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2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检查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效果的认知。然后,我会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找到提高的方向。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因此,我打算布置以下作业:1.让学生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整理笔记,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2.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巩固密度公式的运用;3.进行一次家庭实验,测量家中的某个物体的密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打算以一个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冰块漂浮在水面上,而石头却沉入水底?”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我会适时引入密度的概念,解释冰块和石头的密度与水密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物体的密度,如何根据已知密度和体积计算质量,反之亦然。最后,我会讲解不同测量方法的选择与操作,如加水法、排水法等,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长度、质量和体积的测量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前置知识或技能的不足可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另外,学生可能对密度的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对密度公式的记忆和应用也可能感到困难。此外,实验操作的不熟练,如不能准确快速地使用测量工具,不知道如何处理实验数据,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教学重难点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教学重难点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教学重难点下面是整理的《密度》说课稿10篇密度说课稿教学重难点,以供借鉴。

《密度》说课稿1各位老师好:我是阳光中学的一名物理教师宁二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密度》。

说的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是将来学习浮力和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

实验探究是本节的重要内容,通过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密度公式是学生在初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应注意强调公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应用和变形。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密度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密度鉴别物质,计算质量和体积。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宜过高,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重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水的密度和物理含义。

(2)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公式变形和单位换算。

难点:(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灵活运用密度计算公式,将密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并更好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我采纳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概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物质的密度》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2.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测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

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

二、说教法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四、说过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1、复习密度公式引出新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板书课题2、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铜块,要测量这个铜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3、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引出量筒的使用。

教学环节二、量筒的使用教师展示:量筒,学生观察:量筒1.师生共同讨论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注意问题及用途。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密度说课稿(通用3篇)密度说课稿1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物理新教材第六章第二节。

本次说课我将分为五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压强、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三个内容,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密度公式的计算和应用。

2、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掌握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也具备了一定实验、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公式单位,会查密度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领会比值定义这一科学思维方法。

通过自学了解密度的公式单位和密度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重点难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理解密度的概念;难点是:密度概念的建立。

二、教法学法根据教材和学情特点,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问题发现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1、情境导入(2分钟)可以从一些影片的情境中,比如《唐山大地震》,提问“房屋倒塌,演员受伤了吗?”“如果你是导演,该如何设计墙砖?”从而引入新课。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2、互动交流实验探究形成概念(15分钟)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师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今天所要掌握的内容,做出具体的安排。

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来设计比较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先了解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更深入的探究这一问题做好铺垫。

让问题简单化。

设计实验:选择研究对象时,我准备了铝、铁、铜三种物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物质,可依据教材进行实验,难度小。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学生动手,老师巡视引导,提示:不要随意篡改数据,应该尊重实验数据,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尉郭中学李霞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2、教材分析这是一节完全由学生探究的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

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让学生在前面经历一个比较单一的探究过程后,由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这既让学生加深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性质的理解,又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实验,它是突出新的理念实现学生由接受性向探究式学习根本转变的过程,因此对于实验活动的安排就非常重要.本实验也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实验,对量筒、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要进行复习,对于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要进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二、说实验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是:①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②能说出测量密度的原理、器材,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③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是:通过探究活动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学会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三、说实验重难点重点知识:(1)学会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2)学会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

难点知识: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四、说教学法(一)说教法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人教版)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人教版)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到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实验和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设置合理的问题和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4.通过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和快乐。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人教版)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人教版)6.3测量物质的密度。这部分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密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阶段。主要知识点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的测量方法以及密度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密度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质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物体的密度、判断物体的密度等。
2.实验操作: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验结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和“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激深入理解密度概念。实践探究教学法能够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这两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实践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免费下载网址/《测量物质的密度》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2.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测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

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

二、说教法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四、说过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1、复习密度公式引出新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板书课题2、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铜块,要测量这个铜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3、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引出量筒的使用。

教学环节二、量筒的使用教师展示:量筒,学生观察:量筒1.师生共同讨论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注意问题及用途。

《专题复习--测量物体的密度》 说课稿

《专题复习--测量物体的密度》 说课稿

《专题复习——测量物体的密度》说课稿沙城第三中学薛春雷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专题复习——测量物体的密度》。

一.教学设计理念物理教学应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思考、探究中接受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从九年级第十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密度知识,课本介绍了密度测量的基本方法,是以后学习物质的其他性质如压强、浮力的基础。

本章内容为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有关天平使用、量筒使用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了密度测量的基本方法;通过变式训练掌握密度的其他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掌握测量密度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观察和记录方法;通过变化器材和实验条件提高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思想、采纳他人合理意见。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用其他器材代替天平或量筒测量密度的方法;学习方法的引导。

教学难点:用浮力的知识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4.教具:多媒体课件。

三、教法和学法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一)教法分析:变式训练是物理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

具体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师演示和学生设计相结合,比如用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让学生去操作,去观察,去发现问题,这样做完全符合新课程的学生主体的理念。

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最后及时总结归纳。

如在用天平量筒测量密度复习完了以后,及时总结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说课稿《测量物质的密度》

说课稿《测量物质的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解州中学初中部王丽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所讲的这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题目是《测量物质的密度》,这是一节复习课。

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它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阶段一个重要的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

同时,测量物质的密度在整个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会用常规的方法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并会简单的误差分析。

②会用特殊的方法测量液体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探究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的方法,将知识融会贯通。

②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学会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会用常规的方法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

4.教学难点会用特殊的方法测量液体的密度。

二、说学情经过一段时间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概括能力也进一步提高。

三、说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合作探究,比较、归纳等方法,将本节知识系统化,并查漏补缺。

四、说过程环节一:知识回顾复习天平、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实验的原理。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环节二:合作探究【探究一】测量形状规则和不规则固体物质的密度,并分别归纳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及结果表达式。

【探究二】测量液体物质的密度,并归纳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及结果表达式。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会用常规方法测量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的密度。

环节三:练一练【设计意图】两个例题用不同方法测量盐水的密度,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寻找合理方法,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环节四:知识拓展【设计意图】设置情景引导,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之上,探究用特殊的方法测量液体物质的密度;使学生明白在缺少量筒时也可以测量液体物质的密度。

《密度》说课稿示范(精选15篇)

《密度》说课稿示范(精选15篇)

《密度》说课稿示范(精选15篇)《密度》说课稿示范(精选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密度》说课稿示范,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密度》说课稿示范篇1一、教材分析密度这一节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

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不等,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性质上存在差异。

然后,让学生进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探究。

利用探究结果让学生思考,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定的。

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

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教学准备:天平和砝码三套、边长为1CM的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10m3、20m3、30m3的正方体木块。

(二)学情分析学生虽然从生活经验上对知识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但对密度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陌生。

本节课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三)教法、学法教法:实验法、讲解法等学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等(四)教学过程程设计第一环节:引入,提出问题问题: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吗?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第二环节:实验探究,解决问题1、出示天平和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并告诉学生三种物体的边长分别为2CM。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密度的测量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八年级物理内容《密度的测量》。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实验目标、实验重难点、教学学法以及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分析这是一节完全由学生探究的实验课,本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以及测量密度的方法。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是由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这既让学生加深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性质的理解,又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实验,它是突出新的理念实现学生由接受性向探究式学习根本转变的过程。

本实验也是一个难度中等的实验,对量筒、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要进行复习,对于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要进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二、说实验目标根据前期分析,以及物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参与设计、完成不同情境的实验,探究使用过的橡皮擦密度测量方法;2.基于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归纳出排水法测体积,并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3.用排水法测体积、解决实际问题,养成将物理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三、说实验重难点重点知识:(1)学会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2学会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

难点知识:如何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说教法学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归纳法五、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引发猜想先提出问题:怎样测量新的长方体的橡皮擦密度?在师生讨论基础上,生成第一个实验方案(测量橡皮质量,并直接用体积公式V=长*宽*高)。

教师操作实验请学生测质量并计算体积与密度。

接着提出问题:旧的橡皮如何测量它的密度呢?(二)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方案(主要是:难以直接得到旧的橡皮体积)启发学生探求测量体积的方法——边演示边提出问题:测量一定量液体的体积,读数前读数并复习读数的注意事项然后将橡皮擦放入量筒,浸没于液体中,这个时候读数又如何?读数差代表什么?根据所给实验器材和相关实验操作要领,组织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经过展示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后,学生分组进行试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六章_第3节_测量物质的密度_说课稿.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六章_第3节_测量物质的密度_说课稿.doc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密度,进一步强化用天平测量质量的技能。

(2)学会用量筒测量常见液体的体积和小固体的体积。

(3)学会综合不同技能,间接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交流,学习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体积的方法。

(2)经历测量过程,学习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3)参与探究活动,尝试拟订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的简单探究计划和方案。

(4)通过合作探究,学习与他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合作交流过程,增进同学间的情感和互信,体会合作、交流的意义。

(2)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乐于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小固体的体积。

(2)学会用量筒和天平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二)教学难点:(1)量筒的正确读数。

(2)为减小测量液体密度的误差进行实验步骤的合理设计。

三、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电脑及电子投影设备,100ml量筒,200g托盘天平,饱和食盐水(不告知学生),橡皮,50ml小烧杯,约50cm细线绳等。

四、教学方法阅读自学,观察讨论,实验探究,分析启发等。

五、教学课时2课时完成。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观察思考】1).老师拿出半烧杯无色的液体(饱和食盐水),问:烧杯里盛的是什么液体吗?(引起学生的思考)。

2).老师再示出一枚银白色的戒指(白银的),问:它是白银做的吗?(任学生思考)3).以上两个问题有没有共同之处呢?可以用什么实验方法来解决?(允许学生小议片刻回答)【提出课题】在有学生答出可以通过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法来鉴定时,老师指出:生活、生产中常需要知道物质的密度,那么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吗?多媒体课件给出课题: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探求新学1、测量密度的方法依据(实验原理)【问题引导】1).烧杯里液体的质量和戒指的质量,用什么工具可以测出?(学生:天平。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天长市中小学教师物理试验说课评选测量物资的密度二0一六年四月《测量物资的密度》说课稿列位引诱.先生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标题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资的密度》,这节内容我是按如下几个方面懂得的.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责任教导课程尺度试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117页测量物资的密度.2、教材剖析这是一节探讨性试验课,是对天温和量筒常识的分解应用,经由过程这节课的试验运动,让学生进一步熟习和控制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应用,和对量筒的精确应用.并可以或许经由过程对密度公式的懂得使学生有目标.有筹划.有步调的完成试验.3、教授教养目标(1)进一步熟习和控制天温和量筒的应用;(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道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调;(3)经由过程试验探讨.进修探讨办法.阅历探讨进程,并学会应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办法,从而进步学生的探讨才能.4.教授教养重难点重点:灵巧应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难点:应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试验去解决密度的现实问题.二、说教法为了让学生能顺遂地测出待测物资的密度,加上本节教材中又没有明白的试验步调,这也就须要和学生先评论辩论若何设计合理的试验步调,将所要测的各个量具体试验得出.联合学生现实,为了加强学生着手操纵试验的才能,借助已有的试验装备,在试验室完成教授教养.是以本节课我采取了评论辩论法与试验法相联合的教授教养办法.三、说学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应用,以及物资密度与物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本长进行的.对于方才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懂得其实不透辟,这就请求我们在教授教养中再给学生填补须要的进修办法.从而引诱学生顺遂完成试验,并达到进步学生的探讨的才能和造就量力而行的科学立场.四、说进程1.引入新课从密度表可以知道,各类物资的密度是必定的,不合物资的密度一般是不合的,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资做的,只要测量出它的度,把测量的密度跟密度表中的密度值一比较,就知道该物资是什么物资了.要测出物资的密度,依据公式ρ=m/V,测出物资的质量和物资的体积,就可以盘算出物资的密度.2.师生互答(1)量筒的应用:(不雅察量筒)师问:1)量筒的单位标度,最大测量值,分度值分离是若干?2)应用量筒读数时,精确的办法是如何的?(细心看书答复问题)(先让学生用身边的量筒测量一下烧杯中一部分液体体积)(2)若何应用量筒测量外形不规矩的物体的体积?启示学生答复1)把不溶于水的,并能沉入水底的物体,可以应用量筒中的前后两次液体的体积差测出物体的体积.(即排水法)2)对于不沉入水的物体可以用针压到水中,求出两次液体的体积差,就是物资的体积.(即针压法)3.设计试验分解同窗们设计的试验筹划:一组试验步调:(1)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杯;(2)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3)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4)应用公式盘算ρ=(M总-M杯)/V二组试验步调:(1)用量筒测量一些盐水的体积V;(2)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杯;(3)把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总;(4)应用公式ρ=(M总-M杯)/V盘算密度.三组试验步调:(1)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量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3)再用天平测量出残剩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剩;(4)应用公式盘算ρ=(M总-M剩)/V.学生本身设计完试验步调后,引诱学生交换该组提出的试验步调的筹划,指出前两种试验筹划中消失的问题,达成共鸣后,肯定本次试验的合理步调.合理的试验步调:(1)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量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3)再用天平测量出残剩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剩;(4)应用公式盘算ρ=(M总-M剩)/V.让学生按照评论辩论好的试验步调进行试验,并把所测的成果记载在表格中,并经由过程盘算得出盐水的密度.再让学生分离按别的两个试验筹划进行试验,卖力精确的记载试验数据.评论辩论试验成果,并作总结:经由过程学生的三次测量,学生会发明,每次测量值都不一样,让学生再次评论辩论不一样的原因,以及哪一次比真实值大,哪一次比真实值小,找出原因.4、教授教养反思本节课,我在设计时预想到学生在设计试验步调可能只有一种,但现实上课时,学生的试验筹划有许多种,这是我上课之前没有想到的.学生在评论辩论筹划时,畅所欲言十分活泼,全身心投入到筹划的评论辩论之中,对学生这种摸索精力,我十分激动,我也给了他们展现的机遇.经由过程这节课,我熟习到,构建常识应充分表现以学生为主体.常识不是经由过程教师直接传授到的,而是学生在必定的情景中,借助教师和他人的帮忙自动获得的,只有学生经由过程自立探讨发明而获得的常识才是真正意上属于学生的常识.五.板书设计测量盐水的密度试验步调:(1)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量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3)再用天平测量出残剩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剩;(4)应用公式盘算ρ=(M总-M剩)/V.六.安插功课从测盐水密度得到的启示,自行设计合理的试验步调,来完成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测量的试验.以上就是我对这节内容的一些粗浅的熟习,愿望列位批驳斧正.。

密度测量实验的详细教案二

密度测量实验的详细教案二

密度测量实验的详细教案二。

一、实验目的1、了解密度的概念。

2学习使用胶管、滴管等仪器进行液体体积的测量。

3、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与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密度是指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就是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密度的计量单位通常是克/立方厘米(g/cm³),也有时使用克/毫升(g/mL)。

本实验中使用的液体是水,密度是已知的。

我们将在实验中使用一种叫做比重瓶的器具来进行体积的测量。

比重瓶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比较物体密度的一种器具。

比重瓶是一个玻璃瓶,容积已知,有塞子和长颈,使用时应先将空瓶重量称出,然后加入待称物质,勾上塞子,加满液体后将塞子充分压入瓶口,余液从长颈中流出,以保证瓶内液体无气泡。

然后再将比重瓶和瓶内液体的重量同时称重,计算出液体重量后即可求出体积。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器材:比重瓶、密度样品(水)、电子天平、胶管、滴管。

2、测定比重瓶的空瓶重量:使用电子天平测量比重瓶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3、放入待测液体:在比重瓶中加入约为定量管容积一半的水,并用塞子封口。

注意:加水时要慢慢滴加,以免发生过多的气泡。

4、称量比重瓶及装有液体的重量:用电子天平精确地测量比重瓶和装有液体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5、计算液体的体积:利用上述测量结果计算出液体的体积。

公式为:V = w / ρ其中,V表示体积,w表示该比重瓶装有液体时的重量减去空比重瓶的重量,ρ表示该液体的密度。

6、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四、注意事项1、灵敏度要求高于5mg。

准确度要求高于0.1%。

2、在加液体时要慢慢滴加,以避免产生气泡影响测量结果。

3、在一次性测量时,比重瓶和液体的重量都应该一次性称量完毕,不能中途出现操作失误。

4、在保持比重瓶中液体充分稳定的情况下,读数时要防止晃动和震动。

五、实验结果本实验中使用的液体是水,密度是已知的,为1.00 g/cm³。

通过本实验,可得到水的密度实验值与标准值的误差应该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一般误差不应大于±0.1g/cm³。

第四节《测量物质密度》说课稿

第四节《测量物质密度》说课稿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测量物质的密度是人教实验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四节的内容,它既是本章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一个重要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

因此,测量物质的密度在整个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磁场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和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②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够熟练的使用天平和量筒测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密度测量的原理与密度的测量方法。

难点:密度测量的方法及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分析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是九年级毕业班级的学生,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显著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实验。

通过八年级一年的物理学习,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动手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概括能力也进一步提高。

但也存在注重操作乐趣而忽略观察记录的实验缺点。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自主实验,教师规范指导。

三、教学方法结合前面对学生的分析,我在本节课将综合应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师点拨、观察、类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教学程序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一)引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在新课导入环节中我利用阿基米德鉴定王冠的故事设置疑问,启迪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利用阿基米德为国王鉴定王冠是否是纯金的情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3.实验方法:介绍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法,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
4.数据处理: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可靠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密度测量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问题解答:设计一些与密度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解答,巩固理论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向学生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一个装满水的瓶子,提问:“为什么瓶子里的水可以浮起来?”通过这个实例,引发学生对密度概念的思考。
2.简短视频:播放一个关于密度实验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
问题导向法: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密度相关知识。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问题导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促进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选择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辅助教学:
3.小组讨论:组织小组内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互相学习。
4.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评估自己在实验操作、问题解答等方面的表现。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
3.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教学进度紧张。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范文《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2、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测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

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

二、说教法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四、说过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1、复习密度公式引出新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板书课题2、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铜块,要测量这个铜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3、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引出量筒的使用。

教学环节二、量筒的使用教师展示:量筒,学生观察:量筒1、师生共同讨论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注意问题及用途。

特别强调1ml=1cm3然后让学生动手往量筒内倒水,练习读数2.学生讨论并口头回答: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的方法。

人教物理初二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人教物理初二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人教物理初二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尊崇的各位指导:下午好!明天我说课的标题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教材剖析、教法、学法、教学进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教材剖析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经过这节课的实验探求活动,让先生进一步熟习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运用方法,并可以经过对密度公式的了解使先生有目的、有方案、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让先生在前面经过一个比拟单一的学习进程后,去体验一个完整的实验进程,这既让先生加深对密度是物质自身性质的了解,又让先生阅历了迷信探求进程,学习迷信探求方法,培育先生的探求肉体、实际才干和创新看法。

突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完成先生由接受性向探求式学习基本转变的进程,因此对实验活动的布置就十分重要。

该实验也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实验,对天平的正确运用方法要停止温习,关于用量筒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的方法要停止指点,在实验进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

2.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进一步熟习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运用;〔2〕经过实验进一步稳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程目的:经过实验探求,阅历探求进程,并学会应用物理公式直接测量物理量的迷信方法,从而提高先生的探求才干。

情感目的:培育先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迷信态度。

3.教学重点:测量不规那么固体的密度。

4.教学难点:剖析测量物质密度的进程中,测量顺序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二、说教法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白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载表格,为了让先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这就需求引导先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但由于实验记载表格的设计关于先生来说是个难点所以我直接给出,先生自己入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本节课是在先生曾经学习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运用的基础上停止的。

关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了解并不透彻,先生的物理思想基本上还处在详细运算阶段,存在思想片面性和浅薄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先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5.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5.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5.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教学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4、教学难点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前期知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密度本身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蒙”的感觉,教师引导从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2、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二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的有些狭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的水平上。

他们只满足于新奇的实验现象,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并未产生探索这些实验原因的需要,有的学生只对实验的操作感兴趣,却忽略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法和学法确定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的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动性。

这样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四、教学程序设计1、新课引入创设学习情境:怎样区分表面相同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或把铁块和铝块用纸包住。

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2、新课教学学生多数认为可以通过用手掂的方法,也就是称质量,也就是说学生没有考虑体积对质量的影响,那么我们这样反问,一大堆塑料比一小堆铁的质量小吗?这样就会引起学生注意到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体会到只有相同体积的两个物体才可以比较质量的大小。

引导学生去考虑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存在着一定关系,进而想探究一下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要探究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都知道做实验,怎样去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去讨论,得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我们可以分别选取三个大小不同的铁块和铜块,分别称出他们的质量,测出各自的体积,记下数据,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方法确定之后再做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上庸九年一贯制学校王国辉各位教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
过程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测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

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四、说过程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
1、复习密度公式引出新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板书课题
2、教师出示一杯清水,盐水让学生区分,引入密度测量
3、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引出量筒的使用。

教学环节二、量筒的使用
教师展示:量筒,学生观察:量筒
1.师生共同讨论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注意问题及用途。

特别强调1ml=1cm3
然后让学生动手往量筒内倒水,练习读数
2.学生讨论并口头回答: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的方法。

教学环节四、测量盐水的密度
1.设计实验方案
考虑到设计该实验方案比较难,学生不易想到,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最佳实验方案。

问题导学: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了一套方案.
甲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乙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盐水体积,再测出余下的盐水和烧杯的质量.
学生互动探究:
你觉得谁的方案更好?请说明原因。

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如何使实验误差更小讨论确定最佳方案。

2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教师巡视指导,之后让学生汇报。

3.分组实验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展示
4、展示实验结果。

给予适当评价。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教学环节四、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设计实验方案
首先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各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

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测出小石块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
(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慢慢浸没到水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
(4)计算石块密度ρ=m/(V2-V1)
学生互动探究:
1,为什么先测质量,后测体积?让同学们从减小误差方面进行思考。

2、设计记录表格
操作过程中的数据,需要专门的表格来记录,下面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

教师巡视并提示实验时应记录:实验中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中间计算量,最终计算量三方面的数据。

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并纠正设计中的不足。

3.分组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老师强调小组分工,有操作的,有记录的,并巡视指导。

交流展示
4、教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教学环节五、拓展提高
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教学环节六达标检测
1:怎样测量形状不规则石块密度(溢水法)
2:怎样利用烧杯,天平,水,测量牛奶的密度(等体积法)
七、板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m/v
2、量筒的使用
3、测量盐水的密度 4.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八、布置作业。

为了使学生对测量固体密度更全面更系统的掌握,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怎样测量软木(吸水),糖块的密度
九,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按实验探究课的程序组织教学,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不足之处:学生实验中没有具体测量密度小于水的固体的密度的活动。

,再教设计:增加学生测量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