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七年级生物下册 3.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_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概述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通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4、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5、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6、通过对肺内气体交换的学习,意识到环境保护对人体自身而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
气体的扩散作用。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 教案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和氧气在肺泡与血液之间是怎样流动的?请同学们认真分析资料,讨论后作答。
学生认真分析资料,讨论后作答:因为存在浓度梯度,气体分子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行扩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扩散到肺泡内,氧气从肺泡内扩散到血液中。
教师点拨:二氧化碳从血液中进入肺泡内,然后随着呼气过程被排出体外。氧气从肺泡内进入血液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细胞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资料,理解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使学生体会呼吸的实质。)
七年级生物学科二次备课稿
章节课题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2.理解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知道外界氧进入人体血液的路线。
教学重点
知道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
知道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辅助手段
课本、学思练、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
2.肺泡的结构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肺泡结构图,总结肺泡结构的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总结肺泡的结构特点a.肺由很多肺泡组成b.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c.肺泡壁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组成。
教师小结;肺泡的这些结构使气体分子能透过肺泡壁和周围的毛细血管壁,从肺泡内进入到血液中,或从血液中进入肺泡内。
三.延伸与扩展
请同学们回忆细胞呼吸的原料和产物。
细胞呼吸使细胞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变化发生在细胞内的什么部位?学生认真回忆。作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细胞呼吸的原料是氧气和有机物,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细胞呼吸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这个变化主要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教案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材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这两个局部是有内在关联的统一整体,教学课时为2课时。
上节课已经完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教学,引导学生构建“肺通气〞的概念,学生能准确概括肺通气过程中的运动变化、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本节课将继续完成“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的教学,引导学生构建重要概念“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学生能够正确的说出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征、准确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准确概述概述呼吸的全过程。
关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材首先结合“想一想,议一议〞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气体成分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要说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怎样发生的,首先要介绍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
结合图片、文字材料,分析讨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肺泡中的氧进入了血液,那么这些氧怎样运输到全身各处?教材在本节并未解释这一问题,而是在旁栏用思考题引导学生先思考,为下一章的学习埋下伏笔。
原实验教材在这一节安排了实验“测量胸围差〞予以删除,在实验版教材中本章安排的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也予以删除,原来在该删除节之后的“科学·技术·社会〞栏目,其内容和现在的第二节知识内容关联较紧密,故予以保存并放在本节最后。
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说出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征;〔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3〕概述呼吸的全过程。
2.技能方面通过资料分析,提高提取信息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社会、自然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主动的学习态度及健康的合作精神。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二)》优秀教学案例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模型演示,成功创设了生动的情景,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肺泡的结构特点和气体交换过程。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问题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二)》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生物学科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其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二)》是一节重点讲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的课程。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一内容较为抽象,需要教师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提问:“你们知道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吗?”、“呼吸道和肺的功能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肺等器官的功能和特点。
2.重点讲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包括肺泡的结构特点、气体交换的过程等。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展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小组合作:本节课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反思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使学生在反思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教师的评价也能够给予学生及时、准确的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生物优秀教学设计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第二课时)》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三章第二节和第四章第三节部分内容的重新整合,这节课内容将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和后面学习的血液循环紧密联系起来,再进行深入加工,将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一并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对比、理解。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自学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等有关内容。
经过初中的生物学习,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描述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制作、演示和动手操作,实现体验、感知、实践、参与。
以此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
3、情感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生物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制作模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四、重点、难点定位1)教学重点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及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两个重要方面,是本节课的重点。
2)教学难点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及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五、教法学法教法:问题导入、探索发现、模型演示、推理、总结学法:观察、操作、体验、归纳、思考、探索、交流、反思参与学习六、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一、肺泡处气体交换二、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三、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呼吸)四、总结七、教学反思(1)分组合作制作模型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演示,相互交流,增加合作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和对未知事物探究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锻炼学习能力,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知识基础,同时真正落实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一个客观的、有形的生理现象,但受现有条件的限制,无法将其显现出来,学生看不见,摸不着。
七年级生物下册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 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二课时肺泡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材分析】
关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材首先结合“想一想,议一议”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要说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怎么发生的,首先要介绍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
教材在这里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呈现肺泡与毛细血管结合的结构,介绍了气体交换是如何进行的。
【教学目标】
1.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2.通过分析资料等活动,培养学习分析的能力。
3.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难点】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的结构: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扁平
的上皮细胞构成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
【教学反思】
在学生了解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认识氧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接下来,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回忆七年级上册学习的有
拓展提升: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及血液与组织细公式,血液循环进一步到达人体各器官的组织细胞,呼吸作用,碳,
关呼吸作用和线粒体的知识,将本节学习的气体交换的知识与呼吸作用的知识相结合。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共2课时)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共2课时)优秀教案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广东省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朱秋容【知识与技能】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2.概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了解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其原理。
2.通过分析“吸入气与呼出气”的数据比较,知道气体进入体内后,氧气被利用并产生二氧化碳。
3.通过分析肺泡的结构特点,了解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其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点1.外界气体如何进出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教学方法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的)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学生:(猜测并假设)(1)当肺变大时外界空气就进去了;当肺变小时,肺内气体就排出。
(2)当气体到达肺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发表看法,设置悬念)同学们敢于大胆猜测和设想,这种精神很好,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的假设是否正确,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讲授新课]教师:(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观看肺的动画片)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
教师:(让学生自己体会感觉)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肋骨如何运动?胸廓如何变化?学生:(让学生看肺的动画: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同时仔细体会感觉,研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当深深地呼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
七年级生物下册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7)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对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认识和关注。
(8)在家长的指导下,尝试在家中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肺功能测试仪等,观察和了解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一节关于《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来理解这个知识点。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1. 理解肺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2. 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3.理解呼吸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肺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难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肺泡模型
学生准备:
四、教学过程:
环节及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阅读教材P45想一想,议一议,分析呼出的气
体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增加的气体成分
是什么?是从人体内哪里来的?减少的气体
成分是什么?到人体内哪里去了?
分析数据,提出疑问
正文讲解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1、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阅读教材P47有关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内
容,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1、肺泡与毛细血管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适于
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如何进行?
3、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被
利用?通过什么过程利用?
4、在组织细胞里,二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
如何排出体外?
阅读教材
回答问题
尝试回忆
讨论交流
课堂小结
请描述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的大体过程。
达标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1)肺泡数目多
(2)肺泡外包绕着大量毛细血管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过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 4.3.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课稿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的第二节。
包括两部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原理过程比较抽象,仅凭学生已有的知识理解本课有挑战性。
另本节上承消化系统,后续循环系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这本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学情分析心理学基础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是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的一个过程。
而我所任教的几个班级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好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我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知识体系方面,学生先前学习的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等相关知识,并不能形成逻辑体系。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利用演示实验及直观教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 难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本节课划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这两个课时有内在的联系性。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涉及容积变化与气体压力的关系以及气流流动方向等物理学问题,学生缺少有关的知识储备。
还有学生对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缺乏形象直观的认识。
因此,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内容较多且较为抽象,特别是膈肌运动与胸廓变化的关系、容积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学生更是难以理解,如何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是我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是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呼吸时胸廓的变化,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二是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用直观教具建构学生直观知识。
如我为小组准备了演示装置,让学生通过活动、演示理解胸廓扩大,肺扩大;胸廓缩小、肺缩小;然后我还准备了注射器,让学生体验气体压力与容积的关系,帮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进一步转变为理性认识来突破难点。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刘玉梅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
1.概述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通过测量胸围差,阐述膈肌的运动,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有变化。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
通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
(二)能力
通过探究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二、重点和难点
外界气体如何进出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隔肌运动的模型
四、课时安排:1课时
师生总结归纳呼吸的全过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肺泡血液的气体交换)【教材分析】关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材首先结合“想一想,议一议”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要说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怎么发生的,首先要介绍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
教材在这里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呈现肺泡与毛细血管结合的结构,介绍了气体交换是如何进行的。
【教学目标】1.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2.通过分析资料等活动,培养学习分析的能力。
3.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难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肺泡的结构: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血液【教学反思】在学生了解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认识氧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接下来,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回忆七年级上册学习的有关呼吸作用和线粒体的知识,将本节学习的气体交换的知识与呼吸作用的知识相结合。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2020七年级生物下册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能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如何防止呼吸道疾病。
教学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析法、综合法
教学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们的
度不同说明
、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设置甲瓶?。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3.2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附导学案)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会描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等活动,会描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模型与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外界气体如何进入到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
【教学难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一样吗?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任务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1.体验:大家体验一把,双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有什么感觉?再深深的呼气,你又有什么感觉?2.探究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可以通过测量胸围差来进行。
(1)阅读教材P47-48实验“测量胸围差”完成下题。
测量胸围差之前,受测者要脱去外衣,取_____________姿势,双手自然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_____ 。
用软尺围绕受测者的胸廓,软尺在背侧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在胸前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先让受测者尽力深吸气,记录下_____________,再尽力深呼气,记录下_____________,计算两次长度的差数,测___次,求出______。
(2)学生3-4人一组测量胸围差。
3.阅读教材P48-49正文完成下题。
(1)胸围差与胸廓容积等同么?除胸廓的前后,左右径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胸廓容积的变化还和_____________有关。
(2)观察图Ⅳ-26“膈肌的运动”吸气时,膈肌______,膈顶部_______,胸廓的上下径________。
呼气时,膈肌______,膈顶部_______,胸廓的上下径________。
七年级生物下册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1.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2.通过分析资料等活动,培养学习分析的能力。
3.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难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吸入气体的过程及原理,那么气体到达肺部以后发生什么变化?又是如何到达全身各处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讲授新课]气体扩散的原理:教师: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们在外面就能闻到炒菜的香味,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在外面能闻到炒菜的香味,是菜的香味从厨房里飘到外面的缘故,说明了香味能由近及远地飘,即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教师:很好。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氧气和二氧化碳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在肺泡和血液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也是通过气体扩散的原理来进行交换的。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自学阅读“资料分析”,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分析”的目的和要说明的问题。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第50页表格中的数据,让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1.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2.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设置甲瓶?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学生:(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分析”,分析讨论实验数据,分组思考、讨论、互相补充后作答)1.甲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小,说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大,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在实验中,甲瓶是这个实验的对照组,起到对比的作用。
3.从数据表中看出: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氧气的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氧气含量较少。
由此可以推测,在人体内也发生了类似植物呼吸作用一样的过程。
根据对呼吸道和肺的结构的分析,可以推断这一变化发生在肺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二课时肺泡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材分析】
关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材首先结合“想一想,议一议”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要说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怎么发生的,首先要介绍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
教材在这里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呈现肺泡与毛细血管结合的结构,介绍了气体交换是如何进行的。
【教学目标】
1.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2.通过分析资料等活动,培养学习分析的能力。
3.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难点】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过程】
学生
肺泡与毛细血
公式,
血液循环进一步到达人体各器
官的组织细胞,
呼吸作用,
碳,以相同的
【板书设计】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的结构: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
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血液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
【教学反思】
在学生了解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认识氧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接下来,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回忆七年级上册学习的有关呼吸作用和线粒体的知识,将本节学习的气体交换的知识与呼吸作用的知识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