部点F 处,若∠CEF =76°,则∠AED 的大小是 .第18题图(1)第18题图(2)第20题图第21题图第22题图23.(2019•模拟) 如图,已知∠AOB=m度,OA1平分∠AOB,OA2平分∠AOA1,OA3平分∠AOA2,OA4平分∠AOA3,…,OA n平分∠AOA n-1,则∠AOA n的度数为___度.第23题图参考答案1、C2、D3、C4、B5、(1) = (2) 96°或48°6、(1) 26 (2) 92°10、C 11、C 12、B 13、A 14、(1) 11.25°(2) 50°或130°14、(1) 90°(2) 405°、9×45°15、(1) 不变 (2) < 16、①③④⑤ 21、D 22、52° 23、n 21m 7.如图,已知∠AOD =120°,∠AOC 是直角,OB 为∠AOD 的平分线,根据图形填空:解:(1)∵∠AOD =120°,∠AOC = 90 °, ∴∠DOC =∠AOD -∠∵OB 平分∠AOD ,8.已知∠α,∠β,∠γ,用量角器作一个角∠AOB ,使∠AOB =2作法1:如图(1)①用量角器量得∠α=25°,∠β=40°,∠γ=120°,所以2∠α=50° ②作射线OA .③用量角器作射线OB ,使∠AOB =50°.④用量角器在∠AOB 的外部以射线OC 为边作射线OC ,使∠BOC =20°. ⑤用量角器在∠AOC 的内部以射线OA 为边作射线OD ,使∠AOD =40°.∠DOC =30°23.作法2①用量角器量得∠α=25°=40°,∠γ=120°, 所以. 第8题图(2)第8题图②作射线OA .③用量角器作射线OB ,使∠AOB =30°.∠AOB =30°. 9.如图∠BOC =4∠AOC ,OD 平分∠AOB ,(1)若∠COD =33°,求∠AOB 的度数.(2)请画出∠BOD 的角平分线OE ,∠DOC 的角平分线OF ,试猜想∠EOF 与∠AO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1)∵OD 平分∠AOB ,∴∠BOD =∠AOD =∠AOB , 设∠AOB =x , 则∠BOD =∠AOD =∠AOB =∵∠BOC =4∠AOC , ∴∠AOC =∵∠AOD -∠AOC =∠COD =33°. . 解得x =110°,∴∠AOB =110°. (2)结论:∠EOF =2∠AOC . 理由:设∠AOC =y , 则∠AOB =5y ,∠BOC =∠AOB -∠AOC =4y , ∵OE 平分∠BOD , ∴∠EOD =∠BOD . ∵OF 平分∠DOC , ∴∠DOF =∠DOC . ∴∠EOF =∠EOD +∠DOF =∠BOD +∠DOC ) ∠BOC =2y ∴∠EOF =2∠AOC . 17.解:第9题图第9题图(1)∵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 ,∠AOB =90°, ∴∠DOC =21∠COB , ∠COE =21∠COA , ∴∠DOE =∠DOC +∠COE =21∠BOC +21∠COA =21(∠BOC +∠COA ) =21∠AOB =45°; (2)∵∠AOB =90°,∠BOC =40°,∴∠AOC =∠AOB +∠BOC =90°+40°=130°. ∵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 , ∴∠COD =∠DOB =21∠BOC =20°,∠COE =21∠AOC =65°, ∴∠DOE =∠COE -∠COD =65°-20°=45°. (3)∵∠AOB =90°,∠BOC =α, ∴∠AOC =90°+α,∵OD 、OE 分别是∠BOC 、∠AOC 平分线, ∴∠COD =∠DOB =21∠BOC =2α,∠COE =21∠AOC =45°+2α, ∴∠DOE =∠COE -∠COD =45°+2α-2α=45°. 18.解:(1)①∠AOD =90°+∠AOC∠BOC =90°+∠AOC , ∴∠AOD 和∠BOC 相等.②∵∠AOC +∠AOB +∠BOD +∠DOC =1个周角, ∴∠AOC +90 +∠BOD +90 =360°. ∴∠AOC +∠BOD =180°; (2)①∵∠AOD =90°-∠BOD ,∠BOC =90°-∠BOD , ∴∠AOD 和∠BOC 相等. ②成立.第18题图(1)∵∠AOC +∠BOD =∠AOB +∠BOC +∠BOD =∠AOB +∠DOC =90°+90°=180°, ∴∠AOC +∠BOD =180°.19.已知∠AOB =42°解:根据题意可以作出图(1)与图(2)的两种图形. 由图(1)设∠BOC =x °, ∵∠AOB =42°=∠AOC +∠COB ,+x =42, 解得,x =12°.由图(2)设∠BOC =x °,则∠AOC =(x +42) °, ∴x =, 解得,x =28°.∴∠BOC 的度数的为12°或28°.20.已知∠AOB =(n +1)°,在∠AOB 的内部引n 条射线分别为OA 1,OA 2,OA 3,…,OA n -1,OA n ,依据要求回答问题: (1))°. (2))°. (3) 第19题图(2)第19题图(1)第20题图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图形的初步知识6.7角的和差学案(有答案) 11 / 11 ……(4)23.(2019•模拟) 如图,已知∠AOB =m 度,OA 1平分∠AOB ,OA 2平分∠AOA 1,OA 3平分∠AOA 2,OA 4平分∠AOA 3,…,OA n 平分∠AOA n -1,则∠AOA n 的度数为 度. 解:∵∠AOB = m ,OA 1平分∠AOB ,∴∠AOA 1=21∠AOB = ∵OA 2平分∠AOA 1,∴∠AOA 2=21∠AOA 1m ,同理∠AOA 3=81m =∠AOA 4……∴∠AOA n第23题图。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角的和与差 角的和与差
课堂小结
角的和与差 角的和与差 角的平分线
角的互补与互余
课后作业
AC
21
解:∠1+ ∠2= 103°24′28″+ 30°54 ″ O
B
=133°24′82 ″
=133°25′22 ″
103°24′28″ + 30° 54 ″
133°24′82 ″ (82 ″=1′22 ″) 所以 ∠1+ ∠2= 133°25′22 ″
∠1一 ∠2= 103°24′28″- 30°54 ″
例7 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2倍多12°,求这个 角的度数.
解:设这个角的度数为x°. 所以它的补角为(180-x)°, 它的余角为(90-x)°, 依题意,得 180-x=2(90-x)+12.
解方程,得 x=12. 答:这个角的度数为12°.
当堂练习
1.如图,点O在直线AB上,若∠1=40°,则∠2的 度数是( C )
又因为OC是∠BOD的平分线,
30.17° 60.34°
29.66°
所以
∠COD= 12∠BOD=
1× 2
60.34° = 30.17°.
因此,∠COD 的度数为 30.17°.
6.已知一个角的余角是这个角的补角的
1 3
,
求这个角的度数
解:设这个角为x°,
则这个角的余角为(90-x)°,
补角为(180-x)°. 根据题意,得 90 - x = 13(180 - x), 解得 x = 45 .
连一连
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余角?
15o
24o
46.2o
75o
66o
43.8o
4
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一个180°,那么说这两个角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复习专题十 角的和与差
专题十角的和与差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角的和与差,并会作出两个角的和与差。
2、理解角平分线定义,会用等量关系表示角平分线及进行相应的计算。
二、知识点梳理1、角的概念角的静态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边。
角的动态定义: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起始位置旋转到终止位置所成的图形。
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
注意①角的两边是射线,没有特别说明时,我们所说的角是小于平角的角。
②平角和周角都是角,射线和直线都是线,是不同的图形,不能说“平角是直线”或“直线是平角”,也不能说“周角是射线”或“射线时周角”。
方法确定图形中角的个数的方法:(1)先确定图形中的关键点(边与边的交点);(2)分别确定以各关键点为顶点的角的个数;(3)以各关键点为顶点的角的个数的和就是图形中的角的总个数。
2、角的表示方法(1)当以某个点为顶点的角仅有一个时,可用表示其顶点的一个大写字母及符号“∠”表示,如图①所示,记作∠O。
(2)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图②所示,记作∠AOB。
注意要把表示顶点的字母写在中间,另外两对分别在角的两边。
(3)用一个希腊字母(α,β)加弧线表示,如图③所示,记作∠α。
(4)用一个阿拉伯数字加弧线表示,如图④所示,记作∠1。
方法同一个顶点有多个角的表示方法:(1)确定顶点字母;(2)“∠”加上三个大写字母,顶点字母写在中间(当顶点处的角不唯一时,通常采用这种方法)。
3、角的度量及换算度量角的单位除了度以外,还有分、秒,与计量时间的时、分、秒一样,都是六十进制,即1°=60′,1′=60″。
注意:大变小乘进制,小变大除进制。
方法:进行角的加减乘除运算,遇到加法时,先加再进位;遇到减法时,先借位再减;遇到乘除时,先乘再进位;遇到除法时,先借位再除。
特别注意角度是60进制的。
4、数角的个数的方法:数角的个数与直线上数线段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有规律,有次序地去数,做到不重不漏。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7 角的和与差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7角的和与差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围绕角的和与差展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角的和与差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角的和与差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和与差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基本概念和平行线的性质,对图形的变换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角的和与差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角的和与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角的和与差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角的和与差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角的和与差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和与差的计算方法。
2.难点:角的和与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例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通过实例教学,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角的和与差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角的和与差的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计算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角的概念和平行线的性质。
例如:“什么是角?角有哪些性质?平行线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回答问题,复习相关知识。
2.呈现(15分钟)展示角的和与差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展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内角和是否相等。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和与差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角的和与差的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多边形,让学生计算它的内角和。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角的和与差的计算方法。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和与差)课件
2、已知∠α和∠β互补,且∠α比∠β大70°,则∠α=__1_2_5_°_,∠β =___5_5_°__. 3、一个角的余角是补角的三分之一,则这个角的度数为____4_5__°_.
随堂练习
4、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OC是∠AOB的平分线,∠COD =
如图,如果∠AOC=∠DOB,那么∠AOD与∠COB相等
吗?说明理由.
A
因为 ∠AOC=∠DOB,
C
所以 ∠AOC + ∠COD =∠DOB + ∠COD , O D
所以 ∠AOD =∠COB. B
探究2
如图,如果∠AOB=82°,OP是∠AOC的平分线,OQ是∠COB的 平分线,请指明∠POQ的度数,说明理由。
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余角性质
若∠1与∠2,∠3都互为余角,∠2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分析:∠1与∠2和∠3都互为余角, 那么∠2=90°-∠1,∠3=90°-∠1 所以∠2=∠3 由此,我们得到关于余角的一个性质:
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
基础巩固
1、一个角比它的余角大18°22′,则这个角的补角的度数为( B)
2
1
这样的两角还 是互为补角吗?
补角是表示角度的数量关系,
与位置无关。
对比
相同点 不同点
互余
互补
都是表示角度的数量关系,与位置无关
两角互余,和为90° 两角互补,和为180°
补角性质
∠1与∠2,∠3都互为补角,∠2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分析:∠1与∠2和∠3都互为补角, 那么∠2=180°-∠1,∠3=180°-∠1 所以∠2=∠3 由此,我们得到关于补角的一个性质: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课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数学课本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第三节。
二)教材分析《角的比较与运算》第一课时是初中数学课本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第三节,角的比较、角的和与差、角的平分线,这三个内容是本章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后续学习图形与几何必备的基础。
比较两角的大小是本节知识的起点,角的和与差是问题的延伸,等分问题又是角的和与差的特殊化,这三个知识点相互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而且与生活息息相关。
三)学情分析在前面已经学过线段的大小比较、线段的和与差,线段的中点,本节课可以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便于理解与掌握。
这是学生的有利条件。
然而学生处于几何的启蒙阶段,如何正确的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综合描述所研究的对象将是他们的难处。
四)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对教材的剖析与学生的分析,我确立了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2、学生经历“观察——对比——归纳”的学习过程,培养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能力及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通过对角大小的比较,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形象直观美,向学生渗透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优化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角平分线的定义难点:角的加减运算,角的平分线的运用六)教学具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大课堂练习密度,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与教具。
二、说教学法教法:学生在前面学习过线段的大小比较,线段的和与差,线段的中点基础上,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学法: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他们已掌握的操作方法和方式,结合“观察、比较、操作、发现”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利用知识的迁移,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三、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以登山的情景导入新课,学生在选择登山路径的过程中,若考虑路径的长短,则是对线段的大小比较,若是考虑坡度的陡与缓,则是对角的大小比较。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角的和与差
1.如图,已知∠1+∠3=90°,∠2+∠3=90°,∠1+∠4=90°, 请写出∠1,∠2,∠3,∠4中的等量关系,并试着说说理由.
解:∠1=∠2,∠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 理由:因为∠1+∠3=90°,∠2+∠3=90°, 所以∠1=∠2. 因为∠1+∠3=90°,∠1+∠4=90°,所以 ∠3=∠4(同角的余角相等).
(1)如图,图中都有哪些角? AOC, COB, AOB
(2)这些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AOB AOC COB AOC AOB COB COB AOB AOC
学生活动三【角的平分线】 在∠AOB的内部做射线,有没有特殊的线?特殊的原因?
角的平分线定义: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 等的角,那么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学习难点:余、补角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线段可以比较长短,可以进行线段的和差运 算;类似地,角可以比较大小,也可以进行角的 和差运算,那么如何进行和差运算呢?
学生活动一【三角板拼角】
你们能用手中三角板拼出哪些角度的角?如何拼的? 拼出的角如何表示?小组合作完成,汇报展示.
学生活动二【角的和与差】
如图,在∠AOB的内部做射线OC,思考下列问题:
学生活动四【探究角的基本模型】
1.如果∠AOC=∠DOB ,那么∠AOD与 ∠COB相等吗? 说明理由 .
2.如图: 已知OP是∠AOC 的平分线 , OQ是 ∠COB的平分线。 (1)已知∠POC=21 °,求∠AOC的度数。 (2)已知∠BOC=40 °,求∠COQ的度数。 (3)∠AOB=82 ° 请指明∠POQ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和差》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运用生活化的情景创设,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角的和差知识。例如,通过校园里的角、教室里的角等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对角的概念的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动态图、实物模型等,展示角的和差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视觉、触觉等多方面感知角的和差,提高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会从角的和差的概念入手,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和动态图展示,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两个角相加和相减的过程。接着,详细讲解角的和差的计算方法,如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的概念及其应用。在讲解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2. 问题导向,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案例中,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角的和差知识。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在本案例中,小组合作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在每个环节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角的和差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借鉴。此外,我还将给予学生及时、具体的反馈,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所在,提高学习效果。
在反思与评价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形成独立见解。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不断提升自己的几何素养。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2、7角的和与差
你能用三角板拼出一些特殊角吗?
探究:
利用三角尺 还可以画出哪 些度数的角?
75°
15°
30°、45°、60°、90°、15°、75°、 105°、120°、135°、150°、 180°
(15的整数倍)
动动手,画一画。
• 画出一个角的顶点任意画一条射线 OM和ON,并记为∠AOM=∠1,∠BOM=∠2,∠CDN=∠3, ∠EDN=∠4。观察这两个角个图形有什么发现。
二、提问答疑,理解定义
(1)定义中的“互为”一词如何理解?
(2)互补、互余的两角是否一定有公共顶点或公共边?
(3)∠1和∠2互补,除用符号语言表示为∠1+∠2= 180°外,用符号语言还可以表示为 ∠1= 180°- ∠2或 ∠2= 180°- ∠1
三、反馈练习
1、抢答
(1)若∠1与∠2互补,则∠1+ ∠2=_______1_8. 0°
B
4
3
D 90°
E
发现:∠1+∠2= ∠AOB= 180° , ∠3+∠4 =∠CDE= 90°
一、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 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 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 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 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5° 42° 62°23` 78°23`8``
α的余角
85° 48° 27°37` 11°36`52``
α的补角
175° 138° 117°37`
101°36`52``
3、看图回答:
D
C
A
O
B
(1)图中互余的角是___∠_A_O_D____与___∠_D_O_C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和与差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关于数学角的和与差的知识点
1、角的组成: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2、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跟角的开口大小有
关系:角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3、角的分类,按照角的大小可以分成: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本学期不需要掌握,孩子知道即可,课上讲过)
4、锐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也就是:锐角<90°(角的度数不要求掌握,了解即可)
直角:度数是90°的角叫直角,也就是:直角=90°。
钝角:比直角大比平角小的角叫钝角,也就是:90°<钝角<180°是否标出顶点和边要看题目具体要求。
6、做题时,如果具体到某个角上,一定要用∠1∠2∠3等表示,不能只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