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第五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平行线的判定》参考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活动过程中发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会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直线平行,初步学会用几何语言进展简单推理和表述。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地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猜测、推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三、教学难点: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展简单的推理四、教学教具:多媒体、三角板、直尺五、教学方法:启发式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并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如何用平行线的定义及平行公理的推论来说明两直线平行〔学生答复〕,根据学生的答复,教师总结,如果用平行线定义难以说明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平行公理的推论对条件要求较强,要有三条平行线,且其中的两条分别与第三条平行。
你能否运用这两种方法来说明下面这两个问题的道理?如果只有a、b两条直线如何判断他们是否平行呢?说明这两个途径都有一A B C DE 12定的局限性,那么有没有其他的途径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二〕新授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让学生回忆并表达上节用三角板和直尺过一点P 画直线AB 的平行线的过程,你能发现这种画法实际上是画一对什么角相等吗?〔让学生观察图形后答复,这两个角是直线AB 、CD 被EF 截得的同位角〕。
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结合图形,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述平行线判定公理:∵∠1=∠2 ()∴a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练习:1.∠1=54°,当 时, AB ∥CD ?〔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的推导先采用探讨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去思考,能不能从内错角之间的关系或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让学生观察图形分析∠1与∠2在什么条件下满足判定方法1,引导学生分析角之间的关系,发现新结论: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2018年春季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5.2.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从“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活动过程中发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会用平行线判定方法判定两直线平行,初步学会用几何语言进行简单推理表述。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地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猜想、推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判定及其运用;2、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达简单的说理过程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线,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如果用平行线定义难以说明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平行公理的推论对条件要求较强,要有三条平行线,且其中的两条分别与第三条平行。
有没有其他方法来判定两直线平行呢?我们接下了探讨:1、学生认真完成学案课前准备并展示,教师及时鼓励学生2、师生共同完成问题二:按要求作图:用直尺和三角板过点P做已知直线AB的平行线。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作图过程的理解。
P ●A B二、课堂探索新知1、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形成共识.提问:(1)怎样用语言叙述上面的图形?(直线l1,l2被AB所截)oo ABL1L2(图形的平移变换)抽象成几何图形AB21L1L2(2)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 (同位角相等,即∠1=∠2) (3)直线l 1,l 2位置关系如何? ( l 1∥l 2) (4)可以叙述为:∵∠1=∠2∴l 1∥l 2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通过上面的讨论,同学们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语言叙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叙述:∵∠1=∠2∴l 1∥l 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三、深入探索: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问题1.在判定方法1的图中,如果∠3=∠4,那么AB ∥CD ,为什么?分析:目前我们掌握了两种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但问题的条件都不符合,而根据问题情境,可以利用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将问题中的内错角相等转化为同位角相等。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平行线的判定》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对于图形的直观感知和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七年级的学生仍处于青春期,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逻辑推理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判断,如何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学具:练习本、直尺、圆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在同一平面内,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行线的判定。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判定平行线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出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判定方法,利用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出两条平行线,并解释判定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惑。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指出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③∠C+∠D=180°;④∠D+∠A=180°A.1个 B.2个C.3个D.4个2.如图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1=∠4,∴BC∥ADB.∵∠2=∠3,∴AB∥CDC.∵AD∥BC,∴∠BCD+∠ADC=180°D.∵∠1+∠2+∠C=180°,∴BC∥AD3、填空:(1)∵∠A=____, (已知)∴AC∥ED ,(_____________________)(2)∵AB ∥______, (已知)题的方法和经验回答填空(一名学生讲解思路及依据)。
通过基础训练,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定理的简单应用掌握情况。
果。
利用白板出示题目及讲解标注。
8分钟例题解析学以致用思考一∴∠2= ∠4,(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 ∥___, (已知)∴∠B= ∠ 3.(___________ ___________)例1:如图所示:AD∥BC,∠A=∠C,试说明AB∥DC.。
找中等生板书过程,发现存在问题,并小组交流和一对一互助,梳理解题的思路通过典型图形的思考,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题过程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思考二思考三如图所示:AD∥BC,∠A=∠C,试说明 AB∥DC .如图,点E为DF上的点,点B为AC上的点,∠1= ∠2,∠C= ∠D,求证:DF ∥AC如图,点B、E分别在AC、DF上,BD、CE均与AF相交,∠1=∠2,∠C=∠D,试问:∠A与∠F相等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板书过程,小组交流结合一对一互助独立完成解题过程,然后一学生借助展台讲解解题过程。
先独立思考解论,重新思考训练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及分析讲解能力,以及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
白板出示题目,学生标图讲解借助展台展示解法,即不同方法对比白板出示题目,10分钟7分钟思考四如图,已知∠A=∠F,∠C=∠D,求证:BD//CE. 题思路,然后由学生借助展台讲解解题过程独立完成解题过程,然后一学生借助展台讲解解题过程。
2018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1平行线的性质(一)教案
5.3.1平行线的性质(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平行线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会运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推理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平行线的性质观察、猜想、操作、推理、交流、归纳等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实践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又是相互区别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使学生逐步养成言之有理习惯。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
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内容奠定了理论基础。
而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以及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本节内容则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去发现两条平行线被第三天直线所截,截得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综合来看,平行线的性质在教学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基础作用。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索及对性质的理解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表达和简单推理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认真研究.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主体互动法教学用具准备:常用画图工具、量角器、单行簿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课前练习(1)如图,已知∠1=500,则∠2=_______,∠3=_______(2)∵∠1=∠2(已知)∠2=∠3(已知)∴∠___= ∠___(___________)(3)如图,下列条件能判定DF//BC的有______A.∠1=∠2B.∠1=∠3C.∠5=∠2D.∠1+∠4=180°设计意图:运用对顶角、邻补角、等量代换、平行线的判断旧知识解题,为新课学习做准备一、引出新课问题1:根据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二、探索发现猜一猜: 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____,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猜一猜、量一量、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请小组派表展示并畅述他们小组共同研究讨论出来成果。
2018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2.2平行线的判定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它们在几何图形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马路上的斑马线,我们可以发现斑马线之间的直线是平行的,并且它们帮助我们确定行进的方向。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5.了解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其在平面图形中的位置关系。
2.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会运用定义和定理进行严谨的证明,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增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平行线的性质,形成一般性结论,并运用到解决复杂问题。
4.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探索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定义:准确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即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行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使用直尺和量角器,在纸上画出符合平行线判定条件的图形。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教学难点
-判定方法的灵活应用:学生往往在理解了判定方法后,难以灵活应用到不同的问题场景中。
2018年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第五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性质)教学设计无答案
2018年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第五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了解平行线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线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教材:2018年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教具:直尺、量角器、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引入:老师以直角标志图(两个相交的直线)为例,向学生提问“如何判断直线是否平行?”并引导学生思考。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到平行线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如铁轨、公路等。
2. 学习新知2.1 平行线的定义•老师通过互补角、内错角等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平行线的定义: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它们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为平行线。
2.2 平行线的判定•老师提供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示例进行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
即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那么同位角相等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
即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且两条直线的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老师通过具体的图形示例,向学生展示平行线判定方法的应用,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2.3 平行线的性质•在学习平行线的同时,老师介绍平行线的一些性质,包括:–平行线上任意两点之间,与另一条直线相交的对应角相等;–平行线上的对应角、同位角、内错角互相等于180°;–一条直线与一个平行线所成的内错角等于与另一条平行线所成的同位角。
•老师通过图形示例和推演过程,向学生说明平行线性质的定义和应用。
3. 巩固训练•老师提供一些练习题,并让学生独立完成。
随后,老师与学生一起检查答案,解答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老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及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交流。
4. 拓展延伸•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平行线的其他判定方法,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和延伸,如尝试寻找不同的判定方法、研究平行线的更多性质等。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1《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1《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根据角度关系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能够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根据角度关系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一课时(40分钟)1. 导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简单介绍平行线的概念;•对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展示,引发学生兴趣。
2. 讲授•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着重讲解平行线的四个基本性质。
3. 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各种角度关系和平行线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画出图形,观察图形中各直线间的角度关系,判断是否平行。
第二课时(40分钟)1. 讲授•继续讲解平行线的性质;•介绍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书本中的习题,并互相检查;•给予提示和帮助,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
第三课时(40分钟)1. 讲授•介绍平行线的应用课题;•讲解如何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应用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课时(40分钟)1. 讲授•总结本次教学内容,重点回顾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演示和分析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本次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集体研究,促进学生之间互助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问题导向: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五、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材;•课堂黑板、彩色笔。
六、教学评估•进行学生作业和成绩的考核,以检查学生对于平行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和讨论,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2018年最新人家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理解两直线平行的条件.2、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会正确的书写简单的推理过程.重点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难点理解“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会正确的书写简单的推理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平行的判定.二、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前我们学过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如图(课本P12图5.2-5)在三角板移动的过程中,什么没有变?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没有变.简化图5.2-5,得图3.DCBA图3∠1与∠2是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移动前后的位置,显然∠1与∠2是同位角并且它们相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符号语言:∵∠1=∠2∴AB∥CD.如图(课本P13图5.2-7),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这种叫做角尺的工具画平行线的道理吗?用角尺画平行线,实际上是画出了两个直角,根据“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可知这样画出的就是平行线.如图,(1)如果∠2=∠3,能得出a ∥b 吗?(2)如果∠2+∠4=1800,能得出a ∥b 吗?(1)∵∠2=∠3(已知)∠3=∠1(对顶角相等)∴∠1=∠2(等量代换)∴a ∥b (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上面的结论吗?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符号语言:∵∠2=∠3,∴a ∥b .(2)∵∠4+∠2=180°,∠4+∠1=180°(已知)∴∠2=∠1(同角的补角相等)∴a ∥b .(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上面的结论吗?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符号语言:∵∠4+∠2=180°,∴a ∥b .例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解:这两条直线平行.∵b ⊥a c ⊥a (已知)∴∠1=∠2=90°(垂直的定义)∴b ∥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说明b ∥c 吗?方法一:如图(1),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明;方法二:如图(2),利用“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明. c ba 21c b a 21(1) (2)注意:本例也是一个有用的结论.3 2 b ac4 1 c b a 21四、课堂练习1、课本P14练习1,补充(3)由∠A+∠ABC=1800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依据是什么?2、课本P14第2题.五、课堂小结:怎样判断两条直线平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平行线的判定教案5
课题:5.2.1 平行线【学习目标】1、知道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公理;2、了解平行线具有传递性,能够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学习重点】平行公理;用几何语言描述画图过程,根据几何语言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学法指导】由一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引入“直线a从在直线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右侧与直线b相交,中间存在一个不相交的位置”。
在同一平面内,用“不相交”这种否定的方式来定义,这样的位置有而且有几个?以及通过动手过直线外一点画平行线的活动,体验平行公理。
观察、实验、体验是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它包含了对空间的想象。
【学习过程】【侯课朗读】教材第12-13页一、学前准备1、在上学期我们学过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同学们还记得点和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吗?请画出来,并尝试用几何语言来表示。
2、回忆小学我们学过的平行线的定义并作判断:(1)不相交的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二、解读教材1、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为什么不能把“在同一平面内”丢掉呢?你能说明其中的原因吗?再请看右图正方体中的棱AB和GH,它们会相交吗?它们是平行的吗?即时练习:(1)请在右图中找出两对平行线。
(2)举出教室里平行线的例子。
2、平行线的表示及画法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记作:AB∥CD,读做“AB平行于CD”,如果用m、n表示这两条直线,那么直线m与直线n平行,记作:m∥n,读做“m平行于n”。
“塞上江南米粮川,块块良田似棋盘。
”如图,如果将田埂近似的看作直线,任意找出图中的三条平行的直线,并用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如图,(1)过BC 上任意一点P (B 点除外)画AB 的平行线,交AC 于T 。
(2)过C 画MN ∥AB 。
(3)直线PT 、MN 是何种位置关系?说明理由。
归纳步骤:1、对线 2、靠尺 3、平移 4、画线 5、标注4、平行线的性质(1)经过点C 能画出几条直线与直线AB 平行?(2)过点D 画与直线AB 平行的直线,有几条?它与(1)中所画的直线平行吗?(3)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两个重要结论:①经过直线外一点,( )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018年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第五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性质)学案无答案
2.如图,∠ABC+∠ACB=110°,BO、CO分别平分∠ABC和∠ACB,EF过点O与BC平行,求∠BOC。
3.如图,已知AB∥CD,∠1=100°,∠2=120°,求∠α。
4.已知AB∥CD,∠B=65°,CM平分∠BCE,∠MCN=90°,求∠DCN的度数.
5.如图,CD∥AB,∠DCB=70°,∠CBF=20°,∠EFB=130°,问直线EF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6.已知AB//DE,∠ABC=80°,∠CDE=140°,求∠BCD.
7.如图,∠D=∠A,∠B=∠FCB,求证:ED∥CF.
8. 如图,已知:∠A=∠1,∠C=∠2.求证:AB∥CD.
判定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判定4: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判定5: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同步题型分析
【例1】如图,直线AB、CD被EF所截,∠1 =∠2,∠CNF =∠BME。求证:AB∥CD,MP∥NQ.
【例2】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O点,∠ACO=2∠1,∠BOD=2∠2。
求证:AC∥BD。
【例3】如图,已知∠AEC=∠A+∠C,试说明:AB∥CD。
三、课堂达标检测
【检测题1】如图,已知∠ABE +∠DEB = 180°,∠1 =∠2,求证:∠F =∠G.
【检测题2】已知∠BAF = ,∠ACE = ,CE⊥CD,能判定DC∥AB吗?为什么?
【检测题3】已知∠ABD和∠BDC的平分线交于E,BE交CD于点F,∠1 +∠2 = 90°.
2018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能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3.知道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2.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识他人。
重难点重点:平行线三个性质的探究及运用.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及综合运用.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述?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部分研读课文(随机变动):1.学生画图活动: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角2.学生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3.学生根据测量所得数据作出猜想.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4.能否将我们发现的结论给予较为准确的文字表述?平行线具有性质:性质1: .性质2: .性质3: .5. 讨论这些性质与前面所学的判定有什么不同?6. 我们能否使用平行线的性质1说出性质2、3成立的道理呢?因为a∥b,所以∠1=∠4( );又∠2= (对顶角相等)所以∠2=∠4.归纳小结:平行线三条性质强化训练(随机变动):1.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在两次转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这两次转弯的角度可以是( )A 、先右转80o ,再左转100 oB 、先左转80 o ,再右转80 oC 、先左转80 o ,再左转100 oD 、先右转80 o ,再右转802.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线全部分,量得∠A=100°, ∠B=115°,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3.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4.∠1和∠2是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而成的内错角,那么∠1和∠2 的大小关系是( )A.∠1=∠2B.∠1>∠2;C.∠1<∠2D.无法确定 5.判断题(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旁内角互补.(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同位角相等.( )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 6.如图,BCD 是一条直线,∠A=75°,∠1=53°,∠2=75°,求∠B 的度数.E21DCBA7.如图,已知:∠1=110°,∠2=110°,∠3=70°,求∠4的度数.4321DCBA作业:1.课本习题: 2,3,4.。
2018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1平行线的性质 (1)教案
87654321a b c d5.3.1平行线的性质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几个?如果把它们反过来说,这些结论还成立吗?那么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2.学习目标:(1)能叙述平行线的三条性质;(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3)能运用平行线的三条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4)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难点:平行线性质的应用.二、自主学习(一)探究:平行线性质1类似于研究平行线的判定,我们先来研究两直线平行时,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的关系。
1.找一找(p18 探究 图5.3-1),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2.量一量,每对同位角的度数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测量上图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3.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有什么关系?4.得出结论:平行线性质1:(二)探究性质2、31.思考:上一节,我们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出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类似地,你能由平行线的性质1,推出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内错角之间的关系吗?2.尝试解决:如图5.3-2,直线a ∥b ,∠1与∠2有什么关系?(把下面的推理补充完整) 如图, ∵ a ∥b,∴ ∠2= ∠3( )∵ ∠3 = (对顶角相等),∴∠ 1= ∠2. 角∠1 ∠2 ∠3 ∠4 度数 角 ∠5 ∠6 ∠7 ∠8 度数21DC B A E1A DB C 3.得出结论:我们得到平行线的另一个性质:平行线性质2:4.如图,已知a//b ,那么∠2与∠ 4有什么关系呢?你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1,推出来吗?5.得出结论: 平行线的性质3:6.根据右图将下列几何语言补充完整性质1: 性质2: 性质3:∵ a ∥b ∵ a ∥b ∵a ∥b∴∠___=∠___ ∴∠___=∠___ ∴∠ +∠ =三、合作学习 1.例1: (1)根据右图将下列几何语言补充完整∵AB ∥ (已知) ∴∠1=∠A ( ) ∠2=∠B ( )∠A+∠ACD=180°( )(2)如图,若AD ∥BC, 则∠1=∠_______,∠______+∠________=180° 若DC ∥AB,则∠1=∠_______, ∠ABC+∠_________=180°.练习1:p20练习第1题。
2018七年级数学下册5_3平行线的性质5_3_1平行线的性质3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让每一个人同等地提高自我平行线的性质课题 5.3.1 平行线的性质( 3)课型新授教课目的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相关计算.2.经过本节课的教课,培育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察看-猜想-证明”的科学研究方法,培育学生的辩证思想能力和逻辑思想能力.3.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浸透议论的数学思想,培育学生思想的灵巧性和广阔性.教课要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要点.教课难点正确划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是本节课的难点.教课方案一、学前准备1、预习疑难:。
2、平行线的判断:二、研究与思虑(一)平行线性质1、察看思虑:教材思虑2、研究活动:达成教材研究3、归纳性质:同位角。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a∥b(已知)- 让每一个人同等地提高自我同位角。
∴∠ 1=∠ 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b(已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
∴∠ 3=∠ 5(∵a∥b(已知)。
∴∠ 3+∠ 6=180°((二)证明性质的正确性:1、性质 1→性质 2:如右图,∵ a∥b(已知)∴∠ 1=∠ 2()又∵∠ 3=∠ 1(对顶角相等)。
∴∠ 2=∠ 3(等量代换)。
2、性质 1→性质 3:如右图,∵ a∥b(已知)∴∠ 1=∠ 2()又∵()。
∴。
))1a 3 42bc(三)两条平行线的距离:1、如图,已知直线AB∥CD,E是直线CD上随意一点,过E 向直线 AB作垂线,垂足为F,这样做出的垂线段 EF 的长度是平行线的距离。
........2、结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到处相等,而不随垂线段的地点而改变三、应用(一)例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剩余部分, 量得∠ A=100°, ∠B=115°,梯形此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1、剖析①梯形这条件说明∥。
D C②∠A与∠D、∠ B与∠C 的地点关系是, 数目关系是。
A B (二)练一练:- 让每一个人同等地提高自我四、学习领会: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迷惑?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板书设计:教课反省:。
2018年春季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2平行线判定(1)教学设计
5.2.2 平行线的判定(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过程,掌握平行线的3种判定方法,并学会运用这学判定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推理.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交流、分析归纳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学情分析:本课时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内容之后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知识。
它是继续学习平行线的其他判定的铺垫,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学习它会为后面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为加深角与平行线的认识。
通过这一节课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及合作交流能力。
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分析归纳总结。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和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公里的概括与定理的推导.2.难点:判定定理形成过程中的逻辑推理及书写格式.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12至14页,完成下列各题.自学反馈1.如图1,∠C=57°,当∠ABE=57°时,就能使BE∥CD.2.如图2,∠1=120°,∠2=60°,问a与b的位置关系?3.如图3,直线CD、EF被直线AB所截.(1)量得∠1=80°,∠2=80°,就可以判定CD∥EF,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量得∠3=100°,∠4=100°,就可以判定CD∥EF,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如图4,量得∠1=∠2=∠3.(1)从∠1=∠2,可以推出a∥b,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从∠2=∠3,可以推出c∥d,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二)合作探究:活动1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教师点拔:回忆并叙述上节用三角板和直尺过一点P画已知直线AB的平行线的过程,发现这种画法实际上是画一对同位角相等.(让学生观察图形后回答,这两个角是直线AB、CD被EF截得的同位角)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结合图形,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述平行线判定公理:∵∠1=∠2(已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实际应用:你能说出木工师傅用图中这种叫角尺的工具画平行线的道理吗?解: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活动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先采用探讨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去思考,能不能从内错角之间的关系或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让学生观察图形分析∠1与∠2在什么条件下满足判定方法1,引导学生分析角之间的关系,发现新结论.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简记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结合图形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述上面的推理过程:已知:直线AB、CD被EF所截,∠1=∠2.求证:AB∥CD.证明:∵∠1=∠2(已知),∠1=∠3(对顶角相等),∴∠2=∠3(等量代换).∴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活动3 跟踪训练已知:如图,∠1=∠B=∠D.(1)从∠B=∠1,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它的依据是什么?(2)从∠D=∠1,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它的依据是什么?活动4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如图,如果∠1+∠2=180°,能判定a∥b吗?解:能.∵∠1+∠2=180°(已知),∠1+∠3=180°(邻补角定义),∴∠2=∠3(同角的补角相等).∴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简记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活动5 跟踪训练如图,∠A=55°,∠B=125°,AD与BC平行吗?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解:因为∠A+∠B=55°+125°=180°,所以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根据题目中现有的条件,无法判断AB与CD平行. 活动6 课堂小结判定平行线的方法有: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5.3.1 平行线的性质一、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后学习的内容,学生对平行线与角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要在基本图形中去观察出平行线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进而猜测出平行线的性质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但是本课的学习,估计学生会产生以下困难:(1)不知道用何种方法来验证自己猜测的正确性。
(2)部分学生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理解不清,对性质运用所需要的条件掌握不牢,造成性质的滥用。
(3)在性质的运用过程中,由于对几何的推理还比较陌生导致书写的格式出现问题。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能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3.知道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2.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识他人。
三、教学重点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四、教学难点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五、教学准备多媒体,三角尺,带有平行线的横格纸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问题: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方法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二)、探究1活动:给学生每人发一张带有平行线的横格纸,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组平行线,然后画这组平行线的截线,找一个同位角并量出同位角的度数。
问题: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有什么关系?追问:分别量一量∠1和∠2的度数?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符号言语:∵a ∥b∴ ∠1=∠2(三)、探究2问题: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有什么关系?追问:如果a ∥b ,那么∠3和∠5有什么数量关系?证明:∵a ∥b∴∠1=∠2∵∠1=∠3∴∠2=∠3.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即: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符号言语:∵a ∥b∴ ∠2=∠3 1 2 1 3 2 a b c a bc(四)、探究3问题: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 追问:如果a ∥b ,那么∠2和∠4有什么数量关系?证明:∵a ∥b∴∠1=∠2∵∠1+∠4=180°∴∠2+∠4=180°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即: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符号言语:∵a ∥b∴∠2+∠4=180°练习1:如图,平行线AB ,CD 被直线AE 所截.(图形PPT 展示)(1)从∠1=110º.可以知道∠3是多少度吗?为什么?(2)从∠1=110º.可以知道∠2是多少度吗?为什么?(3)从∠1=110º.可以知道∠4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解:(1)∠3=110º.理由如下:∵AB ∥CD ,∴∠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23 4 a b c∵∠1=110º,∴∠3=110º.(2)∠2=110º.理由如下:∵AB∥CD,∴∠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110º,∴∠2 =110º.(3)∠4=70º.理由如下:∵AB∥CD,∴∠1+∠4=180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110º,∴∠4=70º.(五)、应用提高例: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º,∠B =115º,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追问:梯形的上、下两底有什么位置关系?(平行)解:∵AB∥CD,∴∠A+∠D=180º,∠B+∠C=180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180º-∠A=180º-100º=80º,∠C =180º-∠B=180º-115º =65º .∴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80º,65º.练习2:1. 已知∠3 =∠4,∠1=47°, 求∠2的度数?解:∵∠3 =∠4(已知 )∴a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 47°(已知 )∴∠2= 47°(等量代换)练习3:已知,如图,∠1=∠2,CE ∥BF ,求证: AB ∥CD .F E D C BA 21证明:∵ CE ∥BF ( 已知 )∴∠1=∠B ( ) ∵∠1=∠2 ( 已知 )∴∠2=∠B .( ) ∵∠2和∠B 是内错角,∴AB∥CD().八、板书设计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位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九、小结归纳判定十、布置作业教材23页习题5.3第4、6题.。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课内容】:平行线的性质【教课目的】:知识技术:1.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相关的简单推理和计算3.经过对照,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的差别过程与方法:在研究图形的过程中,经过察看、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虑和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而进一步加强剖析、归纳、表达能力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沟通、成功与提高的愉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育学生勇于实践,勇敢猜想、推理的科学态度【教课要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的研究【教课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的差别以及应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教课方法:合作沟通、指引发现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量角器、剪刀等教课过程:一、复习稳固,引入新课:1、已知直线 AB 及其外一点 P,画出过点P 的 AB 的平行线。
(图 1)图 12平行线的判断是什么?二、实践研究:1、问题:依据同位角相等能够判断两直线平行,反过来假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2、合作沟通一:想想:画两条平行线a//b ,而后画一条截线 c 与 a、 b订交,标出如 ( 图 2) 所示的角 .选几组同位角,胸怀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图 2角∠1∠2∠3∠4度数角∠5∠6∠7∠8度数沟通合作 , 研究发现猜一猜 :假如 a//b,∠1 和∠ 5 相等吗?考证猜想:假如两直线不平行,上述结论还建立吗?性质发现结论: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图3)简写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切合语言∵ a∥b,∴∠ 1=∠ 2.图 3合作沟通二如图 4 所示:已知 a//b, 那么∠ 2 与∠ 3 相等吗?为何 ?解∵ a∥b( 已知 ),∴∠ 1=∠2( 两直线平行 , 同位角相等 ).又∵∠ 1=∠3( 对顶角相等 ),∴ ∠2=∠3( 等量代换 ).性质发现:结论:平行线的性质 2图 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写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切合语言:∵ a∥b,∴∠ 2=∠ 3.合作沟通三:如图 5所示 , 已知 a//b, 那么∠ 2 与∠ 4 有什么关系呢?为何 ?解:∵ a//b(已知) ,∴∠ 1=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1+ ∠ 4=180 °(邻补角定义) ,∴∠ 2+ ∠ 4=180 °(等量代换) .性质发现:结论:平行线的性质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图 5简写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切合语言:∵ a∥b,∴∠ 2+ ∠ 4=180 °三、整理归纳: 1平行线的性质(图6):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 ∥ b(已知 )∴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 ∥b(已知 )图 6∴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 ∥ b( 已知 )∴ ∠1+∠ 4=180°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2、平行线的性质与判断的差别师生共同沟通,多媒体展现四、师生互动 , 典例示范例 1:如图 7 所示,已知直线 a∥ b,∠ 1 = 50° ,求∠ 2 的度数 .图 7解:∵ a ∥b( 已知 )∴∠ 1= ∠ 2(两直线平行 , 内错角相等 )又∵∠ 1 = 50° ( 已知 )∴∠ 2= 50 °( 等量代换 )2、回答:如图 8 所示图 8(1)∠3=∠ B,则 EF∥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2+∠ A=180°, 则 DC∥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1=∠4,则 GC∥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GC ∥ EF,AB ∥ EF, 则 GC∥AB,(假如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练一练:A C1 .如图 9 所示, AB,CD被 EF所截, AB//CD.E F 按要求填空:若∠ 1= 120°,则∠ 2=____°();B D∠ 3=___-∠1=__°()2.如图 10 所示,已知 AB//CD, AD//BC.填空:图 9(1)∵ AB//CD (已知),∴ ∠1=∠_ __();(2)∵ AD//BC (已知)∴ ∠ 2=∠_ __().3.如图 11 所示,△ ABC的边 AB//CE,则:∠ A=∠__();图 10∠ B=∠__().思虑 :运用方才的推理,能够说明一个结论,你想到了吗?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 180°图 11变式 2: 如图 12 所示已知∠ 3 = ∠4,∠ 1=47° ,求∠ 2 的度数?图 12图 13例2:小青不当心把家里的梯形玻璃块打坏了,还剩下梯形上底的一部分(如图1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平行线的性质教案5
5.3.1 平行线的性质(2)
[学习目标]
1.会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识记平行线的4个判定和三个性质.
二、学生自学
1、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题: P24: 8
补充题:已知∠B=65°,∠BAC=70° ∠DAC=45°求∠C 的度数。
分别让两位同学上堂板演,其余同学在位上做.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
三、后教
(一)更正:
请同学仔细看一看这 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的请举手.(指名更正)
(二)讨论:
2. 归纳、总结
评P24: 8(1)用式子表示的正确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运用的是平行线的判定2 8(2)用式子表示的正确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运用的是平行线的判定1 补充题:∠C 求的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解思路:
(1)要求∠DAC 的度数,要利用平行线的性质2,即求AD ∥BC
(2)如何求AD ∥BC ,要利用平行线的性质3,即∠DAB+∠B=180°(强调学生的解题步骤) A D
C B
四、课堂作业
(一)讲述: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好,要注意解题格式,书写工整.(二)出示作业题:
必做题:P21:2
补充题:已知∠1=∠2=70°,∠3=88°,求∠4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七、教学反思
3 4
1 2
b
c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证:AC∥BD。
【例3】如图,已知∠AEC=∠A+∠C,试说明:AB∥CD。
三、课堂达标检测
【检测题1】如图,已知∠ABE +∠DEB = 180°,∠1 =∠2,求证:∠F =∠G.
【检测题2】已知∠BAF = ,∠ACE = ,CE⊥CD,能判定DC∥AB吗?为什么?
C.∠1=∠3=90°,∠2=∠4=60°; D.∠1=∠3=90°,∠2=60°,∠4=30°
【例4】如图所示,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则∠AOD的对顶角是_____,∠AOC的邻补角是_______;若∠AOC=50°,则∠BOD=______,∠COB=_______.
【例5】如图,已知,∠1=35°,AB⊥CD,垂足为O,EF经过点O.则∠2=度,∠3=度,∠4=度.
判定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判定4: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判定5: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同步题型分析
【例1】如图,直线AB、CD被EF所截,∠1 =∠2,∠CNF =∠BME。求证:AB∥CD,MP∥NQ.
授课类型
T平行线判定T平行线性质T“米”字型
教学内容
一、同步知识梳理
知识点1: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三、课堂达标检测
【检测题1】如图,DAE是一条直线,DE∥BC,则∠BAC=_____.
【检测题2】如图,∠1 = 82º,∠2 = 98º,∠3 = 80º,则∠4 =度.
【检测题3】如图,DH∥EG∥EF,且DC∥EF,那么图中和∠1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A. 2,B.4,C. 5,D. 6
【检测题4】已知:如图,∠AOB的两边OA、OB均为平面反光镜,∠AOB=40°,在OB上有一点P,从P点射出一束光线经OA上的Q点反射后,反射光线QR恰好与OB平行,则∠QPB的度数是()
1.如图,AB∥CD,∠BEF=85°,求∠ABE+∠EFC+∠FCD的度数。
2.如图,∠ABC+∠ACB=110°,BO、CO分别平分∠ABC和∠ACB,EF过点O与BC平行,求∠BOC。
【检测题6】如图,BCE、AFE是直线,AB∥CD,∠1=∠2,∠3=∠4。
求证:AD∥BE。
【检测题7】如图,∠1∶∠2∶∠3 = 2∶3∶4,∠AFE = 60°,∠BDE =120°,写出图中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
一、同步知识梳理
知识点2: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一: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
【检测题7】如图,∠1+∠2=1800,∠3=1100,则∠4度数是()
A.等于∠1 B.1100C.1800-∠2 D.700
【检测题8】如图,∠DEB的度数.
【检测题9】如图,直线a与b平行,∠1=(3x+70)°,∠2=(5x+22)°,求∠3的度数。
【检测题10】已知:如图,AB∥EF∥CD,EG平分∠BEF,∠B+∠BED+∠D =192°,∠B-∠D=24°,求∠GEF的度数。
【检测题11】如图,AB∥CD,∠BAE = 120º,∠DCE = 30º,求∠AEC度数.
【例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F⊥AB于O,且∠COE=50°,则∠BOD等于( )
【例9】如图所示,L1,L2,L3交于点O,∠1=∠2,∠3:∠1=8:1,求∠4的度数.
【例10】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OD,OF⊥AB,若∠AOC=40 ,求∠BOD、∠DOE、和∠COF的度数.
【例11】 如下图,直线AB,CD相交于O点,OM⊥AB.
(1)若∠1=∠2,求∠NOD;(2)若∠1= ∠BOC,求∠AOC与∠MOD.
简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
简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旁内角互补。
简称: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二、同步题型分析
【例1】如图,已知AB∥CD,且∠B=40°,∠D=70°,求∠DEB的度数。
【例6】如图,已知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95°,∠2=32°,则∠BOE=_____.
【例7】如图,已知AB、CD、EF相交于点O,AB⊥CD,OG平分∠AOE,∠FOD=28°,求∠COE、∠AOE、∠AOG的度数.
【例8】如图所示,AB,CD,EF交于点O,∠1=20°,∠BOC=80°,求∠2的度数.
【检测题3】已知∠ABD和∠BDC的平分线交于E,BE交CD于点F,∠1 +∠2 = 90°.
求证:(1)AB∥CD;(2)∠2 +∠3 = 90°.
【检测题4】如图,AB∥DE,∠1=∠ACB,∠CAB= ∠BAD,试说明AD∥BC.
【检测题5】已知:如图,∠1 =∠2,∠3 =∠4,∠5 =∠6;求证:ED//FB.
A.40°B.45°C.55°D.65°
【例2】如图所示,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一点O,则∠AOE+∠DOB+∠COF等于( )
A.150°B.180°C.210°D.120°
【例3】如图所示,直线L1,L2,L3相交于一点,则下列答案中,全对的一组是( )
A.∠1=90°,∠2=30°,∠3=∠4=60°; B.∠1=∠3=90°,∠2=∠4=30
A.60°B.80°C.100°D.120°
【检测题5】如图13,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两点,∠BEF的平分线交CD于点G,若∠EFG=72°,则∠EGF等于()
A.36°B.54°C.72°D.108°
【检测题6】如图,AB∥CD,CE平分∠DCF,∠1=100°,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