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陶潜,少有高趣》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书·陶潜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
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节选自《宋书·陶潜传》注:秫稻、秔:秫(shú),高粱,是酿酒的主要原料;秔(jīng),同“粳”,粳稻。
110.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先生不知何许人许:地方,处所。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堵:墙。
C.裋褐穿结,箪瓢屡空褐:粗布衣服。
D.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亲:亲人。
1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B.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C.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乃瞻衡宇,栽欣载奔D.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胡为乎遑遑欲何之112.下列各句中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A.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已经喝醉了就回家去,竟也不装作舍不得的样子而留下。
B.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
译文: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
C.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
译文:我姑且打算弹琴唱歌,用它作为三条小路的资金。
D.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精选22篇)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精选22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1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3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_________________(2)未果,寻病终寻: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不久2.(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桃花源记》阅读题答案
• 1.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 ___。 告诉 • 2.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 一酷爱读书的。 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
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
• 3.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 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的理解。
• 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 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洁品格,一 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
• 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 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 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 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 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 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 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 正造福于百姓。
• 译文:陶潜,字元亮,年轻时志向高远,学识 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凭任 自己的体会,不受拘束。曾在《五柳先生传》说: “(五柳先生,陶潜)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的,挡 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 破烂烂的,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还是安然 自若的样子。”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 样说。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 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的睡觉 。他从没 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 酒,也可以不停的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 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门来喝酒。就 弹琴唱歌,说:“只要能体味琴中的趣味,何 必一定要有琴音呢!”
• 二.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 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 必无文章。”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 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 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 书吟诵自若也。 • 【参考译文】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他) 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并抚养弟弟江天 表,有着纯厚的本性。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 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三 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 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盖的瓦片 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 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 下。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 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完整版)桃花源记参考答案
桃花源记【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本文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2 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世外桃源,现在用来比喻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美好的世界。
二解释下列词语1缘溪行(沿着)(航行) 2夹岸数百步(两) 3芳草鲜美(鲜艳美丽)4 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 5复前行(又)6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头)7 林尽水源(尽头) 8初极狭(刚)(狭窄) 9才通人(仅)10土地平旷(开阔)11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12桑竹之属(类)13悉如外人(全、都)14黄发垂髫(指老人)(指小孩)15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16乃大惊(于是、就)17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18咸来问讯(全、都)19率妻子邑人(率领)(妻子和儿女)(同乡的人)20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21遂与外人(于是、就)22乃不知有汉(竟)23无论魏晋(不必说,更不必说)24延至其家(筵请)25此中人语云(告诉)26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27便扶向路(沿、顺着)(从前的、旧的)28处处志之(做标志)29及郡下(到)30诣太守(到)31遣人随其往(派)32寻向所志(寻找)(标志)33欣然规往(计划)34未果(没有实现)35寻病终(随即、不久)36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 37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38遂迷(终于)39后遂无问津者(问路)(渡口)三原文填空1 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前见到的自然美景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 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5 文中陆游《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境相似的一句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三)文言文阅读(15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
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
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
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
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
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
”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
穴才容人。
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四形谷仓的巨石。
②斫:砍伐。
24.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标两处)(2分)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4分)(1)黄发垂髫(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尝采药至衡山(4)深入忘反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2分)A.乃不知有汉乃相谓曰B.忘路之远近水陆草木之花C.一人便以笠自障先帝不以臣卑鄙D.其真无马邪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5篇)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5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①芳草鲜美()②屋舍俨然()③便扶向路()④寻病终()便要还家()皆叹惋()13.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2分)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分)16.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2分)17.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答:参考答案:1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同邀邀请惊讶,惊奇1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含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含答案)《桃花源记》1、写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并解释其意义: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豁然开朗:一下子出现开阔明朗的境界。
也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
无人问津:没人探问渡口。
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
津:渡口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
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2、第一段描写桃花林之美有何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氛围,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3、文中第二段描写了乡间美景,请概括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
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与世隔绝时间长,外界变化大,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等。
6、为什么桃源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因为桃源人想永久保持住这个“绝境”,不想让外人打扰现有的生活。
7、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暗指“桃源”是找不到的。
8、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
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陋室铭》1、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从“山”“水”“仙”“龙”写起?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本文从哪三个方面写陋室不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陋室环境:清幽雅致;交往人物:高雅脱俗;日常生活:雅致恬淡。
《桃花源记》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课外拓展练习及答案一、(2023·吉林省·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琅嬛福地记(节选)张岱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
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
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
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
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
”又至一室,藏书愈富。
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后至一密室,扃钥②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③,曰“琅嬛福地”。
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
”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
”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
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解析导语:《桃花源记》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欢迎阅读!(甲)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小题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4分)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
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集锦15篇)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桃花源记》阅读答案(集锦1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10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①便要还家( ) ②无论魏晋( ) ③寻向所志(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小题3:渔人遇桃源,“处处志之”,却“不复得路”,你认为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参考答案:小题1:①通:邀“邀请②更不用说③原先小题1:(1)领着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其他的人又纷纷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并拿出酒菜款待他。
小题1: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
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
小题1: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学生应注意“要”通假字现象;“无论”的古今异义现象。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12.解释下列加点词(1分)(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 便要还家()13.下列每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是()(2分)A. 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 为:不足为外人道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C. 舍:便舍船屋舍俨然D. 具:具答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14.翻译句子(2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5.作者在《桃花源记》中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和平;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
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当今和谐社会的认识。
(2分)12. (1分)(1)与世隔绝的地方(2)通邀,邀请 13.D(2分)14. (2分)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15.(参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优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生活富足,人人自得其乐等。
(2分)《桃花源记》阅读答案2[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一」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2006包头市(课改卷)(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户: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乙文则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一)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7.交错相通门8.描写阐述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二、2008南充市:(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着《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路过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
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
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
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外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
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
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
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
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
可惜好景不长。
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
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史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
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
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
他当然不想趟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
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
公元405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
文言文《桃花源记》阅读答案阅读题原文【精选7篇】
文言文《桃花源记》阅读答案阅读题原文【精选7篇】文言文《桃花源记》阅读答案阅读题原文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安排: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开朗(hu)屋舍俨然(yn)阡陌交通(qinm)黄发垂髫(tio)便要还家(yo)刘子骥(j)诣太守(y)2.熟读课文,查字典,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正课(一)导语:同学们,阳光明媚、山花烂漫的春天即将过去,我们又将迎来骄阳似火的夏季。
谁还记得我们那次春游的情景?大自然中的景色美不胜收。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桃花!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能不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好!下面我们来欣赏两幅桃花开放的美景吧!(打出桃花图片)(打出伊拉克战争图片)同学们,看了这一幅图片,你又想到了什么?这幅图片提醒我们,现代世界里仍然存在着残酷的战争,很多人因此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生活在困苦之中。
(打出东晋末期图片)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
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
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
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
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打出文章题目:桃花源记)(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桃花源记》是东晋宏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下面我整理了《桃花源记》阅读相关的练习及参考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遗忘了路程的远近。
突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漂亮,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风光)感到非常惊讶,接着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终点。
桃林的终点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光明了。
(呈此时此刻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漂亮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织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陶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陶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阅读习题及答案《陶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阅读习题及答案(甲)陶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
后为彭泽令,遂有公田。
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注】,五十亩种粳。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日造渊明饮焉。
每往必酣饮致醉。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人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
元嘉四年,会卒,时年六十三。
(乙)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注】秫,黏高粱,常用于酿酒。
题目: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颖脱不群不群,不平凡。
B.脱然有怀有怀,有所思念。
C.会郡遣督邮至县会,恰逢。
D.犹望一稔稔,丰年。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家叔以余贫苦B.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乃瞻衡宇C.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故多劝余为长吏D.时人谓之实录深愧平生之志11.甲段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A.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人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B.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人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C.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人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D.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人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12.下列甲段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潜博学多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2 ~ 15题。
(共9分)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
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彳严然,有良田美池桑
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
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
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
人道也。
”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陶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清高不群,任真自得。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江州刺史檀道济①往候之,偃卧療馁有日矣。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
谓
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②,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岁终,会郡遣督邮③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
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潜尝往庐山,
弘命潜故人庞通之④赍⑤酒,于半道栗里要之。
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先是颜延
之在浔阳,与潜情款。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
酒辄设。
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注:①檀道济:东晋末,官至征南大将军。
②三径之资: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
③督邮:官职名。
④庞通之:陶渊明的好朋友。
⑤赍(jī):扣:携带。
2分)
12.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于半道栗里要.之
B.忘路之.远近应束带见之.;
C. 悉.如外人潜悉.遣送酒家
D.停数曰,辞去.我醉欲眠,卿可去.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
14.依据【乙】文,下面对“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甲】每次喝酒喝得尽兴,(陶渊明)就会弹奏无弦琴来抒发自己的心意。
【乙】每次喝酒喝醉了,(陶渊明)总会抚摸无弦琴来寄托自己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