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独立问题意识与解决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独立问题意识与解决能力的培养
作者:徐永德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4年第02期
摘要:小学生独立问题意识与解决能力是学习小学语文的基础素质之一,它们不可分割,却在良性的循环中彼此互为因果。这种意识和能力的统一,对小学生语文主动学习起到了引导性的作用,引领着他们积极地思考与探究,把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疑难积累并自我化解,实现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与自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独立问题意识;解决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6-0053-02
新课改要去培养确立小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意在激活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教师基本方法指导与难点知识点拨下,实现他们的自我学习自我进步。其中,小学生的独立问题意识和解决能力,起到了关键性自我激发与引导作用,实现小学生内驱学习与探究,成为他们运用各种学习手段与资源的基础之一。
一、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生独立问题意识与解决能力的培养意义
小学生的身心成长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与学习能力的阶段性,只有在有意识地科学地培养下,让他们的这种意识与能力随着其语文知识的积累与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同步提高,才能实现相互助推的内驱成长。
1.培养语文自学能力。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小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思考习惯直接地决定着其学习效率,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进度。但在传统教法下,教师讲学学生听,学生没有学会的知识教师会再补充,还没有掌握的知识教师会呈现答案,由此,会无形中养成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依赖性与惰性,他们不愿意思考,不会思考。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中,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质疑,在不断地疑问探索中去提问、思考、分析与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如图片、多媒体等来展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服饰等,由此激活小学生对不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异性的独立问题意识,进而围绕着对少数民族特色的了解,去依靠自我来寻找其中的区别,带着这些学习需要产生的问题,会让他们逐渐树立独立问题意识,解决能力也会随着问题产生与不断解决而提高。如利用各种媒体来搜索相关的资料,通过朗读课文来体验民族小学的美与民族之间团结、繁荣的美。
2.培养知识独立探析能力。由于语文本身的特点,充满趣味性且知识性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创新小学语文的情境,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娱乐性与探索性等特点的氛围中去体验独立探析的快乐。由此,在长期的训练与学习成果的巩固中,让小学生养成独立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时,由于其和生活中的知识运用密切性,教师可以直接创设生活中的场景,通过牧童不惧权威指出斗牛尾巴的方向,与画家的谦虚谨慎态度,让小学生独立学习观察探析,掌握个人学习成长的技巧,以及理解“浓墨涂抹”和“轻妙淡写”的绘画技法。在学生掌握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高难度,让他们继续针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培养他们通过独立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来提高独立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生独立问题意识与解决能力培养路径
小学生语文独立问题意识与解决能力的培养,并不能作为小学生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占据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需要教师创新地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展开适用,既要起到推波助澜的推动作用,也要作为教学内容适时地得到展开。
1.课堂学习中个人疑难知识展示与解决。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基础不同,在小学语文中所呈现的疑难点就有着较大差别。因而,教师要在顾全班级大局的情况下适当参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他们的适时指导,帮助他们在疑难知识展示中确保他们问题解决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文章中的13个生字与“燥热、融洽”等八个生词,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意义的理解与运用等都属于疑难知识点,只不过学生个人呈现疑难的生字与生词数量不同。因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个人疑难展示与个人解决环节,让小学生在这种智慧集中式的发挥中,实现问题的独立发现与疑难的独立解决,并以此来激活他们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学会整理自己提出的问题,如按照难度整理,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开,有针对性地展示。由此,随着他们问题解决进行,各种疑难点也实现了逐渐的突破。
2.教学重难点知识解决。在小学生具备一定语文知识与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他们能够根据教材内容的学习进度,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种突破活动。尤其是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组织小学生自我突破掌握,在教学实践中是常用的方式方法。若能在教学常规方法中,有机运用小学生独立质疑和解决活动,将会极大地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重点知识的突破与练习都化作他们的主体性活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金钱的魔力》时,针对教材学习中人物的性格、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难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从自己熟悉的人物刻画开始,让他们先树立性格不同造成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神态不同的问题意识,继而去理解表达对人物形象及其刻画方法。由此,去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对中外名著的典型人物刻画去独立作出问题归类性的总结,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人物遭遇中去探析人物形象背后的深刻社会意义。
3.课外疑难发现与课堂解决展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乃至学校教学的有益且必须的补充。针对小学语文的课外学习,主要表现为两类:第一类,是语文知识课外补充性的学习,这种情况主要是小学生根据教师或者家长的指导,采用与教材配套的某个教辅资
料,实现补缺补差性的补习学习。在这种训练性的课外学习中,他们会在练习中遇到很多疑难题目,尽管家长或学生自己能根据答案或思考获得相对标准答案结果,但有些问题解决的因果关系却难以理解,小学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积累所发现的疑难。第二类,是在课外兴趣阅读中,会遇到很多不懂的知识,且会因为阅读书籍或文章的所属学科种类的不同,其疑难知识也会越来越多,如小学生阅读中遇到物理学知识、化学知识或生物学知识等。因而,教师要鼓励小学生积极地利用课堂时机展示这些疑难。当然,教师要注意掌握好课外疑难展示的原则:其一,注意与课堂教学内容关联性,如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可以引导学生展示那些关于植物生长的疑难知识,如其他植物的生长习性、开花季节、花的颜色、对土壤酸碱的要求等。其二,注意内容数量与占用的时间,即展示的内容不宜过多,避免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影响了教学。在这样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解决探析活动,激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实现智慧集中式的问题解决。
小学生独立问题意识和解决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必须结合教材内容,根据个人教法特点展开,不能盲目运用,也不能不运用。因而,要根据时机,或转化为内容,或转变为方法,或创设为过程。
参考文献:
[1]孙平.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2,(4).
[2]吕惠芳.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学习”的探究[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0,(8).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