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第三章_相互作用(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人教版)
考试的要求:
Ⅰ、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Ⅱ、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
要求Ⅰ: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素、静摩擦力、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要求Ⅱ:力的合成、力的分解。
知识构建:
新知归纳: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对物的作用。
2、力的相互性: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①直接接触②不直接接触
4、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力的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牛)。
5、力的三要素: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若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变化。
●力的作用效果
①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例如用脚踢足球时,用力的大小不同,足球飞出的远近不同;用力的方向不同,足球飞出的方向不同;击球的部位不同,球的旋转方向不同。
●力的示意图
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这是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力的分类
1、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分类
①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分子力等。
②效果力:支持力、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等。
2、按作用方式可分为接触力(如支持力、压力等)和场力(如重力等)。
3、按研究对象可分为内力和外力。
4、按力的关系可分为:共点力、共面力、平行力、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也叫重量,常用符号G表示。
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其本质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②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重力与运动状态和接触面均无关。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3、重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共同决定
①在同一地点,重力G与质量m成正比;同一物体,在不同地点所受的重力可能不同,不过这种差异很小,一般在地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可认为其重力大小恒定不变。
②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是G=mg.式中m是物体的质量,单位用kg;g是一个与地理位置有关的量,反映地球对物体作用力的强弱。通常情况下(g=9.8N/kg,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③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测出。其依据的原理是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作用的相互性: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或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二、弹力
●形变:
1、定义:物体的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叫形变。形变产生的原因是受到了外力作用。任何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只是形变的明显程度不同。
2、形变的分类
从形变可否恢复原状分:①弹性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如弹簧、钢条在通常情况下发生的形变都叫做弹性形变。
②塑性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如保险丝、橡皮泥等发生的形变都叫做塑性形变。
●弹力
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力的产生条件:①物体直接接触;②发生形变。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存在弹力,取决于是否存在形变。有些物体形变明显,如弹簧的伸长或缩短,很容易判断出是否有弹力;有些接触物体间形变不明显,判断有无弹力可用假设法。即假设把相接触的某个物体撤去,看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有无改变:若无改变,则无弹力作用;若发生改变,则有弹力存在。
3、弹力的方向是从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随之消失。
5、胡克定律表示:F=kx;式中F为弹力大小;x为弹簧伸长(或缩短)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6、弹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接触处的受力物体上。
三、摩擦力
●摩擦力
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并且和运动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
1、产生:两个物体满足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②接触面粗糙;③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跟滑动摩擦力条件的区别是:大小——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 max 之间0<F≤F max;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3、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受力物体上。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比较
●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