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案
第 4 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4.阅读教材
P23 “史料阅读”:分析董仲舒“尊崇儒术”的原因及实质目的。 试答:
5.阅读教材 P26 “学思之窗”:谈谈阅读上述诗赋的感受体会 试答:
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3)经营东南和西南:汉对 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控制也比以前更加稳定。
知识点3·东汉的兴衰 1. 王莽政权
(1)背景: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沉重,社会动荡。 (2)建立:9年,外戚 夺取皇位,改国号为 ,西
汉灭亡。
(3)改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措施不切实际,激化社会矛盾。
(4)灭亡:23年, 击败王莽军队主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 2. 光武中兴
(1)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 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光武中兴”
3. 东汉衰败过意舒土出 (1)
社会危
机
(2)黄巾起义
知识点4·两汉的文化
1. 史学成就
(1)《史记》:西汉中期
撰写,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首创了 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 (2)《汉书》:东汉中期班固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 2. 文学成就
(1)汉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 ,辞藻华丽。
(2)乐府诗: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3)五言诗:民间流行, 、生动,传播广泛。 3. 科技成就 (1)医学
(2)数学:《 》在代数和几何学上贡献突出,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3)造纸术: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教材剖析
1. 阅读“西汉驷马安车”(见教材P22)
信息解读:“驷马”指驾一车之四马,“安车”是古时的一种坐乘车。西汉初年经济凋敝,“驷马安车”充分体现了地位显赫。
2阅读“卫青墓”和“霍去病墓”(见教材
P24)
▲卫青墓 ▲霍去病墓
信息解读:在汉武帝时代,卫青和霍去病为平定匈奴北犯边境做出了巨大贡献,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后,汉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得以开拓和稳固。 3.阅读“丝绸之路线路图”(见教材P24)
信息解读:“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西亚、欧洲和非洲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的交流
4.阅读“东汉集市画像砖”(见教材P25)
信息解读:东汉建立后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盛况。画像砖描绘了各
行各业忙碌的场景,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表现。
探究一 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史论要点 1. “大一统”的内涵 “大一统”不仅包含“一统”的思想,而且包含“一统”的地理范围,以及为达成“一统”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汉武帝“大一统”的国家观包含四个方面:在主权统一方面,对内强调中央权威,对外反对少数民族入侵;在民族统一方面,主张民族统一;在疆域统一方面,维护疆域统一;在思想方面,主张统一思想。 2. 汉武帝的“大一统”举措及意义 (1)对内:实行大一统政策,加强中央集权 ①政治:实行内外朝制度、察举制、刺史制度、监察制度等制度,颁布“推恩令”。 ②经济: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平抑物价,征收大商人、高利贷者的财产税。 ③思想: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思想大一统。 (2)对外:积极开拓疆域,加强中外联系,
基本奠定中华疆域,形成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①北伐匈奴,基本解除匈奴对汉的威胁。 ②经营西域,设置河西四郡。 ③经营西南夷,促进民族交融。 ④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对点训练 1. 下图为汉武帝晚年的郡国形势图,灰色区域代表当时的封国。此图表明 ( ) A.西汉末年王国有死灰复燃之势 B.王国对中央已不构成严重威胁 C 郡县制暂时又让位给了分封制 D.封国存在有利于抵御外族入侵 2. 右图是西汉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首领的铜质官
印的印文,该印出土新疆沙雅什格提遗址。
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
A.与西汉王朝结盟
B.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汉归义
羌长
C.正式归属西汉王朝
D.是西汉王朝的联姻国
探究二汉代治国思想的演变
史论要点
1.全面理解汉初的“黄老思想”
(1)含义:“黄”指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指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
(2)特点:“无为而治”。
(3)认识:黄老思想主要就是汉初的统治思想,即“休养生息”。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社会繁荣,国力日盛。但是,社会也潜伏着危机。
2.多元视角认识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1)背景:汉武帝时期,中央与地方藩王势力矛盾激化越来越严重,统治者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思想来加强中央集权。
(2)提出:董仲舒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主张在政治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意义: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开始居于主导地位,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对点训练
1.汉初,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
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其思想来源于()
A.道家学说
B.墨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儒家学说
2.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
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交锋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存在明显缺陷而新儒学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探究三(核心素养)两汉衰亡的原因
素养解读
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西汉衰亡的原因
西汉后期朝政腐败,政治黑暗,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沉重,社会矛盾尖锐,农民纷纷起义。
2.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影响
史料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解读材料意思是:做人太过刚直,最后只能死在路边。如果做人懂得迂回,最终却能封侯。这反映了当时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任用亲信,排除异己,正直官员受排挤的现状。
对点训练
1.东汉后期,皇权逐渐失去了对全国政局的有效控制。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礼乐制度破坏
B.外戚宦官相互勾结
C.以“柔道”治天下
D.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2.阅读“东汉后期10位皇帝的继位年龄及寿命”,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